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受众交流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面对昏昏欲睡者——激发兴趣与锁住眼球

    广播电视节目要想取得一定的传播效果,首先是必须要唤起大家的兴趣,引起大家关注,一场让人昏昏欲睡的节目是主持人最大的失败。

    主持人要能激发别人的兴趣,能够在沉闷乏味的场合中,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使气氛变得活泼热烈;能够在自己发表意见之时,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引起其重视,为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做好铺垫。由于人们常常趋向于关心那些生动独特的,或者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所以,主持人可以借鉴如下方法:

    一、制造悬念

    故意提出一些悬而未决的疑团或问题,激发对方的好奇心,引导其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

    适时地向沉寂、疲乏的人们抛出一个问题,往往能有效地激起人们的求知欲,从而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思考答案,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与讨论。这样一来,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好奇心和热情反应能够立刻扫除沉闷单调的气氛,令大家的心情都变得活泼愉快起来。

    二、提富有针对性的问题

    针对现场人物的心理特征,提出和其有密切联系的问题,促使对方与自己一起思考。

    “主人翁意识”往往能激发人们的责任感和热情,使人们对与己相关的事物发生兴趣,所以,我们可以设法调动对方的这种意识。向对方提出一些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其参与思考和讨论,令其在思索的过程中下意识地感觉自己与我方提及的事情或问题息息相关,从而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

    在一次社教节目中,当主持人向现场的中学生讲到当代青年学生应该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一二·九”光荣革命传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内容时,少数学生竟交头接耳地说笑起来。

    见此情况,主持人迅速发问:

    “讲到这里,我要向台下现在仍在说说笑笑的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想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发扬‘一二·九’运动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呢?”

    这样一问,不仅有针对性地启发了听众的反思,起到了静场的作用,而且又自然地续接下去,保证了节目的顺利进行。

    这是一个用针对性较强的问题来激发对方兴趣的例子。听众的交头接耳可能是因为觉得单纯的说法教很枯燥,因此,主持人适时地提出一个与听众密切相关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引导对方进行思索,很快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制造“情节”,激发兴趣

    严肃的话题总是显得枯燥无味,令人厌烦,而贴近生活的故事和睿智绝妙的比喻则能让听众津津有味地倾听。抓住这一现象,主持人在表述自己的理论或观点时,可以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或比喻作“引子”,等到现场气氛活跃起来,观众的兴趣高涨之时,再引申开去,具体、深入地谈论自己的主题。下例中几位主持人在讨论严肃话题时就精于此道。

    白岩松:“有时我们会忽略日常生活中的那份幸福。其实幸福就是像水一样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流过,好像是一杯好茶、亲人的一张笑脸、午后一抹温暖的阳光,半夜下班时万家灯火中为你点亮的那盏灯……”

    水均益:“波黑冲突就像一个久治不愈的病人,后来来了好多医生给病人会诊,但是病仍不见好转,于是人们对医生的处方和动机产生怀疑,医生之间也产生了分歧和争论……”

    崔永元:“现在招工招聘老是用学历要求吓唬人,就像上饭店点菜,问有大虾吗?有鲍鱼吗?后来却说来一份儿蛋炒饭。”

    美国著名的夜间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莱特曼也常制造出一些“情节”把节目推向兴奋点。他曾经邀请希拉里来节目中作客,为了让这位对媒体、记者习以为常的第一夫人提起精神,莱特曼一开始就问了一个很难对付的问题。

    莱特曼:你现在搬到了纽约,住进了豪宅,有没有发现每天都有傻瓜开车路过你家门口,冲你的房子大喊大叫啊?

    希拉星:有啊,可是我想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你呀?

    莱特曼:(松领带、扭脖子、吐舌头、摇头)……

    莱特曼有别于一般的记者提问,他一开场就使希拉里领略了其独特的访谈风格和犀利的话锋,再加上搞怪的动作,他的行为不仅调动了现场气氛,也使受访者迅速进入了角色。

    四、故作反常之举

    老生常谈的事物常常会令人昏昏欲睡,而突破常规的意见和观点则能使人一下子呼吸到“新鲜空气”,精神也为之一振。所以,主持人不妨故意说点出人意料的话语,使对方产生强烈的好奇和浓厚的兴趣,等抓住了对方的注意力之后,主持人则可以有条不紊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当对方表现出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时,可以故作反常之举,促使对方摆脱困顿,打起精神。

    循规蹈矩的行为不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对方精神不济的时候,有时还会让人愈发感到厌烦和无味。所以,主持人不妨故意违反常态,作出一些不寻常的举动,以求产生清醒剂一般的作用,刺激人们的头脑,引起人们的重视,诱使其摆脱困意,对主持人的异常行为产生好奇,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下述这个例子,相信能对主持人有所启发。

    在2007年3月的一期《新闻会客厅》节目中,崔永元发现小嘉宾的注意力有所分散,于是他突破常规,突然问小嘉宾道:咱们这个节目可能得加快进度了,因为我发现你有点困了,眼睛已经开始有点睁不开了。平时这个时间已经都睡觉了吧?

    彭家玲:在学校已经睡了。

    崔永元:早就睡了,是吧?你们是几点睡觉?

    彭家玲:七点下晚自习,再回寝室洗了脚就睡了。

    崔永元:八点钟?八点钟就睡了,平时在家这个时候都梦见我了,今天还在听我们聊天呢。我给你一个机会,你今天在这儿坐了这么长时间,你给市长问一个问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有什么问题就问,没事儿。

    这是一个用反常之举刺激对方的有趣例子。小嘉宾彭家玲可能根本不会想到自己有机会问市长问题,这场谈话本来在她看来只是大人们的聊天,但是崔永元的这一举动,使她立刻来了兴致。

    主持人对于原则性问题的坚持同时也就意味着对方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或不得不作出某种让步,那也就是说,这种坚持本身是令对方不满和不快的。但同时,主持人又不能因为坚持立场伤了双方的和气,否则不但眼下的节目无法正常推进,而且会殃及以后的合作关系。这就要求主持人掌握一定的技巧,做到既坚持了立场,又不至于伤了和气。主持人可以参考以下技巧:

    划定自己的权限,而将某事的决定权转移到不在场的他人身上。

    故意采取某种消极行动,迫使对方有所变通。

    如对方回避关键问题,主持人可用委婉的方式重申明确的态度。

    转移视线,制造幽默的效果,让对方在笑声中明白我方用意。

    第二节:扮演鼓吹手——说服与引导

    说服,即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采用某种方法和技巧,使对方改变已有的行为或思想,从而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进行某项活动。与说服相关的还有一个词:压服。说服和压服的区别在于说服是使对方心悦诚服,而压服是使对方迫于某种压力或威慑力不得不表示接受,其实是口服心不服的。对于主持人来说,说服是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说服别人时,说服的技巧与分寸对说服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对方做事发生了偏差,甲去劝说,不但没有说服,反使自己“惹火烧身”,与对方发生了矛盾;而乙去劝说,三言两语就将对方说得心服口服,痛快地改正了错误。之所以会产生这样截然不同的效果,关键在于说服的技巧与分寸把握是否恰当得体。所以,认真研究说服的艺术对于主持人顺利主持节目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要使说服产生良好的效果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了解说服对象

    在说服对方之前,一般要对对方的情况作客观的了解。只有知己知彼才能针对不同的对手,采取不同的说服技巧。

    例如:知识高深的对象,对知识性辩题抱有极大的兴趣,不屑于听肤浅、通俗的话,应充分显示你的博学多才,多作抽象推理、致力于各种问题之间内在联系的探讨;

    文化程度不同的对象,听不懂高深的理论,应多举明显的事例;

    刚愎自用的对象,不宜循循善诱,可以用激将法;

    脾气急躁的对象,讨厌喋喋不休的长篇说理,用语须简要直接;

    性格沉默的对象,要多引导他发言,不然现场乺会很沉闷;

    思想顽固的对象,对他硬攻,容易形成僵局,应看准对方最感兴趣之点,进行切入。

    而要想充分了解说服对象的类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了解对方。

    1.从语言上了解对方,这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我们可以从言谈的微妙之处观察对方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活动。

    性格刚强的人,很少使用“那个……”、“嗯……”、“这个……”之类的口头禅。反之,小心谨慎、神经质的人常用这类语汇。日本语言心理学家三付侑弘认为,在谈话中常说“果然”的人,自以为是,强调个人主张;经常使用“其实”的人,希望别人注意自己,任性、倔强、自负;经常使用“最后的人,大多是潜在欲求未能满足。

    2.通过对方无意中显露出来的姿势来了解对方

    例如对方抱着胳膊,表示在思考问题;抱着头,表明一筹莫展;低头走路,步履沉重,说明他心灰意懒;昂首挺胸,高声交谈,是自信的流露;女性一言不发,揉搓手帕,说明她心里有话,却不知从何说起;真正自信而有实力的人,反而会谦虚听取别人讲话;抖动双腿常常是内心不安、苦思对策的举动;若是轻微颤动,就可能是心情悠闲的表现。从这些方面了解他人的心理和性格,有时能捕捉到比语言更真实、更微妙的信息。

    当然,对说服对象的了解,不能停留在静观默察上,还应该主动侦察,采用一定的对策,去激发对方的情绪,这样才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对方的思想脉络和动态。

    二、注意说服禁忌

    施行劝导说服,是为了起到激励斗志、抚慰创伤、协调关系、导向引路的作用,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种与人为善的美好情操,也是社会成员应该履行的道德义务。然而,为什么主持人有时怀着一片诚意,苦口婆心地进行说服,到头来不仅得不到对方的感激,反而会被误解呢?其根本原因是犯了引导导说服之大忌。

    1.激化矛盾

    大量的说服事例表明,因说服而使矛盾更加激化了的情况,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是强化了对方本来就不该有的消极情绪,从而火上浇油,扩大了事态。

    第二类是“惹火烧身”。因说服方法不当,激怒了对方,使对方把全部的不满和怨恨情绪都转移到了你身上,你成了他的对立面和“出气筒”。

    经验告诉我们:主持人要成为一个有修养的说服者,就要有涵养、有博大的胸怀。遇到上述情况绝不可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而反唇相讥,以牙还牙,使玉帛变干戈。

    《一虎一席谈》的一期节目是以西安一家自发组织调查第三者的“女子侦探所”为话题,讨论过程中嘉宾方青卓误解了“女子侦探所”张玉芬女士的一句话,致使方忽然火冒三丈,要求对方道歉并要主动离场,局面几近失控。

    张玉芬:方老师,我提一个意见。你是不是演戏演得太多了?任何时候都

    在戏里头,你要面对现实。

    方青卓:你这样说,我觉得你侮辱我,我要马上走。你这样说绝对是在侮辱我!

    张玉芬:不是,你听我说是因为什么,因为我们是面对现实的,我遇到的都是多种多样的婚外情的遭遇。

    方青卓:我知道……”

    张玉芬:我平均一天要接164个电话,大多数都是求助电话,这个数字说明了什么?

    方青卓:你为什么不帮助她?

    张玉芬:我就是在帮助她!

    方青卓:不。

    张玉芬:我假如不帮助她,我假如不取这个证据,她连起码的一半的财产,都得不到!

    方青卓:也许是因为我不知道,因为我扮演的人物。你说164个电话,那我演了31年戏了,亲爱的朋友。我正因为演这样的戏,跟你处境都是一样的,我才告诉你,爱是看不住的,亲爱的朋友!我刚才为什么说你侮辱我?因为我认为,我方青卓的一个本质是什么呢?我演戏,我希望生活,生活当中我绝对不演戏!这是我做人的准则。你要觉得我演戏,那么我改一个。咱们是女人,我说我退回来了,不要说你侮辱我。我现在请求退席。

    胡一虎:等一下。

    方青卓:我一定要走,因为她不相信我说的是真的!

    胡一虎:不是,请坐!我们欢迎她坐下来!

    方青卓:我不能坐!她必须向我道歉!说刚才没有这么说,她必须这

    么说!

    胡一虎:等一下,方姐,你先等一下。我相信你(指张玉芬)刚刚那个“演戏”的意思,(对方青卓)她不是指这个意思。我想我一个主持人,我可以非常确定她刚刚不是这个意思。她的意思是说她所接触到的大部分人当中,大概是受害的妇女多。

    张玉芬:对。

    胡一虎:对,她的意思主要是在这里。

    胡伟(报人、对立面嘉宾):她说现实的对应词的话呢……

    方青卓:不,侮辱个方胖子无所谓啊!

    (现场声音很乱)

    两人的对话可谓唇枪舌剑,此时主持人胡一虎的唯一选择是用各种手段避免矛盾激化。

    胡一虎(提高声音):首先,第一个,女人不要哭泣,你那上面打着“女人不要哭泣”(指方手中的书);第二个,美丽的女人,天边的彩云(方青卓前面说的话),请坐下,热烈掌声,谢谢!

    方青卓:好,不要掌声。

    胡一虎:等一下。我这样子,我是来讲真相的,(对张说)她刚刚所提到的那种方式,你是不是也有采取过?你有没有采取过,本来刚开始的时候是,我去找证据,但是之后做了一些调整,才发现这种方式可能不好,反而开始劝和的,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张玉芬:有。

    方青卓:对,我同意你这样,你这样我特别同意,我希望是这样,我特别希望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本来是女人,我们本来也受害了,难道你就敢说百分之百的“二奶”,都是她们勾引了你丈夫吗?为什么没有想过我们自己?我们有空单独谈,我说什么意思呢?希望你现在全部的武器,希望你现在全部的精力用在快乐上。

    张玉芬:你不管怎么说,这个家庭走到尽头了,该走的就走。就像你们刚说的“扔垃圾”,可以,但是你该承担的责任,你一定要承担,因为是你造成了这个家庭破裂。但是在现实当中,尤其是到了法院后,没有这个证据……男人一旦踏出了这个门,很难很难回头的,法院它是注重证据的,如果没有这个证据,即便是这个家庭不存在了,女人的主张,女人的权益一定要得到啊!

    胡一虎:在目前为止,大家的态度是如何?有没有因此而改变,会产生这个阻力?(对方说)你呢?

