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谎言,还原真相-辨谎言——是你演技好还是我揭穿得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听到各种谎言,虽然貌似美好,但其实绝大多数谎言对我们的人际类系都是不利的,都会使我们蒙受损失或受到伤害。当然,这不包括那些含着善意与美好愿望的谎言、那些出于礼貌而不得不说的谎言。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寻找蛛丝马迹,以破解谎言背后的真实心理,从而使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能保护自己,而不会被坏人欺骗或者利用。

    目不转睛地盯着你看:被你拆穿又能怎样

    大部分人都会这样认为,说谎的人不敢注视对方的眼睛。其实不然,当一个人和你说话时目不转睛地盯着你,并不一定表示对方就真诚。很多时候,一个人极不自然地注视着你,这表示对方正在说谎,他盯着你看的原因,是想看看他的谎言是否已经骗住了你。

    一部名为《不要对我说谎》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因飞行员滥用精神类药物导致飞行器坠毁,一位联邦探员正在调査此事的线索。其间,男主角卡尔·莱特曼就对飞行员这样说:“传说中有种说法,撒谎的人不敢用眼睛注视对方,这简直是胡扯,因为说谎者需要观察说谎对象是否已被自己的谎言所蒙蔽。”当时,这是一种颠覆人们传统观念的说法,但后来的事实却是,那位飞行员的确是在撒谎,从而证实了男主角这个论断的正确性。

    “为了不暴露自己,极力回避对方的眼睛”,这是人们素来所理解的撒谎者的状态。但现在的撒谎者很狡猾,他们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用坚定的眼神来注视着你,目的就是使你坚信他们的话。他们一般是这样想的:“大不了被你拆穿,但你又能奈我何?”这是我们在和人交往时要特别注意的一点,要善于分析对方的表情,不要被其所展现出的假象所迷惑。

    眼睛在说谎时候的表现,从心理学角度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素来理解的那种,说谎者会不由自主地采用视觉阻断的策略,将眼睛避开与对方的直接交流;另一类则正好相反,说谎者很坚定地注视着对方。从根本上讲,不管是聚精会神地注视,还是左顾右盼,只要是在说谎,就会露出破绽:也许是闪烁不定,也许是不自然地盯着对方。

    因此,当某个人在始终盯着你的眼睛说话时,你就要对其进行判断和分析:这个表情背后到底有什么东西隐藏着?对方是在试探你,还是真的对你感兴趣?

    当说谎者一直盯着你看时,要马上改变当下的局面

    对谎言进行精心而充分的“准备”是很多说谎者事先要做的功课,这样,他们在说谎时心中就会增加一份底气。他们之所以一直盯着你看,正是为了看看你是否已经相信了他们的谎言,然后根据你的反应再决定下一步该怎样做。这样的骗术显然更加高明,假如你此刻没有注意观察对方的神情,就会很容易被其蒙骗。

    那么,面对这种高明的说谎者,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其实可以这样做:当说谎者突然注视着你时,你可以对当下的局面来个突然改变,从而使对方措手不及,露出破绽。这是因为,对方的话是提前准备好的,情势发生突变是其根本不会预料到的。若局面突然发生改变,说谎者迫于无奈,往往会害怕被对方拆穿而开始尽量避免眼神接触。其心理预期因为与现实状况严重不符,从而使对方对情境失去控制,其“把戏”就会由于恐惧或者慌张的心理而穿帮。

    当说谎者一直盯着你看时,要尽可能将交谈时间延长

    说谎者的自我控制能力毕竟不是无懈可击、天衣无缝的,不论事前有没有准备,还是准备得充分不充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其谎言是很容易被我们识破的。因此,心理自控能力其实是说谎者自己无法面对的一个硬伤。即使是突然很窘迫地被迫说谎,假如说谎者感觉能掌控整个情境和对象,那么其就有可能壮着胆子盯着你,堂而皇之、毫不羞耻地说谎。和这类强势的说谎者交谈,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就是你要顺着自己掌控的局势采取拖延战术。尽可能地延长谈话时间,多谈论几个相关的话题,时间越长,说谎者就会越“心虚”,即便其准备得非常充分,也会因谈话的“拉锯战”而渐显捉襟见肘,最终谎言不攻自破。

    因此,只要你能抓住说谎者的“心虚”,就算是提前准备好的谎言,他们的心理预期实现起来难度也会很大。说谎者的谎言一旦穿帮,吞吞吐吐、眼神闪烁不定的状况可能就会在他们身上出现。

    【读脸术】上文讲的主要是人在说谎时眼睛的表现,有的说谎者会努力注视对方,有的则不敢看对方的眼睛。那么,人在说谎时,眼睛到底会怎样表现呢?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说谎者的表现并非千篇一律,一成不变,我们应结合具体的情境和人进行观察。只有将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对情境进行全面分析,才能为进一步分析问题提供方向,以便筛选与定位。

    抬高语调、生硬地重复:我其实很会装

    语言简短、声音生硬、常常多次重复,是说谎者在回答别人问题时的一个通病。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警察去抓捕一名通缉犯,在他家里见到了其母亲。当警察第一次问“你儿子在家吗”时,他的母亲毫不犹豫地说:“没,他不在。”当警察继续问时,她基本上是在重复之前的话:“没有,要不然我会知道的。”警察在离开前再次向她询问:“因工作的需要,我想再问你一次,你的儿子当真不在屋里吗?”这一次,其母声音上扬,很机械地回答道:“真不在家。”此时,警察断定她的儿子肯定就在家里,于是他们要求搜查房间……结果,通缉犯真的从橱柜里被搜了出来。

    警察断定她的儿子就在房间里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警察注意到在这位母亲的几次回答之中语气很反常。尽管她一再地说自己的儿子不在家,可是她的语气语调暴露了她在撒谎的真相。

