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十句箴言-箴言般若莲花处处开——星云大师谈心经(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苏格拉底看了看年轻人,轻轻地说:“如果你死了,你不但会失去你的爱人,也会失去自己,那样的话你就会有双倍的损失。”

    年轻人伤心地说:“我真的很爱她,可是我该怎么办呢?”

    苏格拉底笑笑说:“你真的很爱她吗,那么你希望她幸福吗?”

    年轻人抬头看着苏格拉底说:“我肯定是爱她的,我也希望她永远幸福,我跟她在一起的时候是最快乐的。”

    苏格拉底再次笑着说:“那是曾经的事情,她会认为你离开对她而言是一种幸福,你怎么想呢?”

    年轻人失望地说:“我会觉得她是在骗我,我的感情投入岂不是白白地浪费了吗?我会生不如死。”

    苏格拉底再次笑了笑说:“她没有骗你,你也没有浪费感情。因为在你付出感情的同时,她也对你付出了感情,她给了你快乐的同时你也给了她同样的快乐。”

    年轻人疑惑地说:“您的意思是这一切都是我的错吗?”

    苏格拉底说:“是的,从一开始你就犯了错。如果你能给她的生活带来幸福,她是不会逃避你给的幸福的。”

    年轻人有点懊恼地说:“可她连机会都不给我,这让我感到很自卑。”

    苏格拉底说:“你不应该这样想,年轻人的身上应该有自豪感,被抛弃并不是不好,或许也是一种幸福。”

    年轻人疑惑地说:“我不明白您的意思。”

    苏格拉底淡淡地说:“我给你讲个故事,有一天,我在商店里看中一套高贵的西服,我很喜欢。营业员问我要不要,我没有说要,却说这件西服质地太差,不能要!事实上是因为我口袋里没有钱。年轻人,你有没有想过你可能就是这件被遗弃的西服?”

    年轻人懊恼地说:“您真会安慰人,可我还是没有从失恋的痛苦中转过神来。”

    苏格拉底说:“是的,我没有这个能力。但是我可以向你推荐一位有能力的朋友。”

    年轻人惊讶地说:“还有谁比你更有能力吗?”

    苏格拉底点点头说:“是时间,时间是人类最伟大的导师,只有时间可以帮助你抚平心灵的创伤,并重新选择幸福,最后你就会享受到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放手是对对方最大的祝福,放弃固然痛苦,但放弃能够让对方获得幸福未尝不是件好事。既然爱对方,就应该懂得放手。不管是缘起缘灭,还是缘浓缘淡,都不是世人能够控制的。人们能做到的,是在因缘际会的时候好好珍惜那短暂的时光。既然无法相守,那么就给对方自由,果断地去放手。

    3.悟心之语

    《四书》之一——《大学》中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这是古人对“无所用心”的具体释解。如果用现代人的话讲,就是不动心念、不加分辨、无心无思,自然行事。或者说是只管去做,不动心思。这就是古人所讲的“修身之要”在于无念正心。

    心向真存

    人心是人的神、性、命所居之所,心意即神性。星云大师认为,心意动,神性出,灵性显,谓之“神明”,乃心之用也。若无心,则神鬼也不可知,可见这“心”是宇宙万物的变化妙理,因而是一切生命的主宰。心能虚(心无一物,空空无无,空则虚,虚则灵,灵则明),性自灵而命自强。故修道者必先明白这“心”之一字。真心显现于万物之中,万物无一不是真心的变化过程表象。真心即无心、先天无分别之心;绝对唯一之心,不可思议言说之心。一心即一切,一切即一心。

    一个富人要在院中建造楼阁,特地请了一位风水先生来看风水。风水先生看过之后,说风水不好,住在这个地方会破财,留不住人。

    于是这个富人就请了一尊密宗的佛像放在楼梯口,说这样风水就转过来了,会聚财、能留住人。

    正好一位得道禅师经过这里,得知此事后,便笑道:“这样你依然留不住人、财。”

    富人问道:“那请禅师开示,如何才能报得平安呢?”