    方青卓:我得考虑一会儿。

    胡一虎:考虑一会儿。

    方青卓:刚才我说……因为我就这样的性格。但是我现在不知道,社会怎么乱成这样了。

    胡一虎:你是要加入她的这个行列,加入她的“女子侦探所”了。

    方青卓:不不,我要是开侦探所,我就叫婚外……等于一个什么温暖家庭吧。像“马大姐”那个意思。跟大家一说,多么仇恨的事情,比如说她进了我这个谈话所。我要温暖她的心,也融化她丈夫的心。我要改成这样一个机构,而不是侦探。

    张玉芬:我现在就在转型时期。

    方青卓:转型。我同意,最后,我们俩成为好朋友。

    胡一虎(对张):你可以招募新会员了。

    胡一虎用风趣、机智的语言真诚地劝解双方,巧妙地引用方青卓的话,又调动现场观众,终于使方青卓重新落座,并在谈话中智慧地寻找到双方的共同点,终于化解了言语冲突。这正是引导、说服方法得当。不但没有引火烧身,还化解了矛盾。

    2.急于求成

    人们常说,善弈棋者,每每举一而反三。主持人进行引导说服工作也好比下棋,也要珍视这“三步棋”的做法,要耐心细致,再三斟酌。如果条件不具备就急于求成,不瞻前顾后,总想一劳永逸,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成”效甚微,甚至还会把矛盾激化。

    3.官腔官调

    要克服官腔官调,最主要的是应该增强普通人的意识,以普通人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彻底改变那种高高在上、唯我独尊、主观武断的官僚作风和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作风。

    另外,主持人在引导说服时,还必须注意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慎用套话,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4.空洞说教

    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引导或说服要避免空洞说教,尤其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工夫:道理要入辙合拍;思想观点要明确;语言要朴实新颖。

    柴静采访支持注射隆胸方的专家——辽宁省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医师高景恒教授,她在与高景恒面对面的较量中,以新颖而犀利的提问使高无法解释他们坚持使用在国外20世纪50年代就被禁用的材料的原因,使高只好虚张声势答非所问。

    柴静:高教授,您自己也是奥美定的发明人、研制人之一吧?

    高景恒:应该是参与,这个材料的发明,是个老材料的新应用,我们是打败了乌克兰的专利,这个材料是具有我们国家知识产权的一个创新性的生物材料。

    柴静:您现在作为研制和研究这个材料的专家,能不能够向消费者承诺这个材料是绝对安全的?

    高景恒:绝对安全?我只能说安全,我不能说绝对。

    柴静:这两个字的区别是什么?

    高景恒:区别是,我要确定在我有生之年,我能活多大岁数我就随诊到多大岁数,我要对人民负责。

    看到高景恒不愿正面回答,柴静适时调整提问策略,继续深入提问,终于使对方自相矛盾:

    柴静:没有这个明确的实验室报告之前,是否应该暂停使用呢?

    高景恒:我们讲疼痛,真的疼,假的疼也闹不清楚。你们新闻部门一给我炒作,这么点儿的事扩这么大,没的事给我弄起来了,我有嘴难述啊,我也得小心谨慎啊。

    柴静:那您也是认为奥美定应该小心谨慎地使用了?

    高景恒:那倒不一定。

    总之,主持人提问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使提问既合情合理又能让对方有所作答,否则很可能弄巧成拙,对方拒绝配合。但是提问也不要虚假肤浅,否则就成了官话、套话,得不到实质内容。

    5.不分场合

    如果不分场合,信口开河,不管人前人后,指名道姓地对人施行说服,效果往往不佳,搞不好还会出现与说服者本来的良好动机截然相反的说服结果。比如,有一台电视晚会,一位节目主持人为了表示与嘉宾主持陈佩斯、石富宽的亲密关系,一口一个“佩斯”、“宽哥”。我们不了解这位女主持与陈佩斯、石富宽在生活中的关系如何,但此刻作为节目主持人的她说出的话,完全不符合主持人的身份,所以听起来就非常不协调。

    一次在歌手大赛上,当一位有相当地位的音乐家、老前辈评点节目后,一位节目主持人补充说:“您说得太全面了,我都没什么可说的了。”

    前面是对老音乐家的赞美,但后一句话给人的感觉是主持人想要弥补老音乐家的不足却苦于没有机会表现自己很高的音乐造诣。如此不分场合,显得张扬不逊。

    三、掌握说服技巧

    在说服对方时,技巧的恰当应用对说服效果产生着极大的影响。一般来说,老人、权威者、上级的说服通常会起到一定的效果,而少年、普通人、下级的说服因为要顾忌到诸多方面,因而效果并不是很显著,但历史上仍不乏成功的例子,如魏征谏唐太宗等。其中有许多地方很好地运用了说服的技巧。下面介绍这方面的技巧:

    1.现身说法

    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服别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首先,事实胜于雄辩,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十条理论不如一件事实更让人信服。其次,惟其是亲身经历,才更显真实,这是道听途说所不能比拟的。另外,现身说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不用一本正经地说教,只要说完情况稍加点拨,让对方去体会,显得含蓄、委婉。

    在某次中科院研究生主办的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科学认知”宣传活动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的主持人杨曦来到现场,以亲身的经历、丰富的知识和极富魅力的声音,向群众义务宣传造血干细胞的知识。为了解除一些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偏见,杨曦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道:“你看我现在身体这么好,造血干细胞捐献是很安全的。”如此,使很多人解除了偏见。

    现身说法的最大优点是避免了在说服过程中常常出现的批评和教训对方的口吻,而是用自己所经历过的类似问题来启发对方:“你是否也会这样?”因为摆出了自己存在(或者曾经有过)的问题,便显得谦虚,而且把自己摆在与被说服者同等的位置上,不会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所以也易于被接受。

    2.循循善诱

    所谓“循循”,就是指有步骤地、耐心地诱导对方思考;所谓“诱”,就是启发开导;所谓“善”,即是指要“诱”得得当、巧妙,使对方心悦诚服。

    中国台湾中天电视台《沈春华Live Show》主持人沈春华在专访陈坤时,触及到陈坤儿子是否亲生这一话题时,嘉宾陈坤起初并不愿正面回答,并试图回避这个问题,但是沈春华结合深厚的采访经验和高超的访谈技巧,层层追问,以理诱之,以情导之,最终使事实真相水落石出。

    沈春华:你有个儿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陈坤:对,儿子。

    沈春华:那这个儿子跟你住在一起。

    陈坤:当然。

    沈春华:那你现在做爸爸的心情怎么样?

    陈坤:就让我学会了我要对我爸爸好一点。

    沈春华:(大笑)哈哈。那么这个儿子是亲生的吗?

    陈坤:如果是直接面对采访的时候,关于这个话题我会翻脸,我会马上翻脸。我会觉得你们不尊重我。

    沈春华:OK,其实我可以了解,我觉得你挺好的。但是我会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陈坤:其实我也是想跟所有的媒体朋友讲,通过您的节目,再者是我觉得我儿子根本不需要去炒作。他本来就正大光明存在的。我最不愿意别人问的就是这个问题。就好像我问你沈姐,你有没有女儿,她是你的吗?

    沈春华:我觉得我访问过很多名人,我觉得名人他们都希望保留自己的隐私。可是反过来说,陈坤,被人追问隐私会不会就是公众人物或者明星他们所要付出的代价?

    陈坤:那好,我回答。他就是我儿子。

    3.归谬说服

    归谬说服是指并不直接反驳对方的错误观点,而是先假设对方的观点言之有理,然后据此引申出一个连对方也不得不承认是荒谬的结论来,从而心甘情愿地放弃原有的错误观点和主张,无条件地接受说服者的思想信息。

    实践已使许多人懂得,当我们面对固执己见的人时,直接反驳其错误会有诸多的不便,而最有效、最巧妙的方法当属归谬说服了。

    曾经有一段话说得很实在:“遇到谎言说得过于离题的时候,你如果想用论证来破其谬见,那么,未免太郑重其事了。”因为那样反而会纠缠在没有意义的细节上,显得愚拙,不如直接运用归谬说服的方式,以争取让对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孙小梅随同一个文艺演出团到中国台湾地区演出,受到了当地观众热情的欢迎,被某电视台邀请临时担任一个综艺晚会的嘉宾主持人。一上场,同台的搭档主持人就咄咄逼人、出言不逊。

    搭档:啊,孙小梅,你跑到台湾来抢我的饭碗呀?

    孙小梅:(诧异)我怎么是来抢你饭碗啊?

    搭档:你可是大陆中央电视台的大红人啦……

    孙小梅:(笑)我抢不了你的饭碗,我是来帮你赚钱的。

    搭档:什么?帮我赚钱?好哇,你说说怎么帮我赚钱?

    孙小梅:你想一想,祖国大陆10几亿人口,台湾(地区)只有几千万,你说我是中央电视台的“大红人”,我来同你主持节目,回去一播出,认识你的人多了,名气大了,你不可以赚更多的钱了吗——你应该好好谢我才对!

    搭档:咳,嘴皮子也挺厉害啊……

    孙小梅一眼看穿对方“怪问”中隐含的荒谬前提,她以静制动,答语平中显巧,运用“仿答”来了个适度冲撞,取得了应对的主动。她根据对方的话语逻辑顺势推论,“推”出其不合理的“荒谬点”,再加以极度地放大,然后仿用对方的话语逻辑给予回敬,现场效果就出来了。孙小梅的即兴应对属于女性主持人的“软冲撞”,她以问制问、顺势反诘,而回敬的力度也控制得恰到好处,在说笑中维系了和谐快乐的气氛。

    要使说服对象认识到原来观点的错误,还可采用这样一套方式,即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对方谈自己的见解,即便对方说错了,也不要急于直接指出,而要不断地提出补充的问题,诱导对方由错误的前提推到显然荒谬的结论上,使之不得不承认其错误,然后再设法引导他随着你的正确的思维逻辑,一步一步通向你所主张的观点,达到引导说服的目的。

    4.晓之以理

    说清道理是使对方心悦诚服的有效方法。以理服人是一定会有效果的,除非对方是蛮不讲理的人。即使如此,讲清道理也有利于争取群众。退一万步,遇见了不讲理的人,非上公堂打官司不可的时候,也还是要讲道理来说服法官和陪审团的。

    朱军在某期《艺术人生》栏目中专访陈坤时,就运用了晓之以理的方法。

    朱军:在你的童年记忆里最让你感到不快乐的是什么?

    陈坤:过去了我就不想提。

    朱军:人生道路不过从一个驿站走向另一个驿站,你在其中的时候,很难说清楚,道明白。但那一段过去对每一个人心理造成的影响应该是终生的。所以我想,我们每个人从这个驿站走到下一个驿站的时候,不妨都回头看一眼,你能接受这种观点吗?

    陈坤:我接受。

    朱军:既然接受了,是不是可以回答我们的问题?

    在交谈中,朱军一没放弃,二没逼迫,当他的第一次提问遭到嘉宾拒绝时,他并没有焦急或恼怒而追问不止,而是用饱含哲理的话语触动被访者的心灵。这样就很容易被访者接受。而且让对方自己去权衡,又显得从容大度,不咄咄逼人。

    5.动之以情

    在说服时,还应注重彼此情感的交流。用情感打动对方,获得对方信赖,这时,说服就容易奏效了。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志在应对被访者拒绝接受采访的时候就应对有方,例如他在一期采访某死刑犯时,为了使被访者配合采访,他首先说道:“这时候我对你的关注,其实就是关怀和关爱,而且即使你不接受我的采访,也不会对你有任何帮助。但是我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你应该有想留下些什么的心理诉求。”这句话触动了被访者的心弦,他听了这话,便放下包袱,坦然面对镜头,敞开心扉与王志开始谈话。

    这个例子也给我们指出一个说服别人的方法,那就是以情感人的方法。特别是这样一位被判了刑的男子,他此时心里就是有千言万语,在一般人面前也表现出冷酷,因此感到没有什么可留恋的现在从王志充满关怀的谈话中感受到了“人间自有真情在”,当然就会使心中的真实想法倾囊而出。由此可见,晓之以理能成功地说服人,“动之以情”也同样可以说服人。

    6.言此说彼

    利用两个事物之间的某一相似点,借甲事物来说明乙事物,不仅通俗易懂,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白岩松在一次面对记者采访时,便运用了类比说明这一方法。

    记者:无论你承认不承认,你已经是一个明星,一个传媒明星。如何在明星和记者之间摆正自己的位置呢?

    白岩松:有一位年轻人曾求教于一位大提琴家:“我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大提琴家?”大提琴家回答说:“你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再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人,然后会很自然地成为一个优秀的大提琴家。”这对我们也一样,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再成为一个优秀的记者或主持人。

    在这段话中,白岩松借用大提琴家的话作比,引出自己的话,既形象又深刻地阐明了主持人应该先修德再修业的道理,极有说服力。

    7.正话反说

    2008年,在电影《女人不坏》的记者招待会上,主持人问导演徐克,影片中的三位女演员最坏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徐克这样答到:

    我觉得周迅坏在什么地方呢?坏在她很会演戏,所以我这个戏里面就让她演很多的角色。桂纶镁呢?她就坏在她本身是好玩的,但却一直都把她很好玩的一面不常在荧幕上出现,所以我就把她好玩调皮的一面展现出来,其实她很野蛮,相当野蛮的一个女孩子。然后张雨绮(张雨绮吧)就是坏在她老板一直说她很棒,很厉害,我就接受挑战,看到底是他拍的好,还是我拍的好。

    在这里,导演徐克就运用了说反话的技巧,主持人的提问有故意刁难的意思,谁知徐克接过问题,从赞美的角度回答了这个棘手的问题,听到徐克反话功力如此一流,主持人也只能感慨一句:“导演太会夸人了……”

    又如在某期健康主题节目中,主持人为宣传吸烟的危害,这样说道:

    吸烟有四大好处:一省布料,因为吸烟易患肺痨,导致驼背,身体萎缩。二可防贼,抽烟的人常患气管炎,通宵咳嗽不止,贼以为主人没睡,就不敢行窃。三可防蚊,浓烈的烟雾熏得蚊子受不了,只得远远避开。四可永葆青春,不等年老便可去世。

    主持人在这里运用了正话反说的战略,使人们在轻松一笑中,明白了吸烟的种种害处……

    8.数字说服

    在说服时,如能拿出权威而有力的数据来,就能使对方有更清晰的感觉,就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

    《新闻调查》2009年6月《面对气候变化》一期中,当记者谈到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劣影响时,援用了下面一段话:

    这里(西藏那曲地区淄博塔措)的一切正在美丽的外表下悄然发生着危险的变化。从1990年到现在近20年的时间里,这里的湖面已经向外整整推进了2000米,淹没了大面积的草场,乃至牧民的住房,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再往这边看,距离湖面500米外就是牧民们拆迁过去的新的住房,这种极具象征意义的区区500米,其实在警示着我们,气候变化绝不是一个远在天边的话题,它正在对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步步紧逼。

    知道了这些数字之后,我们也许会相信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了。让数字说话是一种最有力而科学的说理方式,利用它来对付恐惧及那些担心可能出现突发灾难者的顾虑通常是很有效的,而准确的统计数字就更富有权威性了。

    9.换位思考说服

    “让你换了我,你该怎么办?”这种说服法,乃是说服技巧的一种。利用了“角色扮演”使对方有互易立场的模拟感觉,借此模拟感觉可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正如一个笑话所说,你请别人保管一双旧鞋子,那无疑是暗示着请他穿了。

    央视《对话》栏目曾经请到了两组嘉宾,一组是家用电器的制造商,另一组是家用电器的渠道商,制造商和渠道商在当时的家电市场竞争中组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体,在这期富有挑战的节目中,主持人陈伟鸿运用了高超的说服技巧,避免了两组嘉宾的唇枪舌剑,在节目现场达成了共识。他的方法很简单,从一开始他就邀请一方嘉宾换位思考,扮演另一方嘉宾,试想作为自己的对头,在遇到问题时会怎样考虑,怎样行动。请看他在节目中是如何使用换位方法来使双方心悦诚服并掌控现场节奏的。

    主持人:好,欢迎大家继续和我们《对话》,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一同来关注中国家电制造商和渠道商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人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夫妻,一家人磕磕绊绊自然是少不了的。那出了矛盾的话其实不要怕,我们最重要的是如何去解决,我想解决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办法就是换位思考,这并不仅仅是一种心态的改变,有的时候更多的是一个解决的好思路的提出。我们先请渠道商来换位思考一下。从现在开始,胡先生您是一个非常大的家电制造企业的老总,跟对面的渠道商可能会有一些交流了,这个时候你觉得你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为自己争取合法的权益,同时也让你们双方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刚才我们渠道商换位思考了一下,站在了制造商的立场上,如果他们是制造商,他们要做的一些和他们不做的,各位认同几位当中谁的看法? 这样一换位思考我们看到,其实在很多问题上,他们都是共识的,只不过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并没有真正地做到那一步。我想我们也要让我们的制造商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今天你们是渠道商的话,对照今天渠道商的种种做法,如果你成为了渠道商,你最不会做的是什么?

