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健康-正确保持身体健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了解生命之流——血液健康最重要

    血液是生命之流。人们将血液和血管比作“生命的蜡烛”,当这二者出了毛病,生命就不能放出光和热。据测定,人体内正常的血液量约占体重的1/13。男性每公斤体重约含血液77毫升,女性约含65毫升。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男性,他的血液总量就约有4620毫升。

    既然人体血液量这么多,它又是由许多成员组成的,因而血液可以说是“一个大家庭”。现在让我们仔细调查一下血液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

    从体内抽出2~3毫升的血,放到试管里,加少量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稍等片刻,试管里的血液就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是血浆,下层是血细胞。血浆是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其中水分约占91%~92%。此外,还含少量很重要的物质,如7%左右的蛋白质,0.9%左右的无机盐,0.1%左右的葡萄糖等。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使人体内细胞所生活的液体环境保持相对的稳定,以便细胞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正常成年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中,含有400~500万个红细胞。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它是体内运载氧气的运输员。白细胞是人体的卫士,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体某处发生炎症时,白细胞的总数就会增加,这是人体防御反应的一种表现。在正常成年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中含有10~30万个血小板,它的功能是止血和凝血。

    在血液大家庭中,血细胞是在红骨髓里生成的。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120天;白细胞的平均寿命很短,一般只生存几天到十几天;血小板的寿命最短,只有10天左右。血液大家庭的成员,通过不断地自我更新,显示出它们旺盛的生命力。

    血液存在于身体内的大小管道中,这些管道便是大家熟悉的血管。人体的血管可分为三类,即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有人仔细估算过,如果把一个人体内的血管,包括大动脉、大静脉、小动脉以及毛细血管都加起来,足足长达12万公里。那么我们的身体又是如何利用这条物质运输线的呢?

    一开始,从心脏流出的新鲜血液,经过动脉血管到毛细血管的一端,血液中的养料、氧气通过毛细血管壁,送给身体中的细胞。同时细胞排出的各种废物和二氧化碳,反方向涌入毛细血管血液中,这些肮脏的血液汇集到毛细血管的另一端,经过静脉血管,流向专门的器官。于是血液中的废物被过滤掉,二氧化碳交换成氧气,血液又重新变得干净新鲜。

    血液就是这样,一刻不停地在红色管道中流动着。

    如何保护血液的健康呢?

    首先注意饮食:血液里每天都有很多的细胞死去,只有提供足够的造血原料(铁、蛋白质、叶酸、维生素B12等),才能满足新生细胞需要的营养,从而使血液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保持正常。含铁丰富的食物主要有动物内脏,如肝、肾等,蔬菜中则以菠菜、芹菜、番茄等含铁较多,水果中的红枣、桃、李等含铁较多;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有牛奶、瘦肉、蛋类及豆制品等;叶酸、维生素B12以动物的肝、肾及肉类含量最多,绿叶蔬菜中也含叶酸。还要注意少抽烟、喝酒,烟雾中的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红细胞丧失运氧能力,据测定正常人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只有0.5%~0.7%,而吸烟者血液中的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可达10%~15%。而长期饮酒,可能造成酒精中毒。

    保护好胃肠:有足够营养的饮食,还需好的肠胃来消化吸收。食物中的铁主要是由胃酸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再由胃粘膜吸收,而当人体缺乏胃酸,引起铁吸收困难,就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主要由肠吸收,但需胃粘膜分泌的粘蛋白协助;叶酸主要由十二指肠及空肠吸收。当胃粘蛋白缺乏或患了一些胃肠疾病如胃炎、胃癌、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时,可引起贫血。因此应保护好胃肠,积极医治胃肠疾患。

    注意用药:某些药物可导致血液疾病,影响血液功能,当血液本身患病时,更易遭受药物不良作用的损害,常见的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性贫血等。

    防止外源性损害:如短期内接触大剂量的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以骨髓造血障碍为主的急性放射病;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苯的氨基和硝基化物;引起溶血性贫血的砷化氢、苯胺、硝基苯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心血管系统的健康。人体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动脉、静脉连接而成的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全身血管单根排列的自然全长约15万公里,可绕地球四圈。而全身血液24小时的循环总里程约为26.4万公里,比长江、黄河相加的总长度还要长20多倍。血栓栓塞性疾病被称为“隐形杀手”,它导致的死亡已占全球每年总死亡人数的51%。要保护好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其实和保护我们的血液原理相同,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注意用药情况,还要注意“抗旱”:老年人血液多较粘稠,多呈高凝状态,切忌血中水分不够。故要在平时餐饮之外,另加6杯20℃~25℃的白开水或淡绿茶水,每杯200毫升(约中等大的碗半碗)。只有这样经常注意,才能使得我们的血液保持年轻态,保持健康本色。

    生命的发源地——认识和保护生殖系统健康

    生殖系统的健康和性别有着很大关系。下面分别讲述:

    男性生殖器官分为内外两部分。外生殖器包括阴茎、阴囊和尿道。其中阴茎是进行性交的器官,它的结构比较特殊,是由几对含有极丰富血管的海绵体组成。当有性冲动的感觉时,海绵体内的血管会充血鼓胀,使阴茎变粗,质地变硬,这就是阴茎的勃起。正是由于阴茎的勃起,才使男女两性间的性行为能顺利进行。阴茎的前端是龟头,由于分布着很密的神经纤维,所以感觉特别敏锐。但在青春期以前,龟头往往被其周围一层皱折的皮肤所包裹,这就是包皮。当性器官开始发育后,包皮渐渐退缩使龟头暴露出来,也有个别的男孩,由于包皮过长,即使在青春期发育后,龟头仍不能外露,平时又不太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分泌物在此积聚而形成包皮垢,若长期刺激龟头表面粘膜,可能造成癌变。包皮垢也可能引起局部发炎,使过长的包皮与龟头粘连在一起,称为包茎。不论是包皮长或包茎,一旦发现后应进行手术切除(手术较简单),以免后患。

