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一代将星铸辉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人类空前惨烈的历史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杰出军事将领的涌现犹如雨后春笋。在这璀璨的群星之中,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小乔治·巴顿是一位极其特殊的历史人物。巴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最有作为的高级将领之一。他必将以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惊人的战绩而载入史册。

    巴顿生活的时代(1885~1945年)正是社会、政治和科学技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伟大时代,美国进入了第二次科技革命时代,从一个二流国家跻身于强国之列,很快又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美国的陆军也从一支小型的、分散的边防部队发展成为庞大的现代化正规军队,从战马和马刀的时代进入坦克和机械化的时代。在这个关键性的历史转变时期,巴顿在美军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威严的第3集团军司令官巴顿将军。当今世界各国都把装甲兵视为陆军的强大突击力量,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坦克在战争中的作用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它是陆军中最现代化的攻击力量,具有速度快、防护性好、火力猛和机动性高等突出特点,既可配合步兵作战,又能在其他兵种的协同下独立完成战斗任务。它具有长途奔袭、迂回包抄、连续发动强大攻势的巨大能量,既能完成战术性的攻击任务,又能实现重大的战略性使命。但在1917年以前,坦克还是一个新生儿,未受过战火的考验,其作用和前途受到人们的普遍怀疑。巴顿当时是一名优秀的骑兵军官,并执著地热爱这一古老的兵种。但是,出于对战争和军事技术的深刻理解,也是他的天性和作战风格使然,巴顿深深地感受到了装甲时代的历史性召唤,毅然选择了装甲兵这一前途未卜的新兵种。这是一个决定性的选择,它不仅决定了巴顿一生的道路,也给新生的美国装甲部队送来了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1917年,巴顿在驻法美军中参与了美国第一支装甲部队的创建工作,建立了装甲兵的训练学校,用法式轻型坦克组编成一支坦克旅。巴顿随同该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圣米耶尔和默兹一阿拉贡等战役。在战斗中,巴顿向人们展示了装甲兵部队的巨大军事潜力和不可估量的前途。巴顿是美军的第一位坦克指挥官,也是美军中最早的坦克专家之一。但是,巴顿的这种地位和作用,在机枪、大炮时代的第一次世界大中尚未得到人们充分的认识,只有在以坦克和飞机为标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才有可能受到充分的重视和理解。从这一意义上讲,巴顿用辛勤汗水培育出的坦克之花,必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的坦克部队铺天盖地般蜂拥而来,横扫整个欧洲,充分显示了大规模坦克战的可怕威力。在危机到来之际,美军的几位高级决策人物几乎同时想起了一个人——小乔治·巴顿。这位和平时期的“捣蛋鬼”是美军屈指可数的坦克专家之一,而且惟有他具备指挥坦克战的实战经验。机遇终于降临到巴顿头上了。1940年7月,55岁的巴顿受命出山,参与重建美军装甲部队的工作。

    巴顿亲自参与创建的美军装甲部队。在1942年1月开始的北非登陆作战中,迎着巨浪按期在摩洛哥西海岸登陆,治服了当地法军,为盟军控制这一地区和完成北非的战役部署创造了有利条件。1943年2月,美军在卡塞林山口战役中惨败,巴顿临危受命接管第2军,仅用11天时间,他就把战斗精神输入了部队,使这支新败之旅重振旗鼓。在1943年7月开始的西西里战役中,巴顿的装甲部队把大范围机动与两栖作战相结合,向敌人的防线长途快速迂回,攻克巴勒莫,夺取墨西拿,把德军全部驱逐出该岛。1944年6月,西方盟国在诺曼底登陆。巴顿在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重大战役中,充分发挥了装甲部队快速、机动和火力强大等特长,采取长途奔袭和快速运动战术,以超常规的速度在欧洲平原上大踏步前进,不顾一切地穷追猛打,长驱直入,穿越法国和德国,最后到达捷克斯洛伐克。在近乎疯狂般的推进中,巴顿注意抓住一切战机,迅速果断地围歼敌军。

    巴顿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与其他人一样,他之所以能取得不朽的功绩,除了他所从事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质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空前强大等客观因素之外,主要与他本人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指挥艺术有直接的关系。下面将对此略加归纳并作一概述。