    说谎者通常不会在被质问时直接作答,更不会去为自己辩解什么,他们只是机械地重复类似的话,如“我没做”“我真的不知道”等。其实,他们心里清楚得很,不过是“很会装”罢了。

    说的话内容单一、语调僵硬、尽量避免使用人称代词,这是人在撒谎时的几个特点。而尽量避免使用人称代词则是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因为人称代词往往能够强调真实性。所以,说谎者在作答的时候都是含糊其辞,不强调补充任何细节,只为掩饰内心的不安感,甚至会为此故意抬高说话的声调,因为谈话过程中出现的沉默会让他们非常敏感,觉得不舒服。

    因此,在与人交谈时,只要注意一下对方的说话方式和语音语调,就能看出对方是否在说谎。

    当对方迫不及待地抬高谈话的声调时,你只需盯着对方看

    说谎者有时会将自己的说话声调故意抬高,特别是在双方陷入沉默时,他们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更会迫不及待地抬高谈话的声调,显出很有激情的样子。如当妻子问丈夫刚刚是谁打来的电话时,丈夫会突然像喜鹊一样开始喳喳喳说个不休,他会在妻子打断他或是否定他时显出很亢奋的样子,并一一驳回妻子的质疑,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会摆出各式各样的事实。假如是这种情况,那么往往说明丈夫在说谎,妻子得在心里打个问号了。

    说谎者为掩饰自己底气不足的内心,往往会在说谎时升高音调。若在一起谈论的是多个人,他们往往会抢着发言,因为害怕别人的话会戳破他们的谎言。这个时候,你一定不要因为对方“激情四射”而急于插话,否则会正好陷入其“圈套”。如果你保持不急不慢、认真地去倾听的状态,并在关键时刻盯着他们的眼睛,这个时候,他们很可能就会开始恐慌,甚至出现语无伦次、自乱阵脚的情况。

    当对方机械地重复相同的话时,则说明其“心中有鬼”

    人在说谎的时候思维是极其混乱的,因为说谎时人的精神会高度紧张,总怕会被人识破。当你与人交谈时,如果发现对方在重复你说的话,则说明其“心中有鬼”,正在为自己的谎言而惴惴不安。这时候是识破对方谎言的最佳时机,你只要主动开口,主动去问对方,其谎言就会被撕下伪装。

    【读脸术】撒谎者说谎的一大特征是说话声音上扬、生硬。我们可以通过辨识声音声调,很好地辨别对方所说的话是否真实。但是,在实际运用时,也应该注意一些特殊情况。因为说话的声音声调与一个人说话的习惯息息相关,如果一个人一向说话生硬,或者习惯将声调往上提,那么对方说的话完全有可能是真的。所以,应该对对方的说话习惯和说话方式有所了解后,才能再运用这个方法。

    说话时面无表情:我只是在隐藏我的内心

    一般来说,说谎的人说话时,基本上没有和语言相关的动作配合,肢体僵硬,表情很少。即使有,也不会完全合拍。面无表情、反应迟缓是说谎者通常具有的特征,或者某种表情一旦在其脸上出现就会保持较长的时间。这说明,一个人在撒谎的时候表情不会太丰富,也不会依照人通常的情绪变化而及时转变。

    如你在收到一份自己喜欢的礼物时往往会喜形于色,很高兴地向对方说“我很喜欢”;假如你本不喜欢而假装喜欢,绝对不会喜形于色、眉飞色舞,即使你会同样说出“我很喜欢”的话,但顶多是在说完这句话后露出一丝“高兴”的神情。这就如同一个人皱着眉头对你说“我爱你”,你自然不会相信对方的话。由此可见,说谎的人语言和表情总是会存在一定的矛盾:完全没有表情,或者表情和语言不合拍。

    再如,下颌、眼睛和额头同时出现相应的表情,彼此配合,这是正常人在微笑时表现出来的。而说谎者在微笑的时候,也许仅有嘴巴在动。这是因为,说谎者在微笑时内心往往处于防御状态,其唯恐在微笑的同时被其他人所干扰。

    人出于本能,在撒谎时会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自我保护上,而且总是在竭力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以防暴露真相。然而,由于说谎者在竭力隐瞒真相,其心理因而会表现出许多负面情绪,如会感到内疚、害怕等。行为主体或许不会因撒一个很小的、无伤大雅的谎而出现什么负面情绪;但假如其撒的是弥天大谎,主体将会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强烈的负面情绪往往会充满其内心。而其因害怕被人发现,又必须将这些负面情绪伪装起来,所以他们常常面无表情。

    因此,我们在和他人谈话的时候,如果怀疑对方是在撒谎,可以通过其脸上的表情和动作来判断。

    与别人交谈时,不要忽视对方脸上的表情

    与人交流时,其实不仅仅是交流语言,同时也在交流大量的行为。对方总会辅以一系列的肢体动作、表情来配合自己思想的表达。因此,与人交流时要认真观察对方的每一个细微动作、每一个表情,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通过观察对方的言谈举止,对其内心活动的蛛丝马迹进行捕捉,以准确把握对方的行为和思想。假如对方脸上表情很少,肢体动作也几乎没有,这说明他有可能在撒谎,你要小心。

    所有的说谎者为了将自己的负面情绪伪装起来,都需要使自己面部看上去显得很镇静。而若在伪装时辅以微笑或转头等动作的话,其就需要为了“圆谎”而花费更多的心思,因此,撒谎者往往面部表情不多。

    不要盲目应对,应认真思考,静观其变

    交流时需要察言观色,对方的思想变化可借助其言谈举止来判断,但若对方没有太多的表情动作,有些人就会失去判断的标准,有点不知所措。在与他人交谈时,要慎重应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和异议,抢话、插话这些行为不要轻易地进行。

