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口才课-Part2 训练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台上1分钟,台下10年功:好口才是练出来的

    好口才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古今中外一切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讲家、雄辩家,他们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

    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要想练就一副过硬的口才,就必须一丝不苟,刻苦训练,持之以恒,正如华罗庚先生在总结练“口才”的体会时说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第5课

    告诉自己:“我是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

    人类天生就是这样的,只要你说话的时候神气十足像个主宰者,就有人服从你。

    ——阿普

    ■知识是口才的基础

    人的才能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由知识转化而来的。才能是知识的产物,是知识的结晶。知识是才能的元素和细胞。一个人才能的大小,首先取决于自身知识的多少、深浅和完善程度。口才也毫不例外的以知识为基础,而古今中外的口才家无一不是知识渊博的学者。

    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驻地武昌,大力兴利除弊,为地方办了些实事、好事,一时声望如日中天,成为洋务运动中的领军人物。当时梁启超年未及冠,游历武昌。这一日,梁启超来到总督府,投递名刺(相当于今日的名片),求见总督张大人。张之洞本人系科举正途出身,见名刺上只题“新会士子梁启超”,便有些不悦。

    张之洞传见梁启超,梁启超昂然而入,长揖不拜。看到梁启超小小年纪,气宇轩昂,张之洞不觉心动。一贯喜欢奖掖有志气之青年人的张之洞决定考考梁启超的才学。略加思索,张之洞口占一联,要梁启超对出下联。张之洞的上联是:“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张之洞把天喻作围棋盘,星星喻作围棋子,显示出开阔胸襟。梁启超应口而答道:“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梁启超以地喻琵琶,以路喻弦,同样表现出博大的胸怀。

    张之洞手拈长须,微微颔首。眉头一皱,张之洞又出联道:“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江、淮、河、济四条河之中,长江排名第一;春、夏、秋、冬四季之中,夏季占第二个季节。武昌古称江夏,号称九省通衢,向为湖广总督衙门驻地。踌躇满志的张之洞,以疑问的口气,肯定地表达了“我是天下第一名臣”的自负。他口出大言,把“江” 、“夏”二字嵌在上联众,故极为难对。

    面对咄咄逼人的总督大人,少年才子梁启超不紧不慢,略一沉吟,立即挥毫写出下联:“三才人在后,三教儒在前。小子本儒人,不敢在后,不敢在前!”儒、释、道三教之中,儒排名在前;天、地、人三才之中,人排名最后。梁启超借"不敢在后,不敢在前"的谦虚之语,肯定地表达了在声名显赫的总督大人面前自己毫不畏惧、不卑不亢的态度。

    张之洞一听梁启超所对,不由大惊,心中暗暗赞许。张之洞问:“梁君所来为何?”梁启超答道:“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梁启超引用唐代大诗人李白《上荆州长史书》原句作答,暗暗地恭维了张之洞一番。见梁启超答对得体,气概非凡,张之洞遂青眼有加,宾主尽欢而散。

    后来,梁启超成为“戊戌变法”的中坚,得享大名,绝非偶然。当然,此是后话了。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口才的魅力深深扎根在知识的土壤中。作为口才家,丰富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这样,运用时才能信手拈来,即兴发挥,使谈吐高雅,论辩更精彩,出口成章,字字珠玑。

    德、识、才、学四者之间,学是基础。“语言取决于学问和知识。”学可以丰才,可以增识,可以益德。

    口才是一个人德、识、才、学的试金石。如果你想拥有口若悬河的口才,就得不断拓展自己的眼界,吸收知识;不断调整思路,活跃思想,不断用智慧和知识的雨露来滋养自己。

    ■读书可以长口才

    养成阅读好书和研究学问的习惯,能够扩大知识领域,增加说话题材,无形中能美化谈吐,增强说话能力。

    为什么你总是觉得日子平淡无奇呢?为什么你总是觉得自己与人交谈时总是词不达意让人听不明白呢?众所周知,风趣诙谐,谈笑风生的交谈能力,无疑会为生活带来乐趣。然而达到这一点却很难。

    我们常见有些人各方面条件皆不错,唯独交谈能力不怎么样,与人交际时表现冷漠,因而被人责难。有些实业界的人士个性沉着而富有理性,可惜在业内人中的声誉却很一般,评价也不是很好。造成这种恶果的根源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从不与人广泛接触,不去尝试用有趣而富有理性的方式与人交谈。

    这些人之所以如此,不外乎胆怯或过于内向。当然,也不排除无知或愚昧。他们往往拘泥于固定的会话模式,使人感到单调而乏味,常被人喻为“缺乏语言功能”而不自知,因而为自己的成功设置了障碍。

    怎样才能克服这一缺点呢?

    汤姆逊·A·爱迪生公司驻波士顿地区担任经理的华特·希·格列夫劳曾说:“养成阅读好书和研究学问的习惯,能够扩大知识领域,增加说话题材,无形中能美化谈吐,增强说话能力。”

    因此,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只要养成阅读和研究与本身业务有关书籍的习惯,同样可以丰富其话题及构思,如此一来,不但能够增加知识量,而锻炼语言能力也就不在话下了。

    某一书报的阅读,可能会激发我们的灵感,使我们涌出许多新鲜的妙想,可构成很好的话题。倘若没有超人的记忆力,不妨将其记录下来,否则过不了多久就会遗忘。

    如果能在心潮澎湃、文思泉涌之际将奇思妙想记录下来做成笔记,闲暇之时予以研究和回味,这自然是增长见识、丰富内心的好办法。

    博览群书者与那些知识有限者,在和同伴讨论问题时,前者的条件显然要较后者优厚,且更能做深入的研讨。因此,若想提高会话能力,使自己能不断改善人际关系,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非常有效。通过阅读再加以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其中蕴含着的许多有趣的观点与哲理,从而成为日后与人交谈与商讨的良好基础。

    我们每天都要与人说话,倘若能在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良好气氛中与人进行有趣的探讨,其功效也是很大的。因为这种讨论往往能够激发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新构想。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的言行举止均和他人息息相关。因此,唯有通过彼此的交谈,才能体味出会话的乐趣。

    经常阅读与自己业务有关或感兴趣的书籍,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面,经常参加单位或朋友间举行的各种活动,再加上自己偶尔浮现的灵感与妙想,定能在口才上获得良好的称誉,也定能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石。

    ■善言谈者必备的五种修炼

    多多读书,忌浅薄无知;话如其人,忌夸夸其谈;远离假话,摒除大话;不说空话,避免套话;选择对象,因人而异。这是成为一个杰出口才家必备的五种修炼。

    1.多多读书,忌浅薄无知

    语言是口才的基础,怎样才能使语言表达得心应手呢?其方法就是多读书!在这个世界上,全新的事物真是太少了,每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得自愿或不自愿地捡起前人的衣钵,即使是伟大的演说家,也要借助阅读的灵感。

    2.话如其人,忌夸夸其谈

    朴实无华的语言是真挚心灵的表达,是美好情感的展现。因而,语言的朴素美来自本色的心灵,话如其人,言为心声,平时为人处世质朴真诚,说话也就自然不会扭捏做作。古语说:“其行也正,其言也质”,意思是以真诚的态度为人,是语言朴素美的前提。语言的朴素美贵在保持个性,该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或严肃,或幽默,或直率,或调侃,或委婉,只要是发自内心,保持本色。

    有的人开口“当然”,闭口“绝对”,武断得惊人。这样,别人就无话可说了。有人说,武断是交谈的毒药,这话一点不错。谁也不愿和这样的人多谈几句。即使同一个词,修饰后也有程度的差别,如“一切”、“根本”、“多数”、“一些”、“凡是”,要根据实际来选择,万万不能掉以轻心。如果把“部分”说成“一切”,把“可能”说成“肯定”,就会使自己陷入被动,这实际上是一种“虚张声势”,说了是会碰钉子的。

    当然,强调“语言的朴实无华”不等于反对含蓄。说话的含蓄是一种艺术,即对于不便直说的事情就隐讳地加以表达,却又能让人家明白自己的意思,这就是所谓“只需意会,不必言传”。

    所以说,含蓄是说话的艺术,是因为它体现了说话者驾驭语言的能力,而且也体现了对听众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信任。如果说话者不相信听众丰富的想象力,把所有意思全盘托出,这种词意浅陋、平淡无味的语言会使话语逊色,甚至使人反感。

    我们推崇的语言技巧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3.远离假话,摒除大话

    中国人民历来有赞颂说真话的美德。在最早《韩非子·外诸说·左上》中关于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一直盛传不衰。曾子把妻子开玩笑说的话付诸行动,将猪杀了,让孩子相信母亲的诺言。曾子的妻子未必是在有意欺骗孩子,然而曾子却还是坚持了一种最可贵的精神,不让妻子说假话,不跟孩子说假话。

    远离假话的同时我们也要摒除大话。

    两个珠光宝气的女人在炫耀自己家庭的富有。

    “您知道吗?我们家里的厨师换得可勤了,家里人吃同一厨师做的饭菜,最多不过3天,就不爱吃了。”

    “谁说不是呢!为了换厨师方便,我们家的厨房门口装了一个旋转门。”

    像这种大话除了能博得我们一笑之外,没有任何意义。说大话在口才表达上不但不能给你的话题增辉,反而令你的话题和观点黯然失色。墨子曾对他的学生说,话说得太多,就像池塘里的青蛙,整夜整日地叫,弄得口干舌燥,却没有人注意它;但是鸡棚里的雄鸡,只在天亮时啼,却可以一鸣惊人。说话何尝不是如此,与其呀呀咿咿说一大堆废话,不如简明直接讲几句。现代人时间观念增强了,说废话空耗别人宝贵的时间,对人对己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4.不说空话,避免套话

    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吹肥皂泡,被吹出来的肥皂泡在阳光下闪耀着艳丽的光泽,非常美妙。随着五彩泡泡的不断升高,它们一个接一个纷纷破碎。所以人们常把说空话喻为吹肥皂泡,这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一些充满各种动听、虚幻诱人的词句,细细咀嚼却没有任何实在内容的话,迟早是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的。

    说话的目的是为交流思想,传达感情。因此,总得让人家知道你心中要表达的是什么。只要开口,不管是洋洋万言,还是三言两语,不管话题是海阔天空,还是一问一答,都应使人一听就懂。

    一些人惯于用一些现成的套话来代替自己的语言。三句话不离套词,颠来倒去那么几句,既没有思想性,更没有艺术性,令人听后味同嚼蜡。

    5.选择对象,因人而异

    我们说话的对象是社会上的各种人,年龄、性别、性格、脾气、思想认识等各不相同。由于各人所处的地位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是有差异的,说话的分寸也就要根据各种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程度、语言习惯来做不同的处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对同辈人与对长辈(或上级)、对陌生人与对知己、对不同性别的人说话都应讲究分寸,考虑到听者的接受程度。

    比如有这样两个句子。

    “这事你错了,该找人赔礼道歉去。”

    “这事咱们也有不对,最好还是去向人说清楚。”

    两句话其实是同一个意思,但前一句说得较直率,有劝诫的口吻,较适宜于长辈对后辈 (如老师对学生),或者知己之间。第二句话婉转多了,如对人称的处理就很巧妙。不将对方直称为“你”,而用“咱们”。其实说话者不一定介入这件事,只是为了把话说得婉转或表示自己与对方更贴心。另外把“赔礼道歉”说成“说清楚”,也是为了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字眼,使对方更容易接受。可见,同样是劝诫,但后者更多的是请求,比较适合后辈对长辈,或者对关系不太密切的人及一些自尊心特别强的人说,这样讲就比较适宜了。

    ■内涵深厚才能妙语连珠

    总有一些人抱怨自己没有好的口才,和别人在一起总是无话可说,于是总是埋怨自己没有天生的好口才。

    其实,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口才并不是天生的,或者说只要胆子足够大就可以了,口才是要有足够的底蕴作为基础的。

    拥有好的口才是建立在深厚的学识基础之上的,如果脱离了这个根本,那么口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像白开水一样,哪里还能说服别人呢?

    口才的好坏与说话的技巧有关,但更与自己掌握知识的多少有密切关系,“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正是这个意思。肚子里没有多少知识的人,说出来的话就没有多少说服力,又怎么能让别人信服呢?当年诸葛亮在隆中苦读27载,一出山后便有舌战群儒之功,但当年的诸葛亮并不曾专门去学习过如何辩论,他所依靠的就是数十年的苦读。

    知识面不够宽广,就算口才学得再好,技巧掌握得再多,也是无法说服别人的。准确、缜密的语言,头头是道,能够说服人;清新、优美的语言,饱含激情,能够打动人;幽默、机智的语言,妙趣横生,能够感染人。而这些都来源于头脑中的广博知识,那种不学无术的油腔滑调、油嘴滑舌算不上好口才,那种不着边际的、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夸夸其谈也不是好口才。只有那种以丰富的知识为坚强的后盾,能够给人以力量、愉悦之感的谈话,才是真正的好口才。

    所以,要想有好的口才,首先就要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口吐莲花,妙语连珠,倾倒众人。

    那么,想要拥有好的口才,应该让自己具备哪些知识呢?当然,知识面是越广越好,天文地理,历史经济,什么都要学习,还要能够正确地使用语言,使自己的语言优美动听。具体来讲,大家要想有好的口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工夫。

    1.好学上进,加强知识积累

    渊博的知识是睿智的体现,而渊博的知识、睿智的头脑则来源于平时一点一滴的学习和积累。“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俗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演讲与口才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做到读万卷书,识万般理,平时养成多读书看报的习惯。没有人天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博闻强记的背后是艰辛的汗水。

    2.关注生活,加强生活积累

    有些人在和人谈话时,为什么别人都不大爱听呢?关键就是缺乏生活的积累,净说些不着边际的话,这样是很难打动人心的。所以,要想有好口才,多加强生活积累显然也很重要。加强生活积累关键是要走出去,积极面对生活,感受生活,尝试生活中的甜酸苦辣,用眼睛欣赏生活的色彩,用耳朵聆听生活的声音,用心灵感受生活的脉搏。因为,毕竟“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3.紧跟时尚,把握时代脉搏

    现在的社会进步很快,只有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说出的话才能够吸引别人。如果你用上个世纪的口气和词语与现代的人来交流,那就只能够被人称为“土老帽”了,谁还愿意听你讲话呢?所以,一定要多注意一些时尚的语言,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4.崇尚真情,加强情感积累

    “言为心声”,口才最重要的是要以情感人,没有感情就等于人没有生命。从表面上看,口才不过是用嘴巴去叙述,而实际上,是用心、用感情去和听众进行交流。当然,感情不可能凭空产生,感情来源于平时的经历和积累。没有丰富人生情感经历的演员不可能成为出色的演员,同样,没有丰富情感经历的人不可能有丰富的情感语言,所以,一定要注意加强个人的感情积累。

    写文章讲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话其实和写文章是同一个道理,只有自己看的东西多了,才能够说出有水平、有见解、有说服力的话,才能够打动人心。

    ■ 阅读链接:幽灵写手:造就“总统口才”的幕后功臣 ■

    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文采与口才为世所公认。他的演讲,不仅气势宏大,而且富有朝气。这与他大胆启用青年才俊充当“文胆”有直接联系。

    奥巴马的白宫写手班子有十多人,但核心人物却是两个刚出校门没几年的毛头小伙。

    其中一位是27岁的首席撰稿人乔恩·费夫洛。奥巴马在去年竞选过程中的每一次重要演讲都是由他执笔的,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也是出自他的手笔。这也使他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统就职演说撰稿人。

    别看长着一张娃娃脸的费夫洛2003年才从马萨诸塞州的圣十字学院毕业,但他写起政治演讲稿来十分老到。为了写好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他从2008年11月份奥巴马胜选后,就开始每天借助浓咖啡和红牛饮料的刺激,花16个小时坐在电脑前仔细研究历代总统的就职演讲。

    自2004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开始,费夫洛就一直追随着奥巴马。他受到重用的原因不仅是文才出众(奥巴马的经典口号“是的,我们能做到”就是他的创意),而且在于他十分用功。他不但熟记奥巴马在民主党大会上的演说,据说连奥巴马自传《来自父亲的梦想》都随身携阅。为了琢磨奥巴马的思想和语言,他几乎不离奥巴马左右。白宫战略顾问阿克塞尔罗德说,费夫洛是奥巴马最信任的人之一,“因为总统很少会把阐释自己想法的权力交付他人,但费夫洛可能是个例外”。由于在白宫的显赫地位,费夫洛当选了《时代》杂志评选的“百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奥巴马的另一重要写手是费夫洛的副手、目前白宫唯一的外交政策演讲撰稿人本·罗兹。他31岁,2002年从纽约大学拿到硕士文凭,专业是小说写作。他最初为民主党外交事务元老李·汉密尔顿工作,经后者推荐为奥巴马效力。

    作为外交政策写手,罗兹不仅要揣摩奥巴马的讲话习惯和语音语调,而且还要熟知外交事务。他是目前白宫写手中唯一身兼外交顾问的人,而且经常列席白宫国家安全会议。奥巴马就任以来的每一篇引起世界关注的外交政策讲话,从宣布从伊拉克撤军和对阿富汗增兵,到发表无核世界演讲,再到中东政策讲话,全都出自他的手笔。

    罗兹写的讲稿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奥巴马的个人风格和外交理念,因此受到白宫团队充分肯定。在今年4月奥巴马结束访欧后的返航途中,奥巴马和他的团队一起为罗兹鼓掌,感谢他为此次访问成功所作的贡献。

    阿克塞尔罗德说,罗兹的最大长处在于“他真的理解总统的声音”,“在外交事务上与总统心有灵犀。”

    写手命运因人而异

    如今,白宫写作班子通常与白宫研究部门一起办公,主要任务除了为总统起草演说讲稿外,还包括起草总统致国会的邮件、总统公告、行政命令、总统致白宫访客的问候语、新闻发布会开幕词及其他公开声明和文件。

    实际上,美国开国之初并没有专门的白宫写手。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经常和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麦迪逊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等政府高官商量如何撰写讲稿。安德鲁·杰克逊总统的讲稿是由他的总检察长起草的。

    亚伯拉罕·林肯则自己写稿,包括葛底斯堡演说和《解放黑奴宣言》等名篇都出自个人手笔。教授和学者出身的伍德罗·威尔逊总统也从来不用别人代写讲稿。

    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总统们喜欢请专业人士代笔。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聘请剧作家罗伯特·舍伍德为其捉刀。德威特·艾森豪威尔的写手是记者埃米特·休斯。约翰·肯尼迪的主要写手是他的法律顾问索伦森和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罗纳德·里根总统的写手是女作家佩吉·努南。

    白宫写手的命运也是因人而异的。一些人在离开白宫后事业有成。比如,林登·约翰逊的写手杰克·瓦伦蒂后来成了美国电影协会主席。里查德·尼克松的写手中,威廉·沙费尔成为《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帕特·布坎南成了政论家,并参加了两次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竞争。卡特的写手当中,詹姆斯·法洛斯和亨德里·赫茨伯格后来都成了有影响力的作家。

    这些白宫写手中,有的能直接向总统提供政策建议,并可能影响政府决策,另一些则是完全没有政策影响力的“写作匠”。

    ——《环球》杂志

    ■

    ◎ 口才是一个人德、识、才、学的试金石。

    ◎ 多多读书,忌浅薄无知;话如其人,忌夸夸其谈;远离假话,摒除大话;不说空话,避免套话;选择对象,因人而异。这是成为一个杰出口才家必备的五项修炼。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口才课

    第6课

    读书破万卷,开口如有神:用知识“武装”口才

    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之于骑士,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

    ——但丁

    ■给人以清楚流利的形象

    一个人说话时迟疑不决表明他思路紊乱,还没有定形。那些说话磕磕绊绊的人很少能够打动我们,这样的人几乎说不出什么值得我们去注意的东西。只有意志坚定而刚毅的人,才会有活跃的思维。

    当然,恰当的停顿不属于不流利,因为我们经常利用停顿展开新的思路,或者从一个要点过渡到另一个要点,或者重复某个词以期给听众留下更深一层的印象。

    如何使我们的表达更加流利呢?

