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谎言,还原真相-嘴唇的艺术——“口是心非”的最佳泄密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的脸部表情非常丰富,内心的喜怒哀乐全能通过脸部表情表现出来。人们常说:“情在脸上现,怒从脸上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脸上的表情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为人的脸会说话。作为脸上主要的器官之一,嘴唇是很多身体语言中的一个重要信息暗示点,在与人交流时,嘴唇是表现最为丰富的部位之一。嘴唇几乎和每一个脸部表情都有关,如笑、哭、生气等,不同的表情会反映出不同的心理,唇齿之间的各种表情是解开人们心锁的密码。

    嘴角上扬:别猜了,我就是看不起你

    眼睛、鼻子、嘴巴是人的面部非常重要的三个器官,这三大器官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情绪。嘴是人体三大器官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表现人的内心活动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嘴角上扬是一种轻蔑情绪的表达,表示的是对他人的嘲讽、讥讽。我们经常会在现实生活中见到这样的情景:如一个身世、相貌、资历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人,在和一个普通人谈话时,某种蔑视的神情常常会挂在其嘴角;再如,你去买一款高档首饰或服装时,假若不停地砍价或者挑肥拣瘦,营业员也会对你表现出嘴角上扬的表情,虽然其表面上似乎是在向你微笑。

    强势群体在对待弱势群体时常常会出现蔑视的神情,主动一方对待被动一方时也会出现蔑视的神情。因为强势、主动总是占据着巨大的心理优势,所以在言谈举止中这种优势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从人的情感角度出发,不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商业交往中,每个人都有展现自己的欲望,这是人之常情,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但蔑视这个词常常令人很讨厌,所以带有这种神情的人也常常会让人产生厌恶之情。因此,在社交活动中,即便你比对方有优势,也不要将其轻易地表现出来;假若对方有这种表情,你也要及时地观察到,以在应对时做到有的放矢。

    在交际中避免使用这种表情,我们都是平等的

    嘴角上扬的表情是对不平等地位的一种凸显。正是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才使地位占优的一方在谈话时出现了这种表情。也就是说,在谈话中做出这种表情的人,其内心正呈现出“我看不起你”的心理,而如果其内心呈现出“我尊重你,敬仰你”的心理,那肯定不是这样一种表情了。所以,一旦这种表情在一个人的脸上呈现,那么就意味着谈话双方的地位出现了失衡。相应地,之后的谈话就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

    假若对方嘴角不时上扬,要继续保持平和的心态

    在社交活动中,假若对方对你表示出蔑视、不尊重,你也没有必要针锋相对地反击对方。相反,你应继续保持平和的心态,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与各式各样的人来往是“与人打交道”的目的,所以需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和你交往的人,态度不可过于谦卑,也不可太狂妄。因为在很多时候,你不仅仅是以个人的身份在与对方展开交流,而往往是代表着一个集体、一个企业的形象。在与客户谈话时,你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将姿态放低,耐心听取对方的意见。总之,要切记一点:小不忍则乱大谋。

    如你带了一份丰厚的礼物去探望一个久未相见的朋友。可是对方的反应让你很惊讶,其不但不重视这份礼物,反而认为这是你对他的一种轻视。于是,对方面带微笑地对你说:“你还是将这么贵重的礼物带回去吧。”此时,将礼物带回去还是留下来不是你应考虑的事情,而应保持镇定,不要忘记来访的初衷,与其继续大大方方地交流。只要你能实现这次拜访的初衷,就是最大的成功。

    【读脸术】嘴是表达感情的重要器官之一,嘴唇在现实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动作。因此,根据嘴唇的表情来对一个人的心理进行判断,也比其他部位的难度更大。因此,一般地讲,看一个人嘴唇的状态,最好配合着其他的表情共同进行。如对方嘴唇上扬的同时,一脸严肃,表明对方带有轻蔑之意;但如果对方在嘴角上扬时眉开眼笑、满脸笑容,则极有可能是高兴、兴奋之意。因此,在实际运用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定不要以偏概全。

    嘴唇紧绷:我一定会坚持到底

    当一个人暗下决心,或者对某件事的看法心意已决时,他就会紧紧绷起他的嘴唇,表示自己内心坚定。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当孩子受到批评时,当学生考试没考好时,当创业者在事业上遭遇挫折时,假若你看到他们嘴唇紧绷,就说明他们有志气,不会退缩,不会被眼前的失败所吓倒,有重整旗鼓、东山再起的勇气。

