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里的衣食住行-邓小平:“我只会吃不会做”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次出来到几个省看看,最感兴趣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实现农村奔小康,达到人均1000美元,一个是选拔青年干部。

    邓小平指出,过去对于发展建材工业不重视,把盖房子不当生产,只当消费是不对的。四川的老太太有了钱,一是娶媳妇,一是盖房子。

    在品尝著名的黄河鲤鱼时,邓小平说:陈老总(指陈毅)是既会吃又会做(菜),我是只会吃不会做,毛主席是不会吃也不会做。

    1980年7月,在中原这片沸腾的热土上,传递着一个不同寻常的信息:邓小平在四川视察后,将前往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和河南,请段君毅和河南省委做必要的准备。

    河南省委第一书记段君毅接到电话后,立即向省委作了汇报,并于7月21日和省委第二书记胡立教一起到达湖北。

    7月22日晚,邓小平一行在视察“二汽”后,在段君毅、胡立教陪同下,乘专列向郑州方向奔来。邓小平,这位当年指挥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在推翻三座大山中屡建奇功的中原局第一书记,如今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又在这块当年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为中原人民如何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状态,早日实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小康”蓝图而殚精竭虑。

    还在湖北视察“二汽”时,邓小平就对段君毅、胡立教说过:这次出来到几个省看看,最感兴趣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实现农村奔小康,达到人均1000美元,一个是选拔青年干部。

    当段君毅等汇报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河南农村的发展变化和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后,邓小平问道:“你们的账是怎么算出来的?”

    段君毅、胡立教回答:“我们在火车上算了一笔账,河南农业按照每年增长8%递增,就可以提前两年达到人均1000美元。”

    接着,段君毅、胡立教以河南新乡县七里营乡的刘庄村为例,就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乡镇工业、副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和具体数字,向邓小平算了河南农村何时达到小康水平这本“账”。

    邓小平听后,提了一些问题,又让他们反复核算一下,再三要求一定要实事求是地算准确。他说,如何实现农村奔小康,达到人均1000美元,我作了一些调查,让江苏、广东、山东、湖北、东北三省等省份,一个省一个省“算账”。我对这件事最感兴趣,8亿人口能够达到小康水平,这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你们河南地处中原,你们“算账”的数字是“中原标准”、“中州标准”,有一定的代表性。

    当段君毅、胡立教在“算账”中淡到黄河中游河南境内段修建小浪底大型水库,可以在防洪、发电、灌溉、水利等方面产生巨大经济效益时,邓小平摆摆手说:“小浪底水库现在还没有建成,不能算进去。”

    段君毅、胡立教在汇报中谈到可以在保证完成国家调拨粮食任务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作物,增加农民收入时,邓小平表示赞同。

    段君毅、胡立教还谈了河南正在发展棉花生产,争取通过科学种田,不断提高棉花产量,使全省棉花平均亩产由50斤提高到70斤。邓小平说:“70斤太少了。”

    一路上,邓小平最为关注的话题是如何使中国农村尽快发展起来,如何使中国农民尽快实现人均1000美元,达到小康水平。每当谈到一个具体问题时,他总是饶有风趣地掰着指头,从现实数字到发展远景,一项一项地算账。

    在谈到农民住房问题时,邓小平指出,过去对于发展建材工业不重视,把盖房子不当生产,只当消费是不对的。四川的老太太有了钱,一是娶媳妇,一是盖房子。建筑工业大有发展前途,包括城市和农村,发展建材生产只搞砖瓦不行,要搞现代的、轻型的。为了实现小康目标,要敢想、敢干,敞开思想找门路。

    在谈到农民的燃料问题时,邓小平指出,农村发展沼气要列入计划,使用沼气不仅节约能源、节约时间,而且减少疾病,又清洁卫生,20天发酵消灭血吸虫,还能秸秆还田,提高肥效。但是发展沼气不能一哄而起,要有计划、有步骤,一批一批地搞。

    怎样早日使中国人民达到人均1000美元的小康水平,是邓小平长期考虑的一个战略问题。经过此次对河南等几个省的情况和发展远景的调查,他心中更加有底了。

    7月23日清晨6时零6分,邓小平乘坐的专列,沿着铁路专用线缓缓驶入郑州市区北面一个绿树环绕、环境幽静的大院。这里就是省委第三招待所。

    当邓小平稳步走下火车时,早已等候在这里的省委常务书记、省长刘杰和其他省委常委们立即迎上前去,代表全省人民向敬爱的邓小平表示热烈的欢迎。

    早饭后,段君毅、胡立教、刘杰就河南当前的主要工作向邓小平作了简要汇报。

    汇报结束,省委负责同志请邓小平讲话。

    邓小平说:提拔青年干部问题,这次出来看,有的是人才。政治上,经过“文化大革命”分清楚了,标准就是不是“四人帮”体系的人。现在取消“终身制”是个大问题,干部终身制,老当第一书记谁敢提意见?提拔青年干部,光靠推荐不行,要下去发现人才。干部要考核,两年一考核,不称职就下来。厂长工资待遇要提高,教授不一定比校长地位低。

    他说:四川政策老太太高兴,赞成联产责任制。政策威力大,有了正确的农村政策,农业生产就发展得快,但科学种田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

    上午10时左右,邓小平提出要出去走走,去看看黄河花园口。

    汽车驶到花园口黄河大堤下。邓小平健步登上大堤,久久凝视着滚滚东流的黄河水,抚今追昔,思绪万千。

    1938年6月9日,就是在这里,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队炸开了黄河大堤,企图以黄河之水阻止日军西犯。结果不仅未能阻止住日军的进攻,反而使黄河改道向东南泛滥,将河南、安徽、江苏数百万人民置于空前的灾难之中。

    今天,灾难深重的黄泛区在社会主义祖国的怀抱中,正在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昔日经常泛滥成灾的黄河被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群众制服后,正在变害为利,源源不断地流往沿岸千百万亩农田和众多自来水厂,滋润着辽阔广袤的中原大地。

    邓小平和段君毅等省委负责人边走边谈。在黄河大堤上,邓小平问起了黄河现在的汛期流量和防洪措施等具体情况。有关负责同志一一作了详细汇报。邓小平走下大堤,一直走到黄河主航道旁,仔细观看了黄河主流的流量,询问了黄河泥沙的情况和防止泥沙淤积的措施。

    返回住地的途中,邓小平说,维护黄河的现状,仍有相当大一部分地区和人口在特大洪水出现时有危险,因此,还是要搞小浪底水库,解决黄河中下游的汛期防洪问题。他还幽默地说:“花园口不可不看,但看一次就够了。”

    回到省委三所后,段君毅、胡立教、刘杰等省委负责同志陪邓小平共进午餐。在品尝著名的黄河鲤鱼时,邓小平说:“陈老总(指陈毅)是既会吃又会做(菜),我是只会吃不会做,毛主席是不会吃也不会做。”这些幽默风趣的谈话,使得席上轻松有兴味。

    下午3时30分,邓小平乘专列离开郑州,北上返京。

    (薛庆超 段德文 李慧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