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孙子学计谋:最有中国味的谋略之道-借鸡生蛋,抛砖引玉——为钓大鱼要舍得投放鱼饵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尽可能的利用身边一切条件,向别人借用力量,让自己的事业再次出现繁荣景象。而抛砖引玉则是需要人们在为获大利时必须舍以小利,要学会“如欲取之,必先予之”。两者都表明要达到自己所要的目的,就必须学会舍弃。

    【经典今解】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有作为的,不求助于人;无所作为的,求助于人。利用无所作为的并顺势控制它,不是我受别人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在常人遭受到失败后,一般都是两种态度;一是从此信心不再,丧失生活的希望,从此了却残生;二是积极乐观,不断付出努力,为成功创造机会。这个计谋显然属于后者。现在就其引申意义来看,在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等领域依然被广泛应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想使用借鸡生蛋这条计谋前提是,一定要借到有增值能力的“鸡”,若是借来的鸡都不生蛋,产生不了任何增值效果,那借鸡就无从谈起。

    主要借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拣。对于别人不要的东西,就是废弃之物。如果对我方有利,捡起来加以利用也不是不行的,毕竟要想获得成功,就得舍弃面子问题,

    (2)偷。这里并不是指偷窃物件,而是指偷师学艺,把敌人身上觉得有用的东西,偷学过来,供自己使用,借此让自己取得成功。

    (3)换。以小恩小惠等好处引诱别人,通过利益换得“尸”的使用权,让别人自愿将条件供你使用。

    战国后期,秦国通过大大小小的兼并战争,建立起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建制后,秦王自封“始皇帝”,以表示自己秦朝开国第一位皇帝。实现大一统之后,秦始皇不仅大兴土木,还创办了一系列的标准,例如统一度量衡,对内严格统治,对外武力征服,初期,秦朝在他的治理下生产得到了发展,国力强大。由于秦始皇长期推行暴政,民怨愤起,百姓生活日益困难,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宦官赵高为保自己利益,在秦始皇死后,与李斯合谋,陷害忠良,拥立不学无术的胡亥即位,称秦二世。秦二世不仅继续推行暴政,还越加变本加厉。在他的统治下,宦官专权,奸臣当道,民不聊生,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当时,十名百姓中就有五个想造反,而之前被秦朝灭亡的国家也在蠢蠢欲动,伺机复国。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贫民陈胜、吴广受朝廷征发,带领900名贫苦农民赶去戍守渔阳(今北京密云)。当时正值雨季,由于连日大雨将道路冲毁,使得这些贫民无法赶路,也没办法在预定时间赶到渔阳。而秦朝对此有法律规定,如果不能按时到达指定戍守地点,斩立决。身为屯长的陈胜、吴广明白,就算他们紧赶慢赶到了渔阳,也会因为所有延误被斩杀。与其去送死,不如搏一搏,为自己找条生路。由于随行戍卒大部分都有这样的想法,可陈胜又考虑到自己地位低下,不能说服众人。

    当时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颇受世人爱戴和尊重,为了得到大家的拥护,陈胜决定以这两人的名义举兵起义。不仅如此,还为了利用当时人们的愚昧无知为自己造势。他们用朱砂在丝帛写上“陈胜王”并放进一条鱼的肚子里,并假装调到大鱼,请士卒杀来吃,结果士卒剖开鱼肚发现了写着“陈胜王”的丝帛,顿时大惊,并在私下迅速传开,认为陈胜不是普通人,将会在未来称王称霸。同时,吴广在夜深人静的夜里,打着灯笼到破庙里学野兽大叫“大楚兴,陈胜王”,第二天,士兵们都表示听到了夜晚的叫声,颇感奇怪。更加相信陈胜是上天派来拯救大家的。陈胜、吴广觉得时机成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于是,陈胜、吴广趁着押解他们的将尉喝醉时,骗他们说自己要逃走,将尉大怒,拔剑欲杀之。陈胜吴广见状,合力将他们杀死。之后,陈胜立刻召集戍卒,告诉他们到渔阳是死,不去也是死,不如一起反抗,为自己寻求一条活路。尤其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了这群手无寸铁的农民。于是,戍卒们纷纷揭竿而起,以“伐无道,诛暴秦”口号,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举兵起义,不久就攻占了大泽乡,后天下义士纷纷响应,揭开了农民起义的新篇章。

