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最实用的11种经营策略-稳扎稳打,慎思笃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商场如战场,风云变幻,稍不留神就会人仰马翻。想要在商场立足,一定要小心谨慎,慎思笃行。

    1.给自己,给企业一个准确定位

    成功箴言:

    给自己定位,就是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企业定位,就是确定企业的目标。年轻的比尔·盖茨很早就给自己,给微软找准了定位。

    一个人想要干一番事业,首先要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否则就是蛮干。比尔·盖茨在计算机方面很有天赋,如果让他去做其他行业,恐怕不会有今天的微软。

    微软刚刚成立的时候,比尔·盖茨就看准了计算机软件的美好未来,再分析一下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便决心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正是比尔·盖茨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才使自己走上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其实,比尔·盖茨从小就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他在任何时候都会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在中学的时候,比尔·盖茨有一段时间因不能接触到计算机而感到十分迷茫,没有了计算机,他感觉一下子突然失去了方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学会了打牌,而且很快成为打牌高手。时间长了,他在牌桌上结识了一群伙伴,这些伙伴很快成为比尔·盖茨的好朋友,有的伙伴后来还成了比尔·盖茨的搭档,帮助比尔·盖茨经营微软。后来,比尔·盖茨回想起童年的往事说:“认清自己很重要,但是想要成功也离不开好的伙伴。”

    比尔·盖茨在中学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尤其是数学。后来,他又以良好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在这所世界顶级学府中,可是说是卧虎藏龙,比尔·盖茨在数学方面并没有遥遥领先。但是他的导师还是建议他往数学方面发展,他的导师很认同他在数学方面的潜力。但是他却果断地回绝了导师的建议,他对导师说:“在数学方面,我在哈佛都没能出类拔萃,想要在美国,甚至世界出名,那不是很困难吗?”其实他的兴趣所在是计算机。

    随着当时计算机的不断更新和改进,特别是微处理器功能的不断强大,为比尔·盖茨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当阿尔塔计算机公司生产出以英特尔8008微处理器为内核的计算机时,比尔·盖茨认为是表现自己的时候了。

    以英特尔8008微处理器为内核的计算机的功能很多,但是这种计算机使用起来需要掌握一种计算机语言。这难不住比尔·盖茨,早在湖滨中学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钻研计算机语言,在那时,他甚至可以编写简单的语言程序。就在这个时候,在计算机语言程序方面,有一个人声名大噪,他叫盖里·基尔代尔。他编写的计算机语言程序堪称完美,但是他没有把自己编写的程序拿来卖钱,他只关心自己编写的程序是否有瑕疵,以及在这一领域的名声。然而他却没能把握机会,让这些语言程序为自己赚钱。比尔·盖茨在计算机语言编程方面稍逊一筹,但是他有敏锐的商业意识,能把这些语言程序转化成财富。

    当埃德·罗伯茨的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决定把Basic语言用于阿尔塔计算机上时,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喜上心头,他们知道,表现自己的机会来了。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连续奋战几个星期,终于编出了一个游戏程序。这也是第一个用Basic语言编写的程序被安装到计算机上,在软件行业开了先河。

    这一次的成功让比尔·盖茨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他认为自己是为计算机而生,也为计算机而活。

    后来,比尔·盖茨还把这种对自己的定位应用到管理微软上,他认为微软要做优质的软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比尔·盖茨经常告诫自己的员工,要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才不会被对手超越。在微软的部门组织方面,以产品研发部门为核心,围绕软件产品进行部门设置,从而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各部门统筹规划的格局。后来,微软的核心部门,研发部门出现了变化,那就是从研发部门独立出一个产品质量测试部门。一个软件产品研发成功后,要经过反复调试,才能最终推向市场。

    经常留意微软发展和变化的有关人事会发现微软的部门组织变革是渐进式的,从不“动大手术”,如果动作太大,很容易造成有的部门无所适从。此外,微软每年还定期举办一些培训班,这些培训班有的是针对程序员,有的是针对微软的管理层。这些培训班的课程和教材都是微软高层精心挑选的,集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参加这些培训班的人员都受益匪浅。

    比尔·盖茨经常告诫他的助手们,微软是一家做软件的企业,因此每个微软人都应该有着严谨的思维和做事方法。同时,微软也为每个员工提供了自己发挥的空间和创造力,所以微软的员工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卓有成效的业绩来。

    比尔·盖茨给自己和企业一个准确的定位,可以让企业的决策更加科学,更加合理,这对企业的发展无疑是大有好处。

    2.分散投资,均衡投资组合

    成功箴言:

