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秦代泗川郡的沛县的丰邑的中阳里的泗水亭有个亭长,什么叫亭长呢?比现在的村长貌似还小点,顶多算个大队支书兼任个派出所片警。这个亭长姓刘,叫刘季。
一天,刘季上班去了(也有说法认为他这时候下岗了),他老婆吕雉带着一儿一女在家务农。估摸着快下班的时候,吕雉也正准备带着孩子往家里去,路遇一个看相的怪叔叔请求喝口水。吕雉就顺便给了点水。
“哎呀,小朋友,我看你骨骼惊奇,将来肯定是大人物啊,贵人啊!哎呀,小姑娘,也是贵人相啊!”怪叔叔看着刘季的儿子女儿惊叹道。
吕雉起了兴致,问怪叔叔:“我的面相如何?”
“母因子贵!”
这种江湖术士向来嘴巴甜,靠这个吃饭么,何况喝了人家几口水,吃人嘴短呢。但是吕雉自然是很高兴,有没有被骗钱,史书就没记载了。等刘季回家,吕雉还乐呵呵地把这个事情跟刘季说了。没想到刘季兴趣更大,问起那个术士的去向,吕雉说了句“未远”。然后刘季一路飞奔去寻找。欸,还真找到了,结果那个术士几乎面带惊恐地来了一句:
“君相,贵不可言!”
可能这时候,刘季的生活压力很大,人嘛,压力之中总需要希望,不然不就成了一辈子房奴车奴了么。刘季表示了感谢:“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这句话对刘季的激励绝对很大,不然史书也不会记载这个事情,我们这个故事的主角逆袭成功之后还去找过这个怪叔叔,可惜已经找不到了。
总之,中国历史上一次数一数二的逆袭故事上演了。
这天,刘季接到一个任务,送刑徒去骊山做苦力。结果……路还没走多远跑了好几个,刘季一琢磨,哎呀,等老子到了首都,人还不都跑光了?哎呀,掉脑袋呃!到了一个叫丰西的沼泽中,刘季看这里人也不多,索性把刑徒全都放了:“你们都去逃命吧,我也要亡命天涯咯。”
这人比人哪,真是气死人,有的人气场就是不一样,就是能服人。就这么一句话,刑徒们都成了刘季的部下,跟从他的总共有十几个人,就这样,大队支书成了某地下社团的头目。
到了秦二世元年的七月,大泽乡连绵的大雨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九百名原本要去渔阳戍守的新兵因为大雨延误了时间。在那时,一支军队没有按时到达集结地,可能就是全军斩首,也就是所谓的“失期,法皆斩”。当然,只是可能,因为我们在考古和文献的研究中并没有发现秦代有相关的条文……反正陈胜、吴广这两个低级军官杀了军队的头目,这支军队的热情也被陈胜的激情演讲所调动。这九百人成了第一支奋起反抗秦代暴政的军队。
一时间,起义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在函谷关以东形成燎原之势,很多地方都杀掉当地的县令以示响应。沛县的县令心里很怕怕,也想跟着起事,这样既能保全自己,以后说不定还能混个将军或者谋臣,多划算。人脉的重要性在这时就体现了,事实一再说明黑社会必须要在衙门有保护伞才能壮大。沛县县令手下有两个办事员,一个叫萧何,一个叫曹参,这两人都是刘季的死党。他们跟沛县县令说:“领导,您是秦的干部,现在要背叛秦,带着沛县子弟造反,估计没什么人听您的。我有一哥们儿,带着好几百亡命徒,利用他们起事,估计成功率大些。”县令觉得有理,这事就交给他们去办。刘季还有个死党,当然也是萧何、曹参的哥们儿,叫樊哙,是个菜市场卖肉的个体户,县令要招揽刘季的消息,就交给了樊哙去传达。樊哙到了刘季的大本营,嗬,这家伙当真已经聚集了数百人!俨然一副沛县扛把子的姿态。樊哙把上面的意思传达了,刘季的心情那还用说?从亭长到黑社会老大,现在回去,怎么也得是个县丞(县武装部部长兼公安局局长)。
可是,命运十分眷顾这个叫刘季的人。
当樊哙跟着刘季到了县城城门下,门竟然紧闭着。原来,县令反悔了,不仅不想招安刘季(也不算招安,更算是共商大事),还叫嚣要杀了萧何和曹参。幸好萧何、曹参消息灵通,说走就走,翻过城墙跟刘季会合到了一起。
换作别人,或许就带着手下小弟和三个死党离开这座县城,回到根据地继续收保护费。但是,县令的对手是刘季。
或许是别人的建议,或许是刘季自己的创意。他像北方的冒顿一样,利用弓箭发动了一场夺权的斗争,而且也是心理战。他写了一封亲笔信,将信绑在箭上射向城里,信中写道:
“天下同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令共诛令,择可立立之,以应诸侯,即室家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
天下对秦代不满已经很久了(什么叫苛政猛于虎,苛政猛于虎就是你统治不到十几年就有人说“苦秦久矣”)。现在父老乡亲们既然帮沛县令守城,那么现在诸侯并起,哪天打来了还不把咱们美好的家园给屠城了?你说,咱们要是把沛县令杀了,换个人当头子,响应诸侯,家室多少还能保全,不然,一家老小的命都搭进去,不值得啊!