    10.引导说服

    在说服别人时,如想使别人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考虑,就需要采用引导的方式,恰当地使用这种方式,就会产生较好的说服效果。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女记者帕兰要去采访一位权威人士,打算请他就海洋动物保护问题做15分钟的广播讲话。这位权威人士非常忙,曾经拒绝了很多记者的采访请求。如果直接提出要占用他宝贵的15分钟时间,他很可能会拒绝,所以帕兰在电话里是这样说的:“在百忙中打搅您很过意不去,我们想请您就海洋动物保护问题谈谈看法,大概只要3分钟就够了。听说您日常安排极有规律,每天下午4点都要走出工作室,到户外散步。如果可能,我想是不是可以在今天下午的这个时候拜访您?” 结果这位权威人士接受了这个请求,采访于当日下午4时准时开始。当帕兰与这位权威人士告别时,时间已过去了整整20分钟。帕兰的目的达到了,因为把20分钟的录音采访编制成15分钟的广播讲话,材料是足够的。女记者帕兰为了让对方接受采访,先提出一个小要求(只谈3分钟),当对方接受以后,在谈话中再诱导发问,使对方实际上接受了更高的要求(谈20分钟)。这种说服方式显然是值得好好学习的。

    在2008年北大举办的经济论坛中,中国经济学界的两位泰斗吴敬琏与厉以宁教授同台对话,畅谈30年改革开放,对话刚开始不久,吴敬琏教授就开始阐述“中国股市像个赌场”这一厉以宁教授一贯反对的论题。吴教授发言的过程中,主持人在现场观众的期待下,适时引导两位嘉宾,一再向厉以宁发问,希望听到两人的辩论。

    吴敬琏:认为股份制改革特别是我们股票市场的改革是很成功的,这一点我有不同的意见。但说来话长,所以就……

    主持人:虽然话长,但我们还是非常想听。主持人:厉老,刚才我们听到了吴老对您的选择提出不同看法,您怎么评价对方的观点?

    厉以宁:……经济学家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每人都有自己的经历、角度。

    主持人:这一点您就不如吴老师,吴老就很大胆地评价了您。

    厉以宁:你让我评价……他讲得也有道理。主持人:从1978年到2008年,30年来让你们感觉到最满意或者最成功的改革有哪三项?

    吴敬琏:第一就是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商品经济是我们改革的目标;第二是,在十四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的全面改革;第三就是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革,所谓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

    厉以宁:第一个是农村的家庭承包制,它打破从前人民公社下大一统农业的情况;第二个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中国有了证券市场;第三个是民营经济的兴起。

    主持人:30年来,在你们的心目当中,觉得最遗憾或者说没有达到预期的三个问题是什么?

    厉以宁:第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城乡二元体制基本上没有触动;第二是国有企业改革过程当中也存在着问题,比如行业垄断;第三个问题是,社会保障制度由于种种原因,推行得极慢。

    吴敬琏:我有一点和厉教授是一致的——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太迟缓了。还有,我认为产权制度改革没有到位,比如农地的产权问题,所以资产无法变成流动的资本;另外一个是法治建设缓慢,《物权法》搞了13年还差点黄了,《反垄断法》也是搞了13年,通过了,可是它里面还是留下了一些大的漏洞。

    主持人:今后你们认为什么问题亟须解决?

    厉以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对人民最关心的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就业保障这些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吴敬琏:千头万绪,但我认为关键的关键是政府自身的改革。目前政府支配资源的权力太大,政府不应该作为市场交易的一方进入市场。在企业层面,我多次跟企业家朋友说,勾结官府是中国历来生意人的一条秘诀,但是这绝不是我们现代企业家的安身立命之本。企业家应该站在整个企业家群体甚至站在我们整个民族的立场上去改变环境,人还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上述例子表达出的寓意、主题及说服的技巧,对主持人是大有裨益的。主持人可以从中汲取营养。

    第三节:直播中接到愤怒的投诉——消解与疏导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尤其是在广播电台热线投诉直播节目中,主持人接听并处理听众的投诉电话是主持的一项主要工作。这些投诉电话,大都是带着委屈、抱怨的心情打来的,有的听众还能较理智平和地反映问题,但也有比较容易冲动的听众在电话里愤怒和抱怨的情绪比较强烈,如果主持人不加以控制和引导,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

    当人因种种原因而生气、发怒甚至怒不可遏、失去理智时,往往会使本来容易解决的问题复杂化。此时,我们应运用交际上的技巧,巧妙有效地消解与疏导他们的怒气,使其冷静下来,以理性的态度去面对问题。概括起来,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技巧去对付那些怒气冲冲的人。

    一、为对方开脱

    对于因犯错受到指责而发怒的人,可以找一个理由,将其所犯错误巧妙地搪塞过去,从而消除尴尬,平息其怒气。

    有的人犯了错而受到指责,感到受了委屈或丢了面子,由此生起闷气或四处泄愤,这样的人其实并不难对付。只要我们能够找一个理由——哪怕这理由滑稽可笑不成为理由,只要能将其所犯错误巧妙地搪塞过去,对方就很容易平息怒气。一方面是因为哪怕理由再滑稽,也终究是为对方开脱,会使对方在面子和自尊上得到补偿;另一方面滑稽借口本身所制造出的轻松气氛也会润滑双方的摩擦,使他们在轻松一笑中化解怒气。

    二、采用沉默战术

    为避免火上浇油,采用沉默战术,任对方肆意发泄出他的怒气,等到其筋疲力尽时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主持人的技巧不只是会说话,沉默也是一件有力的武器。有人说“沉默其实是一种反驳”,这种说法确实很有道理。当我们面对着怒气冲冲、暴跳如雷的人,直接与其争辩反而会白费口舌,倒不如暂时沉默不语,避开对方的火头,任其发泄不满的情绪,等到对方筋疲力尽并获得一定的心理满足之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容易令其平息怒气、理性对待了。

    三、积极补救,主动关切

    积极主动地采取补救措施,并对受害者的境况表示关切,使其不好意思再过分发泄怒气。

    如果是主持人因冒犯了别人而招致对方的恼怒,此时,这种积极解决问题的姿态将有助于双方的和解。面对对方怒气冲冲的指责与质问,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一味地争辩,而应当拿出“不管责任在谁,解决问题在先”的积极姿态,主动补救事件所带来的损失。同时对受害的一方表示关切与同情,使对方不好意思再发泄,不得不冷静下来致力于问题的解决。下面举一典型范例:

    有一次,在一个很大的聚会上,主持人介绍另一个人,说:“此人的面孔很好记,因为他很像鳄鱼。”这话有点失礼,如果是很熟的朋友或者亲人,在小范围里说,并无不可,但是在这样的聚会场合,多少有点失礼。那位被介绍的人顿时面露怒色,虽然没有发作,但被现场的观众看在眼里,聚会气氛一下变得尴尬起来。主持人自知说错了话,连忙补上一句:“虽然是鳄鱼,但还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场的人,包括被介绍的嘉宾都笑了。气氛一下子缓和了。

    这是采用积极补救的方法化解对方怨气的成功事例。如果主持人没有及时应对的话语,可能只会让嘉宾火冒三丈,起身离席。正因为如此,表现出了积极负责,主动补救的姿态,幽默风趣地圆场。面对此情此景,再心胸狭隘的嘉宾也无法不为所动,火气再大也不好意思发作了,于是拿出同样的态度来致力于问题的解决。

    四、贬低一方,抬高一方

    贬低发怒者所指对象的价值,指出为其而生气毫无意义,奉劝对方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

    人人都会生气,可人人都知道生气本身对于解决问题并没有任何好处。生气只是一种情绪的冲动,而过分地放纵这种冲动只会反过来害生气者自己。为了让生气者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可以采用贬低让其发怒的对象的方法,尽量把它变为无足轻重的东西,使生气者意识到为这样的人和事生气不值得,甚至于会辱没了自己,于是渐渐打消怨气,宽容待之。

    五、真诚赞美,肯定对方

    对方因被冒犯而生气,不仅仅出于个人利益上的损失,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自尊和面子受到伤害,心理上产生了不平衡感。此时,真诚地赞美对方,肯定其价值和优势,就可以帮助对方挽回在自尊和面子上的损失,帮助其重新树立自我形象,使对方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对方为了珍视自我形象,自然会打消怒气,拿出耐心解决问题的态度来。

    六、拿出事实

    生活中有些人性情暴躁易怒,一受到丁点儿损失就会火冒三丈,只想着讨回损失或出一口气,却不去认真考虑一下其中的原委。应对这种人其实用不着与其争吵,只要拿出处理问题的真凭实据,让他自己判断其中的是非曲直,就能令其无话可说。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其实正是这个道理。

    七、改换话题,拉近距离

    先找点轻松的话题,拉近和对方的心理距离,然后再谈自己的难处和为解决问题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人心都是肉长的。发火的一方怨气再重,对于与自己较为亲近的人也要留点面子,而关键的问题在于主持人如何去争取这一点“面子”。为此,主持人可以采用改换话题的方法,引导对方暂时放下矛盾的焦点,先谈一谈轻松些的话题,既可以舒缓对方的情绪,也可以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通过这一段闲聊,主持人多少为自己争得了一点“面子”,对方已不便再直接发火了,这时候再谈自己的难处和已付出的努力,就容易赢得对方的理解与认同了。

    在某次心理辅导广播节目中,一位听众打进热线电话倾诉自己在某卷烟厂工作的种种不平,当提到老板多次拖欠工资时,这位听众的情绪变得很不平静,愤怒之情愈发不可控制。这时,主持人风趣地说道:“说到卷烟厂,我忽然想打断节目去外面抽支烟了。对了,不知道这位观众平时抽哪种牌子的香烟呢?”接着就和观众聊一会儿香烟的牌子,又聊到用喝茶的方法抑制烟瘾,渐渐地,这位听众心情平复了下来,主持人也旧话重提,和他聊起了工作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本例中,主持人没有直接向怒气冲冲的听众谈拖欠钱款的事,而是先岔开话题,与对方聊了些轻松的话题,一方面使对方不得不压下火气,另一方面也在听众面前塑造了一个较为亲近的形象,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在此基础上,主持人再向听众辅以心理疏导,就容易多了。

    第四节:面对情感节目中带泪的求助——安慰与鼓励

    人生的道路并不平坦,正如“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人在生活中常常是逆境多于顺境。在逆境的时候,人的情绪就会非常低落,当人处于情绪的低谷时,除了自我调节之外,自然渴望得到别人的安慰。这并非是软弱的表现,恰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

    同样,在他人处于逆境,最需要情感的“搀扶”时,适时地给予安慰,既是爱心的体现,也是品德高尚的表现。可以这样说,安慰是驱散心灵阴云的阳光,是从哀怨走向愉悦的跳板。

    听众打电话给主持人诉说自己的苦恼,一方面是出于对节目、对主持人的信任,想一吐为快;另一方面,也想得到指点和安慰,因此安慰别人是主持人的责任和工作,主持人需要讲究安慰艺术。说安慰话,是安慰方式中最常用的。这种安慰话说得如何,直接影响安慰的效果。

    日本藤泽市的敦子,十几岁就渴望到美国读书。对美国,她所知的情况大部分是从教科书上得来的。所以,到美国加州上学后,才发现那儿与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人人在竭力应付多种问题,似乎精神都很紧张。”体育是她最难对付的课程,打排球时,她往往连传球也不会。这天,教练又偏偏指定她当二传手,她感到恐惧,手在发抖。这时一个男同学来到她身边,微笑着轻声说:“放心,你应付得了。”那一节课,她终于过关了。“这句鼓励的话,别人是永远不会了解的。当时,我开心得想哭。”她事后说。六年后,她27岁了,回到日本当售货员。每当遇到困难,就想起这几个字。她说,我们应当记住:每次你对别人讲话,不管是尖酸还是温柔的话,你都不知道这句话会被记多久。

    一句“你应付得了”的安慰话,竟有如此强烈的震撼效应和隽永价值,是说者始料未及的。为什么这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能打动人心?关键是说到了别人的心坎里,同当事人此时此刻的心理需求相吻合。

    因此,当主持人在情感节目中安慰别人时,就要考虑采用这样的技巧和方式,要知道,不恰当的安慰会给对方带来伤害,而最好的安慰则是针对不同的情况和对象采取的不同的方式和语言。