    禅师道:“该平安的终究平安,如有罪业,如何都难以逃出因果。自心为正,一切则平,皆为善果。”说完便轻步而去。

    明理的人都应该懂得,建筑与命运并无必然关联。真正的关系在于住在里面的人的心。如果他的心正、行正,自然诸佛护念,龙神拥护;如果他的心术不正、言行不正,就有魔来护持他,那就属于魔境。

    星云大师对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理的了知,只有修炼到对境无心时,无我、无你、无他、无天地万物时,阴阳时空相对消失时,世界万象化为虚无时,与宇宙融合一体(即天人合一)时,才能显发原本真心,瞬间顿悟得见宇宙人生真相。而这个见又不是人的肉眼所见,而是心眼所见,即真心本性所见。

    治心为本

    心灵对人的生存有着超乎寻常的掌控作用。人之心灵所生出的思维意识不仅仅是精微的高能信息物质,也是编排未来人生世界密码程序的依据。所以,人生社会万物皆由人心所造化。人心的清净平等与龌龊失衡不仅决定人的生存空间环境的优劣,而且还决定人的智慧与文明层次的差别。

    一天,觉广禅师走过庭院时,一阵狂风吹来,把树上的黄叶吹落下来,撒满一地。觉广禅师看了一阵,也不说话,低头弯腰,把树叶一片片地从地上捡起来。

    庭院里的几个小沙弥觉得十分有趣,就围过来说:“师傅,您不要捡了,我们明天就会把院子里的黄叶扫得干干净净的。”

    觉广禅师说:“打扫虽然可以使地上变得干净,但我在这里捡得一片叶子,不就可以增加一分干净吗?”

    有个小沙弥抢着说:“师傅,捡起来太慢了,您看前面的叶子捡完了,后面又落下叶子来了!”

    觉广禅师并未理睬他们,边捡边说:“你们认为只有地上有落叶吗?其实,在人们心中的落叶也不少!我在这里捡,也是在捡我心中的落叶。时间长了,终究有捡完的时候。”

    几个小沙弥听了,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改造社会要从改造人心开始,救世渡人也要从救渡人心着手。平衡和谐的自然生态要从平衡和谐人心开始,创造美好幸福的未来也要从创造美好的心灵做起。让我们用“真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世界,用“真心”去装点辉煌光明的未来。

    拥有真心的人生才是真实的有价值、有意义的圆满人生。每个人都要历练自己的真心,拥有一颗真心,才能够在人生路上寻得应有的快乐和人生意义。

    因缘生法

    佛教对于世间认知的最高真理之一,当属佛理中的因缘所生法。只是于此谛理的体认也应以因缘法观之。仅凭外在的灌输、理性的禅观还是难以体认其中实相的,只有待众缘和合时,于此谛理的认知才能云开雾朗,顿见光明。现世中有很多人对生活没有正确的信仰与追求,常施躁动之举,就是因为他们尚未如理认识佛教的因缘所生法。

    郑国有一个巫祝名叫季咸,能断定一个人死生存亡、祸福寿夭。列子醉心于季咸的功夫,对老师壶子说:“一直以来,我以为老师的道行已至极盛,遇见季咸后,才知道他的道行比你还高!”

    壶子说:“我教授你的只是外在形式的名相知识,精神内涵的层次都还未传授,你如何获得人道的功夫?只有雌性没有雄性的话,如何使卵成形,孕育生命?当你想要与人一较高下,展现自己的卓越,当然容易让人看出你的优劣,以此断定你的生死祸福。”壶子为了让列子更明白这个道理,叫列子请季咸为他看相。

    季咸为壶子看完相后,赶紧拉列子到门外,摇头叹息:“你准备为你的老师处理后事吧!”列子神色凝重地询问原因,季咸说:“他面如死灰,神情异常,我断定他活不过明天。”

    列子听后,泣涕沾襟地跑进屋内转述季咸所言,壶子神色若定:“刚刚我示现的是无心自然,生命不动的气象,所以他以为我已无生机。你再请他来吧!”

    隔天,季咸又来帮壶子看相,看了一会儿,走出门口,对站在外头等候的列子说:“还好遇上我,才能挽回你老师的一条命。我看他已显露生命的气象。”列子将季咸所说的话转达壶子。壶子说:“这一回,我透显出天生本真的样貌与能量,这说明了我们可以主导自身的生命情态,不是他人可以决定的。你再请他来看看。”

    第四天,季咸看完后,对列子说:“你老师的面相不齐,难以捉摸,等他面相端正时,再找我来。”列子进到屋里,告诉壶子今日的情况。壶子说:“这次我展现的是平衡的生命气象,是毫无征兆可见的太虚境界。”

    第五天,季咸又来看相,脚都还未站稳,就被壶子所显现的万象俱空的境界吓得仓皇逃跑。壶子说:“刚刚我显示的是无相之相,如镜子如实映照对方的样貌,如草顺风而靡,如水随波而流,让他无法摸索出我的究竟面目,才会落荒而逃。”

    列子终于恍然大悟,当下惭愧自己才疏学浅,而还乡潜修三年不出门。终其一生,帮妻子烧火煮饭喂猪,返璞归真。

    星云大师说,命运是无法预测的,因为生命有无限的可能。学佛的人深明一切为因缘所生法,无常变化、祸福寿夭全在自己身行心念的善恶好坏,而能透过修行培植福德因缘,为自己创造圆满人生。因此命运操之在己,又岂是算命巫祝可以预测?

