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健康-巧妙处理人际关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际网络顺风顺水

    一天,一只老青蛙遇见一只老蜘蛛,便大吐苦水,“我自蝌蚪时代开始,便辛勤劳作,没有一天懈怠过,但仍然是汗流浃背,方能糊口,现我年近黄昏,正在丧失劳动力,等待我的命运只能是饥饿而死。而你,我从来没见你劳作过,却衣食丰足。就是现在老了,你仍不愁吃喝,自有投网者,送来美味佳肴。哎,不是说.天道酬勤.吗?这世道,真不公平啊!你说这是为什么?”

    老蜘蛛回答:“你说我没劳作,这不对,想当年,我刚离家独立,每天饿着体肤,熬着筋骨,一日复一日地织我这张网,好不容易生活才有了依靠。就是现在,我还随时要修复经常出现的破洞。你之所以生活艰辛、老而无靠,是因为你是靠四条腿在生活,一旦四条腿跳不动了,生活就失去了依靠。而我是靠一张网在生活,网不会因我年老而衰,所以我虽然年事已高,而生活不愁。如果我也像你一样靠我这几条纤细的腿来生活,我会生活得比你还惨百倍。”

    青蛙与蜘蛛的对话,应该给我们以启示。我们是要做青蛙还是要做蜘蛛?答案不言而喻,但不幸的是,我们的许多人,不自觉地成了“青蛙”,所以,生活得很艰辛,至少心灵上很艰辛。应该怎样来鉴别自己是青蛙还是蜘蛛?其实方法很简单。如果至今你仍然没有一张属于你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你是“青蛙”,如果你已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人际关系网,你可能是“蜘蛛”。之所以用“可能”一词,是因为虽然你有一个完善的人际关系网络,但从未启用它,你仅是一个会织网的“青蛙”。

    青蛙与蜘蛛命运的差距如此之大,从理论上看,乃是本能能量与外延能量的差别。本能能量是个人所拥有的自然能量,是身体本身的能量。而外延能量是由大脑活动派生出来的、对个人能量进行补充的一切外在能量。本能能量是有限的,而外延能量是无限的。青蛙仅发挥了本能能量,所以生活艰辛,而蜘蛛除了本能能量之外,更借助了外延能量,所以生活轻松。人又何尝不是如此,靠本能能量,搏不过狮子,但倚仗外延能量,却可以把狮子关在笼子里供人观赏。人如何扩大自己的外延能量?方法很简单——织网。织一张渔网,可以捕鱼;织一张通讯网,可以远距离通话;织一张internet网,可以缩短世界的距离:织一张人际关系网,可以完成个人力量无法完成的活动,可以实现个人力量无法实现的事业。个人的外延能量,来自于人际关系网。

    既然人际关系网络是个人能量的基础,因此加强人际交往即可增加个人能量。织一张人际关系网绝不是一项非目标活动。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社交需不需要目标?

    笔者曾在一次讲座中提出“为目标而交往”的概念,此言一出,台下就有人送上来一张纸条,上书“为目标而交往,是否太势利”,针对这一纸条,笔者回答道:“人类的活动,都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社交也是一种活动,它应该有目标。按中国传统心态来看,社交不应该有目标,应该.以情会友,别无所求.,应该奉行一种无为哲学,谁要是在交往中注重了交往对象的使用价值,然后想方设法接近他、利用他,这就被认为太势利。根据现代社会的交际观念,社交有三个基本功能:信息共享、情感沟通、相依相助。这也是社交的三个基本目标。我们不能只强调信息共享、情感沟通而拒绝相依相助。我们也不能把相依相助都当成.势利.来看待。为了相依相助而社交,这不是势利,这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社会性行为。”

    我们不妨设想,有这么一个人,他既不能与你信息共享、情感沟通,也不能与你相依相助,你会与他交朋友吗?恐怕不会。可见,交往还是有选择的,选择就是一种目标的体现,拒绝目标,也就是拒绝交往。

    人际交往7种心理你千万要不得!

    社会心理学家经过跟踪调查发现,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心理状态不健康者,往往无法拥有和谐、友好和可信赖的人际关系,在与人相处中,既无法得到快乐满足,也无法给予别人有益的帮助。为了拥有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家归纳出以下几种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请女性朋友在与他人交往中努力避免。

    自卑心理

    有些女性朋友因为容貌、身材、修养等方面的因素,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有自卑心理,不敢阐述自己的观点,做事犹豫,缺乏胆量,习惯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在交流中无法向别人提供值得借鉴的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让人感到与之相处是浪费时间,自然会避而远之。

