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表现日常生活成为早期阶段美国现代设计的特色。美国摄影师爱德华·施泰肯从1926年起便采用了将常见的生活物品运用到纺织品图案设计的各种方法。他拍摄下了许多常见的东西,如火柴棍、香烟和方糖,运用各种灯光角度创造出令人惊奇的、几乎是抽象的画面,这些设计被纽约的斯特利·西尔克公司印在丝绸织物上。这家颇为前卫的公司对不少美国设计师的现代设计作品进行了宣传。美国摄影家爱德华·施泰肯应纽约斯特利·西尔克公司之请所作的探索“美国主题”的系列摄影作品之一。斯特利·西尔克公司将摄影应用到织物设计当中。此外从1927年出版的“美国图片”系列也可以看到这种探索现代风格的例子。这套图片包括了拉尔夫·巴顿的《绅士喜欢金发女郎》,克莱顿·奈特的《曼哈顿》和奈厄·麦克麦思的《好莱坞》等设计。一些设计组织的成立在引导公众对现代设计的兴趣方面也起到了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1928年成立的“美国装饰艺术家及技师协会”(AUDAC)。这个团体为了宣传美国的现代设计,1930年在纽约曼哈顿举办了一次展览,第二年又在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举办了一次更重要的展览。同年该协会还出版了《美国设计年鉴》作为宣传现代设计的刊物。尽管30年代经济衰退的压力使协会的活动减少,但是许多成员的活动仍然对公众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尤其是为纽约无线电公司(RCA)所作的极富装饰性的设计,更使人们认识到了设计的重要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年代,在美国脱离了战时状态进入消费社会的时候,产品设计已成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市场销售的重要因素,但是直到1929年经济大崩溃,美国的工业生产急转直下,产品设计才真正得到重视,一些大企业开始将注重产品设计作为促使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这一时期设计成为了社会注目的领域,出现像雷蒙德·罗维、沃尔特·多温·蒂格、亨利·德莱弗斯和诺曼·贝尔·格迪斯这些新一代的设计家。这些具有开拓精神的设计家了解工业生产技术并同负责生产的工程师进行合作,力求使自己的设计摆脱原来所从事的杂志插图、舞台美术、橱窗设计、路牌和广告设计的局限,达到真正的产品设计的要求。尽管他们的主张和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许多企业仍然没有真正将产品设计纳入整个生产过程当中去,只是为了获得短时的市场知名度才注意电冰箱、电烤箱、鸡尾酒搅拌器和剃须刀等产品的设计。为了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广告宣传和“消费引导”策略变得越来越复杂,成为促使美国的现代设计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沃尔特·多温·蒂格是这一时期具有影响的设计家。他曾长期从事广告设计,具有丰富的市场经验。1927年蒂格接受柯达公司的委托进行照相机的包装设计。1928年他设计出大众型的“柯达·名利”照相机。照相机受到当时流行的“装饰艺术运动”的影响,机体采用金属条带和黑色条带平行相间,与出工的埃及图坦哈蒙面具有着明显的联系,装饰性非常强烈,投入市场后立即产生了巨大的反响。1936年蒂格为柯达公司设计出了最早的便携式相机“班腾”相机,具有现代设计风格的单纯的外形不仅使用方便,也较好地解决了功能和技术统一的难题。在为柯达公司的产品进行设计的同时,他还为其他公司如美国图书销售公司、赫尔德重型机械公司等从事产品设计工作。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蒂格仍担任柯达公司设计部的总顾问,为公司的产品设计提供服务。沃尔特·多温·蒂格为193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博物馆(今费城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主题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展览所作的展台设计,采用抽象字母和连续弯曲的带状装饰,反映出了时代的特色。
雷蒙德·罗维是在美国早期产品设计发展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的设计家。他来自法国,曾在巴黎大学和兰诺学院学习电气工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到达美国,此后长期在美国工作。早年罗维主要从事橱窗设计和杂志的插图设计。1929年他为企业家西格蒙特·格斯特纳设计的复印机由于采用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手法而获得成功。自1933年投入市场直至1949年畅销不衰。