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庐谈艺录-杰出的帝王师——台湾版《张居正》序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十三年前,当我决定写张居正这个人物时,周围的朋友都会问一个问题:“张居正是谁?”这个问话让我感到尴尬。不是我回答不了,而是我觉得这属于历史常识性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不知道?

    我之所以选择张居正这个历史人物来作为我第一部历史小说描写的对象。乃是因为我在研究中国历代的改革家时,发现张居正领导的“万历新政”最为成功,对今天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有极大的借鉴作用。历史中有一种人物,存世时是社稷的栋梁之材,但死后默默无闻,后世对其知之甚少,张居正即属于这一种。

    张居正出生于明中叶,正值大明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二十三岁考中进士,当年被选为翰林院的庶吉士。这个庶吉士的职衔,相当于今天社科院的博士研究生,但比博士研究生更为重要。因为,全国会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在所录取的数百名进士中,只挑选十个人左右来当庶吉士,一旦入选,就意味着步入了权力中心的殿堂。明朝的帝王师,几乎全部都是庶吉士出身,而出任内阁辅臣的大学士,庶吉士出身的,也占到了三分之二以上。张居正并没有任何地方工作的经验,从他的履历来看,他在四十二岁出任内阁次辅之前,他所做过的四样工作,几乎都是研究员与教职。但是,尽管他长期从事案头工作,却一点也不书呆子气。他当次辅的第一年,也就是在他四十二岁的时候,他向刚刚登基的隆庆皇帝上了一份名为《陈六事疏》的万言书,全面陈述了他的改革主张。通过这份奏章,我们可以看到,张居正对明代自嘉靖以来半个多世纪的政局了如指掌,他知道国家犯了什么病,病的程度如何。可惜三十岁的隆庆皇帝胸无大志,不愿意重振社稷,对张居正的建议只是敷衍地夸奖几句而不肯付诸实施。张居正只好静待时日。六年后,当他当上了首辅,而刚登基的万历皇帝只不过是一个十岁的孩子,这就给他实施“万历新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绝佳机会。

    我的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正是截取张居正执掌国柄推行“万历新政”的十年,来描摹这位政治家的波诡云谲的人生。他不但是卓荦千古的政治家,更是杰出的帝王师。

    这部书在大陆出版以后,在读书圈内引发了一股“张居正”热。在张居正的故乡——湖北省荆州市,十年前我去拜谒他的墓地时,只见一片萧瑟,泥泞满地。而现在,当地政府拨专款为其修葺墓园,铸塑铜像,去年六月,当我到荆州再度拜谒张居正墓园时,真正产生了物是人非的感觉。去年四月份,拙著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之后,该书的读者群迅速扩大。这本书的读者多半在政界、学术界与商界。这一部分读者属于社会的高端。若想让这本书走向大众读者,恐怕还得假以时日,借助更为便捷的推介手段。好在由我自己担纲改编的四十集大型历史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正在紧张地拍摄,估计年内可与广大观众见面,届时对《张居正》这部书的销售,估计会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感谢远流出版社诸位方家的努力,使这部书即将与台湾的读者见面。作为本书的作者,我为能够获得更多的读者而高兴。但是,由于两岸文化的差异,以及各自关心的问题有所不同,可能会导致宝岛上的读者对这部书,特别是张居正这个人初始生疏。但这个并不要紧,毕竟两岸的读书人,拴着同一根文化的脐带;对我们民族过往的先贤,都还抱有足够的敬慕之情。基于此,我相信对张居正的生疏是暂时的。如果我们要寻求政治的智慧与生存的经验,就会有兴趣来研究张居正这个人。

    2006年5月16日匆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