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自我,追求无我:李嘉诚的经商哲学-做坦坦荡荡的生意,赚清清白白的钱财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赚钱也要坚持原则。

    ——李嘉诚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追逐财富是无可厚非的,但追逐财富的方式要正当。一个人获得钱财的方式不同,不仅体现出个人的品格高下,也决定了这个人的事业成败。

    李嘉诚就是这样一个有做事原则的人。对于一些有疑问的生意,他宁可不做,也不去赚昧良心的钱。

    李嘉诚在巴拿马投资了当地的码头、飞机场、旅馆等产业,成为当地最大的海外投资商。巴拿马政府为了感谢李嘉诚为本地做出的贡献,颁给了李嘉诚赌场的牌照。这是一个送上门来而且可以赚大钱的项目。李嘉诚面对别人挤破脑袋都抢不到的机会,婉言谢绝了政府的好意。李嘉诚说:“旅馆的客人要去哪儿我不管,但我的旅馆绝对不开赌场。这是我的原则,原则必须坚持。”在公司会议上,李嘉诚说了这么一句话:公司经营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一个商业社会里,钱当然是赚得越多越好,但李嘉诚做生意有自己的商业底线。即使项目有好的前景,也在法律的允许范围内,只要他的心里存在疑问,那么,李嘉诚的选择肯定是牺牲利益而坚持心中的道德准则。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香港的房地产和股市都出现大跌,整个香港人心惶惶。国际对冲基金和较大的炒家多次利用股市的崩溃获得暴利。此时,有人向李嘉诚建议:抛售股票,加速香港股市的崩溃,从中能够获取数十亿的利益。对这种提议,李嘉诚断然拒绝了。李嘉诚认为,此举对香港损害极大。他说:“这些钱我是绝对不会赚的。”李嘉诚强调:“我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

    香港作为一个自由港,通过投机取巧、巧取豪夺而致富的人不在少数,而李嘉诚曾经在一个场合严肃地说道:“我赚的每一毛钱都可以公开,就是说,我的钱都是通过正当手段赚来的。”

    对于李嘉诚而言,不择手段的成功就像一个“烫手山芋”,可能很香甜,但也会烫着自己的手。

    在很多人的眼中,生意只要能够赚钱,通过何种手段达到目的是不重要的。这种观念看似是无可辩驳的,但实际上却隐藏着很大的危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尤其是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钱财将寸步难行。有人为了挣钱出卖自己的尊严,有人为了挣钱钻法律的空子。但一些人则坚始终持自己的底线,不赚黑心钱。

    很多人现在仍然清楚地记得曾经的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河北重点扶持企业——石家庄三鹿集团。曾经的三鹿是中国乳品行业的领军人物。但一个陌生的化学名词——三聚氰胺——毁掉了这个曾经无比辉煌的企业。2009年底,法院宣布三鹿集团破产。这一切发生的是这么突然,有点让人始料未及。但细细想来,这又是一种必然。

    赚钱是可以的,但违背最基本的商业道德,生意注定是无法长久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与此相反的则是百年老店同仁堂,在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历代同仁堂都恪守着“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

    创业之初,同仁堂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坚持严把选料这一关,这种坚持一直到现在也丝毫没有放弃。例如,制作乌鸡白凤丸的纯种乌鸡由北京市药材公司在无污染的北京郊区专门饲养,饲料、饮水都严格把关,一旦发现乌鸡的羽毛骨肉稍有变种蜕化即予以淘汰。这种精心喂养的纯种乌鸡质地纯正、气味醇鲜,质量始终如一,从而也保证了乌鸡白凤丸的质量。

    所以,现在的人们提到中药,首先想到的第一品牌就是同仁堂。这种口碑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形成的,而是由于同仁堂年复一年的坚守。

    在金钱的诱惑下,有人坚守不住自己的底线,有人违背自己的良心,从而沦为金钱的奴隶。但也有人一直坚守原则,李嘉诚就是典型代表。从踏进商界的那一刻起,李嘉诚就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那就是不赚黑心钱。无论是创业之初还是大富大贵之后,李嘉诚一直奉行着这一准则。很多次,周围的人都觉得李嘉诚有些傻,明明有一些项目能够很轻易地赚到钱,但李嘉诚认为那不符合自己赚钱的原则,就给拒绝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赚钱不是终极目的,更不能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做坦坦荡荡的生意,赚心安理得的钱财,这才是商人应有的气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