1935年他设计的“冰点”电冰箱则标志设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此后罗维设计了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火车头、“可口可乐”的玻璃瓶包装、“协和”式飞机的内舱……从香烟盒到肯尼迪纪念邮票,从企业形象设计到美国宇航局的“空中实验室”计划,罗维的设计几乎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1940年《建筑论坛》杂志曾撰文说罗维是唯一可以乘坐自己设计的私人汽车、公共汽车、火车和飞机横贯美国的美国设计家。1974年他曾接受苏联政府的委托设计“莫斯科人”牌汽车,这是苏联政府委托外国设计家设计的第一个项目。到80年代罗维的设计事务所成为全球最具实力的独立的设计公司。亨利·德莱弗斯则是另外一位重要的美国设计家,早年他从事舞台美术设计,1929年开设了自己的产品设计事务所。1930年他接受贝尔电话公司的委托设计电话机,从此开始了与贝尔电话公司的长期合作。另一位风格独具的设计家诺尔曼·贝尔·格迪斯早年也主要从事舞台美术设计,1939年他接受委托设计纽约世界博览会的通用汽车公司展厅,充分地发挥了他的未来主义理想,从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932年格迪斯的流线型海洋轮船设计在《地平线》一书中作为插图。格迪斯为将流线型设计应用到美国的日用品当中作了大量的工作。
1933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以后,积极推行“新政”,大规模地进行经济改革,改变以往政府对于宏观经济的放任政策,转为对金融、投资、税收和社会福利进行干预,美国经济逐渐得到恢复。此时的美国设计风格也逐渐发展成熟,设计家采用明确的、符合大众需求的、充满了活力的方式,作品体现出“技术第一”的精神。这种技术“乌托邦”主义渗透到了社会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在格迪斯1932年出版的《地平线》一书中可以看到设计家对于技术进步的重视和对于未来的设想。在这本呼吁设计变革的宣言书当中,格迪斯论述了技术、速度、运输、设计与变革的关系,提出了不少关于未来设计的构想。对于当时来说,格迪斯的构想就好像是科学幻想,是一种“乌托邦”,但正是设计家富有创造力的设想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格迪斯设计的流线型小汽车、公共汽车、火车头、轮船、飞机,乃至建筑物造型设计和消费品的造型设计,充满了大胆的想象,正与美国社会那种变革和创造的时代精神合拍。在格迪斯这样一些设计家的推动下,新的设计美学原则逐渐得到美国公众的认同,广大的消费者越来越热切地购买具有现代技术进步意义的产品——从真空吸尘器、收音机到自来水笔。美国现代设计的发展还与20年代晚期到30年代西方科幻小说的繁荣具有密切的联系。那些广泛流行的、“威尔斯式”的科幻小说,宣扬技术进步将会把人们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技术的发展将创造出新的材料、新式的运输工具,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的思想。胡戈·根斯巴克是推动美国科普工作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1926年创办了《奇闻异事》杂志,旨在向读者证明科幻小说与科学技术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他的口号是:“今天的离奇故事,明日的客观事实”。1934年根斯巴克在《奇异的故事》一文中写道:“科学幻想小说的大多数作者的态度都是严肃认真的,几乎所有的科幻作家都将自己的故事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如果某位作者预测将来会出现什么新式机器,往往他会将自己的预测与科学未来发展的前景联系在一起。”保罗·弗兰克则成为根斯巴克作品主要的插图画家。他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对未来的预测,从而鼓励消费者去购买表达根据先进的技术观念设计出来的产品。
1933年,围绕“技术与发展”这一主题,美国芝加哥举办了名为“进步的世纪”百年成就展览,第二年,展览再次举行。两次展览在1929年的经济大崩溃之前就已经开始筹备,由于30年代早期全球性经济萧条的影响,举办国际性展览受到很大的限制。尽管参加展览的国家不多,但是由于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参与,展览组织得颇有条理,较好地展现出了已经取得的技术成就,也勾画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国家研究委员会”是由企业提供资助的机构,因此展览中有那么多的大公司扮演重要角色也就不是什么令人吃惊的事情了。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固特异轮胎及橡胶公司、费尔斯通轮胎及橡胶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等都是参展的大企业,他们展出产品的目的是使公众对于技术发展新的可能性有所认识,通过展览唤起他们潜在的消费愿望。展馆许多展品虽然没有充分展现现代主义设计的前卫风格,却体现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自由市场经济多元化的价值准则。展品风格多样,不像与此同时的许多在欧洲举行的展览那样,展出的尽是像德国、意大利那样的专制政权所提倡的僵硬呆板的古典风格设计作品。