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一个人永远不要靠自己一个人花100%的力量,而要靠100个人花每个人1%的力量。
——比尔·盖茨
中国人办事特别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其中尤以“人和”为重。
古人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人和”对事情的成败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何鸿燊是世界上最会赚钱的人之一,这点早有公论。但世人最佩服他的,还不是他如何会赚钱,而是他能在澳门赌坛雄霸30余年,风雨不倒,堪称奇迹!何鸿燊能雄霸赌坛几十年,霸主地位稳如泰山,这稳固的根基是他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
中国古代兵家权谋有造势之说。势之所向,如高山滚石,不可阻挡。何鸿燊就是善于造势之人。他在各处造就了有利于自己的态势,编织了一张笼罩着各方各派势力的关系网,保住了自己的地位,也保证了事业的长远发展。这中间的奥妙是:充分利用各方各派力量,同时对强有力的利益集团给予充分照顾。
澳门是何鸿燊的根据地和大本营。他经营赌场大赚特赚,但他始终忘不了大力支持澳门的公共建设。每次签约,他都主动地向政府作出多项繁荣澳门的承诺,并一一付诸实施。此举大获政府的称赞,政府自然对他鼎力支持。
在自己的公司,何鸿燊大量起用土生葡萄牙人,这一点正符合澳督的施政方针,也得到葡萄牙政府的赞许。土生葡萄牙人在澳门很有势力,和他们处好关系,大大巩固了何鸿燊在澳门的地位。
何鸿燊也时常对葡萄牙明里暗里送去“秋波”。他在葡萄牙有不少投资;他联合不少葡萄牙人一起开公司、做生意,实质上是带着葡萄牙人赚钱,给他们一些实惠。不仅如此,何鸿燊还时常慷慨捐款给葡国。最令葡萄牙人感动的是,几年前,他在葡萄牙成立“何鸿燊基金会”,出钱资助修葺葡萄牙的历史建筑。
自何鸿燊踏足澳门赌坛几十年来,他跟葡萄牙政府和澳门政府的关系都十分密切,每任澳门总督最后都成了何鸿燊的朋友。
在发展自己的事业过程中,港澳的那些超级富豪朋友帮了何鸿燊不少忙。而何鸿燊也很会做人,向来奉这些朋友为良师益友,时常把这些良师益友挂在嘴边。
1979年年底,一个香港作家为了撰写关于何鸿燊的长篇专访,几次采访他。有一个晚上,何鸿燊接受这位作家采访时,对个人的事绝口不提,只大谈特谈他的十多个良师益友,足足谈了五六个小时。
在何鸿燊所说的这些良师益友中,不少都是他生意上的合作伙伴。这些人财大势强,在港澳可以说是叱咤风云、雄霸一方的人物。跟他们合作,不仅能使自己如虎添翼,事业更成功,还能使何鸿燊在港澳一带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关系网和势力范围。有了这个关系网和势力范围,何鸿燊就能大展宏图,事业长足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
何鸿燊的事例告诉我们,在今天的商品经济社会里,一个人要想在“商海”里乘风破浪,有所作为,“人和”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相对较薄弱的情况下,“人和”就显得更重要了。创造一个“人和”的外部环境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搞好与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的关系。公司要发展,就必须重视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关系。在不违法的前提条件下,与之保持良好的关系能够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尤其在如今行业不正之风时有发生的情况下,与这些部门关系融洽,可以使公司排除许多干扰,把主要精力投在生产上。要想求得这些部门的“人和”,公司必须做到:
①遵纪守法,诚实经营,千万不能拿绳子往自己头上“套”。自己清白,加上主动照章纳税,自然就会赢得好感。
②主动加强联系,欢迎这些部门的监督和帮助。请客送礼对于依法创业的公司来说,并非根本之路。
搞好与银行的关系。资金对一个公司来说,是生存之源。公司要想扩大规模,没有资金是不行的。钱从哪里来?除了自有资本以外,很大程度上得靠银行的贷款。很多公司经营者在实践中都有很深的体会,与大公司相比,小公司想获得贷款实在太难了。搞好与银行的关系,就是要解决这个重要问题。具体来说,公司首先要讲诚信,在银行树立自己良好的还贷形象;其次,要把本公司的优势更强烈地传达给银行。
搞好与其他公司和各界人士的关系。“一个好汉三个帮”,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要创造这种良好的关系,公司应当以诚相待、讲求信用。北京有一家科技开发公司,在公司创立初期,老板出差时认识了一位台商。在聊及商务时,台商希望得到他的帮助,并许以重金。这位老板很快办成了事,但分文未取。台商大为感动,于是在资金、技术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使之得以迅速发展。可见,与外界各公司、人士打交道,与一个人处理周围的人脉关系一样,要讲一个“诚信”的原则。当然,具体的做法与公司的经营策略是紧密相关的。
处理与协调人脉关系是成功的关键。如何提高人际协调的艺术已越来越为众多渴望成功的人士所重视。不同的人脉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人与人之间,由于满足了各自的需要,就会产生亲密关系,双方就感到心情舒畅;反之则会疏远、产生矛盾甚至敌对。前者有利于各自事业的发展,而后者则必然影响或阻碍各自事业的发展。因此,想致富的你必须树立一个观念,即“人脉就是财脉”的观念;必须学会一门技巧,即恰当和谐地处理来自上下左右、四面八方的各种人脉关系。做到了这一点,你成功的马达就已经开始启动。
让别人欠你个人情
建立人脉关系就是一个挖井的过程,付出的是一点点汗水,得到的是源源不断的财富。
——哈维·麦凯(世界一流人脉关系大师)
你送给别人一个人情,别人便欠你一个人情,他是定要回报的,因为这是人之常情。人情就像你在银行里存款,存的越多越久,红利便越多。
你在感情的账户上储蓄,会赢得对方的信任,当你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可以用上这种信任,你犯有什么过错,也容易得到别人的谅解;即便你没把话说清楚,有点小脾气,对方也能理解。