    一、从消极中看到积极

    许多人在考虑事情时,总是想得十全十美。其实,凡事都有利有弊,十全十美和一无是处只是假想中的概念。这些人之所以总是牢骚满腹、抱怨不断,就是因为他们总是固执地抓住事情的消极一面不放,却看不到事情的积极一面。适当地引导对方转换视角,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使其认识到事情的积极一面,最终以积极因素化解消极因素,这是主持人在情感节目中安慰别人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星空夜话》这档广播节目中,经常有听众打进电话来寻求心理慰藉,或倾诉失恋的痛苦,或宣泄工作中的不满,此时,主持人都会用充满关爱之情的声音来安慰、鼓励听众。例如,一次一个年轻人打进电话,说他相恋五年的女友移情别恋,抛弃了他,失恋的他异常痛苦,不知道寻求哪种解脱,有时候甚至想一死了之。对此,主持人说道:

    “失恋了,好似上帝再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让你看清对方,看清自己,让你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其实失恋只不过是人生旅程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一个不可少而又不可多得的小插曲。可以把这次失恋,看成是你爱情道路上的一道风景线,有了它,你之后的爱情可以会比以前更加顺利,更加美满,不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你这样的事,更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和你一样这么的坚强的。站起来不要怕,明天会是更好的开始,人总会遇到挫折,只要不怕跌倒你一定会拥有更好的生活的。”

    主持人这句充满力量的鼓励使听众多少得到了些心理安慰,再也不会想着寻求激烈的解决方式了。

    二、给被安慰者以具体的帮助和鼓励

    当他人碰到困难时,说一些堂而皇之的劝慰话固然容易,但没有多大实际价值。这样的安慰是属于低层次的。

    比如,在《超级女声》等选秀节目中,有些热衷于在流行乐坛实现理想的女生面对被淘汰的命运时,往往失望之极,有的甚至伤心地落泪,这时如果主持人说一句“没关系,再来”未尝不可,“你这样努力,总有一天会实现梦想的”,似有一分鼓励,但细细想想,这样的安慰话不能给对方以实惠。但邀请现场评委从专业角度分析她的不足和失败的原因,找出关键所在,就有助于她从“山重水复疑无路”中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安慰的话就事论事,实用性强,对方能从中受用,就显得很有分量和作用了。所以,安慰话不在多,而在于精;不在于华丽漂亮,而在于切中要害;不在于礼尚往来,而在于让人受用。如果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那么,安慰话不在多,有实则灵。

    三、给予对方以信任

    有时候,他人因为粗心等原因而犯了错误,这时过失者就会产生极大的忧虑和痛苦,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能指出对方的过失,但仍然对其表示信任,这就会使面临巨大心理压力的过失者受到极大的鼓舞,肯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好。而对对方表示的这种信任,其实就是对他的最大安慰。

    《神州夜航》女主播向菲一向以善于倾听,善于安慰的特点赢得了广大听众的欢迎和支持,许多遇到心理问题的听众都选择向她倾诉烦恼,以求解开困扰自己的心灵枷锁,而向菲也耐心、细致地帮助听众,使他们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走出生活的阴霾。曾经有一次,她接到一个自称是逃匿多年的杀人犯的短信,在短信中,这个人倾诉了自己内心的不安和困惑,还有对于因口角误杀妻子的悔恨和忏悔。向菲感觉到了这个人的痛苦,她并没有立刻报警,也没有将这个消息通过广播传播出去,而是像对待朋友那样与他进行短信交流,并且多次劝他自首。在与向菲的交流中,这个过失杀人犯的罪恶心理渐渐变淡,在一次私下联系中,他甚至还提出想与向菲面对面交流的请求。向菲在经过考虑之后,决定答应他的请求,这让他非常感动,并最终决定去自首,甘愿为自己的过错承受应有的惩罚。

    这位听众犯的过失真可谓大,因为它直接伤害了另一个人的生命,但向菲在与他的交流中,并没有立刻给他以严厉的谴责,因为她知道这名男子当前承受的压力有多大,相反对他表示了一如既往的信任,这种情况下,就使对方恢复了良知,主动要承担罪责。

    四、考虑被安慰者的性格和身份

    正像“锣鼓听音”一样,说安慰话也要因人而异。

    在情感类节目尤其是电台节目中,主持人更应该依据被安慰者的性格来选择适合的安慰话语,例如某电台节目中,一位身患癌症的听众向主播倾诉自己的绝望和不安,主播在听了他的讲述之后,不仅没有表现出同情,反而开始询问病人详细的病状和具体的调治方法,接着还问到了病人年幼的女儿,这不但于病人放松心情无益,反而触及了病人最焦虑的事情,加重了他的悲观情绪。

    由此可见,即使说安慰话也要充分考虑到对方的性格和身体。对性格内向的人,一般不宜在众人面前直接给予安慰,对不喜欢别人安慰的人,一般不要随意赐予。尤其是涉及别人的隐私,万万不可“好心办错事”,不宜在公开场合“走漏风声”。在说安慰话时,还得“看人点菜”,不同对象不同处置。

    五、激发对方的责任感

    人在遭受打击的时候,很容易陷入打击所带来的愁苦和遗憾中,而忘记了自己所面临的处境和担负的责任。此时劝解者可以寻找一两个理由,提示对方眼下的处境和今后的出路,使他重新意识到自己肩上所负担的责任,从而走出悲苦,以积极的行动去改变现状。这一方法通常是很见效的。

    中青在线2010年6月的一期以海归大学生村官为专访内容的节目中,请到了人生之路颇为顺畅的海归大学生章文琼,当谈到章文琼的同学,一个屡遭挫折的海归大学生张伟时,主持人这样展开话题:

    主持人:怎么看待成功与失败呢?现在很多人认为你是成功人士,把张伟当成一个失败者。

    章文琼:我不认为我是一个特别成功的人,我觉得我完全算不上成功,张伟也不是一个失败者,绝对不是。

    主持人:为什么你现在不是成功人士呢?

    章文琼:什么叫成功,什么叫失败?

    主持人:那么多社会的肯定,那么多的荣誉。

    章文琼:我觉得不是,社会的肯定就是自己的成功吗?我不知道怎么去表述这样一种感觉,我真的不认为张伟是失败的,我觉得不是的。他是一种追求上的,承担社会责任的成功,他不是失败的。他至少已经在自己的岗位上这样经历过了,我觉得这就已经非常有意义了,他至少把自己的行动跟他当时的理想和追求相结合,跟当时社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我觉得这就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他确确实实去做了,而且做了这么久,做出成绩了,这其实就是一种成功。

    主持人知道像张伟这样一个有抱负的人是不会止步不前的。虽然张伟并不在现场,但是主持人还是想方设法让张伟重新意识到被自己忽略了的理想和社会的期望,激发起张伟的责任感,使他能放平心态,继续拼搏。

    六、与别人作横向比较

    许多人感到不幸和痛苦仅仅是因为“从众心理”,即与其他人相比自己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足,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或遇到一些小的挫折就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主持人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即指出不仅有比自己强的人,还有许多人还不如自己,并且自己通过努力可以做得更好,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功。下面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第四十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颁给了主演《无间道》的梁朝伟,为了安慰同时入围的三位男明星,使他们心理得到平衡,主持人说了下面的话:

    主持人郑裕玲:快乐王子,吴彦祖你是四位当中最年轻的,这一次拿不到奖,没关系,还有时间对不对,况且你这么帅,没关系。任达华,你是40多岁了还是那么拼,老婆又那么漂亮,别人都那么羡慕你,拿不拿奖没关系啦!至于刘德华嘛!比较难安慰一点喔!刘德华你什么都有了,已经比很多人强了,这个人生当中不能够太完美,有那么一点点的遗憾没关系,好不好。

    主持人对三位男星的安慰正是抓住了这样一个特点,即大多数人都会产生不满足的心理,在不满时会怨天尤人,面对这种情况,可以找出与他条件、经历相似而境况更糟糕的人,或者强调他的优点,指出他远比别人强的地方,从而使他获得某种平衡和抚慰。主持人正是指出了三位男星远胜于他人的地方,为他们提供了更为糟糕的参照,使他们从这样的参照中寻求到安慰和积极行动的勇气。

    七、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许多人在感到痛苦时往往会把整个注意力都放到不幸事件中去,这往往会使自己更痛苦。如果能采用某种方法使对方把注意力分散到其他方面,那么他感受到的痛苦就会小一些。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广播《都市夜未央》以“热闹”著称。由于节目不设定主题,主持人通过短信和大家交流,这就使得内容更具开放性,听众参与度更高。节目中,主持人往往将一些严肃的话题转换为相对轻松的事情来说,逗大家开心,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氛围中解决一些听众的情感问题。正如主持人阿檬所说:“看医生时,如果医生边讲轻松有趣的事边治疗,可能患者的痛苦就会减轻。这也正是节目所追求的。”

    主持人如果能想尽一切办法分散伤心、痛苦的听众的注意力,使他不得不调动一部分精力应付其他问题,这样便减轻了他对于痛苦的体验,缓解了他心理上的巨大压力,获得了渡过难关的信心与勇气。

    八、采用幽默式安慰

    很多时候,人们所为之愁眉苦脸、耿耿于怀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很严重的事情,只要换一个角度或环境,就连愁苦者本人都会发觉自己不该如此斤斤计较。那么,如果我们故意曲解对方的抱怨,夸大其不幸的处境,就会在轻松幽默中给对方以提示,使之意识到自己的大惊小怪,从而改以较为理性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处境。下面就是一个以幽默方式安慰他人的生动事例:

    在2010年2月的一期《都市夜未央》节目中,一位听众发来短信说:“阿檬你好,我发现自己的左耳朵流血了,好疼啊,你安慰安慰我吧。”主持人阿檬说道:“好啊,我最能安慰人了,我想说,你应该庆幸自己的右耳朵没有事,为什么呢?因为一提到耳朵我突然想起了一个笑话,说有一位精神病院的医生问患者:如果我把你的一只耳朵割掉,你会怎样? 那位患者回答:那我会听不到, 医生听了忙点头说:嗯嗯,很正常。 医生又问道:那如果我再把你另一只耳朵也割掉,你会怎样? 那位患者回答:那我会看不到。医生开始紧张了,说:怎么会看不到呢? 患者回答:因为眼镜会掉下来。”

    耳朵流血固然令人沮丧,但完全不必发短信到电台寻求安慰。劝慰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用讲笑话的方式扫除了听众心中的郁闷,也让听众意识到自己为了一件小事就如此确实没必要,从而扫除了愁苦的情绪。

    第五节:面对冲动鲁莽者——用理智劝阻

    主持人面对不理智、冲动的行为,只要冷静下来运用你的口才交际技巧来劝阻对方,就可以一方面避免不理智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或损失,另一方面使对方放弃自己的举动。只有这样,你的劝阻才是真正的劝阻。下面介绍在对方出现不理智举动时的几种劝阻技巧:

    一、抓住要害劝阻

    有时候,我们的真诚劝阻之所以没有成功,很多情况是因为我们没有抓住对方固执的行动会给他自己造成的危害。“打蛇打七寸”,抓住对方切身利益的损失,会使他的心弦受到震动,促使他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放弃自己固执的、不理智的行动。

    某剧场门前不许卖瓜子、花生之类的小食品,怕污染环境,影响市容,唯有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太太可以例外。用剧场管理员的话说就是:“这老太太年岁大,嘴皮尖,人家叫她‘铁嘴’,不好对付,只好睁只眼闭只眼。”某日,市里要检查卫生,剧场管理员小王要老太太回避一下,说:“老太太,快把摊子挪走,今天这里不许卖东西。”“往天许卖,今天又不许卖,世道又变了吗?”“世道没有变,检查团要来了。”“检查团来了就不许卖东西?检查团来了还许不许吃饭?”“检查团来了,地皮不干净要罚款的。”小王加重了语气。“地皮不干净关我屁事。”小王无言以对,悻悻而退。管理自行车的老刘师傅随后走了过来,说道:“老嫂子,你这么一把年纪,没早没晚的,又能挣几个钱呢?检查团来了,真要罚你一笔,你还能打场官司不成?再说,检查团不会天天来,饭可是要天天吃,生意可是要天天做的呐。”“嗯!姜还是老的辣。好,我走,我走。”老太婆边说边笑地把摊子挪走了。

    本例中,两种劝阻方式,一个失败,另一个却成功,这其中很有学问。管理员小王之所以劝阻不成反讨没趣,就因为他只是一味地讲抽象的大道理,却没有站在老太太的角度上耐心地为她分析利弊。而老刘师傅就懂得这一点,他从老太太的切身利益出发,向她指出了只考虑眼前的小利而不顾长远利益的后果,使她真正认识到了自己固执行为的不明智,于是心服口服地接受了规劝。主持人面对不理智或冲动的人情况下,也应该学会抓住要害进行劝阻,以期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二、用类比方法来劝阻对方

    用类比方法来劝阻对方,就是将此一行为与曾发生过的某一行为相比,得出同一结果,从而使对方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理智,放弃原先行为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比较隐性的劝阻方法。对方一般要有较高的领悟能力。下面就是这样的例子:

    在一期有关说话的教育类访谈节目中,一位十几岁的现场观众向主持人提问: “老师,我认为多说话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也不愿意多说话。”主持人稍作思考,回答说:“话要是说得太多,还有什么好处?比如池塘里的青蛙,整日整夜地叫,弄得口干舌燥,却从来也没有人去注意它。但是,报晓的雄鸡,只在天亮时叫一两声,大家听到了就知道天要亮了。所以说话要说得有用处,要说到点子上。”

    不难看出,主持人在这里运用了类比引喻的方法帮助现场提问的小观众纠正了偏激的想法,既生动形象,又不失智慧。

    三、用情理来使对方放弃不理智的行为

    当一个人出现冲动行动时,其后果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损害到周围人的利益。抓住这一点,在劝阻对方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对方的冲动行动与可能造成的后果联系起来,扩大行动影响的范围和强度,使对方认识到自己肩上负有的责任,从而自觉地中止冲动、不理智的行动。

    在一次节目的国外录制现场,一群住在当地的华人为了观看现场节目,纷纷爬上了摄像机座的栏杆,这严重影响了节目的正常录制,为此,主持人亲自劝说道:

    栏杆上的那些人,请你们下来好吗?摄像机座的栏杆不是用来坐人的,你们不下来,我们没法进行摄像,你们祖国的家人也就没法看转播了;你们不下来,我们的节目就没法进行下去,这么多朋友站着等你们下来呢!你们就下来吧,我们都支持你们下来的哦。其他的朋友们,你们说是不是啊?

