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公元1500-1763年西方崛起的世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中世纪大部分时间里,西欧人觉得自己受到了威胁。因为地处传统侵略路线上,所以西欧出现了连续不断的游牧入侵者——匈奴人、日耳曼人、阿瓦尔人、马扎尔人、蒙古人、突厥人;只要帝国衰落下来,这些游牧民族就利用自己的机动性闯入各文明中心。

    近代初期,这一古老的格局被打破,西方在技术上开始获得全面优势,尤其是在武器和船舶制造上。西欧人现在反过来占据了机动性和武器的优势,让世界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整个欧亚大陆这时有两股不断扩张的力量,一股由俄国出发,穿越西伯利亚,直到太平洋;另一股从西欧出发,绕过非洲,扩张到印度、东南亚和中国。

    一、公元1500-1600年伊比利亚的崛起与衰落

    伊比利亚半岛有两个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国家在16世纪的欧洲扩张中首先处于优势地位,但之后便露出颓势。下面我们就来讲述伊比利亚半岛的崛起与衰落。

    伊比利亚扩张的根源

    欧洲海外扩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宗教。但是宗教战争在其他地方都不像在伊比利亚半岛那么重要。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长期处于反伊斯兰教的战争中,在驱逐了穆斯林之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处在宗教圣战的激昂中。“伊斯兰教”这个词对于欧洲的其他民族来说,可能只是个具有威胁但却十分遥远的名词而已,但是在伊比利亚人眼里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敌人。虔诚的伊比利亚人认为进行反伊斯兰教的斗争是其宗教义务与爱国需要的结合。

    航海家亨利王子和伊莎贝拉女王两位统治者在15世纪开始进行扩张。尤其是伊莎贝拉女王,进行了疯狂的宗教扩张。伊莎贝拉从1482年开始对格拉纳达进行讨伐,直到1492年完全征服了格拉纳达。同年女王颁布了一条法令,把不接受天主教的犹太人赶出了西班牙。1502年,对留居在卡斯蒂利亚的穆斯林颁布了同样的法令。当地理大发现揭示出有更多的穆斯林有待消灭的时候,伊比利亚人的圣战也就扩大到了大洋彼岸。

    非洲海岸依次向南的马德拉群岛、加纳利群岛、佛得角群岛和亚速尔群岛也为伊比利亚人提供了很大的动力。这些群岛物产丰富,更是良好的战略基地。经过多次争斗之后,加纳利群岛被西班牙人占领,其他的则属于葡萄牙人。然而渐渐地,伊比利亚人发现还有更多的岛屿在等待他们开发,所以1492年哥伦布和伊莎贝拉达成协议,率领一支探险队去发现大洋中的岛屿和大陆。

    在15世纪的航海事业中,葡萄牙人比西班牙人更具优势。葡萄牙航海技术领先的主要原因是国土疆域不大,并且三面被西班牙所包围,所以葡萄牙人没有要争霸欧洲的野心,而是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了开辟新的地方和研究新的技术上。其次,葡萄牙人从意大利人那里获得了很多的航海知识,并且雇佣意大利船长和领航员,这让葡萄牙人成为航海和地理方面最杰出的专家。

    1415年占领休达以后,葡萄牙对航海冒险的兴趣迅速增加,而通过从穆斯林口中得知了可以从非洲王国获得大量的奴隶、象牙、黄金以后,葡萄牙人急不可耐地派出了船队去非洲海岸开发黄金贸易。那时葡萄牙人最初的目标只是非洲,并没有想要扩展到东方。

    1445年,葡萄牙的早期冒险前进了一大步,亨利王子和他的船长通过了沙漠海岸,发现了绿洲。到亨利王子去世的时候,葡萄牙人已经看到了塞拉利昂。

    在这期间,葡萄牙人向往的目标已经从非洲扩张到了印度。当时从欧洲到东方的道路被非洲的掌控者——穆斯林势力所阻断。欧洲人非常渴望能找到一条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道路,因为传说中那里有着大量价值不菲的香料。亨利王子在开始行动的时候只是想要去非洲,但是随着船队沿着非洲海岸继续前行,他的视野也从非洲扩大到遍地香料的东印度群岛。从那时开始,发展香料贸易就成了葡萄牙人的首要目标。

    哥伦布发现美洲

    葡萄牙人在航海方面下足了工夫,但是第一个发现美洲大陆的伟大成就居然是哥伦布在西班牙的赞助下取得的。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与这项伟大成就失之交臂的原因居然是葡萄牙人比西班牙人的航海技术、地理知识更先进,已经正确估算出哥伦布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

    哥伦布根据马可·波罗对亚洲宽度的估计和托勒密对地球周长的估计,推断出欧洲到日本之间的大洋宽度不超过3000英里。因此他准备横渡大西洋,抵达亚洲。他也就此向各国提出方案,要求赞助。但是葡萄牙人因为亨利王子的缘故,比哥伦布更有实践经验,他们知道哥伦布推算的地球体积简直比地球本身小太多了,大洋的宽度也要更宽,前往亚洲最方便的路线应该是绕过非洲大陆,而并不是穿越大西洋。因此,1484年哥伦布向葡萄牙国王要求赞助的时候遭到了拒绝。两年以后,哥伦布向西班牙王室要求赞助,也遭到了拒绝。最后,依靠伊莎贝拉女王的支持,哥伦布才得以成行。

    1493年3月,哥伦布结束了第一次航行,他迫切地想说服人们他发现了一块宝贵的土地,这里有无数可以掠夺的财富,还有无数可以变成奴隶的诚实热情的人们。

    1492年8月2日,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从帕洛斯角出发。一直到10月,他们登上了巴哈马群岛中的一座,哥伦布把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哥伦布以为他的船队已经离日本非常近了,下一步就可以到达日本。当他继续向西南航行,到达美洲大陆的时候,他以为自己到了马六甲海峡附近的某地。由于哥伦布坚信自己到达了亚洲,所以哥伦布和他的后继者们进一步深入了美洲,一直到他们在墨西哥和秘鲁发现了大笔的财富。

    西班牙君主给予了哥伦布坚定的支持,并且为他组织了另外三支远征队。但是直到1519年,西班牙人才从墨西哥偶然发现了阿兹特克帝国。这距离哥伦布开始冒险已经过了20多年。在这20多年里,哥伦布组织西班牙人进行的探险没有收获什么财富,只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不过美洲大陆的发现确实具有伟大的意义,并且促使了葡萄牙人环行非洲,从海路直达印度。

    葡萄牙人在亚洲

    葡萄牙人在沿着非洲新几内亚海岸的贸易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胡椒、黄金、象牙、棉花、糖、奴隶被葡萄牙人从印度大量运入了欧洲。1487年,在对西非海岸的继续开发中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迪亚斯在沿海岸探险时遇上大风,大风把他们的船一直向南吹去。后来风变小了,迪亚斯想要回到西非海岸去,才发现他们已经绕过了海角。他们被吹到了印度洋海岸,但是因为受惊吓的水手强烈要求返航,结果这次并没有登陆。返航的时候,迪亚斯把这个海角命名为风暴角,葡萄牙国王听了他的经历后,又把这个海角改名为好望角,意思是绕过这个海角就有希望到达富庶的东方了。这也导致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并坚持认为自己到达了东方。