这场心理战十分有效果,年长的乡亲带着子弟们杀了沛县令,请刘季等人进了城。虽然刘季本人一再推脱,可是头子的位置,自然还是他的。于是,刘季等人祭祀了黄帝和蚩尤,树立了鲜红的旗帜(据说跟他稀里糊涂杀了白蛇有关,这个传说太扯,不说也罢),召集了大约三千人的军队(也就是民兵级别),刘季也有了个响亮的称呼——沛公。
从一个大队支书当上了起义军的小头目,手下三千人,按现在来看,一个团,算得上中级军官了。但是这个励志的故事远没有结束,虽然大家都知道结果是刘季成了皇帝,但是我觉得其中的过程还是有必要跟大家分享的。很多人在压力之中沉沦,总觉得没有机会,总觉得才能没法子施展。刘邦的事例,可能确实有运气的成分,但是要知道,他当上沛公的这一年,已经快五十岁了。能抓住机会的不仅是有准备的人,也是耐得住性子的人。
如果说之前的事情还是靠运气为主,那么接下来则是刘邦展现领导才能的时候。刘邦带着这两三千人没有据守在沛县县城,而是向四周扩张,攻下了胡陵、方与两地,在丰邑建立大本营,有了一个坚实的革命根据地。秦朝方面自然不会坐视不管,史书记载,泗川郡的一个郡监,叫平(史书就记载“泗川监平”四个字),带着政府军前来围剿丰邑。第二天,刘邦带着弟兄们主动出击,一战就击溃了这支政府军。
这一次反围剿算是打出声望了,刘邦派了一个叫雍齿的丰邑老乡带人驻守丰邑,自己和曹参带人去打泗川郡守所在的薛地。泗川郡守壮一战而逃,想逃至戚地,被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追到,杀了郡守。此时的刘邦士气正胜,但是突然回到了方与——因为陈王派遣魏人周市去占领以前归属魏国的土地。说光复旧土都是虚的,抢地盘才是真的。周市也是个聪明人,他原本想打打方与,看到刘邦之前四处攻城略地,士气旺盛,于是掉转矛头去打刘邦的大本营丰邑。
周市来到丰邑并没有急着作战,刘邦选这个地方做大本营而不是沛县县城,自然是这个地方易守难攻。但是驻守丰邑的雍齿向来不想做刘邦的下属,或许是嫉妒,或许是羡慕,或许是恨,反正就是不服。周市了然于心,写了封书信,托人交给了雍齿:“丰邑自古以来就是我梁国(魏国的别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在的魏国故地已经恢复了好几十座城了。雍齿先生如果效命我们魏国,魏国可以封你为侯,驻守丰邑。要是不愿意,别怪我们屠城啊。”屠城的威胁在当时十分管用,何况是个本来就不服刘邦的下属呢,加上“魏国”这么一抬举,雍齿便成了魏国的将领,驻守丰邑。刘邦听说,怒火中烧,立马发兵想收服丰邑,结果久攻不下。再逆袭成功的人也是人,刘邦一肚子火,加上战事不利,一病不起,只好退守沛县县城。好在这时候陈胜已经被章邯击败,死在逃亡途中,而章邯的别将司马尼也在楚地北部一带扫荡,还把相地(大安徽省的淮北市)给屠城了,一直打到沛县西边的砀县(河南东南部)。周市得回去解救前院的事情。说来也是巧,这样一来,刘邦不仅没有被一锅端,周市还反而成了刘邦西部的屏障。
就在刘邦迷茫之际,东阳宁君和陈胜的旧部秦嘉带领残部在留地(沛县东南)立了一个楚国王室后裔景驹为代理楚王。刘邦貌似看到了希望,带着主力部队前去投奔,萧何、卢绾守着根据地沛县,打算向这个代理楚王借兵去夺回丰邑。
就在这个前去投奔的路上,一场改变历史的邂逅发生了。
话说刘邦在前去留县的路上,恍惚间看到一个伟岸强壮的阳光青年,刘邦被这种强大的气场所吸引,于是上前打了招呼。那阳光青年用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回头看了一眼,哇,帝王之相,于是两人相谈甚欢,相见恨晚……
等一下!刚刚只是我希望的过程,按照史书的蛛丝马迹(张良“状貌如妇人好女”)和刘邦的喜好(双性恋),事情应该是这样……
话说刘邦在前去留县的路上,清楚地看到一个瘦弱、穿着男装的人一扭一扭地走着,前后还有一百多汉子,看样子可能是一起的。这乱世,女扮男装的,自然多了去。刘邦起了兴趣,上前搭话,这个人一回头,哎哟喂,果真是个妹子,看得出还是美女!
“妹子,跟哥混吧,哥现在好歹是个义军头领。”
一扭一扭的人不屑地看了一眼:“哎呀,讨厌啦,人家是纯爷们儿,姓张,单名一个良字,张良,带着一百多个弟兄投奔楚王的!你算老几,别惹我!”话音刚落,这百来个汉子挺身而出:“怎么,想占我们大哥便宜?!”
刘邦凌乱了,只好打个哈哈:“误会,我是沛公刘邦,既然都是去投奔楚王,不如我们一起去吧……”
就这样,刘邦和张良走到了一起。
到了留县,代理楚王和秦嘉早就去了彭城,留下来的是东阳宁君。这时候,这个代理楚王手下也难做,乱世里,谁先称王谁倒霉。秦政府军已经控制了整个留县一带的西部,刘邦在这个时候简直是在西面独撑危局的重要人物,立马得到了东阳宁君的信任,两人带着主力就向西边的萧县(安徽东北部)出发了。
结果第一仗就在萧县西边碰了一鼻子灰,被司马尼打得落花流水。两人只好收拾残部,回到留县。这个时候,张良的作用凸显出来了。张良早就在分析形势,此时司马尼的主力都在相地,砀县(河南东南部)一带,这时候去打两地之间的萧县,那不是找揍么?于是他向刘邦和东阳宁君建议,收拾兵力,向敌人守备虚弱、立足未稳的砀县进发。东阳宁君心不在焉,刘邦倒觉得这个娘娘腔不是个简单的货色,开始看重他。随后,刘邦召集部队,马不停蹄地向砀县进发,三日之后,砀县果然被攻克,不仅扩大了地盘,还得到砀县五六千正规军俘虏的加入,张良也被刘邦封为厩将军。
别小看这五六千人,这可是秦军的野战部队,战斗力不是一般民兵水平的义军可比。接着刘邦又听从张良的建议,带着已经壮大的军队往南又攻下了下邑(安徽东北部的砀山县)。这样,已经形成对丰邑的包围之势,刘邦干脆就在丰邑周边扎营驻军,随时准备一雪前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又一次难得的机会摆在刘邦的面前,刘邦没有后悔莫及,因为他没有因为一个小小的丰邑而错过这次机会。就在不远处,一个叫项梁的军阀攻下了薛地。在此时的刘邦身边,东阳宁公是个不知名的地方实力派,景驹不过是顶着楚王牌子的傀儡,秦嘉是前任义军总头领的手下,只有这位项梁,是真正的楚国名将项燕之子。不出意外,这次应该也是张良的建议,刘邦只带了一百多轻骑连夜赶往项梁驻地,见到项梁,成了项梁帐下的一员。此时的项梁让刘邦知道了什么叫做实力——投奔当天,二话不说就给了刘邦“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刘邦回去后,不费吹灰之力攻下了丰邑。
