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无忧、同气相求的教授们,在传道授业之余,多有让后人欣羡不已的诗酒酬唱。1935年10月8日,中央大学教授黄侃英年早逝,汪辟疆当即撰《悼黄季刚先生》,其中有这么一段:
先生尝云:“平生友朋游讌之乐,金陵为最。”盖先生之南来也,余与汪旭初、陈伯弢、王晓湘诸先生皆先至。东南旧人,有王伯沆、胡小石两先生,已而吴瞿安亦重来,林公铎先生则去年始南下。皆与先生习处者也。由十七年至二十年,此四年中,几无日不集,集必剧谈移晷,以为笑乐。(汪辟疆:《悼黄季刚先生》,初刊《制言》第七期,1935年;见《量守庐学记——黄侃的生平和学术》99-100页,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
有此雅趣的不仅是黄侃,当年中央、金陵两大学的国文教授,如吴梅、胡小石等,都乐于此道。龙榆生曾撰文,追忆1930年代常去南京拜访谊兼师友的吴梅,请教词曲之事:“有一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天的下午,他知道我到了南京,特地叫他的学生唐圭璋君,约了我往游后湖。他老人家带着一位儿子,和唐君连我四个人,坐上小艇,叫唐君吹起笛子,他父子两个,唱起他新近刻成而颇自命得意的《霜厓三剧》来,嫋嫋余声,绕云萦水,真叫人有‘望之若神仙’之感。一直游到夕阳西下,才收艇归来。”(龙榆生:《记吴瞿安先生》,《风雨谈》2期,1943年5月;见王卫民编《吴梅和他的世界》79—80页,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可与之相参照的,有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学生曾昭燏的《忆胡小石师》:“逢春秋佳日,常邀弟子二三人出游,余多随侍。相与攀牛首,陡栖霞,探石头城之故迹,揽莫愁湖之胜景。尝于夏日荷花开时,天才微明,即往玄武湖,载一叶扁舟,破迷茫之晨雾,摇入荷花深处,轻风拂面,幽香沁人,以为斯乐南面不易。又尝于樱花盛开之际,游孝陵及梅花山,坐花下高吟唐人绝句曰:‘玉女来看玉蕊花,异香先引七香车,攀枝弄叶时回顾,惊怪人间日易斜。’音调清越,回荡于林木间,其雅怀高致可见矣。”,见郭维森编《学苑奇峰——文史学家胡小石》54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如此流连诗酒,与个人天性有关,更与城市趣味相连。北大时期的黄侃,已有此雅好。弟子刘賾日后撰《师门忆语》,追忆私门讲学的乐趣:“每值良辰,则率众游豫。京华名胜,寻访殆遍。尝集宋人词句为联云:‘芳草游踪,春风词笔。’‘落花心绪,流水年华。’可想见当时风趣。”(刘賾:《师门忆语》,《量守庐学记——黄侃的生平和学术》114页)。南京是一座古城,名胜多,文人更是不少。黄侃到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任教,于是“颇有文酒登临之乐”。程千帆提及汪旭初的《寄庵词》里,有一首抗战时期写于重庆的《偷声木兰花》,其序云:“金陵玄武湖,当清明前后,花开如幄。季刚行吟其下,尝顾余曰:‘此真花天酒地也。’客中怀思,凄然得句。”程文接下来称:“这反映了季刚老师风趣的‘花天酒地’四字,也是传诵一时的。当时在中央、金陵两大学中文系任教的都是一些学术文词兼擅的先生。每逢春秋佳日,他们便集会在一起,登高赋诗。”(程千帆:《黄季刚老师逸事》,《闲堂文薮》308-310页,济南:齐鲁书社,1984年)。
可是,擅长文辞且喜欢饮酒的,并不只是南京的文学教授。北京教授照样踏青、游玩,只是不像南京教授那么张扬。读1934年3月31日及1938年1月3日朱自清日记,发现清华教授朱自清等也联袂游山,也联句纪游(参见《朱自清全集》第九卷287—288页、504—506页),但那属于个人爱好,没什么好吹嘘的。说到底,此等游讌酬唱,属于传统士大夫的“雅趣”,新文化人并不以此为荣。对于南京文人的炫耀“花天酒地”,上海的左翼作家看不起,北平的京派文人也不以为然,因为,弄不好就成了“商女不知亡国恨”。只是时过境迁,又到了风和日丽的太平岁月,世人开始追慕起此等文人雅事来(小说家方方的《南京爷爷》引述程千帆文,追怀当年南京的大学教授们“文酒登临之乐”,而后大发感慨:“读着这样的雅事,想像当时书生意气之情景,又是何等令我后辈俗人羡慕!”见张宏生等编《走近南大》293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
既做学问,又喜欢“文酒登临之乐”的南京教授们,其学问是否另有一套,东南学术是否另有渊源?实际上,这些教授治学的最大特色,莫过于力图将生活与学术打通,以嬉戏的心态从事研究。不妨就以众说纷纭的《光宣诗坛点将录》为例(汪国垣撰、程千帆校:《光宣诗坛点将录》(合校本),收入《汪辟疆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略作剖析。
最早将“点将录”形式用作文学批评的是清中叶舒位的《乾嘉诗坛点将录》;而前者又是受明代后期依附魏忠贤的官吏编制《东林点将录》的启示。原本是阉党为排斥东林党人,将其比拟为《水浒》贼寇,没想到《水浒》影响越来越大,梁山英雄逐渐成为正面人物。到了清中叶舒位撰《乾嘉诗坛点将录》,已经是褒扬而非贬抑了。宣统辛亥四月长沙叶氏刻本《乾嘉诗坛点将录》,将《东林点将录》作为附录,且有如下评说:“故虽游戏之作,能使读者于百世之下,想像其生平。斯固月旦之公评,抑亦文苑之别传矣。”(叶德辉:《重刻足本叙》,见杨杨编校《三百年来诗坛人物评点小传汇录》57页)。