    这种表情还表达着另外一层意思:恶意对抗。当一个人内心不满、气愤,或者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时,脸上也会呈现出这种表情,表示他准备和对方死磕到底。如小孩子向父母辩解时,拳击手准备进攻时,都会做出嘴唇紧绷的动作,这种挑战是无声的——虽然其嘴上不说,但这种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一次,保险业务员朱爱民去拜访客户徐女士,进门后他主动向对方自我介绍:“徐女士您好,我是××保险公司的保险营销代表……”“卖保险的?对不起,我已经购买过保险了……”客户说话间,嘴唇紧绷、两脚相扣,双腿不时地抖动。客户的这个举动被朱爱民看到后,他开始犹豫,因为他通过客户的举动已经知道对方对自己产生了敌意。于是,他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选择了礼貌告辞。

    “我很强势”是嘴唇紧绷这个动作向人们传递出的信号,其目的是向别人表示自己的领地不容侵犯,“我可以支配一切”或“我不需要你的帮助”是其要告诉对方的;或者是对方在表示为了不受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影响,以抵挡住外界的一切干扰及诱惑。一般地,有这种表情的人有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做事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正因为这样,很多人在自身利益遭遇损害时,往往会做出这个表情以示不满和抗议。也许美国西部牛仔在大家心中的印象比较深刻,那是因为牛仔们在辽阔的西部草原上,会经常发生打斗,为了恐吓对方,牛仔会将两手叉腰、嘴唇紧闭的姿态鲜明地展示出来,同时两个人暗暗地彼此打量,随时准备着一场决斗。所以,假若你发现对方在和你讲话的时候出现嘴唇紧绷的表情,那么就应该知道你一定是不被对方欢迎的,这也意味着你需要采取其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

    当发现对方嘴唇紧绷时,应舒缓对方的情绪

    在交谈时,对方如果出现了这种表情,说明其心里可能很愤怒。如客户要求退货,此时,最关键的是让客户的紧张感得到舒缓,千万不要与其对着干,否则,只能加大矛盾,加深误会。要知道,你的产品已经出了问题,如果你的服务态度再出现问题,那后果真的会很严重。和人打交道也一样,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勇气去面对、去承担责任。假若你态度诚恳、方法得当,对方情绪会恢复平静的。

    要耐心倾听,搞清楚对方这样做的原因

    倾听有时比诉说更重要。面对满腔怒火、正愤愤不平地表达着自己不满意的对方,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耐心倾听,暂且不管对方的这些意见是否合理,换句话说,就是给对方一个机会让其释放情绪。当他们向你将所有的不满倾诉完后,其心头的“对抗”情绪也会因此消除一大半。此时,你再向对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与其共同协商解决的办法。如在你的客户向你抱怨你们的产品质量不好、服务质量跟不上等时,你一定要让对方将话说完,然后再着手去调查具体的情况。

    为其积极提供解决办法

    嘴唇紧绷是一种决心的表示,也就是说,行为主体认准的事情必须有一个让其满意的结果。而对于此时的我们来说,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对方实现这种愿望,达到既定的目的,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对方理解。在行为主体的眼里,发现了问题就要积极地去解决,最重要的就是这一点,“要想让我认可你,除非你帮我解决实际问题”。

    如面对调皮的孩子,你告诫其不要去河里游泳,但是你越阻止,他逆反的决心却越强,假若你发现你的孩子在看你时紧闭着嘴唇,那说明他已决定与你对抗到底了。为消除孩子的这份对抗之心,帮助孩子实现游泳的目的应该是最好的办法,可以为孩子买个游泳圈,或者帮孩子找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游泳。

    【读脸术】我们可以将嘴部周围肌肉的收缩看成是心意已决的标志。但做这种动作的人也未必就都是带有这种含义,因为人与人之间毕竟存在着差异。这种动作也常出现在双方打架斗殴前,这意味着一场冲突可能在所难免。假若在嘴唇紧绷的同时,双腿却非常放松地自然蹲于地面,则是一种友好的表示。