    阴囊在阴茎的末端,是由皱折的皮肤所构成的“小口袋”。分左右两半,内各有一个睾丸及附睾。睾丸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有特殊构造的阴囊皮肤就起到了调节温度的作用。当天气炎热或人因生病而发热时,阴囊的皮肤立即松弛,使温度下降。而当气温降低时阴囊又皱缩,紧紧地包着睾丸,并尽量向身体靠近,以增加温度。阴囊的这种调节功能是睾丸能产生正常精子的重要保证。

    尿道是一条细长的管子,一端连结着腹腔内的膀胱,另一端开口在阴茎龟头的顶端。尿道是人体排出尿液的通道,属于排泄系统的器官。但由于男性的精液也是由尿道排出体外的,所以也被列为生殖器官的一个组成部分。

    男性的内生殖器中,睾丸是主性器官,它的主要功能与女性的卵巢相类似,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及分泌雄激素——睾酮,因此睾丸的结构与功能的正常是保证男性生殖器发育、第二性征出现的重要因素。如果在幼年时切除了睾丸(像古代皇宫中的太监),到了青春期发育时,男性的第二性征就不出现,更无生殖能力。也有些男性虽有睾丸,但在胎儿或婴儿期没有从腹腔下降至阴囊里,这种叫做“隐睾症”。如果不及时发现及治疗,也会影响性发育及性功能。根据近年来的体格检查发现,患隐睾症儿童的人数不少,应加以注意。

    除睾丸以外,内生殖器还有附睾、输精管、精囊、射精管、前列腺等。

    男孩到15岁左右时,由于生殖器官发育及功能的逐步成熟,睾丸不断生成的精子与精囊、前列腺液混合,积聚到一定的量时,即使未发生性活动,但也会从尿道射出精液,这种现象称为遗精。有些人会在睡梦中发生遗精,如果每隔十天半月发生一次,是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担心,以免增加思想负担。

    女性的生殖系统,按其解剖位置的不同,也可分为内外两部分。内生殖器官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子宫及阴道组成;外生殖系统包括大小阴唇、阴阜、阴蒂、处女膜等。

    内生殖器中卵巢是主性器官,位于盆腔的两侧,左右各有一个。有的女性在生育前得了卵巢肿瘤疾病,把一侧的卵巢切除了,只要另一侧的功能健全,照样能怀孕,并能生出健康活泼的小宝宝。卵巢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产生生殖细胞——卵子,二是分泌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以及少量的雄激素。雌激素能促进女性内外生殖器及第二性征的发育。孕激素,顾名思义是与女性的怀孕过程有关,它的主要作用是使受精卵在子宫内安安稳稳地“定居”,并维持妊娠的全过程。此外,还与雌激素一起,通过分泌量的周期性变化,使子宫内膜不断脱落、新生,而产生月经周期。

    阴道,是内外生殖器的连接部分,主要由肌肉组成。它既是性交的主要器官,又是月经排出及胎儿娩出时的必经之路。阴道口有一层薄膜覆盖,叫做“处女膜”,膜中央有一个小孔,以便于月经能顺利地排出。由于每个女性处女膜的厚度及坚韧度不一样,特别薄的人在从事剧烈的运动或不小心碰撞了会阴部附近的组织时,处女膜就会破裂。当然,大多数女性是在初次性交时才破裂,并伴有少量的出血。所以,我们不能绝对地以初次性交时的出血与否,作为判断女性是否为处女的唯一依据。

    女性的外生殖器因含丰富的脂肪组织,因而质地柔软。外生殖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性交及分娩时便于胎儿的娩出。因此,其结构与功能有密切的关系,有的是性感的敏锐区,有些能分泌一定的液体以润滑阴道口,使性交过程能顺利进行。为此,在日常的生活中,尤其是在参加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要注意保护,避免损伤。

    健康的基石——健康从细胞开始

    人体的最基本单位是细胞。

    人体由75万亿个细胞组成,要了解健康先了解我们的人体结构。因为,体内所有的生理功能和生化反应都是在细胞上进行的,人类的健康取决于自身细胞的健康。细胞不健康主要是由先天和后天两大因素决定的:

    1.先天因素即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占20%。

    2.后天因素即环境因素,细胞的生存环境因素占80%。

    环境因素导致细胞的不健康,主要来自细胞营养失衡和细胞中毒两个方面。

    由此可看出细胞对我们身体健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如果人体每一个细胞都健康的话,身体就自然会健康无比。那是如何保护细胞的健康呢?

    其实方法很简单,要想身体的细胞健康的话,就必须把细胞内、外的毒素清除干净,同时补充全面均衡的营养,让细胞得以复制与修复,记住不是单一的营养素!

    细胞生活的体内环境叫体液,包括血液、组织液、淋巴液等,成人体液占65%~70%,儿童占85%~90%。细胞生活在体液中,就如鱼儿生活在水中。水,要保证清洁,但“水至清则无鱼”,光清不行,还要有营养,这样鱼才能健康成长。

    说到营养,可能很多人都得误会,说:“现在生活好了,水平提高了,鸡鱼肉蛋顿顿不断,怎么会缺乏营养?其实吃得好并不代表有营养,并不能表示吃得科学,吃得均衡。比如建房子,水泥、钢筋好,光用水泥、钢筋行不行?不行,没有便宜的石子、沙子混合,房子不结实。营养不均衡,我们的生命大厦就会倒塌。

