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男性健康的10个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提出健康的新概念是:所谓健康,并不仅仅是不生病,还应包括心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即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康的状态。
在此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还提出了男性健康的10个标准:
1.有充沛的精力,能够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劳动,而且不感到十分疲惫和紧张。
2.处事态度乐观积极,愿意承担责任,事情不论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不肥胖,并且站立的时候头、肩、臀的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牙病;牙龈的颜色正常,没有出血的现象。
9.头发有光泽,没有头皮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上述标准,男性朋友们可以作为个人参考。如果你符合上述标准,那么你要继续保持;如果你还没有达到,不要气馁,这也并不代表你不健康,你可能只是生活中的某些细节有些欠缺,你只要遵照本书中所提供的方法,循序渐进,就可在不久的将来打造一个健康的自我!
男性健康简易测试
对于自己的健康状况,男性朋友可按下面的方法进行简易测试:
健康状态测试
我们的脚心处有一个涌泉穴,利用此穴,男性朋友可以简单地检查出自己的健康状态。方法:点燃香烟,烟头置于距涌泉穴0.5厘米处,如果你是健康人,10~30秒之间就会感到灼热感。如果感觉到热的时间过长,或左右脚感觉不同的人,可能是交感神经已失去平衡、内脏疲劳或有某种疾病,应该彻底做一次健康检查。每月至少要用此法做一次自我健康检测。
心脏功能测试
你可以向前弯腰20次,前倾时呼气,直立时吸气。做运动前先测定并记录自己的脉搏,可以将其设定为数据A;做完运动后立即再测一次脉搏,为数据B;1分钟后再测一次,得到数据C,然后将三项数据相加,减去200,除以10,即(A+B+C-200)÷100如所得数为。~3:表明你的心脏功能极佳;3—6为良好;6~9为一般;9~12为较差;12以上,你应立即去医院检查了。
体力测试
如果你能一步迈两个台阶,快速登上5楼,而且气色平稳,说明你的健康状况相当不错;如果你气喘吁吁,呼吸急促,此时为一般;如果你刚登上3楼,就感到既累又喘,这时说明你的身体很虚弱。
仰卧起坐测试
此测试以1分钟为限,记录次教0~20岁,45~50次;30岁,40~45次;40岁,35~40次;50岁,25~30次。上述年龄段的记录频率为最佳数值。
射精能力测试
前列腺癌专家海特罗那博士认为,如果你经过一次和谐的性生活后,射精量达到5毫升,这是前列腺健康的最直接表现。如何测试呢?方法很简便:你可以先量出5毫升的水,倒人一个干净的避孕套内,记住水的位置,下次就能够估计出自己的射精量了。
小便精力测试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喝完啤酒就想上厕所的男性,是肾脏十分健康的证明。喝完啤酒,20岁的人在15分钟后,30岁的人在20分钟后,40岁的人在30分钟后上厕所,就说明你的身体很健康。总而言之,肾脏越强,上厕所时间也越早。
第二节 男人健康,从远离压力开始
男人从记事那天起,就开始接受一种教育而逐渐形成一种观念:男人是强者。男人要伟岸,男人要强大,男人要有责任感。早在儿童时代男孩子就已经懂得,男子汉气概意味着男人不能依赖任何人,依赖被视为懦夫和女人气。
男性到40岁是一个大关。这时,男人负担最重,压力最大,上下左右、交际应酬、职位职称、事业荣誉、官场仕途、妻儿老小,一样都不能少。这个时候,对男人来讲,最烦心的是名利,最费心的是工作,最省心的是健康,因此他们忽视健康,等到功成名就,却发现,健康没有了。他们忘了,健康是件艺术品,损坏容易修复难;生命是条单行线,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时候后悔已晚。世上有千种药,万种药,唯独没有后悔药。
所以,《圣经》里讲:“人若赚得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男人更需要关爱
最近,我读到一篇文章,说男人是社会上最脆弱的群体,男人比女人更需要关爱,因为男人死得比女人越来越快!当今社会生活紧张,工作繁‘虻,压力大,节奏快。可以说每个人都感到做人很难,做女人难,可是作为男人呢?那更是难上加难啊!