    把狠抓军事训练作为建立强大军队的基础,这是巴顿军事领导艺术的特点之一。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二战初期的20多年问,美国人始终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在巴顿看来,美军领导层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将这些和平公民塑造成特别能战斗的坚强战士,以粉碎法西斯主义称霸世界的图谋,而完成这一转变的手段就是训练。他认为,军事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打赢战争,因此其最基本的内容只有两项:使将士们获得高超的军事技能和向他们灌输严格的纪律。

    关于军事技能的训练,巴顿认为,其目的是提高部队的军事素养和技战术水平,以适应战争的需要,因此必须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因此,巴顿在抓部队例行军事训练的同时,特别注重高强度训练和实战性。在为北非战役做准备时,为了使部队适应非洲沙漠地区的环境,巴顿于1942年初把部队拉到位于加利福尼亚边界的一个沙漠中搞模拟训练。在干燥、酷热的恶劣环境中,部队每天都要进行长途急行军、战术操练、实弹演习和野外生存训练,夜间也常有行动。而他本人也从不懈怠,总是亲临现场把握每一个环节。这种魔鬼般的严酷训练引起了许多人的抱怨,但巴顿不为所动,他反复告诫部队:“平时的艰苦训练是战时胜利的保证,这才是对士兵的最大仁慈。”“如果能在这里训练成功,你就会毫不困难地杀死在任何国家遇到的狗娘养的敌人。”

    巴顿一向很重视部队的纪律问题,认为纪律是军事训练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机械化部队来说更是如此。一般来说,军事统帅们都很关注纪律问题,但巴顿对纪律有着更为独特深刻的理解。他认为,首先,纪律可以焕发出巨大的战斗力,因此是赢得战斗的重要保障。其次,纪律可以提高部队的士气。对此,他是这样解释的:“凡是心智健全的人在战场上都会感到害怕,但纪律会使他产生某种共鸣的勇气。这种勇气连同男子的刚毅使他能夺取胜利。”再次,纪律与广大官兵的生命息息相关。由于这个道理更为贴近现实并浅显易懂,所以巴顿在训练和战斗中经常向官兵们宣讲,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精彩论述,例如:“一个勇敢但不守纪律的莽夫与既勇敢又守纪律的人打仗,是注定要失败的。”“没有纪律不可能赢得战斗,没有纪律送士兵们去战斗是犯谋杀罪。”

    用无与伦比的演说鼓舞部下,用以身作则的实干精神激励士气,这是巴顿独特的领导艺术风格。在这两个方面,巴顿都是二战中的佼佼者。

    娴熟的演说技能是领导艺术的重要内涵之一。多年的军旅生涯使巴顿的演讲技巧日臻纯熟,他在二战中充分展示了这一才华,利用演讲来鼓舞士气,部署工作,贯彻作战意图。

    无论在战场上还是训练中,只要认为有必要,巴顿都会向将士们发表即兴演说。他的这一类讲话从不用稿子,而是信口开河,滔滔不绝,主题大多与残酷的战争相关。听巴顿的即兴讲话是一种特殊的经历,因为从未有任何一位高级将领的讲话如此率直恣肆,从语调到内容都充满狂热,甚至粗俗低下。例如:“用武器使你成为彻头彻尾的专业杀人者。只有死去的敌人才是好的敌人。娘们儿不能杀人。打中敌人的心房或者刺穿他们的内脏,让每颗子弹找到它们的归宿——敌人的身体。”

    这些话对于人的自尊心是一种冒犯和刺激,而巴顿的用意也正在于此。他认为,这对于激发部队的战斗意志很有必要,因为美国人由于长期生活于和平中而缺乏一种凶猛好斗的性情,这对于他们与狂热的纳粹分子作战十分不利。因此他要用粗俗露骨的语言唤起士兵的战斗精神,使他们以凶猛拼命的姿态投入战斗。