    说到健康,还要注意的是要及时排出体内的毒素,长期毒素累积与营养失调导致细胞不健康,进而导致人体不健康,也就形成了慢性病。据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在全国33个城市调查显示:全国每年死亡人数中慢性病患者占91.43%,第一大慢性病杀手是心脑血管疾病,第二是癌症,第三个是糖尿病,第四是呼吸系统类疾病。我们在电视、报纸上经常看到有些某某领导人“因病医治无效而死亡”,说明因病而死不是正常死亡,即使费孝通95岁去世也是因病医治无效。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正常寿命应是120~170岁,如在吉尼斯世界纪录上,法国的一个老太太活了122岁零164天。而我们中国人均寿命只是67.88岁,比2002年的71岁还降低了。有的人在五六十岁,甚至三四十岁就去世了。世界卫生组织在《维多利亚健康宣言》中指出,“所有慢性病的主要原因都是长期毒素积累和营养失调造成的”。癌基因在细胞环境合适时就癌变,这时人体就是在病前阶段,也叫易病或潜病状态。其他慢性病大多也是这样,看着没大病,其实体内的病情在发展着,就像癌细胞在体内的扩散自己感觉不到一样。你是否注意到,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身心疲惫、体重增加、疾病增多。这是为什么?加工食品、空气污染、工作压力……都应该为此承担责任。奇怪的是,大多数人似乎默认了这种生存状态,感到无力改善生活和健康状况。

    其实,说来说去,健康首先还是得从我们的饮食习惯入手,俗话说病从口入。

    不好的饮食习惯,就会使细胞生存环境(即血液)中的毒素增加,含毒素较多的话,细胞为了保护自己就会关闭细胞膜的出入口,那么营养物质就很难进入到细胞内部,而细胞内部的代谢废物也很难排泄出来,再加上现代人饮食结构不科学、营养不均衡、毒素含量多,时间一长,细胞的正常功能就会失调,这时的您会有乏力、想睡觉、易上火、易感冒等亚健康症状。如果我们还不注意的话,细胞的情况会进一步恶化,最后细胞会死亡。开始是某个组织中的一小部分细胞死亡,随着时间的流逝组织中的细胞就会大量死亡,这时的人就会感到病了,如果调理方法不对,这个组织死亡的细胞范围就会慢慢扩大,接着就会影响到其他更多的细胞,于是其他组织中的细胞也会跟着出问题,这就是疾病的发展与变化!

    细胞在人体的运转顺序是这样的,正常细胞——营养进入——排出代谢物;而出现问题之后就会成为,功能故障细胞——代谢物堆积——过多的毒素——营养无法进入。没有营养进入的身体就会慢慢进入病态。

    健康的8大马车——八大系统的分工合作

    我们人体的各种器官按功能的不同划分为八大系统,即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八大系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协作,构成我们完整的人体。要想人体健康我们的各个系统都要健康,就像8匹马拉车,劲往一处使马车才能开动。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的总称。呼吸系统的机能主要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完成气体吐故纳新。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自然界任何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都普遍存在呼吸现象,生物界最高级动物的人类也是这样。人体时刻进行着生命赖以存在的新陈代谢活动,必须利用大量的氧气,把淀粉、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为可供人体直接吸收的东西;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其他代谢产物。其中,粪便等由消化道排出,部分水由肾脏以尿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则必须刻不容缓,由呼吸道呼出。

    如果没有吸气,会造成缺氧;没有呼气,会造成二氧化碳潴留。缺氧造成呼吸困难,口唇皮肤青紫;二氧化碳潴留则损害脑组织,产生精神错乱、狂躁、神志淡漠、肌肉震颤、嗜睡、昏迷等精神神经症状,扩张脑血管,产生搏动性头痛,扩张皮肤血管,致四肢红润,潮湿多汗。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继续发展,会造成心率增快,心律失常,以致心跳停止;还会影响消化道,导致胃肠出血;影响泌尿系统,产生蛋白尿、血尿。

    根据我国1992的死因调查结果,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更应重视的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国内外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这说明呼吸系统疾病危害人类日益严重,如未予控制,日后将更为突出,这就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努力,做好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那么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呢?

    原来我们人体的食品加工厂有两大功能:

    第一,进行机械加工,把食物磨碎、搅拌、和匀,并通过蠕动,步步向前推进,经过整个消化道,就像流水作业一样。

    第二,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由消化液把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由大分子变成能够吸收的水分子。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加工消化后,大部分在小肠吸收,进入人体。剩下的食物残渣,又在大肠被吸收了水分和盐类,最后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这个工程如同工厂生产产品一样。因此,我们称消化系统为“食品加工厂”。

    消化系统的健康,就得从“口”说起了。只有吃对的食物,才能有益于消化。

    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就是胃病了,所谓十个人有九个都有胃病,可见大家对消化系统疾病预防的淡漠。

    在许多人看来,胃只是单纯地容纳和消化食物的器官。其实,胃还能表达思想情绪,是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有人称胃是人的“第二面孔”。

    心身医学家沃尔夫曾经直接观察了情绪引起的胃的生理变化。他对一个做过“胃漏”手术达60年之久的病人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结果发现胃时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主人思想情绪的影响。当病人愤怒、怨恨或焦虑时,胃和脸一样充血而发红,并且可以感到许多的胃酸腐蚀胃粘膜;当病人悲伤、沮丧或忧郁时,胃粘膜就变得苍白,胃液分泌不足,胃的活动也减少。此时,即使把食物硬放进胃中也不易被消化,而且还会损伤胃壁。

    不少人有这样的亲身体验,恶劣的思想情绪会导致上腹部明显的饱胀感。实际上,这是胃向主人发出的“信号”,或者说是一种无声的“警告”——告诉主人不能勉强进食,否则可能导致某种疾病的发生。目前已有足够的证据说明消化性溃疡及其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往往是负情绪的后果。所谓“饱肚子”、“难过得吃不下饭”,就是这个道理。