眼看刘邦在项梁手下当了个把月的小头领,又一个碉堡了的人物到了薛地,此人就是项梁的侄儿项羽,不久前他刚刚攻下襄城,这次算是得胜归来。同时,他的到来也确定了一个消息——陈胜已经战死了。对于项梁来说,这并不是个坏消息,相反,是个天大的喜讯。在谋士范增的建议下,他立即召集所有将领到薛县召开会议,派人找到了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子孙熊心,立他为楚怀王,都城暂定在盱眙(xu yi,这地方的龙虾很有名,不过楚怀王一定没吃过,因为……那时候中国还没有引进这个外来物种)。虽然此时的熊心只是个民间的放羊娃,但是对于他们项氏家族来说,楚王越无能越好。这个楚王也封项梁为武信君,当然说是楚王封,其实跟自封区别不大,但是作为一个政治集团,他们以后就能师出有名了。
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项羽和刘邦这对以前的死对头简直是黄金搭档,有他们一起合作指挥的战役没有不胜的。就在熊心被立为楚王的几个月后,章邯突然放弃东进,改为北上伐齐。或许是觉得安徽东北江苏西北一带交给几个偏将就可以了。项梁果断地与齐军结成联盟,亲率主力作战,项羽和刘邦率领偏军四处征讨为策应。他们先是北攻亢父,解救东阿。甚至在齐军已经后撤的情况下,楚军一路乘胜追击,刘邦项羽率部攻打城阳,可惜攻下之后按照项羽的意思屠城了。之后驻军濮阳东部,遭遇秦军,又占了上风,迫使秦军经过短暂休整后,依靠河道建立防御。接着楚军又转向攻定陶,虽然定陶没能攻下,但是刘邦项羽率领别部一路向西,打到雍丘城下,大破秦军李由部,秦军将领李由也命丧黄泉。
需要指出的是,这段时间,张良已经在项梁的许可下前往今河南中部一带召集韩国旧贵族进行“复国运动”。这段时间取得的胜利,是刘邦与部将曹参等共同指挥的,证明刘邦的军事素养至少是说得过去的。
但是,不是每个人的素质都那么高。在接连的胜利下,项梁开始得瑟。尽管此时他本部和刘邦项羽还分别在定陶县、留郡外黄县与秦军对峙。此时的楚军阵营中,有个牛人,叫宋义。这个人后来号称“卿子冠军”,也就是义军之中最具权威的人,甚至往大了说是名义上的义军头领。这个人看出了项梁的暴发户心态,跑去劝说,结果项梁不听,继续沉沦在“阶段性胜利”的喜悦之中。结果,对峙之时,秦政府的援军到了,集结了更多的援军后,章邯乘着夜色,人衔枚,马裹蹄,悄悄赶往定陶城下,大破楚军项梁部,项梁本人也死在乱军之中。唉,骄兵必败。
项梁的死,给义军一次沉痛的打击,甚至可以说是阵脚大乱,其打击远远大于陈胜的覆灭。刘邦和项羽当机立断,放弃留郡,联合陈胜旧部吕臣向东退守,并在彭城(今徐州)一带建立防线,项羽作为前锋驻军彭城西,刘邦作为策应驻军砀县,吕臣驻军在彭城东作为预备队。
现在很多人把章邯吹得很厉害,吹到了军神的地步。实际上,章邯是个极其耐不住性子的人,做事不能善始善终。击败项梁之后,章邯认为楚地已经不用再忧虑,率领秦军主力北上,打算渡过黄河,平定赵国。
没过多久,公元前207年初,楚怀王被项梁战死的消息吓破了胆,将都城从盱眙迁到了楚军防守严密的彭城,并封项羽为长安侯,赐称号鲁公,封刘邦武安侯,兼任砀郡的郡长。至于吕臣,因为是陈胜的旧部,于是调到楚王身边做了司徒,他父亲做了令尹,表面上是升职,都做到了三公级别的高官,但是在乱世,手里的指挥权一旦被剥夺,大家都懂的。
他们之中地位最高的,是宋义。
当初,宋义向项梁进谏,项梁听不进去。于是宋义找了齐国的一个使臣一个劲地吐槽。结果,这个齐国使臣见楚王时,项梁当真兵败被杀。这个齐国使臣估计也是个半路出家的外交官,没见过什么世面,宋义在他心中的形象立马成了神机妙算的典型。他见了楚王什么都忘了,就一个劲儿地夸宋义:“楚王啊,你手下有牛人啊。当初我在定陶见到宋义,他那时候就说武信君项梁肯定得吃败仗啊,还没打就知道胜败了啊,牛人啊,神机妙算啊,用兵如神啊……”就这样,一次吐槽改变了宋义的一生,他被楚怀王封为上将军,又号称卿子冠军。
此时,章邯的军队也到了赵地,赵王赵歇接连派来使臣请求支援。当时,秦军占据上风,猛将章邯、王离带着四十万大军横扫赵地,哪个敢去呢?但是,换个角度,这也是机会,秦军主力并不在函谷关,秦军后部十分空虚!楚王放出豪言,谁先打败秦军攻入函谷关,谁就可以封王!
封王,对于刘邦来说,仅仅是诱惑。对于项羽来说,能打败章邯报叔叔项梁的仇才是关键。所以项羽表现最为积极,表示愿意和刘邦一起西征。如果你问我刘邦的什么优点对他帮助最大,我一定会告诉你,是刘邦人缘极好。刘邦在怀王这儿还没待多久,怀王身边的老将就有刘邦的哥们了。他们向怀王建议说:“项羽这个小伙子,就仗着能打敢打,能拼敢拼,动不动就屠城什么的,上次打樊城,把樊城百姓都活埋了,太残忍了。不如找个岁数大点的,稳重点的,这样打完了还能安抚,我觉得,现在刘邦就适合干这个……”这帮人一合计,欸,项羽不是想报仇么,让宋义带他去救赵歇呗。一来正好让刘邦去安抚关中,二来正好让项羽牵制秦军主力。
于是,楚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军,北上救赵;命刘邦率部西征。
刘邦由砀县出发,先一路向西北挺近,收拾陈胜与项梁的残部,估计这时候这些人大部分都落草了。一路高歌猛进,收兵买马,还屡次击败秦军,到了高阳(河北保定一带)。高阳已经是义军的根据地,所以刘邦只是路过。
高阳有个看城门的,可不是一般人,眼光毒辣得可怕。此人是个穷书生,学问不少,可惜没个一亩三分地,只好去考公务员,当个守城门的小吏,跟现在的城管差不多。在古代啊,官吏是分开的,当官是光宗耀祖,要是有人当吏,估计亲戚朋友会说句“也还行了”一类的话。吏呢,有时候也被称作仆役,就是被人随便使唤的人(有点公仆的味道)。但是这个郦食其,没哪个县长敢使唤——这个人不好惹,地头蛇,有个绰号,叫作“狂生”。
自陈胜起兵开始,路过高阳的前后得有十几个将军头领什么的。郦食其唯独觉得刘邦很特别,更巧的是,刘邦身边有个骑兵小队长,是郦食其老乡。有天这个小队长趁着军队路过家乡回家探亲,郦食其把他叫到家里吃饭。
郦食其说:“老乡啊,你看我们都乡里乡亲的不是,现在老哥我六十了,想在沛公那儿谋个差事,你呢,帮我美言几句,就说你有个老乡,六十岁,身高八尺,别人都叫他狂生,但是呢,呃,其实也不算狂生。”
这个骑兵小队长正好这段时间经常被刘邦问起高阳有没有贤人,这下正好有了推荐对象了。但是骑兵小队长也提示了:“这个,老哥啊,你也别说自己是儒生,也别戴儒冠去,沛公他不待见臭老九。上回一个儒生戴着儒冠去见他……沛公拿他的帽子当尿壶了……还动不动他妈的、你老子的不离口。”
“你只管推荐就是了。”
果然,郦食其被召见了,来到了刘邦下榻的旅馆。见到刘邦的时候,刘邦正在让两个美女做足疗,郦食其递上的名片也没仔细看。
郦食其作了个揖礼,问道:“老大,你是想帮秦国灭掉诸侯,还是帮诸侯灭掉秦啊?”
