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狩四年(前119)的初夏时节,武帝召集将领们召开会议。武帝提出:“翕侯赵信给匈奴单于提出了建议,将匈奴单于庭设在漠北,他们对我军没有防备,不会想到我们会长途跋涉到漠北与他们决战。现在如果我们集中优势兵力在漠北进行大会战,一定能取得预料的战绩。”
于是,汉朝发动十万骑兵,卫青、霍去病各有五万人,还有后勤马匹四万匹,保障后勤和助攻的步兵一共有几十万人。相对而言,霍去病的骑兵战斗力更强,所以霍去病担任主攻任务,集结于定襄,任务是打击、重创匈奴主力的有生力量。卫青的任务,则是率领一支步、骑、车合成的大军,捣毁匈奴的单于庭——赵信城(今天蒙古国杭爱山南麓,乌兰巴托西边的车车尔勒格市)。
随后汉军吸取漠南战役的经验,进行了细致的侦察工作,最后得到确切消息,匈奴单于主力在东线战场的北方。这个也是意料之中,毕竟匈奴西线已经一败涂地。于是卫青在定襄郡集结军队,霍去病部赶往代郡、右北平郡一带。
出征前,李广再三要求出征,武帝考虑到李广运气太背,年纪又大,没有同意。后来再三考虑,心一软,任命李广为前将军。此外,任命太仆公孙贺为左将军,主爵都尉(掌管爵位)赵食其为右将军,曹瓤为后将军,统一在定襄集结,由卫青指挥。除了曹瓤以外,都是与卫青参与指挥过漠南之战的老面孔。
而主攻方向的霍去病手下没有裨将军(副指挥),只是任命李敢(李广儿子,第二次河西作战时在东线战场有立功表现)等人为大校(高级的校尉)。
伊稚斜单于听说了汉军的动向,非常郁闷,赵信依然是那么自信,告诉伊稚斜说:“汉军长途奔袭越过沙漠,我军以逸待劳,坐着收编俘虏就行了。”
呵呵,当初在汉军中,汉军也是赵信口中的“我军”。
作为应对,伊稚斜单于在漠北集结主力,将辎重放到更远的地方,也是一副决一死战的态势。手下的骑兵,七七八八地还剩个二十几万呢。右谷蠡王和河西部队虽然被全歼,东部的左谷蠡王实力依然存在,有他挡着,霍去病也打不来。
卫青的中路军抓捕俘虏,逐渐得到了单于位置的确切消息,于是分兵北上,卫青率领主力迎击单于,命令前将军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会师,从东路进军,在漠北再与大军会合。东路道路稍微有些绕,加上主力军在沙漠行军肯定不休息,等于是让赵食其和李广做预备队了。
原来,皇帝考虑到李广的年龄和运气,暗中指示卫青别真的让李广当前锋,该调动就调动,最好让他当个后卫。加上老战友公孙敖最近刚刚犯了错误,更需要一次立功表现。
李广接到这个命令,自然不高兴,跟卫青说:“大将军你不厚道啊!我是前将军,是主攻啊,这下我成助攻了!不对,简直是候补!老子刚成年就出来打匈奴了,那时候还没你呢!今天这一仗,就是要打匈奴单于,我保证我力战到底,实在不行我比单于先死!”
李广软磨硬泡,卫青就是不领情:“你以为踢蹴鞠呢?还主攻、助攻、候补,赶快组织军队按照部署干。”李广径直离开,甚至没有告退,脸上写满了无奈的愤怒。
卫青的主力前进千余里(汉朝的一千里相当于现在的400多公里)进入漠北,果然遇上了单于本部的军队。匈奴在那里就建好了防御工事,军队阵形严严实实的。
卫青的作战思想其实比较趋于保守,之前作战,一来集中了优势兵力,二来有一定的战术突然性。可是这次匈奴人已经做好了防御,准备相当充分。河南之战的时候,卫青就吃了一次亏。最要命的是,这时候李广、赵食其还不知道在哪里,左等右等就是不来,说好的漠北集结呢!
但是这次,卫青不怕了,他拿出了汉军的“秘密武器”,武钢车。
武钢车是种两用车,既可以用来运输,又可以用来作战。这是一种重型战车,很大,长有两丈(汉代一丈大概两米五不到),宽有一丈四,一般用牛拉。与一般的战车不同,武钢车四面都有防护,用大盾包裹着车厢,盾上还有射击孔和矛。甚至根据资料来看,当时作战用的武钢车顶上面还有一门重型弩炮。这就是一辆古代的步兵坦克啊!
