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你急什么-耐住性子,让灵魂跟上你的脚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学会和孤独相处,是人生的必修课

    一大堆朋友在一起,热闹非凡,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剩下一个人的时候,时间就会慢下来,感觉一分一秒都难熬。学会和孤独相处,学会在孤独中成长,这是人生的必修课。

    陈玉洁大学毕业后来到了上海,她很早就想来到这座魔都,当下了车看到上海的高楼大厦时,她想兴奋地告诉别人她来了,可是翻遍手机通讯录,她认识的人没有一个在上海,她默默地把手机揣了回去。

    陈玉洁看了看四周的车水马龙,她知道以后她将一个人在此打拼。她租了房子,找了工作,白天坐地铁去上班,下班之后就回到出租屋里,一个人精心做饭,一个人打扫屋子,饭后再来一段音乐,她静静地享受着一个人的时刻。

    一晃两年过去了,陈玉洁也在上海有了稳定的收入,逐渐地融入了这座城市,她还谈了男朋友。公司里的人都夸陈玉洁年纪小但是工作能力出色,陈玉洁说这要感谢自己前两年的孤独,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都要想想工作上的事,每天早睡早起,心态平和,这样自己的能力才能提升起来。

    人有时是需要学会和孤独相处的。辛弃疾在一首词中自嘲自己家屋是:“笑我庐,门掩草,径生苔。”这足见他当时身处的环境是何等孤独寂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读书写作,潜心创作,生活虽然看来索然无味,但他却饶有兴味:“味无味处求我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可见,成大事者大都善于和寂寞打交道,和孤独交朋友,这是一门艺术,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电视剧《新三国》中司马懿说得好:“我挥剑只有一次,而磨剑用了几十年。”善忍孤独,才能达到心灵的宁静,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锋利。人生孤独又如何,那是留给我们思考的时间。

    耐住性子,你会在孤独中发现许多不曾注意到的地方,在这种时刻没有人会打扰你,你可以安心地看书学习,也可以什么都不做享受着安宁,在安宁中把自己放空,觅得内心的宁静。

    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这一生多磨多难,他当年一心求学,历经磨难赢得了远赴德国哥廷根大学求学的机会,没想到正赶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德国,季羡林度过了十年之久的孤独生活,没有亲人,没有问候。由于战争爆发,物资开始缺乏,在餐桌上消失的先是香肠,后来是黄油,最后只剩一片有鱼腥味的面包了。最初还有茶可喝,后来只能喝白开水了。然而,生活的困难并没有阻碍季羡林读书。在哥廷根大学中国学生极少,有一段时间,全城只有季羡林一个中国人。

    这种孤独寂静的环境,正好给了他空前绝后的读书的机会,季羡林就在这种炮火连天中读书,他的学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增长的。在季羡林的回忆中,他用了“坐拥书城”四个字来形容当时的情景,十年如一日的勤学苦读奠定了他日后成就的基础。

    明朝伟大的哲学家王阳明曾经因为触怒了大太监刘瑾,被贬到贵州龙场当驿丞。那里环境十分恶劣,最初甚至无处可居,三餐难以为继,但他以一种坚定的求道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励志修身,终于在一个夜晚,领会到了“格物致知”的要旨即“致良知”,彻悟了“知行合一”这种天地间的终极智慧,从而创立了影响至今的一门学说——心学。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就是一种“孤独”的境地。深夜里只有一个人望着远方,不是孤独是什么?然而也正是在这孤独无人的时刻,我们才能听见自己的心声,才能思考问题,才能有所感悟。

    对于急性子的人来说,“孤独寂寞”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无论是不是不被他人赏识,无论是不是怀才不遇,我们都不要着急,享受这无人打扰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能力提升上去。

    给心灵放假,牵着蜗牛看风景

    生活压力大、节奏快,让很多人不堪其重,总要长长地叹一口气:“唉,生活真是太累了!”生活的确很累,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在重压之下给自己的心灵放假,要有牵着蜗牛看风景的心态,缓慢行走,保持心灵的宁静。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上帝给了人一个任务,叫人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蜗牛已经在尽力地爬了,但每次总是只能挪动那么一点点。人拉它,催它,吓唬它,责备它,甚至踢它,蜗牛仍然不紧不慢地往前爬。人在极端疲惫、懊恼之余,开始向上帝抱怨: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这个人朝天上大喊百般抱怨,可是天上一片安静。他没有办法了,只得任由蜗牛慢慢向前爬。走着走着,这个人忽然闻到沁人心脾的花香,听到悦耳的鸟鸣,看到晶莹的露珠在树叶和草茎上闪烁,他困惑了——路边原来有这样美丽的风景,为什么我以前没有看到?莫非是蜗牛在带着我散步?