    嫉妒心理

    有人说嫉妒是女人的天性,尤其在与人的来往过程中,这点女性朋友要格外注意!在和人的来往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中对别人的优点、成就等不是赞扬而是心怀嫉妒,企望着别人不如自己甚至遭遇不幸。试想,一个心怀嫉妒之心的人,绝对不会在人际交往中付出真诚的行为,给予别人温暖,自然不会讨人喜欢。

    多疑心理

    朋友之间最忌讳猜疑,无端怀疑别人。有些人总是怀疑别人在说自己的坏话,没有理由地猜疑被人做了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捕风捉影,对人缺乏起码的信任。这样的人喜欢搬弄是非,会让朋友们觉得她是捣乱分子避之不及。

    自私心理

    有些人与人相处总想捞点好处,要么冲着别人的位子,要么想从别人那里得点实惠,要么为了一事之求,如果对方对自己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就不愿意和对方交往。这种自私自利的心理,容易伤害别人,一旦别人认清其真实面目后,就会坚决中断与其交往。

    游戏心理

    在与别人的交往中,缺乏真诚,把别人的友情当儿戏,抱着游戏人生的态度,不管与谁来往都没有心理的深层次交流,喜欢做表面文章。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往往闻风而逃,这样的人无法结交真正的朋友。

    冷漠心理

    孤芳自赏,以为自己是人中凤、天上仙,是人世间最棒的,把与人交往看成是对别人的施舍或恩宠。自我感觉特别良好,总是高高在上,端着个架子,一副骄傲冷漠的样子,让别人不敢也不愿意接近,自然不会拥有朋友的。

    成见心理

    对己自由主义,事事放纵;对人马列主义,事事计较,而且极为刻薄。因为一件事情而对别人怀恨在心,心生怨恨,从此认定对方不值得交往。这样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容易走死胡同,与事与人斤斤计较,朋友会越来越少。因为没有一个人是永远不犯错误的,不懂得原谅,就不会长久地拥有友情。

    九种言行影响同事关系没商量

    有好事儿不通报

    单位里发物品、领奖金等,你先知道了,或者已经领了,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像没事似的,从不向大家通报一下,有些东西可以代领的,也从不帮人领一下。这样几次下来,别人自然会有想法,觉得你太不合群,缺乏共同意识和协作精神。以后他们有事先知道了,或有东西先领了,也就有可能不告诉你。如此下去,彼此的关系就不会和谐了。

    明知而推说不知

    同事出差去了,或者临时出去一会儿,这时正好有人来找他,或者正好来电话找他,如果同事走时没告诉你,但你知道,你不妨告诉他们;如果你确实不知,那不妨问问别人,然后再告诉对方,以显示自己的热情。明明知道,而你却直通通地说不知道,一旦被人知晓,那彼此的关系就势必会受到影响。外人找同事,不管情况怎样,你都要真诚和热情,这样,即使没有起实际作用,外人也会觉得你们的同事关系很好。

    进出不互相告知

    你有事要外出一会儿,或者请假不上班,虽然批准请假的是领导,但你最好要同办公室里的同事说一声。即使你临时出去半个小时,也要与同事打个招呼。这样,倘若领导或熟人来找,也可以让同事有个交代。如果你什么也不愿说,进进出出神秘兮兮的,有时正好有要紧的事,人家就没法说了,有时也会懒得说,受到影响的恐怕还是自己。互相告知,既是共同工作的需要,也是联络感情的需要,它表明双方互有的尊重与信任。

    不说可以说的私事

    有些私事不能说,但有些私事说说也没有什么坏处。比如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的工作单位、学历、年龄及性格脾气等;如果你结了婚,有了孩子,就有关于爱人和孩子方面的话题。在工作之余,都可以顺便聊聊,它可以增进了解,加深感情。倘若这些内容都保密,从来不肯与别人说,这怎么能算同事呢?

    无话不说,通常表明感情之深;有话不说,自然表明人际距离的疏远。你主动跟别人说些私事,别人也会向你说,有时还可以互相帮帮忙。你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让人知道,人家怎么信任你。信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有事不肯向同事求助

    轻易不求人,这是对的。因为求人总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但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有时求助别人反而能表明你对别人的信赖,能融洽关系,加深感情。比如你身体不好,你同事的爱人是医生,你不认识,但你可以通过同事的介绍去找,以便诊得快点,诊得细点。倘若你偏不肯求助,同事知道了,反而会觉得你不信任人家。

    你不愿求人家,人家也就不好意思求你;你怕人家麻烦,人家就以为你也很怕麻烦。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互相帮助为前提的。因此,求助他人,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的。当然,要讲究分寸,尽量不要使人家为难。

    拒绝同事的“小吃”

