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玲珑的处世绝学-有方有圆,不奸不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聪明人能够“吃一堑,长一智”,不犯第二次错误。教训是有代价的,要尽量地降低成本,圆融处世,就要以最小的代价换回最大的收益。

    看事要活,想事要圆

    做事先得学会“看”事,看得准,你才会做得到位。心不活,眼力就差,事情自然也就成了“死情”。方圆做人、灵活做事的第一要义即在于此。

    做事就是为了做好,做得圆满。最让人窝火的事情莫过于:好心,做了坏事。好心一定就能做成好事吗?也未必见得,至少你还得动脑子。我们说某个人手巧,总是不忘前边要加上一个“心灵”,心不灵,手长得再巧也做不出什么像样的活儿来。有心人,事竟成。一句俗得有些老套的警句的确蕴涵着深奥的做事道理。

    小王30多岁了还没有女朋友,家里急,朋友急,领导也跟着着急。一个偶然的机会,单位新调来一位大龄女青年,单身未婚,与小王还挺般配,时间一长,两人还有那么点意思,同事与领导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小王是个腼腆的人,也不怎么主动约会对方,领导心想:“这怎么成?”于是,主动当起了红娘,两头跑来跑去,好话说了不少,却发现两个人的距离更远了。

    难道好事会办成坏事?这位领导心想:“我没有做错什么呀,再说,这都是为他们好呀。”想是这么想,可是这位领导太心急,他在姑娘面前把小王夸上了天,这位姑娘有意留心小王,并没有发现小王有领导说的那么出众。今天夸这,明天夸那,越夸越让姑娘心里没底:“是不是小王这个人有问题呀,这么大不交女朋友,领导又谎话连篇?”更让姑娘感到不适的是,领导还经常当着许多人开他们的玩笑,一次,竟说:“你们将来生了儿子,可要认我这个干爹呀。”

    八字还没一撇呢,怎么能这么说?于是姑娘不允许任何人再提起这件事。

    这样的生活实例还真不少,帮忙帮成倒忙,说到底不是做错了事,而是不会把握做事的度。只要遇事多动脑子,不要总是认为这是好事,只要自己去努力做了,就会有好的结果。

    秘书为领导起草文书,如果不按文书的基本要求做,而是过分讲究版面美观往往会适得其反。一个求职者在制作简历时,如果过于简单,就无法让用人单位尽可能多地了解自己。如果过于详细,往往会因为简历太厚而被丢在一边。

    许多时候,我们都在努力地把事情做得完美,但是,不讲究点心机,不多方面考虑问题,一条道走到黑,不但会做一些无用功,还会把原本正确的事情做错。所以,我们该加把劲儿的地方,一定要加把劲;该暂时放下的事情就先放一放。好事多磨,大多数人认不清这一点,所以,在好事来临的时候,便会不假思考,去全力以赴,结果不是做了许多无用功,就是把好事做成坏事。

    为什么一定要到事后才清醒呢?这是一些做事不动脑,只会蛮干的人的共同的特点,每每如此,他们都会无奈地说“早知如此……”之类的话。要怪就怪自己,谁让自己只会做事,不会想事呢?

    生活中,有许多人吃亏上当后,都不敢告诉别人,原因很简单,自己当初做事的动机不明,或者说,有些说不出口。例如,许多人都有过买假冒伪劣产品的经历,但是进行投诉的肯定不超过一半,因为当初大多数人都是冲着便宜去的。

    为人处世,就像购物一样,必须要睁大眼睛看人、看事,而不要急于露本事。现代社会为我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许多原本复杂的工作都开始变得简单化、程式化。有些事情所谓难,正是因为你不善于去正确地想事、看问题。所以圆融处世,不但需要你有灵活的头脑,还需要你拥有使用这种头脑的眼力与判断力。这样才能圆满地做好每一件事,并尽可能把事情控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

    得意淡然,失意坦然

    有句话叫:“树大招风。”说的是如果一棵树长得比其他树更粗大、繁茂,那么它必将招引到更多的风。如果一个人太与众不同,就会招惹到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道理虽然很简单,但在生活中,这绝对是一条最有用的生活哲理。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往往不期待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但是,几乎我们每天都在为名、为利到处奔波。加班加点,到处兼职是为了多挣些钱;溜须拍马、曲意迎合是为了能够升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也是为了名与利,等等。如果有一天,让你放弃名与利,也许你前进的动力就会枯竭。

    但是,当你有一天终于名利双收时,你就一定能够从中体验到应有的快乐与满足吗?

