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诗词殿堂之门径:忆雪堂讲诗录-情系云山乐未央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浅析张养浩的[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

    元代散曲大家张养浩,创制了不少的传世名作。他的许多作品,鞭挞黑暗现实,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另有一些描绘祖国河山的作品,也写得别具意趣。请看他的[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倚杖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这是一首带过曲,由《雁儿落》与《得胜令》两支曲子组成。它是张养浩辞官归隐后所作。曲中抒发了他对大自然美好风光的热爱,也表达了他鄙弃世俗生活,隐迹林泉,寄情山水,清高自娱的思想情趣。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起首二句,如神龙吸水,劈空而下,淡淡几笔,便将山区云奔雾涌、变幻莫测的壮丽景观呈献在读者面前:白云涌来之时,波翻浪卷,雾气弥漫,山在云雾之中,恰如岛浮海上,时隐时现,妙不可言;白云敛退之后,地碧天青,阳光灿烂,山立天光影里,颇似浴后新妆,含媚含娇,画图难足。这一“来”一“去”,写活了山容云态,将云与山浑然融为一体了。

    “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二句,进一步描写山与云的相互关系。山色随云的来去而变化,一会儿明,一会儿暗;云流随山的形状而翻腾,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它们互相依托,互相映衬,共同构成了大自然的妙景奇观。

    上面这四句,属于《雁儿落》。作者未加任何评议,只是客观地描摹眼前的风光,却将烙印深深地打进了读者的脑海。曲调过入到《得胜令》后,他开始融情入景,抒发自己的情怀。

    “倚杖立云沙,回首见山家。”这一“立”一“见”,顿将欢乐之情,溢出言外。云海中看山,山巅上看云,山色晦明开合,云涛奔涌回环,谁能不生眷恋之意?此际早已心醉神迷,而蓦然回首,瞥见自己的家,就隐在这云霞缭绕的山峰之下,又岂能不生自豪之情?立得久了,看得细了,自然会有新的发现,那静眠于山草之中的野鹿,嬉戏在野花丛里的山猿,果然被作者锐利的目光搜捕到了。这两种生灵的出现,给本来就美不胜收的云山,又平添了许多生趣。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高呼“我爱山无价”了。面对如此充满生机的自然风光,谁能不从内心发出由衷的赞赏呢?

    以上数句,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在欣赏、赞美、评价云山的同时,极自然地流露了他那超然于世外的淡泊心性。

    结尾两句,作者将自己对云山的感情,做了更进一层的深化。“看时行踏”四字,说明他的心已被云山拴住,一步一回头,一步一停顿,乐不思归,流连忘返。“云山也爱咱”一句,与“我爱山无价”巧妙接榫,将云山当作自己的挚友,赋予它人的感情,人爱山,山爱人,创造了物我浑然一体的妙境。这个收束,意从天外飞来,情自心中流出,与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等千古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张养浩是元代曲坛高手。曾任过礼部尚书、监察御史等要职,为国家和人民办过不少好事。由于宦海沉浮,不胜人世沧桑之痛,所作小令,多描写归隐后的闲适生活,以寄寓他对时政的不满。上面介绍的这首带过曲,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近世有人在评论此曲时,批评他思想消极,影响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实在有欠公允。且不说他对时政的不满是否有理,单就他描绘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而言,就很值得赞扬。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如此的美妙,难道人们不应该自觉地去爱护它、捍卫它吗?这种在客观上产生的激励作用,正是不折不扣的进取精神,又何来“消极影响”可言?在本篇结束之前,顺便为张养浩说句公道话,想必不为过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