    观众听了这些话,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纷纷从栏杆上下来,节目得以顺利进行。

    四、从对方的利益出发劝阻

    站在对方的立场,从关心、爱护他的角度出发;摆明他接受意见、停止目前行动的种种好处,那么,对方就会愉快地接受劝阻;从而达到劝阻的目的。

    一名战士探家回来就闹复员。原来,他家里贷款10万元要办养猪场,要他回去当场长。不少人找他谈话,批评他,都没奏效。一天,指导员找他开门见山地说:“你想回家办养猪场,靠劳动致富,有志气,我支持你!”战士一听,乐了:“你同意我走?”指导员一笑,又说:“你知道猪场该怎么管理,现代养猪先进技术有哪些,经济合同怎么定吗?”接着他又讲了一个战士在部队两用人才学习班自学成才,复员后成了地方上有名的企业家的事迹。“我要是你,我就不走,咱部队有个现代化养猪场,你可以到那里去现场学习。否则,现在就回去,养猪场办砸了,后悔也就晚了。”战士一听,顿开茅塞,愉快地接受了指导员的意见。

    有些消极行动,当事人只是为了宣泄情绪,争一口气或是逞一时之勇,而没有权衡利弊、审时度势,没有考虑可行性与实际效果。劝阻这一类人的不智之举我们可以换一个视角,不从我方的角度分析,而是站在对手的立足点,指出我方的举动只会让对手有益,如果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就会自食其果。

    第六节:出现消极事物——批评与教育

    主持人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对褒扬正气,批评后进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主持节目中对不正确的事物和现象,对节目中碰到的不当的言行谈吐要及时恰当地进行批评教育。

    批评的语言听起来总不像听赞美那么舒服,“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就反映了这样一种观念。但是对批评者来说,批评别人是不是非得“忠言逆耳”呢?并不见得。我们还是可以尽量做到忠言不逆耳吧!其实,要想使批评收到切实的效果,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到批评具有责任与艺术两种性质。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批评才可能公平、有力、正确、中肯与不招人怨。

    要想真正做到恰到好处的批评,这无疑是一门学问,作为批评者,就必须掌握并运用好以下的方法和技巧:

    一、赞扬式批评

    在批评之前先表示对对方某一长处的赞赏,肯定对方的价值,满足其某种心理需要,那么就能够制造出较好的气氛。这样可使对方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接受批评。晏子批评齐景公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据说在春秋战国时,晏子是齐国口才极好的人,当时的国君齐景公年纪很小,十分贪玩,不肯好好管理朝政,却整天在外嬉戏。群臣忧心忡忡却又无可奈何。一天,晏子上朝时对景公说:“我听说主公昨日从鸟巢中取出雏鸟,怜其幼而送回,主公真是有圣人的修养。对鸟兽尚且如此仁爱,何况百姓呢?有您这样的国君,真是我们齐国老百姓的福分呐!”景公听了这话,既是高兴又是惭愧,从此收起心来认真管理国家,据说后来成了一位贤君。

    这故事的可信度尚待考证,但用褒扬的方法来达到批评的目的是完全可行的。那是因为人本身是复杂的,世界上不可能有完美无缺的人,同样也不可能有毫无优点的人。在你要批评的人身上找找优点,让他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并以此来抑制自己的缺点。这个原理犹如设法使病人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来治愈疾病。这不但可行,且是上策。

    身为国君不理朝政而作“小儿态”,甚至上树掏鸟窝,简直是荒唐。然而晏子从景公掏出小鸟又送回鸟巢这“一闪念”中挖出了“仁爱之心”;又从对鸟的仁爱推而广之到百姓的福分。这种推理看似可笑而又包含着一定的合理性;由此而启发了对方达到了批评的目的。

    美国前总统柯立芝也曾使用过这一方法。在他任职期间,一个周末,他曾对他的一位女秘书说:“你穿的这套衣服很漂亮,你是一位很有魅力的女子。”柯立芝生性比较沉默寡言,这丈概是他有生以来对一位秘书的最热情的赞美了。对于那位秘书来说,这太意外了,太不寻常了,使得她不知所措。柯立芝接着说:“好啦,别愣在那儿,我这样说只是让你高兴。从现在起,我希望你对标点符号。再注意点。”

    他使用的方式似乎不太含蓄,但是,他运用的心理原理却相当高明。人们在听不太愉快的事之前,先听对自己优点的赞扬,这样做是让人容易忍受一些。如果我们更含蓄地表达,效果会更好一些。

    二、避免针对性

    任何人都有自尊心,而直截了当地批评则很容易伤害到别人的自尊心,这时别人虽然明白了自己行为的错误性,但感情上却难以接受,甚至感性冲破理性,与批评者顶撞起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批评其错误行为,而不针对人,这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下面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例子:

    上海某钢铁厂的青工李某擅自从厂内拿了几块木板回家做书橱。事发后,李某所在的机动科科长老张找他谈话,一开口便说:“木板是国家的财产,你私自拿回去做家具,你的行为太缺德了。”李某一听,顿时火了起来,与老张顶撞起来。第二天,机动科支部书记小王找李某谈话,小王说:“厂里的木板是国家的财产,大家都不能占为已有,如果大家都拿回去做家具,能行吗?”李某听后低下了头。

    老张和小王都对犯错者李某进行了批评,但是得到的效果却大相径庭。原因就在于老张采用直截了当的方式批评李某,伤害到了他的自尊心。小王则避免针对性而采用了暗指式的批评方法,在称谓上做文章,把“李某”代换为“大家”,使李某在感情上容易接受,因而收到了较好的批评效果。

    三、自责式批评

    所谓“自责法”是用自责的方法感动对方。当然,这“责”也要有根有据,否则,言不由衷是无法感动对方的。本来,缺点和错误在对方身上,可批评者非要拉到自己身上来,自己责备自己,使对方反躬自省,惭愧不已。

    古代有户人家,很贫穷。那家的婆婆有点好吃懒做,媳妇却非常贤惠。有一天,邻居家的鸡迷了路,走到他家院子里来了。婆婆一见,正中下怀,悄悄把鸡抓住杀了,当天烧熟了端上了餐桌。媳妇见了,既不吃鸡,也不说话,却一个劲儿地流泪。婆婆奇怪地问她哭什么。她说:“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意思是责备自己没出息,把家庭经济弄得那么困难以至于在餐桌上出现了别人家的鸡。婆婆听了非常惭愧,连忙端起那碗鸡肉去邻居家赔礼道歉。

    在这里自责式批评就收到了效果。

    四、暗示式批评

    暗示式批评就是不正面提出批评,而批评的意思暗示在谈话之中,让被批评者自己去理解、接受。

    某公司总经理助理欧贝和他的女友莎拉决定要旅行结婚,到风光如画的瑞士度蜜月。他正做行前准备的时候,公司的总经理问他:

    “你们已经决定要旅行结婚了?”

    欧贝说:“决定了。”

    总经理又说:“真心祝福你们,什么时候走呀?”

    欧贝高兴地说:“就这几天吧!”

    总经理无可奈何地说:“唉!公司正要与一客户谈判并签订一份重要的合约,你是唯一的谈判入选,你走了谁能代替呀?”

    在这对一话中双方都有理由:欧贝与女友已经决定旅行结婚,无可非议;总经理有一个重要合同要签订,唯一的谈判入选不能离开。公司总经理无法批评助手欧贝,但在强调欧贝的谈判地位时就暗中含有批评之意,当然也含有期望。聪明的欧贝不会不了解,其结果不说也可想而知。

    五、旁敲式批评

    许多人之所以会有错误的行动,并不是因为他不懂得这行动本身的违法、违规和不道德性,而是因为一时被种种不良的念头所驱使,导致自己做出了在理性状态不太可能做出的错事。遇到这种情况时,批评者往往没有必要再去重申那些人人皆知的大道理,而应采用含蓄的方式,旁敲侧击,使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有一次,在一档少儿节目录制现场,几位好动的学生的动作影响了节目的正常进行,这时,主持人临场发挥,请这几位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老师,并可以畅所欲言。哪知他们童言无忌,不停地议论老师不好。主持人心知肚明,一定是这几个学生上课捣乱被老师批评了,于是他决定在现场临时设计一个模拟学生班会,主题就是“批评老师”,结果,在孩子们自己的讲述和主持人的引导中,几位先前说老师不好的同学发现了自己的过错,认为老师的严格要求还是正确的。

    主持人在这里采用了旁敲式批评,既达到了目的,又避免了尴尬局面,使孩子们口服心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

    六、激励式批评

    一个人在犯了错误时,别人的批评很容易使他对自己的能力发生怀疑。因此在批评犯错误的人时,不但指出错误令其改正,不伤害对方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还应指出其潜在优势,使其受到激励从而继续前进。下面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在一个书法培训班上,有一位学员的基础很差,特别在运笔方面总是会犯低级的错误。他对比别人,感到很沮丧。培训班的老师知道了他的情况,并没有责怪他基础太差或练习不勤,而是对他说:“你的书法天赋不错,对于书法的艺术感觉是可以的,虽然在运笔方面还有些欠缺,但这是初学者都会犯的毛病,多练习几遍,心思多注意一下就好了。”那位学员听了老师的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其实并不是很难改正的,于是对练习书法又充满了信心,运笔的毛病也慢慢改好了。

    在这里书法教师就采用了激励式的批评方法。指出犯错者身上的潜在优势,打消他对个人能力的怀疑,使他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把事情做好的。因而这位学员改正了运笔的毛病。

    七、对比式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过度满足于已有成绩所带来的荣耀和安逸,却打不起精神来继续奋发,超越既往。对于这一类人,可以采用委婉的表述方式谈一谈他们过去曾有的成绩和辉煌,再谈一谈眼下的无所作为,通过强调前后的反差来含蓄地提出批评,使之意识到自己此时的处境和肩上的责任,从而重新振作起来。黄永玉批评曹禺就采用了这种方式。

    剧作家曹禺曾收到过两封批评信件,那是画家黄永玉写的,其中说道:“你曾是一片大海,而今却成了一条小溪。”此言令曹禺大为感慨,于是将信裱成条幅,悬于客厅,甚至在美国剧作家阿瑟·密勒来访时,曹禺同样一字不漏地念给他听。

    曹禺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写出《雷雨》、《日出》等名剧,新中国成立后却长时间在艺术上止步不前,没有新的突破。画家黄永玉充分考虑到曹禺作为戏剧界老前辈的地位,没有采用直接的批评方式,而是写给他一封含蓄的信,形象地暗示他早年与现今在艺术建树上的强烈反差,使曹禺感受到强烈的震动,从而达到了批评的效果。

    八、安慰式批评

    在批评对方时,一方面指出错误,另一方面又表示肯定的批评,给犯错误者一定的安慰。这样往往能使受批评者受到极大感动,从而在工作中更加勤奋。

    一位年轻的主持人刚刚进入电视台不久,就承担了本市大型直播晚会的主持工作。谁知,这位主持人到了现场由于过度紧张多次出现忘词和报错节目的失误,引得台下观众一片唏嘘。直播结束后,这位主持人懊悔不已,失落情绪影响了其后的工作。此时,电视台的领导把他找来,对他说:“我了解你此时的心情,你这次失误确实使电视台以及你个人的公众形象蒙受了一些损失,但总的说来,这次直播还是成功的,市里的领导都对节目表示了肯定,你的功劳也不小。台里对你还是信任的!”

    这位主持人听后,很受感动。后来他工作兢兢业业,在各种节目中都有上佳的表现。

    在这里,电视台的领导对主持人的批评,与其说是批评,不如说是安慰。把批评的语言用安慰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运用安慰式批评语言的诀窍。

    九、幽默式批评

    在批评中采用幽默,强调其中蕴涵的批评因素,从侧面揭示对方行为的不当,使之在幽默式批评中反省自己的过错。下面就有这样一个例子:

    梁启超的聪慧早在幼年时期就表现出来了,这得益于父亲对他的正确教育。在他十岁那年,有一天,随父亲到朋友家里作客。一进家门,他就被院里一株蓓蕾初绽的杏树迷住了,并偷偷地折下一枝,遮掩在宽大的袖袍里。谁知他的这一举动恰恰被父亲和朋友的家人看在眼里。梁父平时教子甚严,此时又不便当面指责。酒筵上,父亲总为儿子这件事惴惴不安,一心想不动声色地指责儿子一番,于是当众对梁启超说:“开宴前,我先出一上联,如能对好,方可举杯,否则只能为长辈斟酒沏茶,不准落座。”父亲略加思索,出了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梁启超听后一惊,恍然大悟,但也未显失色,随口对出下联:“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

    面对儿子的不雅之举,梁父不是当面点破,而是采取幽默的方式含蓄地表示批评。一道难题,一箭三雕:既暗示了批评,又不让孩子在众人面前出丑,还显示了严格的家教。

    第七节:出现荒谬言论——驳斥与反击

    无论是直播节目中意外出现的荒谬言论,还是专题节目中出现谈话的不正之风,我们都要想办法针对对方错误的思想、观点、主张加以驳斥,借以宣传自己的思想、观点或主张。在反驳别人时,反驳者切忌以枯燥的道理来说服对方,而应该思维敏捷,掌握灵活、娴熟的反驳方法和应付技巧,使对方在其时其地无言以对。

    反驳的方法与技巧不胜枚举,下面就加以分析:

    一、攻其一点

    攻其一点是反驳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指当自己受到对方言论的攻击威胁时,为了自救也为了反攻对方,将对方攻击中的某一点悖谬作为由头,借题发挥。这一“点”的关键就在于既可以为自己开脱,又能攻击对方的要害。攻其一点,所抓的“点”必须极具爆发力和杀伤力,才能直指对方的痛处,同时也使自己通过反击变被动为主动。

    林肯在就任美国第16任总统以前,当过律师,他曾为这样一个案子作过辩护:一个叫阿姆斯特朗的孩子,被控为谋财害命。原告方面的证人福尔逊提出证据说:10月18日(相当于我国农历九月初八或初九)晚上11点钟,在月光下清楚地看到阿姆斯特朗用枪击毙了死者。林肯为被告辩护。他问原告证人:“你真的看清了是阿姆斯特朗吗?”

    福尔逊:“是的。”

    林肯:“你在草堆后,阿姆斯特朗在大树下,两处相距二三十米,能看清楚吗?”

    福尔逊:“看得很清楚,因为月光很亮。”

    林肯:“你肯定不是从衣着方面看清楚的吗?”

    福尔逊:“不是的,我肯定看清了他的脸,因为月光正照在他脸上。”

    林肯:“你能肯定时间在11点吗?”