汪辟疆的《光宣诗坛点将录》1919年初稿,1925年二稿连载于《甲寅》1卷5-9号,1934-1935年重刊于《青鹤》3卷2-7期,1944-1945年大改,定本附录章士钊《论近代诗家绝句》。该书体例:每位诗人名下开列赞、诗、评、杂记、小传。“点将录”格外受欢迎,因其兼及了“娱乐性”。1925年“点将录”初刊《甲寅》时,京津沪宁的老辈名流大为激赏,以为谈助。且因分期连载,大家纷纷猜测某当某头领。
撰写“游戏之作”《光宣诗坛点将录》的汪国垣(字辟疆),从1928年起任教于第四中山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总共在这所大学教了38年书。可这位先生1909年—1912年就读京师大学堂,毕业时因京师大学堂改称国立北京大学,于是成了“北大”首届毕业生。不仅如此,黄侃、吴梅、以及刘衡如(国钧)、商锡永(承祚),王晓初(易)等,也都曾在北大念书或教书。故,与其说是不同大学的学风差异,不如说是地域使然,即所谓“东南学术,另有渊源”是也。
50年代初,南京大学名教授胡小石曾比较中央大学(以及此前的南京高师和东南大学)与北京大学学风的差异,有一段很深刻的自我批评:“我今天愿以《红楼梦》中焦大的身分说话,北大中文系向来注重学术的探讨,中大只提倡古典诗文的摹拟;他们能为学术界造就出一些学者,而我只为反动统治造就幕僚而已。”这段石破天惊的发言,是1961年胡小石教授去世,陈中凡应《雨花》约请撰写《悼念胡小石学长》时引述的,陈文有进一步的阐释:“时在座的多数是他的学生,相顾不愿发言,我在这片时禁场的情况下,也不知道说什么恰当。事后回忆,中大这种风气是沿袭南京高师和东南大学中文系而来的,我也应当负重大的责任,哪能完全由他负责呢?于此可见,小石的觉悟水平迅速提高,才能公开说出这样深刻的自我批判,我那时的觉悟程度比他差得太远了。现在追想起来,更觉得惶愧到无地自容!”(陈中凡:《悼念胡小石学长》,《清晖集》301页,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据说陈文刊出后,“责难虽未表面化,震感却比预计的要强”,就因“幕僚”一说伤及好多老同事(参见章品镇《顺流逐浪 难逃湍旋——记吴白匋教授兼及段熙仲、唐圭璋、陶白、高二适诸老》,初刊《书屋》2000年12期,又见章品镇《书缘未了》44-45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撇开特定政治环境下的上纲上线,这段话还是能大致显示这南北两名校的差异(其中牵涉到另一位南大老人陈中凡(号觉元)。陈衍《长句一首赠觉元》云:“子今研究遍四部,考订著作双沈酣。……诗史经传本同物,吾道北矣子其堪。”(见陈中凡《清晖集》75页)此赠诗可见北大学生陈中凡的远大志向。1921年8月,陈出任东南大学国文系主任,第二年从北大聘请吴梅前来讲授词曲,为东南大学开创了重视通俗文学的风气,培养了一批词曲教学和研究人才。可实际上,陈1924年冬离开东南大学,先后任教广东大学、金陵大学、暨南大学、金陵文理学院,一直到1952年院系调整后方才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兼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因此,与文人习气很浓的原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趣味不太协调)。
撇开政治史,单从学术史角度思考,沉醉于古典诗词者,确实容易流连“花天酒地”。只不过时代迥异,对此评价不一。解放初觉得是“可耻”的,半个世纪后,则被称为“风雅”。新文学出身的教授,即便写写旧体诗,也只是自娱,不愿公开发表,这一点《朱自清日记》有很好的说明:“上午访【郑】振铎,振铎谈以‘五四’起家之人不应反动,所指盖此间背诵、拟作、诗词习作等事。”(《朱自清日记》,见《朱自清全集》第九卷298页)。南京诸君则没有这种心理负担,甚至还有刻意张扬的意味。此举作为文化思潮,当年以及今天都不太被认可;可作为教育方式,则不无可取之处。程千帆《闲堂自述》称:“我希望有人知道,如果我的那些诗论还有一二可取之处,是和我会做几句诗分不开的。”(程千帆:《闲堂自述》,巩本栋编《程千帆沈祖棻学记》11页)。而谈及胡小石教“唐人七绝诗论”,则是:“他为什么讲得那么好,就是用自己的心灵去感触唐人的心,心与心相通,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而不是《通典》多少卷,《资治通鉴》多少卷这样冷冰冰的材料所可能记录的感受。”(程千帆:《两点论——古代文学研究方法漫谈》,巩本栋编《程千帆沈祖棻学记》82页)。后人总结程千帆先生的诗学历程,特别关注其兼及诗学与考据,尝试着“一种将批评建立在考据基础上的方法”(参见周勋初《程千帆先生的诗学历程》,《当代学术研究思辨》84页。周文特别提到此举明显受陈寅恪以诗证史,以史证诗,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影响:“程家和陈家原是世交。千帆先生于寅恪先生谊属晚辈。他一直钦佩陈氏的学问,因此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接受其影响,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换句话说,执着于“诗意人生”的南京教授们,其专擅旧诗写作,对于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自有其优胜之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