    巴尔蒙特说:“为了看看太阳,我来到世上。我来到这世上是为见到太阳和高天的蓝辉,我来到这世上是为见到太阳和群山的巍巍,我来到这世上是为见到大海和谷地的多彩……”然而很多人却把自己定位为工作,拼命地工作,让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压力越大越拼命,形成恶性循环。

    已故作家王小波说:“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需要一个诗意的世界。”这个诗意的世界不在别处,就在我们心中,这就是给心灵放假的含义。给心灵放假,即是学会在喧嚣的尘世中,寻找到让自己内心宁静的一隅,给灵魂找一个宁静的栖息地。

    给心灵放假并不等同于给身体放假。很多人在周末、假期睡个懒觉,看看电视,就算放松了,其实,这样并不算真正的放松,压在心灵上的重担仍然存在,焦虑仍旧会在下一周光临。

    高质量的生活应保持一种平衡,该快则快,能慢则慢,它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和万用手册,只是让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步调,如果我们愿意腾出空间容纳各种不同的速度,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多彩。

    《给心灵一次放松的机会》是德国著名的喜剧演员和节目主持人哈沛·科可林的笔记体著作。

    哈沛·科可林曾先后斩获了“斑比奖”“金摄影奖”“格里莫奖”等众多演艺界的大奖。在世俗的眼光中,哈沛·科可林已然是一个成功人士,然而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哈沛·科可林失去了自己的健康,更感觉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疲劳,他意识到应该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了。于是,他放下工作,背上11公斤重的背包,开始了为期38天的朝圣之旅。

    《给心灵一次放松的机会》便是哈沛·科可林在“圣雅各布古道朝圣之旅”中的日记。这既是他的一次放松,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吧,在平淡的生活里品味人生的美好,在烦躁的世界里觅得可贵的安然,拂去心灵上沾染的灰尘。其实做到这些很简单,我们可以在每天入睡前阅读半个小时书籍,或者在公园里慢跑,听着舒缓的音乐,看看花草树木,长期坚持下来,你就会喜欢这样的时刻的。

    品味生活中的“禅境”

    大家都知道,当车的速度飞快时,窗外的风景就会刷刷地往后“倒”,开得更快的话还会让窗外的景色变得模糊不清。生活里很多人的脚步都是急匆匆的,步履飞快,生怕错过了什么,殊不知正是如此才会让我们错过很多美好的风景。

    汪超人如其名,做事情永远都是风风火火的,做任何事都追求效率,吃饭要吃最快速的,做事要做工作量第一的,因此被公司同事送了个“汪超人”的外号。

    五一期间,汪超订了4月30日晚上的机票飞往海南旅游,当天晚上他吃了海鲜大排档就睡了。第二天,汪超马不停蹄地逛了十个景点,在天涯海角拍了几张照片,就立刻前往下一站。5月2日,汪超又乘飞机到了广州,还去香港购了物,吃了点香港经典小吃。5月3日,汪超乘飞机抵达上海,来到外滩,在东方明珠前拍了照,又去大购物中心给朋友买了点礼物,然后返家。

    到家后,汪超就倒在床上呼呼大睡,醒来之后第一句话就是:“这旅游怎么比上班还累啊!”朋友问他旅游都干什么了,汪超回答说:“去了很多地方啊!我照片也拍了,纪念品也买了,还在香港买了好多港版产品,省下了好多钱呢!你看看这照片,这是天涯海角,这是维多利亚港,这是东方明珠,拍得还不错吧,还有这是给你们的礼物。”朋友打断了汪超:“除了这些,你还有收获吗?”汪超一头雾水:“除了这些?还会有什么收获?”朋友说:“谢谢你的礼物,不过下次你可别再这样旅行了,你根本就没有好好看看天涯海角是什么样子。”

    据说阿尔卑斯山山脚下竖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啊!”美学大师朱光潜说:“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的确,珍惜时间、高效率做事本无可非议,但是切不可因此忘记了生活的本质,不要把自己置于一个忙碌的世界里。以旅游为例,像汪超一样急匆匆地路过又有什么意义呢?生活里其他地方也是如此,走得太快你就看不清沿途的风景,一路向终点冲去,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收获呢?