“你个臭老九,我当然要对抗秦政府的暴政!这还用问?”
“灭秦,不应该这样对待一个老头子吧?”
刘邦见这人是个硬骨头,非常欣赏,于是让两个做足疗的妹子退下了,给郦食其坐了上座,还道了歉。这点,刘邦远胜于项羽。当晚,郦食其就给刘邦一个天大的好消息——陈留县的县令跟他是朋友,只要有他做说客或者内应,陈留拿下小意思。
就这样,一个交通枢纽,经济中心,就被刘邦兵不血刃拿下了。得到大量补给的刘邦实力大大增强,兵力突破十万。郦食其也从此成了刘邦的首席外交官。
这人哪,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刘邦继续西征,路过今天河南中部的时候,竟然有人接应,这个人就是张良。
原来,张良在韩国故地召集旧部组织复国运动,但是实力过于弱小,只能带着扶持的韩王在颍川一带打打游击战。这一年的七月,刘邦与张良又一次走到了一起。在刘邦的帮助下,张良接连拿下韩国故地十几座城,两败秦军杨熊部,甚至让二世恼羞成怒,派钦差杀了杨熊。韩王成也终于在韩国故都阳翟有了稳定的住所。有了张良的脑袋和郦食其的嘴巴,身后还有萧何做后勤,刘邦入关可以说毫无悬念了。
但是,毫无悬念不代表一帆风顺。秦国的地理优势十分明显,易守难攻。他们遇到的一个极大阻碍,就是峣关。这是刘邦进入咸阳的最后一道关口,当然,也是最难的一道关口。刘邦心里很着急,因为项羽那边,出变化了。
当初,宋义带着项羽北上救赵国,宋义是主将,项羽是偏将。宋义带着大部队行军到安阳,居然一直按兵不动。整整停了四十六天,项羽那叫一个急,实在忍不住,去催宋义:“头儿,现在秦军把赵军围在巨鹿,要是我们一口气渡过漳河,来个反包围,绝对能赢。”
宋义并不着急,淡定地说:“小同志,别急嘛,秦赵两家打,我们等他们打得两败俱伤再去收拾残局不是更好么?你啊,冲锋陷阵可以,运筹帷幄,还是得靠我哦。不过你也提醒我了,传我命令:再有想急功冒进的,不听指挥的,杀!”
这下,很不给项羽面子,项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当晚,项羽召集亲信发表了一番演说,总之就是把宋义让自己儿子去齐国当相国,送行的时候还公款消费的事情夸张了下,上升到以权谋私,不顾及士兵心里感受的政治层面,甚至怀疑他派儿子去齐国是场政治阴谋。第二天,项羽去见宋义,二话不说就把宋义杀了。借着项家扶持楚王的名声,项羽成了这支军队实际的总指挥。楚怀王知道后,也只好承认了这个既定事实,封项羽为上将军。
于是项羽让当阳君、蒲将军两人率领两万人强渡漳河开辟登陆场,并前进至巨鹿,作为先锋与秦军交战。结果秦军人数太多,足足二十万人,都是精锐,这两万人只是杯水车薪。赵王这面的陈余只好继续写信求援。
项羽此时已经失去理智,他只想尽快将巨鹿解围,消灭秦军主力,一来报叔父项梁的仇,二来尽早入关称王。
项羽把自己的家底全部用上了,所部全体渡过漳河,之后破釜沉舟,只带三天的粮食,以示必胜或者必死的决心。项羽军到了巨鹿,与秦军王离部遭遇,此时,项羽兵力五万人,王离部前后二十万人。面对强敌,项羽九战九胜,之后切断秦军的后勤补给线路,大获全胜,秦军主将王离也成了阶下囚。当时,前来救援的不止楚军一家,很多军队已经到了巨鹿附近,但是就是不敢上前与秦军一战。项羽率领楚军以少胜多,让各路诸侯睁大了眼睛,项羽俨然成了军神一样的人物。
随后不久,章邯投降了项羽,项羽马不停蹄地向咸阳行军,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和方便在关内的行动,项羽一挥手,活埋了二十万秦军俘虏。
所以,对于刘邦来说,时间不多了。但是如果强攻,以刘邦军队的兵力和战力,伤亡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没兵,就算封王,也只是个虚衔。刘邦想了想,心一狠,算了,派个两万人,拼光了也要把城打下来!
这时,张良出现了,他对情报进行了分析:“秦军兵力还是很强的,又据守这个险关,很难硬打。但是我已经查到了,这个守将他爹是个屠户,这个人自制力不行,拿点钱打发打发就行了。老大,你今天留守军营,派五万人到各个山头插旗子,虚张声势,再叫郦食其今晚去拿钱贿赂守将。”
刘邦按张良的计划执行,果然,秦将托郦食其带话,说是要一起打咸阳。张良又分析:“守将说要投降,万一底下人不干不还是白搭?再说这种没节操战友的加入,对咱们没好处,不如趁今天他们没反应过来把他们灭了吧。”
当晚,秦军大败,主力弃关而走,刘邦率军追击到蓝田,全歼这伙秦军。就这样,刘邦入关了,驻军霸上。
在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刘邦,一个时代结束了。刘邦宣布废除秦代苛法,与关中人约法三章,四处安抚百姓,反响十分强烈。但是刘邦的麻烦,还在后头。
就在刘邦进入咸阳不久,项羽也到了函谷关,见到有兵防守,还是楚军!心里凉了半截,随即又被怒火烧热,一怒之下让手下把这个关强攻下来,一路打到咸阳附近的新丰鸿门。
在巨大的压力下,刘邦强忍着秦宫的诱惑,将秦宫和秦代的国库封锁起来,一点都不敢动。
这时候,刘邦随时可能会被项羽灭掉,毕竟实力悬殊。项羽前后已经集结了四十万人,刘邦此时只有十万人。论士兵作战经验和作战素质,刘邦也并不占上风。
这个时候刘邦手底下出几个内鬼就太正常了。左司马曹无伤立马向项羽打小报告:“项将军,刘邦现在很狂啊,不把你放在眼里啊,他想称王啊,秦宫都是他的了!”而项羽的首席谋士范增从政治军事上分析,也认为刘邦必须得除掉。项羽当即下令,明天好好吃一顿,把刘邦灭了!
但是别忘了人脉的重要性,不仅刘邦人缘好,张良人缘也好。项羽的叔叔项伯,是张良的死党,或者说,张良是项伯当年的救命恩人。项伯连夜找到张良,告诉他五个字:“毋从俱死也!”别跟着你们老大一起死啊!张良果断地来句:“哎呀,现在哥就这么走了,不仗义!”于是让项伯等着,自己去见刘邦:
“老大,你完蛋了啦!谁叫你把关口封锁起来,不让项羽进来的!项羽要来打你了你知道么?”
“一个傻子劝我,说只要不把诸侯放出来,秦地就是我的。”
“你打得过项羽么?”