男人的真实处境到底是怎样的呢?信手拈来列举几项:女性企图自杀人口是男性的两倍,但另人自杀身亡者是女人的3倍;40岁以上男性性功能障碍者达五成以上,且有不断攀升之势;男性医疗就诊率较女性低28u/。……当然,还有更多隐而未现或难以量化的数据和趋势。
多少年来,我们的社会给男人制定了不少法律条文,但效果比法律条文毫不逊色的规定,诸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些来自民间、一代一代沿袭下来的说法,其影响深入人心,将那些对人生有所设计的男人逼得要撞墙。在上有老,下有小,前有上司,后有老婆等重重压力下,他们不能干这不能干那,他们的许多选择就变得如数字逻辑般循规蹈矩。所谓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已经变成了“三十而栗,四十不活”了。
根据社会学家统计,共和国刚刚成立的时候,男人比女人的寿命长3岁;到了20世纪60年代,男女的寿命基本上持平了;70年代,女人的寿命比男人反而长了1岁;80年代,女人的寿命要比男人长两岁;到了90年代,女人比男人的寿命长4岁了。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21世纪的男人就没有活路了。
第三节 男人寿命为什么比女人短
传统的观念强迫男人有决断能力、思维严谨、头脑清晰,使得男人的头脑很难同时接受那些模棱两可的、矛盾的事物,变得刻板、僵硬、绝对。要么自负,要么自卑,难以在生活中持变通坦诚的态度。
基因研究表明:男女区别不大,男女之间有99. 9020的基因是相同的,只在性染色体上有差别。生理上,男性的体格、胍力、速度、空间定向力优于女性,而女性在语言表达、人际交流、对付应激、适应环境方面优于男性。总体上两性差别很小,尤其在现代信息社会不存在“强者”、“弱者”之分。但人类文化制造了“男子优越”的种种神话,使男人为此付出了不可估量的代价,使男人死得越来越快了。为了维护“男子汉”的尊严,成千上万的男人,正处在自我加压、自我挣扎、自我困惑和自我毁灭之中。压力大、竞争大对健康的伤害越来越严重,使寿命相对于女人来说也越来越短。在我国短4岁,日本短6岁,俄罗斯男性比女性短寿13岁。
男人的寿命为什么会比女人短,单从医学角度上是解释不了的。最终社会学家通过社会调查得到了答案。
男人比女人寿命短,有4条理由:男人有泪不轻弹;男人有话不爱说;男人有病不去看;男人有家不爱回。
第一条:男人有泪不轻弹。“男儿有泪不轻弹”、“女人才爱哭鼻子”,女人的眼泪让人同情,男人的眼泪让人反感。女人难受可以哭,女人越哭越显得小鸟依人。男人一哭不是窝囊,就是废物,所以男人不敢哭。
每个人的一生中,总是会遭受许许多多的不如意,每一个人都可能因为失落、难过而产生情感上的反应,哭自然是人类的本能,是人类宣泄内心感受的一种方式。然而现实社会却人为地剥夺了男人哭泣的权利,使男人缺少了可以排遣内心苦闷的途径,即使自己内心难过,也要强忍着泪水往肚里咽。殊不知,这必然会因为男人无法排遣苦闷而造成心理上的负担,日久天长,自然影响到健康。
第二条:男人有话不爱说。为保持男子汉的形象和在竞争中取胜,男人在互相交往中总是保持高度警惕和戒心,难于开诚布公,坐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变得封闭和孤独。有苦不爱说,“打掉了牙往肚子里咽”。
第三条:男人有病不去看。国家统计局有个数字,同一种病,男人去看医生的比女人少40%。男人有病拖着、扛着、挺着,实在不行了才去医院,去了才发现,晚了。有一个大款,开公司董事会时,突然胸痛发作。疼极了,不说,忍着,实在忍不住了,自己偷偷用手按摩,还疼,捶捶胸口,还不行,喝热水……最后越来越厉害,出冷汗,脸色苍白。别人一看不对了,3个人把他送到医院。一做心电图,心肌梗死,打一针1.5万元,不行了,晚了,抢救不过来了。
第四条:男人有家不爱回。对现在的许多男人而言,下班就回家像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所以他们中的许多人更愿意下班在外面玩,在酒吧里度过夜晚的时间。
第四节 男人都是带病工作的“拼命三郎”
49岁的刘先生是某事业单位的正处级干部,近半年来一直腰酸腿痛到夜不能寐,但是却舍不得放下工作去医院进行正规的诊疗,一日三餐中有三分之二是饭局,都在接待应酬中度过,他以为晚饭后随便按摩一下就可以解决问题,工作应酬和治病两不误嘛。待到病情已经加重到发生骨折,刘先生才15年来首次踏进了医院的大门。在医院全身一查,原来他已经是肺癌全身骨转移导致病理性骨折。到处求医的刘先生家人被多家医院告知这么晚期的病例,基本没有治疗的价值了。
