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故事-木盆村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师范学院美术系的学生小陶,毕业前夕到大山深处的石壁村写生。那儿一年四季山清水秀,民风古朴,山民们男的头上戴着小草帽,女的颈上扎着花头巾,放眼望去,小陶觉得这里简直时时处处都有画画的好素材。

    小陶借住在村主任饶叔家,这天,他想请饶叔找位山民带他进山去写生,他刚跟饶叔开口,恰巧这时候来了个电话找饶叔。

    饶叔听了会儿,对着电话那头说:“是是是,是我工作没做好,拖了全乡的后腿,我这就去催……”他放下电话,愣了会儿,随后从墙上取下三顶小草帽,一顶一顶往自己头上戴。

    小陶心里不由纳闷:虽然听说这里有男的出门戴草帽的习俗,可也没见有一次扣三顶的呀?他忍不住问:“饶叔,您这是……”

    饶叔苦笑了一下,对小陶说:“你还是个学生娃,不懂这事儿。对了,你刚才是说要个向导?就让我家那小子给你带路吧。”说着,饶叔把自己最小的儿子叫来,如此这般一吩咐,然后自己就先走了。

    望着他匆匆远去的背影,小陶心里涌上了一个大大的谜团。

    第二天,小陶又要进山,出门前,他有意留心饶叔的举动。真是不瞧不知道,一瞧吓一跳:这天,明明外面艳阳高照,蓝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可饶叔出门时竟戴上了一顶厚厚的斗笠。

    小陶忍不住打趣道:“饶叔,您求雨去呀?”

    谁知饶叔依旧是那句话:“你还是个学生娃,不懂这事儿。”

    这一来,小陶心里的谜团更大了。

    一个星期后,这天中午,饶叔又是在接了电话后匆匆出的门,他那模样,简直让小陶惊呆了:头上倒顶着一只家里人洗脚用的小木盆,盆壁的一边,上面还挖了两个小圆洞,就像面具上那一对方便看路的“眼睛”。

    小陶忍不住问饶叔:“饶叔,您这是演的哪出戏啊?您身为一村之长,这样出去像个啥?”

    小陶笑痛了肚子,可饶叔却反而一脸哭相。小陶猜不透饶叔有什么难言之隐,但出于专业敏感,他立刻悄悄拿出画笔和速写本,将饶叔这副奇怪的模样写生下来。

    十多天的假期很快就结束了,小陶回到城里,作为这次写生的成果,他把石壁人戴木盆的速写,送去参加市里的美术展览。

    不久之后,小陶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也就渐渐把去石壁村写生的事给忘了。

    日月如梭,转眼一年过去了。

    这天,小陶陪同领导下基层考察,又到了石壁村。可才走到村口,他的眼睛就瞪得溜圆:哇,这里一切都大变样了,不但通了公路,溪河上还新建了石桥,人来车往,十分热闹。

    小陶在村委会见到了饶叔,刚想问个究竟,饶叔却抢先一把拉住他,向他千恩万谢起来,嘴里不停地说:“大画家,多亏了你的一幅画,帮了我们石壁村一个大忙呀!”

    小陶被饶叔这话弄迷糊了:“我的一幅画?”

    一旁的村支书插话道:“陶画家,你那幅饶叔头上戴木盆的画,不是参加市里的画展吗?咱村的好日子就是从那个画展来的。”村支书给小陶倒了杯水,说,“咱村是有名的贫困村,可这两年乡里各种收费特别多,收了老百姓的钱,却不给老百姓办实事。比如那年吧,说是要为咱村建座小石桥,可收了三年的钱,石桥就是建不起来,村民们提意见也没用,他们肚子里的火总得找个地方出呀,于是看见饶叔就朝他头上丢石子,饶叔只要去收一次钱,他就要被小石子打得头上青一块、紫一块。一顶草帽不够,他戴两顶、三顶;三顶草帽都被打烂了,他便戴上厚厚的斗笠;斗笠还挡不住,他就把家里的小木盆拿出来往头上顶。不过他不怨乡亲们,他知道村民们心头憋着一股火,难受哩!”

    一旁的饶叔憨厚地朝小陶笑着,待支书话罢,他便接过话头继续说:“大画家,你不知道,你那张画展出后,被一个记者看到了,他就来我们这儿做进一步采访,听说回去后就写成文章发到内参上去,很快就引起了领导的重视。结果,三年没办成的事,三个月就办成了……”

    小陶听着听着,心里曾经的谜团顿时烟消云散。

    可是,看着饶叔和村支书感激的目光,他心里不由跳出一个问号:县里、省里乃至全国,还有多少个像饶叔一样的村主任,出门的时候头上要顶个木盆呢?

    想到这里,他的心变得很沉,很沉……

    (聂牛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