    面对巨额的财富,比尔·盖茨没有让自己的财富闲置,而是用来投资。聪明的比尔·盖茨在投资方面也颇有建树,他不但是个企业家,也是一个投资专家。

    1995年,比尔·盖茨的财富超过“股神”巴菲特,成为世界首富。当他手中有这么多钱的时候,很有经济头脑的比尔·盖茨并没有把钱存入银行,而是用来投资。

    比尔·盖茨投资的方式很多,典型的有买股票,买国库券,还有就是投资新兴领域。大家都知道,炒股赚钱很快,但是,比尔·盖茨并没有把他的钱全部用来买股票。因为炒股也有很多最后变得一贫如洗的。这就是比尔·盖茨的投资之道,分散投资,均衡投资组合。

    比尔·盖茨不单能准确预见软件的未来,就是对经济形势,他也能猜得八九不离十。自1995年始,比尔·盖茨连续多年稳坐世界财富首位的位置。在2001年受泡沫经济的影响,微软的股票开始大幅下跌,而比尔·盖茨的财富也由1999年的900亿美元下降到2001年的587亿美元。也是在这一年,比尔·盖茨丧失了世界首富的宝座,他输给了沃尔玛的掌门人沃尔顿家族。

    这个时候,美国各界人士开始对美国经济担忧,而比尔·盖茨对微软却仍然是信心十足,并且还果断地买进微软的股票。但是,比尔·盖茨并没有孤注一掷,在买进微软股票的同时,也投资了那些经久不衰的传统行业。美国《华盛顿邮报》在2001年4月就曾经刊登了一篇评论员文章,这篇文章对比尔·盖茨的投资策略十分赞同,其中一句话这样说到:“比尔·盖茨能够把投资分散、延伸到新经济和旧经济两个方面,而在世界财富榜上仅次于比尔·盖茨的巴菲特却只把投资分散到旧经济方面。”所以,这一点也正是比尔·盖茨的过人之处。沃伦·巴菲特以投资股票而闻名于世,被人们成为华尔街“股神”。他在选择股票的时候,只选择那些知名企业,有的甚至是百年企业。他在奔驰汽车公司、百事可乐公司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都持有可观数量的股票。而新兴的高科技公司,他却很少问津。

    为了更好的帮助比尔·盖茨本人理财,他在华尔街组建了一个投资理财公司。这个公司经营的主要业务就是为比尔·盖茨投资理财。比尔·盖茨聘请了华尔街很有名的理财规划师做为公司的总经理。为了保密起见,这家公司具体运作的过程和情况很少对外公开。公司想要保密的就是每年的投资策略,因为每年的经济形势都不一样,所以,往年的运作情况也就没有必要再保密了。

    根据这个公司以前年份的运作情况来看,有些专家也看出了一些端倪。这家公司的大部分资金都投向了债券市场,尤其是国债。因为国债有国家的信用做保障,不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所以,每年都能从这笔投资中获得比较稳当的收入。另外,这家公司也会选择一些很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的股票,在这些公司的股票下跌时大量买进,当股价上扬,就适时卖掉,从中赚取差价。

    比尔·盖茨在对传统经济部门进行投资时,尤其是涉及到国家命脉的那些行业,他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这些涉及到国家命脉的公司之中,不乏老牌名企,这样的公司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更不会轻易破产。所以,对这些公司进行投资是比较稳健的选择。据比尔·盖茨的投资公司透露,在2000年的时候,投资公司买入了底特律一家汽车公司11%的股票,到了年底的时候,股价大约涨了30%。可是到了2001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突然宣布要收购这家公司,消息刚一传出,这家汽车公司的股价就涨了一倍多。

    此外,比尔·盖茨也偏爱于对公共事业的投资。在1999年,比尔·盖茨投资了美国国家铁路公司,到了2001年,这家公司的股价上涨了45%,这给比尔·盖茨也带来了丰厚的投资回报,同时这也是比尔·盖茨投资周期比较长的一次。比尔·盖茨认为,投资这些公共事业公司虽然周期比较长,得到回报的时间也比较迟,但是很稳妥。看准这一点后,比尔·盖茨果断出手,通过自己的投资公司先后买入了加利福尼亚州的天然气公司9%的股票,西雅图市电力公司15.2%的股票。在国外的天然气公司,也有比尔·盖茨投资的身影。

    比尔·盖茨也从“股神”沃伦·巴菲特那里获得了投资的灵感。沃伦·巴菲特曾经向外界透露自己成功的诀窍之一,那就是选择一只好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在持有的过程中,获得股息和红利。比尔·盖茨的投资也有准备长期持有的,像阿拉斯加天然气公司的20%的股票和芝加哥钢铁公司14%的股票。

    在新兴经济部门,比尔·盖茨除了敢于向自己的微软投资以外,其他的新兴公司,他也很感兴趣,像生物分子技术方面和医药方面。所以当比尔·盖茨对一家研究抗癌药物的公司进行投资时,人们也就不会感到意外了。这些高科技公司像微软一样,是靠新的技术生存,他们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正是比尔·盖茨向这些公司进行投资的原因了。