展览明显地表现出科幻小说的影响,像双层的空中小车,挂在两座628英尺的高塔之间,人们可以坐在车上在缆索上滑出三分之一英里的距离。一些富于特色的展品则向公众介绍新的材料和设备,如通用电气公司和其他一些公司联合赞助乔治·凯克的新式建筑设计,各种设施一应俱全,称这样的建筑为“明天的房屋”的确名符其实。普尔曼车辆公司则为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制造出了“M10000型快车”(快车后来被命名为“萨莱纳城”),集中体现公众对于未来技术进步的想象。这种火车最先于1934年展出,是全国性巡回宣传的一部分。机车光滑的、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的子弹形外形集中了当时许多最新的材料和制造技术,作为“今天所看到明日之车”与时代的要求和谐一致,为公众提供了现代设计的形象。这种流线型的设计人们可以在其他消费品设计中看到。同样符合窆气动力学原理的伯明顿“西风号”柴油机车也受到了公众欢迎。在展览会取名为“世纪之翼”的室外火车表演接近尾声的时候,“西风号”驶完了从丹佛到芝加哥破记录的旅程之后引人注目的出现在现场,引起人们的热烈吹呼。1933年至1934年美国芝加哥“进步的世纪”百年成就展览会展出的电站水闸采用古代神话传说作为装饰,表现出工业设计讲究形式美的倾向。1933年至1934年展览会展出的霍拉伯德和鲁特的建筑设计。建筑物中间的直线装饰和太阳升起图形的运用,是当时美国设计常见的手法,在电冰箱等产品设计当中都可以见到。展览会展出西屋电气公司高压铁路充电器的云母岩板装饰。展览会展出的卡车造型和“西风”号火车头造型,流线型设计已经成为普遍的样式。
“进步的世纪”展览大力提倡具有未来主义倾向的设计,数以千万计的观众参观了两次展览,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任何其他展览的参观人数都多。1925年巴黎“世界装饰艺术展览”的参观人数不到600万,展馆面积还不到“进步的世纪”展览的八分之一。“进步的世纪”展览对美国社会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巨大影响。现代化的流线型交通工具引起了西方公众的无限遐想。在美国、在欧洲各国,流线型设计成为讲求速度时代的重要象征,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飞机到汽车、从电冰箱到订书机,可以说流线型设计无处不在,从而形成了一种设计风格和消费时尚。1933年波音公司设计出波音247型飞机,这种从军用轰炸机发展出来的民用飞机首先采用了流线型的机身设计。同年投产的道格拉斯公司设计的DC-1型飞机也采用了流线型设计。1935年道格拉斯公司设计制造的DC-3型飞机则是直到50年代仍然处于领先地位性能最为优越的飞机,被誉为现代设计的典范。汽车的流线型设计则可以以1934年克莱斯勒公司生产的“气流”型为代表。这种汽车造型很快便风靡全世界。此后流线型设计成为美国汽车的流行风格。许多家用电器设备,如收音机、电灯、烤箱、吸尘器和冰箱也同飞机、汽车和火车机车一样,常常被设计成流线型。许多建筑也受到了流线型设计的影响。无论是弗兰克·劳埃德·赖特1937年至1939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拉亭市设计的约翰逊制蜡公司办公大楼,还是沃尔特·多温·蒂格1936年所设计的更为大众所接受的德士古石油公司的加油站,直到随处可见、比比皆是的路边快餐店,都体现了流线型设计的特点。1936年至1939年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家具设计,便接受了流线型造型的影响,曲线的可以转动的抽屉别具特色。
快餐店被设计成流线型,像火车的餐车一样,使人联想起新式火车豪华的内部装修。这些最具美国特色的、提供物美价廉食品的快餐店,采用新型的材料、浑圆光滑的形体和表现速度的装饰图案,外表装饰以长长的、平列的铝条、铬条或彩条,更显出流线型的状态——就像在许多火车机车、公共汽车和小汽车的车身上所看到的那样。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顾客在看到公路上穿梭的车辆的同时,快餐店仍然可以使他们联想起速度。速度被看作是现代的象征,这一认识可以从将火车餐车式的快餐店和火车、飞机并列在一起的广告画中感受到。
30年代后期的美国餐厅设计,地面和柜台周围镶嵌瓷砖,柜台面采用耐热塑胶薄板材料,高凳上面采用金属材料装饰,接受了20年代装饰艺术风格的影响。40年代的美式快餐厅建筑,外形如同镶嵌铝边饰的火车头。这种美式快餐厅设计成为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流行的工业设计风格的象征。1926年怀特·霍尔开设了最早的汉堡包餐厅,以后餐厅遍布美国各地,形成了美国快餐文化的一大景观。最初餐厅采用传统的装饰风格,1928年芝加哥开设的具有许多几何形式的餐厅便具有欧洲风格的影响;1932年开设在纽约的餐厅是用白色光面瓷砖的城堡式建筑;而1934年开设在纽约的另一处餐厅则采用搪瓷薄片镶嵌、不锈钢条作局部的装饰,更加鲜明地体现出欧洲的装饰风格;1936年新泽西州卡姆登市的怀特·霍尔餐厅建筑,则表现出流线型的设计风格。约1934年约翰·瓦索斯设计的“可口可乐”储存桶,箱体强调直线的装饰,与流线型设计具有联系。这种与流线型设计具有联系的直线装饰在此时广泛地运用到许多产品设计当中。“摩天楼”建筑样式给予20年代30年代美国装饰艺术以极大的影响。20年代晚期保罗·弗兰克设计的木制“摩天大楼”书柜,此外1927年由埃伯尔·费迪设计的“摩天大楼”座椅、拉兹·里维斯所作的美国城市图案织物设计、1935年克罗斯利设计的分层式电冰箱,以及1930年至1933年哈罗德·凡·多里和利德奥特设计的收音机……这些日用生活品都采用了“摩天楼”的造型设计。