    在航海方面更有优势的葡萄牙人虽然并不完全相信,但是也开始加紧了开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路。1497年7月8日,达·伽马一行,从葡萄牙起航,于第二年5月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港。达·伽马在卡里库特并没有受到欢迎,这里是阿拉伯商人的地盘。阿拉伯商人对欧洲来的商人感到恐惧,生怕自己的垄断地位会受到动摇,于是对欧洲人进行了阻挠。另外葡萄牙人把印度人想象得跟非洲人差不多,所以携带的货物多是一些小手工艺品和羊毛织物,这些东西根本不会让东方各民族产生兴趣,不仅不是稀罕物,而且相对于当地的产品质量差、价格高。

    尽管如此,达·伽马还是收集了一船的肉桂和胡椒返回了葡萄牙,这船货物的利润是成本的60倍。高额的利润让西班牙人欣喜若狂,所以他们决心垄断这条新的贸易航路。并不只是针对欧洲人的垄断,还要把这条航路上来往已久的阿拉伯人和东方商人排除出去。定下了这个计划之后,葡萄牙人开始了疯狂的海上恐怖主义,尤其是遇上穆斯林的时候。他们会搬空对方船上的货物,禁止船上的任何人出来,然后一把火把船烧掉。

    隔绝了几千年以后,欧亚大陆的两种文化终于面对面地相遇了。欧洲人是入侵者,他们好斗,保持着主动权,不可抗拒地成为了世界的主人。

    只有200万人口的葡萄牙却统治着高度文明、拥有更多人力和资源的亚洲各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首要原因是葡萄牙人有从美洲大陆源源不断的金银做后盾。他们洗劫并摧毁了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开采了墨西哥和秘鲁的银矿,让葡萄牙有非常丰厚的资金与东方进行贸易。如果没有这笔沾满鲜血的横财,葡萄牙人是无法与东方展开贸易的。他们本土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资源,成品货物也没有什么吸引力。

    葡萄牙人成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印度大陆上的国家并不团结。葡萄牙人侵入印度的时候,印度北部的统治者是刚刚控制这一地区的莫卧儿王朝,他们感兴趣的并不是贸易,而是政府。印度南部在一些小国的控制下,彼此间常年征战。在这样的局势下,葡萄牙人和后来其他的欧洲人只有一个简单的目的,这足以抵消他们在资源方面的劣势。欧洲人因为宗教战争和政治分歧等原因,也不团结,但是在向东扩张掠夺这一点上面他们却有着完全的共识。而且欧洲人在追求这一目的时,表现出的意志与决心比亚洲各民族的抵抗更加坚定。达·伽马完成维阿的航行归来时,葡萄牙统治者马上就做出了迅速扩张的决定。他们为有组织的贸易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其中包括在马拉巴尔各港口设立商行驻外代理处和每年派出若干持有皇家许可状的舰队。

    葡萄牙人成功的最后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拥有强大的海上实力。葡萄牙人当时为海军研制了强大的新火炮,这种火炮让他们的军舰变成了移动的炮台,而不只是为部队提供食宿的运输船。火炮成为海战的主要工具,它们可以直接攻击对方的战舰。这种新的发展让葡萄牙人在海上所向披靡,轻松地击败了穆斯林的海上力量,为他们在亚洲大发横财扫清了障碍。

    完成这一丰功伟绩的是1509年至1515年在任的葡萄牙印度总督阿方索·德·亚伯奎。他夺取了进出印度洋的狭窄海道的控制权,从而粉碎了阿拉伯人的贸易网络。他占领了通往红海和波斯湾的重要关口——索科特拉岛和霍尔木兹岛。在印度,他攻占了马拉巴尔海岸中部的果阿城。果阿城后来成为西班牙最主要的海军基地。在东面,他攻克了马六甲,控制了与远东进行贸易的必经之地——马六甲海峡。两年后,葡萄牙的船只第一次抵达中国的港口。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澳门建立货栈和居留地的权利。

    葡萄牙人在亚洲的控制范围小得微不足道,但是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却非常重要。葡萄牙人通过这些小小的岛屿和少数的沿海据点控制着跨越半个地球的商船航线。凭借着这些航线和据点组成的贸易网,亚伯奎取代了阿拉伯商人对印度洋沿海贸易的垄断地位,并且开始和威尼斯商人争夺在地中海东部港口获得的“香料”。威尼斯人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从亚历山大和地中海东部港口购买香料,直到后来他们发现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正常运作了。现在香料以更便宜的外洋航线运往里斯本。因此,埃及人在威尼斯人的支持下于1508年派遣了一支海洋远征军,试图帮助印度王公把葡萄牙人赶出印度洋,但是他们失败了。1517年,埃及被土耳其人征服,但是埃及反葡萄牙人的计划却没有停止,土耳其人也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派出了几支舰队,但依然没有成功。

    中东的老航线依然在运行,在被废止后不久,又重新赢回了大部分交易。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葡萄牙的贪官污吏们收受了阿拉伯人的贿赂,他们同意让阿拉伯人的船进入红海和波斯湾。因此,阿拉伯人和威尼斯人在整个16世纪才得以和葡萄牙人进行竞争。一直到在海上更强大的荷兰人和英国人出现时,威尼斯和阿拉伯的商人才算真正地失败了。传统的中东航线正式让位于外洋航线。

    麦哲伦的航海事业

    欧洲人在海外扩张时有一种“便利”的原则,就是他们有权不顾有关的土着居民而把异教徒的土地据为己有。罗马教皇有权分配任何基督教统治者所拥有的地区管辖权。在1454年,教皇颁布过一道训令,授权葡萄牙人占有他们在沿非洲海岸向印度进发时发现的一切领土。哥伦布确信自己到达了东印度群岛,并从那里返回的时候,西班牙人害怕葡萄牙人会提出反对,所以敦促教皇承认西班牙的所有权。1493年5月4日,教皇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处划定一界线,将界线以西的地区授予西班牙,东则属于葡萄牙。1494年6月7日,西班牙和葡萄牙谈判,签订了《托尔德西拉斯条约》,把分界线向西移动270里格。这一条约让葡萄牙获得了巴西的所有权。

    达·伽马远航带来的香料贸易可谓是收获颇丰,欧洲其他国家看见了自然有样学样地开始探索其他能够通往东印度群岛的航线。哥伦布寻找中国一次又一次失败,但是向西航行到达亚洲的可能性依然还是存在的。16世纪初出现的探险家多数都以此为目标。这些探险家并不像起初那样是忠于国家的,这些冒险家愿意为任何出资方进行探险,他们多数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人。