像刘先生这样总以工作为借口死撑着不看病的中年知识分子很多。某市政府做过调查,机关里健康状况最差的是中年人,但他们却以工作太忙为借口极少请假看病,经常到医务室理疗、开药的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反倒优于中年人群,于是中年人平时看起来好像没事,个个都是10年、20年没病过,但一病倒全是大病、重症。
最新的调查发现,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比10年前下降了5岁,仅为53岁,比全国平均寿命则低17岁,中年知识分子死亡率更是超过老年人两倍,死亡年龄段多为45~55岁。
单位骨干发病率高
广州某文化事业单位今年初先后有两名中年干部发现患了癌症后,今年5月的单位年庋体检参检率高于历年。不检不要紧,一检吓一跳。600多名知识分子员工心电图异常的达28%,包括心肌劳损、高血压、冠心病等异常,比去年增加了一倍。这次体检新发现了3例晚期癌症患者,全部是45 irN~55岁的中年骨干,有的癌症已经转移。无独有偶,广州某大医院今年的员工体检新发现3例晚期肝癌患者,全部是41~42岁的专业人才,一人最近已经死亡。
中年知识分子学历高寿命短
公务员、新闻从业人员、教师、科技人员,这些令人羡慕的行业里,中年知识分子的健康问题到了令人十分担忧的地步:科技人员在35~55岁就英年早逝的比例偏高;在死亡的新闻工作人员中,死亡年龄段高度集中在中年人群,40~60岁这个年龄段占7g%,平均死亡年龄为45.7岁。而在职人员健康者仅为18%,患病者为9%,其余不同程度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的表现大致有身体乏力、睡眠不稳、记忆衰退等。
太操劳一近五成男性生病还上班
长期习惯于吃苦、奉献,从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工作——倒在工作岗位上,过劳是导致中年男性知识分子健康恶化的主要原因。一份针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调查显示,61%的人没有享用国家规定的每年一次的公休假,而生病时有44%的人照常上班。
第五节 男人四十,十面埋伏
“男人四十,十面埋伏”。压力这么大,负担这么重,怎么办呢?
男人的出路是女人和书。
一这话是孙中山先生说的,上个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在日本,有位日本朋友问他,你是一个伟人,我恕问一问,你平常最喜欢的是什么?孙中山说:我最喜欢两样,第一是书,第二是女人。
为什么这样讲呢?书是什么呢?书是知识的源泉,精神的食粮,书是人生的指南,进步的阶梯。如果一个人能好好读书,书能成为人生永恒的朋友。具体来讲,书能使人明白世界,有正确的思路,有了思路,就有出路,有了出路,就有前途,一本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书里讲这样一个实验:有两条狗,把其中一条狗捆起来,什么都不做时,它也挺好。当它看见一块牛肉,想去吃,可它的身子被捆住了,往前走不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肉却吃不上。于是,狗又急又气,暴跳如雷,心跳快,血压高。其实,生气对它的伤害还是有限的,最怕的是嫉妒。这时候,牵来另一只狗,没人捆住它,它轻轻松松、有滋有味地把肉吃了。没吃上肉的那条狗更生气了:“我这么费劲都吃不上,你倒好,这么轻松就得到了。”这样一来,生气加嫉妒使狗血压更高,心跳更快,浑身哆嗦,而且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几乎危及生命。
书里告诉我们,人生本来就有酸甜苦辣,没有人一切都顺利,但只要有好心态,不要嫉妒,不要有报复心,,苦难也能变成快乐。
俄罗斯著名剧作家契诃夫说的好:“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烧起来,那你应当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我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你的手指被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多亏这根刺不足扎到眼睛里。要是半夜里有穷亲戚来找你,那你应当高兴:幸亏来的不是警察。要是你有一颗牙痛,那你应该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牙痛。朋友,照我的劝告去想吧,你的生活就会欢乐无穷了!”