    或者在发现对方有不同意见时就进行反驳,或者干脆置若罔闻,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而是应该认真思考,静观其变。假如对方是一个真诚的人,你可以继续与之交谈;而若对方是在说谎,这应该就是最确凿的证据了。

    【读脸术】要注意的是,行为主体在没有说谎时表情有时候也不会多,那是因为有一类人由于自身性格问题,在与人交流时沉着冷静,所以其表情也会很少。这样的人在商业谈判中非常多,其不但没有在说谎,更有可能标志着对方的成熟。因此,我们在很多时候应根据当时的情境全面分析,而不能仅根据对方是不是有表情或者表情的多少来判断其是不是在说谎。

    不断地眨眼睛:我心里有个小九九

    每个人都会经常做眨眼睛这种小动作,眼睛每隔几秒就会眨巴一下,这是由人的生理属性所决定的。然而,在我们周围很多人的眨眼次数却明显比平时多,眨眼的间隔也会延长,这就有些不正常了。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眨眼睛除了与客观因素有关外,有时还与说谎有关。人在说谎时往往爱眨眼睛。

    妻子问丈夫:“昨晚去干吗了?”丈夫眨巴着眼睛,很快地蹦出两个字:“加班。”但妻子明确地对丈夫说:“你在撒谎。”丈夫开始盯着妻子看,眼睛不时地眨两下,但已经明显失去了先前的底气,他支支吾吾地说:“和朋友在一起喝酒。”

    一个人的眼珠眨巴眨巴地乱转时,表示其正在“回忆”,如果是在刻意的回忆,就很难保证此时行为主体说的话没有撒谎的成分;若一个人开始快速地乱转眼珠,就表示他要开始“创造”谎言了。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说谎者在对事实真相试图掩盖时,眨眼行为会被其有意控制,其身体也会相对保持静止。很多人都会记得这样的事,小时候被妈妈批评时他们往往会站着一动不动。妈妈说:“你在不断地眨眼睛,我知道你肯定又在撒谎了。”其实家长并不是在“使诈”,而是有切实的科学依据的:因说谎者在看人时注意力太过集中,所以他们的眼球容易干燥,致使他们用更多的眨眼来尽量使眼球舒适,但这却是个“致命”的信息泄露。

    因此,在看到对方不断地眨眼后,我们就知道对方此时一定是在撒谎。那么,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

    根据一个人眨眼的次数和频率,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判断

    根据一个人眨眼的次数,可以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判断。很缓慢地眨眼,则说明这个人心中有鬼。假如人在说话时眼睛一眨一眨的,就表明对方正在用脑子努力地思索,内心编织着美丽的谎言,以此来蒙蔽交谈者。眨眼睛的次数和人的专心程度是有很大关系的,一个人在专心时眨眼的次数会很少,也说明其不想被打扰。眨眼的频率很快并且轻巧,也就是眼睛“扑闪扑闪”的,则说明对方很感兴趣。

    假如一个人在演讲时讲得非常精彩,那么你会看到听众们的眼睛都是亮闪闪的。当一个人说谎时,为保持内心冷静,使自己看上去“不留痕迹”,以便“睁着眼说瞎话”,其首先会减小眨眼频率。然而,人只要说谎,就一定会感到焦虑与担心。主体在这种情绪的“感召”下,难免会情不自禁地快速眨眼。所以说,眨眼频率先慢后快,这是一种典型的说谎表现。

    反问对方,使其谎言不攻自破

    如果在交谈中对方明显的有些不耐烦,并在潜意识里希望你从眼前消失,那么对方这时候会表现出这样的表情:眨眼间隔的时间长,且每次眨眼闭眼的时间明显延长,这其实是对方“拒绝”的潜台词。如你在与人进行商务方面的交流时,对方觉得价格过高(其实价格已经很合理,而且对方也知道),会向你说:“据我所知,你的报价是所有卖家中最贵的。”很明显,这当然不是对方的真心话,其目的无非就是无限制地下压价格。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反问对方:“您确定吗?”这就叫“以问做答”,至于对方是真的知道其他卖家的报价,还是在说谎,这样一问即可判断出。

    【读脸术】人眨眼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其中还有这样一种人,其之所以爱眨眼睛,却是因不良习惯所致,而且其眨眼睛的频率和其心情有关。自然,这些由于生理或心理作用下的眨眼睛动作和说谎一点关系也没有。所以,不要看到他人眨眼睛就认定对方一定在说谎,因为正常的眨眼频率比说谎者的眨眼频率要快很多。

    手捂着嘴巴:说瞎话千万别被拆穿了

    习惯用手掌、手指或者拳头遮住嘴巴说话,这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的动作。这种手势说明对方在撒谎,或者潜意识里正在试图掩饰其内心的想法。行为主体在说谎时会十分紧张,这时其会无意中做出一些如搔头挠耳、抠指甲,或触摸身上的戒指、耳环等小饰品的动作,而用手遮住嘴巴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有两种用手捂住嘴巴的动作方式:一种是用指尖轻触一下嘴唇,另一种是用握成拳头状的手将嘴遮住。不论是哪种动作,都是为了防止嘴部活动给他人泄露过多信息,防止对方察觉出来,以掩盖自己说谎的真正企图。行为主体在说谎时,会感到不安和不自在,内心深处会有愧疚和害怕的心理产生,这是人在说谎时的生理反应。

    行为主体通常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巴,来克服这种不自在心理,掩饰自己,好使自己镇静下来。所以,用手捂嘴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控制自己,使自己镇静;二是掩饰自己,不让他人知道自己在说谎。如果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你发现对方总是遮遮掩掩地说话,不时地捂嘴巴,那么就可以判断对方一定没有讲真话,或者没有将事实真相完全说出。

    某文化传播公司的推销员李军主要负责广告赞助业务。他进入公司半年多来,业绩一直在公司排第一名,很多同事非常羡慕他,闲暇时间会纷纷向其请教。小岩每天都缠着李军要推销的秘诀,是公司里最为执着的一个,但李军却总是神秘地一笑,并不与小岩分享秘诀。一天,他终于被小岩纠缠得没有办法了,便悄悄告诉小岩说:“识破客户的谎言。”

    李军看小岩露出不解的样子,便继续说道:“大部分客户的真实想法不可能在初次见到你时就会说出,找各种理由来搪塞和应付你是他们常常要做的事,这时,你就要善于分辨,只有能分辨出客户的话哪句是真、哪句是假,你才会处于主动。”

    小岩饶有兴味地问:“那怎样来分辨呢?”