    首先应该尽量地熟悉主题。当我们的思考不发生任何迟疑不决的情况时,要说的话也自动地到了嘴边。充分的准备可以增加流利程度,因为这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从而更加坚信自己要讲的东西。另外,熟悉主题会使讲话者有更大激情,这种激情便会使讲话者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演说的境界之中。这样,流利也就不成问题了。

    准确的咬字是有助于表达流利的第二种手段。发音含糊不清是犹豫的一个原因。如果讲话者连续几个地方都有迟疑不决的现象,他便会感到什么地方搞错了,于是他头脑中力图想出哪儿出了毛病,结果又更加影响流利。因此,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在流利方而做出一些努力,我们会收到很大成效;反之,如果我们不注意准确咬字,而认为到时候自然会流利起来,那你得到的将只有失望。

    充满热情也是提高流利度的一种手段。我们注意到,人们在激动时,声音变高,语速变快,此时,语言也更加流利。所以,在演讲时,要用你的热情感染他人,要大声地讲话。如果你的情绪已经紊乱不堪,当你站在听众前面害怕得发抖,就要特别大声地讲话。

    除此之外,迅速地讲话也能提高流利程度。当你迅速讲话时,你的头脑便能更快地运转,如果你能集中力量快速阅读,那么,在你只用于读一本书的时间内,你就能读两本书,并且获得更透彻的理解。

    ■给人以简洁的形象

    社交的语言要简洁、精练,并要尽可能地承载更多和更有用的信息。反之,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必然有损于自身的说话形象和说话风格。

    林肯在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审判室里处理一个案子,助手拿起提交上来的那份冗长的起诉书(是一个平时极其懒惰的律师起草的),对林肯说:

    “感到吃惊是吗?林肯先生。”

    林肯却慢慢地说:“这就好比做懒的传道士经常写冗长的讲道稿一样,一写起来就懒得停笔。”

    林肯有一次批评一位说话兀长的演说家时说道:“他是我们遇见的人中,能把极多的话压缩进极少思想中的人。”

    林肯批评国会,他说:“人家说我正朝地狱走去,可我没想到,地狱只是一里之遥,而且上面有个圆顶(美国国会大厦是座圆项建筑物)。”

    “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讲话简练有力,能使人不减兴味。兀词赘语,唠叨啰嗦,不得要领,必令人生厌。凡大师都惜语如金,言简意赅,留下珍贵的篇章,成为“善辩者寡言”的典型。

    据说,有人曾去询问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演说是长篇大论好呢,还是短小精悍好?”马克·吐温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这样一个风趣的故事:一个礼拜天,他到教堂去,适逢一位慈善家正用令人哀怜的语言讲述非洲慈善家的苦难生活,当慈善家讲了5分钟后,他马上决定对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捐助50元,当慈善家讲了 10 分钟后,他就决定将捐款减至 25 元,当慈善家继续滔滔不绝讲了半小时之后,马克 · 吐温又决定减到 5 元,慈善家又讲了一小时后,拿起钵子向大家哀求捐助,并从马克 · 吐温面前走过的时候,他却反而从钵子里拿走了两元钱。

    鲁迅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那位慈善家只需 5 分钟讲完的话,却滔滔不绝,拉长到60分钟,致使他的说话形象一落千丈,这怎能不引起马克 · 吐温的反感,以至于恶作剧地从那位慈善家的钵里拿走两元钱。

    1984 年 7 月 17 日, 37 岁的法国新总理洛朗 · 法比尤斯发表的演说,更是短得出奇,演讲词只有两句:“新政府的任务是国家现代化,团结法国人民,为此要求大家保持平静和表现出决心,谢谢大家。”措辞委婉,内容精辟,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

    说话简洁精练,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是十分受人欢迎的。

    ■给人以通俗明白的形象

    说话,要用通俗的语言说,有时候,如果要说明的某件事,对方不明白,还须作形象贴切的比喻。

    1934 年,中央警卫团刚划归中央军委领导,由叶剑英分管。警卫团的同志大多是由战斗部队抽调来的,从炮火纷飞的火线调下来,都普遍不安心,总觉得重返前线、直接和敌人厮杀够味儿。

    叶剑英了解到情况,召开了全团大会。会上,他提高嗓门大声说:“中央警卫团应该改名,不叫警卫团,叫钢盔团。”

    这话把大家弄懵了。接着,叶剑英缓缓解释道:“钢盔是干什么的?钢盔是保护脑袋的,中央警卫团是保护党的脑袋——党中央的,所以应该叫它钢盔团,你们说对不对?”

    大家恍然大悟,齐声说:“对!”

    “人没脑袋行不行?”叶剑英追问。

    “不行!”

    “你们都是英雄好汉,到前方去可以杀千百个鬼子,但没有党中央领导能不能把鬼子打出去呢?”

    “不能!”

    只几句话,说得警卫战士心里亮堂堂的,孙子兵法指出,和敌人作战,除了正面出击之外,还可以运用使敌人意想不到的,从侧面以奇取胜。

    因为我们的说话对象是占多数的普通人,我们应该尽量选取那些让人一听就懂、一说就明白的事例去作比喻。

    在纽约国际笔会第 48 届年会上,轮到陆文夫发言,面对来自世界 40 多个国家的 600 多位代表,他不慌不忙,侃侃而谈。

    有人问:“陆先生,您对性文学怎么看?”

    陆文夫清了清嗓子说:“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打开盒子。”

    听众席里发出会意的笑声。

    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陆文夫别出心裁,用一个充满机智和幽默感的生动比喻,把一个敏感棘手的难题解答得既简练通俗又圆满精辟。

    又如:有一记者问一位名人是否再嫁,她答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样的回答不算好,但是没有一定中国古典文学修养的人就听不懂。赵丹的夫人、作家黄宗英以喻作答就通俗易懂:“我已经嫁给大海了,再不能嫁给小溪,要嫁就嫁给汪洋。”

    ■给人以充满自信的形象

    自信是需要在每时每刻的生活中训练出来的,如果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得体的装扮,仍然无法带给你足够的自信,那就需要更多的自我表现。以下有几个小技巧,可以多加练习,直到自信流露在你的举手投足之间为止。

    1.想象自己是完美的化身

    这是许多名模、影星在表演之前惯用的技巧。同样适用于工作场合,面对大客户或提案,先静坐,从心中默想曾有的愉悦感觉,比如曾经聆听的悠扬乐章,愈具体效果愈好。

    2.以拥有者的态度走入每间屋子

    走路的姿态常不自觉地泄露你的秘密,昂首阔步,抬头挺胸,仿佛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中,想象你拥有这个空间,当你举步时,回想过去曾有自信满足的感觉。

    3.仿偶效像

    学习你所仰慕的人具有的美好特质,可以是影星张曼玉或钟楚红,也可以是政治家或外交家,只要他具备你所希望拥有的特质,均可模仿。

    4.练习大胆表现自我

    把自信心视为肌肉,需要定时持之以恒地锻炼,如果稍有懈怠,它很快会松弛,和不期而遇的人进行一对一交谈,是很好的开始,从与你周围的每一个人的接触开始吧!

    5.放松自己

    掌握害怕的根源,害怕时会有生理反应,可能是冒冷汗或呼吸急促。当你知道所有可能的征兆,就可以透过一些放松的小技巧克服它。

    6.说话时语气要坚定

    大部分女人都有说话过于急促、细声细气的毛病。说话的诀窍在于音量适当,语调平稳,速度不缓不急,此举显示你对说话的内容信心十足,利用呼吸换气时断句,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嗯啊等语病,内容显得流畅有条理。切忌以疑问句结束陈述事实的语句,以免影响语气的坚定。

    7.以恰当的态度接受恭维

    大部分女性都有所谓女性自我贬抑倾向,总是习惯性地将别人的赞美向外推拒,如此一来,很容易将自己由主动参与转换成被动接受者。这是很不明智的。下次当有人恭维时,记得以谢谢来代替“你太客气了”或“那其实很简单”这类的客套语,太谦虚也会有损你的自信。

    8.处理“小事情”也要鼓足勇气

    采取大胆的行动,不要等到出现重大危机时再去当大英雄。日常生活也需要勇气,在小事情上锻炼勇气,才能培养出在更重要场合所需要的勇敢力量和才能。

    ■

    ◎ 好形象是好口才的重要部分,穿着打扮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

    ◎ 说话要力求清楚流利、简洁干脆、通俗易懂、充满自信。

    第7课

    在未开口前就征服人心:

    形象是口才的一部分

    微笑是人类一种高尚的表情。

    ——胡世宗

    一个人的眼睛是现在的他,一个人的嘴巴是将来的他。

    ——高尔斯华绥

    ■如何控制对话——语言调整动作

    下面是几种语言调整动作,建议大家适当运用,效果非常显著。

    1.想让对方加快语速、只叙述要点的时候

    有时候对方慢条斯理地开始讲话,而你根本没有时间一一去听,这种情况下,可以做出快速点头的动作,这个动作会向对方传达快点结束讲话和希望对方只讲要点的信号。反之,如果你做出慢慢点头的动作,就是向对方传达“你的话很有意思,请继续说下去”的信号。

    2.想让出发言权时(想让对方讲话时)

    如果你意识到不应该只是自己一个人讲话,想要把发言权让给对方,就降低音量,减慢语速,拖长最后一个字,视线下垂等,这都是向对方发出交换发言权的信号。此外,你说完最后一句话,直视对方,这也是表示“好了,现在该你讲了”的意思。如果这样对方还没有讲话,你就可以轻轻拍一下对方的身体催促他讲话。

    3.对方发言过多,想让他停止时

    对于讲起话来像机关枪一样的人,你可以试一下抬起食指这个动作。这个动作表示“我稍微打断一下,可以吗”的意思。这和我们在学生时代,想在课堂上发言时要举手示意一样的。

    4.想表达“我不想再听下去”的意思时

    几乎在任何场合,低头看表、唉声叹气都能让对方停止说话。但是这些动作会让对方心生不快。与此相比稍微委婉一点的方法是,一直把胳膊抱在胸前。如果这样对方还没有注意到,而继续讲话,你就利用视线下垂、跷着腿晃来晃去的动作,表示“我觉得很没有意思”的信号。摸摸鼻子、摸摸耳朵这些动作也都表示“你能不能快点结束啊”的意思。

    5.你想继续讲下去时

    当你想继续讲下去,而对方发出了“让出发言权”的信号时,你也可以无视他的意见。这时,你可以伸手将对方的胳膊轻轻按下去,也就是一边说着“嗯、嗯”,一边让想站起来的对方坐下去。这表示“我还没有说完,请稍等。”

    如果你想让谈判和讨论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时,应该轻轻触碰对方的胳膊,表示“现在还是我说话的时间”。但是,如果多次重复这个动作,对方就会等得失去耐心。

    当然,生活中的语言调整动作,太多太多了。大家要不断地总结,有意识地去运用,全面提升自己的讲话能力和谈判技巧。

    人们常把对话比作接投球练习。在接投球练习中,如果投球速度太快,对方就接不到球;如果总是一个人拿着球,接投球练习压根儿就不能成立。与此相同,在对话中能不能顺利地交替发言是非常重要的。

    “语言调整动作”,是指一系列的动作,其作用就是调整对话,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训练一些语言调整动作,巧妙运用到位就能让说话的对象加快语速、放慢语速、持续发言或是结束发言。

    ■如何解读别人的身体语言

    “他今天看起来垂头丧气,连胡子都没刮,是不是跟女朋友吵架了?”

    “她说话好嗲,还搔首弄姿,让人浑身不自在。”

    “开会时老板一直看着我,对我点头微笑,一定是觉得我表现很好。”

    你可能不知道,身体离头脑越远的部位,越能真实地反映人的本意。

    因此,准确地解读别人的身体语言和善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对于我们了解别人、传递信息和作出准确的判断都是极为重要的。

    1.解读身体语言之辞典

    人际互动时,从解读身体语言得来的信息,往往比话语还多。这些无声的线索包括表情、眼神、姿态、手势、声音、触摸,甚至衣着、距离等等。心理学家认为,这些身体信息和语言表达的关系如下:

    重复(repeating):重复谈话内容。例如看病时,同时用话语和手势指出不舒服的部位。

    矛盾(contradicting):行为和语言信号不一致。例如交叉双臂、看着地上,板着脸说:“我赞成你的看法。”

    等同(substituting):看到一个人眼眶泛红,泪光盈盈,不用解释也知道他正伤心难过。

    强调(accenting):以行动加强语意。例如皱着眉、掩着鼻子说:“臭死了!”

    调节(regulating):例如用眼神暗示下一位可以准备发言;语速放慢,表示发言快结束了,等等。

    身体就像一个无法关闭的传送器,时刻传送着人们的心情和状态。语言通常用来表达正在思考的东西或概念,而非语言信息则较能传递情绪和感受。因此,在解读时,必须考虑当时的情境、关系深浅、文化背景等外部因素。

    例如在西方,拥抱、亲吻是普通的社交礼仪,但在东方,却可能会被误解成轻佻无礼。

    2.解读身体语言之意在言外

    姿势、表情和动作,可以泄露你的真实想法与个性。那些隐藏在身体语言中的情绪可分为几大类:

    开放与接纳:咧着嘴笑;手掌打开;双眼平视。

    配合:谈话时,身体前倾,坐在椅子边缘;全身放松、双手打开;解开外套纽扣;手托着脸。

    自信:抬高下巴;坐时上半身前倾;站立时抬头挺胸、双手背在身后;手放在口袋时露出大拇指;掌心相对、手指合起来呈尖塔状;翻动外套领子。

    紧张:吹口哨;抽烟;坐立不安;以手掩口;使劲拉耳朵;绞扭双手;把钱、钥匙弄得叮当响。

    缺乏安全感:捏弄自己的皮肤;咬笔杆;两个拇指交互绕动;啃指甲。

    挫折:呼吸急促;紧握双手不放;拨头发;抚摸后颈;握拳;绞扭双手;用食指点物。

    防卫:双臂交叉于胸前;偷瞄、侧视;摸鼻子;揉眼睛;笑时紧闭双唇;紧缩下巴;说话时眼睛看地上;瞪视;双手紧握;说话时指着对方;握拳做手势;抚摸后颈;摩拳擦掌;双手交握放在后脑勺,整个人向后靠在椅背上。

    3.解读身体语言之为我所用

    如果你希望给别人好印象,就必须控制自己那些负面的身体语言。在说话时,对自己的手势、姿态保持警觉,避免行为和言语出现矛盾,让别人产生不信任甚至是敌意。

    此外,也要随时注意对方身体发出的信息,解读他们真正的想法。以下几种情境,可提示你如何借身体语言达到目的或解决问题。

    【情景一】

    你正驾车赶着赴约,不知不觉愈开愈快,当你从后视镜里看到警车的闪光灯时,才知道自己违规超速。警察拦下你准备开罚单,这下,你不仅迟到,还要破财消灾,此时,你该怎么做?

    专家提示:千万不要企图解释你超速的理由说服警察不开罚单,这只会让双方僵持在罚单上,甚至演变成争吵。面对警察,你的态度一定要服从恭敬;乖乖地下车,用低姿态和警察交涉。你可以强调自己的愚蠢、不负责任,而警察每天要处理这么多像你一样的人闯的祸,何其辛苦。记着,说话时掌心朝外,声调不要高,以此代表你并无敌意且真心忏悔,请求他原谅你一次,这种情况下,警察可能会扮演起父母的角色,生气地责备但还是原谅了你,最后收回罚单。

    【情景二】

    你的孩子放学回家时,带回来一个你从未见过的玩具,他告诉你这是朋友送的,你却不信,担心玩具可能是他“顺”回来的。怎么办呢?

    专家提示:有些人说谎时不动声色,单调的陈述理由,以免败露;还有些人说谎时会结巴、回避目光接触,坐立不安。

    如果你希望孩子爽快地认错,提问时,别忘了要求他的眼神正视你,缓缓拉近距离并摸摸他,握住他的手,解除他的防备和紧张。这种亲密互动能加深孩子因说谎带来的不安,为了疏解压力他会愿意吐露真相,当孩子承认错误之后,别忘了坦白从宽,夸奖他的诚实。如果父母揭穿谎言后立刻动怒,孩子便会认为说实话不是好事,从此不再愿意认错了。

    【情景三】

    有一个新工作的面试机会,你跃跃欲试,但对手也很强,于是,你非常紧张,希望能给主考官一个好印象。你可以怎样做呢?