    冒险家们大多失败了,只有麦哲伦找到了通往亚洲的航道。麦哲伦的船队虽然损失惨重,但是最后从塞维利亚港带回来的香料已经足够挽回全部的损失了。知道了通往亚洲航路的西班牙人迅速派出了一支远征队,这支远征队于1524年到达了出产香料的群岛。但是这里已经被葡萄牙人所占领,西班牙人无利可图。此外,西班牙当时正与法国交战,非常需要军费。因此,1529年,西班牙与葡萄牙签订了《萨拉戈萨条约》。根据这一条约,西班牙放弃对香料群岛的要求,接受以香料群岛以东15度处重新划分分界线,而西班牙可以从葡萄牙那里得到35万个达卡金币。

    葡萄牙对香料群岛的控制一直到1605年荷兰人侵入了这里为止,西班牙人则在1571年征服了他们觊觎已久的菲律宾群岛。但是,西班牙人并不满足,在很久以前他们就把注意力从亚洲转向了美洲,因为在那里发现了与东方香料价值不相上下的大笔财富。

    伊比利亚的衰落

    16世纪,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个国家,在海上贸易的事业中遥遥领先,并且从东方香料贸易和美洲的银矿、大庄园和种植园中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在16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领先地位开始日益衰退。法国、荷兰和英国开始成功地侵犯了葡萄牙的东方殖民地和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的利益。伊比利亚国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它们卷入了16、17世纪欧洲的宗教战争和王朝战争。在查理五世和菲利浦二世反对新教徒的战争中,在反对土耳其人的战役中,在与法国人的王朝斗争中,西班牙人用光了财富,耗尽了人力。西班牙统治者的过分扩张明显是致命的,他们不甘心只在海上取得优势,更渴望在陆地上也能取得地位。

    伊比利亚国家衰落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在经济上长期依赖西欧和北欧,这一点并没有因为他们在海上获得强势地位而改变。它们没有利用获得的财富为自己改善经济被控制的局面,反而让自己控制的帝国作为母国的殖民地同样被西北欧国家控制。

    中世纪之后,欧洲的经济中心从地中海向北移,原因在于北欧实力的不断发展。北欧在波罗的海到北海地区形成了新的规模贸易,这些贸易获得的利益超过了地中海传统奢侈品贸易。随着欧洲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面向平民的大宗贸易增长速度要超过那些面向少数富人的奢侈品贸易。

    北方的贸易由汉萨同盟掌控,一直到16世纪他们被荷兰人庞大有效率的商队赶走。在新的贸易格局中,伊比利亚国家在输出品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它们的商品输出非常原始,都是原材料——西班牙主要出口的是酒、羊毛和铁矿,葡萄牙出口的是非洲的黄金。它们用这些材料来换取冶金制品、盐、鱼和别人拿自己出产的羊毛加工成的毛织物。

    伊比利亚国家虽然经济上十分落后,但是因为他们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航海技术和宗教动力,所以他们能够率先进行海外扩张。可惜这一扩张并没有经济动力作为后盾,所以伊比利亚国家并不能有效地利用他们在海外扩张中所获得的利益。他们缺乏帝国贸易必需的航运业,也没有向殖民地贩卖制成品所需的工业。最开始的数十年时间,海外制造品市场扩大确实促进了西班牙工业的发展,但是在1560年以后,这一发展停止,长期的衰落也就随之开始了。

    衰落的另一个原因看来十分荒谬,大量来自美洲的金银流入伊比利亚国内,引起了通货膨胀。西班牙的物价大幅上涨,已经达到了北欧的两倍,而工资则落后于暴涨的物价。欧洲其他地区的工资都很低,这样一来西班牙工业处于严重不利的地位,产品成本很高,价格也很昂贵,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另外,西班牙贵族对国民经济也造成了极其不好的影响。贵族和高级教士加起来只占总人口的2%,但是拥有全国95%以上的土地。占总人口95%的农民全部是无产者。剩下的3%是教士、商人和专门职业者,这些人处在中间的阶层,但却算不上中产阶级,他们的财力跟西班牙贵族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因此,贵族蔑视经营商业或者从事工业的职业,认为他们有损于绅士身份。这种观念的产生并非源于无谓的虚荣,而是因为西班牙贵族占有极大的社会优势,他们有荣誉,可以免交税款,并拥有大量的地产。地产比商业或者工业带来的财富更多,更稳定,因此有成就的商人的目标则是拥有大量的地产、收购贫困潦倒的王室出卖的爵位,抛弃自己的阶级成为贵族。

    这种贵族精神破坏了原本的社会阶级,影响了经济生活的各个部门。他们对牧羊业十分偏爱,但是却不喜欢农业。他们驱逐勤劳的犹太人和穆斯林。他们对商业和工业带来的利益持否定的态度。因此,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的经济繁荣并没有维持下去。

    经济繁荣的终结让伊比利亚国家无法摆脱他们传统的落后地位和对西北欧经济的依附,伊比利亚的殖民地也注定属于落后和从属的地位。首先是荷兰人,接着是英国人,控制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大部分的运输业。西北欧人供应了巴西和西属美洲所进口的90%的制成品,以及伊比利亚半岛本身消费的大部分制成品。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商会垄断着与殖民地的贸易,法律上也禁止外国人参与,但是控制贸易运输并且提供给殖民地制成品的人正是这些外国人。西班牙商人以自己的名义所出口的商品大都是由外国人制造的。不少外国商人和金融家通过一系列的谎言以及代理人,成为塞维利亚商会的成员。这些加入塞利维亚商会取得合法贸易权的外国人很快就在交易中大获全胜,他们的贸易额轻易地超过了西班牙人。

    西班牙人的海上贸易最终为西北欧各国做了嫁衣,西北欧各国借助西班牙的海外事业发展起了资本主义经济,伊比利亚半岛却因为涌入的大量财富阻碍了早该实行的基本制度改革。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繁荣了几十年后突然无可挽回地衰落,原因就在于此。

    现代的海湾产油各国的情况和当年美洲的巨额财富给伊比利亚国家带来的效应十分相似。当这些国家的石油枯竭的时候,收入就会停止,到时候它们的处境就会像伊比利亚国家一样。而西欧国家的发展模式,才是国家富强的真正途径。

    二、公元1600-1763年荷兰、法国、英国的扩张

    1600年到1763年期间,西北欧的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的实力已经赶超了西班牙、葡萄牙两国。西北欧从此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地区。西北欧在各个方面影响着整个世界,到1914年为止,他们的制度被全世界其他民族所效仿。

    东北航道的探寻

    在欧洲大陆对外贸易和海洋事业中,西北欧并非是突然之间就跃居到领先地位的。他们在中世纪的后期就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经济中心已经由地中海向北进行了转移,主要贸易航道也从地中海移到了大西洋。除了经济上面的优势之外,他们在社会结构和文化氛围上也具有很大的优势,他们对经济利益的看重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荷兰、英国和法国的贵族从来不蔑视商人和商业,他们很愿意参与任何可能获得利益的商业冒险。北方国家的阶级流动性较大,那里的商人和金融家经常加入贵族的行列。这种宽松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不会像西班牙的贵族制度造成国内经济的衰退。