    当然不能,因为你身边总少不了充满偏见、傲慢的人,这些人既无力获得别人的认可,又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如果有一天你兴致勃勃地跑到这些人面前告诉他,“我升职了”。或是“我发财了”。八成你只会看到一张存满忌妒的脸,听到酸溜溜的话。看着不舒服,听着也别扭,先别怨人家对你不“感冒”,要怪就怪自己太张扬。

    那么如果有一天,你有一件得意的事,却又不想自己独自享受其中的快乐,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地与人分享,并免于一些心胸狭小者的嫉恨呢?

    不要太过强调自我

    别说忌妒心强的人,就是普通人也很看不惯那些一得意就忘乎所以的人。这些人往往给人一种“小人得志”的感觉。所以,当你有好消息要告诉他人时,一定要学会保持低调。

    侯女士年轻漂亮,虽然上门提亲的人不计其数,但都被侯女士婉言谢绝了,因为她有自己的打算:“一定要嫁个有钱人。”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苦苦等待,终于与一位身价百万的年轻企业家走到了一起。身边的一些姐妹甭提有多羡慕了——住别墅、开高档车不说,经常出国观光,平时更是吃香的、喝辣的。但侯女士却从来不向别人刻意提起这些,即使别人流露出羡慕的神色,她也只是淡淡一笑,从不炫耀什么。因此,平时的一些朋友也很容易亲近她,与其相处起来也觉得很融洽。

    不难看出,侯女士表现出了一位女性难得的大智慧。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许多人都巴不得让自己显山露水,引起别人的格外注意,以期盼那种被瞩目、被重视的感觉。其实,一个人越是想让自己成为一个那样的人,越容易让自己变得肤浅,最终只会被人看不起。

    撑面子要注意方式方法

    今天,财富就是能力、地位与身份的象征。“有钱能使鬼推磨”并不再是什么神话,所以,钱越来越能麻醉人们的神经,左右人们的思想。不论在什么场合,经常可以看见一些人仗着自己有钱,而做出一些让常人觉得出格的事。

    有一位年轻人,在一家外企工作,由于开始工资不高,所以每天中午只能与同事们吃盒饭。但是升职后,工资也翻了三番,从此,他再也不吃盒饭了。每逢吃午饭的时候,他总是会一个人跑到一家大的餐厅,体面地要上三菜一汤,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到外面吃,他也会打个电话,要餐厅给他送两菜一汤过来。而与他一起工作的同事,往往会选择到附近的小吃店。时间久了,所有人都看不惯他这种做法。一次,一位同事委婉地告诉他说:“咱们的老板也经常吃盒饭,这样经济些。”没想到,他当面就驳了对方的面子,说:“没钱你就说没钱的话。”对他的这种行为,在场的人都表示不理解。

    还有一些人,仗着自己特殊的地位与身份而耍威风、摆阔气,通常这类人也容易被人看不起。

    一次,某知名电视台的记者去交养路费,前面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他有些等不及,于是就理直气壮地挤到第一个人的面前,把钱和证件递给了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对他的这种做法表示不理解:“同志,您不可以插在别人前面,到后面排队去。”

    这位记者不但不听,反而亮出身份想来征服对方:“我是××电视台的记者。”

    原本以为对方会笑脸相迎,没想到工作人员却冷冰冰地问道:“你的车也是用手挂挡吗?”

    “是啊,怎么了?”他满脸惊讶。

    “原来也跟别人一样,排队去!”