所以,我们强调,应该自信主动、坦诚大方地请求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尽管有许多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可以采用,然而,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乐于助人,关心他人,不断增加感情账户上的储蓄。如果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人际关系有什么诀窍,那么这是唯一可靠的诀窍。
反之,不肯增加储蓄而只想大笔支取的人是无人理会的,这样的银行账户是根本不存在的。你毫无储蓄,到需要用钱时,必然无钱可用,只有欠债了。但欠债总是要还的,到头来还是要储蓄。这就是社会与人生的大海上平等互利、收支平衡的灯塔。
一个人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去闯荡世界,即使那些功成名就的人,也需要借助他人的支持和力量。谈及成功经验,他们都会对自己讲求信誉和以诚经营而自豪不已。讲信誉,讲诚信,送给别人一个人情,表现自己的诚意,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回报。不是所有人都会积极地偿还欠你的人情债,不过,总有人会还的。别人欠你的人情,终有一天,你会连本带利收回。
战国时期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
有一次,中山的国君设宴款待国内的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都喝到。有一个没有喝到羊肉羹的人叫司马子期,此人怀恨在心,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
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易如反掌。中山被攻破,国王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拿武器跟随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
那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就是他的儿子。父亲临死前嘱咐,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
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给予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羊肉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
这段话就道出了人际关系的微妙。
人生不能一帆风顺,总有曲折。早些认识人情的重要性,绝不是一件坏事。人常说:“家有百亩田,不如有个好人缘。”能做人、会做人的人大多是与人为善,广结善缘,多做善事的人。
许多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具有两面性,我们在奉献的同时又在获取,我们在索取的同时又在失去。事情好像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支配着,其实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社会运行的机制,而这个机制又基于人情世理——谁都不愿意向贪婪的索取者给予什么,却愿意向慷慨的奉献者施与。
今天如有能力,你一定要多帮助人、关照人,让很多人欠你的情;明天当你失意落魄或年衰体弱的时候,自然会有许多受过你的照顾、帮忙、提携的人前来“烧香纳贡、叩头谢恩”。这是欠情还债的传统生活法则。
有位目前很活跃的油画画家,曾透露他在年轻时代过了一段非常困苦的生活,经常三餐不继。
有一次,他把一幅连自己都没信心的画拿到画商那儿,画商看了半天,付给他一笔当时他认为很多的钱。就画家来说,画商并非买了这幅画,而是给了他前途。此后他终于成功地熬出了头。
那笔金额是否很高呢?其实不见得,但直到今日,那位画家对这笔款项一直还觉得非常庞大。因此,这位现在已成名的画家若有满意的作品,一定会交给那位画商,并且以普通价钱成交。
人在困厄消沉中,有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那就是给了他最大的面子,可以使人产生长久的感恩之情。所以,做人的最高境界,不是攒取利益,而是攒取人心。
有成功,就有失败;有得意者,就有落魄者。或许你昨天还是成功的典范,是一个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人,到了今天,你就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而一贫如洗,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甚至是还不如普通人的落魄者……在商品社会里,这种现象并不罕见。
人情债,没有一个标准,没有可衡量的尺度,一切只能是凭感觉,就像人们问:什么是幸福?幸福只是一种感觉,感觉是动态的,它会随时间、地点、所发生的事而改变。有机会的话,你还是应该试着让别人欠你人情债,终有一天,你会连本带利收回来的。
人情就是财富,人际关系一个基本目的就是结人情,要像爱钱一样喜欢情意,方能左右逢源。别玩寂寞,孤独不是社会的主旋律。
孤独是人的宿命,爱和友谊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将它抚慰。
——周国平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人类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有四个来源:恋爱、家庭、朋友和社会。一个人的孤独程度,取决于他同这四个方面的关系如何。”通常来说,性格孤僻的人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上述四种关系,必然导致友谊的匮乏,缺乏温情的依恋,容易将自己封闭起来。