    最后,西北欧的企业主们还从物价、工资和地租的不停变动中获得了好处。16、17世纪,以英国为例,物价上涨了256%,而工资只上涨了145%,地租更远远低于物价。企业主们在通货膨胀的几个世纪里获得了极高的利润。这些利润又被用在开矿、海外冒险和扩大经营上。西北欧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西北欧国家看见西班牙和葡萄牙获得的利益自然十分眼红,但是因为他们海上的实力悬殊,所以并不敢侵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范围。因此,英国人、丹麦人和法国人就把注意力放在了伊比利亚人活动范围之外的北大西洋。1496年,英国国王亨利七世派遣约翰·卡伯特朝北大西洋方向航行。卡伯特发现了一种比西班牙人发现的银矿更有价值的资源——鱼。鱼是15、16世纪,欧洲贸易最重要的商品。鳕鱼在冬季也可以进行大量的供应,这对于每个冬天都有人要忍饥挨饿的大陆来说,绝对是一笔巨大的额外收入。另外在纽芬兰渔场还培养出了好几代训练有素、能适应远洋航行的海员。

    不过,西北欧各国并不满足于捕鱼,一直没有放弃对香料贸易的渴望。但是他们并不敢向葡萄牙挑战以获取好望角航道的控制权。因此,为了找到可以通往香料产地的航道,他们也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毫无成果的探险。他们认为既然已经证明了可以通过热带到达东方,地球是圆的,那么通过北极也应该可以。1553年,一支英国的远征队以通过东北航道到达中国为目的而离开英国,最终他们找到的只是一堵冰墙。这支远征队虽然没有找到通往中国的航路,但是却在白海海岸成功登陆,与俄国的沙皇直接建立了联系。西北方向的探险家同样也取得了收获——他们发现了进入美洲大陆毛皮产区的后门——哈得逊海峡。

    寻找去往东方的新航路失败了,西北欧人受到利益的驱使,开始试图挑战伊比利亚人的权威。而当时正在西属美洲崭露头角的英国闯入者尝试以和平的方式,用商业手段进行贸易。他们不想劫掠,而是利用西班牙并不发达的工业无法满足其殖民地需求这一点。西班牙殖民地最需要的两种商品是布匹和黑奴,英国人能够生产布匹,而且英国人在非洲同样可以获得黑奴。约翰·霍金斯爵士是英国黑奴贸易的创始人,他精明能干,善于捕捉商机,敢于开展法律之外的活动,终于在黑奴贸易中发了横财。1562年,他第一次航行时在塞拉利昂找到了奴隶,之后将他们运往伊斯帕尼奥拉岛换取兽皮和糖。这利润巨大的贸易让所有人都动了心,甚至在他第二次航行的时候,伊丽莎白女王和其他政府官员也对其进行秘密投资。第二次的贸易依然成功,他搭乘着载满白银的商船回到了英国,成为了英国首富。

    非法的奴隶贸易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对,虽然霍金斯是和平地用奴隶交换商品,但是按照西班牙的法律,外国人与西班牙殖民地的一切商业行为都是违法的。虽然算不上强盗,但这也是一种侵犯。不过在利益的驱使下,霍金斯还是不顾西班牙人的抗议开始了第三次航行,这次他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5艘船被击沉了3艘,最后2艘船在受重创的情况下于1569年回到了英国。

    由于西班牙人的阻挠,奴隶贸易已经不能以和平的方式展开了。面对巨大的利益,英国和新兴的西北欧国家自然不肯善罢甘休。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新教的船长们开始抛弃自己违法商人的面目,直接以海盗的身份前往西属西印度群岛。1588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派遣无敌舰队进攻英国,遇到的最强大的两个对手正是霍金斯和他的表弟。霍金斯兄弟让无敌舰队遭遇了惨败,对之前遭受的打击进行了报复。

    向西班牙开战后,英国人开始明目张胆地进入伊比利亚帝国的殖民地,不仅包括属于西班牙的美洲,还有属于葡萄牙的印度。原本对于战争还有着些许不安的其他西北欧国家很快就发现,曾经在他们眼中非常强大的西班牙、葡萄牙其实虚弱不堪,这对于西北欧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励。荷兰人最早利用伊比利亚衰落所提供的机会,在17世纪的时候进入了黄金世纪。

    荷兰的黄金世纪

    17世纪,荷兰的势力和繁荣明显增长,而荷兰的地理位置是其势力急剧扩张的重要因素。荷兰背靠广阔的德国内地,位于欧洲两条古老航线的交汇处。在这两条航线上主要运送的货物有比斯开湾的鲱鱼和盐、地中海地区的酒、英国的布匹、瑞典的铜和铁,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谷物、亚麻、大麻、木材和木制品。

    荷兰人最开始只是承担这些商品的运输。荷兰商船队崛起靠的是当地沿海的渔业,他们发明了保存、腌渍和烟熏等方法,向欧洲各地出口他们捕获的鱼,用来获取谷物、木材和盐。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外帝国的建立,让荷兰人可以在塞维利亚和里斯本得到帝国殖民地出产的货物,并且把这些货物销往欧洲各地。同样,他们也要向伊比利亚国家提供波罗的海出产的谷物和海军的补给品。荷兰人使用三桅商船来运输,这种船造价低廉,但是却有巨大的容积。这种新式商船没有火炮,所以也省略了放置火炮的平台,虽然这种设计十分冒险,但是这种船运送货物的数量要远远高于其他的船。三桅商船成为荷兰商船队控制世界海洋的主要工具。

    16世纪末,荷兰人开始挑战葡萄牙在东方的权威,他们首先搜集可靠的资料,让航海者找到可以绕过好望角的漫长航线。葡萄牙人为了保护这类情报使用了很多强而有力的保密措施。但是他们的航海机密最终还是被泄露了,荷兰人开始纷纷涌入东方海域。仅仅在1598年,远航东方的荷兰船只就有22艘之多。

    贸易战争刚刚开始,葡萄牙人就输给了荷兰人。荷兰人有更好的海员,更适合运输香料的船,他们的工业也要比葡萄牙人的发达得多,他们的商品更是物美价廉。

    荷兰的商队在1600年时已经拥有了10000艘船,荷兰的船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船队。荷兰的造船业非常发达,几乎一天就可以生产一条船,但是操作费用却十分低廉,所以荷兰船可以跟竞争者通过打价格战抢生意。他们也充当了西班牙、法国、英国和波罗的海国家之间的运输业者。英国人的运输业直到18世纪才能与荷兰人竞争。

    1602年,荷兰人把他们的私营贸易公司合并成一家国有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早在1600年,英国人就成立了自己的东印度公司,但是他们面对荷兰人还是输了。英国公司的认购资本要比荷兰公司小得多,而且后来荷兰人在东印度群岛修建了一系列的要塞。设立据点要与当地统治者达成协议,形成联盟,最终由联盟形成保护关系。到了17世纪末,荷兰人直接管理的地区还只有一点点,但是他们的保护国已经很多了,他们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地区。在18、19世纪,荷兰把这些保护国全部吞并,重新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大约在1700年以后出口欧洲的香料价值减少了,不过荷兰人把咖啡树引入了东印度群岛,发展出了一种新的经济资源。1711年他们仅仅收获了100磅咖啡,而到1723年,销售的咖啡已经达到了1200万磅。欧洲人渐渐养成了喝咖啡的爱好,荷兰人成了咖啡这种外来饮料的主要供应者。东印度公司通过种种手段在整个17、18世纪中平均每年可以得到18%的利息。