因此属于你的你一定要慢半拍,无论在什么时候,他都会属于你。不属于你的,你怎么急,都急不来,就算争来了,也还得失去。看到别人好,要见贤思齐,常怀感恩心、慈爱心,有这样的心态,成功一定会属于你的。
一本好的书,好似一把好的钥匙,改变你的命运,让你走向光明。所以,书是良师益友。
那么,为什么说女人也是男人的出路呢?
汉字结构很巧妙,“女”加“子”等于“好”,即一男一女在一起,事情就美好,常言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家是身体健康的滋润地;家是心灵健康、心理健康、生理健康非常重要的保障。遇到烦心事、生气事,要宣泄,但不要发泄,因为发泄伤人伤己,而宣泄可以加深了解,还能感悟人生。在家里有人听你的牢骚,有人安慰你,有人鼓励你,可以帮助你化解情绪。
有了家庭,人得病的几率就少了,有一个和谐的家庭,病就更少了。家庭有益健康,有助幸福和长寿是肯定的。泰国有一个公主,是研究妇女问题的专家,她有句话讲得很精辟:男人要想得到幸福,不用什么,只要有一个爱他的妻子就够了。爱得过多不会幸福,过少也一样。
一个人要想幸福,就要有一个家,一个温暖的家,这样一来,心理、生理、心灵上,两个人心心相印,相濡以沫。一个温馨和美的家庭,一个好的女人是上天给予男人的最好的礼物。回到家就好像回到了绿洲,而不是回到了沙漠。回到家看到的是妻子盈盈的笑容,而不是生硬的面孔。家就是男人的天然美容霜、保健品和祛病药物。
人生100岁,对于男人来讲,头60岁是第一关,在60年中,30~50岁是最关键,如果这20年非常好,就能平安到老。所以说,男人四十,十面埋伏,出路就是女人和书。
第六节 男人如何吃出健康
奔波于社会、家庭和事业之间的中年男人最容易“透支”的就是健康。许多中年人都经历过情绪低落、容易疲劳、不愿运动、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的“亚健康状态”。长此以往,各种各样的疾病就会悄然袭来。中年男人如何吃好喝好,远离“亚健康状态”呢?
商务餐远离生猛海鲜。烤涮生猛海鲜成为一种饮食时尚,三文鱼、鲈鱼、马鱼、海鲜、蛇、蟹等成为招待客户、朋发的佳肴。但是,,由于这些食物中存在寄生虫和细菌的概率较高,加之过于追求味道的鲜美,烹调不够充分。当人们美美地品尝那些生猛海鲜时,殊不知已经病从口人。
长期在办公室做文字工作或经常操作电脑的人容易视力下降,维生素A可预防此症。每星期吃3根胡萝卜,就可保持体内维生素A的正常含量。整天呆在办公室日晒的机会少,易缺乏维生素D而患骨质疏松症,需多吃海鱼、鸡肝等含维生素D的食物。
饮酒有利有弊,每天饮用20~30毫升红葡萄酒,可以将心脏病的发病率降低75%,而饮啤酒过量将加速心肌衰老,使血液内含铅量增加。
食物也可稳定情绪,钙具有安定情绪的作用,能防止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的发生。脾气暴躁者应该借助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以及鱼干、骨头汤等含钙食物以平和心态。当人遇到巨大的心理压力时,所消耗的维生素C就会明显增加。因此,精神紧张的人可每天吃3—5枚鲜枣以备足够的维生素,应付紧张的工作环境。
疲劳的时候不宜将鸡、鱼、肉、蛋等大吃一通。因为疲劳时人体内酸性物质积聚,而肉类食物属于酸性,会加重疲劳感;相反,新鲜蔬菜、水产制品等碱性食物能使身体迅速恢复,如有条件,洗个热水澡,能使人精神焕发,解除疲劳。
如果有吸烟的习惯,每天应多吃胡萝卜、柿子椒、青葱、菠菜和橙黄色的水果等,或者早饭补充点维生素A、维生素C和无机盐,这样有利于减少患心血管病、肺癌和呼吸器官疾病的危险,当然戒烟是最利于健康的了。
第七节 请男人摘去“ 强者”的光环
有一首老歌叫《随风飘荡》,有两句歌词:“一个男人要走多少条路,才能将其称作男人;一个男人要多少次仰头,才能看得懂苍天;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
男人原是普通人,但被戴上“强者”的光环后,男人真的成了“难人”,不摘下光环,男人将永远是“难人”。
从基因学的观点看,男人与女人的基因有99.9%是一样的,男女的差别很有限,各有千秋,又都有七情六欲。但男人又真的很难,他们压力大,得病多;心气躁,死得早。