刘邦沉默了一下,说:“打不过,但是,现在我该怎么做?”
“项羽叔叔项伯在我帐内,你去把他找来,你在他面前好好给项羽装孙子。”
“欸,你们怎么认识的?”
“人家在过去救过他一命,现在特地来告诉我,说项羽明天要来打你。”
“跟张先生你比起来,你们谁岁数大?”
“比我大哦。”
“把项伯兄叫过来,从此他就是我亲哥了!”
于是张良把项伯带到了刘邦这儿,刘邦毕恭毕敬地送上一杯酒,还非得嫁个女儿给他们项家,搞得项伯都不好意思了。刘邦说:“这个,我啊,为什么封关呢?就是怕别的什么乱七八糟的诸侯进来,是不?我在关内,拿钱了么?动国库了么?我不就统计了下户口么?我可是天天盼着项羽将军入关啊,怎么还敢造反称王啊。”项伯只好说了句:“我会转达你的意思,但是,明天早点来见项王。”
项伯又连夜赶回,向项羽转告了刘邦的“意思”。
鸿门宴,上演了。
第二天清晨,刘邦带着樊哙、张良和一百多骑兵到了项羽驻地。刘邦见了项羽就一顿猛扯:“小弟我跟将军多少年交情了,一起齐心协力从事反秦的事业。将军在河北作战,我在河南开辟了第二战场,一不小心追杀敌军,入了关。现在不知道哪个小人说我坏话,挑拨我们哥儿俩感情。”
项羽凌乱了,只好搪塞道:“这是你手下左司马曹无伤说的,要不然,我也不至于……你说是吧?”
作为作者的我能说什么呢?人家到你那告密那是想投奔你,人家头子几句话一说你就把他卖了,今后还有谁愿意告密,今后还如何探听刘邦军队的消息?我只能说项羽的智商是个硬伤,下面的事情也一再证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于是项羽摆了桌宴席,算是给刘邦压惊。项羽、项伯面朝东坐,范增面朝南坐。沛公面朝北坐,张良面朝西陪侍着。这个座位的排次很有味道,项羽、项伯是主人的位置,范增是长者的位置,刘邦是客人的位置,张良是个陪客的。也就是说,对于项羽而言,项伯的地位高于范增,刘邦则是个小人物——可见这项家人多么目中无人!
宴会上,范增几次给项羽使眼色,并且悄悄举起身上佩戴的玉玦给项羽看,意思让项羽下决心把刘邦给做了。可惜项羽就像个木头,迟迟不知如何是好。范增终于按捺不住,出去叫来了项庄。
范增在外面跟项庄说:“小庄啊,咱们头子总是心太软,一会儿你假装去敬酒祝寿,然后舞剑祝寿,找准机会把刘邦给做了。不然的话,我们以后说不定就得在刘邦的战俘营里见面了。”
于是项庄按照范增说的,去敬酒祝寿,然后请示想舞剑助兴,项羽同意了。于是项庄拔剑起舞,这架势一看就不对,项羽愣住了,不知所措。接着,项伯也不能淡定了,拔剑起舞,时不时地保护刘邦,项羽彻底凌乱了。不仅项羽凌乱,张良也凌乱了,急匆匆地跑出去,他可不是被吓的,相反,他很冷静。他找到了樊哙,樊哙着急地问:“今儿事怎么样?”
“现在很危急啊,项庄说是舞剑,那意思分明是想杀咱们头儿!”
樊哙大吃一惊:“看来我只有闯进去,跟老大同生死了!”
于是樊哙带着剑,拿着盾牌就往里面一撞,门口的卫士都被撞出一丈远,冲了进去。樊哙面对项羽,怒睁着眼睛,头发都要竖起来了,看得项羽直发毛。
项羽下意识地支起身子,按住剑,问:“你哪部分的?”
张良悠悠地走进来,悠悠地说:“保护沛公的卫士,樊哙。”
项羽很是钦佩樊哙的勇武,称赞他是壮士,并赐了他一整只咸猪手2。
樊哙没有座位,把盾牌放在地上,咸猪手放在盾牌上,拔剑切了吃。项羽接连称赞,问:“壮士,能不能喝酒啊?”
结果,项羽被樊哙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通:“老子死都不怕怕喝酒?咱们反抗政府的暴政和腐败,怀王都说了,谁先入关谁就可以称王,我老大称王了么?动国库了?动皇宫了?都一点没动,等您老人家入关来称王呢!找几个人看守函谷关,那是怕别的什么诸侯钻空子进来。我们老大功劳那么大,有赏赐么?没赏赐也就算了,你听信小人的谗言,看这架势是要杀我们老大,难道你想走秦朝灭亡的老路子?我看大王不会这么蠢吧!”
项羽一时无话可说,只好打个哈哈:“壮士……淡定……坐吧,吃肉,吃肉啊……”
樊哙靠着张良坐下,场面异常尴尬。没多久,刘邦起来,说:“我去出恭,樊哙你去不去啊?”
樊哙秒懂了,跟着刘邦一起出去。刘邦也纠结,问樊哙说:“我们现在要是就这么走了,一声再见都不说,是不是不合适?”
樊哙那个急啊:“都什么时候了还管什么合适不合适,现在他们是砧板和菜刀,我们是砧板上的鱼肉,说什么再见!”
于是把张良也叫了出来,张良主动提出留下来斡旋。刘邦把准备交给项羽、范增的礼物交给张良之后,独自一人骑马,从小道回营,樊哙、夏侯婴、纪信、靳强四人拿着武器在后面徒步跟着。临行前,还向张良交代:“回营从小路走大概二十里地,你算下时间,估计等我们回了营,你再进去。”
时间差不多了,张良进了帐子,说:“我们头儿不胜酒力,已经回去了,这里是沛公给你们的礼物,白璧一对,送给项王的,玉斗一对,送给亚父,喜欢么?”
项羽追问:“沛公现在在哪儿?”