汉军将武钢车组织起来建立了圆形的防御圈,保证防御圈中的主力不会受到匈奴的打击,然后派出五千骑兵进攻匈奴军。匈奴军队也派出大约一万骑兵进行反冲击,汉军以少敌多,与匈奴骑兵绞杀在一起。当时,已经是傍晚了,天色逐渐暗淡。这时候正好又爆发了沙尘暴,沙子和小石子打在人脸上都疼,两军的主力已经相互无法看到了。
趁着这种有力态势,卫青指挥剩下的骑兵陆续出击,逐渐从两翼突进,以包围匈奴军。伊稚斜看到这样让他无语的天气,和无法打败五千汉军骑兵的一万匈奴兵,再考虑到了卫青的兵力和士气,心想算了还是逃吧。于是乘坐一辆六匹骡子拉的车,带着数百名亲身侍卫,在包围圈还没合拢的时候,向西北方逃去。
到了夜晚,汉军愈战愈勇,匈奴军也在做垂死的挣扎,双方伤亡人数相当。没多久,汉军左翼的一个校尉抓到一个俘虏,得知匈奴单于在天还没黑时就已经向西北逃窜。卫青得到这个消息,立即调整部署,派遣轻骑兵向西北方向追击,主力紧跟其后。匈奴军队见汉军撤开了包围圈,立即四散奔逃。
等天亮了,汉军轻骑兵一路追击两百里,还是没有见到伊稚斜单于的踪影。经过一夜的厮杀,虽然为了追击单于没有全歼这伙匈奴人,但是也让匈奴损失了一万九千多人,而且卫青也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赵信城。
卫青在赵信城,惊呆了,哇噻,原来单于把主力的辎重都放在这里啊!于是汉军就在赵信城大吃海吃了一天。第二天,能带走的匈奴辎重就带走,带不走的,就一把火给烧了,直到亲眼看到辎重全部烧完,才撤军向南。
在东线,骠骑将军霍去病到了右北平与当地太守路博德会师后,北上深入匈奴军队两千多里,找到了左谷蠡王的主力军。霍去病天生就是打匈奴的,这次的战果一如既往地辉煌,夺了匈奴左谷蠡王的战旗,俘虏匈奴小王三个,将军、相国、当户、都尉一共八十三人。左谷蠡王的残军一路奔逃,汉军就一路追击,一共歼敌七万余人,汉军伤亡一万人左右。
胜利后,霍去病还代表汉朝天子在匈奴的祭天场所(以前的祭天场所被当时的车骑将军卫青给……你懂的)狼居胥山组织汉军也搞了一次祭天活动,在姑衍山搞了祭地活动。这对匈奴民众的心理震撼可想而知。
狼居胥山、姑衍山在哪,现在没人知道,众说纷纭,但是霍去病当时去的有一个地方是可以确定的,史书记载霍去病在祭祀天地后“登临瀚海而还”,也就是霍去病带着将士们在匈奴搞公费旅游一直到了瀚海才回去。可以推测狼居胥山和姑衍山离瀚海不远。瀚海在哪里呢?瀚海,就是浩瀚的大海,当然了,不是北冰洋,北冰洋全是冰,一点也称不上浩瀚,在漠北地区能符合条件的只有当时被称之为“北海”的贝加尔湖。贝加尔湖在今天的俄罗斯境内,西伯利亚的南部,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有一千多米深,蓄水量也是世界淡水湖中最大的。不过在唐朝以后,瀚海的意思就变了,成了沙漠的意思。
汉军取得胜利后,逐步向南撤离。卫青的深入并不远,没多久就到了漠南,没想到在漠南遇上了两个人——李广和赵食其。搞了半天这两人压根儿就没找到通往沙漠的路,更别说漠北了!
