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生活的装饰艺术-“理性主义运动”与意大利现代主义设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1918年至1922年间,意大利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政治、经济处于混乱状态,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下降,强烈的通货膨胀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失业急剧增加,此期间有数届政府上台执政,都没有能够改变困难的局面。在这种不定的氛围中,1919年墨索里尼组织了右翼组织“战斗团”,1921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法西斯党,第二年便发动“进军罗马”的政变夺取了政权。20年代中期,法西斯势力镇压了政治反对派、独立工会与自由出版社,1926年法西斯党魁墨索里尼成为意大利的独裁者。法西斯运动得到了不少意大利作家和艺术家的支持,著名作家加波利尔·邓南遮效忠墨索里尼,曾获得“亲王”的称号。他亲自参与了法西斯政变。意大利诗人、未来主义运动的创立者马利纳蒂曾经利用自己的影响极力帮助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夺取了政权。这些拥护法西斯势力的人当中有不少具有未来主义倾向的现代设计家。

    未来主义是发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年代里的现代主义运动,广泛地影响到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各个领域,乃至造成了社会生活中人们观念的变革。1909年马利纳蒂在巴黎《费加罗报》发表了《未来派的创立和宣言》,赞美现代工业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观念。未来主义艺术家主张反映现代的机器文明,讴歌速度、力量和竞争,主张扫荡一切旧的传统的文化:“摧毁一切博物馆、图书馆和科学院!”,高呼:“千起来吧!点燃图书馆的书架!把河水引来淹掉博物馆!啊,看着那些自命不凡的古画被撕破了,褪色了,在水面上随波逐流地漂浮,是多么地开心!举起镢头、斧子、铁锤,毫不手软地捣毁那些被人奉若神明的城堡吧!”1910年,画家勃乔尼、巴拉、卢索洛、卡拉等人发表了《未来主义画家宣言》和《未来主义绘画技巧宣言》。1912年,勃乔尼发表了《未来主义雕塑宣言》。1913年,巴拉等人发表了《未来主义服饰宣言》。1914年,安东尼奥·圣特利亚发表了《未来主义建筑宣言》,提出建造“未来城市”的计划。1914年巴拉曾进行未来主义服装设计。

    米兰是对意大利未来主义运动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城市,来自米兰工业大学设计家萨巴斯安诺·拉科、乔托·弗列特、卡洛·拉瓦、卢基·费吉尼、吉诺·波里尼、朱塞普·特拉格尼、阿德布列特·里贝拉组成的“七人小组”的活动,影响了意大利的现代设计。“七人小组”成立于1926年,小组成员创办刊物,发表宣扬“理性主义”设计的宣言,从事具体设计工作,从而使意大利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逐渐壮大。意大利的“理性主义”设计家对于欧洲的其他地区前卫艺术的发展情况十分熟悉,他们积极参与欧洲各地的前卫设计活动,像1927年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威森豪夫住房建筑展览”,1929年在布雷斯劳举行的展览和1931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展览,都有意大利设计家的作品展出。意大利设计家接受了格罗比乌斯和勒·科布西埃的思想,运用的设计语言与欧洲其他国家整齐而单纯的前卫设计具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他们又强调意大利现代设计文化、哲学精神层面所具有的特点,希望既汇入国际现代主义的潮流又保持自己的民族主义立场,按照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政治理念建立起意大利的前卫设计风格。信奉法西斯主义的意大利设计家打算把理性主义放在特定的意大利历史环境当中,他们热心于通过设计来进行“唯力论”的法西斯宣传,认为现代设计运动似乎可以为与“政治革命”并行的“文化革命”提供机会。