    巴顿还经常发表一些正式的演说,并颁布过许多文告和书面命令,这些演说和文件大都以气势磅礴和感情深邃而著称,有英雄史诗般的韵味,会使将士们产生一种荡气回肠、热血沸腾的感觉。巴顿于1942年末北非登陆作战前夕下达的动员令,1942年夏西西里战役胜利后下达的嘉奖令,1944年8月对美军第15军下达的作战令和1945年元旦向第3集团军发布的文告等,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参加二战近4年期间,巴顿相当多的时间是在基层和前线度过的,特别是军情紧急的时候,他几乎天天都会出现在各个部队和战火纷飞的前沿。巴顿这样做有多方面的考虑。首先,是为了及时了解战局和部队的状况,以便迅速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部署。他认为,指挥官必须经常进行实地考察,特别要到关键的地段去,掌握第一手材料。其次,用自己的表率作用激发部队的士气。巴顿认为,这种“亲身接触法”会使士兵更具有信心和献身精神,指挥官能更好地履行职责。

    因此,巴顿很重视自我形象的塑造,把与士兵同甘苦、共荣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在每次重大战役中,前方将士都能看到他驰骋疆场的身影:他经常冒着残敌的炮火首批进入刚攻克的城市;两栖作战中不等船停稳就率先跳入水中;他曾经冒着敌机的轰炸,亲自在岗亭上指挥疏导受阻的坦克部队;还曾趴在泥水中帮助士兵修理坦克……为了达到激励部队的效果,善于“自我表现”的巴顿还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些新方法。例如,他赴前线时总是乘坐敞篷吉普像旋风一样招摇过市,该车的侧面印有醒目的国旗标志和巴顿的将星,后座上威风凛凛地架着一挺大口径机枪,距目的地老远就不停地按响特制的高音喇叭,使官兵们在数千米之外就能感受到他的到来,并产生出一种战斗的豪情。

    巴顿一向以治军严格著称,但也十分体恤关心同事和下属。这不仅仅是基于同情,同时也与他的一个重要领导原则相关——他始终认为:受到精心照料的士兵会成为最好的战士。他曾经写道:“军官不仅负有指挥士兵作战的责任,而且对他们平时的健康与福利负有责任。”

    用荣誉来构建军队的战斗实力,这是巴顿军事领导艺术的另一重要特点。巴顿是一个典型的军人,热爱战争,渴望获得崇高的军事荣誉。他曾经说过:“珍惜传统、喜欢刺激和渴望荣誉。如果你拿走了这三样东西,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巴顿从自己的感受中认识到,仅仅从物质上关心士兵是远远不够的,人最需要的还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激励。所以,他一向很重视培养和提高官兵们的自觉意识,采取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进取心,以增强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巴顿很重视对部队进行教育,认为这是官兵们荣誉感和战斗力的最重要的源泉。在巴顿平时的演说和各种文告中,始终贯穿着一个重要的主题——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他力图让每一个官兵懂得,他们是在为人类正义事业而战,并使他们明白个人对于集体的作用和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荣誉感和对集体的自豪感,把不屈不挠的意志灌输到他们的心灵深处。巴顿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度自觉意识的坚强战士。

    巴顿是一位以大刀阔斧、果敢强悍而闻名的猛将,而且性格粗鲁,好骂人,因打士兵的耳光而受过处分。但周围的人却发现,其实他也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善解人意的人。在战争期间,军队对违纪违令现象一般都采取严厉的惩处措施。而巴顿则较少这样做,因为他十分擅长通过团结关怀部属来提高士气和工作效率——这是巴顿军事领导艺术中鲜为人知的方面。

    战争的严酷性和突发性要求部队必须统一号令,保持高效率,因此巴顿要求部下必须忠实于他,绝对服从命令,这一要求有时是相当苛刻的。同时,巴顿也十分忠诚于自己的部下,他所说的这种忠诚,即给予下级正确的指令和指导,同时又善于团结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在这一点上,巴顿至少在三个方面把握得很有分寸:

    第一,只要不违背司令部的战略战术意图,巴顿很少干预下级的具体工作,而是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干。因为他相信,一个受到充分信任的合格的军人能够独立地完成份内的工作。

    第二,如果部下取得了成绩,巴顿会及时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嘉奖。如果有人受到了委屈和伤害,他则会倾力予以保护。当然,他也决不会姑息那些玩忽职守者。