    “观察客户说话时的身体语言是最可靠的方法。你要明白,身体语言可是非常深奥的,明天我正好要见一个客户,你就和我一起过去,看看我是如何察言观色,看到客户的内在想法的!”李军说道。

    次日,李军与小岩一起去见客户。他们在一家茶楼中和客户边喝茶边聊天,几句话后,李军轻轻地碰了一下小岩,示意他注意观察客户的手和嘴巴。此时小岩发现客户的手不时地在触摸嘴角、捂嘴巴,他虽然不明白这样的动作是什么意思,但还是按李军的吩咐认真去做了。客户面对李军坚定的态度,为缓和紧张的气氛,借故离座去了洗手间。李军趁此间隙对小岩说:“有时候人一说谎话就会不自觉地触摸嘴部,因为他生怕对方发现自己说错了某句话。客户刚才不断地捂嘴就是说谎话的表现,如果你以后看见你的客户有这种动作,那么他说的话80%是假话,一定不要轻易相信。”

    人的嘴巴会说谎,但肢体语言却不会,肢体动作会将说谎者内心的秘密泄露出去。人在说谎或者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时候,通常习惯用手捂住嘴巴。

    当发现对方手捂着嘴巴说话时,应立即询问相关问题

    在人与人的交往时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想办法揭穿对方的谎言。你可以向对方询问:“有什么问题吗?”或者:“我发现我的观点您不是太赞同,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以此“鼓励”对方充分表达其见解,或者提出异议。你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表明自己的立场,并对对方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大多数人都不会轻易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们往往会耍很多花招来对你进行迷惑,很容易陷入对方谎言的圈套,所以你一定要小心。此时,你要善于观察、分析对方的肢体语言,从而来解读他们的心理。那么,我们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对对方的小动作应如何来分析判断呢?可以借鉴以下的方法。

    当发现对方手捂着嘴巴说话时,你不妨捅破这层“窗户纸”

    对那些经常说谎的人来说,他们根本无法意识到自己捂着嘴说话的这一行为,捂着嘴说话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事实上,说谎的人最怕他们的这一小秘密被人发觉。然而,要发现这一动作太简单不过!只要我们在与对方交谈时稍微用心观察一些,便会发现。所以,当对方出现这种行为的时候,我们不妨有意捅破这层“窗户纸”,好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或是故意让其用捂着嘴的手去做别的事情,这样会使他们对自己说谎的行为有所收敛。

    【读脸术】手捂着嘴巴说话指的是手指尖或拳头轻轻地贴在嘴巴上,它是行为主体说谎时的一种表征。值得注意的是,手指尖轻轻地贴在嘴巴上的表情要与前面提到的手触摸嘴唇的表情区分开来,前者表示说谎,而后者表示犹豫不决。手指接触嘴唇的位置不同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眼睛左瞟右看:真真假假你分得清吗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大脑回忆事情的时候,眼睛会不断地来回转动。其转动的方向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一般地,当眼睛先向上、向左转动时,表示回忆的是真实的事情;而当眼睛向右看时,说明关联的是虚假、根本不存在的事情。

    一天,房地产推销员子豪去和人签合同。这位客户已经表示有购买意向,现在就等着签合同了。但在签约前,子豪突然发现对方的眼神不时地向右上方瞟,好像不敢与他目光接触似的,并变得很犹豫。一般情况下,客人在签合同时都会露出很兴奋的表情,目光也炯炯有神。但这位客人却表现得相反。“对方一定有问题”,对方反常的态度立刻让富有经验的子豪有了这样的感觉。

    经过子豪进一步与对方的交涉,子豪才知道这位客人最近经济方面出了些问题,但这套不动产他又非常喜欢,因此百般遮掩,打算以房养房,可又担心拿不出首付款,故而在签约时心里难免有些焦虑。子豪毕竟经验丰富,对方的这个小小的“谎言”到底没能瞒得住他,于是他找了个借口暂停签合同。

    可见,假如对方在谈话时眼神一直向右看,你就要注意了,这很可能表示对方在说谎。“观察飘移不定的眼神,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的重要手段”,专家如是说。飘忽离散的眼神被很多人理解为典型的说谎标记,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考虑和眼神相关联的内容。同样,要想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通过其眼球的转动方向进行辨认即可。

    专家之所以认定眼睛向右看就意味着行为主体在说谎,是因为说谎话属于对事实进行虚构,当一个人开始说谎时,便开始运转大脑,对不存在的事实进行构造。一般来说,我们要动用我们的内感官进行思考,当激活了某个内感官时,眼球牵动神经也便受到影响。通常,眼球会向六个方向进行转动:右上、左上、右中、左中、右下和左下,这些方向我们会注意到,而每个方向又都有着不一样的含义。

    由此可见,我们的眼睛在大脑发出一个声音或图像的指令时,就会不停地转动。一般人很难假装出来这种自然的条件反射。因此,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根据其眼球的转动方向来判断是非常可靠的办法。

    专家说,可以理解某人在思考问题时眼睛走神,这并不意味着撒谎。可当行为主体在回答一些很容易回答的问题而出现飘忽的眼神时,就有了撒谎的嫌疑。在交谈中,要注意对方对话题有什么反应。一个人在遇到令其感到羞耻的话题时,其眼神就很难保持注视的状态;但在说善意的谎话时,人的眼神则会更为专注。因此,在发现对方眼神始终向右时,我们应首先提高警惕,然后进一步判断对方是不是在说谎。通常,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对这种眼神进行辨认。

    当发现对方眼睛向右看时,你一定要多试探几次

    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眼睛总是向右看,表明对方正在说谎,或者试图说谎。此时,你一定要有小心谨慎的心理。假若是一些重要的话题,你一定要对对方多试探几次,力求找到对方说谎的真实意图。如面试官通常就会用这种方法来面试应聘者。

    面试官:“您在前公司的月薪一般是多少呢?”

