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传论中国企业之道-一切从实际出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企业家到底应当怎样做好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摆在我们案头的战略决策问题?从在青岛港几十年的发展实践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至关重要。特别是当前世界发展瞬息万变,令人眼花缭乱,但世界再变化,我们总归要有一个定位,要有一个自己的目标,按照企业的实际,确定企业的发展思路。

    办企业不是摆花架子,必须要创造真金白银,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推动发展。所以一个决策、一项工作的好坏就是看能不能实事求是,能不能从实际出发,是不是能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要看了不了解第一手资料,了不了解实际的情况,能不能做到民主、科学地决策。一个战略的成功制定也要看我们是否从实际出发,真真正正地掌握好市场的情况,掌握好企业的管理情况,掌握好员工的心态,这样,企业的领导者做决策才能有一个根基。

    对于青岛港来说,首先是要看到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一切都是要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其次是要了解当前的世情,也就是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情况;再次要按照我们青岛港的港情,也就是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最后还要从我们的人情出发,人情是什么?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从中国的文化出发。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得从这个实际出发,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建好自己的家。

    企业首先得有个强健身体,如果自己内部不强,就无法应对外部,无法应对世界形势发展。所以改革开放初期,八十年代末,我们首先就是量力而行,从内部抓起,因此从1990年到1995年,我们实施了夯基战略,创建名牌港口,做好青岛港。当时我们把战略定位在“夯基战略”,就是遵循当时的实际,首先要把基础打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抓好“三基”(基础、基层、基本功)、抓好我们的内部管理,抓好我们内部的各项事务。这个战略的实施使青岛港的管理上了一个大台阶,成为“苦练内功”的典型。

    特别是在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后,青岛港根据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提出了“是否有利于提高港口安全质量和经济效益;是否有利于增强港口的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是否有利于员工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加强港口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检验港口各项工作成效的“四条标准”,以及“装卸生产主战场在港外”等一系列经营战略,更是有力地促进了港口跨越式发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没有任何规律可遵循,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科学决策、超前决策,确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检验工作的“四条标准”,才找准了出路,把准了方向,使我们在国企改革发展的重重困难面前,闯出了一条振兴国有企业的成功之路,创造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成功模式。

    从中让我深刻体会到,企业管理离开了“给自己干的、不是给别人看的”就一事无成。所以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一切战略决策的起点,无论身处什么样的政策环境、面对什么样的竞争氛围、拥有什么样的内部组织,无一例外,都必须要面对现实、实事求是,正确地分析和把握形势,及时准确做出战略和决策,照搬照抄将水土不服。也就是说,凡是和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都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企业的实际情况、员工的实际素质,做出冷静客观的判断。对于企业界的各种思潮、趋势,如果不符合企业实际,一概弃之不用;对于那些已经被普遍抛弃的经验,只要有利用价值,就毫不犹豫地为我所用,不为潮流所左右,一切从实际出发,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准工作的出发点和切入点,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案例”

    化危为“机”

    最初,没有人预料到,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一步步演化和扩大成了一场全球金融风暴。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轰然倒下,金融危机自华尔街决堤而出,席卷全球:美国季度GDP创下27年来的最大降幅,道琼斯指数暴跌近半;日本、欧元区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世界经济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在此后充满煎熬的一年内,面对经济急剧下滑的颓势,很多国家危讯不断,中国经济也遭遇改革开放以来罕有的巨大困难。2009年,中国经受住了新世纪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成为世界经济触底反弹的新引擎。2010年,中国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GDP增速高达10.3%。在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成为提振世界信心的力量源泉。

    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全球经济“晴雨表”港航业是重灾区。2008年的下半年间,国际干散货运价波罗的海指数由2008年5月20日的11793点暴跌至12月5日的666点。当时我们青岛港集装箱由每月600多班减为500多班,煤炭、矿石堆场爆满,进口原油无处接卸。

    但是,国有企业作为国家队,越是在危机时刻,越是要挺起国企的脊梁,积极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当好祖国母亲的孝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明确“三个特殊”,即认清特殊时期,研究特殊思路,发挥特殊优势;做到“三个破除”,即破除盲目乐观,破除等待观望,破除惊慌失措;树立“三个意识”,即树立“三感”意识,树立机遇意识,树立大局意识;做到“三个不变”,即发展信心不变,增长指标不变,造福员工不变;搞好“三个研究”,即要研究周边,研究政策,研究内部,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增长指标不动摇,造福员工不动摇,保证危机形势下港口生产发展乘胜前进。

