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忠告】
“我时常觉得我是盲人骑瞎虎:自己眼睛是瞎的,骑着的老虎也是瞎眼的,一路颠簸到现在。我们这家公司成功是偶然的。没有任何资源,是借了两万块钱开始,每天计划着下面的钱花出去能不能收回来。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说我们还不懂得互联网是怎么回事。”
【马云经历】
尽管马云的成就如此显著,但是说到自己的成功,他说,自己是稀里糊涂走向了成功。马云这么说并不是庸俗成功者的事后矫情,回首他的创业之路,我们会发现这的确是一句大实话。
1995年,马云因为在学校当老师和业余在夜校当讲师,还是杭州英语角的举办人,十分活跃,就有了“杭州英语最好的人”的口碑。很快这一口碑为他带来了一个绝佳的机遇。当时杭州市政府因为要和美国的一位投资者谈判,急着找翻译,就请到了“赫赫有名”的马云。
马云介入之后,越来越发现这位投资客不对劲,在美国走访了一圈,马云确证了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国际大骗子。这位骗客在被马云识破之后,干脆拉马云入伙,一起进行国际诈骗,马云坚决不干这种事儿,恼羞成怒的骗客就将他软禁了起来。
被迫无奈的马云,只好为了“越狱”而绞尽脑汁。急中生智,他利用自己的口才优势,向这位投资客提出了一个建议:合作投资互联网。当时,马云听一个同事说起过几次“互联网”的神奇,而他本人从来还没有接触过呢。而要接触互联网,不就能走出“监狱”了吗?马云打好了如意算盘,就讲得格外卖力,久而久之,这位骗客还真被他劝动心了,就放他出去考察了。
马云并没有赶紧开溜回国,而是趁机真的去了解互联网了。当他走进西雅图的一个小网络公司,立马着迷了。
从来没玩过电脑的马云被那位投资客安排到这家小公司享受特权:随便玩!不会玩的话,有人负责现场教会!当时,谷歌搜索引擎还没有问世,华人骄傲杨致远创立的雅虎也还没有形成影响力。马云使用一个不出名的搜索引擎,笨手笨脚地输入了“beer”一词。搜索出来的结果有德国的,有美国的,还有日本的,但是没有中国的。马云随后输入了“Chinese beer”一词,搜索结果显示,关于“中国的啤酒”,互联网上还没有相关信息。
首次触网让马云既兴奋又沮丧,一方面互联网真的和传说中的一样神奇,另一方面它却几乎找不到任何有关中国的信息!环顾了一下这家小公司,所谓的办公室不过是两间小屋子,还没有他杭州的家大;员工也才区区五人,还没自己的翻译社人多。一个念头陡然涌上:为什么不回国去办一家互联网公司呢?
为了验证一下这个想法靠谱不靠谱,马云央求这家网络公司的工作人员为自己的海博翻译社当场设计了一个简易网页,上面挂上了自己的联系方式。结果当天晚上就收到了五封来信,有美国人也有华裔。特别是华裔,更是打电话对马云这样感叹:“天啊,这是我看到的关于中国的第一个网页!”
这次试验坚定了马云做中国互联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决心。当时他就决定和这家西雅图的麻雀公司合作,一起去占领中国大市场。
原本为了脱身而信口编来的理由最终成为了事实,马云和那位美国骗子再次谈判,由他在美国负责技术,马云在中国寻找企业信息。于是很快就有了“中国黄页”这一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马云就是这么稀里糊涂地引领了互联网江湖。
而关于“中国黄页”的成功盈利,马云坦言,更是偶然。凭借兴奋和冲动创办了公司之后,马云发现关于如何赚钱,根本毫无想法。直到有一次去饭店就餐才醍醐灌顶。
马云就餐的这家饭店当时很小,后来才变得很大。马云点完菜之后,经理突然走过来让他重新点一次,马云大吃一惊。饭店经理客气地解释:“你点了四个汤一个菜。你回去的时候,一定说饭店不好,菜不好,实际上是你菜点得不好,我们有很多好菜,你应该点四个菜一个汤。”马云觉得很震撼,这么小的饭店居然能如此周到地为顾客着想。同时,他也得到很大的启发:为客户着想,当客户成功了,自己才能跟着受益。这一经营思路从中国黄页时代一直延续到后来阿里巴巴和淘宝时期,奠定了马云的成功基石。
【成长烦恼】
有人说,天下最悲哀的一句话就是:我早就想到了,可惜我没做。比如:“如果我几年前就开始那笔生意,早就发财了!”“如果我早一点向她求婚,她就不会变成别人的新娘。”有机会迟迟不见行动,事过境迁再来后悔,是很多人的通病。