张良回答说:“听说项王您有点怨恨他,沛公就一个人回营了。”
项羽接过玉璧,很是开心地放在座位上赏玩。范增一刀把玉斗劈成两半:“完了,今后要在刘邦战俘营里度过晚年了。”
刘邦回到营中,第一件事就是杀了曹无伤。
这个小小的宴会,无论是洋洋洒洒的《史记》还是严谨的《汉书》,都是大书特书,浓墨重彩。不仅因为这是楚汉之争的第一场对决,更重要的是,其实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到项羽的未来——像黑夜一样暗淡。宴会上,范增与项伯分为两派几乎是互相争斗,项羽根本插不了手。之后樊哙的到来让项羽阵营方寸大乱,直到刘邦已经潜逃,项羽仍不知自己失去了什么样的机会。而刘邦阵营,其内部之团结,其部下之忠诚,其谋臣之机智,远不是项羽阵营能比。
接下来的日子,对咸阳一带的人来说简直是末日,项羽杀了秦王子婴,焚烧了秦朝的宫室,把这一带的宝藏、美女搜刮干净,准备回到楚地。有人建议他称王关中,结果因为几句话不合心意,把这个人给炖了。
项羽回到怀王那儿,怨恨怀王不肯让他率军西征,而是北上救赵,给怀王上了个义帝的封号——义帝,就跟义父义兄一样,不是亲的。实际上,项羽已经把他架空了。
在项羽的主持下,义帝开始分封诸侯,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刘邦被封为汉王,管巴、蜀、汉一带的三十多个贫困县。刘邦的北面是秦末名将章邯、雍王,除此之外还有董翳和司马欣两个藩王,三个都是秦军旧部,这意思很明显了,就是防着刘邦。
要不是萧何、张良劝住了,刘邦立马就想去把项羽灭了。虽然结果必然是相反的。因为在当时,四川、重庆一带实在不是什么天府之国。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把通往中原的栈道都给烧了,以示不想东进,只想安心做个藩王。
刘邦的实力还是太弱,更要命的是张良还要去韩王那儿。张良临走前,刘邦送了他很多黄金和珍珠。不过,张良这人够义气,立马把这钱送给项伯,让他劝项羽多封点地,结果,刘邦又得到了汉中地,并在汉中的南郑定都,相比较当时蛮荒的巴蜀,这里多少算个城市。
张良走了,另一个人来了。
这时候,很多人想回家,动不动就开小差,刘邦心里那滋味可不好受。结果这天,有人说,萧何不见了,刘邦心里可是凉了大半截。
过了两天,萧何回来了,刘邦悲喜交加,说道:“你是跟着我从沛县打出来的老革命啊,我做梦都想不到,你的革命意志也不坚定!说,为什么要当逃兵?”
萧何回答说:“汉王,我的革命意志你是知道的,我不是当逃兵,我是去追一个逃兵。而且,告诉你个好消息,我还把他追回来了。”
“你追的谁啊!”
“韩信啊。”
刘邦想了想:“不对啊,他才是个看军粮的,算个毛啊,值得你一个相国去追?”
“你啊,要是想一辈子待在汉中,那我就白追了,要是想当天下共主,还是得重用韩信的。”
刘邦很无奈,说:“好吧,封韩信做个将军吧。”
萧何更无奈,说:“我看,这样韩信还是得跑。”
刘邦信不过韩信,但是信得过萧何,于是一拍桌子:“封他做大将军,全权指挥汉军!”
接下来,在萧何的主持下,一场浩大的拜将仪式隆重召开,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会被封为大将军,结果,被封的是韩信,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但是,当晚韩信与刘邦彻夜长谈,让刘邦彻底感觉到眼前这个青年的可怕——对时局的把握,对战略的思考,对敌我元首性格的揣摩。此时,让刘邦胆寒的不仅是敌人。然而,刘邦需要他。
这时,项羽稀里糊涂又去惹齐国,与齐国打得不可开交。更要命的是,他还暗中指使英布杀了义帝。这下子项羽几乎成了公敌。韩信抓住这个机会,以为义帝报仇的名义,上演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率军北上,全歼章邯部,章邯兵败,退守在废丘一隅。董翳、司马欣也投降汉王。随后趁机东进,收复函谷关等地,与项羽势力对峙。
项羽的错误远不止是杀了义帝并且与齐国纠缠不清。当时,韩王成没有拿得出手的军功(因为军功都是借的刘邦的兵),项羽意见很大,随便找个借口就把韩王杀了,这样一来,彻底将张良逼到了刘邦阵营。
张良一路逃亡到了关中,回到了汉王刘邦的阵营。这时稳居关中的刘邦封张良为广信侯。从此,张良成为首席谋士,几乎是不离左右。
这时,汉三杰全部就位,萧何管后勤,张良管出谋划策,韩信管野战,天下注定要姓汉,一个繁盛的时代注定到来。而这个繁盛的时代,也让一个像银河一样灿烂悠久的民族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趁着此时天下诸侯反对项羽的呼声很大,公元前205年(汉二年)5月初,在刘邦的号召下,中原聚集了五十六万人的诸侯联军,一共五路诸侯参与,讨伐项羽。
这五十六万人不费吹灰之力攻下彭城——因为项羽的主力远在齐国。
但是,项羽这个人二归二,打仗还是有一手的。五十六万大军看似强大,实际上隐患很多,诸侯们日日“置酒高会”,也就是说天天开派对,根本没想过项羽可以从齐国抽身。
结果,还真没项羽做不出来的事情——项羽命令部下继续稳定齐地的局势,自己带着三万人悄悄前往彭城。到了战区,项羽先在萧地休整,随后率领三万人在清晨攻击汉军,中午,没有设防的汉军已经被击溃。
汉军开始四散奔逃,楚军一路追杀。汉军士兵们被楚军逼迫到灵璧县东的睢水附近,据说睢水都因为汉军太多不能流动。汉军再次被楚军击败,汉军的伤亡前后估计已经超过二十万人,刘邦及其卫队也被楚军团团包围。
接下来很多事情,只能用天意来解释。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场大风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这场大风从西北来,折断了树木,飞沙走石,楚军人心惶惶,趁着楚军的慌乱,刘邦一行人率领数十骑兵一路逃了出去。
事实一再证明,刘邦除了个人战斗力,其他方面完爆项羽。
此时的刘邦,没有了各路诸侯的扶持——董翳、司马欣什么的都屈服于项羽的淫威了。
好在刘邦的大舅子吕泽驻军在下邑(今河南夏县),刘邦带着这几十号人前去投奔,然后四处招收走散的军队,在砀县安顿下来。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远点。短暂的休整后,刘邦带着残部一路向西,准备回关中。此时的刘邦,不仅失去了胜利,还在乱军中失去了家人的消息,他的父亲、妻子、兄弟都走散了,好在一对儿女还在身边。
一路上,刘邦一边休整,一边行军,到了虞地,上天又派来一个人帮助刘邦,这个人叫随何。
随何在这个时候,只是个传话跑路的,古人叫谒者。这天,刘邦对着身边的近臣发牢骚:“你们哪,要是有点用就好了。”随何听了心里不舒服,问道:“陛下,你这是什么意思?”