    应对危机不仅要有战胜危机的信心,关键更要拿出当饭吃的措施,当钱花的办法,拿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硬碰硬的举措。面对重重困难,我们在生产组织上,坚持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实行码头、机械、库场等在内的资源共享、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特别是面对进口矿石居高不下的形势,把原来一个专业公司从事进口矿石接卸,调整到三个装卸公司同时接卸,矿石接卸泊位由5个扩大到8个,实现了进口矿石20%的大幅增长。同时科学调度、精心组织,大力开展争创“工人先锋号”劳动竞赛,创出了集团以上的装卸生产纪录近200项,实现了装卸生产的逆势发展。

    任何单位、任何人在危机形势下都不能独善其身。我们青岛港就是千方百计要与各大船东、货主、兄弟港口抱团取暖。为此,我们远赴210个地市县,走访1105家船东、货主,还与日照、烟台港缔结战略联盟。与中远、中海以及马士基、美国总统、达飞等10多家船公司签订了空箱堆存协议,打造空箱调运基地,为船公司节省了巨额费用,而且为青岛港增加了72万标准箱的吞吐量;为货主降低物流成本,积极协调铁路部门,开通铝矾土专列,每吨为货主节约10元的费用;为帮助青岛钢厂降低物流成本,将青岛钢厂的进口矿石由黄岛移至青岛老港区接卸,每吨降低近20元成本,同时重金投入,在老港区增加洗车池、喷淋、苫盖、清扫车等环保设施;在港外租用场地为煤炭客户堆存煤炭,缓解货主的燃眉之急,保证外贸出口煤上量;走访日照、烟台、威海、龙口等周边兄弟港口,牵头开通内支线,联手发展,稳固市场,实现双赢。众多船公司在纷纷削减欧美主干航线的形势下,在青岛港增开了南美、中东等近20条新航线。

    我们还坚持深入挖潜、提速增效。面对港口通过能力严重不足的困难,不惜投入上千万元巨资大面积拆除办公楼、候工楼、职工食堂、浴室等生活、办公设施,新增堆存量300多万吨,保证矿石进口量月月增长;投入资金1.3亿元建设了火车装车楼,扩大疏运能力;与铁道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使青岛港成为全国港口唯一首批九家铁路大客户之一,确保铁矿石运输质的飞跃;开通了16对“货车客车化”点对点专列;协助青岛铁路经营集团开通了黄岛站油品装车专用线,为货主提供了新的疏运通道;采取“船船直取”、“车船直取”、“自流装车”等方式,提高进口油疏运效率,盘活油运市场;与铁路共同投资建设了油品装车线,既推动了周边炼厂的发展,缓解了罐容紧张的难题,又为客户降低了物流成本。

    此外我们还不断开拓市场、扩大货源。在与中石化合资合作的基础上,又与中油燃料油有限公司、中国船舶燃料油供应总公司等石化企业以及地方炼厂签定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抢揽进口油,确保了全国进口油第一的地位;与太钢、宝钢、邯钢、济钢、莱钢等大钢厂、南非库珀等矿山以及贸易商签定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赢,确保矿石接卸世界第一的地位。我们为相关方牵线搭桥、组装市场,为青岛、黄岛电厂以及周边钢厂组合外贸进口煤,为中小钢厂拼船、开展保税业务等措施,增加了矿石接卸量。同时还不断创新通道,联合海关、铁路、船公司,在西安、乌鲁木齐、成都、郑州等内陆主要城市建设内陆“无水港”,将码头搬到了内地;积极发展海铁联运,开通郑州、西安、侯马、淄博、成都等到青岛港的集装箱大列,联合货主和铁路部门,发展过境大列,成功把腹地延伸到中西亚和欧洲地区。抓住国家拉动内需的机遇,大力发展内贸集装箱,利用自己的车队“重去重回”,以东北为重点开辟新的物流通道,积极争取船公司合作,打造北方纸浆分拨基地,争取海关支持,充分发挥保税功能,不仅缓解了危机形势下企业资金流紧张的难题,而且吸引了货源,使氧化铝、硫磺等货种都有所增长。

    随着中国政府“一揽子计划”的实施和国家省市经济回暖,港口生产逆势上扬。2008年完成港口吞吐量30029万吨,同比增长13.3%;完成集装箱100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9%。在危机中实现了3亿吨的跨越,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