    1928年由意大利“法西斯建筑师协会”主办的首届“理性主义建筑展览”展出。通过展览意大利的“理性主义建筑运动”(MIAR)企图建立法西斯信赖的现代主义风格。展览会组织者嘎埃坦诺·米鲁奇与阿达伯托·里伯拉在展览目录中宣称:“我们感到这是我们的建筑,因为我们是古罗马建筑权威的继承者,极为理性的、实用的和工业化的特征就是罗马建筑的特征……我们面向青年并归结为法西斯精神,请求他们追随我们,因为正是他们将能使新的意大利建筑更加优美,使之更加伟大。”“理性主义建筑运动”开始并没有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展览受到罗马科学院领导的建筑委员会多数委员们的批评。“理性主义建筑运动”尝试设计出新型的造价低廉的公寓住房来解决当时意大利严重的住房紧张问题,这些具有与“包浩斯”设计风格相同的建筑大部分建设在米兰这样的大工业城市。因为“理性主义”设计生产成本低廉,又便于大批量生产,对于30年代初期处于经济恢复时期的意大利具有积极的意义,得到了法西斯政权的支持。1931年墨索里尼参观了工业产品展览,明确表示支持“理性主义”设计。1933年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成立“工业重建局”(IRI),用国家行为来拯救一些濒临破产的大企业。通过这样的方式法西斯政权掌握了意大利相当多的工业企业,尤其是造船业、电器工业和机械工业等这样一些对于国家经济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企业。“工业重建局”支持“理性主义”设计,最具代表意义的是由朱塞普·特拉格尼设计了意大利法西斯党的总部建筑——在科莫修建著名的“法西斯宫”。1920到1930年间意大利许多城市建成了这样的法西斯党部建筑,建筑以最少的装饰与倾向于现代设计的风格,完全不同于位于图斯坎具有繁复象征性装饰的“法西斯宫”。

    意大利“理性主义”设计可以看成是强调功能、反对装饰、信奉标准化的观念、强调设计的精神性,而不是过于注重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与材料和生产工艺相协调的设计运动,它与欧洲各国的现代设计运动、尤其是与“包浩斯”的功能主义设计具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又有着许多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特点。“理性主义”设计在生产电器、办公设备、汽车和其他运输工具等新产品的工业中得到了部分的实现。新产品没有像传统产品设计那样注重装饰风格的采用,而是被视为现代的、前卫的、与未来主义运动相一致的象征。采用钢管等现代材料的灯具和家具,造价低廉又具有现代感,因此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但是“理性主义”设计的国际主义倾向和现代艺术倾向与法西斯主义的精神是很难吻合的,到了30年代中期,随着意大利经济的回升,“理性主义”设计不再受到法西斯政权和大企业的青睐,民族的、古典的、传统的、装饰的设计风格又重新流行,“理性主义运动”分崩离析,大大削弱了那些具有理性主义观念、坚持宣扬法西斯事业的现代设计的势力。1937年罗马的游泳池室内设计,便表现出古典和传统的设计倾向。