    同事带点水果、瓜子、糖之类的零食到办公室,休息时分吃,你就不要推,不要以为难为情而一概拒绝。有时,同事中有人获了奖可评上了职称什么的,大家高兴,要他买点东西请客,这也是很正常的,对此,你可能积极参与。你不要冷冷坐在旁边一声不吭,更不要人家给你,你却一口回绝,表现出一副不屑为伍或不稀罕的神态。人家热情分送,你却每每冷拒,时间一长,人家有理由说你清高和傲慢,觉得你难以相处。

    常和一人“咬耳朵”

    同办公室有好几个人,你对每一个人要尽量保持平衡,尽量始终处于不即不离的状态,也就是说,不要对其中某一个特别亲近或特别疏远。在平时,不要老是和同一个人说悄悄话,进进出出也不要总是和一个人。否则,你们两个也许亲近了,但疏远的可能更多。有些人还以为你们在搞小团体。如果你经常在和同一个人咬耳朵,别人进来又不说了,那么别人不免会产生你们在说人家坏话的想法。

    热衷于探听家事

    能说的人家自己会说,不能说的就别去挖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有时,人家不留意把心中的秘密说漏了嘴,对此,你不要去探听,不要想问个究竟。有些人热衷于探听,事事都想了解的明明白白,根根梢梢都想弄清楚,这种人是要被别人看轻的。你喜欢探听,即使什么目的也没有,人家也会忌你三分。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探听人家私事,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喜欢嘴巴上占便宜

    在同事相处中,有些人总想在嘴巴上占便宜。有些人喜欢说别人的笑话,讨人家的便宜,虽是玩笑,也绝不肯以自己吃亏而告终;有些人喜欢争辩,有理要争理,没理也要争三分;有些人不论国家大事,还是日常生活小事,一见对方有破绽,就死死抓住不放,非要让对方败下阵来不可;有些人对本来就争不清的问题,也想要争个水落石出;有些人常常主动出击,人家不说他,他总是先说人家。

    选择你的社交对象

    不同的人组成的人际关系网络,其产生的能量的大小也是不同的。设想一下,如果你的人际关系网络上有很多知心或亲密的朋友,在你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能够倾心相助,这样一个人际关系网络比一个仅仅是由一大帮酒肉朋友,或者是由那些因为你有权势而依附你,而你失意时就会离你而去的人组成的人际关系网络,哪一个产生的能量更大,哪一个对你更有帮助呢?

    这就涉及交往中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你有步骤地开展你的社交活动时,一定要选择好社交对象,择人而交。

    好的朋友会影响你一生,坏的朋友也会影响你一生。古人云:“亲贤臣,远小人,仁人圣王之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朋友有很多类型,不同的人会成为你的不同类型的朋友。了解朋友的类型及其不同的特点,对于你正确地开展交往,选择合适的人作为你的社交对象,合理地把不同类型的朋友安置在你的朋友圈中的不同层次上,建立一个令你满意并受益终生的人际关系网络,无疑是有着巨大意义的。

    朋友的七大类型

    在读这一部分之前,你可以先问一下自己,我到底有多少朋友?他们与我的关系如何,朋友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类型的朋友。我们可以按照几条主要的标准划分出以下几种类型的朋友。

    1.按照你的朋友与你关系的密切程度分,有知己型、亲密型、一般型。

    知己型。知己,顾名思义,是相互之间最了解、最知心。最亲密的朋友,又称为知心或知音。知己型朋友是与你心灵距离最近、关系最密切的朋友。他(她)对你最了解,不但了解你的性格、喜恶,而且了解你的志向、追求,与你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你事业成功的时候,他会同你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在你失意彷徨的时候,他会紧紧地站在你身边鼓励你、支持你;当你得意忘形、骄傲自满时,他会毫不客气地直接给你指出来。著名的美籍华人陈香梅和美国政界的资深律师葛柯伦是一对知己。在陈香梅的丈夫陈纳德去世之后,葛柯伦用尽了后半生的精力来关心、呵护着他那位朋友的遗孀,陈香梅也把整个的心交给了葛柯伦,把他视作自己的亲人。我国唐代的大诗人李白和汪伦是一对知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是对他们之间深厚情谊的写照。古今中外,有关知己型朋友之间深厚友谊的例子太多太多。朋友好找,知己难寻,人生能有一两个知己,也是最幸福的事了。知己型朋友在你的朋友圈中应该是数量最少的。

