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就让总理穿这样的衣服?太不像话了!我们要给总理做衣服!”
他们随周恩来出国,谁也不花外汇,所以,谁也用不着动脑子去想怎么花钱,都是空着手出去,又空着手回来。
周恩来有个皮箱子。他在国内视察工作总是带着它,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它还跟着周恩来周游了很多国家。从莫斯科到阿尔及尔,从日内瓦到雅加达。许多国家的服务员都知道周恩来有这么一个箱子,它与周恩来形影不离,而且警卫人员看守很严,把它当作重要的警卫目标。不了解情况的人,无不以为箱子里装着什么重要机密或大量钱财。特别是到了第三世界比较贫困的国家,如果决定向它们提供援助,受援国的服务员就指指那箱子,悄悄地问我们的同志:“你们援助我们的钱都锁在那个箱子里面吧?”我们的同志不便明确回答,只好有时笑着摇摇头,有时也点点头。因为这要“严格保密”。不过,应该说,给第三世界国家的每一项援助,都与这个皮箱有着直接的关系。
这究竟是什么箱子,里边究竟装了什么“宝物”呢?
其实,这就是周恩来的行李箱,里面装的“宝物”有——一条旧棉被。被面是绿色普通的平纹布,被里是粗糙的白市布,中间夹着一个薄薄的棉花套。这是周恩来在家里使用的棉被。出国访问常带着它,主要是出于卫生和安全上的考虑,也是因为周恩来用惯了自己的被子。所以出国时不使用下榻宾馆的高级被褥,也免得麻烦人家。
一件补丁摞补丁的睡衣。这件睡衣,新中国成立时周恩来就穿着,早已磨光了棉绒。另外,由于他睡前有办公习惯,背部着床多,所以睡衣的背部磨得又薄又破。先是破个小洞,渐渐磨成大洞。工作人员补了又补,到补不下去时索性就把整个后背换掉,破了再补,所以也就补丁摞补丁了。周恩来一直穿到去世也舍不得买新的。
三双袜子。只只都带补丁。脚掌部分磨损大,补丁更多。几乎每个星期都要由卫士们拿去补一两次。卫士们都养成了习惯,周恩来一上床,就检查他的袜子,发现破了,马上拿去补。第二天早晨周恩来起床,卫士再拿来补好的袜子交给他穿上。经过这种锻炼,周恩来的卫士们的缝补手艺都很高。直到后来有了尼龙袜子情况才好些。因为尼龙袜子结实,不容易磨破,节省了卫士们的时间,也省了针线。
几条毛巾。周恩来的毛巾更不好见人。擦脸巾磨得没了绒毛,就像块纱布,对着光一照还透亮。时间久了就磨出洞,等到洞越来越大时,周恩来就把毛巾从中间剪开,把两个边对在一起缝起来继续使用。因为毛巾的两边磨损少,对边缝起来还能使用一段时间。周恩来的擦脚巾更是少见,是用废纱布缝起来的。他说纱布比毛巾好用,因此几十年来一直都是用这样的擦脚巾。
漱口杯、牙刷、牙膏、香皂。周恩来的漱口杯上,印有“保家卫国”四个大红字,一直用到他去世。这说明这个杯子使用了几十年。周恩来用的牙刷是猪鬃制作的。他习惯用白玉牙膏和力士牌香皂。当年的力士牌香皂碱性大,没有香味。卫士曾经给他买过一块檀香皂,还挨了他一顿批评。周恩来批评得很幽默。他对那个卫士说:“你是不是还想买些香水、头油回来?”这一批,使得卫士再也不敢随便帮他买东西了。
几件内衣内裤。周恩来的内衣内裤,全都补丁摞补丁。每次出国访问,他的衣服都不拿到街上去洗,也不拿给下榻的国宾馆去洗。一来是怕有传染病,要保证安全和健康,二来这些内衣裤既破旧又补了那么多的补丁,拿出去影响不好。如果是用洗衣机,像这样的衣服肯定会被搅破。在国外的国宾馆洗了,也没法拿出去晾晒,因为一旦被外国人发现了,知道这是中国总理的衣服,那可就出笑话了,如果再被照张照片,在报纸上一亮相,那就更热闹了。所以,出国时周恩来换下来的衣服就交给所到国家的中国大使馆,请使馆里的女同志帮忙洗,一般都是大使夫人亲自动手。许多大使夫人看到周恩来穿的竟是如此破旧的衣服,感动得热泪盈盈,边洗边哭。有一年,周恩来到马里访问,中国驻马里大使赖亚力的夫人看到他穿的衣服,有的补丁摞补丁,有的布已经糟了,洗的时候稍一用力就破个洞,所有的衬衣,只有领口袖口是因为时常更换,像新的一样,里面早已破旧得不成样子。这位大使夫人,一边洗一边哭,哭得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1963年年底到1964年年初,周恩来访问了欧洲、亚洲、非洲14个国家。这是一次很有国际影响的访问。
当周恩来到达埃及时,也同到其他国家时的情形一样,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派人到他的住处,把他的换洗衣服用那只神秘的箱子取走,拿到大使馆去洗。当时中国驻埃及大使是陈家康。这次帮周恩来洗衣服的是陈大使的夫人徐克立。她把箱子打开一看,简直不可想象,周恩来穿的竟是这样的破旧衣服。徐克立边洗边难过,边上火,她要当面责问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为什么衣服穿成这个样子还不给换新的?