    嘴唇紧闭、嘴角向下:这么大的事,我行吗

    嘴角两边向上提起的人的性格,是乐观、活泼的;与之相反,嘴角两边下垂的人,则意味着其长期的悲观厌世或当时的心情不愉快。在面对他人时紧闭嘴唇、嘴角下垂的人往往不自信。这种嘴形通常彰显着行为主体的性格忧郁或者存在病态。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种表情很常见。如坐在后排听课的学生,一开始都紧闭嘴唇、嘴角下垂,总是给人一种貌似非常“严肃”的表情。第一次上台演讲的人,以一张“苦瓜脸”面对着台下的听众,很少乐呵呵地笑,哪怕是微笑。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自信心严重缺失,自卑使他们没办法完全放开。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不自信时,脸部表情会非常僵硬,嘴唇绷紧、卷曲,一张脸是“易怒的、生气的”,通常,这和行为主体长期被压抑的性格有关。因此,在与人交流时,心理学家将行为主体嘴部周围肌肉的收缩看成是其自卑、悲观的标志。一旦对方出现这种表情被你看到,那么就说明对方是一个不自信的人,或者说对方此刻信心不足。

    那么,我们应如何与不自信的人交流呢?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用眼睛注视对方,给其积极的暗示

    眼睛能传递信心和力量给别人,当你发觉对方有些自卑心理,应注视着对方,暗示对方鼓起勇气。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热切地注视能增加人的自信。为了增强一些常被自卑感所困扰的女人的自信,心理学家就让这些女人在镜子里面看自己,并且长久地看。当她们看到自己白皙的皮肤、柔顺的头发,或是身上的某一优点时,某种幸福的感受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如此,在别人面前她们就可能慢慢自信起来。

    实际上,这就是注视的力量。假如你热切地对一个人进行注视,那么欢喜一定会充满对方内心。若再给对方一些积极的暗示,如:“你的眼睛真好看”“加油”“我觉得你做得很棒”,等等,信心就会逐渐地在对方内心树立起来。

    要用肯定的语气对对方进行鼓励

    我们应采取积极肯定的态度和对方交流,以让对方克服消极、否定的情绪。如在和对方交谈时,面带微笑地说话。如果你的态度总是轻视、鄙夷,板着一张脸或冷言冷语,这不仅会让对方不舒服,还会让对方更加没有自信。积极肯定的态度能帮助别人树立起自信心,消极冷漠的态度则会摧毁人的自信心。我们来看下面的案例。

    每年,某大学生团体都会招募一批队员参加一系列的比赛,他们所倡导的口号是:“我是最美丽的使者。”因此,组织者每年都要到各大学选拔学生,请他们参加这个比赛。长此以往,这个团体在全国各地举办了很多次的比赛。每个成员都因比赛变得越来越美,令人刮目相看。

    据这个团队里的工作人员说:“其实,这些队员的美丽,源自于他们的内心越来越有自信!”这话完全正确。因为他们每天在“我要参加这个比赛,我是最美丽的”这种积极态度的引导下进行自我发掘,良好的精神状态使这些人显得越来越美。他们因“我要参加这个比赛”这种肯定生活的态度而产生自信。自信的建立就像砌砖块一样,需要一块一块地砌起来,我们只有逐渐树立起对人生积极、肯定的态度,才能克服对他人、对自己的不必要的恐惧。因为,自信会培养自信。

    引导对方及时说出内心的困惑

    美国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汽车推销员,他对整个行业当时还不是十分熟悉。一次,他单独去见美国的汽车大王。推销员当时很害怕,因为汽车大王的名气很大。当见到汽车大王时他不由自主地说出了这样的话:“非常惭愧,刚看见您时,我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出来。”结果,他的紧张和恐惧感反而因为这样一说而消失了。

    第一次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人内心难免会产生害怕、疑惧、消极的情绪。此时,若用语言将这种不安的情绪表达出来,那么,就会大大减轻这种消极情绪,内心的紧张就会大大减弱。“冷静地观察自己内心,然后毫无隐瞒地抖出观察结果,那么就没有产生消极情绪的余力了。”这是实验心理学之祖威廉·华特提出的一个观点。换句话说,这就是“内生法”,通过观察自己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着的心理秘密,然后用语言毫无隐瞒地将其表达出来。