    福尔逊:“充分肯定。因为我回屋看了时钟,那时是11点一刻。”

    林肯:“我不能不告诉大家,这个证人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上弦月的晚上11点,谁看见过那么亮的月亮?月亮早就下山了。”

    在这里,林肯抓住上弦月的晚上11点钟月亮下山这一事实,仅此一“点”,便戳破了福尔逊的谎言。这一招在主持节目中同样适用,尤其是在娱乐综艺类节目中。

    二、两难攻击

    两难攻击是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以此为大前提推导出一系列结论,然后凭借可靠的事实或道理来说明这些结论的谬误性,从而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下面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在一次有关宗教话题的电视节目中,一位西方神学家对观众说:“上帝将人们从沉沦中拯救出来,所以它是仁慈的;上帝使世界和谐,所以它是全能的。它仁慈而全能,所以我们应诚心信奉它。”

    不信神的主持人立刻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上帝是全能的,它一定知道世间存在着这么多的丑恶和不平;如果它是仁慈的,它一定不会允许这些丑恶和不平的事情发生。可是事实如何呢?我们的人世间不是存在着许多的丑恶和不平吗?上帝究竟是不知道呢,还是不愿意消灭它们呢?”

    此刻,神学家就像泄气的皮球,因为他根本就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在这个事例中,主持人先假设上帝确实是全能和仁慈的,然后指出只要此结论成立,则世间就不应该有丑恶和不平存在。然而谁都知道,世间的丑恶和不平从来就没有消失过,那么自然也就说明上帝“全能而仁慈”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三、打击要害

    这就是抓住对方谈话的论点,加以分析解剖,揭露其谬误的实质。请看崔永元、司马南等人现场共同揭露扶乩伪科学之谜的对话:

    崔永元:据我们了解,相信这个、迷恋这个的人还挺多。这是为什么?

    司马南:这是一种古老的巫术,包括“碟仙”、“筷仙”、“笔仙”也是古老的巫术在今天的变种。这个东西,它为什么会动起来?有两种原因:一是有人故意为之,他自己迎合嘛。

    崔永元:刚才,我觉得我们四个师妹演示得特别好。她们动的时候,还在问:“你动了没有,你动了没有?”“我没有动。”显得很真实。

    司马南:二是呢,这四个人可能是没有一个人主动去动,虽然是这样,这个碟子依然有可能动。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人有一种很重要的生物特性。比如说,现在在座的每一位都把手伸出来,都伸出来,无所谓“男左女右”,伸出来,伸出食指。现在呢,你把胳膊伸直,然后你看着指尖,要求自己,放松啊,胳膊放松。但是你要求你的指尖绝对不能动,绝对不能动啊,绝对不能动,指尖绝对不能动。动了吗?你要求它不动,它也会动。

    崔永元:这叫什么,知道吗?“指仙”。(笑声)

    司马南:时间稍一长,这个动作的幅度会更大。这跟玩“碟仙”、“笔仙”、“筷仙”都是一样的。

    崔永元:一个道理。

    司马南:不动不动,一会儿它就会动起来的。

    崔永元:我们应该搞得更科学一点。我今天专门请来了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教授于欣先生,让他给咱们作一些医学方面的解释。

    于欣:所有的人体活动,包括我们的精神活动,包括我们的运动,包括我们的情感表达都是跟大脑有关系的。我们单说运动好了。今天,无论是“三仙”也好,“扶乩”也好,都跟动作有关系。我们可以把运动分成三种,一种叫做反射性运动,或者叫不随意运动。比如说(说到这里,他猛然举起双手,在崔永元眼前一拍。崔吓了一跳,不由自主地向后一闪),你怎么样了?眼睛眨一下,对不对?我们叫做瞬目反应。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眨眼反应。我们在受到外界惊吓的时候,就会出现眨眼反应。另外一种是自主活动,是受大脑意识支配的。还有一种活动叫规律活动。什么叫规律活动?就是说这个活动最初的时候,我们是要经过学习,经过我们大脑意识来参与。比如说,骑自行车,走路。小孩子刚学走路,大脑意识要参与。我看无论“三仙”也好,还是这种“扶乩”也好,三种活动都有参与,都在里面。如果是我故意去写什么东西,那么这种就是自主活动。如果我们很紧张的时候,我们的手会无意识地动,会抖动,这是一个反射性活动和不随意活动。还有,如果是我们在一种高度期待的状态下,或者是心有所想的情况下,那么,这时候有些功能可能会到我们的手部来。

    司马南:就是下意识地迎合自己的想法。

    崔永元:还会出现和自己的意念相违背的时候。

    司马南:相违背,可能是由于四个人用力不均衡,违背了她的主观意愿。还有呢,她期待的结果本来就具有不确定性。

    不难看出,在这里,司马南等人就是根据扶乩的操作过程以及运用科学知识逐步分析关于扶乩为科学的谬误的。

    四、类比归谬

    在类比归谬法中,按照被驳观点所存在的道理,找出一类与之有相似道理而又荒谬的事例相类比,显示出被驳观点的谬误。这是一种强有力的反驳方法。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个吝啬的富商在家里喝酒,正喝得高兴的时候,酒壶里没有酒了,他叫来佣人去给他打酒。

    佣人接过酒壶问:“酒钱呢?”

    富商很不高兴地说:“有钱能打酒算什么本事?”

    佣人没有再说什么,拿着酒壶就走了。过了一会儿,佣人打酒回来了。富商暗自高兴,接过来就往酒杯里斟酒,可一滴酒也没倒出来,原来酒壶是空的。

    富商冲着佣人喊叫:“怎么没有酒?”

    佣人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壶里有酒能倒出酒来算什么本事?”

    佣人反驳富商用的就是“类比归谬法”。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诡辩术,但是主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处境,适时运用此法,出其不意,从而让自己摆脱困境。

    五、击其漏洞

    作为主持人,当对方对自己进行攻击时,暂不理会对方,而要抓住对方的漏洞,依照对方的逻辑指出其所犯的更大错误,令其自顾不暇。

    在一场主题为《信息战能取代传统武力战》的电视辩论大赛上,双方唇枪舌剑,已经进入自由辩论时间,这时正方一辩陈述道:“……面对铺天盖地的软件炸弹、逻辑炸弹,亲爱的对方辩友难道还能对着敌人说:‘亲爱的敌人啊,我们的祖宗家法不可变,让我们打一场传统武力战吧!’你知道敌人在哪吗?”

    反方三辩说道:“而对方辩友所说的威力无比的软件炸弹、逻辑炸弹不正说明信息网络不可靠,所以我们不能把国家安全系于“信息战”这一根绳上吗?”(掌声)

    正方一辩本来是想说有了信息战,传统的武力战便英雄再无用武之地;可到了反方三辩那儿,却得出信息网络不安全,不能单纯依靠信息战的结论来。类似这种情况,对主持人的逻辑应变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主持人要谨慎运用。

    六、引古证今

    所谓引古证今,就是引用古人精辟的语言来说明眼前的道理。这种引证法通常在维护自己的观点时使用。人们说要多读古书,读古书的目的就是学习前人给我们留下的智慧和经验。日常写文章、对话时,许多人喜欢引用古人的一两句话来说明深刻的道理,以达到说服他人的预期目的,这就是引古证今。

    郑毅在参加《挑战主持人》时,就运用了这种方法来赞美自己的家乡,并反驳一些人对陕西人的偏见。

    一地儿飞上天,代表了陕西人的豪气,敢出头。话说三千年前,纣王无道,这时候一个陕西人挺身而出,高喊:“忒黑了,打他!(陕西话)”,这个人叫周武王;两千年前列国纷争,又有一个陕西人跳出来:太乱了,统一!(陕西话)这个人就是秦始皇。

    黄河两头弯,陕西是黄河文明的发祥地,南出相北出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三个人吹牛,上海人说,我们那高楼可以顶破天,广东人说我伸手就能赚到钱,陕西的老汉说:哼,我一锄头子下去,就是一个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陕西话)

    八字大开口让出了一条大路,言字朝进走,一千两百年首都做下来,陕西人吵架都用文言文。老太太管带孩子不叫带,叫“携”;管让路不叫让,叫“避”;直走不叫直走,叫“端走”。很多人纳闷说明明是馍夹肉嘛怎么叫个肉夹馍呢?一翻书,诶,这叫“肉夹于馍中”。这一扭啊,扭出了米脂婆姨的风情万种,这一扭扭出了绥德汉子的豪情万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牵动着文人的情思;这边是个丁字,甲骨文里丁是一支箭射在靶上,象征着武。两个字合在一起是一文一武,两个长安,秦汉时代是金戈铁马的武长安,大唐盛世,李白斗酒诗百篇,那是文彩风流的长安!这一切,都是要记在心上的。这是陕西人的根,老陕不管离家有多远,哪怕是坐个车车出咸阳,闯天下(陕西话),哪怕是像连战先生一样,被一弯浅浅的海峡阻隔了半个世纪,也总惦记着回家看看,总也望不了自己的根。

    今天我站在挑战主持人的舞台上,支撑我的,就有家乡父老期待的目光,下面(一挥手),小伙子们,来!让我们有请著名的陕西快板表演艺术家,我们西北老百姓很欢迎的张保和老师来一段陕西快板,献给我们的厚重陕西!

    七、类比否定

    类比否定是按照对方对某一问题的定性,引出某一性质相似的事物加以类比,指出双方探讨的问题与所说事物并非一回事,从而否定对方的结论。

    在一期谈话节目中,现场有一位取得数学专业博士学位的女士,但她却迟迟不能在大学开课,因为她双腿残疾,还没有得到讲师资格。但她的学识和才华受到了许多教授的赏识。

    在节目现场,为这位女博士能否成为讲师发生了一场争论。一位教授激动地说:“怎么能让残疾人当讲师呢?如果她做了讲师,以后就要成为教授,甚至进入大学评议会。难道能允许一个残疾人进入大学最高学术机构吗?”

    另一位教授反驳道:“先生们,候选人的残疾与否绝不应该成为反对她当讲师的理由,我请先生们注意:大学讲堂,毕竟不是田径场,更何况奥运会也可以有残疾人!”

    对方顿时哑口无言。

    反对女博士当讲师的教授之所以态度激动,是因为他认定残疾人是不能进入大学评议会的。针对其此种看法,另一位教授引出了“田径场”这一事物,然后把大学讲堂与田径场加以类比,指出田径场对残疾人的限制并不适用于大学,两者根本就是两回事,这样就有力地否定了对方立论的依据,令其哑口无言。

    八、对比引证

    对比引证的技巧就是将以同一种条件为前提的两种事物彼此对比。当眼前的事物出现的谬点用正话正说无法说清楚时,引用由另一事物联想而产生的同一样结果,一来证明眼前事物中自己所持观点的正确。这样,一经对比对方的谬点就不攻自破了。请看下例:

    某君成天埋怨妻子爱丢人现眼。有一回,妻子在团日活动中乘兴在海滨公园穿着泳装照了张集体相。此君看了照片后怒不可遏:

    “荒唐,还合影呢?尽管都是站着的,但总是在一个平面上呀,假如各自后仰90度,将是何等景象?”

    妻子气急了,边哭边还击:“你不也是天天挤公共汽车吗?挤车时推推搡搡,人与人贴得可紧啦,在高峰时耳鬓厮磨更是常有的事,按照你的逻辑推理,这比日光浴并排站岂不是更加热乎?更加荒唐?”

    此君本想自己绝对有理由奚落妻子一顿,没想到妻子不但没被吓着,还运用对比引证之道把他顶了回去,顿时没了脾气。

    九、引申归谬

    这就是将对方的论点加以引申,经过推论,引出其荒谬之处,从而反驳对方的论点的方法。

    从前有位穷秀才去一个寺院拜谒老方丈。方丈在接见秀才之时,见秀才青衣小帽,十分寒碜,态度便很傲慢,竟不请秀才入座。恰在这时,方丈闻报,有一位州官的公子到寺院来上香,连忙丢下秀才,到寺院门前的台阶下俯身迎接。

    事后,秀才问方丈:“师父对我这么傲慢,对州官公子却这么恭敬,这是为何?”

    方丈诡辩说:“接是不接,不接是接。”

    秀才一听,勃然大怒,拿起一旁的佛杖重打了方丈几杖,说道:“师父莫怪,打是不打,不打是打。”

    方丈无言以对。

    方丈以其“接是不接,不接是接”的谬言来掩盖其嫌低攀高的丑行。秀才正是接过这一谬论,加以引申为“打是不打,不打是打”的荒谬结论,使和尚吃了一顿苦头,又无言可辩。

    十、以矛攻盾

    这就是把对方自相矛盾的话拿来对照,让对方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嘻谈录》中有一则笑话:

    有两位拜把兄弟,把兄最爱说大话、说谎话。

    这天,两位拜把兄弟相遇,把兄又说起大话、谎话来。把兄说:“我昨天吃了个很大的蒸饺子,用了100斤面粉,80斤肉,20斤菜,就只包一个,蒸熟了后,放在四张合起来的桌子上,才勉强放下。二十几个人四面围着吃,吃了一天一夜,还没吃到一半,忽然不见了两个人,大家到处寻找,忽听到饺子里有人说话,揭开一看,原来是这两个人钻进饺子里头掏馅儿吃。你说这个饺子大不大?”

    把弟说:“不大不大。你没见我前些天吃的肉包子,那才大呢!几十个人吃了三天三夜,还没见馅儿。赶紧往里吃,吃出一块大石碑,上面写着:此处离馅还有30里。你看是否比你说的饺子大?”

    把兄说:“你这个大包子,用什么锅蒸的?”

    把弟说:“就是蒸饺子的那口锅呀!”

