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应用趋势与实践创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系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节信息资源目录系统概述

    我国的电子政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各级政府机关开展了办公自动化工程,建立了各种纵向及横向的内部信息办公网络。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通过重点建设金税、金关、金卡等重点信息系统,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99年,40多个部委(办、局)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开始系统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2006年6月12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了“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即到201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初步建立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机制;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处理;电子政务要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标志着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一个全面规划、整体发展的新阶段。

    电子政务在经历了从基础建设、政府上网,到网上办事、政务信息公开之后,当前正在进入一个以深化应用为显著特征的新阶段,要求电子政务建设必须从政府的整体职能出发,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建设跨部门的协同政务应用,促进信息在不同层级政府及部门之间共享,面向使用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而要应对海量信息给使用者带来的“资源查找”困扰,必须对这些信息按照某种规范进行分类,形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为使用者提供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发现和定位服务,实现政务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和信息服务。

    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发布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文件(国信〔2006〕2号)中,把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进一步定位为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基础设施,提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今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依托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实现信息资源横向共享和纵向汇聚,逐步实现政务信息按需共享。这已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2节信息资源目录建设的意义

    ·有利于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目前,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在硬件支撑、软件操作平台、数据格式等各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由此产生的以“信息孤岛”为代表的数据互通问题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快速发展,限制了对政府决策和公众服务的强有力支撑,无法最大化体现电子政务的效益,与电子政务建设的长期战略目标偏离,有效地整合现有的各种电子政务平台及政务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共享体系,形成科学的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机制,支持政府与政府之间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政务。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共享体系可以作为一个信息交换共享的平台,从而以保证政府的信息流能顺畅地流动起来。

    ·有利于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

    由于政务信息资源数量多、门类广、分布分散、信息不对称的特性。因此,发现和定位政务信息资源成为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过程的基本前提。

    (1)数量多: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各领域都积累的大量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在绝对数量上非常的庞大。

    (2)门类广:政务信息资源涉及面广。从信息资源的内容上看包括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宏观经济等各个方面;从信息资源的来源看,包括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系统;从使用上来看又包括了政务管理、公共服务和高层辅助决策等方面。对于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和使用人员而言,从如此众多门类的政务信息资源中定位所需要的信息是信息获得的前提。

    (3)分布分散:政务信息资源包括政府部门依法采集的信息资源、政府部门在履行职能过程中产生和生成的信息资源、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信息资源、政府部门依法授权管理的信息资源。从政务信息资源的这些内容特点上采看,目前采集、加工、存储、管理、使用政务信息资源的主体是各级政府部门,例如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国土等,因此,在物理上,政务信息资源是由分散存储在各部门的相关信息资源的统称。

    (4)信息不对称: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政务政府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第一个是使用者对各部门拥有什么样的信息资源,包括信息资源的数量、质量、内容、分布情况不了解,妨碍了信息的获取;第二个是拥有数据的部门对使用者的需求不了解,难以直接将信息资源发送到使用者。

    综上所述,由于政务信息资源的这些特性,造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困难。而政务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以及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通过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共享体系,严格规定政务信息资源组织的方式和步骤,即采用统一的规范和方式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分析、描述和标引;同时按照统一的分类标准和原则,建立科学的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编制政务信息主题词表(电子政务主题词表),有利于信息资源的规范化管理。

    ·消除信息孤岛,促进数据共享和交换

    通过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共享体系,确定信息共享目录,促进跨地区、跨部门信息共享;总结地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思路,探索长效管理机制,为各级政务部门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工作提供支持。

    ·有利于政务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重复投资

    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但电子政务建设至今未能很好地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共享程度很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共享体系在数据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注册登记制度和管理制度,可以在使用者和各部门之间搭建起一个桥梁和纽带,有利于政府信息系资源的发现与定位、发布与传递、共享和交换。便于目前没有信息化的部门共享政府资源目录提供的数据资源,减少重复投资。