    神经系统

    作为生理活动的调节者和指挥者,神经系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它使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协调统一,保证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生命整体。例如人在剧烈运动时,随着骨骼肌的频繁、有力地收缩,会出现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和出汗等现象。这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是那么有条不紊、配合默契,显然跟神经系统的参与和指挥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神经系统能使机体随时应付外界环境的变化,从而在人体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之间达到相对的平衡。例如炎热的高温刺激温觉感受器,把热的信号传入神经中枢,由此引起骨骼肌的紧张度下降,血管扩张,散热增加等,这过程当然必须在神经系统指挥下才能完成。

    不熟悉神经系统功能的人时常发问,人为什么会有饥饿感,产生这些感觉之后怎么能迅速自如地解决;人为什么不仅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而且能主动地认识周围世界、变革世界;人为什么还能用语言交流思想,产生情感,创造文化?其实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跟我们身体具有高度发达完善的神经系统有关。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脑神经和脑相连,脊神经和脊髓相连,这些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一起,分布到全身各部分。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周围神经系统与全身各部分联系,从而调节全身各部分的活动。

    下面举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加以说明:夏天,当蚊子神不知鬼不觉飞抵机体某处裸露皮肤上时,可能你正朦胧地似睡非睡,或者在谈天说地、看电视,没有察觉。可当蚊子狠命叮咬时,隐藏在皮肤中的感觉神经末梢立即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把信号传到大脑,人产生痒的感觉。于是大脑马上发出寻找、驱打蚊子的命令,通过运动神经一方面传到眼睛,眼睛随即开始搜寻肌体何处皮肤发痒,这种痒是不是由蚊子叮咬引起的;另一方面传到手的肌肉群,导致肌肉有的收缩、有的舒张,手开始向发痒的部位移动。

    然而,虽然大脑接收到了痒的感觉,但一时还无法确切判断到底身体的哪个部位发痒,还需证实发痒的原因是不是真的因蚊子造成,这样就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眼睛等视觉的信息。眼睛起初根据大脑的命令,只能往发痒部位作大范围而粗略的扫描,发痒皮肤表面类似蚊子般大小的斑点,或者上下晃动的黑影,以及皮肤上微微隆起、红肿的痕迹,都将成为眼睛进一步注视的焦点。渐渐地,眼睛扫描的范围越来越小,视线越来越集中于蚊子这一目标,并持续不断地把有关发痒部位和蚊子踪迹的信息传向大脑。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一次比一次准确地指挥手的肌肉群收缩舒张,拍打蚊子的手于是从较盲目的移动转变为有效地逼近蚊子。

    事实上在这一过程中,还有听觉信息的参与,因为人在警觉情况下,蚊子嗡嗡振动翅膀的声音信息同时也会传到大脑。

    就这样,经过皮肤、眼睛、耳朵、大脑和手之间多次反复的感觉传入、大脑综合和命令手驱打蚊子运动指令的调整,大脑终于清晰地知道身体发痒的确切部位,手在大脑指挥下终于驱打蚊子成功。

    读完这段不短的文字描述,需要好几分钟,而实际上神经系统指挥这一系列生理活动在一瞬间就可以完成。

    内分泌系统

    每个人体内都每时每刻在进行着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生理活动。这些活动安排得那样有条不紊、次序分明。例如,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过程、青春期的形态生理变化,以及生儿育女等等。究竟是谁在为我们进行如此巧妙的安排呢?

    生理学家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调节者,是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这个系统所统辖的各种内分泌腺体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激素,好像是化学信使,作用于相应的组织或器官,调节着它们的生理活动,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持续而有规律地进行。所谓内分泌就是指存在于人体内的各种腺体或细胞组织,能分泌一种或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分泌出来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行至全身,可在各自对应的器官或组织中发挥作用,从而协调人体复杂的代谢活动及其功能。

    凡具有这种内分泌功能的腺体,即为内分泌腺。体内的各种内分泌腺,如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等一起构成了内分泌系统。所有内分泌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没有专门的导管输送其所分泌的激素,而是从腺细胞分泌出来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所以也称内分泌腺为无管腺。此外,人体内还有一些组织细胞虽并不具有典型的内分泌腺结构,但照样能分泌出生物活性物质,例如,消化道的粘膜细胞能分泌一些胃肠道激素,肾脏内能分泌肾素等。这些组织虽不属于内分泌腺,却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这些内分泌激素既不是营养物质,又不能提供热量,那么它们是怎样发挥效应的呢?据研究,主要是通过调节它们所作用的器官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而起作用的。内分泌激素的分泌量极少,一般在每100毫升血液中,仅含若干微克(即百万分之一克)或毫微克(十亿分之一克),就可对机体的代谢、生长与生殖产生巨大的影响。

    人体循环血液中内分泌激素的含量很不稳定,年年月月,日日夜夜,甚至分分秒秒都在发生变化,有时还会有较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激素的这些变化往往是与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生理需要相适应的。如性激素,在儿童体内的含量是微乎其微的,但随着机体发育的加速,分泌量逐步增加,对人体的发育等生理现象产生很大的影响。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生物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及其借以循环流动的管道组成的系统。从动物形成心脏以后,循环系统分为心脏和血管两大部分,所以也被称作心血管系统。循环系统是生物体内的运输系统,它将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由鳃或肺吸进的氧输送到各组织器官并将各组织器官的代谢产物通过同样的途径输入血液,经肺、肾排出体外。

    肺循环(小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大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各级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约占成人体重的60%。全身各骨借关节相连形成骨骼,起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和维持人体基本形态的作用。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收缩和舒张,收缩时,以关节为支点牵引骨改变位置,产生运动。骨和关节是运动系统的被动部分,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的主动部分。骨的表层致密而坚硬,叫骨密质;骨的内部呈蜂窝状,叫骨松质;骨中的空腔部分叫骨髓腔,中央充满骨髓。胎儿和幼儿的骨髓都是红骨髓,为造血器官。随着年龄增长,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变成黄骨髓。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排泄。排泄是指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为机体所利用或者有害的物质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被排出的物质一部分是营养物质的代谢产物;另一部分是衰老的细胞破坏时所形成的产物。此外,排泄物中还包括一些随食物摄入的多余物质,如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类。