男性的优势在古代的狩猎活动和田耕劳作上凸显,被称为强者,但在现代智力取胜的信息化社会里,男性优势已微乎其微。然而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仍继续把男性定位为强者,男人必须更强,更快,更出色;男人要争强好胜,首屈一指,不服输;男人要跌倒了不哭,有痛苦不说,轻伤不下火线……结果使男人不得不“有泪不轻弹,有话不爱说,有病不去看,有家不爱回”,似乎不这样就不叫男人,不叫阳刚。
生活本是五味杂粮,酸甜苦辣,谁都会有委屈,但女人可以哭,女人越哭越可爱,而没有人觉得男人哭了更可爱。其次,女人有话可以说,女人爱唠叨,三个女人一台戏,女人唠叨是天经地义,而男人唠叨是没有出息。第三,女人有病就去看,男人有病拖着,挺着,扛着,到实在不行就倒下了。
男人的难正如刘德华在《男人哭吧不是罪》里所唱的:“日日夜夜撑着面具睡,我心力交瘁……无形的压力压得我好累。”
这还不算,传统观忿的“男强女弱”使成功女性也面临着很大压力,她们不仅未能使其丈夫们感到“妻贵夫荣”,反而让他们雪上加霜。上世纪芝加哥一项中年人群健康研究表明:妻子收入和地位高于丈夫的,丈夫们的幸福度下降,而冠心病死亡率增高。
可见男人的难不是由男人造成,也不是由女人造成,而是由陈旧的传统观念造成的。
俄罗斯一位专家指出:“随着性别研究在社会科学、社会反思中的应用,其影响将与基因的发现相媲美。”看来,男女实现社会观念的平等,真是一场伟大的转变。当男人不再是强者,女人不再是弱者;男人摘去光环,女人解脱桎梏;男女真正平等时,男人就获得了解放,不再是“难人”了。
第八节 健康男人是这样“炼”成的
入席少喝酒
人们说:爱美是女人的天性,爱酒是男人的本性。男人应酬,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欢。还要“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
人是感情动物,在内外环境压力下,人的感情需要有宣泄释放的窗口。男人压力大,但通过语言交流宣泄的窗口少,男人有苦不爱说,因而烟、酒、吃、喝、夜生活成了男人宣泄情感的方式,其中酒精的刺激、兴奋、释放和麻醉功能尤其符合男人的需要。人类学家维特·巴诺教授通过对美洲印第安部落人群心理行为的研究发现,酒的消耗量是一些民族焦虑程度的指标,越是焦虑的人群,酒的消耗量越大,并认为这个观点适用于所有饮酒民族。
客观地说,酒是一种多情物,又是一把双刃剑,少量的酒是健康所需,多量酒则是罪魁祸首。每日不超过15~30克酒精,有助于升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好的胆固醇”,可以延缓动脉硬化。在一项为期12年有28万名中年男子参加的研究中发现,适量饮酒使冠心病死亡率下降20%,在猕猴的饮酒实验中也证实饮葡萄酒的猕猴,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要明显轻于对照组,而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的资料也表明,适量饮酒者平均寿命要比滴酒不沾者长一年,而酗酒者则平均折寿6年。
但千万剐忘了,酒绝非谦谦君子,只要稍一过量,即一步之遥,酒立刻凶相毕露,把饮酒者送人地狱。酒精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表层破裂,而只要斑块一破裂,脂质内容物释放出来,在几分钟,几十分钟内就台皂吸引大量血小板聚集,形成“白色血栓”,继而红细胞聚集形成“红色血栓”,使直径为2—3.5毫米的冠状动脉迅速狭窄甚至完全堵塞,造成临床上的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直至猝死。这就是中年早逝的重要原因——“危险三联症”:饱餐、酗酒、激动的病理基础。
酒造成了无数的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一位著名演员在朋友家中聚会饮酒欢笑间,猝死在客厅里。只要想一想,酗酒造成了监狱罪犯的50%,交通事故的40%和医院重症病人的25 %,酗酒之害就叫人不寒而栗了。笔者一位美国医生朋友,其父是里根总统高级幕僚,该朋友从哈佛大学医学院毕业不久,一次周末晚宴,年轻气盛,酒后驾车,在高速路上冲出护栏100米,当场死亡,令人痛彻肺腑。难怪,世界卫生组织不仅不提倡以少量饮酒来预防冠心病,更在不久前把对酒的口号改为:“酒,越少越好。"
