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总司令连连喊道:“回来!回来!是谁给炒的这盘山药丝?”
1939年,是我们粉碎日寇疯狂的“九路围攻”之后的第二年,那时候八路军日夜转战于太行山抗日革命根据地,总司令部就住在俺村里(武乡县王家峪村)。那时我才八岁,但清楚地记得隔壁张习诗老大爷家院里,常常走出一位身材魁伟,穿着一套半旧的灰粗布军装的人。两个膝上补着两块补丁,衣服虽然破旧,却整齐清洁,走起路来很精神,简直跟一个普通战士一样。过了一个月,在一天深夜,才听我爹悄悄地说:那个人就是朱德总司令。他平时爱和种田、放羊、下煤窑的叔叔大爷们谈心,也爱跟我们这伙毛孩子逗着玩。一开饭,他们每人吃两个粗高粱面窝窝头,喝一碗豆糊糊煮野菜汤。一见我过去,朱总司令就抚摸着我的头,笑眯眯地说:“给你半个窝窝头,吃了好好站岗放哨捉汉奸,等打走了小日本,长大了吃白馍馍。”说着,就像母亲喂婴儿一样,把一块窝窝头塞进了我的嘴里……
一根木桩
1939年的春天,总部从武乡东边的大山里,调来一个马队。朱总司令和他的老马夫,立刻就动手帮新来的同志们整修马棚。他们泥一把水一把,闹腾了一明一夜,在俺家牛圈背后墙根下,才搭起一所简陋的马棚。甚都现成了,可就是找不到拴马的木桩。老马夫东奔西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俺村的南滩里,找着一根洪水冲下来,淤在泥沙中烂了半截的木桩。他扛回来刚放到槽根下,恰巧,被朱总司令从菜园里回来碰上了。总司令走上前去,放下肩上的□头,严肃而和蔼地问道:“嘿!你从那里拿来老乡的木桩?”他看见下半截是刚从泥土中拔出来,以为是刨来老百姓拴牲口的木桩。老马夫当时也没有解释清楚,总司令就严肃地说:“可不能忘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啊,快送回原来的地方去。”老马夫在朱总司令的催促下,只好把木桩,仍送回原地。
当天黑夜,村里人们知道了这件事,次日一早就自动送来七八根木桩。并说明了昨天老马夫那个木桩子的来处。朱总司令听了微微笑着说:“嗯——原来是一场误会呀,这就不怪拿木桩的人了。不过革命军人是要时刻注意纪律的。你们送来的木桩还是带回去吧,战士们已在墙上钉上拴牲口的木楔了。”乡亲们围拢上去,你拉我扯,握住朱总司令的两只大手,恳求地说:“咱队伍流血牺牲打日本,保护老百姓,我们送这几根木桩算得了什么?”左说右劝,朱总司令才把木桩收下。
清明节快来了,村上开展了植树运动。朱总司令在大会上给战士们讲道:“……老乡们自动送来了木桩,叫咱们拴牲口,我们要在这次植树运动中,报答群众对我们的关怀与帮助……”当天,朱总司令就亲自率领战士们,投入了绿化南滩的战斗,军民一起,筑下了一道万年常青的绿色长城。
朱总司令亲手植活的那棵白杨树,现在枝叶茂盛,足有十几丈高,两个人还搂不住,笔挺挺地屹立在村南的小河边上。县里为了永作纪念,在那棵白杨树下,立了一座石碑,周围还砌了一道美丽的花墙。来往过路的人们,总爱在这里乘乘凉,谈谈当年八路军和朱总司令的故事。
一盘山药丝
1940年的一个傍晚,朱总司令从黄烟洞视察了八路军的兵工厂回来,勤务员小杨把饭菜打来放在桌上。朱总司令一边用毛巾摸着脸上的尘土,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桌上的那盘菜。小杨看总司令脸上浮现出不满的神色,以为是嫌饭菜打得过早放冷了。走过去端了饭菜,就往门外走。朱总司令连连喊道:“回来!回来!是谁给炒的这盘山药丝?”小杨有点莫名其妙,吞吞吐吐地回答:“炊事员老范炒的。”朱总司令不顾疲倦和肚饿,马上让小杨叫来了炊事员老范。他郑重地说:“老范哪!你没听边区老百姓常常念着的顺口溜:‘山药蛋,好东西,三斤能顶一斤米’。队伍整天练兵、行军、打仗,有时连开荒种菜也顾不上,你怎么把刚刨回来的山药蛋,就切成条条炒了菜呢?你倒忘了在长征途中啃冰块、吃皮带了吗?”老范的脸“刷”地红到耳根,朱总司令又拍了拍老范的宽肩膀,温和地说:“现在,我们正处在艰苦的岁月里,老百姓的生活十分困难,战士们一面对付日本鬼子,一面开大生产运动,可是收的玉米、高粱、谷子等粮食还不够吃。刨下的荒地种山药是叫顶粮食吃的,以后有了山药,想办法给大伙儿煮上或蒸上吃,可别再光炒菜了。”朱总司令说罢,光让留下几个窝窝头,叫老范把那盘山药菜送给战士中的病号吃了。
一双破布鞋
朱总司令住的院子里,还住着警卫班和侦察班的战士们。一天前晌,朱总司令正在院子里的石阶上蹲着看报,侦察班长气喘吁吁地跑来说:“西边有敌情。”立时,总部首长们研究了一下,决定马上让机灵的侦察员小东,打扮成一个放牛割草的农村孩子,去襄垣郝村岭一带侦察敌情。小东从练兵场上跑回来,接到这一紧急任务,乐得忙碌起来,穿了我哥哥的一条旧蓝布裤子和破得满是小洞的黑夹衣,我又给他送去一把镰刀、一条草绳。最后换脚上的草鞋时,东找西找,怎么也寻不见他那双布鞋子了。急得小东满头大汗。没办法,就悄悄地溜到我家,向妈妈借哥哥的半旧布鞋。我爹在院子里听见了,就高声大嗓地嚷道:“小东,小东,来来来,给你我的……”朱总司令在隔壁听到我爹下地回来了,就抱着象棋跑过来,想趁我爹休息下盘棋。他一进我家大门,见小东还没有动身,就惊讶地说:“喂!你怎么还在磨蹭呀……”小东怕朱总司令知道了没有布鞋的事挨批评,一时着急,吞吞吐吐地回答不上来。我那个心直口快的爹呀!唠唠叨叨地终于让朱总司令知道了小东是来借鞋。朱总司令没有批评小东,他扭头返回屋子里,不一会儿,掂出一双半旧布鞋来,朝小东说:“我给你一双鞋穿吧!”小东接过鞋来,觉得实在有些面熟,瞧了又瞧,看了又看,朱总司令说:“你还能看起它来,还是让它到垃圾堆里睡觉去吧!”小东脸红了,他穿上鞋子一溜烟就不见了。从此以后,小东再不浪费鞋子了。
原来,小东他们几个小鬼打得一手好草鞋,每发下布鞋,稍微穿破点,就扔到一边不要了。朱总司令发现了这种情况,见他们扔出去,就又捡回来,他常常拿上捡来的半旧鞋子,在开会时教育年轻的战士们,并给他们讲红军光着脚板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朱总司令自己穿的鞋子总是钉了又钉,补了又补,一双布鞋要穿好长时间。
(青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