    类以诱之,击蒙也。

    用类似的东西诱惑敌人,使敌人懵懵懂懂地上当受骗。

    此计出自《传灯录》中唐朝诗人常建以诗会友的故事。据传唐代诗人常建对赵嘏的才华非常佩服。一日,常建听闻赵嘏要到苏州灵岩寺游玩,为求两句好诗,常建便提前在寺中一个非常显眼的地方题了一首诗的前两句。果然赵嘏看到后,提笔补上了所缺的后两句,完成了这首诗。自然,通过赵嘏的续写,这首诗的造诣有所提高,后人将常建这样的做法称为“抛砖引玉”。而想要顺利实施此计,就得投其所好,以利诱之。

    正如《孙子兵法》所说:“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抛砖引玉”中的“抛砖”,就是充分发掘敌人的喜好,利用敌人贪婪的本性,以一些小小的恩惠为代价,诱其慢慢上钩,渐渐“引玉”进来。就如钓鱼,以小虫为代价,来钓上一条大鱼。虽然付出小小代价,但是却能获得很多好处;虽然做出了小小的牺牲,但是却获得较大的成功。从这个角度来说,“抛砖引玉”就是一个先付出,后收获的策略。

    “抛砖引玉”中的“砖”,可以是“真砖”既是实际的好处,也可以是“假砖”既是一种虚情假意。同时,抛的讲究也很多,包括明着抛、暗地里抛、就近抛、往远抛等。但是运用此计必须明白,所要引的“玉”的价值是否比抛出的“砖”价值大,要不然就是白白牺牲。

    本计的含义如下:

    (1)以小引大。为了获得敌方较大利益,我方先以小恩小惠进行引诱,在敌方上钩后,不仅可以获得敌方较大利益,我方之前所提供的小利益也可以保全。

    (2)以小换大。则与之前不同,是指我方用小小的代价与敌方进行交易,以失去一些小利益获得我方认为较大的利益,也可以称之为“吃小亏,占大便宜”。

    (3)以小抵大。是要我方进行必要的牺牲,必须用较小的代价使敌方受到较大的损失,虽然双方都遭受了损失,但我方的损失要比敌方小的多。

    在军事中运用此计,就必先利用与敌方所拥有的相似的事物去引诱、哄骗敌人,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落入陷阱,然后借此击败敌人。在这个计策里,“抛砖引玉”中的“砖”和“玉”比喻都比较形象,从字面上就可以比较出“砖”较为廉价,“玉”较为贵重。所以,“砖”,一般指代是较小利益;“玉”,则是指较大的成功,是想要达到的目的。“抛砖”,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引玉”,是想获得的好处。

    公元前700年,楚国在攻下绞国时就使用过“抛砖引玉”这个策略。当时,楚国大军集结在绞国(今湖北郧县西北)城外,气势很盛的楚军让绞国决意避其锋芒,死守不出。而绞国地处险要地势,易守难攻。楚军强攻多次依旧无法拿下城池。一个月后,两军仍然相持不下。楚国大夫屈瑕查看了大军目前的状态,详细分析了当前形势,建议楚王智取绞国。

    随后,他向楚王进献了一条诱敌之计,表示两军相持阶段,以利诱之方可破敌。目前,绞国已经被围困了一个月,城内必定缺乏物质,例如薪柴,如果我们派士兵假扮樵夫,上山砍柴,他们看见没有楚军,定会抢夺。前几次就让他们得逞,以此来放松他们的警惕,等时机成熟,我们就可以派人进行埋伏绞国出城抢夺薪柴的军队,然后就可攻破绞城,一举歼灭。