    应聘者:“因为上海的消费水平较高,一般为8000元左右,这是真的。”(其实并没有这么多)

    面试官:“能具体谈一下吗?”面试官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他对面试者的话充满怀疑。

    应聘者:“公司的整体行业前景都很不错,同时我自己的销售业绩也做得非常好。”(应聘者在讲话时不时地向右看)

    面试官:“能具体谈一下薪资的构成吗?”面试官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其已判断出应聘者所说的是谎言。一般来讲,经过三次询问后,应聘者的谎言就会很容易露出破绽——面试官可以根据“这是真的”“业绩好”“前景好”等字眼以及后面的解释原因推测出来。

    可见,对对方多试探几次,就可以确定对方是不是在说谎。

    当发现对方眼睛向右看时,你不妨直接盯住其眼睛

    每个人都记得,小时候自己说谎时妈妈经常会这样批评:“你不敢看我的眼睛,说明你肯定又撒谎了。”当人们在说谎的时候,心中底气不足,为避免被发觉,他们往往是不敢盯着对方的眼睛看的。这样,直接盯住某人的眼睛看就成了我们准确测试对方是否在说谎的一种有效方法。假如对方刻意地去躲避你的眼睛,而且大多是向右看,则可判定对方在说谎。

    【读脸术】目光不定,飘移四散,眼神黯淡无光……这种表情的原始意义是:心虚,没有自信,希望对方做出一定的妥协。我们在遇到有这种微表情的人时,需要改变策略,暂停原来的行动,并对其旁敲侧击了解更深层的原因,以便根据对方情况做出必要的调整。

    左右脸表情不对称:我在隐藏真实情感

    人际关系有时候很奇妙,当对方的心思被你猜中,从而你能够想他人之所想、做他人期待做的,交往就很容易事半功倍。但如果对方的心思被你猜错了,对方的表情令你感到神秘莫测,那么你就很难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当对方的真实情感被其刻意掩饰时,那么你就更难去了解对方了。观察对方脸上左右两侧的表情是判断其说话真实与否的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即:如果两侧表情一致,就说明对方说的是真话;如果两侧表情不对称,就有可能是在说谎。

    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测试,他将同一个人的右边面孔图和右边面孔镜像图相连,左边面孔图和左边面孔镜像图相连。结果非常出人意料,具有鲜明对照、性格迥异的两个人竟然是这些新合成的照片所显示出来的。

    同一个人的照片,经过这样的合成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人,这充分说明了人具有两面性。研究发现,左脸如同心灵的明镜,常表露人们的真实感情;右脸则更像一副假面具,将人们喜怒哀乐的真实感情隐藏起来。面部表情都是从左侧开始,在假笑、假作悲伤、做鬼脸的时候,人的左边面部表情比右边面部表情要表现得强烈。或者说,左半边脸是比较“隐蔽的”面孔,而右半边脸则是比较“公开的”面孔。

    一天,推销员王鹏去拜访一位客户,客户很客气地请他入座。落座后,王鹏将此次拜访的目的开门见山地向客户进行了说明,并将做好的项目拿给客户看。客户边看边点头,并露出笑容,但其脸的左侧却没有一点神气。尽管表面上谈得很不错,但客户在谈话结束时只是推托再约时间,并没有答应购买,这令王鹏非常不解。

    其实,这位客户表面上貌似客气,实际上是想赶王鹏走。判断的理由是:客户在谈话时左脸与右脸的表情明显不一致。右脸堆着笑,左脸却没有一点神情。显然,王鹏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客户的兴趣,其只是在敷衍而已。所以,当一个人把自己的真实情感隐藏起来的时候,其内心的真实意图在左脸上会比在右脸上更容易流露出来。假如对方满面笑容但左脸没有神采,就像王鹏见到的那位客户一样,那么就一定不要相信其是在发自真心地讲话。

    一个人在说谎时,他的大脑会向其脸部发出两套相反的指示命令:一套是大脑自发程序的控制,它要求将内心的真实情感展示出来;另一套则是自觉程序的控制,它要求伪装出某一种表情。人之所以会出现两侧表情的不对称,就是因为两套指令同时发出的是相互冲突与矛盾的表情。如假笑时左嘴角挑得更高的人习惯于用右手,右嘴角挑得更高的人习惯于用左手。为了使伪装显得更真实,大脑中的自觉程序必须时刻占据着主动,所以这种情况下,真实情感就很难在大脑自发程序指挥下表现出来,伪装情绪盖过了真实情绪。

    因此,左脸更能将人们内心的秘密泄露出来。人在说谎的时候,其左脸的微妙细节往往能揭穿其右脸伪装出来的表情。

    想要知道对方心里在想啥,应多关注对方的右脸

    通过看对方的右脸,则可以判断其内心的情绪。因为我们右眼的视线往往对着人的左脸,而左眼的视线则习惯扫向右脸。人的眼睛就观察力而言,左眼一般比右眼更为敏锐,如此一来,给你的印象更深的是对方右边的面孔。让敏锐的左眼更关注经过较多掩饰的右脸,似乎是上天的一种特意安排,或许也是合理的。当人们想将一些情感藏匿的时候,当然不希望被洞察力较强的左眼瞬间看穿。