    不仅如此,荷兰人还垄断了环绕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捕鲸业。此外,在波罗的海他们也开展了繁盛的贸易,他们成为西欧最重要的海军补给品供应者。

    荷兰人在美洲建立的第一块殖民地是短命的新阿姆斯特丹城,存在最久的却是在1652年在好望角建立的一小块殖民地。这里并不是一个贸易站,而是一个为去往东方的船只提供燃料、水和新鲜食物的补给站。这块殖民地最大的价值是为过往的船只提供新鲜的蔬菜和肉,这一举动拯救了数千名海员的生命,新鲜的蔬菜避免了大量的水手船员因坏血病而死。

    到了18世纪,荷兰的经济发展和海外活动逐渐落在了英国和法国的后面。衰落的原因在于英法两国政府颁布了针对荷兰人的歧视性法令,坚持不懈地组建自己的船队。另一个原因则是荷兰与英法进行了一系列劳民伤财的战争。

    荷兰人在战争中的失利导致了荷兰的衰落,并且荷兰也缺少竞争对手所拥有的资源。法国人口众多,农业繁荣,在大西洋和地中海都有出海口;英国比荷兰拥有更多的自然资源,并且因为是岛国不会经常被入侵,另外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也为英国提供了大量的财富作后盾,而荷兰人仅仅在南非拥有一小块殖民地。

    英法竞争

    18世纪开始,英法两国开始争夺殖民地的霸权,争夺的范围包括北美洲、非洲和印度。

    英法两国都在北美洲拥有殖民地,他们的殖民地有着很多共同点,比如大都在同一时间获得,都位于大西洋和西印度群岛。这些地方的居民更加原始、稀少,英国人和法国人无法像西班牙殖民者那样靠当地的土着劳动者生活。另外,由于找不到金银等贵重金属,他们只能靠农业、捕鱼、伐木和皮毛贸易来赚钱。

    北美英属殖民地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主要生产烟草的弗吉尼亚;第二种是从事捕鱼、伐木、皮毛贸易的新英格兰;第三种是有能够带来极大利润的甘蔗种植园的英属西印度群岛。英国殖民地的人口数量远远多于法国殖民地,相比法国的殖民地还拥有政治上的独立性。每个殖民地英国政府都要任命一名总督、一个咨询会议和一个司法系统。每个殖民地都有一个立法议会,它通常与委任的官员们不合。原因很简单,就是当地的商人和种植园主人想要使用运费更加便宜的荷兰人来把这些产品运往利润更高的非英国市场,而英国官员则认为种植园的产品应该统统用英国船只运往英国。

    法国在北美洲的殖民地胜在战略位置十分突出。最开始法国以圣劳伦斯河流域的殖民地作为主要根据地,他们利用无与伦比的内陆水系向西推进到苏必利尔湖,向南推进到俄亥俄河。到了1682年,法国贵族拉萨尔划船沿密西西比河而下,宣布整个密西西比河属于法国所有,并将其命名为路易斯安那以纪念路易十四。从此开始,英法两国开始对土地所有权有了明显的冲突,因为在18世纪英国王室发出的殖民地特许状大都规定授予“从大海到大海”即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之间的地区。当英国殖民者到达并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时,那里已是法国人的领地。开始的时候法国人在土地占有方面有绝对的优势,是法国的探险家们最先开辟了这些地区,然后他们又沿着圣劳伦斯河到路易斯安那的路径修筑了很多要塞。从圣劳伦斯湾到墨西哥湾,大西洋沿岸的英属殖民地被一条巨大的弧形地带所包围。

    法国人占领了北美的制高点,他们团结,并且纪律严明。法国殖民地并不存在难以驾驭的民选机构,他们的殖民地长官都是由巴黎直接任命。这种方法比英国的代议制度更加灵活有效。英国殖民地的总督只能请求和怂恿他们的议会采取某种行动,并没有办法下达直接命令,尤其是在他们的薪水基金由议会投票决定之后。而法国殖民地则是总督和行政长官直接下令,他们的部下就可以直接加以执行。

    法国跟英国在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同样发生了激烈的冲突。17世纪英国人被荷兰人赶出东印度群岛以后,就退到了印度次大陆。到17世纪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印度建立了四个较大的据点:东海岸的加尔各答和马德拉斯,西海岸的苏拉特和孟买。

    在17世纪的时候,欧洲商人都是要经过莫卧儿皇帝的允许才能在印度留居经商,因为莫卧儿帝国强大的实力可以轻易地把他们赶出印度。但是18世纪时,莫卧儿帝国崩溃,皇帝阿克巴的继承者对穆斯林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印度教的臣民开始疏远中央政府,产生混乱。地方统治者趁机作乱。这些给英法的东印度公司以可乘之机,让他们从安分守己的商人变成了地区的霸主。他们修建要塞、供养士兵、铸造货币。这个时候的印度已经不存在能够阻止他们的中央政权了。

    17、18世纪,在英法两国间进行了一场持续了一个世纪的战争,最终英国人在1763年彻底击败了法国人。在这期间一共发生了四次英法战争。所有的战争都有两个战场:欧洲战场和殖民地战场。欧洲方面的战争主要是围绕着路易十四和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野心进行的。殖民地方面的战争则是因为在印度的势力均衡、美洲互相冲突的领土要求、西班牙殖民地的贸易条件和对世界商船航线的控制这几个方面。

    前三次战争中英国人获得了新斯科舍、纽芬兰和哈得逊湾等地区。最后一次战争英国人取得了印度。最后这场决战被称为七年战争,这场战争在1757年发生了一场重大的转折。主要原因是老威廉·皮特进入了英国内阁。皮特把财力集中于海军和殖民地。因为增加了海军的投入,所以在海上他们清剿了法国人,美洲的殖民者受到鼓舞,加入到英国军队中来,组成了一支5万人左右的军队。这支军队攻陷了法国的一个又一个堡垒。最后一场战争发生在法属加拿大的魁北克,1759年9月,魁北克投降。第二年的蒙特利尔失陷则彻底宣告了美洲法国殖民帝国的终结。

    在印度的战争,英国同样是依靠海军取得了成功。英国借助海上的绝对优势从欧洲运来士兵,同时阻断了法国人从海上运输士兵的路线。另外英国在印度的领导人罗伯特·克莱武打败了亲法国的穆斯林统治者,扶植了亲英国的傀儡政权,同时向穆斯林勒索了巨额的赔款。

    七年战争最终以双方签订了《巴黎和约》而结束。法国仅仅保留了美洲几块无足轻重的殖民地和少数岛屿,英国从法国手中取得了整个圣劳伦斯河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全部地区。西班牙因为跟法国结成了同盟,所以也不得不把佛罗里达割让给了英国。作为补偿,法国把路易斯安那西部让给了西班牙。在印度,法国人只保留了商业设施,再次回到印度的法国人只是商人,而不是帝国建立者了。