    为了打消楚王的疑虑,屈瑕分析道:“绞国虽然谨慎,但也是小国之城目光短浅,少有谋略。见有利可取,定当上钩。”随后,楚王听取了屈瑕的建议,派人假扮樵夫,上山砍柴。绞国听说有樵夫砍柴,立刻让人探明是否有楚军随后。探子回报说,那些人都是自由行动,身边并无楚军。绞侯立刻派人准备,等待樵夫出山时,突袭樵夫,抢夺薪柴。这次行动非常顺利,收获不小。一连几天都是如此。绞国士兵渐渐放弃了警惕,出城抢夺之人越来越多。楚军见到时机成熟,决定立刻收网。就在第六天,楚军又派了很多士兵出去假扮樵夫,绞国士兵见到这些人和前几天一样,身边没有楚军保护,就立即实施抢夺。假扮“樵夫”的楚军,见到绞国士兵来了,立刻假装害怕逃走,并将绞国士兵引进了楚军的埋伏圈。绞国士兵眼见自己就要得手,可突然楚军大喊着厮杀出来,绞国士兵无法抵挡只得慌忙撤退,而又被楚军断了去路,全军伤亡惨重。楚军利用这个机会大举攻城,绞国得知中计,也为时晚矣,只得缴械投降。

    【古为今用】

    实战1:借别人花店为自己赢得机会

    李妍出生在山东省的乡下农村。在她初中毕业后,家里因为贫穷,再也无力供养她上学,她只好辍学在家了。在家里,她不能帮上父母什么忙,只能跟着父母一起上地种田。但是种田下地这些事情对于一个刚上过初中的女孩子来说,显得劳累又辛苦。李妍对于这样的日子感到非常失望,她不想就这样白白地耗费时间,她想到外地去打工。

    外出打工,父母亲都有些担心,一个女孩子一个人外出,谁都不会放心。但是李妍的决心很大,她不久前才在中央电视台看到《红旗渠的故事》,她被故事中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打动了,决定外出闯出一片天下。父母也拗不过她,只好让她出去闯一闯。

    按照李妍的打算,她准备先去安阳看看《红旗渠故事》中的红旗渠,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才让她鼓起奋斗的勇气的,她顺道一定要去看看。完了之后,她再转车去北京,在北京打工闯天下。

    临走前父母亲给她凑了800元钱,让她路上花销,她揣着这些钱兴冲冲地赶到古城安阳。谁知出门不顺,她来到安阳的第二天,钱包就被偷了。那一瞬间,第一次出门远行的李妍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要知道她是第一次来安阳,在安阳这个地方她可是举目无亲,连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啊!本来她想打电话向家里求援,可一想到爸妈当初就不同意她到处乱跑,临走时那800元钱还是凑的,现在给爸妈说还不知道爸妈怎么训斥她呢。

    李妍回到10元钱一宿的旅馆,她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反复琢磨着下一步该怎么办。现在没有钱,反正北京是去不成了,不如就先在安阳落个脚,找个包吃包住的地方再说。第二天早上一大早李妍就起床了,她用仅剩的3元钱买了一份早点。吃饱了,感觉有了精神了,她就开始就四处寻找哪里用人。

    没想到她的运气竟然出奇地好,没有找多长时间,当她找到一家鲜花店时,这家鲜花店正需要人手,女老板看她也挺精明能干,于是收留了她,管吃管住,而且还有500元钱工资。此时的李妍心中说不出有多激动,从小就喜欢各种花花草草的她,现在终于可以和花草打交道了。李妍在花店里不仅虚心向比她早来的姐妹们学习鲜花护理、插花艺术,而且还暗中观察女老板的经营之道。

    李妍在花店一干就是半年,没有想到的是,在安阳从事鲜花服务的店铺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大街小巷冒出,大大小小的花店遍布各处。各家鲜花店为了争取顾客不断进行价格竞争,曾经辉煌一时的扑鼻香鲜花店举步维艰。

    又过了半年,因为利润太低,女老板实在是经营不下去了,花店倒闭了。没有领到分文工资的李妍看老板也不容易,她并不想为难老板,因为当初在她流落安阳、身无分文的时候是女老板非常关心地收留了她。

