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天时间,读完他的诗稿。这回轮到我惊讶了。晓明的诗,上承汉乐府之风旨,大有古意,那种遣词造句的功夫,那份含蓄缱绻的意境,让人怀疑是否系今人所作。
近几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旧体诗词的阅读人群慢慢扩大。写作旧体诗的人也不再是垂垂老者。不少的中青年也加入了写作的队伍。晓明即是其中的一个。我读过不少今人写的旧体诗词,大都是以唐诗宋词为摹本。当然,滥竽充数者亦不在少数。而晓明却越过唐宋,直趋魏晋。如下面这些句子:
孤舟逶迤去,巫山峥嵘起。
——《巫山谣》
孤僧着旧衣,对客话禅言。
——《题司空山二祖寺》
细数落花因坐久,买山只待老山间。
——《金陵秋日思王荆公》
迢迢孤鸿征万里,一蓑烟雨慕江南。
——《和友人秦淮雅酌》
兰渚生碧草,宫馆鸟空还。
——《东湖梅岭》
我心素以闲,湖鱼自来去。
——《东湖垂钓》
山涌碧云来,燕过东篱去。
——《春夜寄金陵友人》
季子平安否,想念有父兄。
——《送友人赴四川抗震救灾》
晓明的诗,以五言古风为多,间有七言,但亦不是唐人的律句。五言诗是汉代诗歌的新创。所谓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政府机构。除了采聚各地的民谣,亦有文人参与写作。这些民谣与诗词都配上音乐传唱。后人便将这些歌诗称为“汉乐府”。其时西域音乐传入中国,与中原音乐结合产生了一种“新变声”。这个“新变声”的歌诗便是最早的五言诗。宫廷乐师李延年创作的《佳人歌》和民谣《江南》都是最早的乐府体五言诗。受乐府诗影响但并非乐府诗的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是这种诗体最早也是最成熟的代表作。兹后,五言诗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创作形式。
称这一时期的五言诗为古诗,是针对唐朝的五言律诗而言的。两者的区别在于律诗讲究对偶与平仄,而古诗相对要自由一些。但是,五言古诗的质朴浑厚、比兴连绵却更难掌握。这是因为那一时期的文人,虽然也有逢迎权贵望尘而拜的小人,但更多的是崇尚自我、追求性灵的君子,想一想这一时期文人的代表“竹林七贤”,便知道他们最为看重的是个人的操守,诗中追求的是真实的感情。
晓明将五言古诗作为自己创作的蓝本,说明他的心灵与魏晋文人有某些契合之处。他的诗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咏史,一是纪事,一是友人赠答。咏史诗中的代表作,如《咏谢安》《安陆李白夜宴桃李园》以及《金陵秋日思王荆公》等。这三个人中,一个是东晋宰相,一个是北宋宰相,还有一个则是诗仙李白。谢安与先他而当宰相的王安石两人,时称王谢,他们融合南北氏族,消弭社会矛盾,开创了东晋的繁荣。王安石倡行改革,心存社稷,亦是有为的政治家。晓明赞赏他们,可见他身上还有着强烈的事功与忧患意识,这是典型的传统知识分子人格的体现。如果说咏史诗体现他的忧患,那么赠答诗一类则凸现了他的性情。如《金陵端午访友人》《武昌赠李公永长》《江南中秋忆众兄弟》等,都是襟抱不违,意在情中。纪事诗中如《襄阳鹿门山》《武昌夏夜临江感怀》《燕山怀古》等,莫不触景生情,笔随心转。于灵动中求雅,于古拙中求戒,我很欣赏这样的追求。
当下之世,浮躁日深而闲静愈远。此况之下,晓明以诗自勉,没有为社会补弊纠偏的功利心,这反到让他的诗更加清纯。在一片嘈杂之中,孤芳自赏,不失为一种陶冶情操的好方式。
2008年6月18日 欲雨未雨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