    专家提示:从见到主考官的那一刻,你就必须留意自己的身体语言:微笑并直视对方,如果他回以微笑,表示你有一个好的开始,假如对方面无表情,也不要使自己的焦虑流露出来。请注意眼神的接触,正面响应主考官的身体语言,突破他的防线:他紧绷着脸,你就面露微笑;他姿势僵硬,你就放松,像照镜子一样。

    记住,别交叉手臂,也不要跷二郎腿;双脚略为平行,正对主考官而坐,双手轻松下垂或置于膝上,眼睛平视,不要乱瞄或东张西望。坐姿稍向前倾可以给人积极的印象,但别太靠近免得造成压迫感,如果注意到主考官不自觉后退,试着放松你的姿势,微微向后靠。

    ■掌握正确的交谈姿势

    与人交谈,除了谈话的场合、谈话的内容以外,谈话的姿势也不可小视。那么,以什么样的姿势与人交谈,才能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呢?谈话时什么样的手势最适宜呢?

    坐着说话时最不好的手势是双手抱住脑袋,这种姿势给人一种骄傲的感觉,使人觉得你这个人可能很傲慢;双手插在裤袋中,或是插在大衣口袋里,或是放在大腿上,也是要不得的,因为这会留给对方吊儿郎当的印象;弯着背,把肘放在膝盖上更不可取,你想想,那样的姿势多么寒酸?

    双臂交叉抱于胸前,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姿势,很多人都习惯这样做,其实,这种姿势仅适合于谈判的时候,平时交谈则不太妥当。

    那么,什么是坐着交谈的最佳手势呢?正确的手势应该是手指并拢,轻搭或是斜握着,很自然地放在腿上,给人一种轻松随和的感觉。

    站着与人交谈的时候,你应该注意将手指平伸轻放于腿侧,双手不要久用力,以免感到疲倦,同时也会让人觉得你很拘束。你也可以将手指轻握,很自然地垂放于腿侧,就像握鸡蛋时那样。你还可以将双手斜握或是轻搭着放于身前,这样显得比较随意和自然。站着与人交谈时,切忌双手反握于腰后,这种手势给人以傲慢之感;双手插入裤袋或是插入裤腰里也是很不雅观的姿势,让人觉得你很散漫;双臂交叉抱于胸前的手势虽很普遍但并不可取,因为这样有一种骄傲自大的味道。因此,站着与人交谈时,你最好避免采取以上的这些手势为好。

    谈话时腿的姿势应是怎样的才合适呢?

    你在与人交谈时,两腿应分开与腰同宽,这种姿势安定自然,且不容易感到累。当然,你要注意将身体的重心移到脚心与脚跟部位,只有这样,才能使对方感到你轻松自然,同时也让自己感到不拘束、不疲倦。

    与人交谈时吊儿郎当地将双腿互相叉开是最不好的姿势;单脚独立,另一只脚不停地抖动也是不可取的姿势;还有那种给人以轻浮之感的身子左右摇晃或将腰身向一边弯曲,都是令对方感到不悦的。除此以外,双腿开立虽然显得稳当,但看起来有些土气;双膝并拢虽然很规矩,但看起来很拘束;稍息的姿势虽然轻松雅观,但若是演说者采用,就显得不太庄重了。

    ■ 阅读链接:生活中必知的礼仪规范 ■

    握手的礼仪

    1.握手时,伸出右手,适当用力握紧对方右手;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或简单问候、寒暄,不可左顾右盼;应起身站立并摘下帽子,不可把另一只手放在口袋中,不戴着手套握手。

    2.握手顺序按照“尊者为先”的原则。在正式场合,以上级先伸手为礼;在日常生活中,以长辈、女士、已婚者先伸手为礼;在社交场合,以先到者先伸手为礼;在师生之间,以老师先伸手为礼;在接待来客时,以主人先伸手为礼,客人告辞时,以客人先伸手为礼。

    特别提示:男士与女士握手不宜时间过长、力度过大。在多人同时握手时,不可交叉握手。不可跨着门槛握手。如果手脏、手凉或手上有水、汗时,不宜与人握手,并主动向对方说明不握手的原因。

    递送和接受名片的礼仪

    1.名片应双手呈递,将正面朝向接受方。接受名片时双手承接。

    2.接受名片时要仔细看一遍,有不明之处可向对方请教。

    3.接受的名片不可随手乱放或在上面压上其他物品。

    特别提示:接受对方名片后,如没有名片可交换,应主动说明,并告知联系方式。如果尊者、长者不主动交换名片,可委婉提出,不宜直接索取。

    商场购物的礼仪

    1.浏览商品时,保持安静,不大声说笑。

    2.挑选物品时,轻拿轻放,看后放回原处;如果手上有污渍,应避免触摸商品,尤其不可触摸食品。

    3.使用商场手推车时,注意停放位置,避免堵塞通道,用完应停放到指定位置。

    4.结账时,自觉排队。

    排队的礼仪

    1.先来后到,依次排列,依序而行。

    2.保持间距,前后之间不应有身体上的接触,尤其在金融窗口、取款机等涉及个人隐私的场合,前后之间的距离应适当增大。

    3.不应插队,插队是无礼的表现。

    特别提示:凡标有“一米线”的,应在“一米线”后依次排队;没有“一米线”的地方,最前排也应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排队过程中因故需要短暂离开,应向身后的人说明,如对方同意,返回后可在原处继续排队;如对方不同意,则应在队伍末端重新排起。

    观看演出的礼仪

    1.着装适宜。衣着整洁,不宜穿背心、拖鞋等。如遇有特殊要求的,应自觉遵守。

    2.礼貌入场。一般提早15分钟进场,对号就座;如果迟到,应先就近入座,或在外厅等候,等到幕间休息时再入场;如果入座时打扰了他人,应表示歉意。如果戴着帽子应摘下,以免影响后排观众。

    3.保持安静。观看演出时,不大声说话或交头接耳;不随便走动;将手机关闭或调成静音状态;不吃带皮带壳和其他会发出声响的食物。

    4.有序退场。一般不应中途退场。演出全部结束后,起立鼓掌;若演员出场谢幕,应再次鼓掌;谢幕结束后按顺序退场。如遇嘉宾上台接见演员,应在接见仪式结束后退场。

    特别提示:交响音乐会中乐队演奏完一支乐曲时、歌剧中独唱结束时、芭蕾舞独舞结束时方可鼓掌。

    赠送和接受礼物的礼仪

    1.选择适当礼物,尊重当地送礼禁忌。对礼物进行适当包装。

    2.送礼的最佳时机是进入主人住处后,在主人表示欢迎的时候将礼物送出。回赠礼物的最佳时机应是客人提出告辞的时候。除非收礼者不在,最好把礼物当面赠送。赠送或回赠礼物时双手递上,并做简短说明或介绍。

    3.接受礼物时,双手接过并致谢;征得送礼人同意,可以当面打开,对礼物表示赞美。将礼物放在一边不予理睬是失礼的行为。

    特别提示:如认为礼物过于贵重或其他原因不宜接受,应予婉拒。

    问路和接受问路的礼仪

    1.向他人问路时,宜主动到距对方适当的距离内,根据对方年龄、性别等特征恰当地予以尊称,并对打扰对方表示歉意,然后清晰简明地说明自己的意图。得到答复后,表示谢意。如对方表示不清楚或不确定,也应表示谢意,并转问他人,不可纠缠不已。

    2.接受他人问路时,注意倾听对方请求,指明交通中需乘坐的交通工具;如口头表达不清,可征得对方同意后带路。自己不清楚或不确定的,应致歉意,并代为请其他人予以帮助。

    特别提示:不可把他人招呼到自己跟前问路。不可对他人问路不理不睬或漫不经心地随意指引,更不可指错路。

    在公共场所使用手机请注意

    1.不宜旁若无人地大声通话。信号不良时,可改换通话位置或改用其他通讯方式,不能大声呼叫。

    2.在会场、影院、剧场、音乐厅、图书馆、展览馆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场所,主动关机或置于振动、静音状态;如接到来电,应到不妨碍他人的地方接听。

    3.不在驾驶汽车时或飞行过程中使用手机。不在加油站使用手机。

    4.在需要保持安静的公共场所,或在与人交谈时,将短信接收提示音调至静音或振动状态。

    5.不在与人谈话时查看或编发短信。

    乘坐自动扶梯和电梯的礼仪

    1.乘坐自动扶梯,应靠右侧站立,留出左侧通道,以便有急事的人通行;应主动照顾同行的老人与小孩踏上扶梯,以防跌倒;如需从左侧急行通过时,应向给自己让路的人致谢。

    2.乘坐箱式电梯,应先出后入。如果电梯有司机,应让老人和妇女先进入;如无电梯司机,可先进入轿厢操控电梯,让老人和妇女后进电梯以确保安全。先进入轿厢的人要尽量往里站。与同乘电梯的人不相识时,目光应自然平视电梯门;在电梯里不高声笑谈,保持安静。

    特别提示:在没有明令禁止宠物乘电梯的地方,小宠物应由主人抱起乘梯,大宠物应在没有其他乘客的情况下方可由主人带乘电梯。

    ■

    ◎ 拥有好口才要有威信力:坚定自信、姿态端正、手势有力、关注听众。

    ◎ 要注意行动轻捷,笨手笨脚对你的形象损害最大。

    ◎ 要注意身姿,含胸显得畏缩,昂首挺胸可以创造出你的形象。

    ◎ 身体就像一个无法关闭的传送器,时刻传送着人们的情绪和状态。在与人交谈中,要善于观察和领悟他人的肢体语言,并掌握正确的交谈姿势。

    ◎ 与人说话时,应对自己的手势、姿态保持警觉,避免出现不礼貌的行为,让别人产生不信任甚至敌意。

    第8课

    身体会说话:肢体语言,一种口才一种美

    语言是一种行动,行动也是一种语言。

    ——爱默生

    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得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    ——罗曼·罗兰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以彼物比此物。具体说,当人们在语言交际中要表达某一事物或道理时,运用联想或想象,引进另一种事物或道理,以便把要表达的事物或道理反映得更具体、更贴切、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使听者爱听,听得明白,从而留下深刻印象。

    刘向的《说苑》中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

    有人对梁王说:“惠子这个人说话善于打比喻。假若大王您不让他打比喻,那么,惠子就没法说话了。”

    于是,梁王对惠子说:“希望你今后说话时不要打比喻了。”

    惠子回答说:“假若有个人不知道‘弹’为何物,您告诉他弹就是‘弹’,他能明白吗?”

    梁王说:“当然不明白了。”

    惠子说:“我要把我知道的事物告诉不知道这事物的人们,您说不打比喻行吗?”

    梁王说:“不打比喻是不行的。”

    这个故事中,本来梁王是不让惠子再打比喻,可是惠子又悄悄地打了一个比喻,说服了梁王。

    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是用来作比的事物或对象;喻词则是标明比喻关系的词语,如“好像”“恰似”“像……一样”等。比如,毛泽东曾说,有些人写文章长而空洞,就像“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这里,长而空的文章就是本体,臭而长的“裹脚布”是喻体,“就像”是喻词。

    一次有人问爱因斯坦什么是相对论,爱因斯坦解释说:“你同你最亲爱的人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五分钟;反过来,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五分钟,但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爱因斯坦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真切体验来解释高深玄妙的相对论原理,让普通人也能理解。

    人们说话是为了描绘事物,或阐述道理,或表述情感等,要把这些东西表述得生动具体,使别人印象深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能运用贴切的比喻,就能化难为易,话半功倍,具有说服力。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一生都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一天,庄子家里一点粮食也没有,万般无奈,只好拎个袋子到朋友监河侯那里借点粮食。

    监河侯正收拾行装要外出。庄子见了他,讲了借粮的事,监河侯满口答应:

    “好说,好说,不过我正要进城收租金,等我回来,一定借给你三百两银子,好吗?”

    庄子心想:你进城一趟,来回得半个月,等你回来,我一家人不就饿死了吗?

    “老兄啊,刚才我见到一件事,很有意思,你不想听听吗?”庄子说。

    监河侯问:“什么事,你快说。”

    庄子说:“刚才我到你这儿来的时候,在路边听见求救的声音。我到处找,却没见人。原来在路旁的干河沟里,有一条小鱼,嘴巴一开一闭地在叫着。它说:‘我从东海来,现在快干死了,先生能不能给我瓢水,救我一命啊?’我说:‘那太少了!你再忍耐一下,等我去找赵国和吴国的大王,请他们堵住西江的水,然后开沟挖渠,把西江水引到这儿来,你就可以顺水游回东海了,你看这样好吗?’谁知那条鱼听了很生气地说:‘我现在已经快干死了,只要一小瓢水就能活下去。你的计划虽然很好,但等到西江水来的时候,恐怕我早已变成鱼干了,先生只好到干鱼摊上找我了。’”

    监河侯听到这里,满脸通红,连声向庄子道歉,喊来家人,给庄子装了满满一袋粮食。

    运用比喻说理简洁明了,喻体非常广泛,俯拾皆是。只要与你说明的道理有内在性质的共同点,就可以信手拈来,达到目的。

    ■夸张

    夸张是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而故意言过其实,或者夸大事实,或者缩小事实,让听者对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合理地运用夸张技巧,一是便于揭示事物的本质;二是能加强说话的感染力;三是能启发听者的想像力。运用夸张,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不能漫无边际,做到言过其实而又合情合理,不似真实而又胜似真实。

    楚国大夫申无宇的守门奴仆因偷酒被发觉而畏罪潜逃,为了逃避申无宇的追捕,他投靠楚王一跃成为细腰宫守卒。因为楚国的法律明文规定:任何人都不准到楚王宫里抓人。那名奴仆自以为有了尚方宝剑,整日嚣张狂妄。可是,没想到申无宇却在楚王不知道的情况下径直到宫里把那位奴仆捉了回来。

    楚灵王知道了之后非常气愤,命令申无宇把那个奴仆放出来。

    申无宇说:“天上有十个太阳,人分十个等级,上层统治下层,下层侍奉上层,上下互相维系,国家才能安定太平。如今臣下的守门奴仆畏罪潜逃,借王宫之地庇护犯罪之身。如果让他真的得到庇护,那么其他奴仆便会互相效法,盗贼公行,谁还能禁止得了?长此以往,社会不安,大王江山不保啊?所以,臣下才不敢遵奉王命。”

    楚灵王细细琢磨了一番,觉得很有道理,便下令处决那个奴仆。

    上文中楚国大夫申无宇把窝藏一个奴仆与天上的太阳、社会不安、江山不保联系在一起,显然是夸大了事实,但却收到应有的效果。可见他的机智与果敢。

    夸张既然是在某些方面“言过其实”而又有真实性作为基础,这就有利于突出事物的特殊性,可以唤起人们的想象,收到突出个性形象的效果。如下面的例子。

    有三个人在一起谈论如何节约,其中一个人说:“我认识一个人,为了节约墨水,无论写什么,字都写得像芝麻粒儿一样大小。”第二个人说:“我认识一个人,为了减少手表的磨损,天一黑,就把手表给停了。”第三个人说:“你们说的都一般,我认识一位老先生,为了节约眼镜,连报纸都不看了。”

    如果说为了节约用眼连报纸都不看了,还不为夸张,而为了节约眼镜连报纸都不看了,就不能不是夸张了。可以想象,这位节约眼镜的老先生用节约精神去做其他事情时,该又是何等节约啊?

    还有一个笑话,说一个老人很健忘,去浴缸洗澡时竟忘了脱衣服,但衣服一点没打湿,原来他忘了开水龙头了。其实再健忘的人也不至于到这种程度。

    夸张虽然言过其实,但不等于浮夸,它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做到“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才能造成强烈的震撼效果。

    ■双关

    双关就是有意识地使用同一个词或同一句话,在同一个言语环境中兼有两重意思:表面上是说这件事,实际上是指另一件事。一语双关,能使话语含蓄、幽默,饶有风趣,还能加深语意,引人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从下面这一组故事中,体会一下双关语运用的技巧。

    有个人十分贪杯,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朋友们都很痛心,一再劝他不要滥饮,无奈他就是听不进去。大家商量来商量去,决定设一条妙计,吓唬他一下,也许能吓住他。

    一天,当他大醉大吐之后,朋友们弄来一块猪肝,沾些污物,给他看过,说:“人有五脏才能活命,现在你喝酒无度,吐出一脏,只有四脏了,生命已经十分危险,今后不要再喝了。”

    哪知这人醉了心不糊涂,他故意撒酒疯:“唐三藏都能上西天取经,何况我还有四脏呢?”酒鬼运用谐言,把“藏”与“脏”牵扯到一起,令朋友们无可奈何,充分显示了这酒鬼的机智。

    有个女婿,能言善辩,一次同媳妇一块儿到老丈人家去串门。

    丈人是个吝啬鬼,在午餐席上,只摆盘生柿子和几样蔬菜。

    女婿伸手拿过生柿子,连皮一块儿吃。媳妇在屋里看见了,连连说:“苦!”女婿一边吃,一边回答说:“苦倒不苦,只有些涩(啬)。”

    苦涩的“涩”与吝啬的“啬”同音,女婿借此讥讽老丈人的吝啬。他吃柿子连皮一块吞,逗引他媳妇发问,以讥讽他的丈人。

    在词语的选择上,女婿也显出了煞费苦心,不说柿子苦,而说涩,旨在运用谐音双关。虽然嘴受了点罪,却达到了讥讽以泄不满的目的,足显其机智了。

    纪晓岚与和馛同朝为官。纪晓岚任侍郎,和馛任尚书。

    有一次,两人同饮,和馛指着一条狗问:“是狼是狗?”