    花店倒闭的当天晚上,李妍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她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曾经如此辉煌的鲜花店,怎么说倒闭就倒闭了呢?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她想到,首先可能是市场饱和、供大于求,激烈竞争,这导致扑鼻香鲜花店利润微薄、经营困难。其次是女老板把铺得摊子太大了,造成入不敷出。如果女老板能把供应花店的花卉苗圃卖掉,直接去批发市场批发花木出售,最起码不至于亏损。女老板雇佣的服务员也太多,如果把鲜花店的8名服务员,换成钟点工,在生意忙时可以按小时付报酬,没有生意时也不用养着他们,岂不节约一大笔开支?如此一来,扑鼻香鲜花店起死回生应该是不成问题的。想到这里的时候,李妍感到一阵兴奋。她立刻找到女老板,希望能从女老板手中接手这个花店。女老板也无心经营了,看李妍是个干事业的人,便对她说:“我把花店转让给你,就当是给你付清了拖欠的6个月工资,希望你能做得比我好。”

    李妍接手鲜花店后,只找了一个以前和自己要好的姐妹给自己打工。她骑着一辆自行车,不管烈日酷暑,每天骑车上百公里到郊区找货源,最后终于以较理想的价格和郊区的一些鲜花种植基地谈好了具体的价格。事实证明,扑鼻香鲜花店的客户资源确实是一笔不菲的资产。李妍刚把花店整顿起来,转眼就到了国庆节,安阳市各大单位庆贺节日时都需要摆放鲜花装饰,以前与扑鼻香建立合作关系的老客户,纷纷前来订货,李妍一下子忙不过来了,她紧急招聘了10名钟点工,又从市场上雇了6辆货车到市郊拉送鲜花,整个国庆节下来,她就轻轻松松赚了2万多元。

    鲜花店就这样开了起来,李妍的事业算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头。有一天,一位老顾客在买花木时对李妍说:“唉,这花好看是好看,就是不好伺候,你看在你们这里这花木都水灵灵的,可买回家没几天就蔫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妍突然想到,确实是这样,许多人想养花,但是都不懂得如何护花,一些很名贵的花卉由于买花的人根本不懂得如何养护,买回家没多久就死了。如此一来,许多买花者的积极性就会受到阻碍,花店的生意就会冷淡。那为何不为顾客提供“免费花木护理服务”呢?这样既可以帮助买花的人解决养花的后顾之忧,又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想到这里,李妍立马行动起来。她随即聘请了一位有经验的养花工,每天固定时段义务为扑鼻香花店的客户提供免费花木护理知识讲解。这一项措施推出后,受到了很多养花户的普遍欢迎,来她这买花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来,没过多久营业额就翻了两番。

    开花店一年下来,李妍轻轻松松赢利7多万元。她私下算了一笔账,仅“扑鼻香鲜花店”以前的客户资源就给她带来了不菲的收益。看来她当初“借鸡生蛋”这一着棋真是走对了。

    借鸡生蛋,顾名思义,就是要借别人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当你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完成一件事情时,寻找能够给你提供便捷平台的人就是一种极好的策略。比如做生意,你空手赤拳怎么做生意,如果能够借用别人的门店,借用别人的客户资源,你的生意就会好做很多。有了一个基本的平台,起码你不用为没有客户发愁。

    实战2:借鸡生蛋创办永怡传播

    俗话说得好,“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1993年,上海亚太影视公司到一所学校招业务员,每月只发给300元工资。当时还在读大二的一位学生江南春,利用自己是校学生会主席的这个优势率先掌握了消息,连忙揣着招聘海报前去亚太影视公司应聘。

    一个月后,前来应聘的30名业务员只留下了两名,江南春便是其中的一位。当时公司分配给江南春的任务是卖东方电视台一个叫东视旋律的节目广告,江南春兢兢业业,不辞辛苦,一个月能销售好几个客户。到1993年的时候,江南春一个人基本上能够完成公司1/3的营业额,约150万元。