其实,很多机会并不是以闪着金光的形象出现的,成功者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认定了它就是引导自己成功的机会,他们只是随性去做了,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年轻人很多时候觉得迷惘是正常的,因为成功很多时候是偶然的,它并不像忽悠大师们所说的那样“事出必然”。稍作研究就会发现,很多成功者都如马云一样,在一开始的时候,对于未来并没有一个十分清晰的蓝图,而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偶然抓住了机遇。所以,当我们在付出努力而不见大收获出现的时候,心态要淡定,失之东隅,且收之桑榆。走着走着,没准儿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很多时候成功的脚步来得很慢,人生大部分的时间是用来等待那个姗姗来迟的“偶然”。
【智慧点拨】
很多人觉得,一个具有传奇色彩且备受瞩目的人,他的一生就像是被安排好似的,不管以前经历的是磨难还是煎熬,但是,最后的结果殊途同归——都将成为各个领域的先锋人物,甚至是拥有更加至高无上类似于“奇迹”“神话”般的头衔。其实,他们的成功并不是一个奇迹。他们只是在别人因为迷茫而原地不动的时候,行动了起来,一步一个脚印,世上本没有路,他们却最终走出了一条路,并登上了自己人生的最高峰。
◎创新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被现实逼出来的
【马云忠告】
“我从不使用咨询公司,也很少理会学者的说法,因为他们的理论都是事后归纳出来的。创新绝对不是提前就设计好,按图索骥地一步步走下来的。创新没有理论,也没有公式,就是一个个地解决问题。我相信,天下有一千个问题,就有一千个回答。”
【马云经历】
关于阿里巴巴是什么?马云说他最诚实的回答是:“告诉你们,其实连我也不知道。”现实在不停地变化,要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实在太难。
马云非常认同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的一句话:“有创意的人很多,但能执行创意的人很少。”
马云也曾经就这个问题与另一位达人——日本软银集团总裁孙正义讨论过:到底哪一个更重要:一流的点子+三流的执行水平or与三流的点子+一流的执行水平?结果两人得出一致答案: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水平最重要。
马云说,工业时代的发展是人工的,而网络经济时代一切都是信息化的,难以预测。因此阿里巴巴不是计划出来的,而是“现在、立刻、马上”干出来的。
定位中小企业,被外界评价为阿里巴巴最大的商业模式创新。对此,马云说,“如果你要问我,阿里巴巴为什么这么厉害?你是如何这么早就预测到电子商务?那我要告诉你,其实当时我们没有其他路可走。”
选择电子商务是形势所逼:当时的网络经济模式只有三种,要么做门户网站,马云他们没钱没资源;要么做游戏网站,马云又不想自己和别人的小孩子们泡在游戏里;要么做电子商务,马云他们最后只能选择后者。
支付宝,现在看来也是一个很成功的创新,但马云又表示:那也是被“逼”出来的。
当年,淘宝刚火起来的时候,是没办法交易的,中国的网上诚信危机逼着马云他们必须解决支付的问题。
关于做支付宝的事情,马云说过:“这个事儿得国家发牌照,做还是不做?大的国有银行不愿意涉足这个领域,但是他们不做,花旗银行、汇丰银行这些外资银行就会做。那年我参加会议的时候,听一位领导人讲:‘什么让你创新和做出对未来的决定?那是使命。’所以我告诉同事们,我们做‘支付宝’。但是我会每个季度向央行等有关部门报告我们到底怎么做的。要做得干净,做得透明。”
当马云一开始将做支付宝的模式讲给学者专家们听的时候,对方一针见血地指出:“不就是中介担保吗?太愚蠢了,这个东西几百年以前就有。早就淘汰了,你干吗还要做?”马云也承认“支付宝算不上创新”,但是“我们不想去创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只不过是为了解决很现实的问题,至于它在技术上有没有创新,那不是我们关心的话题”。
马云说他从来不谈“模式的创新”,因为他无法在每个公司创业第一天就规划它成型的样式。马云认为,创新是靠“需求”逼出来的:客户需要什么,就调整成怎样。
【成长烦恼】
这是一个提倡学习与创新的时代,成功路上,勤奋努力是基础,创新务实是关键。年轻人是最具有创新热情和创新潜力的群体,他们知道,只有不断创造,勇于创新的人,才能迎来人生的春天。不过,在创新的道路上,很多年轻人不知不觉间走了弯路,他们为了创新而创新,结果,创新的成果脱离现实,产生不了任何社会意义。
在马云的成功道路上,他从没有时间停下来去想,我是不是应该搞点创新,他的每一步创新都是被现实逼出来的,不管是阿里巴巴还是支付宝都是为了适应实际需要而做出的自然而然的选择,事实证明,基于现实的创新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马云的经历告诉年轻人,创新应该从改变现实开始,在解决问题中创新,这样的创新才最有价值。
【智慧点拨】