    ·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共享体系提供的大范围、多类型的数据支持,以及功能强大的查询、统计、分析服务,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例如规划局编制城市规划或国土编制梯地利用规划之前,都要进行大量的现状调研工作,包括人口、经济、现有的土地利用情况、地上公共设施、地下管线等情况作详尽的调查,利用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提供的大量数据支持,大大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有利于减少工作中的失误

    目前由于各部门信息孤岛的存在,数据不进行交换和共享,导致了政府部门工作中失误的产生。例如由于不清楚土地的权属状况以及土地出让情况,可能将一块地同时卖给两个甚至多个开发商。通过建立目录资源数据共享和交换体系,实现部门间数据的共享和交换,能大大减少工作中的失误。

    ·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系统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大量的历史数据和现实数据的支持、以及辅助决策支持模型、分析模型。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量化的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共享体系提高了政府公开的力度和透明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为公众提供便民服务,同时也提高了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

    3节信息资源目录分析

    国家标准委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中提出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总体结构。

    从中我们可以分析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共享体系主要由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组成,同时还具备软硬件、网络的支撑环境,以及标准与管理规范建设和安全保障。

    【1】标准与规范分析

    由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所涉及的政务信息资源分散于各行政单位,纵向涉及各区县,横向涉及各委办局,以及已经集中部署的共享主题数据库,还要考虑到系统以后的扩展和升级,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来指导本系统建设,将很难取得成功。

    (1)各委办局、区县的建设现状、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信息交换与共享的渠道有限,因而需要建设有效的技术标准体系,打破系统之间的“孤岛”,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系和桥梁。

    (2)各委办局、区县各自进行自身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也需要制定技术标准,屏蔽各自之间的差异性,按需、有序、及时、有效的共享信息。

    (3)本系统需要在目录接口定义、核心元数据定义、政务信息资源分类、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技术管理等方面制订完整标准体系,进行指导和约束,政务信息资源实现共享需要。

    (4)政务信息资源目录需要不断扩展和持续升级,数据指标、系统模块、业务流程的可扩展、实用、安全,需要制定相关标准进行规范。

    标准规范的制定,还要充分满足各部门的业务特点,保证标准规范的普遍适用性。在制定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共享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的时候,需要从体系结构的角度全盘考虑,符合或者兼容国家电子政务标准。

    【2】流程与功能分析

    各委办局、区县对公共资源核心元数据和交换服务资源核心元数据编目,并通过元数据注册系统向管理者注册。管理者发布已注册的目录内容。政务信息资源使用者(以下简称使用者)通过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一站式服务向管理者发送目录查询请求,管理者将查询结果分别返回给使用者。

    因此为了实现资源目录编目、注册、发布、查询和维护,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应该提供四个主要系统:编目系统、目录报送系统、目录管理系统和目录服务系统。

    在功能方面:

    ·编目系统:提供公共资源元数据和交换服务资源元数据的编辑功能。

    ·目录报送系统:完成政府部门前置机上的目录数据向目录中心的报送功能。

    ·目录管理系统:实现对目录数据服务的集中管理。

    ·目录服务系统:为使用者提供目录的浏览、查询,实现目录数据发布和查询服务。

    此外,还应建设用以展示目录应用服务的一站式服务门户、提供查询的综合查询系统、为应用系统及支撑组件提供综合服务的系统管理。

    【3】用户角色分析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共享体系中涉及的用户角色主要有: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提供者、管理者和使用者,他们涉及的活动内容如下:

    ·提供者:负责本部门政务信息资源的编目;

    ——向管理者注册目录内容并负责更新;

    ——对本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内容设置使用权限;

    ——负责提供与目录内容相关联的政务信息资源。

    ·管理者:按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第5部分》及相关管理办法进行资源标识符的分配、管理和使用;

    ——负责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内容的注册、发布与系统的维护;