    这个笑话中,把兄漫天夸口,把弟就用他之矛攻他之盾,巧妙地揭穿把兄的谎言的。

    概括地讲,反驳对方的方法技巧要根据不同环境而灵活应用,不能局限于以上几种。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只有运用得当,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第八节:弘扬人间正气时——赞美与激励

    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无论是嘉宾还是受众都会迸发出一些睿智的火花。尤其在一些话题节目中,常常触及一些很正确、很深刻的道理。这时为了节目主题的升华,主持人需要弘扬人间正气,此时赞美与激励必不可少。

    赞美,如同拂面而来的春风,给人极舒服的感觉。赞美,如同空气般无处不在,无处不需。世界需要赞美,人类需要赞美。赞美可以使人们相互沟通、增进感情。当人们相互赞美时,彼此的感情随之而沟通,彼此就更加默契。赞美还可以使人们相互了解、增进团结。因为相互看到了对方的优点和长处,更有利于相互学习。赞美还可以使人们相互鼓励,增加信心。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之中,赞美便是“有益于社会”的一种反馈信息。人们获得了这样的反馈信息便会觉得自己的生存是有意义的,因而也就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更有信心继续生存下去。赞美还可以促使人们相互接纳、促进交流。

    尽管人人都喜爱赞美,却并不是人人都善于赞美。有人失了分寸,赞美变成了溢美;有人过于直露,赞美变成了唐突;有人过于空泛,使人怀疑他的真诚;有人不注意平衡,在赞美甲的时候不幸得罪了乙……凡此种种,都是不善于赞美所造成的后果。下面就是一个因不会赞美而造成两种截然不同情形的例子。

    有甲乙两个猎人,各猎得两只野兔回家。甲的妻子看见后冷冷地说:“只打到了两只吗?”甲猎人心中不悦:“你以为很容易打到啊?”第二天他故意空手回家,让妻子知道打猎是不容易的事。乙猎人所遇到的情形恰好相反。他的妻子看见他带回来两只野兔,就欢天喜地地说:“你竟打到了两只吗?”乙听了心中喜悦:“两只算得了什么?”他十分自豪,第二天他打回了四只。

    前者的愚蠢,后者的聪明,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可见,被赞美是每个人内心所渴望的,赞美别人可以使人奋发向上,促使人走向光明的路程。赞美之于人心,如同太阳之于生命,有着十分神奇的作用。那么该如何去恰到好处地赞美别人呢?下面提供了几种典型的方法和技巧。

    一、于细微处见真情

    很多人在赞美别人时习惯于泛泛而论,抓不住赞美的重点,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过分忽视细节。其实,对方之所以在细节上投入那么多的时间和心血,一方面说明对方对此有特别的偏爱,另一方面也说明对方渴望这一部分努力能够得到应有的报偿与肯定。因此,我们应善于发现细微处的用意,以赞美和感谢来回报对方的良苦用心,这不但会带给对方巨大的心理满足,而且会加深彼此的心灵默契。请看下面的例子。

    凤凰卫视窦文涛在节目中很善于把握嘉宾的情绪,并能适时进行称赞。

    窦文涛:华仔表面看来很粗犷,实际上却是个很浪漫的人。对吧,琦琦?过去我们记忆犹新,他第一次到我们节目里讲如何在游泳池里向你求婚,对不对?你们结婚纪念日是哪一天?

    琦琦:我们结婚已经一年半了嘛,12月29号。

    窦文涛:打算如何庆祝这个纪念日?

    窦文涛的看似不经意的称赞即使任达华心里美滋滋的,又使琦琦对这一话题产生极大兴趣,迅速地展开谈话。再看许戈辉的一个访谈案例:

    许戈辉:你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好例子。你在富有东方文化的国家长大,但你选择了西方的乐器小提琴去演绎你的音乐,在你的音乐里既有中国音乐又有西方古典音乐。或许这正是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交流与融合。

    西崎崇子:是的,我感到非常幸运。身为日本人,可以接受西式小提琴训练,住在香港,又可以到中国旅游。

    许戈辉:或环游世界。

    西崎崇子:说得对,我拥有一切,对于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我都应该能演奏得很好,因为我明白这两种音乐,我非常幸运。

    主持人紧紧抓住西崎崇子集东西方文化修养于一身这一个点,不仅使恭维言之有物,而且使采访嘉宾打开了话题。

    再如《鲁豫有约》中专访绝症患者时,陈鲁豫聆听嘉宾身残志坚的传奇经历后发出由衷的赞叹:

    陈鲁豫:我们的编导去深圳,去他们的公司拍了在那个员工餐厅里面挂的两幅字,一幅字写的是“天助自助者”,还有一幅字是张海迪给他们题写的,叫“越是残疾越要美丽”,当时看了以后她说特别特别感动,我听了以后也觉得挺感动,挺震撼的。我觉得就跟你们在一起,真的聊天超过两分钟以上,就完全忘记了我们之间身体上是有一些什么差异的,我觉得完全被你们这种精神跟阳光感染了,特别感动,其实你们的经历帮助我们,教育了我们很多。特别谢谢郑卫宁郑大哥,谢谢刘勇。

    一句简单的赞美他人的话,有时会给他人带来非常好的影响,尤其对经历比较不平常的人来说,这句赞美可以点燃他心中的光亮。陈鲁豫这句赞美的言语虽然简短,但很显然,嘉宾也获得了深深的感动。

    杨澜曾在一期节目中与著名作曲家谭盾有下面一段对话:

    杨澜:如果要总结你刚才说的话,其实也许可以这么说,就是你想在一种人性的基础上,把东西方文化中最优美的最精华的东西融合在一起……

    谭盾:对,对,对。

    杨澜:人性是一个能够让这个世界上各个民族、各种文化背景的人能够互相理解的一个最基本的东西,而爱又是这里边一个最永恒的主题。

    谭盾:就凭你这个问题,我就觉得你真的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主持人。

    杨澜:谢谢。

    谭盾:因为什么呢?我最感兴趣的,无论是表面上多媒体、多文化也好,其实我最感兴趣的是人,是人性,我觉得这个东西可能无论在什么语言、流派和文化中间都是一种永恒的东西。

    杨澜称赞谭盾“把东西方文化中最优美的最精华的东西融合在一起”是她在与谭盾的交谈中总结出的一个细微点,这句赞美肯定会满足谭盾的心理需求,谭盾也适时地以“你真的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主持人”这句称赞来回敬,这两句互相赞美,可能使两人下面的谈话更加默契。

    二、借第三者之口来赞美

    假借别人的口来赞美一个人,既传达了第三者的善意,也能表明自己的赞同立场。

    请看东方卫视《可凡倾听》节目主持人曹可凡对著名女影星章子怡说的话:

    李安导演在上个月接受我的一个采访的时候,说了一句特别发自肺腑的话。

    他说:也许很多人会说是我李安,是《卧虎藏龙》成全了章子怡,其实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她的玉娇龙也成就了《卧虎藏龙》。

    这里曹可凡借李安之口夸赞章子怡的演技出色,确实是赞美却又不露痕迹。

    传达第三者的赞美,一是要真实,不能胡编乱造,二是要表明自己的赞同。

    如果能借用有影响的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言论来赞美别人,更能起到显著的效果。这样的赞美可以使对方在心理的满足之外又有另外的欣慰。下面就有这样一个例子。

    金庸曾与日本文化名人池田大作展开过一次对谈,对谈的内容后来辑录成书出版。在对谈刚开始时,金庸就表现出了谦虚的态度:“虽然我与会长(指池田)对谈过的世界知名人士不是同一个水平,但我很高兴尽我所能与会长对话。”池田大作听罢赶紧说:“您太谦虚了。您的谦虚让我深感先生的‘大人之风’。在您的72年的人生中,这种‘大人之风’是一以贯之的,您的每一个脚印都值得我们铭记和追念。”池田说着请金庸用茶,然后又接着说:“正如大家所说‘有中国人之处,必有金庸之作’,先生享有如此盛名,足见您当之无愧是中国文学的巨匠,是处于亚洲巅峰的文豪。而且您又是世界的‘繁荣与和平’的香港舆论界的旗手,正是名副其实的‘笔的战士’。《春秋·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是之谓三不朽’。在我看来,只有先生您所构建过的众多精神之价值才是真正属于‘不朽’的。”

    池田大作在这里对金庸进行赞美,他所引用的话语,无论是“有中国人之处,必有金庸之作”,还是“笔的战士”以及《春秋·左传》中的“太上有立德……是之谓三不朽”等,都是舆论界或经典著作中的言论,借助这些言论来赞美金庸,显然既不失公允,又能恰到好处地赞美对方。

    三、发掘闪光点

    每个人都有缺点,并都有想“淡化其缺点”的倾向。但当你能从别人的缺点中发现出闪光点时,这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最佳的赞美。

    2006年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中,一位藏族歌手上台演唱后开始了综合知识问答,他听不懂普通话,主持人董卿特意请现场评委藏族歌手宗雍卓玛帮忙翻译。这位歌手抽到的题是成语接龙,当时全场观众和评委都静下来,都在等待,希望这位藏族歌手能听懂,能答上题目。但是此题对这位歌手来说难度太大了,宗雍卓玛竭尽全力的翻译最后还是徒劳,最后很遗憾他没有回答上来,观众席里一片惋惜声。这时,主持人董卿举起了话筒,说出了以下一番让全场释怀的话:

    其实,他听不懂我们的话正如我们听不懂他唱得藏歌一样,但是他今天为我们带来的是中国海拔最高地区的歌声,歌声里他的感情我们听得懂,他唱出了打动人心灵的歌曲!其实,此刻他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来到这座城市时他感到的是一种陌生,该给这样质朴的歌手更多的关怀,即使听不懂,但是歌声没有界限,情感没有界限,相信我们的关怀他一定听得懂!

    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这位藏族憨厚的青年微笑着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正如太阳会有黑子一样,瑕不掩瑜,短处有时并不影响其本身的优势。对其短处,进行适当的分析,让对方接受它,面对它,这样会使他更自信,更有光彩。短处是不会消失的,不管你是否承认,它都是存在的。那么,勇敢地接受它,综合地分析它,倒是能从心里将它淡化开去。

    四、赞美和鼓励相结合

    以含蓄的语气表示赞扬,让对方自己领会其中肯定、鼓励和期冀的意味,促使对方更加上进。丰子恺走上艺术道路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丰子恺考入浙一师后,李叔同教他图画课。在教木炭模型写生时,李叔同先给大家示范,画好后,把画贴在黑板上,多数学生都照着黑板上的范画临摹起来,只有丰子恺和少数几个同学依照李叔同的做法直接从石膏上写生。李叔同注意到了丰子恺的领悟。一次,李叔同以和气的口吻对丰子恺说:“你的图画进步很快,我在南京和杭州两处教课,没有见过像你这样进步快速的学生。你以后,可以……”李叔同没有紧接着说下去,观察了一下丰子恺的反应。此时,丰子恺不只为老师的赞扬感到欢欣鼓舞,更意识到在老师没有说出的话当中包含着对他前程的殷切希望。于是,丰子恺说:“谢谢!谢谢先生!我一定不辜负先生的期望!”这天晚上,李叔同对丰子恺的赞扬,激励他走上了艺术道路。丰子恺后来说:“当晚李先生的几句话,确定了我的一生……这一晚,是我一生中的一个重要关口,因为从这晚起,我打定主意,专门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变。”

    在这里,李叔同尽管注意到了丰子恺在绘画方面的天赋,他自己也为此而颇感激动,但他在赞扬丰子恺时仍然努力保持了平和的心态和语气,只用朴实、含蓄的语句表示了对丰子恺画艺进步的肯定,同时欲言又止,让他自己去领会其中浓浓的期冀之情。这样的赞美方式,既让丰子恺感到满足,同时也给予了他极大的激励。

    在鼓励和赞美这方面,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开心辞典》的主持人王小丫运用得很好。《开心辞典》是一档益智答题式节目,在节目进行当中,缺乏场上经验的嘉宾在答题时都会有紧张情绪,对此,王小丫总是用自己甜美温情的微笑来缓解选手的紧张情绪。当嘉宾有题答不出来或者答错下场时,王小丫总是用自己赞赏而鼓励的目光来安慰嘉宾。她的话语也非常体贴:这道题目确实太为难您了。我非常理解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个答案。我如果不看答案,也回答不出来。

    由于在节目当中充分考虑了嘉宾的心理感受,并体现了人文关怀,所以王小丫的人气在观众中一直很旺,她主持的这档节目也一直深受观众的欢迎。

    五、类比幽默赞他人

    用类比幽默赞美他人,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干的,彼此之间没有历史或约定俗成的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对照比较,有赞美之意。

    据说拿破仑在歌剧院里看歌剧,见另一个包厢里坐着著名的作曲家罗西尼,就叫侍从请他过来。罗西尼赶紧来到拿破仑的包厢,跪下请罪道:“皇帝陛下,我没有穿晚礼服来见您,请恕我大不敬。”拿破仑语出惊人:“我的朋友,在皇帝与皇帝之间,礼仪是不存在的!”

    拿破仑将罗西尼也称之为“皇帝”,并说“在皇帝与皇帝之间,礼仪是不存在的”。这句幽默之语,是对罗西尼极高的赞赏,以至于他有了“音乐皇帝”的尊称。

    其实,拿破仑所用的类比赞美,对主持人来说,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用得好,不仅能在不动声色中赞美对方,增加对方的自信与荣耀,而且可以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为接下来的访谈做出很好的铺垫。请看下面这位主持人是如何用类比赞美来让人重树信心的。

    在一次节目中,一位男嘉宾聊起了长相带给自己的困扰,他说自己眼睛小,相貌丑陋,出去找工作的时候常常感到自卑。这时主持人打断他说:“这位朋友可能太过于担心自己的外表了,其实相貌和能力不是呈正比的,其貌不扬的人可能事业上更成功,你就拿主持行业来说吧,现在很火的几个主持人,比如李咏、毕福剑,哪个不是小眼睛,眼睛小好啊,眼小显得有智慧。还有演艺圈当红的孙红雷,眼睛也很小,你可以说他不够帅,但你不能说他不是个好演员。”

    主持人拿出了众多名人的例子来幽默应答,很好地帮助这位嘉宾解决了自卑问题。

    类比幽默因其类比双方差异性大,不协调性强,而营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境。在如此幽默的谈话氛围里,赞美将如同人见人爱的婴儿,没有人会因为被赞美而不知所措,而会特别开心。

    六、推测赞美

    借用推测法来赞美他人,虽然这种方式有一定的主观意愿性,未必是事实,但是能从善意的想象中推测出他人的美好东西,就能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有个善良的小女孩儿,总觉得自己长得挺丑,总是含羞草似的低着头,就连圣诞节也不例外。于是,就在圣诞节这天,因为低着头走路而撞倒了一个老人,一个白发苍苍的盲人。

    小女孩儿吓了一跳,赶紧说了声“对不起”,她的声音挺小,一听就充满了深深的自责。于是,盲人说了一句:“没关系。”

    女孩儿挺感动,赶紧扶起老人:“老爷爷,是我把您碰倒的,我……我搀着您,送您回家,好吗?”女孩儿的声音,细腻甜,像一阵柔柔的风。

    但盲人却摇了摇头:“不,孩子。听声音就知道你肯定特别善良。你一定长得挺美……”那个“美”字说得很响亮,使女孩听了怦然心动。

    “可我……”小女孩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小女孩儿的眼里刷地流出了一行热泪。她感激那爷爷似的老人,居然那么真切地夸她“美!”

    也就是打这天起,她走路时抬起了头,因为她已坚信,美像阳光,也同样簇拥着她!

    瞧!这就是一句话创造的奇迹!它使一个失望的小女孩儿找到了太阳,找到了自信!