    【读脸术】嘴唇紧闭、嘴角下垂是不自信的一种表现。但这种情绪只出现在特定的环境中,如陌生恐惧、充满消极气氛的环境中。但若看到在欢快、愉悦的环境中一个人做出这样的表情,就不应该盲目地做出“对方是不自信的”这样的判断。要学会因人而异,因场合而异,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对方的心理。

    点头时眼睛闭合:干得漂亮,我看好你

    当你被一个人发自内心地接受,或是对方对你的观点持肯定的态度,那么即使对方不说话,也会伴有微微的“点头”动作。若对方对你的观点或建议不赞成,那你会发现对方的头部有轻微地摇头的动作,甚至有其他具有否定意义的肢体动作伴随。因此,要想知道一个人对你是否发自内心地信任和支持,不能仅听其嘴上的表达,根据说话人当时的头部动作及其他肢体动作来做进一步的判断是最靠谱的方式之一。

    在交流中,点头的动作是对他人观点表示赞同。如与人见面时,我们通常会先微笑着点头——这里的点头就是表示一种友好和礼貌。销售人员、谈判人员在正式的会谈中也常用这种方式向合作方问好,以表示尊重和信赖。

    虽然点头的动作貌似简单,但在人际交往中却能产生非常大的感染力。你向对方点头,能在瞬间赢得对方的好感和信任。若对方对你点头,你也会感到自豪和满足。这就启示我们:如果想与对方建立良好融洽的关系,想赢得对方的尊重和信任,适时地运用点头的动作无疑是非常好的方式。在与人交流的时候,你边点头边问:“您也是这么想的吧?”由此产生的积极情绪,会使对方更加赞同你的意见。

    当看到对方向你点头时,要礼貌回应

    当你对某个人说“是的,您的观点我赞同”“您的意见我非常乐于接受”“我没有意见和看法”时,假如你想让对方完全相信你的话,就要不时地点点头。这小动作虽不起眼,却可以加强对方对你所讲的话的信赖感。

    当倾听对方讲话时,要一边听一边点头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每次点头的次数以三下最为合适,这样能激发他人的谈话欲望为平时的三四倍。倾听者点头的频率能显示出其倾听的耐心程度,倾听者缓慢地点头表示其对谈话的内容很感兴趣,因此,当客户陈述自己的观点时,你要想将认真的态度表现出来,就不妨缓慢地点两三次头。不过,你点头的频率不可过快,如果频率过快,则等于在向客户说:“我已经不耐烦了。”这等于在催促对方马上结束谈话。

    如销售人员与客户沟通,为消除客户心中的顾虑,销售人员在说话的同时会伴随着轻微的头部动作——点头代表着肯定,摇头则代表着否定。然后,他再根据客户的反应进一步判断对方的态度。若对方也以点头回应,就说明其态度是肯定的;如果对方头部僵硬,丝毫无迹象,则说明客户的态度是不认可销售人员所说的话及其产品。此时,就需要销售人员注意了,或许需要换一种方式来对客户进行说服了。

    【读脸术】一般地,点头是“顺从”“同意”的意思,摇头是“不同意”“拒绝”的意思。但有时候也并非完全如此,有的点头是在强化心里的反对立场,有的摇头却是动摇了本来对立的想法。

    手指放在嘴唇中间:我的内心很纠结

    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欺骗或者纠结的心理大部分都会用手接触嘴唇的动作进行表达,将手指放在嘴唇中间的手势,是行为主体内心需要安全感的一种外在表现。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看到,幼儿会将自己的拇指含在嘴里,而成年人则常常会把手指放在嘴唇之间,如在吸烟、拿着烟斗时,成年人经常会把中指放在嘴唇中间。

    如果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用手遮住自己的嘴,那么说明此刻他很可能是在犹豫。如果在你说话的时候,对方遮着自己的嘴,那就表示对方认为你可能对其隐瞒了某些事情,行为主体有所怀疑,心里很纠结。

    如你正在召开一个会议,如果你的话题或者观点让听众内心产生了不安,那么他们有人会用手捂着嘴,来表达此刻的心情。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应该停止发言并向听众询问:“大家有什么问题吗?”或者:“可能有的朋友对我的观点不太赞同,没有关系,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这样,就可以让听众及时将自己的异议提出,发言者也有机会来对自己的立场进行解释并且回答听众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听众用双臂在胸前做交叉的动作,和遮住嘴巴的手势有着相同的含义。