    意大利的现代设计不仅接受了像德国“包浩斯”设计那样的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同样重要的是还接受了美国的工厂管理和商业销售方式的影响。美国的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几年里对意大利工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像著名的意大利菲亚特公司的汽车生产便直接受到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影响。20年代初,菲亚特公司在林哥托市开设的工厂便装配有由贾柯莫·马特-特鲁柯设计的带屋顶试验轨道的高度系统化的生产线,工厂被说成是“从未建设过的最接近未来主义理想的建筑物”。福特公司大批量生产的影响还可以在1935年生产的汽车“菲亚特500”中看到。这种车具有流线型设计的特点,车体小、价格低的,明显受到为大众设计的福特T型车的影响。意大利的汽车造型设计参考了美国汽车的设计,1933年美国生产的流线型汽车“克莱斯勒气流型”无疑影响了意大利的设计家。1935年意大利汽车设计师比里·法利纳设计的的汽车“兰恰·阿普瑞里亚”明显受到美国流线型汽车设计的影响。比里·法利纳曾到过美国底特律的福特汽车工厂考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他开设了自己的公司,专门设计和生产高级轿车。他认为意大利的汽车应当参考美国大众化小汽车生产的经验,同时又要坚持自己豪华高档汽车生产的特点,通过这样的选择而实现意大利汽车工业的特色。美国的影响在意大利生产办公设备的著名的奥里维蒂公司的产品设计中也留下了烙印,美国式的大批量、流水线生产成为公司的生产方式。像1932年该公司的“MP-1”型打字机新型产品设计和1935年的“Studio 42”型打字机新型产品设计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奥里维蒂公司还雇用了几位“包浩斯”学院的毕业生,通过他们的努力采用平面设计的方式树立了公司的企业形象。30年代后期意大利伊芙雷阿公司新型的工厂建筑设计,还有该时期的各种广告设计,都充满现代主义设计的气息。在这些具有很高水平的意大利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当中有费吉尼、波里尼、蕯温斯基、皮托瑞和尼佐里等人。在“理性主义”设计的影响下,现代风格也被用到意大利国有铁路的许多设计中。1933年,设计家米克鲁奇与其他人赢得了令人瞩目的佛罗伦萨市圣玛丽亚新火车站的竞标。他们采用简洁的现代主义手法,把车站建筑与附属的照明设备、数字钟、标识牌、候车大厅座位等设计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圣玛丽亚新火车站被认为是法西斯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意大利建筑之一。接受美国设计影响的现代流线型外形可以在30年代的意大利产品设计中看到,如1936年生产的“ETR200梦幻”电气列车,或者球状蛋形机头散热器支座的菲亚特内燃机车,这就是所谓“法西斯机车”。法西斯时代意大利设计所接受的德国和美国多重影响,不仅奠定了意大利现代设计的方向,也为战后直到今天意大利设计在世界上的崇高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理性主义运动”同时出现的“诺瓦西托”小组则具有不同的艺术方向。小组成立于1926年,主要成员有吉奥·庞蒂、埃米里奥·兰西亚、乔万尼·莫佐等著名意大利设计家。法西斯势力在意大利不断扩张,“理性主义”设计的现代主义风格和国际主义背景已不再受到法西斯政权的欢迎。法西斯政权要求采用加以装饰的古典主义风格来为独裁政权服务,这种具有特定的政治功能和象征意味的新风格更倾向于法国和奥地利的“装饰艺术运动”,而不是德国的“包浩斯”设计。“诺瓦西托”小组设计家设计的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和海报、产品包装等平面设计,多采用流线型和装饰风格的设计手法。“理性主义”设计家注重的是大工业产品的设计,而“诺瓦西托”小组的设计家则更看重传统产业的产品设计,如建筑、室内陈设和家具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产品设计。他们的陶瓷、玻璃、照明、金属器皿与家具设计具备装饰风格和美的效果,受到富裕的中产阶级的欢迎。当时意大利不少重要的政治性建筑设计大多出自“诺瓦西托”小组设计家之手。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古典主义和装饰的意味,又引入了少量的现代主义设计手法。像1927年乔阿·庞蒂和埃米里奥·兰西亚设计的“假日宫”和他们在20年代末期设计的米兰“文艺复兴宫”、30年代中期特地为墨索里尼设计的“里托利亚中央广场”、1933年乔万尼·莫佐设计的“艺术宫”,以及兰西亚设计的布列西亚“胜利广场”等。1929年罗西安·巴尔德萨里的灯具设计、20年代吉奥·庞蒂的白瓷花瓶设计、1939年皮尔诺·福拉塞蒂的乐器形状玻璃杯设计都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展览会是产品设计的重要展示场所,更是设计观念重要的传播场所。意大利最重要的展览是3年举办一次(原为两年一次)的“装饰与工业艺术展览”。1923年首届展览在蒙察市举行,10年后移到米兰,称为“设计三年展”或“米兰三年展”。蒙察最早被选作展出地点,因为它是一个高速工业化的地区,有一所新建的装饰艺术学院。30年代由于法西斯政权的需要,“装饰与工业艺术展览”在促进意大利的设计朝着注重装饰风格、注重更为传统的方向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1933年第五届“装饰与工业艺术展览”移到米兰举行之后,这种趋势有了更加明显的发展。虽然由于展览移到工业城市米兰而出现较强的工业产品设计的要求,在这一届和后来的几届展览会上都展出了不少“理性主义”设计作品,但是企业家并没有去推动这一进程,如同他们很少有人去热情实现产品大规模批量生产那样。尽管30年代中期墨索里尼推行“国家至上”的政策,重新对现代设计与标准化生产发生了兴趣,但是在法西斯统治意大利期间,这种现代设计的倾向通常只是理论性的探讨,并未能在实际的生产活动当中扩展开来。