酒的两面性也充分反映在饮者的不同表现上。起初喝半两至一两白酒时,血中酒精浓度为0. 02%,饮者神清气爽气色好,有欢快感,是最佳状态,属君子阶段;再往下喝,酒使饮者逐渐变成动物样状态,当血中酒精度达0. 04%时,饮者表现如孔雀,开屏炫耀,展示自己,开始吹嘘;再往下,当浓度为0. 08%时,饮者表现如狮子,因酒能壮胆,饮者骄傲自大,自吹自擂,处长说成局畏;再往下,浓度达0. 12%时,表现如猴子,失去自控力,“酒杯一千,政策放宽”,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什么字都敢签,是酒后误事期;再喝下去,浓度达0. 16%~0.2%时,表现如蠢猪,思维混乱,语无伦次,步履蹒跚,东歪西倒,嚎咙困倦,渐入昏睡。
一位影星开着大奔,追尾车祸死亡,血中酒精浓度为0.205%。戴安娜王妃遭遇车祸时,司机口中酒精浓度也超过第四期了。俄罗斯一次饮酒比赛,冠军喝了1.5升伏特加,回家后20分钟死亡,其余5名获奖者也全都送人医院抢救,而比赛组织者也以“谋杀罪”被告上法庭。
应酬多的中年人,喝酒喝到“君子”或“孔雀”阶段,就该打住了。
有空多喝茶
饮品中,有些只能解渴;有些有保健功能;有些有交际休闲功能;而具色、香、味、美,品位高雅,有君子之风者非茶莫属。
茶是唯一能全面体现健康、休闲、和谐、时尚的独特饮品。
“丝绸之路”举世闻名,然而“茶叶之路”影响更广,因为有三条不同出口途径使茶叶在国外有三种不同的译音。从华北出口的用中原音“茶叶”,“CHAI",在前苏联等国沿用;从厦门出口的沿用闽南音“TAY"(茶),如英、美之“TEA";从广东出口的沿用广东音“CHA”,如葡萄牙的“CHA"及越南的“TSA"等,可见茶叶作为中国文化使者影响之深远。
饮茶需要平和悠闲的气氛和清新幽雅的环境。一杯在手,清香满室,清汤绿叶,栩栩如生,闻香观色,融诗情画意于一杯,给人一种清新和缓,心旷神怡的感觉,如鲁迅先生说的:“有茶喝,会喝茶是一种清福。”与灯红酒绿的酒会和盛宴造成的“现代病”、“代谢综合征”形成鲜明的对比。
茶为何能在饮品中一枝独秀,起到如此独特的作用呢?这与茶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也与茶的色、香、味,饮茶的文化和环境有关。茶叶含有300多种化学成分,但主要的活性物质是咖啡碱、茶碱,还有可可碱。咖啡碱对神经系统有广泛的兴奋作用,饮茶后,首先是兴奋大脑皮层,使精神兴奋,思维活跃,提高对外界的感受性,消除困倦,减少疲乏。
在著名的犬条件反射实验中,饮茶能增加唾液分泌量和缩短反射的潜伏期而不破坏对阴性刺激的鉴别能力。这表明饮茶与饮酒不同,饮茶时能保持清醒的理智,敏捷的思维和自控能力,使人睿智而更有风度,与酒后大脑皮层抑制,皮层下中枢兴奋性释放丽致自控力下降,举止失态,粗鲁无礼,有本质区别。因此,当一个人心情抑郁苦闷时,不该“举杯浇愁愁更愁”,而应通过品茗的“正、清、和、静”的内省和“吃茶讲理”的话聊来改善和缓解,品茗是很好的心理治疗方法。
回归大自然
一位智者说过:“大自然是人类生身的母亲,智慧的老师和公正的法官。”确实,自然哺育了人类,教育了人类,制约了人类,自然法则不可违背。
大自然是伟大的母亲,回到她身边,人类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使你放松,使你宁静,使你压力得到释放,使你精神得到抚慰。为什么人类有回归自然的天性呢?因为人的基因和黑猩猩的基因有99. 2%是相同的,所以人自然有黑猩猩那样喜欢在充满阳光、空气、水的森林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性。但基因的缓慢进化难以适应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形成了基因——环境间的巨大落差,正是这种“不适应”成了生活方式疾病高发的总根源。
大自然母亲还有一种陶冶情操的神奇力量,在默默无言中,使你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性得到升华;还有激励人格的力量,使你永远积极乐观、永远蓬勃向上。
大自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力量呢?