    手指和嘴的关系非常密切。手触摸嘴唇是一种不自觉的动作,表明行为主体内心缺乏安全感,触摸是对方正在寻求心理上的安全感的一种表现。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这和人类婴孩时代吸吮母亲的乳头关系很密切。即便是成年人,即便这一动作后天被赋予了许多有意识的东西,但是这一动作仍然具有原始的意义。

    人在做出一些重大决定时,都会经历一番内心挣扎,表现出犹豫不决。因此,当对方为自己下一个决定而犹豫时,你不妨及时、恰当地推其一把。很多时候,对方缺少的正是你“推一把”的帮助。然而,很多人却做不到这一点,原因是其对对方的心理根本没办法把握,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去“推”。其实,要想抓住对方的心思,你通过一些小动作就可以把握住“出手”的机会。人在犹豫的时候,会附加很多小动作,手变得“不老实”就是最明显的一个,有时还伴随着不时地触摸嘴唇、挠后脑勺等。所以,当你看到对方用手指触摸嘴唇时,就要及时改变交流方式,促使对方内心不再犹豫,以尽快下决心。

    当发现对方手遮住嘴巴说话时,要及时给予安慰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会假装咳嗽来掩饰自己遮住嘴巴的手势。如我们在电视剧中常能看到这样一幕,强盗或者罪犯在和其他歹徒讨论犯罪计划或在受到警察审讯时,就会做出这样的动作,让人觉得鬼鬼祟祟。

    也就是说,这一动作有可能是撒谎、欺骗的标志。从人的心理角度分析,行为主体这样做的目的也是内心安全感缺乏的表现,想从外界获得更多的安全感。所以你会发现,当一个人向你承诺某事,事后却又没办法兑现时,对方就会出现这个动作。这时你千万不可责备对方,而是要用和缓的语气去安慰对方,鼓励对方讲出事实,否则,对方只会用一堆谎言来应付你。

    当发现对方用手遮住嘴巴说话时,要鼓励对方说出事实真相

    现实生活中,当人下意识地用手遮住嘴巴时,表明行为主体有可能正在撒谎,并且正试图掩饰自己说出的那些谎话。手触摸嘴唇是渴望获取安全感的一种表现,一个人常常是在受到较大压力的情况下做出这个手势的。假若你在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做出这样的动作,说明你的内心正存在着某种困惑,或者缺乏自信。现实生活里,很多人会在被拒绝之后无意识中做出这种动作。

    【读脸术】下意识地用手遮住嘴巴,表明撒谎者试图对自己说出的那些谎话进行掩饰。用手遮住嘴巴,就如同将食指竖立在嘴唇前说“嘘”的手势一样,都表示“不要说”,只不过是具体的含义各不相同而已。有时候,人们是用几根手指或者紧握的拳头遮着嘴,但其包含的意思都一样。

    轻咬下嘴唇:我心里紧张死了

    在现实生活中,人轻咬嘴唇是紧张的一种表现。当一个人心里紧张,或者其所在的场合令人紧张时,行为主体就会下意识地做出咬自己嘴唇的动作,这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消极情绪。

    布什总统在“9·11”事件发生后,出现在电视里发表讲话。细心的观众会注意到,他不时地咬着自己的下嘴唇,后来他的这个动作被认为是失态之举。心理学家详细分析了这段视频,他们从“肢体语言对政治家的重要意义”这个角度解释了布什之所以会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失态的原因。

    心理学家说,政治家极力想要展现的特质一般是权力、权威和坚韧,但同时,他们又希望自己强势的形象不至于让人太反感,甚至还希望能传递出友好、亲切以及真诚的信息。在如此重要的场合,任何一个人出现在台上都会紧张,不仅仅是布什。当时的情况的确搞得人心惶惶。当布什内心感到紧张有压力时,他下意识地咬了自己的嘴唇。尽管布什表现得很镇定,做这个动作时也是无意识的,但是十分明显的,所以很多细心的观众都会注意到这一小动作。

    生活中,这个动作是我们每个普通人在紧张时都会习惯性做的。如在刚学会走路时,小孩子因为害怕摔倒,他不但将两只小手在半空中乱动,还会紧紧地咬着自己的下嘴唇。走上考场的考生,即使准备得很充分,考场上的工作人员也很温和,但考生仍会感到紧张。还有恋爱中的女孩,她们在向自己喜欢的人表白时,似说非说,欲语还休,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时她很有可能也在咬自己的嘴唇。