    巴顿全家福,自左至右:儿子巴顿、巴顿、妻子比阿特丽丝、小女儿鲁思·艾伦、大女儿小比阿特丽丝。第三,始终保持一个团结协作、高效率的参谋机构。巴顿认为,参谋机构如同一支部队的头脑,因此它必须是团结和高效的。因此,巴顿最不能容忍两种人待在他的参谋部里:唯唯诺诺的伪君子和我行我素的性格孤僻者。巴顿的参谋部就像一个团结合作的大家庭,他们精诚合作,以科学求实的精神高效率地工作,为巴顿部队屡创佳绩做出了贡献。

    在作战方面,巴顿堪称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战术家之一,其突出特点是具有强烈的进攻精神。装甲部队的最大特点是快速机动,巴顿充分发挥了这一优势,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了装甲兵团的大范围机动性,尽一切努力使部队不停顿地向前推进。大刀阔斧,一往无前,这既是巴顿本人的特殊性格,同时也是他的部队的战斗作风和克敌制胜的战术法宝。从巴顿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来看,他的攻势作战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反对消极防御,强调进攻是夺取胜利的惟一有效手段。巴顿对防御一向嗤之以鼻,他认为,战争从来都不是靠防御取胜的。相反,巴顿对进攻始终怀有极其浓厚的兴趣,主张进攻是夺取胜利的惟一有效手段。这种思想当然与他“崇尚进攻”的天性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基于他对进攻和防御的辩证关系有十分深刻的理解。巴顿认为,放弃了进攻等于把主动权让给了敌人,会陷于被动挨打,只有勇猛进攻才能保证优势和安全,从而赢得胜利。进攻是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最有效的手段,从这一角度讲,进攻是最有效的防御。

    巴顿并不主张盲目地向前推进,他认为,进攻的目的不仅仅是攻城夺地,更重要的是寻找一切机会摧毁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样不仅可以为战役和整个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还能更有效地保护自己。为了牢牢控制战争主动权,巴顿认为必须正确地选择进攻的时间和地点,以达到集中兵力歼灭敌军主力之目的。在这方面,巴顿做得极为出色。他常常能把分散得很远的部队,迅速地集中在出敌不意的地点上,选择最有利的时机发动突然进攻。

    反对侧翼安全论。随着巴顿部队快速推进,把一些未能攻占的城镇甩在身后,致使其侧翼经常暴露在敌人面前,因此,许多将领提出要保护侧翼的安全。巴顿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只有不停顿地前进才能尽快获取战争的胜利,如果拘泥于侧翼安全和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滞缓进攻速度,受益者只能是敌人。他主张,不要过分考虑侧翼安全问题,只要快速推进,达到盟军的战略性目的,就能牢牢控制战争主动权,侧翼问题便可迎刃而解,那些孤立的敌人城镇即便不被困死,也会自动放弃或投降。当然,巴顿对于侧翼安全并非视而不见,他希望通过地空协作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在战斗进行期间,巴顿经常与空军战术部队保持密切联系,由他们去发现并及时解除侧翼形成的严重威胁。

    注重进攻的速度。巴顿始终认为,行进的速度是检验一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制胜的基本要素,因此他一向主张:“部队必须具备快速运动的能力。”巴顿认为,高速度运动至少具有两个功效:其一,达成攻击中的突然性,从而牢牢把握住战机。为了获得这种效果,巴顿对部队行进的速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并给予严厉监督,有时甚至不允许部队放慢速度或停止前进。其二,可以缩短进攻时间,减少伤亡。巴顿虽然特别强调进攻的速度,但他反对草率从事。他要求在进攻之前一定要做好侦察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但他坚决反对优柔寡断。