    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是生物体内的和生殖密切相关的器官成分的总称。

    生殖系统的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分泌性激素和维持副性征。

    人体生殖系统有男性和女性两类。按生殖器所在部位,又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

    多细胞生物体内许多器官联系在一起,共同完成某种连续的基本生理功能,这些器官,就组成了一个系统。人和高等动物有8个系统,这8个系统构成了人体和动物体,并且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下,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完成整个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以保证生物体个体生存和种族绵延。

    生命的发动机——心脏好,身体才能好

    心脏位于人体胸腔中部的偏左下方,夹在两肺之间,形状如桃子,大小如人的拳头。

    心脏的内部被隔成左右互不相通的两部分。左右两部分又被瓣膜分隔成上、下两个腔。这样,心脏就有四个腔:上面两个腔分别称为左心房、右心房;下面两个腔分别称为左心室、右心室。

    心脏的四个腔都连接大血管。心房与静脉相连,心室与动脉相连。其中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

    心脏内部有瓣膜

    由于心脏具有这些腔室和瓣膜,加上自身能发出不停顿的节律性搏动,所以心脏像一个血液动力泵。当心室收缩时,二尖瓣、三尖瓣被血流推压而关闭,血液不能流向心房,而只能推动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将血液泵入动脉。

    当心室舒张时,动脉瓣被动关闭,阻挡动脉内血液倒流,这时房室瓣开放,心房血液流向心室。加上心房也在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协助心室一起泵血,于是身体的血液在血管内不停地朝着一个方向流动起来。

    要知道,正常人两个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是相等的,所以各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每分钟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

    通常所说的心输出量是指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约为70毫升,如果心脏每分钟跳动75次,心脏每分输出量即为5250毫升。有人估算,假定心脏每天跳动约10万次,射出的血液量就约有7000升。换句话说,心脏每天做的功有240万焦耳,这相当于将24千克的物体提高1万米。

    正常人的心输出量在不同生理情况下有很大的变化。例如,进餐后心输出量可增加30%~40%,中速步行时可增加50%左右,情绪激动时可增加50%~100%。

    当人以中等速度跑步时,心脏泵向肌肉的血液足足增加10~20倍,心脏不得不驱使血液以每秒8米的速度循环流动,也就是说血液在1分钟内要流动480米,1小时要流动28.8千米,接近于汽车行驶的速度。可想而知,这个时候心脏所承担的劳动强度有多大,难怪有人把心脏称为人体最勤劳最辛苦的器官之一。

    如何让心脏能不停地跳动下去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锻炼和保护心脏。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能使心肌发达,增强心的功能;同时注意防止不合理的运动和劳动,例如运动时间过长,或从事力不胜任的体力劳动等,不仅不能锻炼心脏,反而会引起心脏衰弱。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有推动血液循环全身和主管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作用。所以,日常生活中情志的调节和安静的环境对心的养生保健均比较重要。

    情志养生保健

    中医认为“心在志为喜”,指心的生理功能与七情中的“喜”关系密切。喜即高兴愉快的情绪,对机体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良好的刺激,有益于心脏,也有益于人体身心健康。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性格开朗、精神愉快、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的人多能健康长寿,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明显降低;而情绪急躁、精神抑郁、对人生充满悲观情绪的人则体弱多病,其心血管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善于调整情绪,使自己总是处于乐观愉快的心态,是心养生保健的最好方法。

    环境养生保健

    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安静与否,与心脏的养生保健关系最为密切。噪声对听觉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最为明显,如果突然听到强烈的声音,心跳就会加快,跳的力量也会加强,自觉心慌心跳。长期的噪声刺激不但会造成听觉系统的损伤,更严重的是造成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如果长期生活或工作在噪声的环境中,其心血管病和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还会出现情绪激动、急躁的情况,所以生活和工作环境应选择在安静的地方。如果所处的环境噪声较大(超过60分贝),应积极地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降低噪声的强度。如生活环境周围的噪声较大,应请有关部门解决噪声源的问题,降低噪声的强度;或安装双层玻璃窗以减少噪声。居室内的音响、电视等容易产生噪声,使用时要放低音量,以免影响自己和他人。平时也可以多到空旷安静的地方去活动或锻炼,避免噪声的干扰。

    顺时养生保健

    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脏的养生保健。日常生活中要戒烟酒,不饮浓茶,保证睡眠充足,不要过劳或过逸,根据自己机体的状况选用合适的运动来锻炼身体,对心脏的养生保健有益。

    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新陈代谢

    生物体从环境摄取营养物转变为自身物质,同时将自身原有组成转变为废物排出到环境中的不断更新的过程。被称之为代谢,而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是新陈代谢,它包括物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人体从外界摄取物质经过一番变化,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并且贮存能量,这种变化叫做合成代谢。与此同时,构成身体的一部分物质也不断地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并把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这种变化叫做分解代谢。它们组成人体的一个新旧交替的过程,这就是新陈代谢。人体的新陈代谢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了,其他的一切生物也都是这样。所以说,新陈代谢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它为个体的生存、生长发育、生殖和维持体内环境恒定提供了物质和能量。

    人在青少年时期,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摄入物质的总量超过排出物质的总量,因此身体逐渐长大,这就是合成代谢占优势。当人患病期间,摄入物质的总量少于排出物质的总量,因此,身体逐渐消瘦,这就是分解代谢占优势。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物质代谢,又有能量转换——能量代谢。