    人在心情紧张时,会自动收缩头部的神经系统,从而带动绷紧全身的神经线,紧咬下嘴唇就是这种心理的表现,目的是掩饰自己内心的紧张和焦虑情绪。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在和他人交流时,假若发现对方紧咬自己的下嘴唇,就可以断定对方正处于紧张的情绪当中,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小动作来感知对方内心的脆弱、不舒服和压力情况。

    请记住,假若一个人真的不开心,或是为了避免遭遇危险而寻求同情或帮助时,就会出现这样的表情。那么,一旦发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应对呢?也就是说,应怎样帮助对方来缓解这种紧张的情绪呢?

    应劝诫对方坦然接受

    当他人心情紧张时,我们常常会这样劝慰对方:“别紧张!”“没什么大不了的!别当回事!”然而,这种劝解对缓解对方的紧张情绪一点用没有,不但起不到缓解的作用,反而会增加对方心中的紧张和不安,“情绪如潮,越堵越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假若换一种方法来进行劝解,效果可能会好一点。如告诉对方正视并坦然面对和接受,告诉对方“你很紧张,你的确很紧张,但是不能因为紧张而无所作为”。总之,要让对方意识到这是正常的紧张情绪,很多人在某种情境下还会比这更紧张。每个人都不要和自己内心不安的情绪相对抗,而应积极去体验它、接受它。

    这种时候,你甚至可以试着教对方“和自己的紧张心理进行一次对话”。如问自己这样紧张的原因、自己所担心的最坏的结果可能是什么样的。这样一来,这种紧张的情绪就能被你接受,从而坦然从容地应对,有条不紊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应引导对方进行自我克制

    紧张是一种特殊的情绪,只靠他人的引导没有办法完全消除,最适合的方法还是要靠自己疏导。否则,别人再努力也是无济于事。众所周知,帕瓦罗蒂是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他一生在世界各大剧院演出多达379场,但他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可能大家并不知道,就是每次上台前他都要大吃一顿。据说,他这样做是为了缓解内心无法克服的紧张情绪。久而久之,胡吃海喝的习惯就被他养成了。他的父亲也有着非常好的高音天赋,但其终身无缘舞台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始终没有办法来克服自己害羞的弱点。这说明,克服紧张感还需要从自我做起。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克服紧张感的方法。

    1.自我放松。紧张的时候要学会让自己从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如去想象某种可能出现的危险情景,让最可怕的情景最先出现。然后慢慢想到整个过程,逐步克服焦虑。

    2.自我反省。有些紧张是这样产生的:人心理上的某些情绪,特别是消极情绪,在被过分压抑后,表面上这些情绪消散了,但其实它们并没有消散,而是转而归潜于无意识中。这就是心理上莫名其妙紧张的原因。要想彻底消除这种紧张,就必须进行自我反省,将潜意识中的情绪发泄出来。

    3.自我刺激。有些人紧张时大脑会胡思乱想,从而坐立不安,痛苦异常。这个时候,可以采用自我刺激法,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如在胡思乱想时,找一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书来读,或从事紧张的体力劳动等。

    4.自我催眠。情绪紧张的人往往很难入睡,或常常突然从梦中惊醒。此时你可以进行自我暗示,给自己催眠。如可以数数,或者用手举书本读等方法,以促使自己尽快入睡。

    【读脸术】年轻女孩子也经常会出现轻咬下嘴唇的这种表情。当然,这并非单单因为紧张,而更多的是羞涩和不满。如大多数女孩子在生气时会转过头不看你,并不会和你去争辩。此刻,她一定在咬着自己的下嘴唇,希望通过这一动作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抿紧嘴巴:我现在比较烦