    强调充分发挥火力优势。巴顿始终坚信“火力是战斗之本”的军事理论,主张战斗决定于炮火,而不是白刃战。巴顿认为,冷兵器时代结束之后,胜利的天平就愈来愈倾向于火力强大的一方,这一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他还认为,弹药耗尽了还可以再生产,而失去了生命的人却不能再生,因此“浪费枪弹要比浪费生命好得多”。在每次进攻中,巴顿总是命令部队充分发挥火力的优势,不要吝惜炮弹和子弹。巴顿是运用和调度火力的大师,在二战期间,很少有人能在这方面与他相媲美。他认为,运用火力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作用除了杀伤敌人之外,还表现在:压制敌方的火力和进攻速度;威慑敌人,鼓舞士气;在战术上牵制敌军;炮火支援;掩护进攻及保障进攻速度;火力侦察等等。

    重视后勤保障工作。现代战争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装甲部队等现代兵种投入战斗更加重了物资供应部门的负担。巴顿充分理解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对有关部门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后勤部门必须通过周密调查做好计划,事先准备好各种军需物资,并按时送达目的地。对于那些忽视后勤保障工作的指挥官,巴顿给予严厉的批评和督促,并通过各种方式鼓舞后勤部队的士气,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在巴顿强有力的领导下,第3集团军后勤处成了盟军中效率最高的后勤部门。每次战役之前,他们总是千方百计收集各种物资,尽量多地储存油料,其数量总是要比其他部队多出一半以上。随着战争向欧洲腹地发展,供应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在巴顿的建议下,盟军采取了“红球快车行动”,抢运各种物资。

    特别注意情报搜集工作。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敌人活动的情报,指挥员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制定相应的计划和及时地做出决定。在西欧战场上,巴顿第3集团军的情报班子工作干得非常出色。巴顿制定了严密的情报收集、研究整理和判断决策的程序,以便及时掌握准确的情报,为战争服务。他还经常利用战斗的间隙,派出小股部队深入敌后进行侦察或对敌实施武装侦察,因而往往能获得准确的情报。有时,巴顿甚至比盟军最高司令部更早地了解敌人的动向,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和部署。

    巴顿的作战思想概括为一句话,就是“进攻,进攻,再进攻!”这种攻势作战思想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到1944年诺曼底登陆时,盟军在兵力兵器和空军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德军已是强弩之末,又东西南三线作战,对盟军难以进行致命的打击。盟军牢牢地把握住了战略主动权。此时,如一再强调防御、翼侧安全等显然不大合适。

    就一般的战争而论,有攻就有守,有侧翼就有侧翼安全的问题。若一味地强调进攻,忽视防御;侧翼暴露而不加以保护等等,必然给己方带来巨大的危险,甚至导致全军覆没。但在1944年7月以后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盟军因兵力、兵器占压倒优势而可以进行全面的战略进攻,无需消极防御;占绝对优势的空军可以保护暴露的侧翼,因而无需担心侧翼安全。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装甲兵的作用此时已达到了顶点,它是陆军中最强大的攻击力量,具有防护性好、机动性高、火力猛、速度快和突击性强等突出优点,而大规模的装甲兵团更具有长途奔袭、迂回包抄、重创敌军的巨大能量,它可以连续不断地发动强大攻势,既能够实现重大的战略性使命,也能完成战役、战术性的突击。此时,盟军的装甲部队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且质量和作战素养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巴顿的攻势作战思想在实践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巴顿的一生都在为成为一个伟大的将军而做准备,他如愿以偿了。他在军中服役35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取得了巨大收获。他在美军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上建立的丰功伟绩,以及他在军事训练和实战中创造和积累的成功经验和作战方法,在美国和世界军事史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为人们所世代传诵。当然,我们也很容易在巴顿身上看到这样那样的缺点,甚至极其严重的局限。由于性格、教育和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他在生活小节、军事生涯和政治事务等方面都很容易走极端,好的时候出类拔萃,令人景仰,坏的时候不可救药,遭人诅咒。打耳光事件、与盟军和美军领导层的几次严重冲突,以及战后日益表现出的政治上的严重保守趋势等等,无不影响着他的形象和军事生涯,也导致了他的个人悲剧。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一个宏伟的大舞台上,杰出的军事将领成千上万,而像巴顿这样以“不断胜利推进的将军”而载人史册的极富传奇特色的人物,则只有他一个。时至今日,那些在世的第3集团军的老兵们仍然自豪地记得——“我们在巴顿的统率下阔步前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