    从20年代到40年代,在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希特勒的德国等极权主义统治的国家,装饰艺术设计起着重要的宣传作用。政治、经济与工业生产密不可分,而设计被视为以视觉形式宣传政权的政治理想的重要手段。意大利与德国的法西斯政权都注意使用传统的艺术设计语言和现代的设计语言来宣扬法西斯主义,虽然表现的方式可能是不完全相同的,使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则表明法西斯政权具有进步性,特别是技术的进步性,采用传统的装饰形式则表示法西斯政权与过去时代的连续性。当广泛的、崇高的和理想的英雄主义与古代联系起来时,便为更大规模地向公众作出栩栩如生的陈述提供了基础。室内陈设、家具设计强调民族的、传统的装饰设计风格,是与法西斯宣传对于家庭的重视、鼓吹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相一致的。在意大利,汽车、摩托车之类现代工业产品常常采用传统的装饰来进行宣传,大众熟习的图形才能更好地为人们所接受。这类图形大量地出现在法西斯的集会上,既是现实的反映,也使人回想起古罗马帝国的光荣。军团的带翅飞鹰在墨索里尼时代的意大利成了家喻户晓的装饰符号。法西斯的装饰主题不仅出现在展览会上,也出现在人行道广告牌、各种宣传材料和意大利法西斯青年党制服的袖标上,这些宣传都与国家的军事化和产业化有关联。例如,朱塞普·罗曼洛为1928年菲亚特公司的广告画了最新样式的汽车正通过菲亚特标志的凯旋门,顶上有骑马的雕像。在菲亚特公司宣传部门工作了20年的普里尼奥·柯多拉托则画了骑在用后腿站立的马上的武装士兵来作为1928年菲亚特公司的广告。1930年菲亚特新型汽车广告则是他画的用鹰头狮身带翅的希腊神话怪兽造型。30年代开始在菲亚特公司工作的马瑞奥·西罗尼的广告设计甚至更加直接地进行法西斯政治宣传:1936年他为菲亚特汽车画的广告是一幅作为古罗马象征的为罗姆鲁斯和瑞姆斯喂奶的母狼石雕像。1940年他为菲亚特汽车画的广告是“法西斯古罗马军团与军用汽车纵队在罗马游行”,突出表现的是古罗马神殿上的马尔库斯·奥瑞留斯骑士雕像。

    20年代30年代意大利装饰艺术设计中现代主义设计与传统装饰风格的矛盾,在菲亚特公司的宣传广告与产品设计的巨大差异中表现出来,早在法西斯时代前十来年的许多重要的政府委托制作的作品中也可以发现同样的矛盾状态。设计家一方面采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建筑形式,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按照古典的原型进行设计以表现与古罗马帝国相联系。法西斯政权鼓励这种充满了矛盾的设计,是为了同时显示出法西斯主义既是传统的继承又是时代的进步的象征。1928年恩瑞柯·德尔·德比奥在罗马建成了摆满裸体运动员雕像的古典风格的墨索里尼体育场,而皮埃尔·鲁伊季·勒尔维则在佛罗伦萨完成了具有现代风格的足球场设计;1927年保罗和维托瑞奥·麦察洛德建成了具有古典风格的米兰“法西斯之家”,1932至1936年间朱塞普·特拉格尼则在科莫建成了明显“理性主义”风格的“法西斯宫”。在展览会上也可以明显地看到设计风格的巨大矛盾。1932年在罗马举行的“法西斯革命10周年展览会”上,由里伯拉和德伦兹设计的展览会广场上引人注目的现代大门挂着高达25米的抽象风格的法西斯标志,而在展览大厅则有特拉格尼创作的宣传画,采用三维构图和摄影蒙太奇手法,众多的法西斯分子源于古罗马传统的举手礼造成了近乎抽象的韵律感,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主义设计意味。30年代后期,由于墨索里尼喜爱古典建筑和装饰艺术,影响了意大利的设计倾向,许多政府委托制作的设计如大型国际展览会中这种倾向更加强烈。1939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意大利展馆的主要建筑是一个由古罗马雕像围绕的巨塔,彩画背景表现出瀑布从大理石台梯流淌下来。展馆中有一座古代的雕像,黑色大理石上用铜条描绘出大型意大利帝国地图。设计家采用这些图形展示法西斯政权的公共形象,把法西斯意大利看成古罗马帝国往昔繁荣的复兴。尽管如此,古典风格设计还是用某些方式与现代设计联系在一起,在米兰“装饰与工业艺术展览”(“设计三年展”)上展出的家用产品设计虽然比起30年代早期相对地有所减弱,却依然具有现代风格的气息。尽管在法西斯统治意大利的年代,具有装饰风格的室内装修和家具设计受到人们的欢迎,持久不衰的传统的本土的装饰设计适合大众的审美趣味,成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设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