    现实生活中,那些很少说话或说话支支吾吾的人经常会出现抿嘴的动作,有的人甚至每说完一句话都会下意识地做出这个动作。“这只是一种坏习惯”,或许你会这样认为。其实并不是这样。这是内心坏情绪的一种表达,行为主体内心的烦躁不安和不耐烦正在被充分地表现出来。如你因为在听一堂枯燥无味的课而感到百无聊赖,你因为在和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人聊天而感到兴致全无。这时,你往往正在做这个动作,只不过你自己没感觉到罢了。试想,如果一个人兴致勃勃地在和你聊天、谈话,他是不会出现动不动就抿自己嘴巴的动作的;相反,他要将内心的喜悦和高兴通过嘴巴表达出来。因此,抿嘴巴这个动作可能是对方不愿意和你交流或是对你所谈的话题不感兴趣的标志。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一天,某机器设备制造厂的销售人员季然去拜访客户,并要向客户介绍最新的一款产品。当他来到客户办公室时,发现客户正在网上浏览自己公司产品的相关图片。“这是一位潜在客户”,他立刻预感到,至少证明对方有这种需求。

    于是,他向客户礼貌地打招呼,并开始介绍自己公司的产品。但让他意外的是,他刚开口就遭到了对方的拒绝:“我很忙,改天再约吧,抱歉!”

    季然忙说:“我只需要占用您三分钟的时间,花三分钟介绍一下我们的产品。”说话的同时,季然将几款样品图片迅速拿出,开始进行介绍。客户此时表现得很不耐烦,抿着嘴仍在电脑前浏览那组图片,对季然的介绍好像一点也没有听进去。最后,他只是将办公桌上的资料用眼角余光很随意地扫了一下,然后说道:“回头我再看,先放这儿吧。”

    季然看到客户仍不感兴趣,只好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与客户说再见。就这样,这次拜访以失败告终。

    上面例子说明,用力抿嘴是一种不耐烦的情绪表现。当一个人内心充满不满、厌烦或者敌意,但又不能完全释放出来这种情绪时,其就会通过抿紧嘴巴表现出来。做出这种表情的人貌似很平静,其实内心活动剧烈得很。其就像一匹烈马,太过急躁,但又时刻受到控制。行为主体的内心是热烈且亢奋的,但因受到外在因素的制约又不能将这种情绪发泄出来,所以常常用力抿嘴,将这种情绪压制下来。因此,抿嘴这种动作还略带些攻击的意思。一旦这种人情绪失去控制,举动就可能会有过激表现。

    所以,你在与人交流时,假若发现对方用力抿嘴,你就应该知道,此刻不耐烦的情绪可能在对方内心产生了。遇到这种情况,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激怒对方,但又必须面对。那么应该怎么办?让你有效获得对方的认同和理解,以下几个方法或许可以做到。

    请对方重述刚说过的话

    假若发现对方在倾听你说话时没有集中注意力,你千万不要说“我注意到你一点儿也没有在听我说话”,而应该试着转一下话锋,如:“我不知道我是否解释明白了,你能重述一下吗?”这样做的目的是引起对方的注意,将他们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刚才的话题上来。这样的经历每个人都有过:上学时,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我们却“开小差”,老师的话完全成了“耳旁风”——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这时,老师会将你叫起来重复其刚才的话。也许你重复不了,但接下来你肯定会认真听讲。

    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自说自话是人和人之间交流最大的忌讳。一方自己在尽情地说,而另一方却听得心不在焉,无精打采。交流要形成互动,只有互动起来才能使效果达到最好。在谈话时,多向对方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指的是不能用“是”或“不是”来回答的问题),应该是目前使交流形成互动最好的办法。当你向交流对象提出意见时,不要只向他们说出你所做的决定及做出这一决定的理由,而应该根据事实一条条地写出来,提供几个可以选择的决定给他们,选用哪一个让他们来决定。假若他们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就做出错误的选择,此刻你就完全可以和他们讨论各项选择分别有哪些优点和长处。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可能再心不在焉地来应付你了,会认真地听你说话。

    要简洁明了地表达

    经验证明,谈话的中期和后期会经常出现用力抿嘴这种表情,也就是说,在谈话刚开始时很少会出现这种状况。这是因为谈话者起初的精力较集中,注意力最专注。谈话的时间越长,其滋生厌烦情绪的概率越大。

    因此,那些说话比较啰唆、不能很快谈及话题要点的人,会很容易被人冷落。因此,在与人交流时,为了避免对方不耐烦,就要把话说到点子上,尽快步入正题,简明扼要地将你的想法表达出来。