原因是在浩瀚无边的大自然面前,你会感到自身的渺小和孤单,在高山大海、雪峰冰川面前,你会感到自己就像沧海一粟那样微不足道,没有丝毫值得骄傲自大、目空一切、虚荣浮躁、仇恨忌妒的理由,相反,只有谦虚谨慎、互助友爱、风雨同舟、齐心协力,人类才能生存。这样,自然而然地就会心态平和,反省自身,善待生命。心境如“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一样明澈,心灵净化了,心理就平衡,生理机能就稳定,抵抗力就提高,“正气存在,邪不可干”。
除空间回归自然外,还要时间顺应自然,人体的生物钟才能和谐运行,耗能减少,凋亡减缓,健康长寿。比如秋天本是金风送爽,色彩斑斓的季节,为什么要说是“多事之秋”呢?因为古人已观察到冬天是疾病和死亡的高发期,而秋天是夏到冬的过渡期,应“一叶知秋,未雨绸缪”,才能平安过冬,所以提出“多事之秋”以作警示。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冬天是冠心病、脑卒中,呼吸道疾病及情绪抑郁的高发期,怎么预防呢?古人真有高明之处,那就是食补,通过食物又补营养又防病,一箭双雕。原来天气“立秋”至“霜降”的90天中,气温下降15~20℃之多,使人体毛细血管、小动脉收缩,血压上升,小肌耗氧增多,心脑血管呼吸道疾病增多,这时最迫切的需要是给肌体补充营养和热量。
研究表明:补充高蛋白最好。因为蛋白质有一种“特殊热力效应”,即摄人后有30%~40%的热量要消耗放出,而糖类只放出4%~5%,脂肪为5%~6%,也就是说,食补时补充蛋白质会使身体觉得暖和不怕冷,正符合肌体秋末冬初的需要,同时补充蛋白质还会使人觉得兴奋,有精神。那什么肉含的蛋白质最高呢?营养分析表明:蛋白质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羊肉、兔肉、鸡肉、牛肉、鸭肉、猪肉。其中羊肉为20. 5%,猪肉为14. 6%。
令人惊奇的是,古人竟早已知道这个规律。中医认为羊肉属大热之品,。眭温味甘,有补肾壮阳,温中祛寒功效。中医讲究阴阳平衡,要“热则寒之”,搭配凉性和甘平性蔬菜,所以,萝卜、冬瓜、油菜、蘑菇、豆芽、莲藕就是首选,再加上豆腐,有清热泻火作用,搭配巧妙,融营养、食疗和美味于一锅,“萝卜羊肉汤”便成了理想冬补佳肴。无独有偶,《大长今》养生御膳中的美味营养“豆腐火锅”中也是豆腐、牛腿肉、白萝卜、香菇、豆芽等,与“萝卜羊肉汤”的食物搭配和烹调有异曲同工之妙。据研究,此御膳系源自山东鲁菜,鲁菜起于春秋战国,讲究以食为药,阴阳合一,而韩国御膳青出于蓝地把古老鲁菜发扬光大了。
遇事常问“怎么办”
1.应酬多怎么办?
.中年人应酬多是一大负担,不但是胃肠负担,肝脏负担,更是时间负担和心理负担。怎么办?
有一位老领导定了两条:一是吃饭时间不超过一小时;二是只敬一次酒,不劝酒。
理由是:“只要感情有,茶水也当酒;只要友情在,荤素都是菜。”而且只吃七八分饱,感觉正好,营养够了,不多不少。喝酒的人都很文明,只喝到“君子”或是“孔雀”阶段,鲜有进入“狮子”,更没有达到“猴子”和“蠢猪”阶段的。应酬不超过一小时,既尽了情谊,皆大欢喜,还省了时间,不伤身体。
2.没时间运动怎么办?