    亲密型。亲密型朋友与你之间的关系其密切程度仅次于知己型朋友。亲密型朋友又可称为密友或挚友。亲密型朋友与知己型朋友之间只是一步之遥,因此,也是最容易成为你的知己之交的朋友,亲密型朋友与你交往的频率可能是最多的,他(她)对你的影响也是深刻而巨大的。尼克松和基辛格就是一对密友,他们共同策划并积极推动改善了中美两国的关系。尼克松在任期间,不但在一些重大的国际国内问题上经常与基辛格共同商讨和谋划,而且在一些个人生活中的小事上,尼克松也乐于与基辛格商讨并采纳他的建议。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教授保罗·H·赖特说,在亲密的友谊中,生活是密切的,犹如在婚姻中一样。他还说,亲密的好友“会在一起度过闲暇时光,你对他的一切都感兴趣”。“同好友在一起,你用不着隐瞒什么,假如你愿意,可以称此为亲密无间,它能让你不拘小节。”亲密型朋友与一般型朋友之间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你与他(她)们之间感情密切的程度如何。在你的朋友圈中,亲密型朋友的数量可能会比知己型朋友的数量多些,但是也不会太多。

    一般型。也就是与你关系一般的朋友,你的大多数朋友应属于此种类型。一般型的朋友在你的生活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们虽然没有知己型朋友和亲密型朋友那样与你关系密切,影响那样深刻,但是一般型朋友是你人际关系网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个人一般型朋友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他的社交能力。在你的一般型的朋友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的日益密切,其中有一些人就会成为你的密友,乃至知己。你有很多的事情是靠众多的一般型朋友的帮助才得以完成的。有目的、有步骤地维持并升格与现有的一般型朋友之间的友谊,并且有计划地扩大你的一般型朋友的数量,增加新的朋友,应该是你的社交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熟人在你的朋友圈中是一个特殊的类型,熟人这个概念有着广泛的内涵和外延。在日常生活中,你会经常听到或者说出这样的活,“我有一个熟人在某某布或某某单位”,“某某是我的熟人”等等。熟人有可能是与你关系非常密切的朋友,也可能是与你关系一般的朋友,他(她)有可能是你的亲戚,或者是你朋友的朋友,或者有时候仅仅是一个你所认识的人。因此,按照与你关系密切的程度进行划分,熟人很难归于某一类,而只能是一个特殊的概念,但是熟人也是你的人际关系网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2.按照你的朋友与你活动的主要方式分,有导师型、同事型、娱乐型,以及信息型朋友。

    导师型。结交导师型朋友,会使你的学业或事业上得到指点,从而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历史上和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有的人竭尽平生之力,但在事业上一筹莫展,结果朋友的一句话,却使他茅塞顿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对这种情形的最好的描述。导师型朋友不一定非是自己的师长才行,凡是在某一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你的导师型朋友。

    同事型(同窗型)。这一类型的朋友与你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在工作或学习上的联系与帮助。你的同一单位,同一科室或相同业务部门的同事,你的战友,或者你在读书期间的同学,都可成为你的同事(同窗)型朋友,由于你与他(她)们之间有着固定的联系渠道(即同事、同学或战友关系以及工作关系、学习关系等),因此,你与他(她)们更容易成为朋友;而且由于共同的关系存在,你们之间的友谊也会较之与其他类型的朋友之间的友谊要稳固得多,长久得多。因此,同事型朋友是一个人的一笔巨大的财富,是其人际关系网络中一个稳定而有力的环节。娱乐型,有一首歌的歌词说:“人生就是一出戏”,此话虽然不十分准确,但也道出了人生的一大基本内容之一。游戏和娱乐是人生的基本内容之一,而许多的娱乐活动是需要两人以上才能开展的,因此,娱乐型朋友就在所难免地产生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娱乐型朋友是俯拾皆是的,如牌友、棋友、球友等等。

    虽然娱乐型朋友与你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娱乐,但娱乐型朋友在你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许多知己和密友就是从娱乐开始结交的。许多人(包括一些组织或团体)都是通过娱乐来改善或维持相互间的友谊,甚至通过娱乐活动来达到一定的目标,因此,结交娱乐型朋友,是充实自己生活的一条捷径。信息型。这类朋友一般是交友甚广,或者是从事新闻、资料或某种社会性工作的人,他们对新鲜事物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常被人称作“消息灵通人士”。跟信息型朋友交往,你会获得许多最新的信息,从而对你的工作或事业有所帮助。在现代社会,信息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从事商业工作的朋友可能对此会有更加深刻地体会。在竞争激烈的商业场上,信息就是金钱,信息就是生命,谁先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有时,一条信息可以挽救一个企业,也可以使一个企业破产,由此可见信息型朋友的作用。