    人体内有很多化学物质,假如把性质相近的归在一起,不外于包括蛋白质、糖类、脂类、水及无机盐这几大类,物质代谢实际上也是围绕这几种物质进行的。

    1.蛋白质的代谢: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结构的主要物质。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消化,变成各种氨基酸,被吸收到人体后,在各种组织细胞内,在各种酶的参与下又重新合成人体所特有的蛋白质。而体内原来的蛋白质中,有的就分解。蛋白质分解代谢的第一步是变成氨基酸,氨基酸氧化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一些蛋白质分解的最终产物如尿素等则随尿排出体外。当机体缺乏蛋白质时,容易导致机体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疲劳、贫血、创伤不易愈合、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及病后恢复缓慢等。严重缺乏时,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2.糖类的代谢:糖又叫碳水化合物。食物中含的糖类主要是淀粉,淀粉经过消化变成葡萄糖,被吸收到体内。

    正常血液中葡萄糖量(简称血糖),必须保持在80~120毫克/100毫升范围内,这个数值要相对稳定,才能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当大量的食物经过消化,陆续吸收到体内,血糖的含量会显著增加。这时,肝脏可以把一部分葡萄糖转变成糖原,暂时储存起来。同样肝脏也能将储存的糖原变成葡萄糖输送给血液。这样,血糖浓度才能维持在正常水平。

    3.脂肪的代谢:脂肪在人体组织中的含量波动很大。食物中的脂肪经过消化,吸收到体内以后,大部分是在皮下、肠系膜、肌肉间隙等处贮存起来,这部分脂肪称为贮存脂肪,含量常随膳食脂肪量而变动。而贮存于细胞质和细胞膜中的脂肪称为组织脂肪,其含量稳定,不受膳食脂肪的影响。成年人贮存的脂肪一般约占体重的10%~20%,女子通常比男子多一些。当身体需要时,这部分贮存的脂肪也可以进行分解,释放能量,供细胞利用。此外,脂肪还有维持体温、固定组织和保护脏器、调节生理功能等作用。

    4.水和无机盐的代谢:水是人体组织或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调节体温,维持正常的消化吸收、血液输送和排泄功能。又是体内各种生化反应的重要媒介。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人体重量的60%,且年龄越小所含水分的百分比越高。一个人若多日不食但有水分的补充,仍可维持生命20多天,但如缺水几天或身体失水20%后就可引起死亡,由此可见水对人体的重要。

    5.无机盐:又称矿物质,约占人体总重量的4%~5%,人体中无机盐元素有60余种,但钙、镁、钾、钠、磷、硫、氯等7种含量较多,其他如铁、铜、碘等则含量极微,所以又称微量元素。无机盐在体内含量虽少,但却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维持构成机体内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同时也是体内活性成分如酶、激素等的组成成分。

    新陈代谢是在无知觉情况下时刻不停的进行的体内活动,包括心脏的跳动、保持体温和呼吸。新陈代谢受下列因素影响:

    1.年龄

    一个人越年轻,新陈代谢的速度就越快。这是由于身体在生长造成的,尤其在婴幼儿时间和青少年时期速度更快。

    2.身体表皮

    身体表皮面积越大,新陈代谢就越快。两个体重相同体积不同的人,个矮的会比个高的新陈代谢慢一些。个高的人因为表皮面积大,身体散热快,所以需要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而产生热量。

    3.性别

    男性通常比女性的新陈代谢速度快。普遍认为这是由于男性身体里的肌肉组织的比例更大。肌肉组织即使在人休息的时候也在活动,而脂肪组织却不活动。

    4.运动

    剧烈的体育运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束后的几个小时内都会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

    好身体需要坚强的骨骼——骨骼健康很重要

    骨骼是组成脊椎动物内骨骼的坚硬器官,功能是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制造红血球和白血球;储藏矿物质。骨骼由各种不同的形状组成,有复杂的内在和外在结构,使骨骼在减轻重量的同时能够保持坚硬。骨骼的成分之一是矿物质化的骨骼组织,其内部是坚硬的蜂巢状立体结构;其他组织还包括了骨髓、骨膜、神经、血管和软骨。人体的骨骼起着支撑身体的作用,是人体运动系统的一部分。成人有206块骨。骨与骨之间一般用关节和韧带连接起来。

    骨主要由骨质、骨髓和骨膜三部分构成,里面容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组织。长骨的两端是呈窝状的骨松质,中部的是致密坚硬的骨密质,骨中央是骨髓腔,骨髓腔及骨松质的缝隙里容着的是骨髓。儿童的骨髓腔内的骨髓是红色的,有造血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失去造血功能,但长骨两端和扁骨的骨松质内,终生保持着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骨膜是覆盖在骨表面的结缔组织膜,里面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起营养骨质的作用,同时,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能增生骨层,能使受损的骨组织愈合和再生的作用。

    骨骼在进化过程中,其防护功能与支撑功能互相结合,例如无脊椎动物外骨骼既是支撑系统,又是防护系统。脊椎动物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其防护功能让位于皮肤。

    骨骼对我们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如何保护骨骼健康呢?