    对于初次推销的经验,江南春经常喜欢讲给别人听。他那时主要做的是商业方面的广告,而上海刚刚修建的新的商业街淮海路就是一片市场,。江南春看中了这片市场,就去横扫淮海路。为了提高成功率,他一家一家拜访,不厌其烦地给那些客户讲解自己所做广告的优势。客户也往往被他的执着而感动。

    做了一段时间的销售之后,江南春就不再满足于仅做销售了。他决定涉足广告的全程方案制作。方案的全程制作需要的知识非常多,江南春就边做边学,很快他就非常熟练地开始制作广告了。在制作广告的过程中,江南春不但自己当导演,自己写广告剧本,自己出创意,还尝试自己拍,自己卖广告。

    凭着这样的奋斗精神,不长时间后,江南春就成为这家公司的二老板。

    但生性好强的江南春并没有想着一直替人打工。1994年2月,还在读大三的他雄心勃勃开始自己创业;同年7月,江南春联络了几个伙伴一起合资注册了永怡传播,当时公司的注册资金是100万元。而一起合作的那几个伙伴,后来都成为了永怡传播的骨干力量。

    作为中国最早一代的大学生创业者,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江南春自己手里并没有什么资金。那么,他注册是用的巨额的注册资金是从哪儿弄来的呢?这笔数额巨大的注册资金,究竟是从天而降还是另有隐情?其实,这100万注册资金的得来,江南春并没有费什么功夫。他只不过是利用了他机警而充满商业智慧的头脑,把握住一次机会巧妙“借鸡生蛋”罢了。正是这次借鸡生蛋,让他快速积累了最初的创业资本。

    1994年,港资永怡集团的老板为了整合旗下品牌,决定出资100万让江南春组建永怡传播公司。永怡传播的定位是一家以创意为主的广告代理公司。公司成立后,江南春这位还在读大三的学生,除了身份证上的数字证明他只有21岁之外,他的一切言行举止以及生意场上的谈判风格,让人看上去已然是一个老练成熟的公司老板了。

    当然,此时的江南春只是拥有公司管理权,永怡传播公司没有自己的资金,所有的事情还不得不依附于永怡集团。但江南春但有自己的野心,为了实现从管理权到所有权的转变,江南春又动用他的智慧巧妙地两次“借鸡生蛋”,最终通过“还款”、“购买股份”等方式让永怡传播公司的所有者名字换成了“江南春”。

    成为“江总”的江南春,并没有为这些初步的成功冲昏头脑,他开始马不停蹄地为自己的企业四处奔跑打拼。在大四毕业前夕,江南春又与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合作成立了东广广告公司。这个公司后来运作非常成功,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这两个年轻人卓越的商业远见和经营智慧。正在那个时候,无锡市准备大张旗鼓进行市政建设,江南春和自己的伙伴看到这个消息后,也想着参与进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受上海南京路灯火通明的启发,于是突发灵感,搞了一个“让无锡亮起来”的策划方案。拿着这个方案,江南春利用他做销售时的能力和水平设法说服的无锡市政府,一举拿下了无锡的灯光工程。

    以上海市的“灯光改造工程”模式来游说无锡市政府,让他们在商业繁华地点建立灯箱广告,这个过程中花费的成本只有百万元,但最终的收益却是六七百万。事实上,在操作的过程中,江南春运作这个工程没有投入一分钱。

    整个工程中使用的500个灯箱,前期的制作费是无锡市财政局为市政工程贷的款。这样一来,江南春根本不用出一分钱,而是借政府的钱,来为政府做需要的产品。等到所有的广告灯箱制作完成后,江南春再用他自己制定的的价格让政府把这些灯箱都买回去。这样一来一去,很大的利润就落在了江南春的手里,而他自己没出一分钱。这其中运作的钱只不过是他问政府借的。用江南春的话来说就是“我来的时候带着创意和能力,走的时候口袋里装满了钱。”这样借鸡生蛋的策略着实为江南春赚足了企业运营的资本。