    后来,华尔街一家知名的投资专家分析比尔·盖茨的投资策略时说:“比尔·盖茨很聪明,他知道怎样有效组织自己的投资,最终形成了一个均衡的投资组合。”投资不是投机,有时炒股也会变成一种投机行为。当你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拿来买一只大起大落的股票,你就是在投机,而不是投资,因为这样风险很大。对于一个财富持有者学会正确的投资,显然是很重要的。

    3.排除干扰,锁定注意力

    成功箴言:

    一个专注的人,往往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尔·盖茨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集中精力,努力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

    纵观古今的世界名人,他们都十分专注自己的事业,一旦选择了某个行业就不会放弃,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魄。比尔·盖茨或许从这些名人的身上学到了这种精神,他选择了计算机行业以后,力排众议,直到今天,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选择。

    比尔·盖茨所在的湖滨中学是一所倡导包容教育的学校,学生的特长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新兴的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引起了学校的高度关注,为了能让学生们接触到这个新东西,学校从一家计算机公司租了一台计算机,以满足学生在这方面的爱好。

    当比尔·盖茨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计算机,他对计算机内部的构造十分好奇,然而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更让比尔·盖茨着迷。在湖滨中学的计算机房里,除了比尔·盖茨,还有其他的同学来“玩弄”这台新兴的计算机。比尔·盖茨很快与他们成了好朋友,有时也在一起研究计算机的一些程序。

    很快,比尔·盖茨就迷恋上计算机,除了经常往学校的计算机房跑以外,他还到处寻找关于计算机方面的资料和书籍,当他在书上看到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以后,就会在第二天起来以后跑到学校去操作,而如果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难题,他也会跑到图书馆去查阅解决的办法。就这样,经过长时间的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结合,比尔·盖茨的计算机知识不断丰富。

    从此以后,比尔·盖茨就下定决心,要在计算机行业有所作为。从湖滨中学毕业以后,比尔·盖茨进入了世界高等学府哈佛大学。在大学里,他学的专业是法律,但是他的大部分时间还是用到了计算机方面。然而,比尔·盖茨还没有读完大学,就和他中学在计算机房认识的伙伴成立了他们自己的计算机公司。

    万事开头难,在比尔·盖茨和他的伙伴刚刚成立公司的时候,没有市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当他们把自己开发的程序拿到其他公司,公司的负责人看到站在他们面前的是两个孩子的时候,满脸失望的表情。经过比尔·盖茨和他的伙伴的仔细分析以后,认为美国的计算机市场竞争太激烈,他们刚刚组建的公司和那些计算机公司无法竞争,于是比尔·盖茨决定避开美国市场,转向欧洲市场,欧洲的计算机市场尚未开发,很有潜力。

    20世纪80年代初,比尔·盖茨和他的伙伴奔赴欧洲,考察市场行情。在欧洲,他们发现德国的一家计算机公司市场份额最大,大约占了欧洲市场的60%多。比尔·盖茨和他的伙伴商议如果能够和这家计算机公司合作,为他们开发软件,那么微软在欧洲市场一定能够站稳脚。于是,比尔·盖茨和他的伙伴仔细研究了这家计算机公司生产的计算机,并且开始试着为这种类型的计算机开发软件。不久,他们二人拿着自己开发的软件,登门造访这家计算机公司,接待他们的是这家计算机公司的副总裁。起初,这位副总裁有一些诧异,两个如此年轻的小伙子也能开发软件?这位副总裁就把他们的软件安装到他们生产的计算机上试运行了一下,软件的稳定性和实用性打动了这位副总裁,于是这家德国计算机公司与微软达成了初步的合作计划。在后来,微软开始为这家计算机公司开发软件,并且很快就在欧洲市场站稳了脚。

    为了进一步拓宽欧洲市场,比尔·盖茨和他的伙伴在欧洲市场展开了强大的攻势,他们推出了针对欧洲市场的多元计划。微软不但为欧洲的计算机市场生产系统软件,还生产应用软件。微软的多元计划彻底打败了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对手,因为微软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搭配在一起堪称完美,微软的竞争对手只能望其项背。同时,微软还推出了针对不同语言的软件,微软的这些举措不但在欧洲市场称霸,也为微软打回美国市场奠定了基础。

    20世纪末,微软正在加紧开发Windows 2000,Windows 2000是Windows 98的升级版本,在Windows 2000中,计算机用户可以轻松实现网上购物,同时为了方便计算机用户实现网上购物,微软的Windows 2000中也可以通过网络管理自己的银行账户。在娱乐方面,微软可是个内行,在Windows操作系统刚刚问世的时候,就在系统里面添加了娱乐功能。所以,在Windows 2000中也没有让用户失望。Windows 2000操作系统强大的功能让计算机用户翘首以待,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来自欧盟和美国司法部的一连串指控,让微软吃不消。但是,比尔·盖茨在应对这些指控的同时也没有让研发工作停下来,直到Windows 2000问世。