    ——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内容的查询服务。

    ·使用者:——对获取的目录内容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4节总体设计

    【1】系统建设目标

    遵循国家有关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共享体系的规范,结合各地具体建设需求,建立起包含目录接口规范、异构数据库接口规范、元数据定义、政务信息资源分类、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分布式应用系统间互联互通技术规范、技术管理等内容的一套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共享体系标准规范。

    在各软、硬件设备支撑之下,基于各委办局、区县的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共享体系,建设目录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共享数据库,建设数据共享平台、数据交换系统、内容管理系统、信息服务平台等应用支撑平台,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建立相关应用系统,为有信息共享需求的政府部门、企业、个人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的发现、定位服务、乃至在授权范围内部分实现访问服务。

    【2】系统设计原则

    根据项目建设目标,项目建设的基本原则是:遵照国家电子政务整体规划,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经济合理,注重实效;规范管理,保障安全”原则,以数据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重点,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共享体系。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

    坚持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实施。遵循国家和行业标准,根据各地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订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共享规范标准体系。

    ·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要突破“以我为主、自成体系”的旧机制,打破部门、地方分割,坚持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与信息交流。

    ·经济合理,注重实效。

    系统建设中,兼顾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先进性、可扩充性,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在系统建设特别是应用系统建设中,采用平台化、构件化的思想,充分利用成熟的应用支撑平台及中间件技术,分层实现,减少系统建设和维护工作量,提高系统的整体质量和效率,节省投资,应对变革。

    ·规范管理,保障安全。

    辩证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既不限制系统建设和应用的进程,又确保信息安全。加强信息化建设管理是保证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管理办法,建立起项目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化工程的建设质量。建立信息化管理的责任制,按照新理念,采用新办法,依靠新手段,加强信息系统的运营管理,完善安全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功能的充分发挥。

    【3】设计思路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建设工程,是一个数据集成系统,需要整合各个业务部门的数据,涉及到多种数据库和不同标准的数据信息,要想做好这些数据的安全共享和交换,系统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都需要做好整体设计,我们在分析政务资源库建设的需求基础之上,采用以下设计原则对系统进行设计工作。

    首先,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标准是基础,必须先行解决,通过制订严密周到的系统调研方案和业务需求分析方法,高质量地完成系统调研工作,制订出操作性强的各种标准和规范。

    其次,对政务资源库做整体规划,明确核心数据库、输入数据库、输出数据库三个层次的数据存储模式,分布式共享和集中存储的数据共享方式。

    第三,基于电子政务安全平台,建设政务资源库安全体系,保障系统的数据和运行安全。

    第四,基于各种标准和规范以及安全体系,开发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实现目录中心和部门端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同时完成数据清洗、比对、整理、校验和转换工作,在实现数据分布式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共享数据的集中存储,并实现数据提供部门与政务资源库之间数据的同步。

    第五,以SOAP、XML、WSDL、UDDI等Web Service技术建设建设政府资源目录,实现松耦合的政府数据共享。

    第六,设计数据共享和交换接口,并存储在政府资源目录中。

    最后,基于政府资源目录、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和数据共享交换接口,开发建设一个界面友好、安全可靠、反应迅速的B/S结构的统一数据资源查询系统,使各部门工作人员能够方便地访问政务资源库和其它部门的共享数据。

    【4】设计依据

    国家和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2年1月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2008月5月颁布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实施指引(试行)》,即国办[2009]6号文件。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科学技术部、信息产业部《关于印发〈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的通知》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设计指南》,国家保密局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技术要求》,国家保密局

    【5】系统总体架构

    1.总体结构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采用多层架构设计,自下而上共分为四层,依次为:网络传输层、信息资源层、整合服务层、门户应用层。信息安全体系和管理体系覆盖到每一层的每个环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实际上包含了构建在网络传输层之上的信息资源层和整合服务层,并通过面向门户应用层的数据访问接口为更多应用系统提供统一数据来源。