    我们要有牵着蜗牛看风景的心态,慢慢悠悠地把眼前的美景尽收眼底,这是一种良好的生活心态,不急不躁,才会带给自己愉悦的心情。

    有一个人走在乡间小路上,天阴欲雨,路上的景色非常美,此时过来一辆摩托车,这个人拦下摩托车问路:“请问到青山村还有多远啊?对面那座村庄就是吗?”骑摩托车的人回答说:“是啊!就是那个,我是那个村子里的人,我可以带你去。”

    这个人摇摇头说:“不了,我自己可以走过去。”骑摩托车的人道:“这天快要下雨了,赶紧跟我到村子里避雨吧!我家还有热汤呢!”这个人依然摇头,感谢对方,但表示自己可以走过去。摩托车掀起一阵尘土离开了。

    不一会儿有一个赶着牛车的老伯过来,这个人反倒主动要坐老伯的牛车,老伯问道:“我刚刚看到一辆摩托车过去,你为什么不坐摩托车,反倒坐起我的牛车来?”这个人回答道:“老伯,我来到这里的第一目的是看风景,第二目的才是到达青山村,虽然快要下雨了,但是春雨并不大,所以我不着急,我就在您的牛车上好好看看风景。”

    佛家的禅境指的是一种心态,那些学有所成的佛学大师们永远都不着急,也无人能将他们激怒,他们做事永远都是有条不紊的。如弘一法师一条毛巾用了十几年,虽然破了好多洞,但是干干净净的,弘一法师曾做客友人家,只有一碟咸菜,弘一法师吃得很满足:“咸有咸的滋味。”这就是禅境,慢慢行走,品味生活是它的追求。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着体会禅境,给自己打造一个平和的心态,平时不着急、不急躁,遇到事也保持心平气和。当上班途中堵车的时候,不要急躁地一直按喇叭,不如放上一张喜欢的CD,听听音乐、看看蓝天;当某些棘手的事情做不好时,不妨放一放,去休息一下,然后再做;出去旅行的时候,也不要象征性地拍几张照片就立刻换景区,不如找个人少的景区,慢慢地欣赏一下美丽的风景。

    慢慢来,欣赏啊!人生这么多风景,如果你的心太快,你只会辜负这美丽的人生好时光。

    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

    生活要慢慢来,赚钱要慢慢来,很多着急的人为了升职加薪总是拼命加班工作,这样的做法是很不好的。有句话叫:“人年轻的时候拿健康换钱,功成名就之后拿钱换健康。”因为急于求成而付出自己的健康是不值得的,除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之外,这种心态更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会让人总是给自己设限,并且在其中焦虑不已。

    程明哲今年27岁,在北京的一家IT公司上班,虽然薪水不低,高过北京平均水平一大截,但是他仍然感到焦虑。他总觉得自己马上就30岁了,却还不能“三十而立”,付不起买房的首付,也没有女朋友,家里父母又总是催他结婚,程明哲非常烦恼。

    为此,程明哲的应对方法是主动加班。同事加班到八点,他就加班到九点半,他觉得这样可以让自己的薪水再次提高,一定要在30岁之前买到房子。程明哲每天都累得头昏脑涨,父母还在催他结婚,他只好加入了一个相亲网站,每周日给自己安排几场相亲见面会,去了几次后程明哲大呼失望,他还是想自由恋爱,走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现在,程明哲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感觉自己在30岁时没能成家、没能买房的话,这一辈子就完了,再也没有奋起直追的可能了。

    “怕来不及”这种心态越来越盛行,人的所有焦虑都来自“害怕来不及”的心态:害怕来不及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双鬓已开始发白;害怕来不及确定自己的感情,就被家里“逼婚”了;害怕来不及功成名就,可能就进了坟墓……