    1999年12月19日,Windows 2000成功上市,由于微软做好了前期产品宣传,所以当Windows 2000上市的时候,良好的销售势头让比尔·盖茨也没有想到。Windows 2000的成功也与比尔·盖茨抓住市场机遇息息相关,他没有让一连串的指控影响自己的注意力。

    微软的快速成长让竞争对手刮目相看,微软的壮大也与比尔·盖茨的商场原则有关,他认为商场上不存在温情主义,胜者通吃。所以,微软树敌太多也在所难免。当微软面临困境的时候,竞争对手也会联合起来,企图置微软于死地,但是比尔·盖茨总是能够排除纷扰,置之死地而后生。

    微软从成立到成长壮大,外界时刻都有不利的因素干扰微软的发展,但是比尔·盖茨却能够巧妙的排除这些干扰,专注发展。

    4.头脑要清醒,危机意识不能丢

    成功箴言:

    在微软的发展道路上,微软经历了多次危机,幸好每次都是有惊无险,一次又一次的危机让比尔·盖茨深刻地体会到时刻都不能放松,危机的警钟每天都在微软每个员工的耳边敲响。

    有的时候,危机也能给人带来无限的动力,微软的发挥历程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比尔·盖茨和他的助手们总是在不断地向前看,他们永远都不会满足现状。就在微软的磁盘操作系统(Dos)卖的红红火火的时候,微软又推出了Windows操作系统。就在Dos5.0刚刚上市不久,微软就推出了Windows 3.1,这是对Windows 3.0的改进版本。之后,Windows操作系统一发不可收拾,Windows 95,Windows 98,Windows 2000。进入新世纪后,微软又推出了Windows Me,Windows XP,Windows XP家庭版。到了2006年,微软又推出了Windows Vista。就在今年微软的Windows 2008也问世了。微软时刻没有放松警觉,他没有给竞争对手留任何机会。

    在1999年,微软开始面临国内和国外的诸多指控,至今微软也没有从这些指控中完全脱身,但是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依然是一个强大的微软。有人说这些指控是微软新世纪的丧钟,微软已经开始为以前绝情的做法买单了。而比尔·盖茨则认为这只是微软在发展道路上的一次坎坷,以前微软能够度过重重危机,这一次也能。

    比尔·盖茨为了让微软的每个员工都能感觉到危机意识,他把公司过去遇到过的困难和目前应对的挑战以备忘录的形式,发给每个员工。在微软的董事会上,比尔·盖茨也向董事们分发了备忘录,并且对未来的发展做出预见。比尔·盖茨就是要告诫微软的员工和董事,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微软。在技术创新方面,微软一路遥遥领先。微软发展的动力也十分强劲,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微软的身边也杀机四伏,不甘落后的竞争对手正在向微软发动攻势。在操作系统方面,IBM公司开发的Operating System/2又一次向微软的操作系统发起挑战。比尔·盖茨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个微软人都有惧怕落后的忧虑和保持行业领先的动力。

    然而,让比尔·盖茨感到不安的远不止这些,微软的死对头诺威勒有限公司,以前就是一家“老字号”的网络公司。在80和90年代,他的成长让微软吃不消,当时几乎垄断了整个网络市场。现在,这家公司不断地对产品进行改进,而且还开发出了网际网络产品,市场很火爆,收入不菲。在应用软件方面,一些中小企业开发的软件也很有竞争力,他们也向微软的产品发起冲击。微软与苹果围绕iPod专利技术的斗争愈演愈烈,这让微软疲于应对。所有的这些挑战汇总在一起,让微软喘不过气来。

    微软十分看重产品的质量,因为正是这些产品决定着公司的命运。但是,事情有的时候总是事与愿违,Windows操作系统总是漏洞百出,这些漏洞让黑客乘虚而入,给用户造成了很大的麻烦,面对众多用户的抱怨,微软只好向这些用户道歉,同时急忙着手研发补充这些漏洞。比尔·盖茨和他的助手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以尽快改变被动的局面。

    微软在浏览器方面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微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捆绑销售。然而,在20世纪末,微软的这一举措却招来杀身之祸。此时,微软要面对的是美国司法部和二十几个州的指控,他们指责微软涉嫌通过捆绑销售垄断浏览器市场。

    微软方面的回应却是微软的浏览器是Windows操作系统附属的应用软件,不是一个独立的软件产品。同时,微软高层决定对Internet Explorer进行一次修正,改变Internet Explorer的用户接口。此外,比尔·盖茨也采取果断措施,对因特网上与微软的立场相矛盾的说法进行清理,这样美国司法部在因特网上就找不出破绽。微软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还向美国司法部表态,微软同意美国司法部对Windows 98操作系统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的检查。微软就是想要美国司法部意识到,司法干涉软件市场,正是对软件市场的破坏。