    ·基础数据层:是系统应用的各种基本数据,存放在各种应用系统或数据库里。

    ·信息资源层:提供基于BI的信息采集以及异构数据、元数据的建立。

    ·整合服务层:担负了对信息数据的特征提取、分类、编目等功能,同时起到数据描述与交互、资源服务与共享、注册管理、信息管理的作用。

    ·门户应用层:提供相应的目录展现及应用。提供多种数据检索方式以及数据接口。

    2.目录架构

    从国家行政架构来分析目录层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共享体系分为国家目录中心、省级目录中心、地市目录中心和县级目录中心四级。在国家目录中心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各目录中心网络地址表,各级目录中心能够获得全国各地的目录中心网络地址,实现各级目录中心跨地区的目录中心访问。各目录中心为同级各部门建立固定的目录区域。各部门需要进行一次确定身份的登录注册。每个部门负责维护目录中心的各自的部门资源服务目录及资源目录。

    【6】总体技术路线

    政务资源库建设是一个规模宏大、涉及业务系统繁多、业务复杂、性能要求高、用户数大的系统,我们认为,在这样的系统中,要取得良好的建设成效,首要的一个前提是总体应用框架和模型的搭建要合理、完善。框架和模型体现了设计的思想,是导致一个系统全方位发生本质改进的因素,而在同一结构内操作性的优化只能给系统的某个侧面带来量的变化。在一个良好的框架中,由于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系统内部的消耗,所以能够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性能最好地协调发挥同时降低整个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考虑到政务资源库建设的需求,并通过对当前应用开发技术的充分考核和比对,政务资源库建设项目总体技术路线应当是:基于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基础信任与授权服务平台和操作系统,采用J2EE体系架构,充分运用Web Service的应用技术和XML的数据交换技术,设计开发功能强大、可扩展性好的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以及基于Browser/AppServer/DBServer三层架构的统一数据资源查询系统。

    具体地讲,在政务资源库建设项目的技术实现方面,需要把握如下的主要技术要点:

    ·信任与授权服务平台构建技术

    ·J2EE技术

    ·Web Service技术

    ·XML技术

    【7】平台功能介绍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系统建设目的是建设一个目录管理工具来管理分布在多行业、多部门、多地域的信息资源;依据元数据信息属性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分类、加工处理和存储,实现信息资源的有序组织;提供一种支持公众检索、定位、获取和使用政府公开信息资源的工具,满足人们在大量信息资源中准确、全面、迅速、方便、经济地获取所需信息内容。因此,政府资源目录平台的建设应满足一下需求:

    1.目录分类管理:主要功能是对目录库进行维护,并且生成纸质目录。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分类与著录规范主要依据GB/T21063.4《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4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与GB/T19486-2004《电子政务主题词表规则》等相关标准,除系统内置的机构分类、主题分类、服务对象分类三个基础目录分类外,应提供可视化的快速便捷的分类树创建和维护工具,可按不同的组织规则将基础分类重新组合成新的复合目录,以适合于不同的行业及人群使用,可以快速直观地创建和维护指定的分类,并集成流程管理和权限管理的功能。

    2.元数据管理:元数据定义作为整个系统的基础,定义了从数据层到功能层再到使用层的规范:在数据层,元数据定义决定了整个数据库结构;在功能层,元数据定义决定了编目的要素;在使用层,元数据定义决定了给用户浏览和检索的目录项。系统应提供元数据管理维护功能,使用户可自行灵活定义和维护的元数据,提供对多种类型的元数据字段支持。

    3.信息编目:根据和编码表的编码信息对目录信息进行自动编码,生成信息索引号,当编码规则发生改变时,能迅速批量修改信息索引号。

    4.信息采集(数据获取):

    (1)提供基于元数据方式的信息编目著录手段,系统根据当前资源节点对应的元数据结构来动态形成相应的资源著录界面;