    3.按照你的朋友所从事的职业分,有商人朋友、官员朋友、教师朋友、企业界朋友、律师朋友等等。

    4.按照你的朋友的年龄分,有同龄朋友和非同龄朋友(若年龄相差很大又可称为忘年交)。

    5.按照你的朋友所处的社会地位分,可以分为高阶层朋友、中阶层朋友和低阶层朋友。

    一般而言,某个人处于社会中的哪一个层次,那么他的朋友大多数也是跟他处在同一层次上。当然也大量存在着不同层次之间的人互相交往的现象,一个人的朋友如果处在社会的不同层次上,那么对他的影响将是非常大的。小A是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学生,在一公司任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结识了另一公司的老板H。在日后的几次交往中,H深感A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又很年轻,因此就把A招聘到了自己的公司。几个月以后,小A已升至该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的职务。一个人拥有不同层次的朋友,也说明了他(她)在社交方面的能力大小或者其阅历的深浅。

    6.按照你的朋友的性别分,有同性朋友和异性朋友。

    7.按照你交友的发展趋势分,有现实的朋友和潜在的朋友(即还未成为你的朋友但有极大的可能成为你的朋友的人)。

    现实的朋友又有老朋友和新朋友之分。此外还可以按照其他标准来划分出更多类型的朋友。如按照朋友的品行分可以分为君子朋友和小人朋友;按照朋友的国籍可以分为国内朋友和外国朋友;按照朋友的经济状况可以分为富有的朋友和穷朋友等等。由此可见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很多类型的朋友。朋友的类型如此之多,如何去把握呢?其实你完全可以根据你的实际情况从中自由地选择几条主要的标准,对自己的朋友进行一下划分,然后根据不同的类型制订出不同的策略,来合理地划分你的朋友的层次,有计划地建立你的人际关系网络。有很多人就按照这种划分类型的方法来有步骤地开展社交活动,事实证明是很有成效的。

    绘一幅社交联络图

    生活中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记住了别人的名字,却怎么也与人对不上号;感觉某人好面熟,可就是想不起他的名字,好不容易将名字记起,却又不知从何谈起,一声“嗨,你好”后全无下文。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感觉尴尬。

    许多朋友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备有精致的通讯录。它在帮助你的社交上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通讯录有它的局限性。通讯录的栏目有:姓名、住址、电话、传呼、生日等。仅有这些栏目是远远不够的。为弥补不足,我们不妨再为朋友建立一份档案。下面是一张档案表:名字外貌交往情景生活事件特征与需求将你的朋友的基本情况填人表中,经常地充实它,在社交时巧妙地运用它。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你的交往水平将得到提高。

    为什么会列出这些项目?如何使用这些项目?看了下面的介绍,你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名字

    1.名字的重要性

    一般人对自己的姓名,比对其他任何人的姓名都更关心。如果有人记住了自己的名字,那么便会对对方格外的注意,并产生由衷的好感。曾连任四届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深谙此道。他认为被人喜爱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记住对方的姓名。

    2.经常称呼

    记住对方的名字后,常常称呼对方的名字,是产生亲切感的重要条件之一。欧美人常喜欢提到对方的名字。东方人则不然,往往喜欢喊他人的官衔。有这样一个小笑话:在一次全国性的会议中,有一位总经理介绍自己时,只说出自己公司的名字和地址,忘记把自己的姓名告诉给听众。事后竟有人称他是“××公司先生”。

    3.使用爱称

    如果相互之间能经常用爱称或尊称称呼,就会下意识地产生亲近的心理,如同春风融化坚冰。

    富兰克林·罗斯福喜欢用爱称称呼他人。在他就任美国总统的第一天,他就召见了白宫首席守门人帕特里克·麦克纳。麦克纳刚一进门,总统就前去迎接,亲切地称他为“帕特”。麦克纳几乎昏了过去。他在白宫工作大约30年了,一位总统称他为帕特还是第一次。在一个星期内,罗斯福对白宫所有的工作人员,如秘书、办事员和服务员,都亲切地称呼他们的教名或绰号。

    4.记住人名的诀窍

    当你获知对方的名字后,是不是转身就忘了呢?将遗忘的责任归结为记忆力差并非明智。建议你照下列办法去做:

    ①在心中默记对方的名字至少三遍,与他(她)谈话时经常使用他(她)的名字。如,“李红,不知你去过北京没有?”“李红,你说得真棒!”