    若想探究人的本性,应多关注对方的左脸

    人的左脸的表情比右脸的表情更为丰富,正常来讲,一个人最基本的气质往往能从左边面孔显示出来。假如一个人的左半部面孔的基调是活泼的,那么即便其右半部面孔不如左半部面孔活泼,我们也可以大致做出这样的推断:后天特殊的生活环境影响了其原本开朗的性格,使其性格趋于内敛,不过本性并没有改变。

    【读脸术】人最本质的东西会通过左边面孔显示出来,而右边面孔则往往是企图藏匿起来的那一部分。但值得注意的是,人与人存在的差异是很大的,在分析面孔时,我们还是应该具体对象具体分析。“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在对人的两面性进行分析判断时,不可太过生搬硬套、形而上学。

    频频咽口水:有些事真的不想让你知道

    吞咽口水是一种生理反应,并且会受到心理作用的影响。当人唾液的分泌比平时多时,说明其心理正表现出高度紧张或者恐惧。因为说谎的人在说谎时压力很大,所以会导致其唾液分泌比平时多。

    李延鹏是某公司的业务员,进入公司半年来其业绩并不好。业绩好的同事建议他对客户的身体语言要多注意观察。一天,李延鹏跟着同事见一位客户。他们边喝茶边聊天,几分钟后开始步入正题,当李延鹏提到货款时,发现客户脸上的笑容突然变得僵硬起来,喉咙被什么东西堵住似的突然结巴起来,而刚才他说话还挺溜的。

    几句话后,李延鹏被同事轻轻触碰了一下,示意他对客户的喉咙进行观察。李延鹏心领神会,经仔细观察后,他发现客户的喉咙在说话时不时地上下蠕动。“那是他在吞口水,这与喉结正常的蠕动不同。有时候人一说谎话就会产生比平时更多的口水……”同事这时悄悄对李延鹏说。

    假如看到对方在说话时突然出现这样的动作,那么你就可以认定:对方对你有所隐瞒。当然,有些人在平时说话的时候就有吞口水的习惯,这种人要排除在外。

    一个人之所以会在说谎时不停地吞口水或是舔嘴唇,这是因为其有口干舌燥的感觉。“一个人在说谎的时候唾液分泌会比往常多,因此有可能表现出咽口水、清嗓子的动作”,这是经过研究被证明了的。假若你知道了这一点,那么在社交活动时就可以避免被欺骗,从而保护自己。客户的嘴巴会说谎,但是肢体语言不会说谎。那么,我们在交际时应怎样判断客户是否在说谎呢?

    当发现对方吞口水时,鼓励其将心中的想法说出来

    引导对方将心中隐藏的不快或者顾虑痛快地表达出来,会利于双方的谈话。我们无法回避对方的不满或者疑虑,也不应该去回避,相反,要引导对方,支持和鼓励他们将心中的想法说出来。因为只有如此,对方才会感觉自己受到了重视,而你也可以趁机充分了解对方心底真正的想法,这非常有利于双方接下来的交流。

    顺着客户的意思往下说,给对方留点“面子”

    在交流时,有的人会故意隐瞒对你的意见或者不满,结巴、吞口水等就是最明显的特征。这很容易被发现,但是发现后你一定不要与对方围绕这个问题争论不休,倒不如先顺着客户的意思往下说,给对方留点“面子”,然后另寻合适时机让其明白你其实并不糊涂。

    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人的谎言被当面拆穿是当事人极不情愿的事,一旦出现此种情况,其会更加将自己封闭起来。所以,你只有假装配合,才会让对方放松警惕,从而让对方感到自己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要尊重对方的意见,帮对方找个“台阶”。

    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即便发现谎言,我们也必须尊重对方,引导他们将真正原因说出来。当看到对方频频吞口水时,跟对方开个玩笑或者想办法帮对方找个“台阶”下,都利于双方接下来的交流。

    【读脸术】每个人都会出现吞口水的情况,吞口水既是一种生理反应,也是一种心理反应。所以,我们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情境和谈话双方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以避免会错意。

    耸耸肩膀:我只是随便找个理由打发你

    耸肩在欧美国家是常见的一种动作。西方人经常将双手一摊,双肩一耸,由此给对方传达的意思是“我不知道”“我不理解”“我无能为力”等。

    只要善于观察,你会发现,几乎所有人都会有意无意地通过肩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所以耸肩动作不是只在欧美国家才盛行。在我国,一个人的肩膀意味着责任,肩膀象征着责任和尊严,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并肩作战”等词语即有此意。

    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拍一拍对方的肩膀以示鼓励,搂一搂对方的肩膀表示友好或者安慰……总之有很多与肩膀相关的肢体语言,不同的肩部动作往往有各不相同的寓意,甚至有时,即使是一样的动作,在不一样的情境下所表达出的含义也不完全相同。如在营销活动中,耸肩表示的或许是对方在说谎,或许是“无能为力”,也可能有更深层的含义。营销人员要善于对客户的这一动作进行辨识,以便更好地了解客户的心理状态,寻找到营销的突破口。

    肩部动作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就是耸肩,它往往表示一个人对某人、某事感到无可奈何,或者对方所说的意思其不明白。假如在耸肩的同时,对方还辅以勉强微笑、露个“鬼脸”或者手掌朝上摊开等动作,则会表示更多的含义。所以,在和人交流的过程中,当你看到客户有耸肩的动作时,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定不要进行片面判断。