    (2)政府外网网站信息采集,提供自动采集工具,根据设定规则,自动抓取相关信息;

    (3)基于文本挖掘的信息采集,对于文件可以自动抽取相关元数据,完成对非结构化信息的采集;

    (4)基于数据交换的信息采集,系统提供Web Service接口,通过XML数据规范,实现与其它平台的数据共享和交换。

    5.目录展现:为了方便用户使用,提供基于网站的目录查询检索功能,支持如下的查询检索方式:

    (1)分类导航:提供按基础目录或复合目录展示的导航,可分行业或用户群提供有针对性的目录检索服务;

    (2)多个元数据的组合检索:提供基于目录中的各个元数据元素的条件检索;

    (3)可灵活定义在网站的显示样式,提供丰富的展现形式。

    5节系统部署

    【1】应用方式

    政务资源目录系统作为资源的管理、识别、定位、共享的管理工具,其灵活的元数据设计和管理流程设计,在管理政府多种的信息资源时有非常灵活的扩展性,其应用方式可分为以下两种:

    (1)专题信息资源目录

    专题信息资源目录是针对某行业的专项信息管理,此类信息的特点是元数据具有行业的特殊性,信息量特别巨大,而且会有多个部门利用,是各级政府进行综合决策分析的重要数据来源,比如国土房产信息,人口基本信息,法人基本信息等。

    在进行此种资源目录的建设时,需要对此行业的业务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其必要专项元数据,确保公共数据的有共享需要,同时还要为将来各部门的数据交换打好基础。

    (2)综合信息资源目录

    综合信息资源目录是针对各级政府在进行政务活动时,产生的大量的共同类的信息,这类信息具有元数据类似,产生过程类似的特点,各部门间的差异性不大,因此可以进行综合统一维护,不仅防止了信息的多重采集,也可提供统一的信息定位和查询方式。比如:政务所发公文,各类地方性法规文件,各级单位的业务办理指南等。

    建设此类目录的关键是需要保持更多的共性,将同一类型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后,总结出共用的元数据模型,保证此类信息能进行无阻的共享。

    【2】建设模式

    鉴于投入成本原因,推荐以下建设模式:

    建议,一般以建立一个市级目录中心为宜,如果区县较大,信息资源丰富,也可独立建立区县级的资源目录中心。各局级的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目录应用系统进行填报,将信息集中汇聚至市级目录中心,由市级目录中心最终确定资源目录服务的结构。从而,减少各局级单位对资源目录的软硬件投入,同时也保证了信息资源采集的全面性。

    【3】实践标准

    1.制定政府信息资源目录管理制度

    建设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需要有相关的管理制度配套,只有在一定的管理制度规范下,才能建成政府信息资源目录。需要制定的相关配套制度有:

    (1)建立信息资源采集、组织、分类、保存、交换、发布与服务管理制度;

    (2)建立政府信息资源分级联合编目、申报与登记制度;

    (3)建立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申报登记备案制度;

    (4)政府信息资源唯一标识(编码)申请、分配制度。

    2.建设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需要围绕信息采集、组织、分类、保存、发布与使用等信息生命周期各环节建立规范和标准。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主要有元数据、政务分类表、主题词表、唯一标识、信息组织、导航、发现、定位与服务等关键要素,目录体系的建设要围绕以上要素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需要做的工作有以下几方面:

    (1)研究和出台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体系

    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信息组织标准和控制词表标准。我国建设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当务之急是参考国际标准,尽快研究和出台中国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分类标准、唯一标识编码标准、目录制作技术标准等,为全国性的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提供基础。

    (2)规范和出台信息资源分类标准框架体系

    确定政府信息资源分类的总体框架以及分类原则。如按行政结构、行业、公开与保密、信息属性、机制、来源、服务对象等,研究和设计政府信息资源的根分类;