徐克立把洗好的衣服装在那只箱子里,亲自送到宾馆。她一见到周恩来的卫士长成元功,就开始发火:“你们简直不像话!”这劈头盖脸的一句,弄得成元功莫名其妙。说着,徐克立把箱子打开了。她抖开周恩来的旧衣服朝着成元功大动肝火:“你看看,你都看看!这种旧衣服,连我们使馆的工作人员都没有人再穿了,你们就让总理穿这样的衣服?太不像话了!我们要给总理做衣服!”
徐克立与成元功比较熟悉,所以她毫无顾忌地冲着成元功发火。成元功苦笑着说:“难道我们不想给他做新衣服吗?可你能说服得了他吗?”
徐克立的气还没消。她气呼呼地说:“那不行,后面还要走好多国家,穿这样的衣服怎么行呢?”说着,从包里取出三件外国衬衣,告诉成元功:“我和陈家康用自己的钱买了三件衬衫。我们知道总理的习惯,这不是花公家的,是我们送他的还不行吗?”成元功说:“我们去说,总理是肯定不会听的。最好你自己去给总理说吧!”
徐克立拿着衬衣去找周恩来。当她说完后,周恩来笑了笑说:“我还有衣服穿嘛!”徐克立说:“这是我们拿自己的钱给你买的。”周恩来说:“你们的钱哪里来的?还不是国家的外汇吗?我要做衣服,在北京就做了,用不着花外汇在国外买。再说,我也有衬衣。你问他们有没有?”他指指卫士,接着说,“破一点儿也能穿嘛!”徐克立非要把三件衬衣放下,她对周恩来讲:“这三件衬衣,交成元功带上。如果穿不着,回北京再退给我。”成元功只好收下了。可周恩来就是不穿。他说:“你们拿回去你们穿!”后来带回国,周恩来也始终没有穿。
周恩来过着俭朴的生活,几十年如一日。而且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一个样。一个六七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的总理,出国就穿这样的旧衣服、破袜子,外国的服务员要是看见了肯定要笑话我们。因此,对他们还是严格保密为好,绝对不能在外国人面前开周恩来的行李箱。所以,每天早晨周恩来一起床,卫士就先到他的房间去,将他的旧被子、破睡衣叠好,赶快收进箱子里锁起来,不让服务员看见。等到晚上,周恩来临睡前再开锁拿出来。这样,外国的服务员从未看到开这只箱子,自然就以为里面装的是钱财宝物或是重要机密。大概他们连做梦也没想到,这箱子里装的竟是旧棉被和破旧衣袜。他们更想不到,中国人民正是这样节俭奋斗,把节省出来的有限的钱物支援给第三世界的相当一些国家和人民。
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受到周恩来的言传身教。他们随周恩来出国,谁也不花外汇,所以,谁也用不着动脑子去想怎么花钱,都是空着手出去,又空着手回来。唯一的“好处”,是不用花旅费。他们私下里风趣地说,每次随总理出国,就是一次“免费旅行”。
(许广亮)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