    上门拜访客户对保险推销员徐龙来说是家常便饭,各种各样的客户对于“身经百战”的他来说,都能轻松地应付。有一次,他去拜访一位客户,当对方得知徐龙是来推销保险时,态度马上变得极不友好,并且板着脸说:“对不起,我不需要保险,况且我也没有钱付保费。”说话的同时其将双手一摊、双肩一耸,表现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从对方那不自然的耸肩动作中,徐龙看出这并不是对方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客户的言语中有两句话“我不需要保险”“我也没有钱付保费”自相矛盾。由此徐龙猜想,客户并不是付不起保费,其实是不想买保险。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位客户还是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的。

    徐龙心里有了这样的一个思路后,便决定再试一次,好让客户认识到买保险的必要性……

    终于,徐龙推销成功了。其实,从耸肩动作中看透客户的心理是徐龙之所以推销成功的原因。通常情况下,客户只要遇到推销员来访,都会随便找个理由拒绝对方。从这位客户动作僵硬,而且说话自相矛盾的表现中,可以判断其肯定是说了假话的,那从而也就说明客户并不是没有能力购买保险,而是不愿意购买保险。这样,推销员在推销中就可以“将计就计”,对买保险的必要性进行着重强调,让这种意识渗透到对方的内心中;而不是一味去强调保险费有多么便宜,那样的努力往往是徒劳的。

    耸耸肩膀

    一般情况下,对方做出耸肩的动作时表示其觉得无能为力或者不确定:将头一斜,手掌朝上摊开,表达出无奈的心理。有意思的是,乌龟把头缩进壳里的动作,倒是和人耸肩的动作颇为相似,两种动作都一样会降低头部的相对位置。从这个角度进行理解,也可以得知,耸肩的心理表现是一种退缩或者无能为力。不过,假若你发现客户做出的耸肩动作很不自然,或双手摊开时手掌的方向朝下,那就表明客户很可能是在说谎,而并非真的无能为力。

    肩部舒展

    这一动作说明行为主体胸怀责任感,内心坚定。在商务谈判中,双方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这种肩膀舒展的姿势。所以,在与客户交流时,这种肩膀舒展的动作,营销人员要第一个做出,从而以无声的“语言”来影响客户的心理,使你的诚意感染客户。这样有助于客户做出同样的肩部舒展姿态,利于交谈的顺利进行。

    肩部耷拉

    这个动作是当事者心情沉重、感到压抑的表现。动画师的画笔也常如此表现心情低落的人:总耷拉着肩,目光无神。现实中的人在失落时的精神面貌被形象地刻画了出来。

    肩部收缩

    这个动作表明当事者此时非常恼火。假如你发现客户出现这个动作时,要马上停止宣扬你的观点、介绍你的产品,或者识趣地闪人,或者转换话题,或者倾听对方表达,否则客户很有可能会将你赶走。

    肩部耸起

    这个动作说明当事者正处于惊恐之中。假若你发现客户有这个动作,可以讲一些生活中的趣闻或运用幽默的言语等,来试着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和紧张心理,使客户随着你自然而然地放松身心、驱除惊恐,如此,你才能与客户更好地交流下去。

    【读脸术】耸肩是人们普遍存在着的肢体动作,它有着多重含义,无奈、攻击、惊恐、胆怯、失落、依赖等心理都可以借助耸肩表达出来。但在特定情境中,它说明人正在说谎。下意识地耸动双肩是一些说谎者的标志。

    语速降低或结结巴巴:怎么才能把谎话说圆呢

    美国赫特福德郡大学的心理学家韦斯曼认为:“人在说谎时,为减少被识破的可能性,通常会将自己所说的谎言本能地进行掩饰。”而在故意掩饰的过程中,很多漏洞便不自觉地出现了。其中,最明显的征兆就是行为主体语速降低或者开始结巴。

    如你与朋友约好参加派对,结果你朋友并没有来参加。次日你见到对方时,在你的询问下对方会向你解释是因为其他事情耽搁了,或抱怨“车坏了”,说到激动处其甚至会结巴起来。此时,你就有理由断定对方是在说谎。

    再如,一位男士将一束鲜花送给了自己心仪已久的一位女士,而这位女士并不欣赏这位男士,尽管女士满口赞美、面带笑容,但假如她的手势僵硬,声音略带迟疑……就足以表明她说的不是心里话。

    对于说谎者而言,其说话结巴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在思考如何使自己的谎言更“圆满”。由此看来,说话结巴不是因为其过于激动,更不是所发生的一切真有那么复杂。

    但说谎的人为什么要搞得这样复杂呢?简单地说一句“车坏了”,难道不会更好吗?其实,这要从说谎者的心理状态说起。在说谎者看来,别人不会轻易相信自己的谎言,为了使自己的话看起来更合理,更贴近事实,其必须构造一个“真相”,并且这个“真相”要与事实尽量地接近。可是令其想不到的是,正是这样复杂的心理反而出卖了自己。因为,当事人说话的语速语调时时刻刻都在“侵蚀”、破坏着其貌似“圆满”的谎言。

    那么,当发现对方说话语速降低或者结巴时,我们应该如何来应对呢?这里介绍一些小技巧。

    说谎者并不害怕你与他争辩,却怕你保持沉默

    人在说谎的时候,他们为了防止出现表达上的失误,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语速,其言语会比较温柔,慢条斯理。而有些听者往往会沉不住气,恨不得马上要和对方展开争辩。实际上,说谎者并不害怕你与他争辩,而却怕你保持沉默,一言不发。因为,说话者每撒一个谎都要承受相应的心理压力,其在这种压力的作用下难免会出现结巴。如一个人对你说话时,即使开始讲得滴水不漏、头头是道,但是如果你保持沉默不言,隔几分钟哪怕几秒钟之后再开始向其追问,那么对方就会结巴起来,甚至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来,或者干脆以“我有事要离开一下”“这事以后再说吧”等这样的话来搪塞你。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你的沉默不语给对方施加了非常大的压力,对方以为你已经看穿了其谎言,其实你未必看出,在此情况下,对方心理上有了变化。这些心理变化最终将导致对方后来放缓语速,说话结巴。