    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这位记者满脸羞愧扭头走开了。

    生活中,摆阔是一些人特有的习惯,即使他们没有资本摆阔,也总是要撑面子,如非名牌不穿,非名车不开,非名烟不抽等。看似他们很要面子,其实他们丢掉的面子远比自己捞到的更多。

    一碗水端平,不用变色镜看人

    人是最势利的动物。常常我们会选择有交往价值的人做朋友,例如选择有钱的男人做老公,选择漂亮的女人做妻子,选择有实力的公司去工作……所以,不要抱怨某某人很势利,某某人是个滑头,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关键在于你如何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

    会办事的人,即使他心里没有装着别人,也会表现出一定的热情,让人觉得自己没有被忽视。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王总自从发达后,自己的朋友圈就开始越来越大,并且都是有钱有势的人。但是,在这些朋友面前,他从来不会小看自己昔日的穷哥们。不论是说话,还是办事,他都会以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他们。这让他在朋友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但更多的人却做不到这一点,李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从事皮毛生意多年,成立了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所以,找他交友、求他办事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一次,从前在地摊上认识的、要好的朋友来找他办点事,他一口一个“不好意思”,硬是把人家拒绝了;但当有地位、有身份的人来找他办事时,他热情得巴不得把心掏出来让人看。他这种两面三刀的做法让许多人都瞧不起。在他公司陷入危机后,大家都躲得远远的,既不想借钱给他,也不想和他掺和什么。最终,当他没有本钱去巴结权贵时,也就只能成为孤家寡人了。

    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得意的事,在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上,可以折射出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智慧。聪明人总是在自己得意的同时,会巧妙地保护自己;而没有头脑的人,在自己得意的同时,却容易让自己受到伤害、背上骂名。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不要把得意看做得志,更不要在得意后四处张扬,炫耀自己。

    明知故昧,当变则变

    魔术是假,功夫是真。一味戴着面具,以变魔术的方式去处世,必被人所不齿;相反,处处袒露自己,做一个实在人,也容易被刺蜇伤。一般来说,大凡老实巴交的人,都没有广泛的社会交往;相反,世故的人在社会上更能吃得开。

    主要的原因在于,前者为人处世太直白,不善于改变自己,即使有这种想法说个假话,不是脸红脖子粗,就是前言不搭后语。这样的人在处世方面很被动。

    想说难听的话,用糖衣包起来

    有位棒球教练在纠正选手时,不说“不对,不对”,而说“大致上不错,但如果再纠正一下……结果会更好”。他并非否定选手,而是先加以肯定再修正。也就是说,先满足对方的自尊心,然后再把目标提高。如果只是纠正、警告的话,只会引起选手的反感,不会有任何效果可言。

    想求人办事,先亲近着点

    如果别人不想帮你的忙,你会不会纠缠不休呢?相信所有人都不会。那么,你就无法完成一件事。但是反过来想一想,变戏法是不是人人都会呢?当然不是,有些人你就是给他一块布,也变不出什么玩意儿来。其中的关键在于技巧。

    一位演说家想请他人为自己写一篇演讲稿,但被一一拒绝了,理由很充分:“我很忙。”后来他改变了求人思路,一次,他找到了一个人,对方也说自己很忙。没想到演说家却说:“正因为你忙,我才找你啊。”乍一听,这话有些不对劲儿。接着他解释说:“你的工作忙,正说明你的才华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正因为如此,我才来找你。”对方听后,心里挺高兴,于是愉快地答应了。

    想亲近他人,先爱上他的“狗”

    这样的场景不难见到:一位阔太太拉着一条名犬溜达,突然见到一位熟人,通常,这位熟人不急于与其拉家常,而是先要赞美对方的爱犬是如何如何的好。这是一种处世技巧,在生活中非常有用。当你想亲近某个人时,不妨先夸奖他身边的人与事。

    例如,当你想拜访某位老板时,如果开口便谈正题,难免让人觉得有些唐突,这时,你可以选择一两个对象来表示你的好感,比如,你可以说:“这个房间真气派,这是我见到的最好的办公室。”或者说:“你的员工很敬业。”如此,对方定会对你产生些许好感,那么接下来,双方的谈话就会变得更融洽。