    ②把姓名与相貌结合起来记。如:何晓梅,和颜悦色面带笑容、“和”与“何”、“笑”与“晓”是谐音。吴盐,这么胖会不会是由于缺盐所致吧。

    ③听清人名。法国拿破仑三世,也就是拿破仑的侄子,身为皇帝,每天日理万机,但他能记住每一个经介绍而认识的人。当他没听清楚对方的名字时,便会请对方再重复,直到完全听明白为止。

    ④尽可能了解对方的事情。这样做,有助于加深对对方的印象。

    ⑤充满信心,用心记忆。记不住别人的名字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没有用心记。

    ⑥经常记忆。俗话说:“重复是记忆之母。”经常记,反复记就能牢牢地记住对方的名字。美国有一位私立学校的校长,把记住全校每个学生的姓名做为作业,每天练习。对尚未入校的学生,他就对着照片记他们的名字。新生一人校,校长立刻就能喊出他的名字,并与他寒暄。试想,对于一位初到陌生地方,心里忐忑不安的学生来说,能被这样一位重要人物喊出名字,心里能不踏实吗?目睹这一场景的学生家长,能不放心吗?在这位校长任期的12年内,这所学校的学生注册率有了增加,成为该地最负盛名的学校,注册基金提高了6倍。当然,这所学校得以发展的原因绝不止此,但它与校长的勤于记名字有关系则是肯定的。

    ⑦记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名字填在档案中,以便以后使用。

    外貌

    常常听人感叹无论如何也记不住对方的外貌。能否很快地辨认出对方,固然和天赋有关,但如果运用一些方法和技巧,还是能够提高你的辨认能力的。要想记住对方的外貌,不进行详细观察是不行的。要按顺序进行观察。首先对对方做一个整体概括:是高个子还是矮个子,是胖还是瘦,是丰满还是苗条,体态正常还是有残疾……其次对局部认真观察:

    A.脸型:是圆型还是鹅蛋型,是瓜子型还是国字型……

    B.发型:是披肩长发还是短发,是妩媚的波浪形烫发还是清纯的直发……

    C.眼睛:眼睛较圆呢还是细长……

    最后找出此人显著区别于他人的细节:青痣、褐痣、酒窝、走路姿势等都是易于同他人相区别的细节。这时你会发现,对方的形象已深留于自己的脑海中。为慎重起见,你最好在与他(她)分开后尽快把观察结果记录在档案中,以便日后回忆。

    交往情景

    将与对方交往的时间、地点、与对方交谈时所获得的重要信息(如对方的爱好、职业、忧虑、快乐等)记录在档案中,下次见到对方时,如果他对你印象不深,你可提醒他,某时某地我们曾见面等等。如果对方说:“我喜欢旅游……”那么下次再见到他时,便可从旅游入手。

    “最近又到什么地方去了?峨眉山?那里好玩吗?”这时,即使是世界上性格最内向的人,也会滔滔不绝地把他的见闻、感受告诉你;诸如秀丽的峨眉山水、顽皮的拦路猴子、缥缈的如诗如梦的白云……

    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你们的谈话会变得轻松而愉快。经常看到有的人为交谈而交谈。至于别人到底谈了些什么,他不注意分析。别人把自己的痛苦、近况等告诉给他,他听完后也就忘到脑后去了。应该改变这种不良的社交习惯。要在社交中做一个有心人,尽力从他人的谈话中捕捉有用的信息,记在档案中,并让它们在以后的社交中发挥作用。

    生活事件

    Happy birthday to you(祝你生日快乐)

    Happy birthday to you(祝你生日快乐)

    Happy birthday to you(祝你生日快乐)

    Happy birthday to you(祝你生日快乐)

    在悠扬动听的生日歌声中,你的朋友一口气吹灭了十几支蜡烛。他的心里是多么激动,又多么高兴。因为在他生日时,有你在身旁为他祝福。要想让对方成为你的朋友,你首先就要成为他的朋友。关心他,对他的生活越熟悉,越容易结为朋友。对方以前或近来做什么事情,对方的生日。对方的家人有什么事情,他的孩子考进重点中学……都是应该了解的事情。

    了解以后,记在档案中。获得对方生活事件的渠道很多:面对面谈起,聊天时他人提起,偶然听到他人谈论,舞会上、餐厅里……只要做个有心人,眼、耳并用,获知信息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捕捉信息的方式:充分利用社交场合中人的多层次性获取信息、开拓业务。许多人都到茶馆、酒吧、舞会上了解行情,有的个体户的买卖就在消遣中成交了。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百忙之中,不忘相濡以沫的妻子埃莉诺。在1933年3月17日他们结婚28周年那天,总统给妻子寄去一张200美元的支票,还有一张字条,上面写道:

    最亲爱的宝贝一周来苦思冥想,夜不能寐;不知你需要内衣还是外套、鞋帽、床单;还是毛巾、胭脂,还是托盘、糖果、鲜花、台灯,还是泻药、威士忌、啤酒,还是鱼子酱;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可知道你需要某些生活必需品——去吧,带上我的爱,愿我们年年庆祝,永远庆祝我们的结婚纪念日。

    罗斯福对妻子的关切与挚爱蕴藏在短短的几句话中,你何不在朋友的结婚纪念日、生日,或传统的节日到来之际,送上一份小小的礼物和一声温馨的祝福?