    然而,让比尔·盖茨没想到的是,美国司法部突然变化了策略,传出消息说,司法部和美国各州还要着手调查Windows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捆绑,他们认为这是不合理竞争。对此,比尔·盖茨感到心里没底,因为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少。

    在这个时候,微软的竞争对手联合起来,向美国司法部提出建议,要求微软和浏览器服务供应商停止合作,以消除不合理竞争。他们甚至还向司法部提议,微软应该停止销售Windows操作系统,否则,微软就把Internet Explorer产品除掉,要么就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装入多个浏览器,以便于用户有所选择。微软对此很不满,相关人事立即发表声明,表示微软不会这样做,这样对微软很不公平。

    微软和他的竞争对手都明白,谁获得更多的浏览器市场份额,谁就赢得了浏览器市场。为了保护微软自己的浏览器市场,微软可以用自己的在线服务来保护浏览器的市场份额。为了对抗网景公司,微软和美国在线联合起来,微软也允许美国在线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安装软件,但是这无形中削弱了微软MSN的市场冲击力。然而,面对微软的众多指控,有人欢喜,有人忧。那些计算机硬件生产商却不希望看到微软遭到排挤,因为他们已经离不开微软了,他们依赖微软的产品,没有微软为他们生产软件,他们不知道该用哪个系统软件。他们认为,维持目前的现状还是要好一些,如果微软倒下去,又有谁能替代呢?

    在司法部的检察官那里也有好消息传来,他们对微软的态度有了转变。这些检察官忙碌了几个月,突然间意识到浏览器集成还存在争议,虽然说微软垄断浏览器可能会不利于在线行业的发展,可是计算机生产商并不反对,而对于用户来说影响也不大,他们忙碌了这么久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在接下来的审判中,多数法官认为这其中掺杂了太多的争议,法院否决了针对微软的指控。

    微软胜诉这个消息传开后,舆论界马上掀起轩然大波,各大报纸开始对这一事件进行评论。微软在欢呼自己的胜利的同时,也有一个坏消息在等待着微软,那就是美国司法部正在酝酿着对微软更严厉的指控。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是微软追求的目标。比尔·盖茨和他的助手们就是时刻牢记忧患和危机的意识,不断改进微软的产品和服务,所以才有今天强大的微软。如今,微软又把目标瞄向宽带技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微软又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5.坚定信念,做自己想做的事

    成功箴言:

    有人说:“有信念的人经得起任何风暴。”的确,像微软大王比尔·盖茨,他在经商之路上靠着坚定的信念战胜了种种阻碍,最终走上了计算机行业,并且成为这个行业的“常胜将军”,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比尔·盖茨没有按照父母为他选择的人生道路走下去,坚定地放弃了名校法律专业的学习而投身于自己喜爱的计算机软件的研究与开发之中,从而取得了今天这样受世界人瞩目的成绩。

    比尔·盖茨对世界上每个人来说都绝对是一个奇迹。他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他在20多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财富要比传统的汽车大王、石油大王、钢铁大王和金融巨头在200年时间里创造的还要多。虽然人们对比尔·盖茨所持的态度各有千秋、褒贬不一、官司缠身,但历史已经默许了他。并将一个重要的位置留给了他,最为突出的就是在计算机发展史上。他的财富,奇特的创业道路,“微软”帝国的建立,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1955年10月28日,比尔·盖茨生于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的西雅图一个由律师和教师组成的家庭里。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下盖茨正在茁壮的成长。

    盖茨在很小的时候,对于父母的藏书就可以随便翻阅,而家中的餐桌教育也是即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盖茨在上小学的时候,与同龄人比起来一眼就可以看出他的与众不同。学校每年都组织同学们夏令营,盖茨特别喜爱游泳。和他一起夏令营的一个朋友回忆说:“比尔·盖茨绝对是出类拔萃、举足轻重的人。他聪明过人,我们任何人都不及他,在他九岁的时候,言谈就如同成人一般说的话高深莫测,有时让我们感到费解。”

    数学和计算机是盖茨的最爱,1972年5月,还在上中学的盖茨就把他编制的第一套软件——课程管理系统以4200美元卖给了他就读的西雅图高中。此后,通过编制软件赚到了不少钱,而最关键的不是他赚到了钱。而是学到了很多知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从此“电脑迷”的称号在他的校园里就广泛传开了。他与好友保罗·艾伦经常在湖滨中学的电脑上玩游戏。在湖边中学的校园里,经常见到他们的身影,一边喝着可乐,一边嚼着浦饼,面对面谈得热火朝天。其他想加入他们这个圈子的同学对他们所谈论的话题听不懂,也插不上嘴,在他们旁边坐一会就知趣地离去了,最终只有他们俩形影不离。当时保罗·艾伦比盖茨长两个年级,可是两人却同样喜爱电脑。