“你们谁能帮忙说服九江王英布站到我这边,让项羽率军与其争斗,拖他个几个月的时间,等我安全回到关中,我就什么都不怕了。”
没想到这个随何还真有种,说一不二,自请命出使九江王。刘邦死马当活马医,派了二十人做他随从,凑了个使团。不过这个随何当真能扯,一大段论述搞得英布稀里糊涂,义愤填膺,归顺汉王。项羽派手下大将龙且前去平叛,一连打了好几个月。这样刘邦回关中的时间,更加充裕了。随何也从此成为名嘴的典范。
五月底,刘邦到了荥阳(郑州西部),基本上已经出了项羽的势力掌控范围。萧何派来的增援也到了军中,虽然都是关中地区临时征发的老弱,但是总比没人强。不久,韩信也一路收兵到了荥阳,刘邦的势力,逐渐恢复了。
之后,在韩信的指挥下,不仅保住了荥阳,打败了追击的楚军,还攻取了当时最大的仓库之一的敖仓,实力的逆转,就在一月之间。这时,魏王魏豹举棋不定,在楚汉之间徘徊暧昧。
六月,刘邦回到了关中,在栎阳建都,封儿子刘盈为太子。一肚子火的刘邦命令汉军用水去淹废丘,章邯兵败自杀,关中的最后隐患被永久解除。从此,刘邦学会了稳扎稳打,绝不冒进,更不冒险。
经过了半年多的休整,汉三年,刘邦再一次雄起,先是派韩信击败了徘徊不定的魏国,并俘虏了魏王魏豹。之后,刘邦派张耳协助韩信,两人共同指挥,很短的时间内,又击败了代国。为了打通到荥阳的要道,汉三年十月,张耳和韩信又共同指挥了针对赵国的井陉之战,此战是韩信众多战役中,最为重要的一战。
井陉关,最窄处只能过两辆战车。
当时,赵军副将李左车提议,等汉军到来时,他亲率三万人包抄汉军后退和运粮通道,主将陈余在关前坚守,将韩信、张耳困于关前。
这计策,本是极好的。可惜主将陈余认为——兵书上不是这么说的,没有采纳。
韩信心里其实也没底,但是他的情报工作十分到位,确切得知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后,一路行军至关前三十里驻扎。
半夜,韩信命人选了两千骑兵,每人拿一面汉军红旗。韩信命令他们在山间隐蔽起来,一旦发现赵军主力全部出关作战,就迅速偷袭关口,拿下之后,把汉军红旗插在关上。
甚至,韩信还玩了一把美式幽默,他命令后勤部准备会餐,说,中午拿下关口之后,我们吃一顿。大家都将信将疑。
之后,韩信派出一万人的先头部队,渡过黄河,背靠黄河布阵,慢慢向关口挺近,后面的主力甚至吹吹打打,举起一面面鲜红旗帜,壮观得很。赵军简直是在看笑话,之后二话不说,打开关口,几乎倾巢出动,与汉军交战。
激战几个小时,快到中午,韩信突然下令后撤,汉军慌忙向河边的阵地跑去,一路丢旗帜,丢军鼓。赵军一路紧跟,驻守关口的少量部队竟然也不闲着,出关去拿关前的战利品。就在此时,两千骑兵突然出现,迅速夺占了关口——赵军被包围了。
赵军陷入极大的混乱之中,韩信趁机整理阵形,几乎全歼赵军,并一路势如破竹,俘虏了赵王赵歇。
但是,《汉书》中记载的时间顺序好像有点不大一样,我基本上以《史记》为准。
这一年的年底,英布被楚军龙且部彻底击垮,不得已,英布来到关中,实际上成为刘邦的将领。刘邦与他一起攻下了成皋(荥阳西面的一个地方)。
项羽这时才反应过来,刘邦的实力已经完全恢复,天下一半已经姓刘了。接下来,旷日持久的荥阳会战开始了。
项羽率领楚军主力来到荥阳,与刘邦对峙。项羽是一名出色的骑兵指挥官,其行军之迅速,战术反应之灵敏最让刘邦忌惮。此时,刘邦的战略构想远远没有实现——韩信在北部开辟第二战场,灭掉齐国后对楚国实施战略包围,英布等人在敌后进行袭扰。
项羽对荥阳长期围困,以增加汉军后勤的困难。刘邦迫于无奈,打算请和,以荥阳为界。可是项羽并没有和谈的打算,也没有进攻的想法——他向来如此优柔寡断。
每当刘邦遇到困难总有人帮忙,这次也不例外。刘邦给了谋士陈平四万斤黄金,命他从事破坏工作——也就是离间计。这些黄金买通了众多楚军基层军官,四处散布谣言。
甚至,为了除掉楚军首席战略顾问范增,陈平还玩起无间道。
一次,楚军的使者来到刘邦军中,陈平负责接待,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陈平准备了最为奢华的美食和最为精致的餐具,送到了使者的住所。陈平亲自问询范增的各种情况,最后凑到使者身边,故意小声地说:“范大人最近可有什么情报?”
使者心里一惊,说:“我们是楚王的使者,不是范增的使者!”
陈平二话不说把美食、餐具都撤了,安排使者去了一个简陋的住所。
使者回到楚军,项羽对范增的态度也是一落千丈。范增可是老狐狸,看这形势,只好告老还乡,没多久就忧郁而死。
可是,楚军虽然指挥中枢被瓦解,却没有一点退兵或者讲和的意思。上天又派来一个人帮助刘邦——纪信。
纪信算是个新人,刘邦到了关中以后才跟着他闹革命,现在是个部曲长,营级干部。可是这小子脸形、身材跟刘邦有几分相似。在陈平的介绍下,纪信见到了刘邦:
“汉王啊,让我假装您去投降楚军,好让您去安全的地方!”
刘邦心里那叫一个感动啊。现在很多人都说刘邦是流氓无赖什么的,确实人家是有黑社会的背景和出身。但是,他身边的手下,无论新人旧人,都愿意尽心尽力地去帮他,在这一点上,他成为皇帝一点都不让人意外,皇帝位,非他莫属。
刘邦同意了,当即写了一封投降信,约定在东城受降。为了迷惑楚军,汉军还让城中两千妇女披上盔甲,纪信乘坐汉王的车驾,身穿汉王的衣冠,在后面浩浩荡荡地走来。楚军非常兴奋,山呼万岁。那情景,估计和日本投降时的美国水兵没有区别。
项羽亲自到了“汉王”面前。
“咦,刘邦,你在哪儿整容的?不对!汉王呢?”