    所以,做人做事都要讲究方法。与对手打交道,必须要有心计,做事要长个心眼儿。人性的弱点在于习惯通过表象来判断是非,对人对事都是如此。如果你表现得很窝囊,那肯定会有人借机从你身上捞点油水;如果你表现得很精明,别人说话办事就会掂量着点。因此,要想让别人对你更有兴趣,你就要学会在言辞与行动上包装自己,别让对方轻易识破你的真实目的,否则就没有戏法可变了。

    淡心寡欲,深藏不露

    表现欲望不强的人,往往社会交往能力相对欠缺,相反,表现欲望太强,也会影响一个人正常的处世。在生活与工作中,一些人喜欢张扬个性,其实这算不上是一种错误。

    道理可以这么讲,但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这种表现欲往往会给你带来许多尴尬。俗话说:“讨吃还要找对门。”否则连碗饭都讨不到。显摆自己、表现自己也要找对对象;否则,轻则会闹出笑话,重则会丢人现眼。

    陈先生的办公室分配来了一位大学生。时间长了,人们都热情地称呼他为“小牛”,其实这位“小牛”并不姓牛,只是因为他喜欢吹牛。开始,大家还觉得他的话靠谱,所以经常会听他坐在那里神侃,但是时间久了,也就不把他的话当回事了。

    这位“小牛”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卖弄自己——什么都懂,不管你讲的是什么,他全在行,神侃也就算了,他还没完没了地说自己是一个十足的内行。最可气的是他还专门找一些他擅长的事来考你,如果你不会,他再向你卖弄他的解决方法,所以,许多同事都会抱怨:“你说你自己都会,还问个什么呀?”

    想必,这位“小牛”不让人烦也难。一段时间之后,除了正事谁也不愿意再搭他的话茬。这样一来,“小牛”倒让人觉得挺可怜的,整天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好像欠了别人一屁股债似的,看上去很郁闷。

    这时,同事们又不忍心冷落他,于是有人就开始亲近他。没想到,他又“起死回生”了——所以,现在大家见了他都退避三舍。事情已经到了这个份上,可“小牛”自己却还感觉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话再说回来,其实卖弄没什么不好,主要看你卖弄的是什么,卖弄给谁看。尤其是在行家面前,一定要保持低调,否则丢掉的不只是自己的手艺,还有自己的自尊心。像“小牛”这样不知趣的人,心里只有自己,如果他能坐下来仔细想想:“论工作经验,这些前辈一定高于自己;论能力,自己还是个新手。”也许他会找到自己的位置。

    但让人纳闷的是,他从来没有这么想过,不论在谁的面前,都习惯卖弄自己。最终落了个没人缘不说,还让自己可信度大打折扣。也许,这个年轻人的本意并不一定就真的是想要卖弄点什么,可能他只是想要尽快地融人这个团队,没想到,自己说话做事的方法欠妥。

    从众多类似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也许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今天的人们越来越缺少勇气说“我不会”,凡事一知半解时就会臆测妄断。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一位伟大的钢琴诗人——肖邦。肖邦除了专注于钢琴曲外,几乎不写其他乐曲。在他成名之后,有个时期这成了别有用心的人攻击他的口实,他们说:“不能跳出一种乐器的狭窄范围,算什么作曲家?”并且攻击他“创作力贫乏”,等等。肖邦对此不屑一顾,对纠缠不休劝他写歌剧的人开了个善意的玩笑:“你为什么不能飞呢?”那人迟疑了:“……因为我不会。”“你瞧,我也不会!”这位著名的音乐大师,敢于回答“我不会”,而没有半点“文人”的虚假,有的是艺术家的勇敢和诚实。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我们都不是天才、全才。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天下全才者毕竟是凤毛麟角。

    最聪明的做法是,在别人面前即使自己是个内行,也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一定不要唱高调。这样做,不要担心会掩盖你的无能,只会增加你做人做事的深度。也只有这样,才容易让人思考你、注意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你面试一份工作时,如果考官给你5分钟时间来陈述你自己,你可千万不要以为这是表达你优越感的最好机会。大多数人在这时会极力避免谈“不会”一词。实践证明,越是喜欢在这时吹嘘的人,不被录用的可能性越大。聪明的人知道,这时考官并不关心你过去的事,他要从你的言谈举止中发现你胜任工作的潜质与能力。

