不过从此以后,不管这个张大嘴这张大嘴再怎么“耍花枪”,大家就是不上他的当,不请他的客。张大嘴没了白食吃,急得到处转,后来听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说,便立马奔杭州去了。
到了杭州之后,张大嘴舍不得花钱住店,想来想去,脑筋动到了寺庙。可一打听,西湖周围的庙观都被游客住满了,只有一座兴教寺,据说因为那里在闹大仙,这才没人敢去。张大嘴心想:不就是大仙嘛,有什么好怕的?于是就找到那里,住了下来。
当晚,张大嘴正在寺里转悠,突然看到有个老头直往寺后和尚住的屋走去,他觉得很奇怪:和尚屋里怎么会住个老头呢?再看老头鹤发童颜的相貌,身上颇显几分仙气,心里不由一动:此人莫不是传说中的那个大仙?于是赶紧上前拱手作揖:“大仙在上,小生这厢有礼了!”
老头听到有人招呼,停住了脚,回过头来,将张大嘴上下打量一番,拱拱手,说:“不敢当!不敢当!”
张大嘴肚子正饿得咕咕叫呢,赶紧巴结说:“小生就在寺里寄宿,不知大仙可否赏脸去小生客房坐坐?”
老头一听,倒也不客气,跟着张大嘴就去了他的客房。
张大嘴给老头让座,说:“敢问大仙尊号?”
老头笑道:“你叫我吴刚子好了。”
张大嘴愣住了:“可是在月中砍桂花树的那位吴刚?”
吴刚子摇摇手,说:“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我那时犯了点小过,所以被罚,现在早不去了。”
这吴刚子果然是神仙,张大嘴心中不由暗喜。他转着眼珠,试探说:“小生得遇大仙,今日真是有幸!小生真想略备薄酒,以庆今日之欢,只是……”
没想吴刚子道:“我久住在此,怎好初次见面就让你做东?还是由我来尽地主之谊才是。”
吴刚子主动请客,正中张大嘴下怀,张大嘴赶紧顺水推舟说:“既是如此,那小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吴刚子毕竟是仙家,张大嘴见他只抬手将衣袖往桌面上轻轻一拂,原本空空的桌上,竟突然出现了满满一桌美味佳肴,还有一大锅热乎乎的汤和一钵陈年“女儿红”。
张大嘴登时兴奋得眼睛发亮,他扑上去仔细一看:四个盘子里,一盘碧玉雪藕,一盘醉蟹,一盘生蚶子,一盘冻鸡;还有四碗菜,一碗莼菜腰子,一碗酥骨鲫鱼,一碗清供野鸭,一碗银鱼炒鳝;汤是小鸡二色莲子汤。
这些菜别看它们清淡,可都是西湖名品,张大嘴立刻馋得口水都流下来了。哇!难怪大家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想想自己过去在老家吃的,那是什么东西?简直就是狗屁!
这一顿吃,把张大嘴的胃口给彻底吊上来了。从第二天开始,他就天天缠着吴刚子,说:“你只要把袖子朝桌上拂拂,一桌酒菜就来了,何不多拂些好吃的,好让我这凡夫俗子开开眼呢?”
吴刚子被张大嘴缠不过,有时就给他拂些菜啊汤啊什么的来,张大嘴经常是吃得东倒西歪了才作罢。可是好景不长,这样的日子过了没多久,有一天吴刚子就突然消失,再也不见了影子。起初,张大嘴心里还很得意:哈,居然大仙也被我吃怕了!可两天一过没见吴刚子,他熬不住了,现在可不比从前,吃惯了好的,一没了吃,更难受。
别人是怕大仙,不敢来寺里住,张大嘴倒好,特地跑到和尚住的地方去,吵着闹着要见大仙。可不管他怎么吵,怎么闹,吴刚子就是没了踪影,张大嘴没办法,只得成天唉声叹气。
这天,张大嘴实在熬不下去了,就思忖着再去别处转转。可没想,他收拾包裹的时候,突然发现原先放在包裹里的那几件替换衣服不见了,就剩下两张纸在那儿。
他捡起一看,险些气昏过去,原来这是吴刚子留给他的账单和典当铺的当票!账单上清清楚楚记着:某月某日,当衣物多少多少;某月某日,付酒菜多少多少。没缺一席,也没多记一次,收支两抵,正正好好。
张大嘴这时真恨不得扇自己俩嘴巴,没想这些天来,吃的喝的原来竟都是自己的!现在可好,不仅杭州呆不下去,就连回老家的盘缠都没有了,张大嘴落得个只好一路讨饭回乡的地步,这下倒真是张开大嘴吃四方了。
有人于是就借《西江月》词牌,讽刺张大嘴说:“生就一张大嘴,天生吃尽东西,山珍海味不稀奇,最好来回洋的。谁知开箱倒笼,钱财衣物齐飞,当时吃得笑嘻嘻,吃的原是自己!”
贪心吃货的最大悲剧,就是酣梦酒醒之后,发现饕餮的一切不是免费的,而要自己买单。这个故事再次向我们证明了一个真理——天上不会掉馅饼,贪小便宜需谨慎!
(万文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