    纪晓岚非常机敏,立即意识到和馛是在转弯抹角地骂自己,就给予还击。他泰然自若地回答道:

    “垂尾是狼,上竖是狗。”

    这“是狼”与“侍郎”谐音,“上竖”与“尚书”谐音,和馛用谐音攻击纪晓岚,自以为稳操胜券,聪明卓绝,没想到纪晓岚用同样的技巧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狡猾的和馛没有占到丝毫便宜。

    三个朋友到一家小酒店喝酒,店里只剩下一个空位子。三个人各不相让,争吵不休,最后商定:“谁吹的牛大,谁就坐这个位子。”

    三个人中有一个是瞎子,他抢先说:“我目中无人,该我坐这个位置。”

    另一个是矮子,他说:“且慢,我不比常(长)人,应该由我来坐。”

    第三个人是驼背,他不慌不忙地说:“你们都别争了,其实,你们都是直(侄)背(辈)的,这个位子,理所当然应由我来坐。”

    三个人,皆用谐音技巧,真是各有千秋,难分上下。

    ■借代

    三国时期,马家有五兄弟,这五个兄弟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常字。五兄弟中,以马良的才学最高,刘备派他去办理外交事务,他每次都不辱使命地载誉而归。

    因此,当时就流传一句话,叫做:“马家的五个常,白眉毛最优良。”原来,马良的长相有个特点,眉毛像雪一样白得闪光。这里不说“马良最优良”,而是说“白眉毛最优良”,用“白眉毛”这个长相特征来代指马良。

    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该人或该事物,而借与要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所说的修辞技巧。借代的客观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运用这种技巧可以使语言具体形象,富于变化。

    “1949年在这个地方(指北京,引者注)开会的时候,我们有一位将军主张军队要增加薪水,有许多同志赞成,我就反对。他举的例子是资本家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他说这不行。我说这恰恰是好事。你五个碗,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当然,还有别的。”

    这段话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一次大会上讲的。“酸菜”,是一种表面性的个别事物,但实质上代表艰苦的生活,引申为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用具体代抽象的借代方式讲述,不仅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还可以产生强化激励、深入人心的效果。如果不用借代的方式,作一番解释,说吃酸菜虽然过的是艰苦的生活,但保持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明确是明确,但缺少自然风趣的生动意蕴,也低估了听者的领悟能力。

    ■比拟

    比拟,即根据一定的想象,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表达的一种修辞技巧。

    比拟能使人产生联想,以获得话语的形象感和生动感。毛泽东同志曾多次告诫全党同志不要因为革命胜利而骄傲自大起来,他曾用“牛皮不要吹得太大,尾巴不要翘起来”作比拟。尾巴本来只有动物才有,这里却用来比拟人的自大情绪,既形象生动,又引人联想。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拟人又叫“人格比”,就是赋予大自然、动物、抽象事物等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拟物即把人当做物,或把此物比拟为彼物。

    一位来自新加坡的老太太在游武夷山时,不小心被蒺藜划破了裙子,顿时游兴大减,中途欲返。女导游见状微笑着走近老人身旁说:“这是武夷山对您有情啊?是它想牵住您,不让您离去,好请您多看她几眼。”

    几句话,把老人的不快吹得无影无踪。武夷山的热情好客是机敏的女导游所赋予的,这里就用了拟人手法,而且表达得十分得体。再如:

    在一个欢迎日本青年代表团的宴会上,热情的中国朋友用著名的“人参母鸡汤”来款待客人。不想这可为难了在场的翻译。原来,他没有记住日语“母鸡”这个词。只见他机灵地站起来,指着汤,笑着对客人介绍说:“这是用公鸡的太太和人参做的汤,请诸位品尝。”

    这里的“公鸡的太太”用的就是拟人手法,显示了翻译的机敏和幽默。

    吴稚晖在北京曾教过蒋经国。当时,有人送了一辆人力车给吴稚晖。吴稚晖要蒋经国找锯子把车前两根拉杠锯掉。蒋经国以为先生在说笑话,不敢动手。吴稚晖火了:“我要你锯,你就锯!”

    没办法,蒋经国只好把两根拉杠锯掉了。吴稚晖悠然地坐在上面,哈哈大笑着说:“真舒服,我现在有了一张沙发椅。”接着,他语重心长地教导蒋经国:“一个人有两条腿,自己可以走路,何必要人拉?你坐在车上被人拉着,岂不成了四条腿?”

    ■

    ◎ 比喻就是打比方,以此物比彼物,使表达更具体,更贴切、更生动,更富感染力。

    ◎ 夸张即故意言过其实,或夸大,或缩小,不能漫无边际,言过其实而又合情合理,不似真实而又胜似真实。

    ◎ 双关意为表面上说此,实际上指彼。一语双关,意在言外,含蓄幽默、引人思考。

    ◎ 比拟就是把人当物、把物当人或把此物当彼物,使人产生联想,既形象又生动。

    ■扼住卑怯的咽喉

    在别人伶俐的口舌、独到的见解、逼人的语势面前,有些朋友产生卑怯心理,或缄口沉默,或支吾其词,显出一副笨嘴拙舌、口讷语迟的样子。作为谈话场面的一分子,出现此类窘境,不仅有碍自身能力的发挥,也不利于各抒己见的良好气氛的形成。下面具体谈谈几种说话卑怯现象及克服方法。

    1.说话卑怯现象三种

    (1)在别人独到见解面前的卑怯现象。每一谈话者的发言,我们感到都是真知灼见,能给人以启迪,甚至有振聋发聩之效。整个谈话场面此类发言层出不穷,我们置身其中,不觉心有所动:别人的水平那么高,见解那么独到、深刻、精辟,我是无法企及的。我要保持沉默,不要说出来闹了笑话,败了别人的胃口,淡了场面的品位。结果越想越别扭,错过了许多说话的机会,把自己弄成了多余的角色。其实谈话由若干人组成,每个人都会围绕话题认真思考,发表一己之见。这些话题是他认识最深刻,最急于发表出来,感觉上应与别人交流的东西,自有其精辟、深刻之处,这是最正常不过的。我们只要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并积极思考,也会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发表出来也会对他人产生启迪作用。如果仰面看人,自惭形秽,小觑自己,怎能不出现卑怯现象呢?某校文学社经常组织文学沙龙活动,别看这些青年学生稚气未脱的样子,但谈起文学话题,个个高谈阔论,不乏精彩之论。某女生自入社以来很想与同学们交流,可每次活动她都在别人的高见面前丧失信心,有些意见到了嘴边又犯起嘀咕,打了退堂鼓。其实这个女生在文学上还是有见解的,创作上也有所收获。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她是在别人独到见解面前产生错觉,出现卑怯心理。如果她能克服这一心理,同样能发表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

    (2)在别人说话优势面前的卑怯现象。人千姿百态,说话也各具特色,方式、角度、特点都不尽相同,这种形式的差异导致说话时的争奇斗艳,这就形成各人的说话优势。比如,有的口齿伶俐;有的严谨清晰;有的音色悦耳,抑扬顿挫。在别人这些优势面前,有人可能会想:我能有这样的说话能力吗?我如何比攀得上他呀?如果我也发言,岂不大煞风景,让人难堪。还是不说为好,免得丢人现眼。其实这是心理上把别人的说话优势放大所致,是被对方镇住了,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的说话劣势与对方的优势进行参照。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坚持自我,认真说话,同样会赢得别人的良好反应。有一个年轻人说话一板一眼,虽语速缓慢,却很清晰,富有节奏感,还是很能打动人的,我对此很欣赏。可他在我面前总是说话不多,那卑怯的样子让我大惑不解。后来我才知道,他十分仰慕我说话的幽默俏皮、轻松灵巧,感到自己相形见绌。他只看到了别人说话的优势,却忽视了自己的优势,由此产生卑怯心理,这实在大可不必。

    (3)在别人心理优势面前的卑怯现象。说话表面看是一种嘴皮子功夫,实际却与人的思维状况和心理面貌密切相关。而说话能力、思维状况是稳定因素,心理面貌则是变化因素。因此,一个人的心理面貌常常是一个人说话水平发挥程度的决定因素。

    面对不同的说话对象和说话关系,说话心理常会出现微妙变化。地位、身份、关系是影响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比如一个领导,他在部属面前谈话就具有心理优势,说起话来,思路大开,气畅语酣,妙语连珠,通常能超水平发挥。此时我们会感佩不已,觉得对方说话水平就是高人一筹。自己未等开口,早已先泄了气,应有的水平也削了一半,只好怯怯懦懦洗耳恭听,勉强说几句也气弱语虚,缺少底气。

    2.说话卑怯现象的克服

    (1)从生理的角度进行心理调节。生理与心理是互动互制的。心理的变化会引起生理的相应变化;同理,生理的调节也会对心理产生影响。当说话产生怯懦现象时往往不由自主,难以控制,通过生理上一些调节措施,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比如通过深呼吸、搓手、舒展四肢、走动、洗涮等方式,都可以使卑怯紧张的心理消除、缓解。有个青年在公众场合说话出现卑怯心理时,采用漱口、扭拧皮肤等独特方式缓解和转移自己的卑怯情绪,效果也很显著。一次面对几位专家,他开口发言时口舌哆嗦,他喝了几口水,狠扭了自己几下,顿时卑怯心理没了踪影。

    (2)以心理暗示进行心理放松。心理的毛病用心理的方法去矫治最直接最有效。心理卑怯现象是心理夸张性感受所致,必须让心理感受重新归位。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采用心理暗示的方式,对对方作客观、正确的认识,对自己作准确、公正的评估,这样就能保持清醒,树立信心。

    如当别人说话显示出我们所无法达到的优势时,我们可作这样的暗示:这是他的优势所在,我同样也有优势,一样是他比不上的。一个女孩对一个善搭腔会交友的青年羡慕不已,但她暗示自己:我会分析善演说,他比得上我吗?结果在这个青年面前不再有卑怯心理,守住了方寸。

    (3)加强对对方的认识,提高自信心。说话的卑怯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对对方评估过高引发的。过高地评价了对方,悲观地评价了双方的关系,从而看轻了自己,产生距离意识和崇拜意念,此时既卑且怯,也就自然而然了。我们要加强对对方的认识,切勿对对方过高认定,更不要神化,要还其本来面目,把他看作一个平常人。同时谈话者都是平等关系,发言时也以讲民主为宗旨,不要人为把双方关系拉开。正确认识自我,摆正自己位置,提高自信心,这样还谈得上卑怯心理吗?有个青年教师生性懦弱,在领导和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面前常有卑怯现象。如果他能把对方看成平等的交往对象,视作自己的同事,卑怯现象当会彻底消除。

    (4)克服表现欲望,注重表达效果。有时我们说话产生卑怯现象,并不是小觑自己的缘故,而是极强的表现欲望造成的。说话之初一心想着一鸣惊人,压倒他人:当发现别人口才卓绝、见解精到时,心理上产生失落感、挫折感,情绪受到冲击而一落千丈。对此,要培养朴实、自然的说话风格,把自己的意思圆满地表达出来就行了,不要期望值太高。这样心态平稳了,卑怯意识也就无从谈起。有个教师参加省里的一个教研会,发言时挥洒自如,从容镇定。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人何以如此练达?关键是他心态平稳、正常,没有过高的期望。

    (5)增强责任感,消除退却情绪。在别人出色的表现面前,一旦产生了卑怯现象怎么办?打退堂鼓草草收场,难免尴尬,给以后说话也带来恶性循环。此时要增强说话的责任感,以力陈己见为职责,坚持下去决不退却,怯懦心理反会得到克服。人往往就是一口气,顶了下去,口舌也随之麻利起来,卑怯现象会自动克服。某一文学征文评比,一同学名落孙山,在那些严肃的评委面前,一种卑怯感主宰着他,但他觉得自己应该力陈己见,帮助评委科学评判,起初语言哆嗦,一旦挺了下来,话也顺畅起来,自己的意思也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从现在开始,告别不良的说话习惯

    如果一个人的脸上长有疤痕,可以从镜中窥见,可以使用化妆品或药品加以治疗弥补。同样,谈吐方面的缺陷也可以改变,只要治疗之前,自己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些缺陷。如果不清楚自己说话的缺陷,也可以试着拿一面镜子对照:是否手势过多,是否翘起嘴角,是否表情难看,是否过于冷漠、紧张、僵硬,是否强抑声调……

    以下几点是我们说话中常有的缺陷,我们可以对照检查,并加以改正。

    1.说话用鼻音

    用鼻音说话是一种常见且影响极坏的缺点,当你使用鼻腔说话时,就会发出鼻音。如果你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你所发出的声音就是一种鼻音。如果你说话时嘴巴张得不够,声音也会从鼻腔而出。在电影里,鼻音是一种表演技巧,如果演员扮演的是一种喜欢抱怨、脾气不好的角色,他们往往爱用鼻音说话。如果你使用鼻音说话,鼻音对于女人的伤害比对男人更大,你不可能见到一位不断发出鼻音,却显得迷人的女子。如果你期望自己在他人面前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或者令人心荡神移,那么你最好不要使用鼻音,而应使用胸腔发音。正确的方法是,平时说话时,上下齿之间最好保持半寸的距离。

    2.声音过尖

    一个人受到惊吓或大发脾气时,往往会提高嗓门,发出刺耳的尖叫。一般女性犯此错误居多,要多加注意。因为尖锐的声音比沉重的鼻音更加难听。你可以用镜子检查自己有无这一缺点:脖子是否感到紧张?血管和肌肉是否像绳索一样凸出?下颚附近的肌肉是否看起来明显紧张?如果出现上述情形,你可能会发出刺耳的尖声。这时你就要当机立断,尽快让自己松弛下来,同时压低自己的嗓门。

    3.说话忽快忽慢

    一般来讲,说话的速度很难掌握,即使是一些职业演说家或政治家,有时也不容易把握好自己说话的速度。说话太快,别人就听不懂你在说些什么,而且听得喘不过气来。说话太慢,人们就会根本不听你说,因为他们缺乏一种耐心。据专家研究,适当的说话速度为每分钟120~160个字之间,当我们朗读时,其速度要比说话快。而且说话的速度不宜固定,你的思想、情绪和说话的内容会影响你表达的快慢。说话中把握适度的停顿和速度变化,会给你的讲话增添丰富的效果。

    为了测量自己说话的速度,你可以按照正常说话的速度念上一段演讲词,然后用秒表测出自己朗读的时间。如果你说话的速度每分钟不到上面那个标准,就可以试着调整说话速度,看是否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4.口头禅过多

    日常生活中,人们听到这样的口头禅,如“那个”“你知道不”“是不是”“对不对”“嗯”等。如果一个人在说话中反复不断地使用这些词语,一定会损失自己说话的形象。口头禅的种类繁多,即使是一些伟大的政治家在电视访谈中也会出现这种毛病。

    当然谈话中“啊”“呃”等声音过多,也是一种口头禅的表现,著名演说家奥利佛·霍姆斯说:“切勿在谈话中散布那些可怕的‘呃’音。”如果你有录音机,不妨将自己打电话时的声音录下来,听听自己是否有这一毛病。一旦弄清了自己的毛病,那么以后在与人讲话的过程中就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这一点。

    下面介绍几种克服口头禅的方法以供参考。

    默讲。出现口头禅的原因之一,是对所讲的内容不熟悉,讲了上句,忘了下句,此时就要用口头禅来获得一点思考的时间,以便想起下句话。事前默讲几遍,对内容、措辞十分熟悉,正式讲话时就能减少或不出现口头禅了。

    朗读。克服口头禅的朗读法,就是将自己的口语,从不清楚变为清楚、流利的语言。如果内部语言流畅贯通,就不会出现口头禅。出声朗读老舍、叶圣陶等语言大师的作品,有助于用规范的语言来改善自己不规范的语言。

    耳听。广播员、演员的语言,一般都较为规范,没有口头禅。平时听广播、看电影时,可边听边轻声跟着说。久而久之,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口语精练了,口头禅少了,连普通话水平也提高了。

    练习。听听自己的讲话录音,会对自己讲话中的口头禅深恶痛绝。这样,往往能使自己讲话时十分警惕,口头禅也会随之变少。

    慢语。在一段时间内,尽量讲慢些,养成从容不迫地思维和说话的习惯,一句句想,一句句说,对克服口头禅有很好的效果。

    5.讲粗话

    讲粗话是说话的恶习。俗话说,习惯成自然。随便什么事情,只要成了习惯,就会自然地发生。讲粗话也是如此,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讲粗话的习惯,往往是出口不雅,自己还意识不到。讲粗话是一种坏习惯,是极不文明的表现,但要克服这种习惯也并不是一件易事。比较有效的办法是,找出自己出现频率最高的粗话,集中力量首先改掉它。首先是改变讲话频率,每句话末停顿一下;其次讲话前提醒自己,改变原有的条件反射。出现频率最高的粗话改掉了,其他粗话的克服也就不难了。

    请别人督促也很重要。当然,这里的“别人”最好是了解自己的人,这样督促起来可以直截了当。由于有时自己讲了粗话还不知道,请别人督促就能起到提醒、检查的作用。督促还有另一层心理意义,那就是营造一种不利于原有条件反射自然发生的心理氛围,以促进旧习惯的终止。

    6.说话“结巴”

    “结巴”是口吃的通称。

    “结巴”对于极个别的人来说是一种习惯性的语言缺陷,是一种病态反应,他们也被称为口吃患者。口吃就是说话时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要想治愈说话“结巴”的毛病,除药物治疗外,更重要的是去除心理障碍。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少年时代就是口吃患者,为了克服这个缺陷,他常常朗诵课文,为了发音准确,就对着镜子纠正嘴形,后来他成了一个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有口吃的人不妨试一试这个方法,坚持朗读文章,只要坚持不懈并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一定会产生好的效果。

    7.动作过于频繁

    毛手毛脚,意即说话时动作过于频繁。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在说话时不断出现以下动作:坐立不安、蹙眉、扬眉、歪嘴、拉耳朵、摸下巴、搔头皮、转动铅笔、拉领带、弄指头、摇腿等。这都是一些影响你说话效果的不良因素。当你说话时,动作过于频繁,听者就会被你的这些动作所吸引,根本不可能认真听你讲话。

    ■自信,融化沉默的坚冰

    胆小害羞的人往往因为胆怯而不敢与人沟通,结果仅限于很小的朋友圈子,变得越来越孤僻、退缩。胆小退缩的人很少与人沟通,并不是他们自恃清高,而是相反,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不受欢迎的,别人不愿与之沟通的。如果他们形成了这样消极的自我概念,那他们在行动上就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得让人很难接近,很难沟通。当你认为自己是可爱的,被别人接受的时候,你就会表现的自信,而自信的人往往是可爱的,人们愿意与之沟通的,而沟通的人越多,就越会增加他们的自信,从而在别人面前就不那么胆怯退缩了。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在与他人沟通时,你的自我感觉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别人如何看待你。如果你心里都觉得自己“不行”,那么你让对方如何赏识你,与你继续沟通下去呢?所以说,培养一种自信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它会让你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受益无穷。

    下面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蜚声世界影坛的意大利著名电影明星索菲亚·罗兰之所以能够成为令世人瞩目的超级影星,是和她对自己价值肯定以及她的自信心分不开的。