    盖茨和保罗早已听说电脑中心公司,他们走进电脑中心公司,自信自己也有能力“捉虫”,就要见负责人。他们说可以帮助电脑中心“捉虫”,唯一的条件就是公司下班之后,让他们使用电脑。于是,每天晚上6点钟左右,去电脑中心公司报到就成了这两个少年每天必备的工作。

    夜深人静时,电脑中心公司的办公室里灯光通明,盖茨、保罗还有几个少年正埋头在电脑的控制台上,尽情操纵很多台电传打字终端机,在程序字符串形成的海洋里如鱼得水。时过不久,盖茨和保罗的能力日渐精深,艺高人胆大,盖茨对于眼前所掌握的能力并不满足,顺理成章闯入了“禁区”,破译了电脑密码防护系统,得到了他以前不可能接近的资料。这样的成绩让年少轻狂的盖茨不免得意忘形起来。正在这时,整个电脑系统突然停机了。大祸来临,电脑中心公司的工程师们对盖茨的行为勃然震怒,臭骂一顿之后赶出了电脑室,并且被禁止接触电脑……

    但是,有着坚定信念的比尔·盖茨,他想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做到,并且还会做到最好。

    盖茨清楚的意识到终有一天,计算机会像电视机一样走入千家万户,都需要他编制的软件。在他毕业的时候,对他的同学说:“我要在25岁之前挣到第一个属于自己的100万。”

    盖茨和保罗在一起经常谈到的话题就是组建一家电脑公司。盖茨在哈佛大学一边读着法律,一边想着自己的梦想,他将主要的心思都放在了计算机上。他几次想放弃在哈佛读书的机会去干计算机开发的事业!但由于父母的强烈反对和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他不得不继续留在哈佛上学。

    好友保罗一搜集到有关计算机世界的新消息,就跑来告诉盖茨。一次,保罗在杂志上看到了一张台式计算机照片,高兴地拿着它来向盖茨宣布这个消息。盖茨见说明文中写着“世界上第一部微型计算机,可与商用型号的计算机相匹敌”,高兴地对保罗说:“看来我的设想就要实现了,计算机很快就会像电视机一样走进千家万户。”两个人为此兴奋不已,他们似乎看到了自己梦想的实现,看到了自己事业的步步高升。因为计算机得到普及就意味着对程序的需求会日趋旺盛,当计算机普及的浪潮到来时,人们对计算机各种程序的需求就会自然地成为一种形式。而他们所擅长的就是编程。这样,他们就有了用武之地。一个庞大的新兴科技领域的出现被两个天才少年预测到了。

    第一台个人电脑诞生的消息给了盖茨和保罗极大地震动,虽然是寒冷的12月份,但一次前所未有的风暴正在这两个少年天才的心中酝酿着。他们认真地分析了个人电脑的诞生,认为个人电脑需要一种微处理器,而微处理器又需要一种语言指令,他们在这方面又很擅长。于是盖茨给个人电脑的发明者罗伯茨打了个电话,声称他们是西雅图交通数据公司的,已经为阿尔塔成功地开发了Basic语言解释程序,问罗伯茨是否感兴趣。罗伯茨对此当然兴趣浓厚,但是他要求“现成的Basic”。他请盖茨和艾伦去演示他们的Basic语言,盖茨语气坚定地说:“三星期之内,一定将现成的Basic语言送到阿尔伯克基!”实际上,盖茨在答应罗伯茨时Basic语言,还是空中楼阁。

    交货的时间就要到了。盖茨和保罗日夜奋战,程序几乎是在半睡眠状态下编成的。有一次,盖茨实在困得不行了,打起瞌睡来,不小心头撞在键盘上,他醒后看一眼屏幕,紧接着就在键盘上输入数据。保罗认为,盖茨是一个天才,具备在梦中编程的本领。

    就在交货的前夜,Basic语言还没有最后完成。直到第二天早上,Basic语言才正式完工。此刻盖茨心中一点把握都没有,他对保罗说:“我一点把握都没有,谁知道行不行,愿上帝保佑我们吧。”

    可保罗坚定地向盖茨点点头,他相信盖茨的能力。正当飞机降落的前半小时,保罗突然发现装入程序还没有编,抓过几张废纸匆忙地写着程序,飞机着陆时,程序刚好写完。

    由于心里没底,保罗用颤动的手把Basic程序装入电脑,在场的所有人都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试验的成功。在一片欢呼下Basic语言运行成功!在此之前如果说,计算机还是死的,那么在Basic产生之后就赋予了它生命,让它活了起来。随后保罗被罗伯茨邀请到他的公司工作,而盖茨还在哈佛继续读他的法律。