卫青心里不是滋味,就让一个文书做传令官去传话,叫李广、赵食其去大将军幕府(幕府就是指挥所)回话,说白了就是挨批。
李广得到消息,跟传令官说:“手下的校尉们都没什么罪,是我自己迷路的,一会儿我亲自去大将军幕府写检讨。”
可是李广另有打算,想了想,唉,真没意思了。回到自己的幕府,跟校尉、幕僚(文书、干事、参谋之类)们说:“老子刚结婚不久就去打匈奴,到现在混到将军,大大小小的战斗七十多场!我今年六十好几了,面对这些传令官的问责,我怎么面对?”说完,拔刀自刎而死。
挺可惜的,其实如果李广不自杀,武帝也会饶他一命。赵食其原本被判处死罪,最后还是缴纳罚金了事。
而霍去病在撤军的途中,还有一件事情要做。他来到了河东郡平阳县,也就是今天的临汾市,找到了一户人家。这家人姓霍,主人叫霍仲孺。霍去病的母亲叫卫少儿,是卫子夫的姐姐,也是个女奴,侍奉平阳公主。后来卫子夫显赫了,卫少儿也带着霍去病这个油瓶嫁给了一个姓陈的詹事。霍去病的父亲是谁,卫少儿也一直没提。
但是这次出征前,卫少儿说出了真相:“你爸爸叫霍仲孺,当年是个平阳县的小吏,我俩在平阳县的时候好上了。后来我怀孕了,他也不敢承认,但是不管怎么说也是你爸,这次你路过平阳县,记得去看看他。”
霍去病见到了他的“私生爹”霍仲孺,我相信他有很多话要说,比如当初为什么抛弃我们母子,妈妈这么多年不容易之类的。但是霍去病只下跪说了一句:“孩儿不孝,到现在才知道您是我的亲生父亲。”
霍仲孺很尴尬,说:“老臣等托将军的洪福,也是老天的恩德。”这句话显得语无伦次,这次他们会面并没多少生离死别,最重要的成果是,霍去病发现了一个非常可爱机灵的小伙子,是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霍去病离开的时候,顺便把霍光接到身边,在平阳县给他老爹置办了财产。
也许他想不到,这个叫霍光的小子,以后将是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不得不说,霍仲孺这人别的本事没有,生孩子倒是真牛!两个儿子那是出将入相,风虎云龙。
闲话就不多说了。卫青、霍去病等人回朝后,都得到了一定的封赏,卫青、霍去病被授予大司马荣誉称号。大司马就是原先的太尉,但是现在只是个虚衔。卫青由大将军成为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由骠骑将军成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右北平的太守路博德、北地都尉卫山等人也被封侯。
因为霍去病的战绩更大,所以霍去病的风头正盛,已经盖过了卫青。以至于卫青手下好多人都去巴结霍去病,以求个一官半职。当然了,卫青也很高兴,自己的外甥出人头地了,做舅舅的难道不开心?不过这其中倒有个叫任安的,一直跟着卫青,没有离去。后来任安与一个人关系特好,那人就是司马迁。于是任安这样并不显赫的也在史记露脸了!还有特写!
对于匈奴来说,这次会战的战果是一次致命的失败,伊稚斜单于与匈奴各个部落一度失去联系,以至于右谷蠡王以为单于已经战死,自立为单于。伊稚斜慢慢收拢部众,右谷蠡王才将单于位交还给伊稚斜。除了对匈奴政局的影响外,此次汉军总共歼敌八万九千多人,匈奴的二十四个万骑一共三十多万人的军队现在已经只剩下一半不到,尤其是东线的左谷蠡王部被整建制歼灭。而汉朝在匈奴西南的朔方、河西走廊的经营也趋向稳定,逐步蚕食匈奴的领土。匈奴在漠南的势力已经宣告瓦解,史书记载——漠南无王庭。
不过,汉朝的状况也堪忧,几次作战的财政问题暂且不说,最重要的就是马匹的伤亡!仅仅一次漠北会战,马匹的死、伤、病就在十万左右,汉军士兵的伤亡也有几万,军队需要战后建设,尤其是需要重新为骑兵部队采购马匹。
实质上,双方都默认了一个现实,现在是停战状态,该是签订停战协定的时候了。伊稚斜单于虽然吃了亏,但是并没有怪罪赵信——其实他也明白,虽然说退居漠北吃了败仗,但是如果不退居漠北会吃更大的败仗。赵信又出了主意,继续和亲,而且这次和亲,咱们低声下气些。
匈奴的使臣来到长安,第一次用低声下气的语气请求和亲。朝廷针对这个议案又展开讨论,有的人说应该和亲,有人说干脆让他们臣服算了,其中,丞相长史(丞相的秘书长)任敞就说:“匈奴刚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应该让他们做汉朝的属国,在边疆接受一定的管辖和敕封。”
这个议案得到了通过,任敞就被任命为使臣,出使匈奴,向单于宣告我朝的皇恩浩荡……结果再也没有回来。伊稚斜单于一听,什么!要我臣服!要我称臣!想得美!任敞就被扣在了漠北,终身监禁。
这样一下,双方耍无赖了,当然是匈奴先耍的。你扣我的使臣,老子不能扣你的?于是汉朝也把匈奴的使臣扣了。匈奴不甘示弱,你扣几个匈奴使臣,我就扣几个汉朝使臣……
“冤冤相报何时了?”博士狄山悠悠地说了这句,“陛下,要我说,还不如一开始和亲呢。”
武帝一听和亲头都大了,当初高皇帝吃败仗和亲,现在吃胜仗还和亲,是我脑子有病还是你狄山脑子进了水啊。武帝问他的御史大夫张汤:“张汤,你怎么看?”