    骨骼健康第一步

    补充钙和维生素D。钙可以强壮我们的骨骼,维生素D则可以帮助我们吸收钙,这就是为什么绝经后的女性需要每日补充钙1200毫克和至少400~600IU的维生素D。才能够保证骨骼的健康。任何骨质疏松的患者都应该通过血液检查血液里的维生素D和钙的水平。

    骨骼健康的第二步

    负重训练。补充钙与骨质疏松药可以终止骨质的丢失。允许骨质的自我更新的过程。骨骼需要有压力的刺激才会使其更加的强壮,这就是负重训练可以使骨骼更加强壮。

    每日坚持步行。行走、慢跑、轻松的有氧运动可以是骨和肌肉进行对抗重力——是骨骼承受压力。使骨更加健壮。此外,骑自行车也是对骨有很好的方式。它提供一定的阻力,这样可以改善肌肉和强壮骨质。其他诸如瑜伽、普拉提和太极拳都可以让你的脊柱获得好的稳定性。脊柱周围的肌肉得到强壮可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而瑜伽、普拉提和太极拳可以帮助你有好的平衡能力。预防跌跤有好处。如果进行瑜伽、普拉提和太极拳的训练一定要遵循导师的指导,确保自己的运动在专业的监督下损伤的风险是最低限度。

    骨骼健康的第三步

    不要吸烟与适度饮酒(中度酒)。尼古丁对骨有损害。告诫那些烟民如果不戒烟的话医生对你的帮助是微乎其微。吸烟的行为将抵消所有的药物作用。适度的饮酒对人体有益。每周1~2次的频率。过度的饮酒将导致骨质的丢失。如果吸烟与过度饮酒将造成骨质的严重损害。

    骨骼健康的第四步

    影响骨健康的因素很多。如使用某些药物治疗慢性疾病会改变骨的健康。因此,我们必须全面监测骨质疏松的发展和相关的风险系数。如服药后的一些症状,如头昏轻微的疼痛、丢失平衡能力,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你发生跌倒的风险。

    骨骼健康的第五步

    骨的密度检查。骨矿物质的密度检查(BMD)是唯一确认你钙丢失程度的监测方法。黄金标准骨密度检查是双极能量X-ray吸收测量学,这是低辐射最精确的测试方法。

    影响骨骼健康的行为很多,例如盲目减肥,爱穿高跟鞋,天冷穿裙子,整天宅在家里,游戏迷,爱喝碳酸饮料等等,这些行为都非常的损害骨骼健康,一定要注意杜绝。其实,适当的脂肪,能通过生化作用转化成雌激素等,增加钙的吸收,促进骨的形成,防止骨质疏松。不少都市现代女性过度追求苗条,在减去脂肪的同时也减掉了骨量,年纪轻轻就被发现有骨质疏松的症状。而穿高跟鞋时,身体前倾,重心前移,人体重量几乎都落在前两点,这会引起上半身的脊椎问题。

    而常穿高跟鞋,会使前脚掌受过多压力,膝关节吸收更多震荡力,加快了韧带的老化,韧带对固定膝关节起到非常关键的保护作用,提前老化等于让关节提前“退休”。

    穿裙子势必将下肢暴露在空气中,受到寒冷的刺激,会使腿部血管痉挛,使膝关节周围供血减少,最终导致关节抵抗力下降。经年累月,患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此外,游戏迷们每年宅在家里,导致光照不足,成了现代缺钙的主要因素。现在25~35岁之间的人多为办公一族,进了家门几乎一天都不出来,也不喜欢运动,不爱晒太阳,导致维生素D缺乏,补了钙却无法充分吸收的遗憾便产生了。一旦有骨质疏松,就容易出现用力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腰部扭伤等问题。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喜欢喝汽水类饮料的女性,骨折的几率是不喝汽水者的3倍;而爱喝可乐的女性,骨折的几率是不喝汽水类饮料的5倍。研究人员的解释是,可乐中含有磷酸,不仅会降低人体对钙的吸收,还会加快钙的流失;喝可乐的女性还有可能牛奶摄取量不足,使身体缺乏钙质。

    五官虽小,隐患却大——最被人忽视的耳鼻喉健康

    人生活的环境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新鲜事,变换各种情报和信息。如果要问得知这些消息是我们身体上哪部分完成的,恐怕谁都会马上想到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有人称它们是人体侦察兵是很有道理的。

    眼睛

    大量资料表明,每个人投身到世界上,从外界获得的全部情报和知识中,约有90%是通过眼睛收集的。可想而知,眼睛在感觉器官中的地位有多重要。由于眼睛看东西跟照相机很相似,现在许多人常把眼睛比作照相机。

    应该承认,这一比喻对认识眼睛确实很有帮助。现在让我们从结构入手作番比较:从眼睛的剖面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眼睛最前方即覆盖在眼球外表面有一层角膜,它如硬币大小,又薄又透明,好像照相机的镜头。外界光线射到角膜上,犹如照到镜头上一样,发生有规律的折射,使眼睛面前的物体以相似而有序的图案尽收眼中。

    眼球内有黑色的瞳孔,它是一个光线通道,而且像照相机的光圈那样可以调节,当外界光线太强,瞳孔收缩变小;外界光线太弱,瞳孔放大。因而人在明暗变化的环境中,能保证进入眼睛的光线数量处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还有,眼睛的最里面有一层视网膜,它相当于照相机底片,可以忠实地记录下反映物体的图像,这个图像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于是人产生视觉。

    不过公正地说,把眼睛比作普通照相机,委实也太小视它了。眼睛的奇妙之处远远超过照相机。例如,上面把角膜比作镜头,它可折射光线,其实眼睛的折光系统还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而晶状体的调节,自己全然察觉不到,更无需像调节焦距那样去费神操作。

    又如,人拿着照相机拍照,既要根据被摄物体和被拍景物的远近,随时调节焦距,而且还要依靠取景范围,选择角度,确定构图。可是眼睛视物,这些事情好像都异常简单。因为眼球有6块肌肉系结着,能随意转动,只要眼球一动,前后左右上下,都逃脱不了它视线的捕捉。所以,有人把眼睛比喻为活的“自动照相机”。

    尽管眼睛的本领很大,我们得提醒眼睛的主人:不要随心所欲、不加爱护。事实早已告诫大家,如果哪位青少年经常在光线昏暗的场所看书,长时间地过近看电视又不注意休息,喜欢在汽车上或躺在床上看书,还有读写姿势不正确,本来再好的眼睛也受不了,会渐渐变为近视眼,甚至得其他的眼病。