    盖茨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打算。他在选择自己不喜欢的法律专业,和去从事自己热衷的计算机的矛盾中徘徊不定。最终他痛下决心,放弃了法律的学习离开著名的哈佛大学去追求他的梦想。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父母都是当地的名人,哈佛又是名校,前途之广阔可想而知,可是盖茨却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选择——退学,去做计算机——当时没有多少人了解的东西,父母对此伤心欲绝,可是固执的盖茨,坚持了自己的想法。毅然放弃名校和前途明媚的发展大道,坚定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挑战充满荆棘和险阻的未来。

    6.稳中求进,做有把握的事

    成功箴言:

    盖茨因为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不去做公司能力范围之外的生意。他要带领自己的事业在稳健中发展,力求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这样,微软就能够步步为营,逐渐实现软件帝国的梦想。

    盖茨在开拓新的市场或产品时,总是想起数年前日本电子巨人索尼进军好莱坞惨败而归的事情。它不仅提醒盖茨,也给整个电脑业界人士敲了一次警钟,它时时提醒商人们,前景瑰丽的构想并不见得是一笔好的生意。

    19世纪80年代末期,Sony公司对美国娱乐业的收购,如同当初日本富豪疯狂收购欧洲绘画瑰宝时一样让人大跌眼镜。

    本来已经稳居电子消费市场前列的Sony公司,早已赚得天文数字,令同行人突发奇想,一度打算大举进军娱乐事业,希望将其电子产品的优势,配合娱乐事业,于是突发奇想——投资娱乐业,试图创办一个比迪斯尼更大的集团。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尽管Sony公司做了十分细致的计划,他们还是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管理娱乐事业不同于电子产品制造。尤其是他们本身的管理模式与美国的具有强烈个性的娱乐事业很难融合。1994-1995年,Sony出现严重亏损,最终,Sony进军娱乐业的尝试惨遭失败。这个昔日的电子巨人几乎因为横跨娱乐业而身陷泥沼不能自拔,直到1997年才摆脱窘境。

    Sony公司在前总裁出井伸之的带领下,凭借Walkman和PlayStation等消费电子产品,以其独特的大胆与冒险的传统引领着世界的潮流,甚至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出井伸之曾连续3年不断变换自我定位,这种追求时代制高点的快速变化最终没有给索尼公司带来实质性的收益,甚至造成了严重的亏损。

    由于冒险精神的驱使,Sony公司推出多元化发展战略,在众多陌生的领域频频出击,但却都遭遇竞争,公司原来优势产业电子业务也在这种战略的影响下显露颓势。手机方面已落后于诺基亚、摩托罗拉和西门子,笔记本电脑方面逐渐败给NEC和富士通,DVD方面则落后于松下。数码相机和彩电领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出井伸之在一片颓势之中黯然离职。

    聪明的比尔·盖茨深深地记得Sony公司惨痛的教训,所以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冷静,不去做任何自己不擅长、没把握的事。他认为没有绝对优势的跨行业兼并,就如同不合胃口的菜肴一样,消化能力跟公司的规模乃至决心有时并不成正比。

    比尔·盖茨这位蝉联13年世界首富的巨商,既没有高大的厂房,也没有堆积如山的原料和产品库房,只有软盘和软盘中储存的知识。就是依靠这些在短短的20年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到1997年底,公司拥有资产460亿美元,其市场价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将软件作为自己主攻的方向。即使在积累了巨额财富之后,也不会因为外界的诱惑而偏离他的主导方向。

    盖茨表示,微软不用脱离自己的核心业务,就会有足够的领域去开拓。他还说:“我们认为我们在软件领域有足够的发展机遇,你不会看到我们去收购一家咨询公司……我们也不会涉足芯片业务。”

    微软的成功,显示了重点发展核心业务,避免盲目的多元化扩张的重要性。盖茨并不算是专业技术的领先者,但是由于他执著于自己的领域,加上胜人一筹的市场远见、不凡的经营策略,使微软在软件领域日臻成熟起来,从而成功地占领了信息产业的制高点。但是微软始终不游离于自己的专业之外,使微软得以崛起并不断创造、逐渐巩固霸主地位。

    在微软,专业的领导决策层非常赞同盖茨的这种观点,所以企业一直没有遭遇过大的危机。这也是因为微软上下遍布着优秀的管理人员。他们虽非完美无缺,但无论如何都远远超过了许多公司的平均水平。原因是微软的管理人员都具备某一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甚至包括盖茨本人也同样具备很强的技术,他是一名优秀的程序员、营销员、促销员,这正是微软之所以兴旺发达,并将继续基于其竞争者的损失而兴旺发达的原因。