这个张汤也是个奇葩,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人童年有阴影,长大了有点暴力倾向。他老爸是长安丞(首都的治安长官),受家里的影响,从小喜欢法律。有一次他老爹下班回家,发现家里的肉被老鼠偷走了,就请小张汤吃了一顿“皮带炒肉”。张汤也没闲着,硬是展开了立案调查,抓捕了罪犯“老鼠”,并且起草了诉状,自己审理,最后给老鼠判了磔刑(就是凌迟!俗称大卸八块)。由此可见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教出来的孩子会有暴力倾向,但是他老爹并没有在意,反而注意到了他的诉状。哎哟喂,写得不错嘛!可以培养,长大后也成为了光荣的法律工作者。
不好意思,最近出了点事情,心不在焉容易歪楼。我们接着说。武帝问张汤:“张汤,你怎么看?”
张汤很不屑:“一个迂腐愚昧的臭老九罢了。”
狄山表示不服:“不要用两千年后的臭老九一词侮辱我汉朝的知识分子可好?!我就算愚昧,我也是愚昧的忠臣。像张汤,那是奸诈的忠臣。”
面对这样的说法,没等张汤还嘴,武帝就问了:“我让先生您去边境驻守一个郡,能让匈奴不来入侵么?”
“呃……这个,臣做不到啊!”
“我让您驻守边境的一个县呢?”
“臣做不到啊!”
“那我让你去驻守一个碉堡总行了吧?”
狄山一想,完了,再说做不到就得让我去基层当士兵了,硬着头皮说了一句:“臣……做得到……”
狄山到了边境上任一个多月,就在一次边境冲突中丧生。汉匈战争就是这样奇怪,景帝时期御史大夫冯敬与接替郅都当雁门太守战死,成为了汉军阵亡的最高级别官员;狄山稀里糊涂地成了炮楼的小队长,被匈奴游击队给宰了,成为了汉军阵亡的最高学历的军官。
边境的小冲突毕竟不是致命伤,汉匈的关系就这么尴尬下去——连使臣都不方便派。
但是汉军的将领内部也悄然兴起了一些内部斗争,李广的儿子李敢是在东路军跟着霍去病的,回来后得知父亲的死讯,却认为是卫青害死了他爹。估计也是接受不了事实,李敢有点冲动,对着卫青拳打脚踢,硬是把卫青打伤了。卫青为人很低调,一如他喜欢奇袭的作战风格,这件事也就没有声张。
这时已经是元狩六年的冬天,也就是公元前118年的冬天。卫青挨打,他外甥霍去病可是看不下去了。正好,赶上皇帝狩猎,李敢霍去病都接受了邀请与皇帝一起。霍去病把李敢叫到人迹罕至的地方,一箭射过去,了结了李敢的性命。
这下武帝头疼了,李敢多少是个功臣,也是忠臣之后,虽然说殴打上司,在军界确实可以判处死刑,但是怎么也得走个法律程序吧。没办法,武帝只好叫人对外宣称:李敢打猎的时候被鹿给撞死了。
我有点疑惑,司马迁当时怎么知道李敢的死因,也可能这件事当时就没有被瞒住。不过霍去病也没有受到多少舆论的谴责——公元前117年,元狩六年的九月,霍去病突然去世,这颗巨星像流星一样陨落了。
人死了,很多坏事就没人提了,尤其是那些立了大功的人。武帝非常哀悼,为霍去病修了非常豪华的墓地,整个坟包的形状就是个大型的祁连山沙盘模型,以表彰霍去病开疆河西的功绩。霍去病墓的地点在武帝修建中的陵寝茂陵的附近,以示皇帝的恩宠。就在出殡时,霍去病封地的地方军队被全部组织起来,到长安参加葬礼。皇家仪仗队从长安城一直排到茂陵,保卫着英雄的遗体。
实话说,霍去病死得确实蹊跷,后人种种猜测,甚至有阴谋论认为是卫青害死了李广,陷害了李敢,继而逼死了霍去病。这当然站不住脚,仅仅一点就能反驳:事实上,没有了霍去病,卫青的兵权也受到了影响。此后卫青再也没有出击匈奴指挥作战,而是以大将军的身份帮助武帝处理各类军国事务,成为实际上的丞相。甚至可以说,相当于现在的军委主席兼任国家副主席。
按照最靠谱的记载,霍去病是病死的,病死的原因没人知道。也许那个时代的医学不发达,运气不好得个头疼脑热的就会要人命。霍去病,最终还是病死,可惜了。
当初,武帝送霍去病一套豪宅,霍去病却没有接受。武帝很奇怪,就问:“你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不要房子要什么?多少人像你这么大为了一套居室辛辛苦苦地攒钱啊!”
霍去病的回答,现在已经成了成语:“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的病逝更加确定一件事,汉朝短期内不会再讨伐匈奴。但是匈奴也已经元气大伤,汉朝可以全心全意地进行自己的领土扩张和对匈奴的战略包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