    如何面对办公室的人际关系

    到与同事关系要诀:和!所以必须确立一个观念:和为贵。

    在中国的处世哲学中,中庸之道被奉为经典之道,中庸之道的精华之处就是以和为贵。同事作为你工作中的伙伴,难免有利益上的或其他方面的冲突,处理这些矛盾的时候,你第一个想到的解决方法应该是和解。毕竟,同处一个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让任何一个人破坏了你的心情,说不定将来吃亏的是你,而不是别人。与同事和睦相处,在上司眼中,你的分量将会又上一个台阶,因为人际关系的和谐处理不仅仅是一种生存的需要,更是工作上、生活上的需要。

    和同事相处是一件容易的事。和谐的同事关系让你和你周围同事的工作和生活都变得更简单,更有效率。

    要想拥有和谐的同事关系,还必须记住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

    大家在同一个公司里工作,个人的交情肯定是大不相同,远近亲疏自然是存在的。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应该如何处理这“远近亲疏”的关系。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平常我们容易对哪些人产生意见。其实我们并不会对谁与谁关系密切,谁与谁关系疏远而产生什么异议,因为对于我们自己来讲,也存在着和有的人关系比较亲近,而和有的人关系比较一般。甚至对于同事中为自己的好友找理由搪塞错误,我们也没有什么意见,因为谁没有几个好兄弟、好姐妹在有事情的时候出来罩着。但是当我们发现,这种远近亲疏的关系开始因为共同的利益扩大化,甚至出现了营私舞弊、相互倾轧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皱紧眉头了。

    这种状况是一个优秀团队内部的大忌,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团队瓦解分化的开端,结果就是导致整个团队的瘫痪。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控制好与同事之间的远近亲疏的关系。我们应该这样想,无论你与一个同事的关系是亲还是疏,这都是你们私人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更是工作以外的关系,不应该对你们的工作产生任何的影响。

    道理虽然很简单,但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并非如书面所描述的那般容易控制。尽管你的心里明明白白的知道:“我一定不能把私人关系带到工作中来。”但是更多的时候,很多行为都是个人喜恶的自然流露,连你自己都感觉不到。那么,照这样说来,究竟应该怎么办呢?那就是,应该控制好远近亲疏的程度,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君子之交淡如水”。

    好朋友的形成和维持都是需要条件的。说得具体一点,要成为好朋友,情投意合固然重要,但是还有一点,那就是两个人之间不能存在着明显的利益冲突。两个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存在显性的或是隐性的利益竞争的人,是很难成为好朋友的。即使是已经成为好朋友的两个人,在面临明显的利益冲突和竞争的时候,也常常会使感情陷入僵局。因为人本性是自私的,谁也逃脱不掉。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公司里,还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好。因为公司是一个充满了太明显的竞争和利益冲突的场合,影响和干扰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好朋友之间太容易出现矛盾和裂痕,而这种矛盾和裂痕基本上是不可能避免的,就算人的主观上有再好的希冀也难以避免。

    其次,必须学会尊重同事。

    在人际交往中,自己待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因此,你若想获取他人的好感和尊重,必须首先尊重他人。

    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友爱和受尊敬的欲望。由此可知,爱面子的确是人们的一大共性。在工作上,如果你不小心,很可能在不经意间说出令同事尴尬的话,表面上他也许只是脸面上有些过意不去,但其心里可能已受到严重的挫伤,以后,对方也许就会因感到自尊受到了伤害而拒绝与你交往。

    一位哲人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将军和门卫谁摆架子?答案是门卫。因为将军有着雄厚的资本,他不需要架子作支撑。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拥有优势的人常常胸怀大度,其自尊和面子足矣,无须旁人再添加。

    而与你同一阶层甚至某方面不如你的人,很可能因为自卑而表现出极强的自尊,他仅有的一点儿颜面是需要你细心呵护的,如果你能以平等的姿态与人沟通,对方会觉得受到尊重,而对你产生好感。因此,要谨记,没有尊重就没有友谊。

    要做到尊重同事,就必须自觉保守同事的秘密。

    我们知道有关同事的秘密,无非有两个渠道。一个是这个人亲自告诉我们的,一个就是除他亲自告诉我们以外的一切途径。

    如果是别人亲自告诉我们的,我们可真的是“打死也不能说”。别人这么信赖我们,我们怎么可以把别人的隐私随便的散布出去呢?

    那么,如果是我们通过其他的途径,得知了这样的消息呢?