    耳朵

    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可见耳朵长在头部两侧收集声音的本领是不可小看的。说得形象点,我们的两只耳朵很像是架在脑袋上的“收音机”,收音机的收音系统分为三部分,人的耳朵也可分为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突出地长在脑袋的两侧,一左一右。不了解的人把它当作两个肉瓣装饰品,因为它可以用来架眼镜、戴耳环,使自己显得更精神、更漂亮。还有的人认为外耳郭上分布着许多穴位,这些穴位正好对应代表人体各个部位和脏器,因而用仪器测试,可以发现哪个部位有病;有的放矢地针刺相对应的穴位,还真能收到良好的疗效。不过外耳的原本功能和用途并不是这些,它好比收音机的天线,专门收集在空气中传播的各种声波。

    外耳包括外耳郭和外耳道。耳郭汇集四面八方的声波,但由于开口处稍稍朝向前外方,对来自背后的声波收集效果要相对差些。外耳道负责把这些声波传送到中耳的鼓室。外耳道稍稍斜向弯曲,仅2.5厘米长的通道,长有许多茸毛和数千个泌蜡腺体,顺便用来阻止灰尘、小虫进入。

    中耳以鼓膜为界与外耳分隔,鼓膜是一片绷得紧紧的坚韧薄膜,薄膜往里是鼓室。鼓室里有3块非常灵巧的听小骨。中耳相当于收音机的放大传递系统,当声波从外耳道传来,空气振动犹如起伏的波涛,冲击着鼓膜,使鼓膜随之向内微微隆起,产生不同频率的振动。这种隆起振动也许只有十亿分之一厘米的位移,但足以顺利地传给听小骨。3块听小骨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把鼓膜的细微位移放大数十倍;另一个作用是不折不扣地把声音传给内耳。

    内耳才是真正的听觉器官,这相当于收音机的受音部分。内耳包括耳蜗、半规管和前庭,置身在一个城堡似的洞穴里。这个洞穴位于身体最坚硬的骨头中,里面含有淋巴液。耳蜗形状像蜗牛,螺旋形的内部布满成千上万个凭显微镜才能看清的毛发状听觉细胞。当外界声波通过中耳听小骨传到这里,耳蜗内的淋巴液便相应地振动起来,从耳蜗底部向顶部慢慢传去。研究表明,不同频率的声波会引起耳蜗不同部位听觉细胞的兴奋,并把兴奋转化成特定的神经信号传到大脑,主人便可听到高低不同的声音了。

    鼻子

    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五颜六色、悠扬动听的声、象外,还有芳香扑鼻的气味。鼻子的重要功能除了是守卫呼吸道的大门,另一个重要功能,这就是辨别空气中的各种气味。

    鼻子是嗅觉器官。已经查明,在鼻腔顶部的粘膜中,密密麻麻地分布着许许多多的感受细胞。每个鼻腔顶部大约有一块比普通邮票还小的地方,隐藏着1000万个感受细胞,每个感受细胞分别向鼻腔空气中伸出6~8根微小的感觉毛。外界空气中麝香气味、芳香等等五花八门的各种气味分子,随空气流动飘到鼻腔中,嗅觉感受细胞即能引起兴奋,并通过神经冲动传到大脑,使人一一分辨出是什么气味。

    人的嗅觉虽然没有狗灵敏,可1升空气中只要含有千万分之一毫克浓度的紫罗兰酮,人便能闻到。而且分辨气味的种类之多也委实让人大开眼界:普通人一般能辨别约200种不同的气味,而经过训练或有嗅觉特异功能的人,居然能分辨千万至10万种气味。

    古人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因为嗅觉的适应能力,使人走到一个充满气味的环境中,起初感觉很强烈,不一会儿便习以为常的缘故。

    舌头

    舌头是人体对味道的“检测器”。舌头怎么会检测甜、酸、苦、辣等各种味道的呢?

    原来,在舌头上有许多“小疙瘩”,这些“小疙瘩”叫舌乳头。舌乳头上有着能专门辨别味道的结构,形似微型花蕾,因此取名“味蕾”。

    人的舌头大约含9000个味蕾,它是一种椭圆形结构,外面是一层盖细胞。里面就是细长的味觉细胞。在味觉细胞上分布着感觉神经,这种神经就像电线传导电流一样,能把味觉细胞产生的兴奋传递到大脑的味觉中枢。

    味蕾的结构虽然相同,但却能分辨出不同的味道。味觉一般分为“酸、甜、苦、咸”四种,至于其他味觉,如“涩”、“辣”等则是由这四种味觉融合而成。这是什么道理呢?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这很可能是由于味觉细胞有四种类型,而每一类型味觉细胞只感受一种味觉刺激。而且,根据研究还表明,在人的舌头上,感受酸味的味蕾多分布在舌的两侧的后半部位;感受甜味的味蕾多分布在舌尖部位;感受苦味的味蕾多分布在舌的根部;感受咸的味蕾多分布在舌尖和舌尖两侧的前半部位。了解这些情况后,你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一下,验证在舌的不同部位上是否如上所说的对不同味道有感觉上的区别。

    值得一提的是,引起人产生味觉或嗅觉的往往是相同或相似的化学分子,只是因为有的溶解在液体中,有的散发在空气中。所以,人的味觉和嗅觉常常紧密联系着,很难清晰分辨开。

    舌头不但能分辨出各种味道,而且还是内脏的一面镜子。中医看病总要病人伸出舌头观察一下,以帮助明确诊断,这叫“舌诊”。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肝、脾、肾之经也与舌体相连。看舌质可以辨出脏腑的虚实,望舌苔可察病邪的深浅和胃气的强弱。这是因为舌头上皮细胞代谢比较旺盛,细胞分裂也比较快,它可以反映出人体代谢的变化情况。因此,国际医学界称赞:舌头是脏器的一面镜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