    老人常常告诫年轻人的一句话是:饭要一口口地吃,路要一步步地走。有太多的事是急也没用的,比如,升职加薪,你的工作能力提升之后自然就来了;再比如,恋爱结婚,如今很多“剩男剩女”,总觉得自己再不恋爱结婚就晚了,这事哪有晚不晚的,遇到对的人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如果因为怕来不及而草率恋爱结婚,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我们要告诉自己一切都来得及,不要被自我设限的“来不及”心态毁了生活,只要我们珍惜当下,做好该做的每一件事情,该来的自然会来,着急毫无用处。就好像掉在大海里,远处有一座小岛,如果你拼命游泳就会很快地把体力透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找准方向,用合理的姿势游过去,你要节省体力,因为小岛永远都在那里,所以没有什么是来不及的。

    明末清初名士周容著有《小港渡者》,里面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周容带着一个小书童进城,书童用木板捆了一大摞书。当时太阳已经落山了,他们离县城还有二里路,周容就问一个路人:“还来得及赶上南门开着吗?”对方说:“慢慢地走,城门还会开着,急忙赶路城门就要关上了。”

    周容听了有些生气,认为他在戏弄人,于是便加快步伐行走,没一会儿小书童因为跟不上便摔了一跤,捆扎的绳子断了,书也散乱了,小书童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周容好言相劝他才起来,等到把书理齐捆好,前方的城门已经下了锁了。

    最后,周容醒悟道:“天下因为急躁而导致失败,直到天黑也无处归宿的人,就和这一样啊!”

    俗话说得好:“尽人事,听天命。”我们要有万事随缘的心态,不要怕某些事来不及,把事情做好就可以了,不要被烦躁的心态干扰自己的生活,不要担心来不及而拼命做事。当你不觉得来不及时,反而事事都会来得及。

    你可以像心脏一样工作

    我们都知道心脏的跳动是一下一下的,它是有节奏地“一走一停”,心脏一分钟跳66次,每跳0.9秒,其中0.3秒收缩,0.6秒休息,就是说1/3工作,2/3休息,相当于我们的8小时工作制。到了晚上,每分钟心跳50次,每跳1.2秒,其中0.3秒收缩,0.9秒休息,心脏变成6小时工作制。心脏工作的最大特点是会休息,它敬业而不蛮干,懂得自我爱护,因而能不知疲倦、不分日夜地持久工作,工作一百多年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这有点像我们的工作,有些人每天忙碌于工作不知道休息,最终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健康损伤,然而又不能不工作,像心脏一样,它要是停止个十分钟八分钟,人就死了。所以,我们既不能快,也不能停,工作一下暂停一下,才能始终保持最充沛的力量。

    李杰工作5年后,逐渐地感觉自己力不从心。他每天回到家之后都是一身疲惫,吃过晚饭就立刻倒头睡觉。他感觉生活好累,而且看不到希望,他不敢想象自己如此工作几十年之后会累成什么样。

    反正这5年里他从来没有过得很开心过,公司里他要做的工作太多了,家里也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处理。他曾产生过逃离的想法,可是又不能这样做。

    李杰每天都在反复纠结中踏上去公司的路,平时他对公司的各项活动也不感兴趣,工作时也只想着把积压的工作赶紧做完了事。

    1940年,德国作家约瑟夫·皮珀在自己的《休闲:文化的基础》一书中告诫大家不要让社会进入一个他所称为的“全民工作”的世界里。我们都需要闲情去放松,去创造,去与他人相处以及学会如何思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工作焦虑的情况,大量的职场人员感觉自己疲累不堪,但是又不能停下来,在日本甚至出现了一个用来专门形容因过度劳累而致死的名词:Karoshi。也许有人可能会说:工作繁忙,领导命令,不得不采用拼命的方式完成大量工作。事实上,领导给我们派很多很多的任务是应该的,但是我们要做的不是无条件服从,聪明的员工会用高效率的手段把事情做好,而不是为所有事情忙得焦头烂额。

    西方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商人死后见上帝时,上帝要他们介绍自己前世的功绩,然后给他们评分。

    第一个商人说:“在我去世的时候,我的企业濒临倒闭,不过我跟我的家人生活非常快乐。”上帝给他打了50分,说道:“快乐是最重要的,可是你有没有想过,留在人世的家人没有你的支撑,还会快乐吗?”