    户外广告商机使创业的江南春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同时也使得江南春创造出了白手起家,空手套“永怡”的商业奇迹。而此时的江南春年龄还不到22岁。

    后来,创业小成的江南春从无锡回到上海,他立马把业务重心从东广广告公司转到永怡传播公司,并开始专心致志地经营永怡传播。

    江南春的“借鸡生蛋”策略无疑是成功的。这也得益于他睿智的头脑和过人的胆识。能够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借助优越的时机优势等,借助一些别人看不到的机会,或是笼络一些拥有社会资源的人士,借用他们的资本,帮助自己达到目的。

    实战3:小铜牌获得大收益

    1957年,世界食品博览会在美国芝加哥举行,为了扩大本公司的影响力,很多食品纷纷参加。作为罐头公司的一名经理,汉斯绝对不会放弃如此好的宣传机会,于是他便向主办方在展厅里申请了一个位置。然而在这次的博览会上,名气较大的食品被安排在了显眼位置,而汉斯这家毫无知名度的罐头公司只被主办方安排在了展厅角落的阁楼里。

    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斯不由的大吃一惊,这里别说难找了,就连向顾客推荐产品的机会都没有。汉斯抱着一线希望找到主办方,希望能换一个位置。但是汉斯的要求遭到了主办方的拒绝,理由是已经没有位置了。的确,如此好的一个机会,别说是汉斯对此有所期待,其他公司肯定也暗中使劲,希望能在这次的博览会上一展风采。随着博览会举办日期的临近,汉斯依旧毫无挽回办法。

    食品博览会开幕那天,各家公司使出浑身解数进行产品宣传。不是将产品摆放在显眼处,就是派职员打扮地招枝花展热情得给顾客介绍产品。顾客们面对展厅内琳琅满目的产品,议论纷纷,不是赞叹,就是发表观点。汉斯看着人头攒动的展厅,而自己的柜台由于太过偏僻,几乎没有顾客前来,心里十分焦急。难道自己筹备很久的成果无法在这里展示?同时也无法对投入巨大的公司进行交代。经过一番思索,在经历了两天无人问津的情况下,汉斯想出了一个妙计。

    第三天,在展厅的很多地方出现了许多精致的小铜牌。上面还有提示语:如果捡到这个小铜牌,便可去阁楼上汉斯公司柜台领取小礼品。这些小铜牌的出现,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一是好奇,二是可以领取礼品。突然之间,汉斯门可罗雀的柜台边挤满人。为此,主办方还加固了阁楼的楼梯,以防出现危险。就从小铜牌出现之日起,汉斯的小阁楼展厅挤满人,很多听说此事的人也纷至踏来。就算之后小铜牌消失后,依然有很多人前来汉斯的展柜。人们对此事津津乐道,乐此不疲。记者们也针对小铜牌的创意对汉斯进行了采访报道。通过人群和媒体传播,汉斯公司大知名度大大提高。就凭借小铜牌的创意,汉斯公司在展会上大赚了一笔。

    为了改变自己展柜面临的窘境,汉斯便精心策划了这枚神秘的小铜牌,想以此来博得人们的关注,但是他成功的做到了。熬夜制出这样精致的小铜牌,并将其撒在顾客众多的展厅里,利用小铜牌充当指路人,将顾客成功得引到自己的柜台前。这使用的正是“抛砖引玉”的计谋。抛洒在展厅里的小铜牌这就是抛“砖”。相较于汉斯的目的而言,小铜牌不值钱,小礼品也不值钱,但是这些可以帮助他达到自己的目的,能有向顾客宣传产品的机会,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以小搏大,就是一种“抛砖引玉”。