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NYWF)展出期间,有约4500万人参观了展览,这次博览会更加有力地向公众证明,工商业和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生产和消费通向繁荣的未来。博览会的宣传品宣称:“(美国)工业向被这样或那样的宣传包围的美国人民报告。在这里,人们将知道工业为了公众利益所取得的成就;工业如何利用其资金;工业怎样由于不断地研究改善其产品和服务而对造福国家作出了贡献;生产和分配机器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工业如何给那些使其成就成为可能的人们、也就是它的雇员们带来富裕的生活。工业在博览会上有了机会直接面对美国人民,告诉他们在民主国家所信奉的经济制度之下是怎样履行自己的义务的。”设计是建设富足的、自由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内容,沃尔特·多温·蒂格便是这种主张的代表人物。他宣称:“产品设计家应该理解公众的情趣,能以公众的口吻说话。设计必须摆脱传统的形式和方法,而按今天和明天的方式去进行思考……”。展览会上,喜爱阅读科幻小说的观众——1938年10月美国广播公司播送威尔斯的《星际战争》中地球遭到入侵的情节时,他们竟是那样的惊恐不安——在参观雷蒙德·罗维设计的“未来的火箭港”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件引人注目的展品安装在克莱斯勒公司的展厅里。那里有一个构思精巧、设备俱全的表演场地。千多位观众可同时在那里看到从纽约往伦敦发射载人飞船作假想旅行的火箭发射炮模型表演。展厅里还设有剧场,放映一部有关汽车生产的彩色立体电影。观众观看这部栩栩如生的电影时必须戴上特制的眼镜。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展厅里则有引人注目的高大的电动机器人,它能根据人对着麦克风发出的命令相应地完成数十种动作,而它随身的“宠物”机器狗能做出摆尾巴和乞食的动作,发出汪汪叫的声音。
博览会内的其他建筑设施也展现出种种科幻小说的特色:杜邦公司的化学塔,威斯汀豪斯公司会唱歌的光塔,阿奎隆公司的喷泉和几个主要的展馆都是如此。展览的环境气氛完全适宜当时美国社会流行的许多连环漫画人物:像1929年流行的“巴克·罗杰斯”、1934年流行的“闪电戈登”、1938年流行的“超人”和1939年流行的“蝙蝠侠”。30年代弗拉什·戈登创作的连环漫画。漫画中流线型火箭与许多日用品设计具有某种联系。弗拉什·戈登创作的连环漫画影响了美国的工业产品设计。1935年保罗·布朗设计的鱼雷形汽车,这种椭圆形状的、充满幻想色彩的造型影响了美国许多工业产品的设计。1939年至1940年纽约世界博览会展出的由沃尔特·多温·蒂格、罗伯特·哈帕和埃里克森设计的“杜邦塔”。制造和销售展览会纪念品的商人们则利用这个机会发了一笔大财。有些展品将这种对于未来世界的憧憬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像亨利·德莱福斯在直径两百英尺的圆圈内设计布置的大型微缩景观“民主城”,它和邻近的700英尺高象征通往未来的旅程的“特里路”一起构成了博览会引人注自的中心景观。“民主城”是一个未来居住环境的缩微景观,占地15英亩,精心划分出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和绿化带等,观众站在旋转的环带上可以看到整个城市规划的景象。在这些对未来的设想中,最富影响力、也最受欢迎的当数诺尔曼·贝尔·格迪斯的“未来景象”。传送带将参观的人们经过一连串移动的斜梯和座椅进行一次模拟飞行,带到1960年未来世界的上空,看到分成了不同的区域作为商业区、居民区和工厂区的经过规划的城市景观,目的是想要对城市交通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探索在未来付诸实施的可能性。给参观的人们(平均每天27500人,展览会期间共达五百万人之多)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更可能是他们所看到的多车道高速公路,上面有成千上万的流线型的小汽车,公共汽车和卡车以大约每小时100英里的速度飞驰。这就是30年代美国公众所看到未来世界的景象。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为企业家和设计家提供了唤起大众消费欲望以刺激经济增长的绝好机会。它鼓励在产品的造型和装饰设计中大胆采用以技术为出发点的表现手法,博览会使企业家有机会观察公众对未来的市场营销战略的反应,从而奠定了50年代与“梦幻车”、“摩托景观”及“明天的厨房”等相联系的那些营销战略的基础。正当美国的公众沉浸在对于未来设计的美好向往中的时候,大洋彼岸的欧洲却已经响起隆隆的炮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加入了战争的行列。战争结束以后,美国成为世界的经济强国,现代设计的中心由欧洲转移到了美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