    为了生存,以及对电影事业的热爱,16岁的罗兰来到了罗马,想在这里涉足电影界。没想到,第一次试镜就失败了,所有的摄影师都说她够不上美人标准,都抱怨她的鼻子和臀部。没办法,导演卡洛·庞蒂只好把她叫到办公室,建议她把臀部削减一点儿,把鼻子缩短一点儿。一般情况下,许多演员都对导演言听计从。可是,小小年纪的罗兰却非常有勇气和主见,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她说:“我当然懂得因为我的外形跟已经成名的那些女演员颇有不同,她们都相貌出众,五官端正,而我却不是这样。我的脸毛病太多,但这些毛病加在一起反而会更有魅力呢。如果我们的鼻子上有一个肿块,我会毫不犹豫把它除掉。但是,说我的鼻子太长,那是无道理的,因为我知道,鼻子是脸的主要部分,它使脸具有特点。我喜欢我的鼻子和脸的本来的样子。说实在的,我的脸确实与众不同,但是我为什么要长得跟别人一样呢?我要保持我的本色,我什么也不愿改变。”

    正是由于罗兰的坚持,使导演卡洛·庞蒂重新审视,并真正认识了索菲亚·罗兰,开始了解她并且欣赏她。

    罗兰没有对摄影师们的话言听计从,没有为迎合别人而放弃自己的个性,没有因为别人而丧失信心,所以她才得以在电影中充分展示她的与众不同的美。而且,她的独特外貌和热情、开朗、奔放的气质开始得到人们的承认。后来,她主演的影片《两妇人》获得巨大成功,她也因此而荣获了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一个人没有自信,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对自己不信任,那么,在沟通中,别人在心理意识上对你会有种忽视,这样很不利于与他人建立良好、公平的人际关系。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其言语的影响力就弱,所要表达的思想就不能被有效的传达,也不利于和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一个人没有自信,那么他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和自信的人在一起的。有自信的老板不喜欢唯唯诺诺的员工,因为这样的员工不能提供有创意的想法。

    所以,我们在日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要有沟通成功的信心,不要总是担心沟通会失败。只有通过多与人沟通,才能增加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和比较的机会,才有利于去发现自己的长处,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与评价,增强自己的信心,克服自卑感。当然,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不是表演出来的自信,自信首先是建立在自我认知之上的,所谓的自我认知,就是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实事求是的看法和评价,包括自己的性格、能力、长处、短处、人生目标等等。

    拿破仑·希尔指出,有很多思维敏捷、天资高的人,却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只是因为他们缺少信心。

    许多沉默寡言、不肯开口的人都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不说。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让他们知道我是这么无知。这些人常常会对自己许下很渺茫的诺言:“等下一次再发言。”可是他们很清楚自己是无法实现这个诺言的。每次这些沉默寡言的人不开口时,他就又一次陷入了缺少信心的恶性循环中,愈来愈丧失自信。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发言。所以,要多发言,这是信心的“维生素”。

    不论是参加什么性质的活动,尽量每次都主动发言,也许是评论,也许是建议或提问题,都不要有例外。而且,不要最后才发言。要做破冰船,第一个打破沉默。也不要担心你会显得很愚蠢。不会的,因为总会有人同意你的见解。所以不要再对自己说:“等下一次再发言。”你一定能行的。

    ■让你的发言语出惊人

    也许你会羡慕别人站在万人讲坛或辩论场上滔滔不绝地演说,或是进行激烈的唇枪舌剑,再看看现实中的自己,却好像总是笨嘴拙舌,老是讲错话。其实,你如果懂得在自己的讲话中间巧妙地穿插一些演讲的小技巧,也许你根本不会比那站在讲坛上的雄辩家逊色。

    当然,在与同事和上司的交往过程中懂得使用适当的言辞,也并非易事。专家建议,在商业谈话中应该尽快切入正题,但在切入正题之后,一些人总是喜欢使用一些烦冗的托词,例如:“我原来只是认为……”,“我们也许可以……”这就使得表达效果大打折扣。要知道,谦虚不过是粉饰之物,这样做的结果只会是大家继续讨论——不知不觉已没有了你的份儿。

    要想改掉这些不恰当的言词其实并不难,法则就是:让你的讲话听上去更有力。斯图加特有位修辞训练学家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她说,“语言就像一个人的名片,你完全可以通过言辞来伸张你的个性,使自己变得与众不同。”我们头脑中已经有了成千上万的词汇,现在的问题就是,要如何来唤醒这些词汇,使它们成为我们成功的资本。因为只有懂得有意识地巧妙运用言辞,并避免讲那些毫无意义而空洞的话,才不会让自己变得很被动,而是应付自如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要做到这一点,可以参考下列重要法则:

    不要说“但是……”,而要说“而且……”。试想你很赞成一位同事的想法,你可能会说:“这个想法很好,但是你必须……”本来你想让你的话字字千金认可别人,这样子一说,这种认可就大打折扣了。你完全可以说出一个比较具体的希望来表达你的赞赏和建议,比如说:“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而且,如果在这里再稍微改动一下的话,也许会更好……”

    不要再说“老实说,我觉得……”公司开会的时候会对各种建议进行讨论。于是你对一名同事说:“老实说,我觉得……”在别人看来,你好像在特别强调你的诚意。你当然是非常有诚意的,可是干吗还要特别强调一下呢?所以你最好说:“我觉得,我们应该……”

    不要说“首先”,而要说“已经”。你要向老板汇报一项工程的进展情况。你跟老板讲道:“我必须得首先熟悉一下这项工作。”想想看吧,这样的话可能会使老板(包括你自己)觉得,你还有很多事需要做,却绝不会觉得你已经做完了一些事情。这样的讲话态度会给人一种很悲观的感觉,而绝不是乐观。所以建议你最好是这样说:“是的,我已经相当熟悉这项工作了。”

    不要说“仅仅”。在一次通力攻关会上你提出了一条建议,你是这样说的:“这仅仅是我的一个建议。”请注意,这样说是绝对不可以的!因为这样一来,你的想法、功劳包括你自己的价值都会大大贬值。本来是很利于合作和团体意识的一个主意,反而让同事们只感觉到你的自信心不够。最好这样说:“这就是我的建议。”

    不要说“错”,而要说“不对”。一位同事不小心把一项工作计划浸上了水,正在向客户道歉。你当然知道,他犯了错误,惹恼了客户,于是你对他说:“这件事情是你的错,你必须承担责任。”这样一来,只会引起对方的厌烦心理。你的目的是调和双方的矛盾,避免发生争端。所以,把你的否定态度表达得委婉一些,实事求是地说明你的理由。比如说:“你这样做的确是有不对的地方,你最好能够为此承担责任。”

    不要说“本来……”。你和你的谈话对象对某件事情各自持不同看法。你轻描淡写地说道:“我本来是持不同看法的。”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词,却不但没有突出你的立场,反而让你没有了立场。类似的表达方式如“的确”和“严格来讲”等等,干脆直截了当地说:“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不要说“几点左右”,而要说“几点整”。在和一个重要的生意上的伙伴通电话时,你对他说:“我在这周末左右再给您打一次电话。”这就给人一种印象,觉得你并不想立刻拍板,甚至是更糟糕的印象——别人会觉得你的工作态度并不可靠。最好是说:“明天11点整我再打电话给您。”

    不要说“务必……”,而要说“请您……”。你不久就要把自己所负责的一份企划交上去。大家压力已经很大了,而你又对大家说:“你们务必再考虑一下……”这样的口气恐怕很难带来高效率,反而会给别人压力,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但如果反过来呢,谁会去拒绝一个友好而礼貌的请求呢?所以最好这样说:“请您考虑一下……”

    ■

    ◎ 拥有好口才就要:暗示自己、放松心理、加强认识、提高自信、注重效果、消除卑怯。

    ◎ 拥有好口才就要改掉:用鼻音说话、声音过尖、口吐脏话、说话 “结巴”、语速过快(慢)、口头禅过多、小动作过于频繁等不良的说话习惯。

    ◎ 拥有好口才就要讲究说话的方式:

    不要说“但是……”,而要说“而且……”

    不要再说“老实说,我觉得……”,而要说:“我觉得,我们应该……”

    不要说“仅仅”,而要说:“这就是我的建议。”

    不要说“错”,而要说“不对”。

    不要说“几点左右”,而要说“几点整”。

    不要说“务必……”,而要说“请您……”

    第9课

    说话也要多彩多姿:

    让口才锦上添花的修辞技巧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

    ■说话要有分寸感

    说话要有分寸,分寸拿捏得好,很普通的一句话,也会平添几许分量,话少又精到,让人感觉深思熟虑。而说话的分寸要考虑到谈话的对象、话题和语境等诸多因素。换句话说,要言之有度。

    有度的反面则是“失度”,什么叫做“失度”呢?一般说来,对人出言不逊,或当着众人之面揭人短处,或该说的没说,不该说的却都说了,这些都是“失度”的表现。下面我们就简要介绍一些在谈话中禁忌的话题,接触这些话题容易导致谈话“失度”,产生不良效果。

    (1)随意询问健康状况。向初次见面或者还不相熟的人询问健康问题,会让人觉得你很唐突,当然如果是和十分亲密的人交谈,这种情况不在此列。

    (2)谈论有争议性的话题。除非很清楚对方立场,否则应避免谈到具有争议性的敏感话题,如宗教、政治、党派等易引起双方抬杠或对立僵持的话题。

    (3)谈话涉及他人的隐私。涉及别人隐私的话题不要轻易接触,这里包括年龄、东西的价钱、薪酬等,容易引起他人反感。

    (4)个人的不幸。不要和同事提起他所遭受的伤害,例如他离婚了或是家人去世等。当然,若是对方主动提起,则要表现出同情并听他诉说,但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追问不休。

    (5)讲一些不同品位的故事。一些有色的笑话,在房间内说可能很有趣,但在大庭广众之下说,效果就不好了,容易引起他人的尴尬和反感。

    在人际交往中,谈话要有分寸,认清自己的身份,适当考虑措辞。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应该怎样说才能获得更好的交谈效果,是谈话应注意的。

    同时还要注意讲话尽量客观,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不断章取义。讲话尽量真诚,要有善意,尽量不说刻薄挖苦别人的话,不说刺激伤害别人的话。

    ■说话说到位

    人与人之间沟通,懂得如何说话、说些什么话、怎么把话说到对方心坎里,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地方。嘴上功夫看似雕虫小技,却有可能因此扭转你的一生。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平定天下之后,开始论功行赏。这可是攸关后代子孙的万年基业,群臣们自然当仁不让,彼此争功,吵了一年多还吵不完。

    汉高祖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就封萧何为侯,封地也最多。但群臣心中却不服,私底下议论纷纷。

    封爵受禄的事情好不容易尘埃落定,众臣对席位的高低先后又群起争议,许多人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伤,而且率兵攻城略地,屡战屡胜,功劳最多,应当排他第一。”

    刘邦在封赏时已经偏袒萧何,委屈了一些功臣,所以在席位上难以再坚持己见,但在他心中,还是想将萧何排在首位。这时候,关内侯鄂君已揣测出刘邦的心意,于是就顺水推舟,自告奋勇地上前说道:

    “大家的评议都错了,选曹参虽然有战功,但都只是一时之功。皇上与楚霸王对抗五年,时常丢掉部队,四处逃避,萧何却常常从关中派员填补战线上的漏洞。楚、汉在荥阳对抗好几年,军中缺粮,也都是萧何辗转运送粮食到关中,粮饷才不至于匮乏。再说,皇上有好几次避走山东,都是靠萧何保全关中,才能顺利接济皇上的,这些才是万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一百个曹参,对汉朝有什么影响?我们汉朝也不必靠他来保全啊?你们又凭什么认为一时之功高过万世之功呢?所以,我主张萧何第一,曹参居次。”

    这番话正中刘邦的下怀,刘邦听了,自然高兴无比,连连称好,于是下令萧何排在首位,可以带剑上殿,上朝时也不必急行。而鄂君因此也被加封为“安平侯”,得到的封地多了将近一倍。他凭着自己察言观色的本领,能言善道,舌灿莲花,享尽了一生荣华富贵。

    说话,要懂得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说了,还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材实料,如果没有真知灼见,从他嘴里吐出来的话也许能一时吸引他人,却不能一世蒙蔽他人。

    ■把握好尺度,留出点余地

    “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礼,则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才智,则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此话的意思是说待人处事要留有余地。不但待人处事如此,说话更是如此。

    客家有句俗谚:“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生活中很多尴尬是由自己一手造成的。其中有一些就是因为话说得太绝造成的。凡事多些考虑,留有余地,总能给自己留条后路。这在外交辞令中是很常见的。每个外交部发言人都不会说绝对的话,要么是“可能,也许”,要么是含糊其辞,以便一旦有变故,可以有回旋余地。话不说绝对是一个人老练成熟的标准。

    自以为是的人容易把话说满。总觉得自己的见解没有错,根本不容分辩,于是马上盖棺定论,不留余地。可是,要知道杯子留有空间,是为了轻轻晃动时不会把液体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是为了不会因轻微的挤压而爆炸;人说话留有空间,是为了防止“例外”发生而让自己下不了台。

    某公司新研发了一个项目,老板将此事交给了下属小张,问他:“有没有问题?”

    他拍着胸脯回答说:“没问题,放心吧!”

    过了三天,没有任何动静。老板问他进度如何,他才老实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虽然老板同意他继续努力,但对他拍胸脯的信誓旦旦已经开始反感。

    人人都讨厌空话大话连篇的人,吹得天花乱坠,实际行动却不见几分,难免让人觉得你华而不实,难以信任。不如低调一点,做的比说的多,多干活儿少说话,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把话说得太满、太大,就像把杯子倒满了水,再倒就溢出来了;也像把气球灌饱了气,再灌就要爆炸了。不如留有一点余地,让自己不论何时都能从容转身。当然,也有人话说得很满,而且也做得到,即使这样,说满话也不可取,毕竟,谦虚一些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而一味拍胸脯,总让人觉得你不够稳重。何况,凡事总有意外,使得事情发生变化,而这些意外并不是人人能预料的,不把话说得太满,就是为了容纳这个“意外”。

    在做事的时候,对别人的请托可以答应接受,但最好不要“保证”,应代以“我尽量,我试试看”的字眼;上级交办的事当然要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之类的字眼,这是为了以防万一做不到而给自己留的后路,这样说事实上也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谨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即便事没做好,也不会太责怪你。

    用不确定的词句可以降低人们的期望值,你若不能顺利地做成某件事情,人们因对你期望不高,最后总能谅解你,而不会对你产生不满,有时他们还会因此而看到你的努力,不会全部抹杀你的成绩;如果你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他们往往喜出望外,这种增值的喜悦会给你带来很多好处。

    话不说满也表现在不要对他人太早下评断,像“这个人完蛋了”、“这个人一辈子没出息”之类,浪子还有回头的时候,人一辈子很长,变化还很多,你怎么能凭主观就评定别人的一生?

    无论何时,我们说话的时候都要提醒自己,要给自己留余地,使自己可进可退,这好比在战场上一样,进可攻,退可守。有了牢固的后方,就能进退自如,自己依然处于主动的地位。这样虽然不能保证自己就一定处于战无不胜的地位,但是至少可以让自己不至于败得一塌糊涂。要想把握好分寸,给自己留点余地。

    ■把握好说话的火候

    把握说话的火候,主要就是把握说话的分寸。关于说话分寸的把握,我们在上文中已经讲了不少,现在着重讲一下在社交场上,如何在自己的上司面前说话,这是人际关系中一门重要的学问,我们如果能很好地把握好与上司说话的火候,前程与事业上的一些难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生活中,我们有时在领导面前说错了话,虽不至于掉脑袋,但后果却也会很糟糕。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上司毕竟不像一般同事。何况一般同事之间也应该注意分寸,说话不能太无所顾忌。与领导相处,就更应该注意,平时说话交谈、汇报情况时,都要多加注意。特别是一些让领导不快的话,就更要小心把握。如:

    “不行吗?没关系?”这话是对领导的不尊重,缺少敬意。这是典型的说话不讲方式方法,说了不该说的话。

    “无所谓,都行。”这句话会让领导认为你感情冷漠,不懂礼节。

    “您不清楚?”这句话就是对熟悉的朋友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对领导说这样的话,后果更加严重。

    “有劳了。”这句话本来应该是上级对下级表示慰问或犒劳时说的,下级如果对上级这样说,后果似乎不太妙。不小心说错了话如何补救呢?在领导面前说错了话,一旦反应过来,要立即就此打住,马上道歉。不要因害怕而回避,应面对事实,尽量避免伤害对方的人格和面子,必要时可以再进行说明,而不必要的辩解只会越描越黑。

    不经意地说“太晚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嫌领导动作太慢,以至于快要误事了。在领导听来,肯定有“干吗不早点”的责备意味,你看这话能说吗?