    “抛砖引玉”讲究的就是在生活中,想要有回报,就必先有所付出这个道理。这条计谋在商业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为了获取利益,企业商家在进行宣传时就必须让消费者想尝到甜头,以小搏大,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其中的“砖”是指企业经营主或是商家付出的代价,而“玉”就是他们想获得的利益。现如今,企业经营的好坏,声誉很重要。良好的声誉便是成功的一半,业绩自然不会差。恰当的使用“抛砖引玉”的计谋,以小易大,先提高知名度,不仅可以美化公司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而且还可以获得巨大的收益。使用这个计谋的关键点就是要会“算计”,不仅会算计,还得算地准,怎么样才能抛出一块砖,换到一块玉。不能亏本。要是算计的不准,就会以玉换砖,最后导致自己血本无归,那就麻烦了。

    用一块砖引来一块玉,这个计谋在一定程度上也比喻用简单的、浅薄的观点引出别人成熟而很有建树的见解。在这个实例中,用不值钱的小铜钱换得了巨大的销售额,也达到了自己宣传的目的。这只是展现了“抛砖引玉”计谋的一方面。这就像抛砖引玉中所说的,用“砖”引“玉”。用自己身边没有价值的东西,去引诱敌人,换取敌人身边有价值的东西,以此对敌方的虚实进行探明,以便做好歼灭敌人的准备。

    另外,还有用“砖”抵“玉”。我方手里只有“砖”,而想要的却是敌方手里的“玉”。而敌人的“玉”明显价值远远超过我方。这时,就应该利用敌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以“砖”的代价获取敌方的“玉’,即使我方有所损失,但依然获得了成功,毕竟敌方的“玉”乃是我方需要的。

    最后,还有用“砖”易“玉”。遇到敌方手里有我方想要的“玉”时,就一定要先摸清敌方的底,有可能敌方并不知道“玉”的价值,或是还没发现,这时,我方便设计一个机会,利用不值钱的“砖”去获得敌方手里的“玉”。这好像就是用鱼饵钓大鱼,鱼的价值要远远的超过不值钱的鱼饵。

    对于抛砖引玉的高成功率来说,它主要是在敌我双方之间打了一个心理战,充分攻击了敌人的心理弱点。人活于世,总有弱点,毕竟人无完人。就如自私自利,贪生怕死,爱贪小便宜等。大多数人在面对诱惑时,都可能会动摇,尤其是在面对巨大的诱惑,唾手可得,定会把持不住。在“抛砖引玉”中,就是利用人们的这个心理弱点,虚实结合,牺牲蝇头小利是虚,其实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而已。抛砖的人虚张声势,而拾砖的人见利忘义,不能明辨是非,不明真假,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落入了敌人的圈套。

    在这个实例中,铜牌换来了关注,那么“抛砖”是否能引来“玉”,关键在如何选择“砖”和抛“砖”的技巧。第一,这块“砖”一定要是能够让敌人产生兴趣的,能够吸引敌人关注的,让敌人在一时之间分不清是“玉”是“砖”;第二,同时在运用此计谋时,还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一个符合当时环境形势的能骗取敌人信任的计划,以此判断在抛出一块“砖”的时候能不能获得一块“玉”,要不然得不到敌人的玉不说,自己还损失了一块砖。而且,还必须得注意,砖的价值要远远小于玉,若是两者一样,或是砖的价值大于玉,往往就得不偿失。毕竟抛砖引玉表达的就是以蝇头小利获得丰厚利益的意思。一般只有当玉的价值远远大于砖的时候,抛出砖是值得的,毕竟要舍弃的砖也是代表一部分利益的。如果得到的利益远小于付出的代价,那就变成“抛玉引砖”,这样的情况就是完败于敌人。

    目前,,在现实生活中,这条计谋也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中,包括经济、政治、生活文化等。从政治的角度而言,某些政治人物可以利用“抛砖引玉”来充实自身的实力,壮大自己的势力,同时也会为实现自己的某个目标,牺牲自己的部分利益,换取其他政治人员的支持。而在经济领域,企业经营主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都必须明确,如果想要有所获得,就必须有所付出。有的时候,某些利益的牺牲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和成功。在生活中,最简单的“抛砖引玉”就是,商家为了多赚利润,采用买一赠一,或是打折销售的方式来进行促销,不仅可以吸引消费者,提高知名度,还有赚得巨额利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