    各领域具体的信息分类方法可参考各行业已有的分类法,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统计分类法等;还可根据具体的使用目的按地域、体系、学科、主题、应用等分类。

    (3)政府信息资源目录的管理与存储模式

    由于政府信息资源的存在和分布是多行业、多部门、多地域的,从政府信息资源的建设、更新、管理维护、利用、版权管理和信息安全等方面考虑,不宜采用完全集中式的管理和存储办法。建议政府信息资源按中央、行业、地区分布式管理与存储。

    政府信息资源目录应采用集中分布式管理与存储,在政务外网平台存储和提供政府信息资源总目录,行业与地方存储和提供行业或地方相关政府信息资源分目录,也可与政府信息资源总目录定时同步,提供基于总目录的导航服务。

    3.加强政府信息资源梳理和目录编制

    信息公开体系参考模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编目层作为整个信息公开体系的枢纽,是连接资源层和渠道层的桥梁。在电子政务飞速发展背景下,政府信息资源数量日益丰富、内容日益复杂。如何确保政府信息为公众便捷的获取,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向各级政府指出了一条明确的道路——加强政府信息资源梳理,编制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自上海市率先在网上发布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以来,开创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一个新举措,为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表率。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与指导下,各级政府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如何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几年来,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对各级政府的实践情况做了全面分析和深入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及维护的原则、方法。

    (1)信息公开目录编制的原则

    ·“职能—业务—信息—保障责任”四位一体的原则

    政府信息资源与政府业务的生命周期是紧密相连的,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过程中,应结合政府业务流程,明确其来源依据。同时,随着政府业务的开展,政府信息资源会源源不断的产生,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必须要能够确保信息能够及时的更新。因此,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按照政府业务流程,提出了“职能—业务—信息—保障责任”四位一体的原则,并将其融入到公开目录的编制流程当中。

    ·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原则

    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应该能够有效地覆盖相应政府部门的所有政府信息资源。因此,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不是某一个政府部门的责任,而是由所有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完成。为此,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应当形成以政府办公厅(室)或信息办为综合协调的机构,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同时,各部门应当对自己产生、提供的业务信息承担维护的责任,确保信息质量。

    (2)信息公开目录编制的主要流程

    按照上述原则,我们提出了信息公开目录编制的4个步骤。下面,以XX市民政局为例,介绍信息公开目录编制的4个步骤:

    ·确定政府部门业务职能

    信息公开目录编制的牵头部门根据各部门三定方案以及机构设置情况,确定业务职能分类。例如根据市民政部门的三定方案有关内容以及机构设置情况,可以梳理出市民政局一般具有的退伍安置、优待抚恤、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职能。

    ·梳理业务事项

    信息公开目录编制的牵头部门可根据各部门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公报、公告、通知、细则等规范性文件,系统地梳理出各部门依规定承担的行政办公业务和公共服务事项,梳理的重点不仅应包括行政许可事项、审批事项,而且也应包括为数众多的非许可非审批的日常办公事项。

    ·研究分析业务事项所产生的可公开的信息资源

    信息公开目录编制的牵头部门根据业务事项的不同属性,确定其可能产生的可公开的信息资源。对于行政许可事项、审批事项的信息资源以办事指南、表格下载、状态查询、办理结果等服务资源为主;对于非许可非审批的监督管理类事项的信息资源以统计数据、名单名录、标准规范、资金信息等服务资源为主。例如,业务事项“全市性社会团体成立登记”属于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类,因此涉及的办事资源可以定为办事指南、表格下载、状态查询、办理结果。信息公开目录编制的牵头部门按照这种方法整理出所有部门的业务信息资源调研表,并进一步组织业务部门确认。