    “这事不好办!”领导分配工作任务下来,而下级却说“不好办”,这样直接地让领导下不了台,一方面说明自己在推卸责任,另一方面也显得领导没远见,让领导没有面子。

    “您真让我感动。”其实,“感动”一词是领导对下级的用法,例如说:“你们工作认真负责不怕吃苦,我很感动。”而晚辈对长辈或下级对上级用“感动”一词,就不太恰当了。尊重领导,应该说“佩服”。如:“经理,我们都很佩服您的果断。”这样才算比较恰当。

    另外,过度客气有时反而会招致误解。和领导说话应该小心谨慎,顾全大体。但顾虑过多则适得其反,容易遭受误解。所以应该善于妥善处理,以平常心去应付,习惯成自然,对这类情况就可以应付自如了。应当克服胆小怕事的心态,有时越是谨慎小心,反而越容易出错,而一旦被上司误认为没有魅力,自然就得不到重用。

    ■话要说得圆润

    当我们为了某个目的与他人谈话时,话就要说的圆润一些,话说得太直,会激恼对方,即便是理在己方。说的圆润一点,能给我们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从容地达到我们谈话的目的。

    某家宾馆的服务员,发现客人马先生,在结账后仍然住在房间,而这位马先生又是经理的亲戚,怎么办呢?如果直接去问马先生何时起程,就显得不礼貌,但如果不问,又怕马先生赖账。于是一位善于谈话的公关部小姐敲开了马先生的房门,“您好!您是马先生吗?”“是啊!您是?”马先生回答说。“我是公关部的,您来几天了,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来看您,真是不好意思。听说您前几天身上不舒服,现在好点了吗?”“谢谢您的关心,好多了。”“听说您昨天已经结账,今天没有走成,这几天,天气不好,是不是飞机取消了?您看我们能为做点什么!”“非常感谢!昨晚结账是因为我的表哥今天要返回,我不想账积得太多,先结一次也好,大夫说,我的病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马先生,您不要客气,有什么事只管吩咐好了。”“谢谢!有事我一定找你们。”

    我们看,这位公关小姐去找客人谈话,目的是要弄清楚,到底是走还是不走?如果不走,就能清楚原因。但这个问题不好开口,弄不好既得罪客人又得罪经理。她的话说的非常圆润,先是寒暄一下然后又问客人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一副非常关心的表情,而使客人深受感动,不知不觉中就说明了原因。她的话语技巧就很高超,回旋的余地很大。

    人们常说“话不要说满,事不要做绝”当然是有道理的。事情做绝,不留余地,不给别人机会,不宽容别人,处理事情下狠手都是不理智的行为。无论矛盾有多深,最好都不要说出“势不两立”之类的话,否则日后万一有合作的机会,一定左右为难,尴尬万分。时时处处留有余地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进可攻,退可守,这才是成功的做人之道。

    ■

    ◎ 说话要有尺度,尺度拿捏得好,很普通的一句话,也会平添几许分量,话少又精到,给人感觉深思熟虑。而说话的分寸要考虑到谈话的对象、话题和语境等诸多因素。换句话说,要言之有物,也要言之有度。

    ◎ 讲话要注意分寸,一是注意词意上的差别,尤其是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二是要注意态度和语调的恰到好处,这种分寸有时会更直接、更明确地反映语言的分量。

    第10课

    过犹不及:拿捏说话的分寸

    轻言骤发,听言之大戒也。

    ——吕坤

    即或是最有效的发送者传播最有效的信息内容,如果不考虑接受者方面的态度及条件,也不能指望获得最大效果。

    ——古烟和孝

    ■速读法

    这里的“读”指的是朗读,是用嘴去读,而不是用眼去看,顾名思义,“速读”也就是快速的朗读。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是在于锻炼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

    具体的方法是:找来一篇演讲词或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先拿来字典、词典把文章中不认识或弄不懂的字、词查出来,搞清楚,弄明白,然后开始朗读。一般开始朗读的时候速度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读得快,最后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

    要求: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量达到发声完整。因为如果你不把每个字音都完整的发出来,那么,如果速度加快以后,就会让人听不清楚你在说些什么,快也就失去了快的意义。我们的快必须建立在吐字清楚、发音干净利落的基础上。我们都听过体育节目的解说专家宋世雄的解说,他的解说就很有“快”的功夫。宋世雄解说的“快”,是快而不乱,每个字,每个音都发得十分清楚、准确,没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我们希望达到的快也就是他的那种快,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而不是为了快而快。

    速读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手头有一篇文章就可以练习。而且还不受人员的限制,不需要别人的配合,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当然你也可以找一位同学听听你的速读练习,让他帮助挑你速读中出现的毛病。比如哪个字发音不够准确,那个地方吐字还不清晰,等等,这样就更有利于你有目的地进行纠正、学习。你还可以用录音机把你的速读录下来,然后自己听一听,从中找出不足,进行改进。如果有老师指导就更好了。

    ■背诵法

    每个人几乎都背诵过文章,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背诵的目的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是因为老师要求必须背诵,而不得不背,以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也有的是为了记忆下某个名诗、名句,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而我们提倡的背诵,主要的目的是在于锻炼我们的口才。

    训练口才要求的背诵,并不仅仅要求你把某篇演讲词、散文背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我们要求的背诵,一是要“背”,二还要求“诵”。这种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记忆能力,二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记忆是练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没有好的记忆力,要想培养出口才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脑中充分地积累了知识,你才可能张口即出,滔滔不绝。如果你大脑中是一片空白,那么你再伶牙俐齿,也无济于事。记忆与口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后天的锻炼对它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背”正是对这种能力的培养。

    “诵”是对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这里的“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朗诵”。它要求在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表达。背诵法,不同于我们前面讲的速读法。速读法的着眼点在“快”上,而背诵法的着眼点在“准”上。也就是你背的演讲词或文章一定要准确,不能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而且在吐字、发音上也一定要准确无误。

    其方法是:第一步,先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演讲词、散文或诗歌;第二步,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要花点工夫的,需要我们逐句逐段地进行分析,推敲每一个词句,从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激发自己的感情;第三步,对所选的演讲词、散文或诗歌等进行一些艺术处理,比如找出重音、划分停顿等,这些都有利于准确表达内容;第四步,在以上几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也可分步进行。第一,进行“背”的训练。也就是先将文章背下来。在这个阶段不要求声情并茂。只要能达到熟练记忆就行。并在背的过程中,自己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格调、节奏,为准确把握作品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第二,是在背熟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大声朗诵。将你背熟的演讲词、散文或诗歌等大声地背诵出来,并随时注意发声的正确与否,而且要带有一定的感情。第三,这个训练的最后一步,是用饱满的情感,准确的语言、语调进行背诵。

    这里的要求是准确无误地记忆文章,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比如,我们要背诵高尔基的《海燕》,我们首先就应明白,这是篇散文诗。它是在预报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讴歌的是海燕——无产阶级战士的形象。整篇散文诗都是热烈激昂的,表达了革命者不可遏止的爱憎分明。那么我们在朗诵《海燕》时就要抓住这个基调。当然仅仅抓住作品的基调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对作品进行一些技巧上的处理,比如划分段落、确定重音、停顿等等。平平淡淡,没有波澜,没有起伏,一调到底的朗诵是不会成功的。有些人在背诵《海燕》时把握了它激昂奋进的基调,却没有注意朗诵技巧,开口就定在最高的音上,结果到了表达感情的最高点时,就只能是声嘶力竭。我们说这也是把握欠准确的缘故。如果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有了准确的把握,那么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

    这个训练最好能有指导,特别是在朗诵技巧上给些指导。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可以找人帮助,请人听自己背诵,然后指出不足,使我们在改进时有所依据,这对练口才很有好处。

    ■练声法

    练声也就是个人声音的训练,即练嗓子。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听那些饱满圆润、悦耳动听的声音,而不愿听干瘪无力、沙哑干涩的声音。所以锻炼出一副好嗓子,练就一腔悦耳动听的声音,是拥有良好口才的必备条件。

    练声的方法是:第一步,练气。俗话说练声先练气,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就像汽车上的发动机一样,它是发声的基础。气息的大小对发声有着直接的关系。气不足,声音无力,用力过猛,又有损声带。所以我们练声,首先要学会用气。吸气:吸气要深,小腹收缩,整个胸部要撑开,尽量把更多的气吸进去。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你闻到一股香味时的吸气法。注意吸气时不要提肩。呼气:呼气时要慢慢地进行。要让气慢慢地呼出。因为我们在演讲、朗诵、论辩时,有时需要较长的气息,那么只有呼气慢而长,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呼气时可以把两齿基本合上。留一条小缝让气息慢慢地通过。学习了吸气与呼气的基本方法,你可以每天到室外、到公园去做这种练习,做深呼吸,天长日久定会见效。第二步,练声。我们知道人类语言的声源是在声带上,也就是我们的声音是通过气流振动声带而发出来的。

    在练发声以前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先放松声带,用一些轻缓的气流振动它,让声带有点准备,发一些轻慢的声音,千万不要张口就大喊大叫,那只能对声带起破坏作用。这就像我们在做激烈运动之前,要做些准备动作一样,否则就容易使肌肉拉伤。

    声带活动开了,我们还要在口腔上做一些准备活动。我们知道口腔是人的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声音的洪亮、圆润与否与口腔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不要小看了口腔的作用。口腔活动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第一,进行张闭口的练习,活动嚼肌,也就是面皮。这样等到练声时嚼肌运动起来就轻松自如了。第二,挺软腭。这个方法可以用学鸭子叫“gāgā”声来体会。

    人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就是鼻腔。有人在发音时,只会在喉咙上使劲,根本就没有上胸腔、鼻腔这两个共鸣器、所以声音单薄,音色较差。练习用鼻腔的共鸣方法是,学习牛叫。

    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在平日说话时,如果只用鼻腔共鸣,那么也可能造成鼻音太重的结果。

    我们还要注意,练声时,千万不要在早晨刚睡醒时就到室外去练习,那样会使声带受到损害。特别是室外与室内温差较大时,更不要张口就喊,那样,冷空气进入口腔后,会刺激声带。

    第三,练习吐字。吐字似乎离发声远了些,其实两者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发音准确无误,清晰、圆润,吐字也才能“字正腔圆”。我们在小学时,都学习过拼音,都知道每个字都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而一个音节我们又可以把它分成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这三部分从语音结构来分,大体上可以说是,字头就是我们说的声母,字腹就是我们说的韵母,字尾就是韵尾。

    吐字发声时一定要咬住字头。有一句话叫“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在发音时,一定要紧紧咬住字头,这时嘴唇一定要有力,把发音的力量放在字头上,利用字头带响字腹与字尾。字腹的发音一定要饱满、充实,口形要正确。发出的声音应该是立着的;而不是横着的,应该是圆的,而不是扁的。但是,如果处理得不好,就容易使发出的声音扁、塌、不圆润。

    字尾,主要是归音。归音一定要到家,要完整。也就是不要念“半截子”字,要把音发完整。当然字尾也要能收住,不能把音拖得过长。如果我们能按照以上的练习要求去做,那么你的吐字一定圆润、响亮,你的声音也就会变得悦耳动听了。 这里应多做一些这样的练习:

    (1)深吸一口气,数数,看能数多少。

    (2)跑20米左右,然后朗读一段课文,尽量避免喘气声。

    (3)按字正腔圆的要求读下列成语: 英雄好汉 兵强马壮 争先恐后 光明磊落 深谋远虑 果实累累 五彩缤纷 心明眼亮 海市蜃楼 优柔寡断 源远流长 山清水秀

    (4)读练口令

    A.八面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坡炮; 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B.哥挎瓜筐过宽沟,赶快过沟看怪狗;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滚筐空怪看狗。

    C.洪小波和白小果, 拿着箩筐收萝卜。 洪小波收了一筐白萝卜, 白小果收了一筐红萝卜。不知是洪小波收的白萝卜多, 还是白小果收的红萝卜多。

    小测试:两则绕口令,据说没人能快速连着读完

    1.牛郎恋刘娘:

    牛郎恋刘娘,牛郎年年恋刘娘。

    刘娘念牛郎,刘娘连连念牛郎。

    牛郎恋刘娘,刘娘念牛郎。

    郎恋娘来娘恋郎。念娘恋娘念郎恋郎。

    你读完没?可以试试能读完的人占多少的比例。

    2.正常速度读以下各句,测试你的反应能力:

    (1)初入江湖:化肥会挥发

    (2)小有名气:黑化肥发灰,灰化肥发黑

    (3)名动一方:黑化肥发灰会挥发;灰化肥挥发会发黑

    (4)天下闻名:黑化肥挥发发灰会花飞;灰化肥挥发发黑会飞花

    (5)一代宗师:黑灰化肥会挥发发灰黑讳为花飞;灰黑化肥会挥发发黑灰为讳飞花

    (6)超凡入圣:黑灰化肥灰会挥发发灰黑讳为黑灰花会飞;灰黑化肥里会挥发发黑灰为讳飞花化为灰

    (7)天外飞仙:黑化黑灰化肥灰会挥发发灰黑讳为黑灰花会回飞;灰化灰黑化肥黑会挥发发黑灰为讳飞花回化为灰

    ■复述法

    复述法就是运用重复叙述别人讲话的方法,训练人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其方法是:选一段长短合适、有一定情节的文章。最好是小说或演讲词中叙述性强的一段,然后请朗诵较好的人进行朗读,最好能把它录下来,然后听一遍复述一遍,反复多次地进行。直到能完全把这个作品复述出来。复述的时候,你可把第一次复述的内容录下来,然后对比原文,看你能复述多少,重复进行,看多少遍自己才能把全部的内容复述下来。这种练习绝不单单在于背诵,而在于锻炼语言的连贯性。如果能面对众人复述就更好了,它还可以锻炼你的胆量,克服紧张心理。

    开始时,只要能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就可以,在记住原话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意思复述出来;第二次复述时就要求不仅仅是复述情节,而且要求能复述一定的人物语言或描写语言;第三次复述时,就应基本准确地复述出人物的语言和基本的描写语言,逐次提高要求。在进行这种练习之前,最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选文章的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要求。比如选了一段共有10句话的文章,那么第一次复述时就要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并能把几个关键的句子复述出来;第二次就应该能复述出5~7个句子;第三次应能复述8~10个句子。持之以恒,必然可提高语言连贯性和记忆力。

    开始练习时,最好选择句子较短、感兴趣的材料进行,这样便于你把握、记忆、复述。随着训练的深入,你可以逐渐选一些句子较长、情节少的材料进行练习。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效果会更好。这种练习一定要持之以恒。有的同学一开始就选用那些长句子、情节少的文章作为训练材料,结果常常是欲速则不达。这就像我们学走路一样,没学会走,就要学跑是一定要摔跤的。这个训练枯燥乏味,需要耐心与毅力,才能达到练习目的。

    ■模仿法

    说话其实从幼儿开始就是靠模仿学来的,模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小时候学说话是向爸爸、妈妈及周围的人学习,向周围的人模仿。那么我们练口才也可以利用模仿法,向这方面有专长的人模仿。日久天长,当众讲话的能力也必然随时间递增。

    具体方法如下:

    模仿专人。在生活中找一位当众讲话能力强的人,记录他最精彩的讲话供你进行模仿。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又适合你模仿的播音员、演员的声音录下来,然后进行模仿。

    专题模仿。几个好朋友在一起,请一个人先讲一段小故事、小幽默,然后大家轮流模仿,看谁模仿的最像。为了刺激积极性,也可以采用打分的形式,大家一起来评分,表扬模仿最成功的一位。这个方法简单易行,且有娱乐性。茶余饭后只要有三四个人就能进行。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讲的小故事、小幽默,一定要新鲜有趣,大家爱听爱学。而且在讲以前一定要进行一些准备,一定要讲准确、生动、形象,千万不要把一些错误的东西带去,否则模仿的人也跟着错了,害人害己。

    随时模仿。我们每天都听广播,看电视、电影,那么你就可以随时跟着播音员、演播员、演员进行模仿,注意他的声音、语调,他的神态、动作,边听边模仿,边看边模仿,这种方式还可增加词汇量。

    这里要求从模仿对象的语气、语速、表情、动作等多方面进行模仿,并在模仿中有创造,力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进行这种练习时,一要注意要有选择性。要选择那些对自己身心有好处的语言动作进行模仿,我们有些同学模仿力很强,可是在模仿时不够严肃认真,专拣一些脏话进行模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低级的趣味,要杜绝这种模仿方法。

    模仿法是一种简单易学、娱乐性强、见效快的方法,适合各个年龄段,勤学苦练,必能立竿见影。

    ■描述法

    小的时候我们都学过看图说话,描述法就类似于这种看图说话,只是我们要看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图,还有生活中的一些景、事、物、人,而且要求也比看图说话高一些。简单地说,描述法也就是把你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描述法可以说是比以上的几种训练法更进了一步。这里没有现成的演讲词、散文、诗歌等做你的练习材料,而要求你自己去组织语言进行描述。所以描述法训练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训练同学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条理性。无论是演讲、说话、论辩都需要有较强的语言组织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一张悬河之口,语言组织的能力是口语表达能力的一项基本功。

    其方法是:找一幅画或一个景物作为描述的对象。

    第一步,对要描述的对象进行观察。比如,我们所要描述的对象是“秋天的小湖边”,那么我们就要观察一下这个湖的周围都有些什么,有树?有假山?有凉亭?还有游人?并且树是什么样子?山是什么样子?凉亭在这湖光山色、树影的衬托下又是个什么样子?这秋天里的游人此时又该是一种什么心情呢?这一切都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你的心去体验。只有用心细致地予以观察,你的描述才有基础。

    第二步,描述。描述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有顺序地进行描述。其要求是,抓住特点进行描述。语言要清楚,明白,要有一定的文采。描述的千万不要成流水账,平平淡淡,一定要用描述性的语言,尽量生动些,活泼些。要讲点顺序,不要东一句,西一句,南一句,北一句的,描述出的东西,让人听了以后能知道你描述的到底是个什么景物。描述的时候允许有联想与想象。比如,你观察到秋天的湖边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孤独地坐在斑驳陆离的树阴下,你就可能有一种联想,你可能想到了自己的爷爷,也可能想到这个老人的生活晚景,还可能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个诗句……那么在描述的时候,你就可以把这一切都加进去,使你的描述更充实、生动。

    ■角色扮演法

    角色一词,我们也是从戏剧、电影中借用来的。是指演员扮演的戏剧或电影中的人物。我们这里的角色,与戏剧、电影中讲的角色,有着相同的意义。角色扮演法,就是要我们学演员那样去演戏,去扮演作品中出现的不同的人物,当然这个扮演主要是在语言上的扮演。

    其方法是:

    (1)选一篇有情节、有人物的小说、戏剧为材料。

    (2)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特别要分析人物的语言特点。

    (3)根据作品中人物的多少,找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比比看,谁最能准确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4)可以一个人扮演多种角色,以此培养自己的语言适应力。

    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语言的适应性、个性,以及适当的表情、动作。这种训练法要求“演”的成分很重,它有别于对朗诵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声音洪亮,充满感情,停顿得当;还要求能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地把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而且要配有一定的动作和表情。从这个角度看,这个训练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只要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那么我们就会成功。

    ■讲故事法

    人们都听过故事,但不一定都会讲故事,讲故事看起来很容易,要真讲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常言说:“看花容易,绣花难”,听别人讲故事绘声绘色,很吸引人,有些朋友听起故事来甚至都可以忘了吃饭、睡觉,可是自己一讲起来,仿佛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干干巴巴,毫无吸引力。因此,讲故事也是一种才能,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把故事讲好的。学习讲故事是练口才的一种好方法。

    讲故事,可以训练人的多种能力。因为故事里面既有独白,又有人物对话,还有描述性的语言、叙述性的语言,所以讲故事可以训练人的多种口语能力。

    这里的方法是:

    (1)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故事的情节性是十分强的,而且故事的主题大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讲故事以前就要先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要讲《皇帝的新衣》这个童话故事,那么你就要分析其中的几个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然后把国王的愚蠢无知,骗子的狡诈阴险,大臣的阿谀奉承、不分是非,乃至小孩的天真无邪都用语言表现出来,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2)掌握故事的语言特点。故事的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语言,其最大的特点是口语性强、个性化强。所以当我们拿到一个材料的时候,不要马上就开始练习讲,而要先把材料改造一下,改成适合我们讲的故事。

    (3)反复练讲。对材料做了以上的分析、加工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练讲。通过反复练讲达到对内容的熟悉。最后能使自己的感情与故事中人物的感情相结合,做到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性格,语言生动形象。

    另外,边练讲,还要边注意设计自己的表情、动作。看看你讲故事时的表情、动作是不是与你讲的内容相一致。其要求是:发音要准确、清楚。平舌音、翘舌音、四声都要清楚。最好能用普通话讲。其次,不要照本宣读。讲故事是不允许手里拿着故事书照着念的,那样就成了念故事了。讲故事要用自己的语言去讲。

    由于个人知识、心理以及年龄的差异,练习口才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只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刻苦练习,就一定会找到打开“口才”之门的金钥匙。

    ■ 阅读链接:让生命化蛹为蝶 ■

    一个孩子,相貌丑陋,说话口吃,而且因为疾病导致左脸局部麻痹、嘴角畸形、一只耳朵失聪,他的母亲为此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一个来到世界上没几年的孩子,就要忍受不幸命运的折磨,他以后怎么生活啊?”但她除了对孩子倍加爱护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

    然而,也许这个孩子注定是个生活的强者,他比一般的孩子更快地走向成熟,他默默地忍受着别的孩子的嘲笑、讥讽的话语和目光,他自卑,但更有奋发图强的意志,当别的孩子在玩具中打发时间时,他刚沉浸在书本中,在他读的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成人读物,他却读得津津有味,因为他从中学到了坚强,学到了一种永不放弃的品质。

    为了矫正自己的口吃,他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看着嘴唇和舌头都被石子磨烂的儿子,母亲心疼地流着眼泪说:“不要练了,妈妈一辈子陪着你。”懂事的他替妈妈擦着眼泪说:“妈妈,书上说,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冲破束缚它的茧之后才变成的,如果别人把茧剪开一道口,由茧变成了的蝴蝶是不美丽的,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后来,他能流利地讲话了。因为他的勤奋和善良,中学毕业时,他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获得了良好的人缘,他周围的人,没有谁会嘲笑他,有的只是对他的敬佩和尊重。这时,他母亲为他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她希望自己的儿子尽量顺利些。但他同样对母亲说:“妈妈,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1993年10月,博学多才、颇有建树的他参加总理竞选,他的对手居心叵测地利用电视广告夸张他的脸部缺陷,然后写上这样的广告词:“你要这样的人来当你的总理吗?”但是,这种极不道德的、带有人格侮辱的攻击招致了大部分选民的愤怒和谴责。当他的成长经历被人们知道后,他赢得了极大的同情和尊敬,他说的:“我要带领国家和人民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的竞选口号,使他高票当选为总理,并在1997年的竞选中再次获胜,连任总理,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蝴蝶总理”,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跨世纪的总理让·克雷蒂安。

    是的,有些东西我们无法改变,比如低微的门第、丑陋的相貌、痛苦的遭遇,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茧”,但有些东西则人人都可以选择,比如自尊、自信、毅力、勇气,它们是帮助我们突破命运之茧、由蛹化蝶的生命之剑。也许我们总是羡慕那些不经意间便在理想之路上走了很远的人们,但那毕竟是少数的幸运儿,总有一天我们会明白,就大多数人来说,那些背负着人生苦难的重荷一步步慢慢向前,一直坚持到最后的人们,才是走得最远最好的。

    ■

    ◎ 锻炼最大胆的发言;

    ◎ 锻炼最大声的谈话;

    ◎ 锻炼最流畅的演讲;

    ◎ 锻炼最完美的形象;

    ◎ 口才绝对是练出来的!

    100

    99

    Part2 训练篇

    ——台上1分钟,台下10年功:好口才是练出来的

    第11课

    魅力口才修炼八法:坚持就有效

    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

    ——斯大林

    ■林语堂的妙才演讲

    语言大师林语堂对演讲特别重视。首先,他认为演讲,尤其是对群众演讲,必须像女孩子穿的迷你裙一样,越短越好。其次,他认为,一篇成功的演讲,必须在事前有充分的准备,但在演讲时又让人觉察不到有准备的功夫。因此,林语堂最反对令人措手不及的临时演讲。

    有一次,林语堂到一所大学参观。参观之后,校长陪同他到大餐厅和同学们共进午餐,校长深感机会难逢,临时请他对学生讲几句话。林语堂十分为难却又无可推脱,于是即景生情地讲了一个笑话。他说:“罗马时代,皇帝残害人民,时常把人投到斗兽场中,活生生地被野兽吃掉,这实在是一种残忍不堪的事。有一次,皇帝又把一个人投进斗兽场里,让狮子去吃。岂料此人浑身是胆,只见他慢腾腾地走到狮子身旁,在它耳边讲了几句话,那狮子掉头就走,并不吃他。皇帝看在眼里,倍感诧异,于是再放一只老虎进去,那人依然无所畏惧地走近老虎身旁,同样和它耳语一番,那只老虎也悄悄走开了,照旧不吃他。皇帝百思不解,就把那人叫出来盘问:‘你到底对狮子和老虎说了些什么,竟使它们不吃你而掉头就走呢?’那人答道:‘简单得很,我只是提醒它们,吃我很容易,不过吃了以后,你得演讲一番。”讲罢,博得满堂喝彩,然而,那位校长却被弄得啼笑皆非,显得十分尴尬。

    另有一次,纽约某林氏宗亲会邀请林语堂演讲,希望借此宣杨林氏祖先的光荣事迹。他深知这种演讲是背儿媳过河——费力不讨好。因为不说些称颂祖先的话,同宗会大失所望,倘若过于吹嘘,又有失学人风范。千是他认真思索,策划了一篇短小精悍的讲稿。他说:“我们姓林的始祖,据说有商朝的比干丛相,这在《 封神榜 》里提到过;英勇的有《 水浒传 》 里的林冲;旅行家有《 镜花缘 》里的林之洋,才女有《 红楼梦 》里的林黛玉。此外,还有美国大总统林肯,独自驾机飞越大西洋的林白,可谓人才辈出。”林语堂这段简单而精彩的演讲,令台下宗亲雀跃万分,禁不住鼓掌叫好。然而,当我们仔细回味他的话时,就会发现他所谈的不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就是与林氏毫不相干的海外名人,并未对祖先歌功颂德。

    ■刘墉巧言戏和珅

    大奸臣和■小时候曾进宫当差,专管每夭晚上点燃蜡烛一事,加上他人又矮小,人们便送了他个外号“蜡头儿”。可谁知,这个“蜡头儿”却越烧越旺,平步青云,一直官升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

    和■在四十九岁这年,曾庆过一次大寿,大摆宴席,广邀朝臣。大小官吏们莫不趁此机会巴结,一时间,金银珠宝收了无数。罗锅子刘墉也来祝寿。他的寿礼与众不同:红烛一对,上面分别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和■接过红烛,忙命家人将其点燃摆好。

    席间,和■开言道:“老朽不才,枉过五十。蒙圣上恩宠,万事如意,只是至今尚未取号,实在惭愧。”他转向刘墉,双拳一握:“就请年兄惠赐一个如何?”刘墉为人耿直,且诙谐多智,向来不愿与奸臣来住。这次前来,已经是碍于官场情面,偏偏此时和■又多事,心中着实气恼,但又无法推脱。他环顾大堂,忽见红烛高烧,顿时有了主意。只听他缓缓言道:“蒙和兄看得起刘某,只好从命,我看和兄胸怀似海,志高如山,就号‘海山’,不知意下如何?”和■听罢,非常高兴,连连称谢。大家杯来盏去,尽兴而饮。

    酒宴完毕,和■亲自送客出府。回来时,满面春风,边走边思忖:“人说刘墉多才,今日赠号,果然不错。”迈进大堂,但见一对红烛各有一字尚未燃尽。看着看着,和■顿时沉下脸来,呆在那里。原来,一对红烛,各剩一字,左为“海”,右为“山”。刘墉巧借红烛戏弄和坤,场面上堂堂大号“海山”,原本还是个“蜡头儿”。

    ■圆智巧答乾隆问

    圆智是乾隆年间宁波天童寺的当家和尚,他虽无点金之术,却颇有应变之才。

    有一天,乾隆皇帝只身微服南下。来到宁波后,便独往天童寺而来。圆智听到此事,马上到山脚下等候。不一会儿,乾隆便来到眼前。圆智在他身前合十躬身轻声道:“小僧天童寺主持圆智接驾来迟,万望恕罪。”

    乾隆听说此人为圆智,便想给一个下马威。于是,面孔一板,厉声问道: “你既知朕躬到此,为何不率领众僧,大开山门,跪接圣驾?你这轻轻一揖, 该当何罪?”

    圆智不慌不忙地说:“小僧岂敢亵渎圣驾,只因这次圣上南巡,乃是微服私访,小僧若是兴师动众,恐怕引起游人瞩目,有碍圣上安康,故小僧才一个人悄悄在此相迎。”

    乾隆听他说得有理,只好说:“恕你无罪,前面带路便是。” 路上,乾隆又说:“大和尚,今日朕躬上山,你能不能把我比上一比。” 圆智闻言,暗自思忖:“这可不好比,比不好全寺都得遭殃。”但他脑子一转,笑着说:“万岁爷上山,可有一比:好比佛爷带你登天,一步还比一步高。”

    乾隆一听,心里不舒服,圆智自比佛爷,上风被他占了。可又在佛地无可指责,只好暂时作罢。 他们一进天王殿,正见弥勒佛喜眉笑脸地朝外而坐。乾隆点子又上来了,指着弥勒佛问圆智:“请问大和尚,他为何而笑?”

    圆智答:“启禀圣上:他是笑贤僧命乖运蹇,身入空门,终日青灯木鱼, 碌碌无为。”

    乾隆一听,心暗想:“这下子可有空子钻了!”马上问圆智:“他也在对我笑,照你说,他也在笑我碌碌无为了?” 圆智见乾隆咄咄逼人,连忙回答说:“哪里哪里,佛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他对万岁爷迎面而笑,是笑你为万民操心,以国事为重,不像凡夫俗子,气量狭窄,笑里藏刀!” 乾隆听了,哭笑不得,因为圆智明明是正在骂自己呢!可不好发作,只好忍气作罢。

    乾隆离寺时,圆智送他下山。当他走到山腰时,想起上山之事,又想难 一下圆智,说:“我上山时,你说我一步比一步高,现在我下山了,你可怎么说?”

    圆智听了,稍思片刻,即答:“如今又好比如来佛带万岁爷下山,后头更比前头高啊!”

    乾隆听了,目瞪口呆,觉得这个和尚确实很有应变之才。

    ■感受马克·吐温的幽默

    马克·吐温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杰出作家,他以幽默、讽刺的手法为人们描绘了美国的社会生活画卷。它不仅在创作中擅长幽默,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妙趣横生”。

    1.广告

    一位商界阔佬对马克·吐温说:“我想借助您的大名,给敝公司做个广告。”马克·吐温说:“当然可以。”

    第二天在马克·吐温主办的报纸上登出了如下文字:

    一只母苍蝇有两个儿子。她把这两个儿子视若掌上明珠,爱护备至。一天,母子三个飞到某某商业公司的商店里。一只小苍蝇去品尝包装精美的糖果,忽然双翅颤抖落下来,一命呜呼!另一只小苍蝇去吃香肠,不料也一头栽倒,顷刻毙命。母苍蝇痛不欲生,扑到一张苍蝇纸上意欲自杀,尽管大吃大嚼,结果却安然无恙!

    阔佬看完广告,气得直翻白眼。

    2.演讲

    一次偶然的机会,马克·吐温与雄辩家琼西应邀参加同一晚宴。

    席上演讲开始了,琼西滔滔不绝,情感丰富地讲了20分钟,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然后轮到马克·吐温演讲。

    马克·吐温站起来,面有难色地说:“诸位,实在抱歉,会前琼西先生约我互换演讲稿,所以诸位刚才听到的是我的演讲,衷心感谢诸位认真的倾听及热情的捧场。然而,不知何故,我找不到琼西先生的讲稿,因此我无法替他讲了。请诸位原谅我坐下。”

    3.只好站着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到法国一个小城市旅行并发表演讲。一天,他独自到理发店理发。理发师问:“先生,您好像是刚从国外来的?”马克·吐温答道:“是的,我是第一次来这个地方。”“您真走运,因为马克·吐温先生也在这里,今天晚上您可以去听他演讲。”

    “肯定要去。”

    “先生你有入场券吗?”

    “还没有。”

    “这可太遗憾了!”理发师把双手一摊,惋惜地说,“那您只好从头至尾站着听了,因为那里不会有空位子。”

    “对!”马克·吐温说,“和马克·吐温在一起真糟糕,他演讲我就只能永远站着。”

    4.蚊子

    马克·吐温有一次到某地旅店投宿,别人事前告知他此地蚊子特别厉害。

    他在服务台登记房间时,一只蚊子正好飞来。马克·吐温对服务员说:“早听说贵地蚊子十分聪明,果如其然,它竟会预先来看我登记的房间号码,以便晚上对号光临,饱餐一顿。”

    服务员听后不禁大笑。结果那一夜马克·吐温睡得很好,因为服务员也记住了房间号码,提前进房做好灭蚊防蚊的工作。

    5.车票

    马克·吐温外出乘车。当列车员检查车票时,他翻遍了每个衣袋,也没有找到自己的车票。刚好这个列车员认识他,于是就安慰马克·吐温说:“没关系,如果您实在找不到车票,那也不碍事。”“咳!怎么不碍事,我必须找到那张该死的车票,不然的话,我怎么知道自己要到哪儿去呢?”

    6.一半是混蛋

    马克·吐温有一次因为看不惯国会议员在国会通过某个法案,因此在报纸上刊登了一个广告,上面写着:“国会议员有一半是混蛋。”报纸一卖出,许多抗议电话随之而来,这些国会议员可不认为自己是混蛋,纷纷要求马克·吐温更正。马克吐温于是又刊登了一个更正:“我错了,国会议员,有一半不是混蛋。”

    ■

    ◎ 春秋时,毛遂自荐使楚,口若悬河,迫使楚王歃血为盟;战国时,苏秦又说诸侯,身挂六国相印,促成合纵抗秦联盟;东汉末,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说服吴主孙权联刘抗曹,终获赤壁大捷;建国初,周恩来奔走各国,谈笑风生,言谈间卷舒风云,树立了中国外交新形象;二战时,罗斯福、丘吉尔慷慨陈词,雄辩滔滔,唤起千万人民与法西斯决一死战的信心,扭转了世界局势……语言在他们那里,已然成为一种攻无不克的法宝,领略语言大师的风采,向世界语言大师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第12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向语言大师学习口才

    当你同半智半愚者谈话时,不妨说些废话;当你同无知者谈话时,不妨大肆吹牛;当你同睿智者谈话时,就该非常谦恭,而且要征询他们的看法。

    ——爱德华·布尔沃-利顿

    ■咄咄逼人,得理不饶人

    许多人能言善辩,时常在人群中占据上风。为了显示自己的口才有多么了得,他们更乐意尖酸刻薄,带有挑衅意味,似乎这样会显得伶牙俐齿,不好惹、有个性。很多善于辩论的人因为不懂人际关系的维护,目中无人,争强好胜,什么都想比别人高出一截。别人说一句话,他也会从中挑刺,非要让别人同意他的观点,甚至不惜辩论一番决出胜负。卡耐基对此说:你可能赢了辩论,可是你却输了人缘。任何讽刺挖苦都是带有攻击性的,即使是友善的嘲弄,有时也会让你失去友情。讽刺挖苦阻挡了正常的开放式的交流,而使交往变成了荒谬的争吵。

    公共汽车上人多,一个年轻小伙子不小心踩到了一位老大爷的脚,老大爷脾气不好,张口就来:“你说你这么大一小伙子,欺负我这么大岁数的人干吗?”

    小伙子本来刚开始是想说一句抱歉,可老大爷的话实在让他反感,愧疚的心理马上无影无踪,他按捺了半天说:“踩了就踩了,可我什么时候欺负您了啊?”

    老大爷更不高兴,说:“得得得,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学好。我看你那样儿,监狱里刚放出来的吧?”

    这下小伙子可火了:“你这人怎么说话呢?”说完就要往前冲。这下车里的人左劝右劝,好不容易才让他俩消了气儿。

    老大爷的说法就是典型的“得理不饶人”,本来只是小事一桩,可是为这么一点小事斤斤计较,让他自己显得很刻薄,不但形象大打折扣,还害得双方心理都不痛快,何苦呢?

