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论-谈“语不惊人死不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杜甫说他作诗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语不惊人死不休”,不光是“语”的问题,同时包含了“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的问题,而首先是要思想感情饱满。作者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人,就要有一枝熟练的笔,否则就不能更好地表达出来。古今中外所有的杰作都是如此。杜甫是属于那些最用功的人中的一个,因此他的成绩显著。又是他说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他在当时那样用功,作为千古后的读者,我们完全可以感到他的一枝惊人的笔,读了他的诗真喜悦,而且能够推知他是怎样下功夫的。我们且读他的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的题目就惊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知道他下笔将极快。极快是从思想感情的饱满来的,是从“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来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决不能慢吞吞地写,因为安史之乱河南河北沦陷太久了,杜甫一家人离故乡太远了。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宗广德元年正月的事。在前三年杜甫初来四川的时候便写有《恨别》一诗,开首四句是“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现在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应该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了。象这样的句子难道不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证据吗?我们不能想象杜甫当时下笔的神气吗?就诗的结构说,人在剑外,故乡是洛阳,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春天,八句诗里都交代明白了,然而没有一点结构的痕迹,这叫做结构自然。这是我们最要向大作家学习的。诗一开始的“忽传”“初闻”,都是快极了。“初闻涕泪满衣裳”,非常合乎人情,这个突然之喜是容易“涕泪满衣裳”的。接着“却看妻子愁何在”便真是老杜惊人之笔,本来是写妻儿之喜,而说着“愁何在”呢,连带把一家人多年的愁都写出来了,而今天则该是如何地狂喜啊!就作对偶说,下句“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喜欲狂”是定的,上句便只能用“愁何在”来对。这种地方都见杜甫的“苦用心”。“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两句又把一个穷书生的杜甫,和他的家人避难异地的生活写得极其真实,富有形象性。“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又最写出了杜甫的性格,“白首”对“青春”在这里真对得好。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广德元年春天的事,所以“青春作伴好还乡”是写实。“白首放歌”当然也是写实,杜甫屡次说自己的“白首”,他的头发早白了,现在有青春作伴还乡之喜,故这个老头儿纵酒放歌了。我们读了能不为他喜?能不为他悲?实际生活里他这回并没有能够回乡,他一直没有能够回乡,他是漂流而死的。然而他作这首诗的时候,“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他是神驰故乡了,也真是“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这五个字也是杜甫自己说的,这句话可以说他有作诗的天才,也可以说他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认为杜甫的这一首诗对我们练习文学基本功可能有些帮助,就是要狠狠地用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