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变质的“罪魁祸首”
茶叶,如不善加以保藏,就会很快变质,颜色发暗,香气散失,味道不良,甚至发霉而不能饮用。这主要是受光线、受潮与感染异味等影响。
茶叶品质劣变是因为光照影响,由于光照使茶叶的温度升高,加速了茶叶的氧化过程,尤其是将茶放置于强光下太久,很容易破坏叶绿素,使得茶叶颜色枯黄发暗,品质变坏;同时,如在日光下曝晒,还会产生日晒味,难以饮用。
最主要的还是受潮与感染异味。成品茶的吸湿性很强,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水份含量的升高,使茶叶中的内含物质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茶叶也就失去了原茶的风味。据试验证明,在气温较高适合微生物活动的季节里,茶叶含水量超过10克时,茶叶就会发霉而失去饮用价值。
在感染异味方面,由于茶叶中含有帖烯化合物和高分子棕榈酸,这些能很快就吸收其它物质的气味而改变或掩盖茶叶本来的气味。如将茶叶和樟脑丸、香料、药物等放在一起,或将茶叶放在气味较浓的新木器、新漆器里,几小时后就会感染到这些东西的气味,轻则喝了使人不快,重则不能饮用。
茶叶也“后熟”
茶叶在存放中陈化变质的原因有内因与外因。茶叶具有“后熟”的特点,即贮藏过程中茶叶的许多化学成分发生氧化作用,造成茶叶陈化和劣变。影响品质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维生素、氨基酸、叶绿素等。
维生素C减少
维生素C是茶叶具有营养价值的重要成分,其含量多少与茶叶品质关系密切。维生素C也是一种易被氧化的物质。维生素C被氧化后生成脱氧维生素C,它与氨基酸相互作用,生成氨基羰基,既降低了茶叶营养价值,又使颜色变褐,同时滋味也失去了鲜爽味。
氨基酸的变化
茶树中氨基酸多集中于嫩梢中,老叶含量较低。茶叶在存放期间,氨基酸会与茶多酚类自动氧化的产物结合生成暗色的聚合物,导致茶叶既失去收敛性,也丧失新茶特有的鲜爽度,变得淡而无回味,茶叶也逐渐失去了新鲜感。
叶绿素的变化
叶绿素是形成绿茶色泽的重要成分。叶绿素在嫩芽叶中含量较高。在茶叶中两者比例和保留量决定了成品茶的色泽。然而,它又是一种很不稳定的物质,在光和热的条件下,易分解,失绿而变褐,形成脱镁叶绿素。
类脂物质的水解与胡萝卜素的氧化
茶叶中约含有8%的脂肪类物质,在贮藏过程中同样会被氧化、水解而成游离脂肪酸、醛类或酮类,出现酸臭味。随着茶叶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不但茶叶香味显陈,而且汤色也会加深,造成商品价值降低
茶多酚的氧化和聚变
茶多酚与茶叶滋味、汤色的关系最为密切,它的含量多少决定着茶汤的滋味浓度。茶多酚本身无色,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氧化,生成醌类化合物,造成色泽变褐。同时这些物质还能与氨基酸类物质进一步反应,导致滋味劣变。
“手抓茶”的故事
居家待客,沏上一杯香茶,既提神又雅致。但将手伸入茶中取茶,不仅破坏了茶叶本身的清雅,又可能白白糟蹋了茶叶,让其更快变质。据说,“手抓茶”也有一段微妙的小故事。
相传,以前有个陈师傅,是一个非常爱喝茶的茶先生,人们都说他嗜茶如命呢,虽然他如此爱茶,可对如何抓茶却没有讲究,导致茶经常变质,令他心疼不已。
有一日,一朋友过来做客,陈师傅像往常一样,以茶敬客,正当他用手去抓茶时,朋友阻止了他,并告诉他这样抓茶容易使得茶变质,陈师傅立马问:“为什么呢”?
朋友道:“茶叶最怕潮湿或异味侵入。我们的手每天接触很多地方,难免会携带一些细菌和微生物,而且手上还容易出汗或者沾染水分。假如用手抓茶叶的话,就会改变茶叶的干燥环境,并可能沾染上细菌或微生物,而湿润环境又为其提供了繁衍滋生的温床。在这种环境下,茶叶的那股清香不但会渐渐远去,茶叶也可能因此而加快变质”。
陈师傅恍然大悟,也弄清楚,为什么自己的茶储存好好的,怎么会变质的原因了。朋友还告诉他,在茶道中,讲究用专用茶勺来取茶,不锈钢的、木质的和竹质的都可以。只不过,用完的茶勺一定要放在干燥的环境中,如盛放餐具的柜子。如果有条件,最好把茶勺放在消毒柜中。
听着朋友的一番话,陈师傅叹了一口气并说道:“喝茶那么多年,连这点茶的基本知识都不懂,真是惭愧啊,日后还需多多学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