关于前途,关于未来,每个人都有各种五花八门的想法,我们称之为“理想”。理想之所以很难照进现实,就因为它是无法预先设想出来。华彩的人生是不可能被设计出来的,马云告诉我们正确的做法就是脚踩现实的西瓜皮,边滑边思考,滑一步再滑一大步。为了创新而创新,最终必将失败。
◎倒立者赢,黑暗中走路靠逆商
【马云忠告】
“在平时,我们很少会意识到,那些看起来强大的事物,如果倒过来看的话,就并非那么强大了。”
【马云经历】
据说,马云为了迎接他年少时代的偶像——日本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小鹿纯子的扮演者到阿里巴巴来访问,他要求全体员工采取倒立的姿势迎接。
倒立,是淘宝公司特有的一种文化。马云曾下了死命令,阿里巴巴的每一个人,不论男女都必须学会倒立。淘宝在华星大厦的办公室里设有专门的倒立墙,马云对这面墙极为重视。2007年公司搬家后,倒立墙依然有自己显赫的地理位置。
马云对倒立的重视,有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是坚持倒立有助于身体健康;第二是你一个人做不到,在有人帮助的情况下,就一定能做到,这就是团队合作;再一个,也就是马云的真实目的——在平时,我们很少会意识到,那些看起来强大的事物,如果倒过来看的话,就并非那么强大了。
1999年阿里巴巴创办淘宝网的时候,易趣已经占据了中国70%的市场份额,可以说易趣当时在中国已经是一手遮天了。eBay凭借在全球C2C市场的实力,出于对中国市场的窥视,开始对易趣进行收购,踌躇满志欲征服中国。淘宝的出现一下子打乱了eBay在中国市场的战略,eBay扬言,要用18个月逼退淘宝。面对eBay的威胁,马云并没有害怕。
“换一种角度来看eBay,它看起来很强大,但是如果倒过来看,eBay一点儿也不重要。”马云此时搬出了自己的倒立法宝,“eBay可能是条海里的鲨鱼,可我是扬子江里的鳄鱼,如果我们在海里交战,我便输了,可如果我们在江里交战,我稳赢。”
习惯“倒立”,让马云及其团队看问题的方式与众不同。eBay在北美市场靠向卖家收费而受到投资商青睐,它从一开始就盈利,而且获利颇丰。可是,马云却宣布中国的淘宝是免费的,而且“几年内都将免费”。
在中国,eBay刚一并购易趣,很快就推行收费政策,直奔盈利主题,而马云却表示:还要烧钱,已经准备了5年的资金来支持淘宝的免费政策,并且“投资商嫌我们花钱太慢……”,马云认为2005年前后的中国C2C市场还不是一个该不该收费的问题。因为中国的C2C消费市场非常不成熟,还需要培育,重点在于完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产业链。
游戏规则在最最敏感的一点上被重写了,从收费到免费,无疑是一次让人热血冲上脑门的“倒立”。其实,马云并不比别人更懂“鼠标”,而是更理解“水泥”,更理解中国的为人之道。尽管他的商业模式在美国、欧洲都找不到现成的榜样,却实实在在生长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
【成长烦恼】
马云的倒立思维使得新生的淘宝看清了中国的市场,而没有去模仿eBay这个行业里的巨头。对手是比想象中的强大还是弱小,这取决于你看待它的方式。当你死盯着它的时候,越看越觉得强大;而如果像马云说的那样倒立着看,就会发现它的弱点。
“这太难了!”,“这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碰到很多看似强大的事物,我们会下意识地认为,战胜如此强大的事物是不可能的。其实,真正阻碍我们的是我们心理上的障碍和思想中的顽石,踢开顽石的最好方法是换个思路,不畏惧、不退缩,再强大的事物也会有突破口,找到突破口,然后行动起来,再大的障碍也会轰然倒塌。
不过,心中的顽石不像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石头一样,能够轻易地搬走。心中的负担是在无形中形成的,也是不容易真正去除的,这就需要信心、勇气和恒心。而机会是从来不会青睐盲目等待的懒汉和悲观失望的懦夫,只会看好那些执著地追求、始终不言放弃的人。
【智慧点拨】
所谓“逆商”是人们面对逆境,在逆境中的成长能力的商数,用来测量每个人面对逆境时的应变和适应能力的大小。逆商高的人在面对困难时往往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毅力,锲而不舍地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立体的人;相反,那些逆商低的人则常常畏畏缩缩、半途而废、最终一败涂地。在我们的生活中,绝大部分恐惧都是没有存在理由的,往往是人们对自己缺乏信心而造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身处逆境更要保持勇气、信心及创造力,在逆境中的选择隐藏着成功的契机。逆商才是人生成败的关键。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