孤僻的人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心生厌恶、戒备及鄙视心理。这种人内心十分苦闷,缺乏朋友、同事间的友谊与欢乐,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感觉不到人世间的温暖,不能看到生活的美好前景,成天忧心忡忡地度日,并有恐怖心理。由于没有足够的社交能力,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常常碰壁,他们的自主性也会受到伤害。因为不与人接触,他们的社交能力不能得到锻炼,结果越来越孤僻。只有走出孤僻,才能开拓出一个成功的人生。
琼和丽是大学同学,更重要的是,她们都来自偏远的山村。走出荒凉的山村,在高楼林立的都市闯出一片天地是她们一直努力的方向。为此,大学四年,丽考完英语攻韩语,除了吃饭睡觉外,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学校组织的任何活动都见不到她的身影。但琼却正好相反,不管什么活动总能看到她在人群中穿梭的身影,也因为她是学生会副主席的缘故,学校里没有她不认识的,无论是刚进校门的新生还是快要毕业的学长学姐,琼总能和他们聊上几句。当然了,琼也并没有因此而耽误自己的学习。她顺利地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并选修了心理学课程。
等到还未毕业时,琼已被一家知名外企聘用。而丽本以为凭借自己的能力,定能找到一家不错的公司,但每次面试的结果都是回家等通知,却任何通知都未等来。后来,丽先后在几家小公司任职,但是工作没几个月,便被老板婉言辞退了。丽总觉得老板有眼无珠,不识自己才华,却不知正是自己不合群的性格害了她。每天丽一到办公室就坐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忙碌起来,同事们跟她打招呼时,她也爱理不理的,别人请她帮忙,她也总说自己有工作要忙,没时间,自然碰了两次灰之后,大家也都把她当成了公司里的“隐形人”。
相较而言,琼却面带微笑,谁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她就赶紧跑过去帮忙,然后适时地和人说上几句。若遇到同事,虽然有些不知道姓名,具体工作是什么,但琼总会热情地打招呼。下班之后,也总会和同事们走街穿巷,淘些衣服饰品,品尝特色小吃。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琼不但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还得到了提升。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如果不与人交流沟通就会使自己越来越封闭。良性的人际关系网,几乎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所必要的。即使你有过人的才华,如没有人与你打交道,也不可能被人赏识,而你的生命仍是一种冷酷的、无助的、孤独的不受欢迎的生命。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经营自己的人脉。要知道,平时常联络感情,远胜于临时抱佛脚。打一个电活,带上几句温暖的问候,是给朋友最好的礼物,也是会做人的表现。你们之间保持联系,在你需要对方时,对方才有可能给予帮助。同时,我们在与别人交往的同时,也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使自己不断地提高。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与他人合作,借助他人的力量把事情做得更好。
李伟在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工作,因其表现突出,被委任为一个研发小组的组长。对此李伟颇有些志得意满的样子,并暗下决心,准备再露一手。但事情却并没有他想像中的那般顺利。尽管他计算机应用能力一流,但却缺乏必要的研发经验,研发能力也有很大的欠缺,从而导致工作进度异常缓慢。正在李伟一筹莫展的时候,领导语重心长地说:“李伟,你要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有一个团队,你应当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尽管他们在计算机应用上可能要稍逊你一筹,但是在研发经验和能力上可就是你的老师了。”
领导的一席话,让李伟忽然意识到前一阶段的自己太以自我为中心了,竟然忽视了身边的这些同事们。于是,李伟开始虚心地向其他同事请教,经过一番交谈,李伟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拿出来的方案让许多科班出身的人都自愧不如。
于是,李伟转变了单独作战的方式,把这些同事们都调动起来,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很多课题都被攻克了下来,而李伟的业务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总会遇到一些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若你的能力达不到或勉强干完,也是漏洞百出。但若借助他人的力量,那么事情似乎就变得简单许多。所以,赶紧走出自己的小世界,进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来吧!孤独不是社会的主旋律。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每个人都会在某些时刻体验到孤独袭来的痛楚。它可以是简单而表面化的,比如成为球队里唯一没有上场比赛的球员;比如失去了至亲或亲密的朋友。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陷入孤独的包围圈,但是,我们同样能够摆脱它。所以,我们要接受孤独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切记不要让孤独成为自己的生活常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