    法国人被逐出印度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有了这块幅员辽阔、人口稠密的大陆作为根据地,英国人才能在19世纪扩张到南亚其他地区,然后扩张到东亚。

    三、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当西欧人在海外扩张到世界各地的时候,俄罗斯人也在陆地上进行着横跨欧亚大陆的扩张。西欧人开辟和勘探新世界的边远地区,而俄罗斯人则正相反,俄罗斯人把版图扩张到了辽阔的欧洲平原上。

    俄罗斯土地扩张的条件

    俄罗斯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它的疆域占地球面积的六分之一,比美国、加拿大和中美洲的总和还要大。

    组成今天俄罗斯大部分国土的欧亚平原被一条从黑海伸展到太平洋的天然边界所围绕。这条边界由连续不断的山脉、沙漠和里海组成。这一边界中的山脉挡住了来自太平洋的湿风和来自印度洋的暖风,这让西伯利亚变得寒冷、干燥。广阔的西伯利亚平原其实气候非常一致,都是夏天短暂炎热、冬天漫长酷寒的大陆性气候。气候与地形的一致性促进了俄罗斯向东的扩张,因为边疆开拓者们并不会因为远离家乡感到不适。

    俄罗斯扩张还受到河流系统的影响。因为地形平坦,所以俄罗斯的河流又宽又长,少有湍流。这些河流成为俄罗斯人进行贸易、殖民和征服的最佳交通工具。俄罗斯的皮毛商人就是通过水路进行对外贸易的。

    影响俄罗斯人扩张的最后一个因素是俄罗斯各地区的环境。在遥远的东方,沿北冰洋海岸是荒芜的冻土带,除去夏季6至8个星期的生长期外一直封冻。冰土带的南面为森林带,它是4个植被区中最大的一个,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5,在森林带的南部边缘,森林渐渐稀疏,最后完全不见,能看见的是一片开阔的大草原。现在这里是俄罗斯的腹地,但是在过去很多个世纪中这里都是苦难和灾祸的发源地。

    这里的草原为游牧民族提供了很好的牧场,这些游牧民族在草原上发展强大,就开始沿着抵抗最少的路线向西入侵中欧或者向东入侵中国。但是他们进攻东欧脆弱的俄罗斯人的次数要更多。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森林区的斯拉夫农民和大草原上的亚洲游牧民族之间的连续不断的冲突。开始的时候游牧民族占据了优势,蒙古人对俄罗斯的统治长达两个世纪。但是最后森林里的斯拉夫人获得了胜利,他们变得越来越强大,赢得了自己的独立,还扩张到了欧亚平原以外的地方。

    第四个地区是面积最小的沙漠区,从中国延伸到里海。那里不易进入、气候恶劣、还有强大的土着民族。所以沙漠地区直到19世纪末才被俄罗斯并入版图。

    越过乌拉尔山脉

    大约在1500年前,俄罗斯人从他们所在河流发源地开始向东扩张。他们被辽阔的平原吸引,以巨大的弧形扩散开,前进到北冰洋的沿岸、南面的黑海和东面的乌拉尔山脉及更遥远的地方。因为他们的农业生产方式较为落后,无法养活稠密的人口,所以他们的聚居方式十分分散,村落也很小,没有集中的村庄或者城市。当时的少数城镇都是作为贸易中心,沿着主要的水路发展起来的。位于连接南北交通的第聂伯河沿岸的基辅和控制东西贸易的伊尔门湖畔的诺夫哥罗德就是这样。基辅是俄罗斯的中心,但是这个国家当时却只是水路沿岸各公国的松散联盟。基辅坐落在森林区和草原区的交界处,极易受到游牧民族侵犯,因此这里的人们不得不为了生存而与游牧民族的骑兵做不间断的斗争。俄罗斯殖民者也无法迁徙到基辅以南和以东的地方,因为游牧民族在那里势力强大,随时会对他们造成威胁。

    1237年,游牧民族的威胁终于不再是担心,而是噩梦成真了。蒙古人在横扫了大半个欧亚大陆之后同样扫荡了俄罗斯地区。蒙古人在接连的军事行动中毁灭性地扫荡了中欧,一直推抵意大利和法国的门口。然后他们自动撤退了,在欧洲仅仅维持了对俄罗斯地区的统治。

    不过蒙古人庞大的帝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却很短命。很快这个帝国就分裂成几个地区,其中所谓的金帐汗国包括了俄罗斯地区。金帐汗国的首都,也是后两个世纪俄罗斯的首都,即位于今天伏尔加格勒附近的萨莱。这场森林和大草原之间的古老斗争,最终结果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个时候俄罗斯交出了他们在大草原上的一些孤立的领地,撤回了森林深处。他们承认可汗的统治权,只要他们向可汗进贡,然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了。逐渐地,回到森林里的俄罗斯人恢复了自己的力量,发展起了一个新的民族中心,那里远比基辅要安全得多,那里就是远离草原的莫斯科。莫斯科除了远离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之外,还有很多有利的条件,比如莫斯科处在很多大河的交汇处,所以莫斯科能够通过内陆水系获得很多益处。

    莫斯科的统治者耐心地经营着他们的领地,一直到成为新的民族核心。14世纪初期,公国的面积大约是500平方英里,到15世纪中叶时已经增长到15000平方英里。一个世纪后,伊凡雷帝上位,所有的俄罗斯公国都被纳入了莫斯科的统治下。

    莫斯科公国统一了俄罗斯其他的公国,这改变了俄罗斯人与蒙古人之间的实力。蒙古人原来之所以能够获胜,是因为他们内部团结一致,骑兵部队行动迅速,军事上更加先进,与俄罗斯境内那些内讧频繁的国家完全不同。然后到了16世纪,俄罗斯各公国已经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金帐汗国却分裂成乌拉尔山脉东边的西伯利亚鞑靼人、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和克里米亚汗国这几个互相敌对的势力。此外,俄罗斯人的军事技术也在向前发展,因为他们能够从西欧国家获得先进的火枪和火炮技术。凭借着军事上的优势,俄罗斯人很快就占领了整个喀山汗国。他们沿着伏尔加河扫荡,在1556年轻易地攻克了阿斯特拉罕。为了巩固自己打下的领地,俄罗斯人沿着伏尔加河岸修建了一系列的防御据点,一直修到位于阿斯特拉罕的伏尔加河河口处。俄罗斯人就这样控制了广阔的伏尔加河流域,并且到达了南边的里海和东面的乌拉尔山脉。从此,俄罗斯人开始向伏尔加河和乌拉尔山脉的另一边扩张。

    征服西伯利亚

    俄罗斯人征服了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但是克里米亚和乌拉尔山脉另一侧还有很多保持独立的鞑靼人,他们还在不断地骚扰俄罗斯殖民者。俄罗斯人在18世纪末之前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忍受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劫掠。不过现在他们轻易地就消灭了西伯利亚汗国,并从此开始向太平洋进军。