    从这些事例中不难看出,为人处世的哲学——学会低调做人。不论在谁的面前,保持一种低姿态,都会让你受益匪浅,一味地唱高调——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会让你逐渐成为孤家寡人。

    藏巧于拙,寓清于浊

    如果你对自己的喜怒毫无掩饰,别人一看就知道你心里想什么,有心人只要用话一套,你就有可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出来,不论在商务场合,还是人际交往中,这都是比较犯忌的。这种人看似心直口快,说难听一点是对情绪秘密缺乏控制力,将给别人留下“办事不牢靠”的印象。

    有一家公司佯装招聘一位经理,其真正的目的是想通过招聘的幌子收集其他公司的运作情况的信息。一次,一位应聘者坐在了老板的面前,老板先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公司的情况,然后便直入主题,要求对方说说他先前都做过什么,都是怎么做的,以前的公司是怎么运作的。这位应聘者很有经验,很快识破了老板的意图,但是没有立即表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是依然不露声色地与老板交谈。

    见无法从这位应聘者口中得到相关信息,于是老板提出要给这位应聘者一个月的试用期,前提是,让他拟定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这位应聘者表面上欣喜答应,但心里却在嘀咕:“又在玩什么把戏?”

    由于这位应聘者把自己的情绪掩饰得天衣无缝,所以,老板还以为自己玩转了这位应聘者,结果,这位应聘者在第二天便到其他公司应聘,并顺利被录用。

    如果这是一位心直口快的应聘者的话,他很可能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工作情况,先前公司的营运情况都抖搂出来,表面上看,他是诚实的,其实公司是最不需要这种“办事不牢靠”的人。可聪明的应聘者却很快看出了老板的意图,并善于掩饰自己,既给了老板面子,又能体面地离开。

    在任何场合,具有这种掩饰能力固然重要,对于人际高手,他们往往可以做到该哭就哭,欲怒则怒的地步,这种变脸的功夫可以说已出神入化。对于普通人,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至少要学会在必要时掩饰自己的情绪,随时能从哭脸、怒脸转变成笑脸,以笑脸来面对外面的世界,或者,学会用脸色来表达某些你不愿意用语言表达的意思。

    美国俄亥俄州的著名演说家海耶斯,30多年前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畏首畏尾的实习推销员。一次,一个老练的推销员带着他到某地推销收银机。

    这位推销员并没有电影明星那样堂堂容貌,他身材瘦小,通红的脸上带着几丝幽默感。当他们走进一家小店的时候,店老板粗声粗气地说:“我对收银机不感兴趣。”海耶斯听后心里很不舒服,心想,还是到其他店试试吧。没想到这位推销员非但没有感到意外,而且还顺势坐在一张椅子上,格格地笑了起来,笑得店老板一时不知所措。在老板正要进一步发问时,推销员站了起来,微笑着说:“对不起,我忍不住要笑,你使我想起了另一家商店的老板,他跟你一样地说没有兴趣,后来却成了我们忠诚的客户。”

    店老板有些不解:“是吗?”

    一旁的海耶斯听店老板这么一说,心里稍微轻松了些,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时推销员却变得严肃起来,与店老板讲话的语气就像是要债似的。他展示完样品后,列数了其优点,每当店老板说自己不感兴趣时,他总是会说一些幽默的话。旁边站了许多人,海耶斯一直担心自己会不会被人看笑话,或是被赶出去,没想到,店老板的态度很快转变了,他的确想弄清楚收银机的功能是否会像推销员说的那样好。

    不一会儿,他们就把一台收银机搬进了店内,这时,那位推销员又以专家的神情与口吻讲述了其具体的用法,整个过程张弛有度。

    最后,店老板甚至有些欣赏这位推销员,不但看推销员的脸色说话,而且还主动递上名片,希望与推销员建立长期联系。事后,海耶斯怎么也弄不清楚这位推销高手是怎么“摆平”店老板的。推销员不紧不慢地说:“与这些家伙打交道,你要学会完全掩饰自己。说实话,在听到他的那句‘我……不感兴趣’,我心里也很无奈,但是我不让他感觉到我的想法……”

