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诗词殿堂之门径:忆雪堂讲诗录-含情细笔写天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浅析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辛词素以豪放著称于世,绝大部分作品,悲壮激越,有如长江大河,奔腾咆哮,一泻千里,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如果有谁据此以为辛词只有粗豪而无细腻,便未免失之偏颇了。事实上,辛弃疾的词风,既有豪放的一面,也有细腻的一面。请读他的《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从四十三岁起到六十余岁,几达二十年的漫长岁月,都是在江西上饶一带的农村中度过的。此词所写,便是这一带的乡村生活情景。

    全词四十六字,既无迭起的波澜,也无曲折的情节。出现在词人笔下的,只有数间茅屋、一溪青草和一户以农事为乐的庄稼人。词人正是通过对这些寻常事物的工笔描画,创造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的。

    首二句描写农家的生活环境:几间低矮的草屋静卧在绿野之中,一条布满水草的小溪从门前蜿蜒流过。画面动中含静,静中见动,似觉春风习习,恍闻流水潺潺,一派美妙的田园风光,婉然呈现在读者眼前。接着,词人笔锋一转,农家的主人开始露面了:“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原来是一对白发老夫妻喝醉了酒,正在院子里用当地的方言亲昵地戏谑。只寥寥几笔,便将老头老太太意挚情深、醉态可掬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词的上半阕,就在这欢乐的气氛中顿住。

    下半阕,词人打破情景分工的通常惯例,不加半点议论,出人意表地续写了这个家庭中的一连串成员:“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老大负有家庭生活的责任,只顾埋头在田地里劳动,他的勤劳憨实,一笔轻轻带出。老二也不比哥哥逊色,编织鸡笼,力所能及,看他那专心致志的劲头,便知是一个懂事的小伙子(写哥俩的辛勤劳动,不无赞许之意,同时,也暗示了这个小康之家的欢乐来之不易)。只有老三不理会这些,趁着父母和兄长无心管束的当儿,正独自趴在溪边剥莲子吃哩!一个活泼可爱的儿童形象,顷刻之间便跃然纸上。全词的镜头,就在那顽皮、淘气的小儿面前戛然而止。镜头外,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余地。

    辛稼轩不愧为词坛圣手,他描写这五个人所费的笔墨,简练得就像捧着花名册点卯,只轻轻一呼便唤出来了。然而就在这一呼之中,呼出了各人的不同年龄、性别和情趣。庄户人家的天伦之乐,也随着人物从不同方位络绎登场而表现得淋漓尽致。词人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及其在饱经风霜之后对这种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也得到了极其自然的表现。

    诗词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要在规定的字数篇幅内表达丰富、深刻的内容,尤其要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殊非易事。在这方面,辛弃疾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