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自我,追求无我:李嘉诚的经商哲学-信誉是企业生存之本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诚事成:

    有了信誉,就有了利润

    李嘉诚一直信奉:做生意就像做人,

    必须以诚为本。

    没了诚实,人与人之间就无法建立信任,

    建立不起信任的话,

    双方就无法合作成功。】

    我们长江要生存,就得要竞争;要竞争,就必须有好的质量。只有保证质量,才能保证信誉,才能保证长江的发展壮大。

    ——李嘉诚

    人无信不立,做生意必须维持好自己的信誉。很多与李嘉诚有过合作的伙伴都认为李嘉诚是一个信誉良好的人,殊不知,正是因为李嘉诚曾经吃过亏,所以他才知道信誉的重要性。

    在创业的初期,由于急于求成,李嘉诚的塑胶厂盲目接受了很多订单。这样追求数量的结果就是忽略了产品的质量,工厂和李嘉诚个人的名声都受到了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是一家客户以塑胶产品质量低劣要求退货,随之而来的是其他很多客户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一时间,仓库里堆满因质量欠佳而退回的产品,索赔的客户纷至沓来。一些新客户上门考察产品质量,见这情形,扭头就走。

    此时的李嘉诚开始明白,自己的冒进毁掉了自己的名声。产品继续积压,形势不断恶化。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家来讲,客户都是自己的衣食父母,丢了客户就等于砸了自己的饭碗,李嘉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在这个时候,原料商仍然要求李嘉诚按照合同缴纳货款,并威胁他如果不按时还款,就要停止供应原料,并要到同行中散播李嘉诚拖欠货款的丑闻。这一招可能彻底葬送长江塑胶厂的未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倒霉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银行在得知李嘉诚的塑胶厂陷入危机后,立即派来职员催促还贷。焦头烂额的李嘉诚只好强颜欢笑,恳请银行放宽还款期限。

    在一番痛苦的思索之后,李嘉诚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只顾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做法无疑是一种错误的选择。为此,他决定坦然面对现实,用自己的行动来挽回自己的名声。

    第二天回到工厂,李嘉诚就召开了大会。面对满脸愁容的员工,李嘉诚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承认是自己的失误拖垮了工厂,损害了工厂的信誉,还连累了员工。他真诚地向员工道歉,并且保证一旦经营情况有了好转,那些被迫辞退的员工都可以回来上班。他还表示,从今以后,保证与员工同舟共济,绝不再以损害员工的利益来保全自己,并希望大家原谅自己,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在员工的情绪稳定之后,李嘉诚便开始拜访银行、原料商、客户,向他们认错道歉,并保证在放宽的限期内一定偿还欠款,对该赔偿的罚款,一分一厘都不会少付。

    在这一过程中,李嘉诚还坦率地告诉了他们长江塑胶厂面临的空前危机,并真诚地向他们请教拯救危机的对策。李嘉诚这一“负荆请罪”的行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李嘉诚也明白,这只是好转的开始。他丝毫不敢大意,因为银行、原料商和客户只给了他极其有限的回旋余地,事态仍很严峻。

    李嘉诚立即开始清理仓库的工作,将所有积压的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机会作为正品推销出去的,另一类是质量低劣或款式过时的。李嘉诚先把一部分正品卖出去了,同时将那些次品一律做上“次品”的标记,全部以低廉的价格卖给专营残次品的批发商。

    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李嘉诚有了一定的流动资金,偿还了债务,同时加紧对工人进行培训,购置新式设备。那些被裁掉的员工也回来上班了,李嘉诚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从有限的资金中抽出一部分补发了他们离厂的工资。

    最终,李嘉诚度过了自己创业期间最困难的一次危机。经过这次事件,李嘉诚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名声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要时刻记得去维护自己的名声。

    在以后的经商生涯中,李嘉诚常常会用创业初期的事情来警醒自己。一个人的名声好坏影响的不仅仅是一笔两笔的生意,而是你整个的经商生涯。

    商人以诚为本,但在利益的诱惑下,还有多少人能够坚持维护自己良好的名声?能始终以诚信为本,就一定能成大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