    【读脸术】上下嘴唇若是轻轻地闭合,则没有不耐烦的意思,相反,这表示对方的内心此刻十分平静,和谐安宁,端庄自然。当行为主体正在欣赏一幅山水画,或正在想念一个人时,其嘴唇往往也是闭合的。行为主体的嘴唇与紧闭的双唇不同,其闭合得很自然,一点也看不出任何用力或撇嘴、咧嘴的小动作。

    嘴唇全开:哦,我的天啊

    当你突然被关进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屋,当你突然发现自己站在万丈悬崖边上,当你看到猛兽突然向你冲过来……此时,你会露出什么表情?肯定是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并伴随着撕心裂肺的尖叫,等等。这时,嘴巴有一个表情非常明显,即张开并向四周扩展。这说明人在受到惊吓时,嘴唇会全部展开。

    在受到惊吓时,人就会下意识地张大嘴巴,而且这完全是不受控制的不自觉动作。在公众场合,有的人出于礼貌,也许会有意识地隐藏这种貌似不够淡定从容的动作,但即便是这样的“高人”,在那种突发的异常紧张的情况下,也很难做到滴水不漏。因为,这是人主观意识和潜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在突然受到外部刺激时,主观意识就会给潜意识发送一个暗示信号:“这是个很可怕的东西!”于是“害怕”这种心理就在人的潜意识里形成了,进而出现被“吓一跳”的行为动作和生理反应,最明显的动作和生理反应之一就是张开嘴巴。

    如你的背后突然有人跳出来,你肯定会被吓一跳。在此过程中,你也许知道有人来了,但在明知有人来的情况下还是被吓了一跳,则说明是你的主观意识告诉自己被“吓了一跳”。这是主观意识传递给潜意识,进而带动肢体与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经常遇到带有这种表情的人。在孩子受到惊吓时,在成人无意中看到血腥的场面时,他们都会做出这种表情。更严重的是,这种惊恐、残暴的场面往往给受害人带来诸多消极影响,若处理不好,会长期在他们心中留下阴影。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起来,若这种表情出现在自己的家人、朋友身上,我们要给予其最大的支持和帮助,以帮助他们尽快将这种由惊恐带来的负面影响消除。

    在社交活动中,不要轻易做这种嘴部动作,除非出于沟通的需要。嘴唇半开的动作也要尽量少做,因为嘴唇半开含有疑问、奇怪、惊奇等意思。

    假若这种表情出现在和你交谈的人身上时,我们应该按照以下两点去做。

    当看到对方无意中出现这种表情,应立即将对方注意力转移

    人在正规的社交场合一般不会出现这种表情,因为这是非常不礼貌的。但假如你偶尔看到有人有这样的表情,那肯定是当时在场的某人或某物将其吓到了。此时,你要重视起来,前去查清原因,仔细询问。然后,尽量将对方的注意力转移,让其没时间去好好琢磨那件可怕的事情。一定不要去议论、猜测,甚至迁怒、谩骂出现这种表情的人,这样只会使对方的心理负担加重,使其出现更加紧张的消极心理状态。

    当看到幼儿有这种表情时,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有时候也会出现这种表情,尤其是当他们在看到残暴、血腥的突发事件时。这必然会对孩子产生消极的心理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孩子成人后有精神障碍。如果孩子看到了突发的惊恐、残暴事件,因为他们没有自我回避的意识,必然会使其产生惊恐的心理,很自然地会通过面部表情反映出来,如大哭、烦躁和不安,等等,这其实是在告诉他们的家长:“我害怕了”“我被吓着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残暴的场面也许会在生性开朗的孩子心中慢慢忘记,但也有一些孩子仍然会时不时想起昔日那个恐怖的场面,记忆挥之不去,导致他们害怕接触陌生人。此时,父母要努力帮助孩子淡化这段创伤记忆,使其尽早忘掉。

    帮助受到惊吓的孩子时,应多给孩子一些保护,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如多接近他们,多爱抚他们,避免让孩子一个人待着。

    【读脸术】嘴巴张得很大,表示此人受到了极大的惊吓,但不能根据这个表情孤立地去判断。假如是因为惊恐,不但有嘴部动作,往往还伴随着瞪眼、竖眉、尖叫等。而且受惊吓的时间长短不一样,这些表情的表现形式也就不一样,受到的惊吓越大,夸张程度越大。所以,在对一个人是否受到惊吓进行判断时,要根据他面部的多种表情来综合分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