    有人说,做推销工作就得脸皮厚,那也未必,如果脸皮厚,厚不出名堂,厚不出效果来,那只会厚得很难堪,真正聪明的推销员更善于变脸,如果说得再准确一些,就是善于掩饰自己。

    其实,现实中的每个人不论他做什么,都是在“推销”自己,与人交往是为了尽可能地让人认可自己、接纳自己、赏识自己;做一件事情是为了表现自己、证明自己。其间,如果你不善于掩饰自己,那么,你很可能会成为他人眼中“感情用事的人”,这样的人诚实而不可靠,不论在职场还是人际关系中都不大受人欢迎。

    隐优暴缺,成全他人

    如果你是事业上的成功者,人际关系中的红人,那么,你很容易成为人们嫉妒的焦点。若再加之你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不善于隐优暴缺,迟早要吃哑巴亏。

    但是,聪明的人就像演员,之所以装什么像什么,关键是他们能摸清别人的脾气禀性,而且可以做到投其所好。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在适当的时候“装蒜”,以放松别人对你的防范。

    菲德尔费电气公司的约瑟夫·韦普先生,就用投其所好的办法,使一个拒他于千里之外的老太太,十分乐意地与他做成了一笔大生意,顺利地完成了推销的任务。

    那天,韦普敲响了一家看来很富有的农舍的门。当时户主布朗肯·布拉德老太太只将门打开一条小缝。当她得知是电气公司的推销员之后,便猛然把门关上了。韦普再次敲门,敲了很久,大门尽管又勉勉强强打开一条小缝,但未及开口,老太太却已毫不客气地破口大骂了。

    经过一番调查,韦普又上门了,等门开了一条缝,他赶紧说:“布拉德太太,真是对不起,打扰您了,我的访问并非为电气公司,只是要向您买一些鸡蛋。”老太太的态度变得温和了,门缝也开得大多了。韦普接着说:“您家的鸡长得真好,看它们的毛色多好看,这些鸡大概是名种吧!能不能卖一点鸡蛋给我呢?”

    门缝变得更大了,老太太探着身子问:“您怎么知道这些鸡是名种呢?”

    韦普知道,自己的话说对了老太太的心思,于是更加诚恳地说:“我家也养了这种鸡,可像您养的这么好的鸡,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而且,我养出来的鸡只会生白蛋。附近大家也都说只有您家的鸡蛋最好。夫人,您知道,做蛋糕得用好鸡蛋。今天我太太做蛋糕,我只能跑您这儿来了。”

    老太太开始变得很高兴,请韦普进进了自己的家。韦普利用这短暂的时间环视了一下四周的环境,发现这里有整套的奶酪设备,断定男主人是养奶牛的,于是继续说:“夫人,我敢打赌,您养鸡一定比你先生养奶牛更赚钱。”老太太更高兴了,因为她丈夫长期不肯承认这件事,而她则总想把真相告诉大家,可是没有人感兴趣。

    布拉德太太马上把韦普当做知己,不厌其烦地带着他参观鸡舍。韦普知道,自己已经抓住了老太太争强好胜的心理,所以,在参观鸡舍的时候,他会时不时地问一些很低级的问题,以突显老太太的聪明才智。逐渐,韦普不但从老太太那里学得养鸡方面的经验,而且还与她成了好朋友。后来,老太太还向韦普请教了用电的好处,韦普抓住这个时机向她做了详细的说明。两周后,韦普收到了老太太的用电申请,不久,老太太所在地申请用电的人越来越多。

    自始至终韦普没有在老太太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是以一种低姿态“请教”一些问题,结果,满足了老太太的虚荣心,最终使其成为自己的重要客户。

    可见,在事业与竞争中为了取胜,可以适当装回“傻子”,或者隐优暴缺。同样,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公开承认自己的短处,有意暴露自己某些方面的弱点,往往是一种有益的处世之道。

