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有道-怎样辨识古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历年来,很多人对古壶都非常感兴趣,壶谜在购买古壶时,务必对该壶的制作历史背景、风格、特色、或作者的习惯、特色详加了解。

    古代不同类型壶

    在古代,陶瓷壶较受欢迎,其类型也是多种多样,有茧形壶、唾壶、盘口壶、羊首壶、龙首壶等类型,特点也千姿百态。

    茧形壶。也称鸭蛋壶,一种古代壶形。唇口,短颈,圈足;腹呈横向长椭圆状,既似蚕茧,又若鸭蛋。初为战国时期秦国所产,后盛行于西汉。壶腹多彩绘流云、几何图案,也有光素者,仅以暗刻弦纹装饰。

    唾壶。始自东汉,三国、两晋颇为流行。又叫“唾盂”,为古代贵族宴饮唾鱼骨或兽骨的承器。三国至西晋为撇口扁腹,高圈足。东晋时渐成盘口垂肩,圆腹,平底或假圈足。五代及宋、辽,恢复为盘口,扁腹,圈足,不过一般口径大于器腹,早期圈足外撇,腹饰莲瓣装饰。

    盘口壶。口沿上折,口形似盘,长颈,球腹,平底。造型源于西汉的喇叭壶,部分器物口颈转折外已呈现棱线,至东汉初棱线凸起,初具盘口,中期后定型。肩部通常饰双系或四系,东汉为环形,三国、两晋呈桥形,隋以后渐成条状。

    羊首壶。流行于东晋时期。器形为盘口,长颈,溜肩,椭圆形腹,口与肩部有一曲柄。羊首装饰在壶的肩部与柄相对处。羊鼓睛凸目,双角卷曲,雕塑细腻。羊首壶曾出土于南京和平门外米家山东晋墓以及江苏丹徒、绍兴等地区。

    龙首壶。始于唐代,有陶、瓷制品,因壶流装饰成龙首形而得名。北宋定窑烧造的龙首壶,直颈,长圆瓜棱形腹,圈足,肩一侧贴附扁形曲柄,另一侧有直立龙首,龙颈雕琢细腻的鳞纹,龙口含有弯曲的短流,壶的形体秀丽。

    古壶的鉴别

    近年来,因为古壶行情看好,不少壶商利欲熏心,将新壶外观处理得跟古壶一样。面对这些“古壶”,只有从时代背景特色、造型、落款习惯等方面去仔细辨认,才能识别真假,切忌仅凭外观看。

    根据出水孔数辨识

    出水孔是指壶内通壶嘴的孔。出水孔数的一孔或多孔,也可作为断定该壶是否为古壶的资料之一。民国以前的紫砂壶,不论大小,出水孔都是单一孔,大、中型壶为防止茶叶堵住出水口,影响出水,所以大都改采多孔状。

    根据时代特色辨识

    紫砂壶从明代正德年开始到清末,时间长达四百余年,前后出现不少制壶名家。随时代的演变,各时代都有不同的作品特色。如明代制壶只重型制、质地,作品概为素色无彩。因此,只要壶身加上色彩,则不是明代古壶。又如清道光年间,名家朱坚首创金属包壶,并用玉石制作壶嘴、壶把。如果壶身上镶有锡或包铜时,则表示此壶必然是道光以后的作品。

    根据落款的甲子年辨识真伪

    这是辨识作品真伪的非常好的方法。古人非常重视甲子年表。甲子年是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而成,每六十年循环一次,称为一甲子。明、清时代的艺人,落款时可说完全使用甲子年表示年份。如时大彬的葵花壶底款为”万历丁酉春”,对照甲子年表可知,万历丁酉年是万历25年。

    根据壶身情形辨识

    根据壶身的情形来断定。如明代的紫砂壶顶大多只在壶底落款,壶身大抵保持素面无物。到了明末的名家陈用卿,才开始以草书在壶身上落款。因此,壶身上刻有诗文绘画的古壶,则是陈用卿时代以后的作品。

    购买紫砂壶有讲究

    紫砂壶,是手工制造的陶土工艺品。其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五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但是,如今的假货非常多,购买时一定要特别小心,看看下面这位周先生是如何购买的吧。

    周先生,是一个非常爱茶的人,对茶具也特别讲究,由此,上集市准备买茶具时,身旁的一家小店呈现出五花八门的紫砂壶茶具,眼中顿时一亮,心理也痒痒,有立刻付钱买回家的冲动,可他心想,要是买到假货怎么办呢,于是仔细的挑选,并回忆起曾经对紫砂壶鉴别的一些细节。

    如购买紫砂壶最主要是看泥色。评断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在于其用泥的品质。好的紫砂泥应具有”色不艳、质不腻”的显著特性。紫砂泥主要有紫泥、绿泥和红泥3种。由于泥料的配比不同,还可以得到朱砂紫、栗色、海棠红等,故而紫砂泥也称“五色土”。

    紫砂壶鉴别的最简单的方法,可以将水浇在壶身上仔细观察,优质砂料制成的紫砂壶,由于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水性,壶身上的水会慢慢挥发直至被壶自身吸收;而伪劣壶一经浇水,水会以珠状滚下,迅速荡然无存。干透的优质紫砂壶,经过注入开水后,会发出“淅淅”的声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