    第二个商人赶紧说:“我的企业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如今已经成了跨国大企业,而我则是亿万富翁。不过,我很少跟家人待在一起,我每天都要在各个国家之间飞来飞去。”上帝给他打了40分,说道:“钱财乃身外之物,纵使物质条件再好,你也失去了家庭的意义。”

    这时,第三个商人开口了:“我在尘世时,虽然每天忙着赚钱,但我同时也尽力照顾我的家人,朋友们和我很谈得来,我每天傍晚都跟家人和朋友一起钓鱼、打高尔夫球,周末我们就去远处的山脉里野营,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上帝满意地点点头,给他打了100分。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每工作52分钟后休息一段时间,工作效率最高。如果我们的工作真的太忙,那么抽空休息个5~10分钟也是非常不错的,既能提升工作效率,又能保持身体健康。

    中国古人讲:“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工作就像一条橡皮筋,绷得太紧,是会断的。在工作的同时,我们更要进行适度的调节与休息,这不但于自己健康有益,对事业也是大有好处的。在努力工作中,我们应该“出力出汗不出血”“拼脑拼劲不拼命”,这就需要我们“像心脏一样工作”,敬业而不蛮干,工作休息有序,如此一来,我们才能长期持久地工作,并保持精力的充沛。

    人生不是短跑比赛,何必那么急

    著名诗人木心有一首广为流传的诗《从前慢》,里面这样写道:“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曾在书中提问:“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他感慨道:“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里去啦?民歌小调中游手好闲的英雄,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里去啦?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

    这两位文学大师都旨在提醒我们:如今的生活节奏太快了,我们忽略了太多的东西。跑得快会忽略掉周围的风景,会忽略掉身边人的感受,忽略掉生活的本质,忘记了生活的滋味。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有个人在树林旁边等一个姑娘赴约,姑娘还没有来,他突然发现旁边的长椅上有一个闪闪发亮的东西。他捡起来一看居然是一块手表,他戴在手上,拨动了一下表针,没想到姑娘很快就出现在他的面前。他明白这块表原来有加速时间的能力,他不甘心只跟姑娘约会,他想:如果现在能跟姑娘结婚该多好啊!他拨动了表针后,立刻出现在婚礼现场,两个人结婚了。

    他又转念一想:结婚太慢了,我迫不及待地想抱抱我的儿子。他再次拨动表针,一转眼,他的旁边就多了两个小孩子。

    他非常着急地拨动表针,不停地拨动着……猛然间他发现自己已经白发苍苍,衰老不已,他很后悔,可是这块手表没有让时间倒退的能力……

    著名摇滚歌手约翰·列侬曾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现在太多的人追求“快”,吃饭要吃快餐,坐车要坐快车,干什么都要提速,咖啡都要喝速溶的,而且网上还流行什么“三分钟看完一部电影”“三分钟了解国际时事”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人们在追求快节奏的生活,但是,生活怎能这么过?这么着急只会导致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忙乱罢了。

    有人可能会问:“做事情加快速度,节省下时间难道不好吗?”节省时间是正确的,可是我们节省下时间后,立刻马不停蹄地进行下一件事,这样简直毫无意义。

    著名演员濮存昕曾说:“人生其实是排着队往前走,你们跟在后头,千万别加塞,千万别抢道,千万别着急往前跑。我不太喜欢那句‘绝对不能输在第一起跑线’。不可能!谁敢说自己在第一起跑线,永远是一个赢者。”

    如今越来越流行“慢生活”,但是“慢生活”不是磨蹭,更不是懒惰,而是让生活的快速度降下来,好让我们的眼睛有机会欣赏路边的风景,体会到亲手磨制咖啡的乐趣,体会到望着天空发呆的悠然自得。

    2012年,网络上一则“梁朝伟喂鸽子”的新闻火了,这则新闻来自一个网友的微博,内容是这样写的:“梁朝伟有时闲着闷了,会临时中午去机场,随便赶上哪班就搭上哪班机,比如,飞到伦敦,独自蹲在广场上喂一下午鸽子,不发一语,当晚再飞回香港,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突然觉得这才叫生活。”

    这则新闻让广大网友纷纷大呼梁朝伟是“文艺青年”,而梁朝伟也回应了这个新闻,他表示自己曾经真的这样干过,但不是伦敦,而是纽约。他说:“我以前真的有试过这样的,就是突然间无聊,然后就……我没有去伦敦,只是去纽约玩了几天;我也没有喂鸽子。当然,如果真的想喂鸽子,就会去喂。内心想做什么,就去做。”