一般说来,运动不运动与时间没有关联,运动不运动是观念问题而不是时间问题。日理万机的邓小平同志都能每天坚持步行运动,布什、普京总统都很忙,也能每天运动,更何况一般人呢?中年人的确工作很忙,但我的朋友大忙人胡教授身兼许多重要职位,还身体力行,带着计步器仍能每天坚持步行1万步,就是忙里偷闲,抓紧时间运动的结果。
如果你比他们还忙,那么至少可以在上午10点,下午4焦在办公室内各做10分钟左右的“深呼吸,下蹲起”、“10点10分去看戏”的运动以预防颈椎病、肩周炎、腰背痛和改善植物神经调节功能。深呼吸是用腹式呼吸,使横膈下降,使腹内脏器受到温和的按摩,改善微循环;下蹲起通过体位改变可以增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调节血管的功能,是消除许多症状的有效办法;“10点10分”是指两手由平伸(如时钟9点15分)到上抬15度(如时钟的10点10分),此动作每次做50一100次,可以非常有效地预防治疗颈椎病、肩周炎;“去看戏”指踮起脚,伸长脖子向前,也是防治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再没有时间,那也至少可以在家中原地跑步,活动四肢,仰卧起坐,下蹲起,跳跳绳。对运动来说,什么样的运动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把运动当做生活的一部分,一种爱好,一种能从中享受到快乐的爱好,甚至于成为嗜好,不运动就难受,这样,运动就成了生命的一部分,成为健康的源泉了。
3.体重下不来怎么办?
我国城市中30%的成年人体重超重。体重下不来怎么办?国际公认,最好的减肥就是不要长肥,因为不让体重增加容易,而减肥则难得多。方法很多,但最有效的就是少吃,管住嘴,适度饥饿,比一切方法都有效。只要热量人不敷出,体重一定下降,上世纪三年困难时期,几乎没有胖子。只要保持五六分饱、六七分饱,但要吃好(指每日有三份高蛋白,每份指瘦肉一两,或大鸡蛋一个,或鸡、鸭、鱼二两或豆腐二两),加上饭前喝汤,就能体重减轻,苗条健康,每月减l~2斤,屡试不爽。还要有适量运动配合。
4.睡眠不好怎么办?
人生的123是睡眠,充足睡眠是生物钟正常运转的需要,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成人精力体力恢复都离不开睡眠。睡不好怎么办?除了病理性原因外,美国心理学家总结改善睡眠有三个方法:(1)按时早起,这样才能防止夜间失眠,使生理节律尽量正常;(2)白天不要睡或午间小睡一会儿;(3)增加肌肉运动量直至有些劳累。古代人已知道肌肉运动有助睡眠,因为运动是神经系统的温和安定剂。还有就是用热永泡脚,使血液更多流向足部,足部热、头部冷有助人眠,房间温度适当低些更好。还可以做些安静的瑜珈,内养气功,使身心宁静。睡前一杯奶也有助睡眠。
知行一致得健康
知识是重要的,因为知识就是力量;但态度更重要,因为态度决定一切。
健康知识其实很简单,不用花多少钱,多少时间,就能获得。健康就在身边,健康就是顺应自然,顺应天时;顺势而为,顺水推舟;生活规律,饮食均衡;什么都吃,适可而止;粗茶淡饭,青菜豆腐;有粗有细,不甜不成;三四五顿,七八分饱;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三个半小时,三个半分钟;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运动三五七,步行是最好;天天三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相逢借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
但健康光有知识是不够的,需要去实践。
但是,难的恰恰就是行动。为什么“知行统一”那么难呢?可以做一个比喻性的解释,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大脑控制的,成人大脑平均1400克,其中约1300克是主管基本生理机能的,食、色代谢及内脏功能调节及欲望,只有大脑皮层薄薄的约0.5厘米厚、大约100克左右是主管理性、智慧、意志和自制力的。正如胳膊拧不过大腿,理性的100克常常不能控制感性的1300克,自制常常不能控制住欲望,毕竟寡不敌众。怎么办呢?提高大脑皮层的控制能力,使其以一当十,以一当百就可以了。这就需要不断地陶冶情操和感悟修养。知识和技术很容易学习,但意志和情操则必须陶冶和磨砺。
不过,健康生活方式的开始不分早晚,只要下决心行动就好,行动就能养成习惯,有了习惯,就会成为一种享受和愉快,而不是负担,再往后就会品尝到健康所带来的快乐。当健康生活方式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时你就真正掌握了健康的钥匙,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