    从佛理上看,要正悟因缘所生法,首先就要树立“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观念。在现代社会,我们以“诸行无常”的感悟当有更新的理解。可以这样说,我们今天所处世间万象,二十多年前是难以想象的。世间变化之快,很多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拿现代科技的发展来说,自20世纪以来,其发展速度可说是呈几何级数递进的。知识的更新从原来的几十年到如今的几年;电脑芯片的更新速度更快,从数年到数月再到如今的几个星期,甚至几天,速度变化之快简直令人咋舌。

    身处现代世界,对“诸行无常”的感悟无时无处不在。这种感悟留给人的不是空有感慨,而是催促人们奋发向上,及时充实自己,赶上社会的发展。从近年来各阶层人士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可以看出这种积极入世的取向。“诸行无常”在今天已经成为人们融入世界、追赶潮流的动力。

    4自在难得

    人活一世,生命诚可贵,自在很难得。星云大师把自在比喻成指引人腾飞的光芒,认为只有自在的人生才会有成就。我们要观照自在,要用般若把自己的佛性之光观照出来。

    自在在己

    佛教所谓“观自在”,就是说要能有自己的自在,不需要别人给予自在,他人的毁谤、赞美,也都跟我不相干,这种修养要透过般若智慧才能养成,谈何容易。所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就能“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能照见五蕴皆空,离开一切苦厄,自在对于我们的生活何其重要。

    日本有一位很有名的拜音禅师。有一户人家拜拜音禅师做师父,对他极为恭敬。

    主人的小姐跟外面的一个青年谈恋爱,怀孕了。爸爸知道后,气急败坏地追问孩子的父亲是谁,但是女儿不敢讲,深怕一说出来,男朋友会被父亲活活打死。后来被逼急了,女儿心想,父亲平日那么相信拜音禅师,于是就说:“孩子是拜音禅师的。”

    爸爸一听,心里顿时天崩地裂:“拜音禅师,我平常把你当成佛祖一般的信任,你怎么可以做出这种坏事?”于是不分青红皂白就去打了禅师一顿,拜音禅师一句话都不讲。最后女儿生下小孩后,做父亲的就把孙子抱到寺院里,朝拜音禅师一掼:“这是你的孽种,给你!”拜音禅师一句话都没说,就把他收养了下来。

    为了养活孩子,拜音禅师只好四处去化缘奶水。但是走在路上,不断地有人骂他坏和尚、野和尚。无论拜音禅师走到哪里,甚至连小孩都在后面用砖头丢他。不过,他却能够忍辱,就这样慢慢地把小孩带大了。

    过了几年,跟这个女儿私通的年轻人回来了,他问:“我们的小孩呢?”女孩说:“我们的小孩,我还能把他留下吗?我只好说是拜音禅师的。”那个年轻人也是拜音禅师的徒弟,一听她这么说,“糟糕,糟糕!你怎么能这样子做呢?他是我们的师父,你怎么这样害他呢?我要去向你父亲自首。”

    这个爸爸一听,大怒:“唉!你们这两个畜生,误了事情、误了事情,怎么办呢?”一家人跑到拜音禅师那里去忏悔:“师父,我们对不起你!”拜音禅师回答:“为什么对不起我?”爸爸说:“那个小孩不是你的,是我们的。”“是你们的,就抱回去吧。”禅师一点不高兴的样子都没有,一点都没有生气。

    你说是我的,就是我的;你说是你的,你就抱回去吧!拜音禅师并没有因为外人对自己的干扰而不自在,反而顺其自然,尽管经历了很多困难,但内心的自在并没有丢失。只有真正的伟大、坦荡之人,才能如此自在。

    别不自在

    很多人在不知不觉地生活,被动地生活,他们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样一来生命就是一种令人厌烦的东西。不仅生命需要承担物质世界的一切,生命自身也是可憎的累赘。因为肉体和精神的各种沉重负担,生命自身也是生命可怕的敌人。这样,生命除了自我内在的折磨之外,别无所有。

    有一个人做事总是非常紧张,生怕自己出丑,但往往真的出丑,渐渐地,他心里自然对任何事都很在意。

    一天,他遇见了一位禅师,禅师对他说:“人生在世第一件必须学习的就是摔倒不受伤。走路的时候栽跟头,做事栽跟头都不在乎。我学习了摔倒不受伤的本领,我来教给你。”

    禅师又说:“你不是别的,只是一只旧袜子,那么你就不必在乎摔倒了,因为旧袜子不会受伤,也不会断,这就是全部诀窍。现在我们来假装旧袜子吧!注意,你周身都是软绵绵的,别让肌肉硬僵僵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