    梁朝伟坦言自己比较随性,喜欢跟着自己内心做事,梁朝伟还说:“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故意住在郊区,就是为了可以有开车上班的感觉。而且我以前常常开车围着香港周边转一圈,看到很多跟城市里不一样的风景。”

    金庸先生说:“我的性子很缓慢,不着急,做什么都是徐徐缓缓,最后也都做好了,乐观豁达养天年。”这种生活方式是明智的,懂得节省自己的体力和精力,用不紧不慢的节奏向前进发,终归会到达彼岸。

    人生不是短跑比赛,一开始你就全速奔跑,很快就会耗尽体力的,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要安排好每一段的步伐,累了,就坐下来歇一歇。

    给自己一点时间去品味生命的乐趣

    社会上有很多忙碌的狂人,不管是在车上还是家里,他们都电话不断,甚至连做梦都在思考工作中的某个问题,几乎没有一分钟是清静的。这种生活方式对于我们的生活是有害的,要知道你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不只是拼命工作。一味地忙来忙去,灵魂又怎么能跟得上呢?生命中还有很多乐趣等待着我们去体会去挖掘呢!

    大刘是某上市公司的总会计师,每天他都开着车上班,迎接紧张而忙碌的一天。大刘跟很多人一样忙,但是大刘几乎很少生病,每天都是神采奕奕的,有人就问大刘有什么秘诀。

    大刘就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早餐时光。

    大刘每天都在6点钟按时起床,然后开始煮牛奶、煮鸡蛋,再烤上两片面包,在这段时间里他既不看电视新闻,也不听音乐,然后用十分钟把早餐吃掉。接着,他会在阳台上打一会儿太极拳,之后便回到书房读自己喜欢的书。有时候,大刘干脆什么都不干,只是静静地坐着,去欣赏美丽的日出。这个时候没有人会给他打电话,这也是他一天中最无纷扰的时刻。

    大刘说:“不论这一天有多忙,要做多少事情,我知道,我已经享受过‘自己的时间’了。”

    有的人虽年纪轻轻,但你能从他的神态和面容上明显地看到衰老的痕迹,再与之交谈甚至发现,他的心态如老人一般,毫无朝气和活力。这些人,他们大多是因为长年累月地超负荷体力劳动,使得自己疲惫不堪,反映到外在便是神情颓废面容沧桑。当然,也有人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又难以排解,心里不舒坦,每天必定愁眉苦脸,看着也就“苍老”了。

    培根在《论敏捷》中提到:“过于求速是成事最大的危险之一。”大家的时间都规划好了,几个小时给工作,几个小时给应酬,就是忘了留一点时间给自己。生活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我们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不要在把自己累垮之前意识不到身体已经到达了极限。你的忙只会让你忽略掉生活里很多美好的东西,你只顾前行,灵魂只会在落后中与你背道而驰。

    白蒲明最近感到很累,也很不开心。白蒲明已经在公司里干了五年了,职位一直没有提升,白蒲明以为是自己还不够努力,便加倍努力地工作,结果再一次评比的时候,白蒲明还是落败了。

    白蒲明有些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该工作,可是,他已经在这儿工作了五年了,要走并不容易。他去找朋友喝酒,朋友告诉他应适当地休息一下。白蒲明苦笑道:“哪有时间休息?我每天忙得要死,如果现在请半个月假,回去后公司就没有我的位置了。”

    朋友问:“你原来不是一直要写小说吗?是没有时间才不写了吗?”白蒲明点点头。朋友接着说:“你可以先把工作暂停下来,你工作了好几年,也有了一定的积蓄,不妨去追求一下自己原来的梦想,你就用一年的时间到处走走,写写小说,说不定就会摆脱目前的这种状态。你看怎么样?”

    白蒲明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便立刻行动起来,真的给了自己一年时间去调整心态,去寻找当初的自己。

    学会忙里偷闲,每天独处半小时,这个时间不是太长,但也不是很短,我们能够承受得起。独处是美好的,是心灵休憩的需要;独处是惬意的,是回归本我的一个好方式。经常在生活中独处半小时,当身体休息好了,疲惫的灵魂也会赶上,当身体与灵魂合二为一,再上路,疲惫也会远离,你会觉得原来生命这样有趣。

    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吧!侍弄一下花草,听一听音乐,或者干脆坐在椅子上晒晒太阳。我们走得太快了,灵魂怎么跟得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