    当对方说话结巴时,你最好让其把话再重复一遍

    说谎者在极力表现高兴、愤怒、哀怨等情绪时,会激动地不停重复相同的语句,或者颠三倒四,说话的速度也会比平时要慢半拍,因为假定的情景需要在他头脑中不断再现。同时,其会死死地盯住你的眼睛,伪装出一副真诚的样子以博取你的信任。但记住某个时间段的所有细节,对一个人来说会非常困难。通常,人们会在回忆某个时间段的各种细节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很难理顺思绪。在这个过程中,其难免会出现重复或者结结巴巴的情况。

    因为说谎者的头脑一直在不停地转动,所以其在陈述时会经常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而这种错误恰恰将他们的短处暴露了出来。对待这种说谎者,我们可在对方说完后让其将自己刚刚说的话再重复一遍。此时,复述的和原来一样是他们很难做到的事。若复述前后的细节出入很大,则说明对方在说谎。人在说谎的时候,声音的非正常变化尤其明显,说话速度也会变得更快或者更慢,甚至连其呼吸的节奏也会有变化。

    【读脸术】语速缓慢是说谎的表征,但有些说谎者却表现出了和此相反的情况。他们啪啦啪啦地说话,速度很快;其说谎的时候更是如此,语速比平时快了一倍,似乎想尽快解放自己,使自己放下心里的负担,所以要使劲儿将谎言全部说出口。语速过慢有可能是在说谎,但我们不能据此认定语速快就一定不是在说谎,因此,我们在具体分析微表情的时候,要学会灵活考虑、随机应变。辩证地看问题是任何时候都要做的事,同理,辨识谎言也是如此。

    行为与眼神不协调:我在绞尽脑汁胡编乱造

    梅赛因是德国的著名心理学家,他曾经说过:“眼睛是了解一个人的最好工具。”的确,语言会说谎,但眼睛却不会。当一个人眼神开始慌乱,肢体动作潜意识里与眼神“错位”时,这是其试图说谎的表现。如眼神瞟向右时,其肢体会向左;眼睛在看一边时,其手指却指向另外一边;或者口中称是,却在不断地摇头;等等。从这些行为与眼神的“错位”上,足以说明对方在说谎。

    如一个人说:“这件事我不是已经和你说过了吗?”然后,其眼神中开始呈现出一副生气的样子。又如,一个人在“砰砰砰”地敲打桌面后才露出很愤怒的样子,这其实是在表演,是在装腔作势。因为很明显,他的表情是在其说话之后“构造”出来的。一般来讲,没有说谎的人,其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是同时发生的,而不是一前一后发生。上面两种情况当中,说谎者的话语明显比其面部表情和动作来得早。

    眼神(还有其他面部表情)不论是过早还是过晚地与肢体动作不协调,都是说谎的标志。这是因为,说谎者在说谎时往往会绞尽脑汁地对事实进行捏造,而这种事实毕竟不存在于其潜意识中,所以会出现语言、眼神跟不上肢体动作的现象。

    “贼溜溜的眼睛,东张西望”常用来形容一些心怀鬼胎的人,这说明一个人不论心里在打什么主意,其眼神都会将其内心的想法忠实地告诉你。一个人在说谎时,某种信息会从其眼睛里透露出来。如一个人即使对某人没有好感,但为了逢迎对方也会说些逢迎的话。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为保持自己注意力集中对方会睁大眼睛。

    总之,一个人的肢体动作和眼神出现“错位”时往往是在说谎。这就要求我们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不要只看对方的肢体动作,注意观察对方的眼神也是很重要的。

    要想知道对方是不是在撒谎,你要注意对方的眼睛

    在正常的社交活动中,交谈双方应该留有合理的时间和空间注视对方,但说谎者的眼神大多不会太集中,而是四处飘移,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假如看到这样的眼神,你就要小心了,对方说的很可能是谎言。更进一步讲,对方这样表现的真正目的是另有所图,跟你讲话不过是幌子。如对方说话的同时,不时地将眼神移开看向远处,这表示你在说什么对方根本不关心,甚至其连自己在说什么也不知道;当看到对方说得手舞足蹈而眼睛却黯淡无光时,你就应该想到,对方肯定有意外或不顺心的事发生;当对方一直在盯着你,可嘴里却在不由自主地说“没办法,事到如今,听天由命吧”时,这表现出了其担心自己的谎言马上要被揭穿,故作镇定的心理。

    在职场中对话,要留意对方语言和眼神是否协调

    我们和上司或者下属打交道时,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眼睛,来洞悉其内心的一切。如你的上司表面上很温和,说话也非常低调,但其实他内心非常高傲自负,因为他总是习惯用目光从上往下打量人,这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优越感,他说的每一句话不过是为了尽量掩饰自己在这方面的缺点而已。再如,上司在对你说“好好干,以后会重用你的”的时候,却并不抬头、也不看你。此时,你要明白这其实是一种不太好的征兆——他在轻视你,或是认为你无能。

    【读脸术】观察人的眼睛是一种非常好的识人术。人们最真实的想法往往能通过眼睛透露出来:眼神显得清明的人心中正直,眼神看上去闪烁的人心有杂念。当然,人和人不一样,眼神也各有其特点,不可一概而论,如有的人眼神一向很迷离,在任何心情下都不会有太大变化,那判断起来就会相应增加难度。因此,要想掌握辨识他人内心的技巧,我们需要认真观察交际对象的身体动作以及面部表情,仅凭看眼神去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远远不够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