    其实微软承认有管理天才的存在,但是他们最多也只能得到中层职位。因为微软的决策不是赌博,它要的是在自己专长的领域打有准备之仗,每一场战役微软都不能输只能赢。

    盖茨如果不是稳中求进,而是背离专长,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大力投资,那么他根本不会将微软打造成最大的软件公司,更不会成为群雄争霸时代的大英雄。

    7.精明的决策铸就微软的成功

    成功箴言:

    一个企业的前景如何,其关键就在于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决策,企业的成长就像是一条路,而高层的一个建设性的决策就是指南针,指引着企业不断前进。

    作为企业的领军人物,比尔·盖茨靠着自己的精明决策,带领微软逐步壮大。他能够做到高瞻远瞩,但绝非是好高骛远,有的时候,他的决策让人出乎意料,结果却总能让人叹服。

    在计算机软件市场,竞争对手众多,每个对手都虎视眈眈地盯着对方。想要在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必不可少,但是精明的决策也很重要,往往一个准确的决策就可以决定企业的成败。企业家的决策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这同时也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和命运。一个正确的决策不但会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还可以把企业带向正轨,为将来的发展铺路。

    少年的比尔·盖茨就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课余时间也全部用来研究计算机,等到他上大学的时候,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开始初见端倪。计算机硬件的飞速发展让在比尔·盖茨看到了计算机的魅力。他也开始潜心研究计算机语言,试图想从计算机语言方面有所作为。当他的第一份语言程序被计算机公司看重,并且拿到属于自己的应得报酬的时候,他就决定要在计算机行业大干一场。这或许也是比尔·盖茨所做的第一个正确的决策。

    比尔·盖茨和他的伙伴成立公司的时候,他们二人就开始为其他的计算机公司编写语言程序。当计算机硬件技术飞速发展的时候,成立了很多计算机公司,这些计算机公司都把目光瞄向了计算机硬件,像苹果公司、康柏公司等,都是在这个时候成立的。而比尔·盖茨没有随波逐流,依然坚持生产软件,并且对他的伙伴说,我们只做软件。后来,由于生产计算机硬件的公司过多,有一部分公司只是惨淡经营,有的被其他公司兼并或者不得不破产。而微软却一直保持遥遥领先的优势。今天的微软,足以说明比尔·盖茨当初的决策是正确的。

    后来,比尔·盖茨和他的伙伴把微软定位于生产系统软件,从这个时候起,微软就开始了艰难的系统软件的开发。比尔·盖茨之所以选择系统软件,是因为系统软件是一台计算机的灵魂,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也意味着系统软件有广阔的市场。微软的第一个系统软件并不完全是自己独立开发的,最初,微软从一家计算机公司买了一套操作系统,比尔·盖茨经过改进以后,贴上微软的标签,就成了微软的系统软件,这就是微软的磁盘操作系统。就是凭着这个操作系统,微软一举夺得了系统软件的市场。

    当互联网的发展潮流席卷全球的时候,比尔·盖茨以其敏锐的商业眼光又一次看到发展的契机,于是做出了一个决定:进军互联网。

    比尔·盖茨认为,在互联网市场,想要站稳脚,首先要牢牢占据浏览器市场。现在微软所用的浏览器是Internet Explorer也并不是微软独创,而是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小公司买来的。微软想要占领浏览器市场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微软本来就是系统软件生产商,而且系统软件在全球占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如果把浏览器和系统软件捆绑在一起,那么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将会与系统软件的市场份额一样多。这样,微软靠着系统软件,把浏览器也经营的红红火火。

    1997年,微软以4亿美元的巨资收购Hotmail,这是一家仅有二十几个人的小公司,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免费为世界上所有浏览器用户提供电子邮件服务。微软之所以斥巨资收购这家公司,就是看中了它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后来,Hotmail由原来运行于FreeBSD平台逐步过渡至完全运行于Windows平台上。

    1998年元旦,Hotmail未被并购时注册人数约为900万。1998年3月11日,微软公司与Hotmail公司签署正式合并协议和方案。1998年6月Hotmail被完全并购,后注册用户数是1700多万人。截止到2005年,Hotmail约有1.9亿注册用户。微软公司也正是凭借着Hotmail注册用户数量的猛增,使微软旗下的网站之一,www.msn.com,成为日访问量最多的网站之一。比尔·盖茨也成了互联网的领军人物。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他让地球变得更小了,同时也改变了微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微软的系统软件也做出了改变,为了让互联网用户能够体验更多的应用软件,微软开发了基于因特网的Windows.Net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可以使用户从网站上轻松地下载所需软件,这不但使互联网耳目一新,也给用户带来很多好处,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他们真正需要的软件。

    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也是企业的决策者,这些决策者在就像是企业的“舵手”,引领着企业的发展,优秀的“舵手”总能让企业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