    一位老人去逛花鸟市场,不小心将小贩的两个花盆碰倒摔破了。老人连忙道歉,还说愿意把两盆花买下来,可是一掏口袋才发现一分钱都没带。

    那个卖花的小贩就不依了,喋喋不休地说两盆花值多少钱,其实最多也就20块钱。

    老人说:不管多少钱我赔你就是了,但是我现在没有带钱,你可以叫人随我回家拿钱。

    小贩不相信,不让他走,一个劲地让他再好好摸摸口袋找钱。老人把口袋翻给他看,确实是没有钱,可是小贩就是不相信,还咄咄逼人,说哪有这么大一个人出门不带钱的。

    老人没办法解释,只好反复说,我不会骗你的,可是无论他怎么解释,小贩就是不相信。小贩要老人拿出身份证看,可是老人偏偏又没有带身份证,于是小贩就仍然不放他走。这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老人没有受过这种委屈,感觉很没面子,着急上火,结果一下子心脏病突发,不治而亡。

    为了20块钱的花盆,居然葬送了一个老人的生命,芝麻大小的事情却能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即便是追悔莫及又有什么用呢?想想看,生活中为这种小事斤斤计较、得寸进尺的人还真不少,其实,很多事情根本没有必要非要分出个高下优劣,尤其当这个结果还可能挫败别人的自尊心时,那就更不要去争辩。你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你;你要存心让别人难堪,别人一定心里不服气,这也注定为你以后的人际交往埋下隐患。所以,有时候对自己的观点要有所保留,对别人的观点也要能理解和认同,这样关系才能和谐。

    别人有了错,也许自己已经意识到了,对所犯的错误多少有了负罪感,如果不分场合、对象,一味地理直气壮谴责别人,会让人十分难堪。得饶人处且饶人,对那些已经有了内疚之意的人应该学会同情和理解,学会宽容和礼让,学会拯救。

    在一个秋天,美国加州有两个流浪的少年在林场里玩,为了搞恶作剧点燃了那片丛林。就是在这次火灾中,一名年轻的消防警察不幸牺牲了。

    在查明这是一起蓄意的纵火案之后,人们非常愤怒,市长表示一定要将罪犯抓捕归案,让他们接受最严厉的惩罚。但是那位牺牲的消防警察的母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却出人意料。她说:“我很伤心地看到我的儿子离开我,但我现在只想对制造灾难的两个孩子说几句话:你们现在一定活得很糟糕,很可能生不如死。作为这个世界上最有资格谴责你们的我,此时只想说,请你们回家吧,家里还有等待你们的父母,只要你们这样做了,我和上帝一起宽容你们……”

    在这位宽容的母亲发表电视讲话前,两个纵火的孩子因为承受不了巨大的社会压力而购买了大量的安眠药准备一起离开这个世界。但就在这时,他们从电视里听到了这位母亲的声音,顿时泪如雨下。而后,他们将安眠药丢到一边,决定向警察投案自首。

    这位母亲的宽容真是让人动容。本身原谅杀死儿子的罪魁祸首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而她居然还在担心他们活得不好,规劝他们回到家人身边。相信读者听到这样感人肺腑的语言,见识到如此高贵的一颗心,也会不禁慨叹。正是她的宽容,她的心平气和,阻止了两条鲜活年轻的生命从世界上带着悔恨而消失。

    扪心自问,我们有此胸襟吗?看看这位伟大的母亲,我们有何理由对别人的错误耿耿于怀,念念不忘,用恶意和仇恨来对待那些本已十分脆弱的人呢?得理让三分是一种风度,一种理解,也是一种谦让和原谅,它会让你周围的人因此对你心怀敬意。

    人与人相处,发生争吵在所难免,甚至夫妻那样的亲密关系,也不会例外。对此,一旦有了纷争,即使认为自己一方在理,也应避免过分的数落、指责。这时候,最好的方式是使用调侃、幽默的言语,浇灭对方的怒气,达到释疑解纷的效果。一位丈夫彻夜未归,次日才幽灵般地回到家中,妻子埋怨了几句,两人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干起仗来。忽然,妻子说:“算了,没什么了不起,男人晚上不回家都成时髦了——我唯一要提醒你的是:熟悉的地方还是有风景的!”那妻子虽然占理,却没有去“痛打落水狗”,只是调侃了几句,便使一场冲突,体面地结束了。

    俗话说:“饶人不是痴汉。”当双方的争论已到剑拔弩张的时候,占理得势的一方应当有“得饶人处且饶人”的风范;切忌穷追猛打,将对方逼入死胡同。那样不仅不能辩赢对方,反而会扩大矛盾冲突。当然,“饶人”也要讲究语言艺术,这就是力求在无损于双方面子和尊严的情况下达成妥协。要做到这一点,言语方式和言语内容的选择是否恰当,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方式主要有五种:利用幽默、巧打台阶、诚恳解释、提出难题、以柔克刚。都是要与实际情况相搭配,以解决问题。

    “得理不饶人”是你的权利,但不妨“得理且饶人”,这样也给自己留条退路。人海茫茫,但却常“后会有期”,你今天得理不饶人,焉知他日二人不狭路相逢?若那时他有理你无理,吃亏的可就只有你了。所以说,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正是为自己留了后路。

    ■言语太■嗦,折磨人耳朵

    “哎呀,悟空你也真调皮呀,我叫你不要乱扔东西呀!哎,乱扔东西可是不对的……哎呀,我还没把话说完,你怎么把棍子也给扔掉了?月光宝盒是宝物,乱扔它会污染环境。嗳,砸到小朋友怎么办?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嘛!”

    看到唐僧这段经典的话,你可能会忍俊不禁。唐僧的话是虚构出来的,但事实上还真有人堪与唐僧媲美:

    2003年,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获得了英国“推广简洁英语运动”组织向他颁发的年度“不知所云”奖。因为他曾经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谈到伊拉克是否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说了一段流传很广的“名言”:“我一向对尚未发生的事情的有关报道感兴趣,因为就像我们都知道的那样,有一些众所周知的事情;我们知道一些我们知道的事情。我们不知道很明显未知的事情;那就是说,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我们不知道。但也没有人知道未知的事情——也就是我们不知道的未知的事情。”

    这位部长简直比唐僧还厉害,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作为笑话或者新闻看起来挺不错,但如果现在有这样一位活宝在你耳边不停地碎碎念,相信滋味一定不太好受。

    一位从小在一块长大的朋友,多年不见,说要来看玛丽,玛丽高兴之余,力邀其到家里住。刚开始朋友不愿意,说怕打扰玛丽和家人的生活,玛丽说家里有客房,没关系。于是,朋友来了,还带来了一位玛丽不认识的朋友小红。

    小红很喜欢说话,而且说的话至少可以重复五遍。那样的重复不是口语化的重复,而是怕你听不懂或她已经忘记她说过了的重复。

    刚开始,出于礼貌,玛丽还能不厌其烦地坚持听她一次次地重复、一遍遍地叙述,到了后来,玛丽的听觉神经终于再也承受不住,只要她一重复叙述,玛丽就赶紧躲到一边去。可她说话的声音不仅大,而且穿透力特强,躲到书房里关起门来还能听到她的声音。她在玛丽们家的两天时间里,玛丽家的每个角落几乎都充满了她的声音。

    因为小红喜欢说话,所以她的电话也就特别多,而且每个电话至少都要说上十分钟。

    有一次,她给她的一个朋友电话,电话足足打了近四十分钟,可来来去去就是那么几句话,重重复复地就是那么一件事。

    当她放下电话之时,朋友终于忍不住,说:“小红,我感觉你有点啰嗦,你还没到更年期呢。”

    听罢朋友的话,小红说:“不是我啰嗦,是她们不理解我的意思,我必须要说清楚。”于是,她便也就这样一遍遍地跟玛丽和朋友解释,说她不是啰嗦……真是烦人之极!

    她在玛丽家的两天时间里,玛丽已经被她富有穿透力的声音折腾得筋疲力尽。如果再继续这样下去,玛丽非崩溃不可!好在第三天朋友把她带走了。

    就在她走出玛丽们家的刹那,玛丽整个人一下就轻松起来,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是不是觉得玛丽很可怜,小红很讨厌?那么就自己引以为戒吧。

    啰哩啰嗦的人的确让人头疼。可是生活中就是有这样的人,明明一句话能讲完的事非要长篇大论,废话连篇,毫无重点,让人听着摸不着头脑。而当事人还根本对自己的毛病毫无察觉,自顾自享受表达的乐趣,全然不顾听众是多么如坐针毡。

    清代小说《镜花缘》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林之洋、唐敖几个人在一家酒楼喝酒,酒保错把一壶醋给了他们,林之洋喝了一口,忙喊:“酒保,错了,把醋拿来了。”这时旁座的一个老儒连连摆手,示意他不要喊,接着说道:“今以酒醋论之,酒价贱之,醋价贵之。因何贱之?为何贵之?其所分之,在其味之。酒味淡之,故而贱之;醋味厚之,所以贵之。人皆买之,谁不知之。他今错之,必无心之。先生得之,乐和如之!——弟既饮之,不该言之。不独言之,而谓误之。他若闻之,岂无语之?苟如语之,价必增之。先生增之,乃自讨之,你自增之,谁来管之。但你饮之,即我饮之;饮既类之,增应同之。向你讨之,必我讨之;你既增之,我安免之?苟亦增之,岂非累之?既要累之,你替与之。你不与之,他安肯之?既不肯之,必寻我之。我纵辩之,他岂听之?他不听之,势必闹之。倘闹急之,我唯跑之——跑之,跑之,看你怎么了之!”

    不知道你看了是什么感觉,这种滥用“之”字且废话连篇的行径,简直就是在折磨别人。

    在生活中,你是否经常会看到类似的现象:一位妈妈三番五次地对孩子说“你要把你的屋子收拾干净”,可孩子将妈妈的话当作耳旁风,屋子杂乱依旧;妻子不知疲倦地提醒丈夫“你该戒烟了”,可丈夫依然吞云吐雾……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刺激过多、过强、过久,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引起了人们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情绪,使事物朝相反方向发展。心理学上将这一行为称作“超限效应”。

    由此可见,我们如果希望自己说的话能够在别人身上起作用,就不能采取简单的重复,而是能换个角度、换种说法,将对方的厌烦心理、逆反心理减到最低,到那时,你也许能真正体验到“一语千金”的威力。

    托尔斯泰说过:“人的智慧越是深奥,其表达想法的语言就越简单。”其实真正打动人心的语言往往不是长篇大论,而是那些简洁有力的话。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希特勒的进攻,英国节节败退,人心彷徨,士兵士气低沉。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觉得有必要做一场演讲,来激励士兵的士气,挽救国家的命运。

    丘吉尔拄着拐杖,戴着草帽,慢步走向讲台,先把草帽放在讲台,然后从左到右横扫了整个军营,说:“永不放弃!”然后又从左到右横扫了整个军营,说:“永不放弃!”当时整个军营鸦雀无声,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可以听到。然后他又从左到右横扫了一次整个军营,加大声量说:“永不放弃,永不放弃,永不放弃,永不放弃!”整个军营都兴奋起来,欢呼声和拥抱淹没了整个军营。此后英国连连打败了德国希特勒的进攻。

    这就是丘吉尔最著名的演讲,世界上最震撼的演讲,同时也是世界上最短的演讲。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吗?在这个讲究效率的时代,不要用你的长篇大论来浪费彼此的时间,折磨别人的耳朵了,简洁明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适时闭嘴巴,不要惹是非

    苏东坡曾经留下过这样一首诗:“高山石广金银少,世上人多君子稀。相交不必尽言语,恐落人间惹是非。”

    “相交不必尽言语”,就是这个道理。很多时候,我们谈兴甚浓,于是海阔天空无所不谈,画蛇添足或是把一些完全不该说的话和盘托出。这样岂能不惹是非?

    林丽不久前刚刚生了一个孩子。一天,她和另一个办公室的小杨迎面遇到了。小杨出于礼貌,打招呼说:“你来上班了?真辛苦啊!你生的小孩还可爱吧?”

    说完之后,小杨立即意识到了自己的话语有些欠妥,因为没有谁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不可爱的,而你还要再去强调这个问题,必然引起对方的不快。果然,林丽就说:“谢谢!你早点生孩子不就知道可爱不可爱了!?”而小杨是一个30多岁,还没有婚史的人。林丽也多说了后面这一句话,刺伤了小徐的自尊,就加深了两个人之间更多的误会。如果她们都能适可而止吞下后面的一句话,就不会造成彼此的不愉快了。

    在与人交往中要做到吞下不该说的话,应该具备这样的心态:就算你是全世界最自我的人,也要懂得尊重别人。不要以为吞下自己最后一句话就不自我,其实这样才是真正懂得保护自己。

    适时地闭上你的嘴巴,你会看起来更加可爱。不要罔顾别人的想法而肆意倾倒你的垃圾信息,更不要随便对一个不熟悉的人卖弄你的小道消息和私人问题。

    小心那些只听不说的人,或许是因为害羞,或许是他们别有用心。在询问式和操纵式的倾听中,要学会分辨同情理解或居心叵测的耳朵。

    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办公室这个弹丸之地中,此起彼伏的流言蜚语,其杀伤力之强简直匪夷所思。如何在办公室里保护好自己,实在是一门大学问。下面这些内容是你不得不学的:

    小心别在办公室谈论自己的私事,或是在同事间散播别人的八卦,这两种行为都会不自觉把自己推入危险的境地。但你绝对应该张大耳朵,封紧嘴巴,“有耳无嘴”不只是大人教训小孩子的话,也是办公室丛林的生存法门之一。

    八卦一向是同事间联络感情最佳的共同话题,尤其在茶水间、洗手间这两间“谈话室”里,往往是众家流言的最大集散地,也是大家说老板坏话的“秘密花园”。然而,就算你在办公室受了多大冤屈,苦水满腹,都不应该向同事诉苦。原因有二,牢骚如同狐臭,人人避之唯恐不及,没有人有义务当你的情绪垃圾桶;其二,办公室不是你找心理医师的地方,有些人会以为互相交换心事是两人结盟的保证,但万一有一天两个人不再是朋友呢!过去的秘密可就成了对方手上的把柄了。

    因此,不论你跟老板私交多好,或是心结多深,都不要在公司里张扬。如果你条件不错,工作认真,也交出了漂亮成绩,一定不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被归因于跟上司的“特殊关系”吧!万一你跟上司之间有误会或摩擦,被有心人知道了,难保不会成为被利用的话题或炒作的题材,两者对你一点好处都没有。

    八卦可以多听,但不能多讲,最好只进不出。所谓“祸从口出”,口水是名符其实的“祸水”,不管是泄露自己的私事,或转述听来的是非,都可能让自己陷入言多必失的危险。更要不得的是以成为八卦中心为荣,到处打探小道消息,当心变成被利用的对象还不自知。

    避免敏感话题:不要去探究别人的年终奖金之类的问题,对于此类问题,别人喜欢对你打哈哈,而你自己也不会喜欢告诉别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个道理。

    不要随意对同事发牢骚,诉说对公司制度的不满,小心传到老板的耳朵里,落得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

    做个“含蓄”的人。无论富贵有余,还是穷苦不足,都不要向别人显露。而对于私生活,更应该保有隐私权。不要让老板认为你是一个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人。

    雄心大志要藏好。大张旗鼓地告诉全天下人你要坐上某某职位,这无异于向同僚、乃至于你的上司宣战。小心“壮志未酬身先死”。

    上司如果对你发火了,你要维持自身一贯的作风,做到不卑不亢,应对有术。最后可以告诉你的上司,你已经做好听的准备了,请他坦诚地说好了。这样你反而会起死回生。但如果是你的错误,请你恳切地道歉,弥补自己的过失。

    总之,在社交场合中,少说多听是一条永恒的守则。侃侃而谈不见得给自己增添光彩,更不能说明自己有学问,相反却会带来言而不实、卖弄自己的恶名。自己的脑袋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说话一定要经过思考,这样才能长久地拥有快乐。

    ■怪罪人两面不讨好

    怪罪人,是我们的一个受情绪支配的下意识习惯,当有人做了错事,失误,对不起我们,或应该做的事没有做到等等,我们就爱怪罪他们,抢白他们,结果于事无补,却人我两气。仔细考察一下,怪罪人大概有这样一些两面不讨好的地方。

    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更改,无法追回,不是发脾气就能改变的。相反,责备人,怪罪人,不仅让他人继续感觉不好,也让我们气胀胸怀。大家纠缠在相互埋怨之中(他人也有自己的理由),把其他应该做的事情耽搁了。

    做错事的人已经知错了,如小孩打碎了一个碗(属于失误,他无意犯错),他心里本来就不好过,甚至很害怕。这时你完全没有必要再训他,道理他也明白了。可是你下意识地大发脾气,吼他,骂他,甚至打他,这会让他更委屈,更惶恐,甚或产生逆反心理。其实不就是一只碗吗?况且碗已经破了,吼骂不能让它复原。不如不加责怪,只是叫他以后小心,这样容易扎坏手脚。这样处理事情孩子不会有惶恐感,心中还会感激家长不施责罚。体谅他人的过失,会给他人一种温暖感,他人更容易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大多数孩子都不会因为你宽容他们的过失而放纵起来,要相信孩子已经能够辨明是非对错,并有向善的天性觉悟。

    某人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他是故意做的错事,但木已成舟,如楚汉战争时,韩信和刘邦的一段故事。一次刘邦被围,形势危急。韩信却趾高气扬,在齐地打了胜仗,要求封为齐王。这使刘邦非常恼火,破口大骂韩信,可是在谋士的暗示下,刘邦立时反应过来,封韩信为齐王。韩信出于做作,假意要求封自己为王,刘邦给他封了个真王。因为此时刘邦已经明白,训斥韩信不仅无益,反而僵化了关系,为渊驱鱼(楚汉战争中,韩信统领的力量倒向楚,楚胜,倒向汉,刘赢,刘邦必须抓住韩信),不如佯装无所谓,心中却有数,而不必让对方知道你心中所想的。发脾气,正是让对方知道了你心中的底。不动声色,甚或雍容大度地表示无所谓,反而给对方施放了烟幕弹,让他们摸不着底细。这样既能缓解矛盾,又对自己长远有益。

    别人没有做到应该做的事,这可能有多种原因。也许是他们能力有限,也许是他们机遇不好,也许有更复杂、人算不了的理由。但不管因为什么,人家在给我们做事,不管做好没做好,做到没做到,他们都在为我们出力,我们都应该在感情上体谅他们,不能把事情的结果当做唯一的衡量尺度。这样,他们下次可能把事情做得好一些。怪罪人会让人干脆放弃他们的责任,甚至走到我们的对立面。这样我们亏得更多了,可能全部亏了。三国时袁绍委托张■攻打曹操,久攻不下,曹操又偷袭了乌巢(袁军粮草要地),张■担心袁绍责备(袁绍爱责骂人),于是横下一条心,在正面战场上投降了曹操,使曹操更轻易地赢得了官渡之战。

    如此来看,喜欢怪罪人确实不好。事情已经发生了,不会因为你的怪罪而再度变好。不怪罪人,人情还在;怪罪人,连人情也不在了,事情仍然是先前那样,甚至比先前更糟。这是一种双重吃亏。你能不能尝试着这样做,当有人再做错了什么或对不起你时,你可以体谅他,不责怪他,不追究他,告诉他这没有什么,一点小事。在那种情况下,我也可能出错,我也做不到。这也是人之常情,人非圣贤,谁没有一点私心呢?只要对你有益,我认了。这样,不是显得更大气一些,更高深莫测一些吗?

    ■

    ◎ 相交不必尽言语,恐落人间惹是非;

    ◎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

    ◎ 不要咄咄逼人,要得理饶人;

    ◎ 不要啰嗦,要简单明了;

    ◎ 不要大嘴乌鸦,要三缄其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