    翻过乌拉尔山脉和征服西伯利亚的边疆开发者,主要是那些豪爽能干的哥萨克人。这些人与美国西部的边疆开发者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躲避农奴制而逃离俄罗斯或波兰的农民。他们的避难所就是南面荒芜的草原地区,在那里,他们成为了猎人、渔夫和畜牧者。由于长期频繁的接触,如同美国边疆开发者变成半印第安人一样,他们也变成了半鞑靼人。他们热爱自由、崇尚和平,但是又蛮横无理,喜欢劫掠,只要有利可图,他们并不介意去当土匪和强盗。

    哥萨克首领叶尔马克·齐莫费耶维奇就是在这种混乱的边疆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在21岁的时候因为盗马被判处死刑而逃到了伏尔加河,成为河上一伙强盗的首领。他劫掠来往的船只和商队,一直到政府前来围剿。

    叶尔马克身为强盗,却表现出一个伟大的帝国缔造者的品质。叶尔马克凭着征服者的大胆,认为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1581年9月1日,他带着840人的部队深入古楚汗本土并且发动了进攻。叶尔马克跟美洲的西班牙人一样,拥有着武器先进的优势。凭借火枪和火炮的力量,他很快就占领了古楚汗的首都锡比尔。俄罗斯人把这座都城的名字赋予乌拉尔山脉以东的整个地区,锡比尔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西伯利亚。通向太平洋的路从此展开在俄罗斯人面前。

    俄罗斯人对西伯利亚的征服就如同西班牙人对美洲的征服一样,俄罗斯人以很微小的力量在短短的几年之内赢得了一个庞大的帝国,推进的速度令人震惊。在1581年到1584年叶尔马克出征的时候,当时沃尔特·雷利爵士也于1584年在北卡罗来纳的罗厄诺克岛登陆。到1637年为止,俄罗斯人已经到达了太平洋的厄霍次克海,跨越的距离比起美国的太平洋岸到大西洋岸间的距离多了一半,英国殖民者在此期间还没翻越到阿勒格尼山脉的另一侧。

    这些人利用沿着推进地点修筑防御要塞来保持相互之间的联系。他们从锡比尔推进到了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并且沿着勒拿河于1645年到达了北冰洋海岸。两年后,他们又到达了太平洋海岸,建立了鄂霍次克要塞。

    行至太平洋海岸的时候,他们还没有碰到任何能够阻挡自己的对手。当他们继续前进到阿穆尔河流域的时候,他们碰见了强大的对手——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大清帝国。俄罗斯人因为饥饿来到阿穆尔河流域,寒冷的北方虽出产大量的皮毛,但是却无法提供粮食,而欧洲的粮食产地又离得过于遥远。因为渴望着阿穆尔河流域肥沃土地上充足的粮食,俄罗斯人一直向南前进。

    1634年到1644年间,瓦西里·波雅尔科夫沿阿穆尔河而下。在他之后又有很多冒险家进入阿穆尔河流域。他们攻占了阿尔巴津城,修筑了一系列的要塞,并且用哥萨克的方式进行烧杀抢掠。他们在中国边境的这些暴行惹怒了康熙皇帝,1658年他派出一支远征军北伐。中国人夺回了阿尔巴津,把俄罗斯人从整个阿穆尔河流域赶了出去。在经过很多场战役后,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把两国的边界确立在沿着阿穆尔河的外兴安岭一线上。俄罗斯人从阿穆尔河流域地区完全撤走了,但赢得了在两国边界进行自由贸易的权利。在随后的几年,俄罗斯人发展起了商队贸易,俄罗斯人用黄金和毛皮来交换中国人的茶叶。俄罗斯人从中国人那里获得茶叶以后,很快就把茶叶变成了自己的民族饮料。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表示俄罗斯人在亚洲的第一轮扩张结束了。在接下来的170年里,俄罗斯人遵守着条约的规定,停留在阿穆尔河流域之外的地区。到19世纪中叶他们又卷土重来时,已经比从前要强大得多,但是中国却衰落了。

    征服乌克兰

    16世纪中叶,伊凡雷帝征服了喀山和阿斯特拉罕地区,但是还有两个汗国是独立的,他们是南边的克里米亚鞑靼人汗国和乌拉尔山脉另一边的鞑靼人汗国。后者在之后的短短几年里被叶尔马克和其后继者所征服。但是,克里米亚的鞑靼人则一直坚持到18世纪末。他们幸存的重要原因是获得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支持。但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被叶卡捷琳娜女皇打败了,并在1792年接受了《雅西条约》。这一条约让俄罗斯得到了东起库班河西至第聂伯河的整个黑海北岸。

    这个时候,整个乌克兰都处在俄罗斯的统治之下,森林农民战胜了草原游牧民。只有中亚沙漠地区仍在勉力支持,但是它注定要在下一世纪受到米斯克的统治。就这样,东欧的小公国——莫斯科公国,在几个世纪的扩张之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它拥有除原来的斯拉夫人以外的几十个少数民族。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后,这个国家成为苏联。

    沙皇和苏联在之后统治了这个国家几个世纪,但是斯拉夫人之外的几十个少数民族并没有泯灭自己的民族意识,他们仍然存在着独特的民族认同感,因此,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他们才能建立起独立国家。相比之下,美国的少数民族也不比俄罗斯少,但是他们却没有独立。两个情况类似的国家却有根本的不同,为什么呢?

    比较合理的解释是,苏联是一个以“民族的马赛克”形式拼凑起来的国家,而美国是一个“民族的熔炉”式的国家。之所以说苏联是个马赛克,是因为几个世纪之前俄罗斯一路西进到太平洋,征服了这些国家,把他们拼成一个帝国,组成一个“马赛克”。正如马赛克里的玻璃都保留了自己原来的颜色一样,不管是沙俄还是苏联,马赛克里的民族都保留了自己的特性。

    美国在西进到太平洋的时候也征服了很多印第安部落。但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印第安人人数远远比乌拉尔山和太平洋之间欧亚大陆上的人少得多。这样美国人就可以把这些印第安人赶到几个为数不多的保留地中去。而这也就为全世界几百万人移民到空旷的美国扫清了道路。在那些土地上,移民混合起来,以至于今天很多不同的民族的后裔常常生活在一个美国城市的街区或一个公寓里,成为邻居。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大熔炉中的各民族没有要求独立,而苏联各民族却要求独立的原因。

    全球统一性的开始

    欧洲海外和陆上扩张最明显的结果就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大陆或者一个半球。整个地球的形状首次被确定并被绘入了地图。在15世纪初期,葡萄牙人沿着非洲海岸摸索前进之前,欧洲人所掌握的地理知识仅限于北非和中东。对于印度及中亚、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知识,他们都是模糊的。对于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存在他们都未曾想到过,更别说南极洲了。

    但是到1763年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巨变,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海岸线都被人们所了解,比如南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整个非洲的海岸轮廓以及南亚和东亚的海岸等。甚至在某些地区,欧洲人的知识已经超过了海岸线之外,例如俄罗斯人对于西伯利亚,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对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都是十分熟悉。在格兰德河以北,西班牙人勘探了很多地区,积极地寻找着黄金和传说中的城市。而法国人和英国人则利用独木舟和印第安人所了解的河流和湖泊路线来向更北的地区漫游。但北美洲的太平洋海岸却仍然有大半保持着神秘,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内地基本也是一片空白。中亚的情况也一样,人们对它的知识来源仍然是来自13世纪马可·波罗的记述。