纪信不说话,只是哈哈大笑。刘邦早就带着指挥部从西城门往关中方向逃去,留下魏豹和周苛防守荥阳。
项羽一怒之下,把纪信给煮了。随后发兵一举攻下成皋。周苛害怕魏豹反复无常,干脆把他杀了。魏豹的死很关键,因为这样他的老婆就正大光明地嫁给了刘邦,然后生下汉文帝。好吧,这是后话。但是,没多久,荥阳失守,周苛壮烈殉国,也是被项羽煮了。项羽如果不在乱世,可能是个煲汤的高手。
项羽夺回了荥阳,但是荥阳会战并没有结束。
这次作战,刘邦对一个人产生了很大的意见,这个人就是韩信。在刘邦被围的日子里,韩信始终没有南下增援的意思。
刘邦没有逃回关中,而是到了韩信的驻所,亲自到他的卧室里,亲自拿走了当初亲自交给他的虎符。刘邦对军队进行了调整,命令张耳北上继续收服赵地,韩信东进,准备攻打齐国,卢绾、刘贾带领两万步兵,数百骑兵,率军渡过白马津,与彭越一起,攻占梁地,在楚地进行敌后袭扰。与此同时,郦食其的外交攻势也在开展。
彭越等人的敌后袭扰效果非常明显,项羽命大司马曹咎守成皋,一再叮嘱:“不要冒进,不要主动出击,坚持十几天,我就能平定梁地再回来。”可是,项羽看错了人。汉军回到成皋城下,一连骂了三天,曹咎忍不住了,不仅出城作战,还打算渡过汜水,结果登陆场还没稳定就被汉军全歼。于是刘邦率军收复成皋,驻军广武,顺便还收复了敖仓,极大缓解了萧何的后勤压力——关中前年还发生了饥荒。
但是北方战场的韩信到了齐国边境,突然听说郦食其已经说服齐国归顺。韩信一时没了主意,在一个酒徒蒯彻的建议下,竟一怒之下不顾齐国的归顺,一路打过去。
因为韩信的鲁莽,郦食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虽然因为齐国没有防范汉军而迅速被攻占,但是齐国的残余势力,也死心塌地地跟着项羽了。好在项羽战略水平不高,派遣了龙且增援齐地——三线作战。战略上,他已经被包围了。
就在汉军驻军成皋,围攻楚将钟离昧驻守的荥阳之时,项羽火速赶到荥阳战场,在广武与汉军又一次发生对峙。
此时,项羽军已经大势不再,曹咎部被全歼,龙且部在齐地维持局面,士兵们的厌战情绪十分明显。一到这种关头,项羽就会犯二。
项羽独自一人来到阵前,大骂刘邦:“天下大乱几年了,就是因为我们两个打来打去,不如你出来我们打一架吧,省得再打仗连累士兵了。”
刘邦哭笑不得,回答说:“有本事我们比脑子,不比力气。”
项羽很是生气,派了几个能打的去叫阵。此时,汉军中有个善于骑射的楼烦人,楚军来一个射死一个,来一个射死一个。项羽头脑一热,自己穿着盔甲拿着戟去挑战。
那个楼烦人正想开弓,项羽一声怒吼,活生生把楼烦人吓回去了。刘邦一看这架势,嗬!亲自上去——骂!
刘邦一连举出项羽的十宗罪,项羽无话可说,只好拿出藏着的弩,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口。
刘邦倒下了,默默地折断箭,起来,然后弯腰摸着脚趾,说:“你丫的不厚道,射我脚趾头!”
这下,对汉军的士气的影响是很大的,刘邦身负重伤。张良强行劝说刘邦起来劳军,防止项羽乘机前来,汉军的士气开始恢复。当晚,刘邦回到成皋,双方的僵持局面依然。
十一月,韩信彻底平定齐地,并且还杀了楚将龙且。彭越也在梁地建立了稳定的根据地,时时偷袭楚军的后勤辎重,楚军苦不堪言。刘邦也痊愈了,在关中养病几日就回到广武,并带来了关中的全部家当。
第二年初,韩信再一次犯了错误。平定齐地,本应该是将功折罪,可是,他偏偏不识抬举,向刘邦请封,意思是,齐地现在处在无政府状态,干脆封他自己做个代理齐王。
韩信的使者见到刘邦,说了韩信的想法,刘邦的心情可想而知,大骂韩信:“这个臭小子,不怕我率军去打他是吧……”
张良迅速踩了刘邦一脚,小声说道:“决战之际,只能顺着他!”
刘邦话锋一转:“真没出息,封什么代理齐王,我就封他做真齐王,不像话!”为了彰显恩遇,由张良带着王印前往齐地。二月,韩信被正式封为齐王。他得到了封号,输掉了前途。
到了汉四年(前203年)的八月,韩信率军进入楚地,正式开始准备合围。刘邦抓住机会,一连派出两名说客,项羽终于决定和谈,双发划定了历史上著名的楚河汉界。下象棋的都知道,双方以鸿沟为界,东为楚地,西为汉地。九月,一直在楚地做俘虏的刘太公和吕后被遣送到汉军阵营,汉军士气大增——这是项羽第一次服软。
项羽受不了了,带着疲惫的士兵准备回到楚地,由于长期的对峙消耗和彭越等人对后勤补给线的破坏,楚军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荥阳会战,以刘邦的全胜告终。
张良、陈平作为谋臣,做出了最后决战的谋划:“现在汉军已经占领天下大半,诸侯都依附我们。楚军现在士气低落,疲惫并且饥饿,‘宜将胜勇追穷寇’,现在不去打,就是养老虎给自己找麻烦。”
十月,也是汉五年的第一个月(汉代就是这么规定的,十月是年号纪年或者帝王纪年一年的开始),汉军追楚军到了阳夏(安徽中部一带),约韩信、彭越一起围攻楚军。可是,彭越、韩信都没有如约而至,汉军又一次遭受挫败。
刘邦很疑惑,问张良。张良说:“楚军就要彻底失败,韩信、彭越等人还没有正式的封地,现在只好先和他们共分天下,扩大他们的封地。”于是刘邦派遣使者前去,将未来封地的计划告诉了韩信、彭越等人。
这年十二月,除了韩信和彭越,汉将刘贾也进入寿春。楚军大司马周殷起义,率领九江一带的所有士兵与英布会合,彻底完成了对楚军的合围。十二月,项羽退守到了垓下(今安徽灵璧县)。
接下来的故事,脍炙人口,已经不用说了,凄美的霸王别姬,悲壮的乌江自刎。但是,真相并没有那么唯美。
首先,虞姬不是自杀而是被项羽杀死。虞姬只是项羽的玩具,史书记载“有美人姓虞氏,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将虞姬与乌骓马并论,并且措辞间已经有贬低的意味。根据一些零星的记载,尤其是宋代的《太平寰宇记》中,濠州钟离县(今凤阳,朱元璋老家)县志的记载:“虞姬冢在县东南六十里,高六丈,即项羽败,杀姬葬此。”项羽本人在《垓下歌》中,“虞姬虞姬奈若何”一句,也透露着杀气——虞姬啊虞姬,我该怎么处理你呢?
第二,项羽在楚地很不得人心,逃亡过程中曾经向老乡问路,结果一路走到了沼泽地。
第三,项羽虽然一路展现着个人英雄主义,但是其冷血的一面让人觉得难以理解。他不承认失败的自身原因,在乌江拒绝亭长东渡称王的请求,表示要留下来死,但是把乌骓马交给亭长,说是不忍心杀了这马,要求亭长把这马带到江东——对应了前面虞姬的结局,一个女人在他眼里还不如马。更重要的是,送走了乌骓马,跟他一路突围到这里的二十八个骑兵,还是和他捆绑在一起,全部死于乌江边。
总之,玛丽苏和项羽粉们幻想的那个在最后一刻重感情、柔情似水的项羽,并不存在。对于项羽而言,不属于他的,他宁可毁掉——那些被他攻占的城池,没把握占领他就会屠城;那些他没把握收编的俘虏,全部都要坑杀;最后的虞姬,也是难逃一死。
项羽被消灭,项羽的家人,比如项伯什么的,都被赐姓刘。
汉朝的天下,开始了。我们的故事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下面我们直接跳到主题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