    ·调研确认信息资源,明确保障责任

    信息公开目录编制的牵头部门将业务信息资源调研表发放给相关部门,由相关处室的具体业务工作人员进行核实、确认。同时应明确每条信息所属的责任部门、责任处室以及责任人,落实“部门—处室—个人”的保障机制,并以此建立相关维护制度,以保证信息公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职能—业务—信息—保障责任”的四位一体梳理方法,我们可以明确每个部门、每个处室、每个业务人员都是信息公开的主体,是政府信息的提供者和保障者。同时,也能较好地解决网站建设工作和政务工作脱节的问题,促进了两者的有效融合,形成了“谁产生信息谁负责、谁上信息谁负责”的保障机制,有利于推动政府网站内容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6节应用建设方案

    【1】公共数据库建设方案

    公共数据库是根据国家对四大基础数据库的要求,通过调研各个与四大基础数据库有关联的业务部门的业务流程、数据库类型、数据结构、其它部门对这些部门的数据要求以及该部门对四大基础数据库的数据要求,统一归纳、总结出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供需关系、公共数据集合、四大基础数据库的数据范围,然后,根据目前业务和将来业务发展的需要,根据适度、高效的原则,根据统一规划逐步实施的原则,抽象出公共数据库所包含的数据项,以及各个数据项的数据来源和标准统一的格式,所形成的表示四大数据库结构的数据库模型。

    对四大基础数据库中的任何一个数据库,都涉及到多个部门,其数据来源特别复杂。其中,共享数据表编码的表示形式、交换数据表编码的表示形式、机构及业务编码格式和业务类指标数据结构。形成电子政务中四大公共基础数据库,即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机构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库、空间及自然资源地理基础数据库。

    四大基础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1)人口基础数据库。建成以居民身份标识码为唯一标识的各级人口基础信息库和查询服务系统,实现各级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和联机查询,为各业务系统提供人口信息服务。

    (2)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建设以机构代码为唯一标识的各级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和查询服务系统,向社会提供服务。

    (3)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建成水文、矿产、土地、森林、耕地、海洋等资源的基础信息库,形成基础资源信息库交换和共享的机制。分级建设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形成空间地理信息交换和共享的机制,为各级政府和部门提供空间地理基础信息服务。

    (4)宏观经济数据库。根据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需要,建立指标体系,完善信息采集机制,建设高质量的宏观经济数据库。

    【2】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可信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政务资源库乃至整个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通过调用业务系统和政务资源库提供的标准的信息共享交换接口,确保整个信息交换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首先实现各个业务部门业务数据的分布式共享,然后实现四大数据库公共数据的集中存储,最终实现整个电子政务系统内部自由的信息交换。通过可信信息交换系统,实现电子政务系统跨平台、跨系统、跨应用、跨地区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政府部门之间进行公文交换、并联审批、数据挖掘等提供支持。

    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是一个底层的系统,全面负责电子政务中数据集成工作,为业务集成提供数据支持,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的建设。根据数据共享标准,在数据交换平台上通过可视化的工具定义数据共享规则。

    【3】数据整合和转换建设方案

    与各业务部门形成数据采集机制,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从各业务部门汇总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缓存、存储。系统应能灵活设置和管理数据的同步策略,支持异地、异构、不同组网方式、不同时间间隔等同步策略功能,能结合调研结果和政务资源库的最终实施方案进行部署,能灵活配置各部门的业务数据库和政务资源库的公共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同步,实现数据透明同步和更新,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政务资源库的数据,采用集中存储的方式,但是,政务资源库本身没有数据,原始数据都来自各个业务部门,因此,需要实现提供数据的业务部门到政务资源库的数据同步复制更新。

    统一数据资源查询系统建设方案开发统一数据资源查询系统,使各部门工作人员能够方便地通过数据交换接口访问别的部门的数据。统一数据资源查询系统需要基于部门端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开发,也就是只提供接受操作人员请求并显示结果的功能,具体的数据交换操作由部门端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完成。

    统一数据资源查询系统对外通过信息门户为业务操作员提供数据交换服务,同时,从信息门户中获取用户的数据交换请求,转发到部门端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进行数据交换,获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