    白岩松在访问余秋雨先生的过程中,曾有这样一段话:

    中国的文化已经很悠久了,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文人在传递着它,岁月流逝,文人们相继地去了,但心灵中这种体验却是一脉相承的。那么现在您是否觉得自己非常有责任来承担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或者说您很幸运的是这个血脉的中一分子?当面对自己的时候,或者说在酒后,您有没有构思或想过自己是唐朝的一个诗人或者宋代的一个词者?

    这里白岩松通过多数文人的心理体验推测余秋雨,赞美其有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心,效果也很好。

    七、以抑致扬

    在一些场合里,贬低自己就可以起到抬高别人的效果,这是一种“以抑致扬”的效应。适当放低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才能或优势,则不用多加赞美,就已经在无形中抬高对方了,自己的普通甚至低劣正凸显了对方在该方面的高明或优势。恰到好处地使用此种方式,既成功地赞美了别人,又能给人留下为人谦逊的好印象。主持中的语言和说话艺术也是大同小异,下面以此例加以说明:

    在一档文化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与一位著名学者一起畅谈文化,节目一开始,主持人给学者沏上一杯茶,这位学者当即叫出茶的名字,还讲了不少有关茶的故事,主持人见状顺势而为,由衷地佩服道:“原先我只知道吃茶可以解渴提神,一样的水和茶,也没留意过这些茶有什么不同。先生果然是学识渊博,真叫人由衷佩服,吃一口茶也竟然有这么多学问。”学者听后心花怒放,谈兴大发,又从“茶乃水中君子、酒乃水中小人”开始论起“孔孟之道”,妙语连珠、滔滔不绝。学者的话刚结束,主持人便赞道:“我主持了这么多期文化访谈类节目,每一期的专家都是高人,但是像今天王老师这样好口才的学者还真不多,举手投足之间,生活细微之处,在王老师那里都是学问。今天我们现场的观众朋友也是获益匪浅啊,大家说是不是?”现场观众也都随声附和,这位学者感到非常满足。

    主持人在赞美学者时适当地贬低了自己,他对学者在饮茶时的言行大加称赞,装出自己对茶道一窍不通,这样在适当放低自己的同时,学者极为愉悦,也更有继续畅谈的想法。

    第九节:面对不合宜请求——拒绝有术

    主持人在直播节目中经常与听众通过电话直接交流,有些听众可能会针对节目的活动,甚至针对主持人个人提出一些节目不允许或主持人无法满足的要求。尤其是作为公众人物,主持人在一些场合,比如在热心听友见面会上也可能遭遇一些不合宜的要求,这时候,主持人就要学会拒绝。拒绝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如:别人的请求违反你的意愿;别人的要求超出你的能力范围;有时别人友好的邀请由于种种原因你不能接受。但是,拒绝又是一件尴尬的事。它会使被拒绝者不快,严重的还会使气氛变得尴尬,甚至影响你在受众中的形象。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请看世界著名影星索菲娅·罗兰在她的自传《生活和爱情》中记录的她与世界艺术大师卓别林的一段对话:

    你必须克服一个缺点。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生活异常美满的女人,你必须学会一件事,也许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课,你必须学会说“不”。你不会说“不”,索菲娅,这是个严重缺陷。我也很难把“不”说出口,但是我一旦学会说“不”,生活就变得好过多了。

    生活中确实需要对某些事情直截了当地加以拒绝,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要讲究拒绝的艺术,婉转地说出“不”,由于拒绝方法不当而得罪别人的例子并不鲜见。因此在必须拒绝时,讲究拒绝的艺术就显得十分重要,要委婉地说出“不”,即学会不使人反感的拒绝,学会幽默的拒绝等。总的来说,要讲究拒绝的语言艺术,做到这一点就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一、延时拒绝法

    在别人向你提出请求时,如果你能做到,就可以答应别人,但如果你感到这一请求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时,你当然可以立即回绝:“不行,这个忙我帮不了!”但是你如果用延时法来说:“嗯,我来想想办法,是不是能办成我一定尽快给您一个回音,您看怎么样?”如果你过一两天再打电话表示无能为力,那至少你不是“一口回绝”,你是已经尽心尽力了。有时候,被拒绝的人耿耿于怀的往往是别人回绝时的态度,或是官腔十足,或是盛气凌人,或是漫不经心。若是别人已经尽心竭力,那么即使事情最终没有办成,也不至于牢骚满腹。

    有时,在直接拒绝时也可使用“延时”法。

    例如,某市准备在月底举办一个大型文化活动,想邀请一位全国知名主持人担任开幕式的主持。那位主持人显然出于谦逊婉言谢绝,他说:“行啊。不过几天后我要去欧洲考察,两个月后才会回来,而且这活动要办得成功、办得全市人民都满意,还得有一个好的演出方案,得让我好好考虑考虑演出方案。看来你得给我半年时间。”

    这位主持人对该市的邀请采用延时法予以拒绝。本来别人慕名来请自己作主持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尊重,如果直接拒绝,会使对方认为自己不识抬举。而采用“拖延”的技巧来拒绝对方,先爽快地答应,然后把时间推到半年之后。谁都知道,准备主持一个开幕式怎么也用不了半年的时间。因此,请求者也明白这位主持人是在间接地谢绝,当然也不会勉为其难了。

    二、幽默拒绝法

    在拒绝别人时,采用幽默的方式往往能使对方对我方的委婉回绝心领神会,从而避免了尴尬。

    那么幽默拒绝法为什么能起到改善气氛、避免尴尬的作用呢?就因为幽默逻辑所起的作用。幽默逻辑与一般逻辑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像一般逻辑那样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证明,而是通过沟通彼此的情感以达到交流的目的。

    只要运用得当,一般能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美国总统罗斯福当年在军界服务。他的一位朋友想从他嘴里打听一项机密。罗斯福当然不能泄密,但他也不愿伤害朋友。于是他悄悄地向朋友问道:“你能保守秘密吗?”那位朋友以为罗斯福要他保证不向别人说才肯将机密告诉他,于是便连声答应:“当然,我一定保守秘密,不告诉任何人!”这时,罗斯福说:“你能保守秘密,那么,我也能!”他的朋友一怔,然后抱着罗斯福的肩膀大笑起来。

    这是罗斯福的幽默拒绝法收到了成效。

    但当朋友们的要求是善意的,并且是为你着想的,但你又不想接受,这时该怎么办呢?

    如果你能够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告诉别人你的想法,那就是最好不过的了。

    意大利音乐家罗西尼生于1792年2月29日,因为每4年才有一个闰年,所以等他过第18个生日时,他已72岁了。他说这样可以省去许多麻烦。在过生日的前一天,一些朋友来告诉他,他们集了两万法郎,要为他立一座纪念碑。他听了以后说:“浪费钱财!给我这笔钱,我自己站在那里好了!”

    罗西尼本不同意朋友们的做法,但他没有正面回绝,而是提出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给我这笔钱,我自己站在那里好了”,含蓄地指出朋友的做法太奢侈,点明其不合理性。

    三、假设拒绝法

    当别人所提出的要求你无法办到时,你还可以用假设的方法,虚拟出一个按他的要求可能产生的后果,这样的后果是他所不能接受的。这样,就等于拒绝了他。但这种拒绝不是由拒绝者说出来的,而是在拒绝者假设的引导和启发下由被拒绝者自己得出的结论,因此不至于引起不快,而反过来可以给被拒绝者以教育和启发。

    文学家肖伯纳曾经被一位电影明星追求。这位明星向他求婚说:“如果我俩结合,将来生的孩子头脑像你而长相像我,那岂不是一桩美事!”肖伯纳没有正面回绝而是作出了一个假设:“要是我们结合,将来生的孩子头脑像你而长相像我,那岂不是太惨了吗?”

    这位明星当然不会接受这样的假设而只能放弃求婚。

    假设拒绝法的妙处在于用了“明允实拒”的方法。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拒绝,有时候甚至是十分痛快地答应了下来,但事实上却把一种你无法接受的事实放在你的面前,让你不得不马上撤回你的请求。

    四、反守为攻拒绝法

    反守为攻拒绝法就是在对方攻向我们提出请求前就已意识到其目的,这时就先向对方提出类似的请求,反守为功,对方自然就无法开口求助,从而达到婉言拒绝的目的。下面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

    个体户刘某听说工商局长的儿子要向他借一大笔钱。他知道这钱如果出手,就有可能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但又不想得罪这位公子。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工商局长的儿子刚一到他家、就立刻说:“你来得正好,我正想找你去呢,这两天可把我急坏了,有一批货非常便宜,可人家非得要求一口吞,我怎么也凑不齐这笔资金,正想找你拆借几万呢。”对方一听这话懊悔自己到和尚庙借拢梳——走错门了,赶紧搪塞几句,匆匆离开了。

    刘某在这里抓住时机,反守为攻,从而使对方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被刘某拒绝,其目的也自然难以达到。

    五、模糊拒绝法

    当对方提出某种要求时,作为主持人可以既不马上反对,也不立即赞同,而是耐心细致地与对方谈些与主题有关但又模模糊糊的问题,整个谈话像笼到“烟雾”之中,最后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被拒绝。这就叫“模糊拒绝法”。

    1864年,在日本的德川幕府时代,西方列强瓜分了中国之后,又对日本虎视眈眈,他们用武力要挟日本签订割让日本彦岛的条约。日本方面派高杉晋作为谈判代表。高杉晋作曾到过中国,亲眼见到中国国土被列强割据的惨状。因此为了国家的安危,他决心尽自己的能力与列强在谈判桌上周旋。于是在签字仪式上,他为了拖延时间,便滔滔不绝地说:“我日本国,自从天照大神以来,就……”把日本的历史一一述说出来。历史一般艰深难懂,假若再译成其他语言,则更要费时费力。因此高杉晋作的这一做法,使翻译大为头痛,很多地方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而西方列强代表听得更是不知所去。谈判最终无法正常进行,据说签字之事就不了了之了,日本国土得以保全。

    高杉晋作很聪明,模模糊糊地就将对方拒绝了,保全了日本的国土,而自己又毫不失体面。这种智慧对于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来说,同样非常重要。

    六、自嘲式拒绝法

    主持人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别人因为你的名气或地位向你提出请求或邀请,而并不是你本身符合某种条件。这时直接拒绝了众人,可能会使大家很没面子,非常扫兴。在这时不妨在自己身上找一个与之相关的缺陷作借口,用风趣的语言自我嘲讽一番,向对方暗示自己不情愿也不合适答应其请求。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林肯就曾采用过这种拒绝方式。

    有一次,一位著名新闻主播受领导委派不得已出席了在某地召开的娱乐明星选秀大会。会上他发言说自己不是一个娱乐明星,所以出席这次会议是很不相称的。

    为了说明这次会议最好不出席的理由,他顺便给大家讲了一个颇具幽默性的小故事:

    有一次,美国的林肯总统在森林中遇到一位骑马的妇女。他站住让路,可她也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林肯的面孔看。她说:“我现在才相信你是我见到过最丑的人了。”林肯说:“你大概讲对了,但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她说:“当然你已生就这副丑相,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你还是可以呆在家里不要出来嘛!”

    听完这个故事,大家为他的谦逊和幽默欢笑不止。

    娱乐明星选秀大会的组织者之所以邀请这位主播,是因为他的名气。严肃的新闻主播认为自己不是娱乐明星,所以他的出席显得不伦不类。他在会上讲了一个关于林肯的有趣的小故事,嘲笑自己长得太丑,不宜出席这种公共活动。这个借口听起来滑稽荒诞,但是暗示了他的拒绝,消息传出去之后,应该不会再有人邀请他参加这样的的活动了。

    七、赞美拒绝法

    如果在你要拒绝的对方提出的要求中有一定道理,但他没看到其不利之处,这时拒绝其要求,首先可对其长处进行赞美,进而婉转地提出缺陷,从而使对方恍然大悟,接受你的提法。

    在美国某电视栏目策划会上,制片人拿出一个他设计的节目方案,征求大家的意见。

    经理说:“这个方案设计了一个具有东方特色的戏剧演出样式,很像日本的能剧,日本人见了,一定会乐于收看我们的节目。”

    参加会议的人员都齐声恭维制片人的这个设计非常好,一定可以提高栏目的收视率,给栏目带来很大收益。

    然而,有位负责主持这档节目的年轻人却说:“我不同意这个节目方案。”

    制片人听了感到非常惊讶。与会的人也都吃惊地看着他。

    主持人补充了一句话:“我是恐怕它太好了!”

    制片人更是不明所以,笑着问:“你的话我难以理解,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年轻的主持人说:“这个戏剧样式的设计,确实同日本地域很协调,肯定会获得日本人的喜爱,节目的收视率也一定很好。但是,我们栏目目前主要的收视群不是日本裔公民,而是华裔公民。这显然是牛头不对马嘴的!”

    制片人恍然大悟,兴奋地叫了起来:“你的话说得太好了!”

    这个事例说明,向上一级或有权威的人表示反对或拒绝,切不可直截了当,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要采取巧妙的策略。这位主持人先用“太好了”的赞语,没有让制片人难堪,满足了他的自尊心,使他不失体面。接着阐述自己的理由:“栏目目前主要的收视群不是日本裔公民,而是华裔公民”来引出自己的看法而对其观点提出拒绝。制片人觉得言之有理,也不会感到下不了台。

    八、分析利弊拒绝法

    在别人对自己有所请求时,如果确有困难,但为了不伤害对方,我们可以站在对方的位置思考问题,帮助其分析利弊得失,然后以维护对方利益为出发点,提醒对方如果愿望实现会对其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对方在领悟之后,便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你的意见,撤回自己的请求。

    一次,某市电视台在专访当地戒毒所一名14岁的少年时,由于受访者害怕面对镜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并在谈话进行中几次提出结束采访的要求。主持人想了一下,决定改变采访策略,他说道:“听说你以前还是市少年足球队的队长,教练很喜欢你,说你踢球很有天分,以后也许会成为一个足球明星。但你一时好奇吸食了毒品,误入歧途。但是我认为你不应该就此放弃,你现在还年轻,以后还有机会,你应该勇敢面对镜头,证明你依然可以成为最棒的足球小将,你的教练也会在电视前重新认识你,这事由你自己决定吧。如果你非要放弃这次机会,我们也不会勉强。”

    这位少年听了这段话,重新振作起来,并接受了采访。

    在对这位少年吸毒犯进行说服时,主持人提到了少年的足球才能,为少年的前途着想,提醒他借助这次采访表达自己决心戒毒,将来还想继续踢球的愿望。一席话说出了对方从未想过的问题,使其觉得受益匪浅,找到了比逃避采访更有用的方法。主持人不仅成功地拒绝了对方结束采访的要求,而且赢得了对方的感激和好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