    欧洲人的发现除了带来新的全球视野之外,还使种族在全球重新分布。在公元1500年以前,实际上一直都存在着世界范围内的种族隔离现象。例如尼格罗人种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太平洋的少数岛屿之上,而蒙古人种则聚居在中亚、西伯利亚、东亚和南北美洲,高加索人种则聚居在欧洲、北非、中东和印度。但到1763年时,新的种族分布格局已经清晰可见,比如在亚洲,俄罗斯人开始越过乌拉尔山脉,迁徙到了西伯利亚;以及欧洲人和非洲人向南北美洲的移民,在这次移民之中,欧洲人是自愿的,而非洲人则是被迫的。

    欧洲和非洲的大规模迁徙使得南北美洲从一个纯粹由蒙古人种统治的大陆变成了一个种族混杂的地区。最终,在美洲,人数最多的人种是白种人,而占少数的人种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则依次为黑人、印第安人、印第安人与白人的混血儿以及黑人与白人的混血儿。

    人类各种族迁徙同时,也带动着动植物的传播。

    美洲印第安人贡献了丰富的粮食作物,尤其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作物。这些粮食作物构成了世界上全部植物食物产品产量的一半。除此之外,美洲印第安人还培植了两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即烟草和棉花。

    直到今天,全球范围内人与动植物之间的交流仍然在继续着,并且由于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更是以加速度的形式在进行。

    到18世纪后半叶的时候,拥有巨大规模的洲际贸易首次发展起来。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就已经在欧亚大陆的各个地区之间贩运商品,那个时候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例如香料、丝绸、宝石和香精等。而到18世纪末,这些有限的奢侈品贸易转变成为大规模的贸易,尤其是跨大西洋的贸易。美洲种植园先是生产了大量的烟草和蔗糖,此后又生产了大量的咖啡、棉花以及其他在欧洲销售的商品。由于种植园实行单一经营,因此它们又必须进口所有的生活必需品以及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的三角贸易。

    欧洲与亚洲之间的贸易则比不上欧洲与南北美洲或者与东欧的贸易,其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欧洲的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织品;二是由于亚洲经济高度的自给自足,难以找到能够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商品。

    这种新的世界性经济关系使得大规模的国际分工首次出现了,全世界逐步成为一个经济单位。而这种新的世界性经济关系也使得生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完成。

    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全球性经济,南北美洲付出的代价是奴隶制,而东欧所付出的代价则是农奴制。而非洲由于是美洲种植园奴隶劳动力的来源,也受到了新的全球性经济的深刻影响。而亚洲在各大洲中受到的影响是最小的,因为它无论在军事、政治还是经济方面都强大到足以避免直接或间接的征服。而欧洲所受到的影响则都是积极的,作为世界贸易的中间人,欧洲人开辟了新的外洋航线,提供了必需的资本以及技术,从中获益最多。

    因此,正是在此期间,欧洲实现了经济上的突飞猛进,迅速上升为世界经济霸主。而总的来说,新的全球性经济对于世界的影响是积极的,它提高了世界生产率,使得经济一直持续增长。但西北欧从最初起便作为世界的企业主攫取大部分利益,损害了其他地区的发展,例如种族冲突、贫富差距、农奴制以及奴隶制等,都是由于这一攫取而造成的。

    直至1763年,全球性的政治关系也如同经济关系一般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西欧人通过赢得对印度洋的控制而从南面包围了曾经围困住他们的伊斯兰世界。与此同时,俄罗斯人通过征服西伯利亚而从北面包围了伊斯兰世界。而美洲的发现也为西欧人开辟了大片的领土,并蓄积了巨大的资源和实力。

    此前,伊斯兰世界是创造力的中心,它伸入东南欧、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亚和东南亚。然而现在一个个影响到全球而不仅仅只是欧亚大陆的中心已经崛起,先是伊比利亚半岛,继而是西北欧,随后,一条条具有政治影响力的贸易路线开始伸展,逐步包围了整个世界。

    在1763年之前,欧洲人并未实际控制住这些地区的全部,但他们已经占领了人烟稀少的南北美洲、西伯利亚以及后来的澳大利亚。可以说,在政治领域也如同经济领域一般,欧洲人已经取得了一半的成就。它已经开始了在海外和陆地上的扩张,不再是欧亚大陆上一个无关紧要的半岛。

    欧洲的文化是否能够强行移植,也如同政治领域一样,取决于各土着社会的情况。例如,欧洲文化能够完整地迁徙到南北美洲,是因为各土着民族或者被消灭,或者被驱逐,而由欧洲的民族进行了种族取代。但不可避免的是,土着所遗留下的文化,依然会在方方面面有所体现。

    在1763年之前,欧洲人对非洲和欧亚各种土着文化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西非的土着酋长们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了沿海贸易站。而中东、印度和中国,各土着民族则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毫无印象。穆斯林土耳其人虽然与信奉基督教的欧洲人关系相对而言较为密切,但也同样看不起他们。甚至在17、18世纪土耳其人日益衰落之际,也依然毫不犹豫地表达对基督异教徒的轻蔑。

    在印度次大陆,当1560年葡萄牙人引进宗教法庭的时候,各土着民族的反应同样十分消极。1660年至1773年之间,共有73人因持异教观点被处以火刑。而印度人也注意到了天主教矛盾之处:它监禁、拷打并以火刑来处置那些持有异教观点的人,但同时又阻止寡妇自焚。而对于印度教而言,自焚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并且,欧洲冒险家们在印度的不法行为更是让印度人对西方基督教徒缺乏好感。1616年就有人对英国牧师特里先生说:“基督教是魔鬼的宗教,基督教徒经常酗酒、干坏事、打人、辱骂别人。”

    耶稣会传教士几乎都拥有卓越的才能和在学问上的造诣,这使得中国人对他们的反应起初来说是比较积极的。耶稣会会士还获得了一些皈依者,包括少数的学者以及一些皇室成员。但即使如此,这些才干卓越的耶稣会会士也依然没有给中国大多数学者留下深刻的影响,他们依然不认同西方科学以及西方的宗教。

    虽然这一时期的中国人、印度人和土耳其人都对欧洲人的文化没有多大兴趣,但欧洲人却对他们在君士坦丁堡、德里和北京所看到的一切东西都印象深刻。

    欧洲人起初对奥斯曼帝国抱着一种尊敬和钦佩以及不安的态度,即便是在这个帝国开始衰落的时候,依然有一位英国旅行家说,土耳其人是“近代唯一起到伟大作用的民族”。到17世纪时,奥斯曼帝国完全失去了它的威望,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神秘感的中国。但到18世纪末的时候,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也开始消失,一方面的原因是天主教传教士在中国受到了迫害;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欧洲人对中国自然资源的兴趣远远大过文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