    昆虫自有一套趋吉避凶的妙法,就是保护色和拟态。蝗虫的身体颜色随着环境的颜色而改变。竹节虫和枯叶蝶在遇到天敌时会装成竹节和枯黄的树叶,还有的动物遇危险时假死以迷惑敌人。在人们看来,这些方法未免有些太上不了台面,但正是这些看似很简单的方法却可以使动物种群得以生存和发展。人类社会也不乏这样的经典故事。

    1805年,拿破仑乘胜追击俄军到了关键的决战时刻。此时,沙皇亚历山大见自己的近卫军和增援部队到来,便想停止撤退,与法军决战。库图佐夫劝他继续撤退,等待普鲁士军队参加反法战争。此时拿破仑知道了俄军内部的意见分歧,害怕库图佐夫一旦说服沙皇,就会失去战机,于是装出一见俄军增援到来就害怕决战的样子,停止追击,派人求和,愿意接受一部分屈辱条件。沙皇认为傲慢的拿破仑如果不是走投无路,绝不会主动求和,因此判定现在正是回师大败拿破仑的时候。他不听库图佐夫的意见,向法军展开进攻,结果钻进了法军圈套,被法军打得狼狈不堪。

    所以,在别人面前偶尔“装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对方对你的敌意,正是因为这一点,聪明的人总是会在关键的时候装一下糊涂,或是犯一些低级的错误,从而可以减少他人对你的防范与嫉妒,让自己争取主动。

    做事凭能耐,成事靠处世

    做事要凭能耐,但是成事却要靠处世。有本事却成不了事的人比比皆是,不能说这些人在人品上有问题,而是因为他们容易走两种极端:一是处世太老实,不灵活;二是处世太精明,谋略意识太强。

    老实巴交地与人相处会让人觉得窝囊,得不到别人的重视不说,还往往容易被人算计。

    老实做人错了吗?没错!

    经常会听到有些上司冲着自己的下属发脾气:“你们都给我老实点儿!”言外之意:“你们不要招惹是非,老老实实工作。”

    一些邻里街坊也经常会在一起谈论:“某某人很实在,是个不错的人。”

    说归说,做归做。但是最终受欺、受气的还是那些老实人,说得实在点,这样做人在当今社会就是吃不开。单位限量评职称,你要是实在,还有比你更实在的,最终你还得靠边站;与人共事,别人捅的娄子老实人担,即使到戏院看戏,老实人也抢不到一个好座位。

    所以,苦命的人中大多数是老实人,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精明的人。精明做人也苦命?老实人怎么也不相信精明做人也有失误的时候。

    道理其实很简单,精明露骨就成了赤裸裸的“敲诈”。

    有这么一个小笑话。

    老板要找一个会计,先后有4个人前来面试,原本以为老板要考他们什么高深的理论。没想到老板的考题一出口,简单得竟让他们无所适从。老板的考题是:“11减1与9加1结果有什么不同?”

    谁也不愿意先回答,生怕出了错让别人笑话。老板给他们几分钟思考时间后,第一个人胸有成竹地说:“从统计学意义上讲……在经济学意义上讲……如果再从微分学角度分析……”老板听后连连点头称是。这个人非常得意,认为这回可让老板长见识了,老板不用自己都不行。第二个人也毫不含糊,不但说得头头是道,而且还列举了许多实例,老板对他更是赞赏有加。第三个人一出口就从逻辑推理的角度给在场的人“上课”,让老板听得目瞪口呆。最后一个人显得很悲观,有些不好意思地说:“11减1就等于9加1。”他的话一出口就引得哄堂大笑。

    但是,笑得最灿烂的人却是最先被淘汰的人。老板的理由也很简单:“别以为我在考你们算术题,从中我要了解你们都是如何做人做事的。我更欣赏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那位。”

    生活中这样的实例有许多,一些自以为精明的人往往会栽在自己的手里。该圆的时候圆,不该圆的时候就要保持一点本色。

    这时,有些人就会问了:“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到底怎样做才对?”老实做人不是错,精明做人也不为过,关键是要学会圆润、变通,不要一味地做死气沉沉的老好人,更不要一味地绝顶精明,把自己塑造成诸葛亮第二。真正吃得开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本事过人,而是他们做人做得比别人更圆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