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诗词殿堂之门径:忆雪堂讲诗录-笔有真情自感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读贺铸的《鹧鸪天》

    北宋词人贺铸,擅长用比和言情。曾以“借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的名句,博得了“贺梅子”的美称。他的许多词,读起来催人泪下,名作《鹧鸪天》便是其一: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垄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是一首追悼亡妻的词。作者当年曾带着妻子在苏州一带隐居和做小官,后来妻子客死在那里。这回他只身旧地重游,睹物思人,心中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发而为词,寄托哀思。词中并没有什么奇情幻想,只是写眼前的景象,谈日常的琐事,抒朴素的感触,却字字血、声声泪,使人不忍卒读。

    “重过阊门万事非”,词人产生的第一个感触是:阊门的一切,都不是原先的样子了。为什么?是经历了天灾、兵祸?都不是。“同来何事不同归?”词人这一反问,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原来是和他一起出来的那个人,没有能够和他一起回去,他主观上产生了一个“非”的感觉。那个人是谁?如果说读者此时还不能断定其确切身份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个比喻,词人便已明确告诉你:那人是他的妻子。鸳鸯是一种双宿双飞的水鸟,历来被人们用来比喻恩爱夫妻。这里说“失伴飞”,是词人委婉地告诉大家,妻子不能和他同归的原因,是已经死去了!这两句词,语调极其悲怆。从“半死”“头白”这些字眼里可以看出,贺铸此时,已经到了迟暮之年。俗话说,“少来夫妻老来伴”,老年丧偶,有更深一层的悲痛。这就难怪词人会感到“万事非”了。这个“非”,正是“物在人亡事事非”的“非”,实际上,阊门的景物不一定真有什么变化。

    过片之后,词人的笔锋向着感情的更深层次拓展。“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垄两依依。”“晞”,意为晒干。语出古乐府《薤露歌》:“薤上露,何易晞……人死一去何时归?”这里,是用“露初晞”作比喻,感叹人生短促。“旧栖”指词人在苏州的故居;“新垄”即妻子的墓地。二者在这里形成鲜明的对照,感情色彩十分强烈。“栖”字还使人联想到鸟类,暗中呼应了上文的鸳鸯。

    结尾两句,将感情的潮水推向了巅峰。词人首先用“空床卧听南窗雨”七字,道出妻子死后自己凄凉孤寂的心境。唐人李商隐写过一首《夜雨寄北》,有句云:“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期待的是和妻子一起“话雨”,而贺铸却只能“听雨”。他,已经无人可话了!此中的感情分量,简直无法估量。接着,词人又从日常生活小事上,追忆了妻子生前对自己的体贴,因而越发感到离不开她了。“谁复挑灯夜补衣!”一句顿将往日夫妻间的深恩厚爱和盘托出,与眼前的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具有让人撕心裂肺的感情力量。读词至此,人们也不禁要为词人流出同情的眼泪来。

    一首普通的悼亡词,何以会产生如此强烈的感染力?这,除了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外,更重要的是他对妻子的纯真、深挚的感情。带着这种感情下笔,故能如泣如诉,引起读者的同情与共鸣。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以情动人”。没有感情,艺术技巧再高,也难以写出震撼人心的作品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