谗言-秦问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圉镇人秦问白,一方名士。十八九岁时,秦问白去汴京访友,抽空逛了趟“京古斋”。在“京古斋”,问白见到了一幅画,那幅画画幅很小,横披。画芯用的是宣州老毛边,淡黄色,粗糙。镶料也简朴,颇具古意。

    看画面,一头牛,一个牧童。那牧童才七八岁光景,留小茶壶盖,穿对襟小褂,没系扣,露着圆圆的小肚皮,手里拿根牛草,正用牛草穗逗牛鼻子痒痒。

    秦问白心头一惊,这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神品!

    再看署名,竟名不见经传。问白有些纳闷。

    斋主走过来,问:“先生想要此画?”

    秦问白点点头。

    斋主说:“二十两银子,先生就把画卷走吧。”

    秦问白去袖子里摸,这一摸,心里就凉了凉。他这才想起:身上的盘缠只剩不过十余两银子了。

    斋主看出秦问白的窘态,宽慰他说:“不慌,不慌,这幅画挂这里已有半年之久,先生再晚三二日来也无妨。”

    秦问白出了“京古斋”,再无心闲玩,急忙赶回朋友家,想打点几两银子,把那幅画买到手。谁知,那朋友见了秦问白,凄然道:“兄台家里捎信来,说伯母病重,让你速归!”

    秦问白脑袋就“嗡”的一下,暗中叫苦不迭。他是个孝子。不容多想,和朋友匆匆告别,踏着暮色,连夜赶回家去。次日,一进家门,见母亲满面红光,在堂上正和孙儿逗玩,一点都不像有病的样子。

    问白很惊讶,不禁问道:“母亲不是……病了?”

    母亲笑笑,嗔道:“这孩子,一进家就咒母亲有病!”

    秦问白真糊涂了,问:“这里不是捎信了吗?”

    母亲说:“我好好的,捎个什么信啊?”

    秦问白心下疑惑,却不好再问,隔一天,凑齐了钱,重返汴京,要去买那幅牧牛图。

    秦问白途经圉镇北三里地的桃花庵,突然被人拉住。是个尼姑。看上去才十七八岁,很苗条,脸白净,眉间有一颗美人痣。一双杏眼活脱脱两汪清泉。她站在秦问白面前,那两汪清泉就波光潋滟了,两朵桃花也就慢慢洇上那白净的嫩脸,她柔声说:“厣博做法事去了。”

    秦问白笑笑,就跟那小尼姑朝桃花庵走去。这个小尼姑叫明因,原是“富春院”的一个歌妓,不知为什么出家当了尼姑。在她做歌妓时,和秦问白相好,问白对她很钟情。

    又盘桓了二日,秦问白才去汴京,进了“京古斋”,斋主还认得他,却惋惜地说:“那幅画昨天被人取走了。”

    秦问白听了,很是后悔,心里好像丢了什么。

    若干年后,秦问白出任兰封县令,他意外地又见到了那幅画。多少年过去了,秦问白一直没能忘掉那幅画。今日重又相见,愈觉得那画珍贵,以至画幅展开时,问白觉得双眼都被炙烤得疼了起来。回到住处,问白长吁短叹一番,竟是呆坐了好长时间。

    隔几日,问白偶在街上闲走,忽听背后一阵哄笑。扭头看时,正见一群小孩子撵着一个衣裳褴褛、蓬头垢面的女疯子扔小砖头。那女疯子“嗷嗷”叫着,野兽般地,朝问白跑来,跑到跟前,问白大吃一惊,那竟是明因!要不是那颗美人痣,问白无论如何都无法把眼前的这个女疯子和当年的小尼姑连在一起!

    问白走过去,把孩子们赶跑,然后长叹了一声,低着头走了。

    他身后,那个疯女人,当年有着一双湖水般眼睛的小尼姑,明因,正费力地眨巴着又红又烂的老眼,傻傻地看着他。

    不久,秦问白辞去县令,归隐圉镇,专事画牛。听说,秦问白活到九十七岁,终成一代画牛宗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