    那就让消息在我们这里堵塞吧!让这些消息在我们这里终止,散布通道在我们这里彻底被截断。

    虽然这些道理我们都很明白,但是有的时候,我们的嘴巴还是不经意的就走漏了风声。比如,和大家玩得高兴,玩得开心的时候,兴奋之下,就什么都忘记了,想起什么就说什么,反正大家都很高兴嘛!再比如,和谁闹了别扭,自己心里面气不过,什么朋友交情,江湖道义,统统闪到一边去,我给你来一个大穿帮、大揭秘。

    这样的情况太有可能发生了。怎样才能避免呢?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听过了别人的事情就干脆咽下去,烂到肚子里面。一天烂不干净,就花两天的时间来烂掉它。总之,一句话,就是不能让嘴巴给自己惹祸。古人说“祸从口出”,在公司,这种人际关系圈子里面,这句话应该被每一个人写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时刻警醒自己!

    再次,要尽量避免与同事产生矛盾。

    同事与你在一个单位中工作,几乎日日见面,彼此之间免不了会有各种各样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各人的性格、脾气禀性、优点和缺点也暴露得比较明显,尤其每个人行为上的缺点和性格上的弱点暴露得多了,会引出各种各样的瓜葛、冲突。这种瓜葛和冲突有些是表面的,有些是背地里的,有些是公开的,有些是隐蔽的,种种的不愉快交织在一起,便会引发各种矛盾。

    同事之间有了矛盾,仍然可以来往。第一,任何同事之间的意见往往都是起源于一些具体的事件,而并不涉及个人的其他方面。事情过去之后,这种冲突和矛盾可能会由于人们思维的惯性而延续一段时间,但时间长,也会逐渐淡忘。所以,不要因为过去的小意见而耿耿于怀。只要你大大方方,不把过去的事当一回事,对方也会以同样豁达的态度对待你。

    第三,即使对方仍对你有一定的成见,也不妨碍你与他的交往。因为在同事之间的来往中,我们所追求的不是朋友之间的那种友谊和感情,而仅仅是工作。彼此之间有矛盾没关系,只求双方在工作中能合作就行了。由于工作本身涉及双方的共同利益,彼此间合作如何,事情成功与否,都与双方有关。如果对方是一个聪明人,他自然会想到这一点,这样,他也会努力与你合作。如果对方执迷不悟,你不妨在合作中或共事中向他点明一点,以利于相互之间的合作。

    同事之间有了矛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面对现实,积极采取措施去化解矛盾,同事之间仍会和好如初,甚至比以前的关系更好。

    要化解同事之间的矛盾,你应该采取主动态度,你不妨尝试着抛开过去的成见,更积极地对待这些人,至少要像对等待其他人一样地对待他们。一开始,他们会心存戒意,而且会认为这是个圈套而不予理会。耐心些,没有问题的,将过去的积怨平息的确是件费功夫的事儿。你要坚持善待他们,一点点地改进,过了一段时间后,你们之间的问题就如同阳光下的水一蒸发便消失了一样。

    如果同事的年龄资格比你老,你不要在事情正发生的时候与他对质,除非你肯定你的理由十分充分。更好的办法是在你们双方都冷静下来后解决,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地挑明问题和解决问题都不太可能奏效。你可以谈一些相关的问题,当然,你可以用你的方式提出问题。如果你确实做了一些错事并遭到指责,那么要重新审视那个问题并要真诚地道歉。类似“这是我的错”这种话是可能创造奇迹的。

    你做出以上努力以后,基本可以化解同事之间的矛盾。如果遇上一些顽固不化的人,在你做出努力后,他仍然不愿意和你和解,这你也不要难过,遇上这样的人,谁也没办法,问题并不在你,你只管放心地去工作,别理会这类人就是了。

    学会与各种类型的同事打交道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与性格。在公司里,总有些人是不易打交道的,比如傲慢的人、死板的人、自尊心过强的人等等。所以,你必须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交际策略。

    ——应对过于傲慢的同事。

    与性格高傲、举止无礼、出言不逊的同事打交道难免使人产生不快,但有些时候你必须要和他们接触。这时,你不妨采取这样的措施:

    其一,尽量减少与他相处的时间。在和他相处的有限时间里,你尽量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给他表现傲慢的机会。

    其二,交谈言简意赅。尽量用短句子来清楚地说明你的来意和要求。给对方一个干脆利落的印象,也使他难以施展傲气,即使想摆架子也摆不了。

    ——应对过于死板的同事。

    与这一类人打交道,你不必在意他的冷面孔,相反,应该热情洋溢,以你的热情来化解他的冷漠,并仔细观察他的言行举止,寻找出他感兴趣的问题和比较关心的事进行交流。

    与这种人打交道你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只要你和他有了共同的话题,相信他的那种死板会荡然无存,而且会表现出少有的热情。这样一来,就可以建立比较和谐的关系了。

    ——应对好胜的同事。

    有些同事狂妄自大,喜欢炫耀,总是不失时机自我表现,力求显示出高人一等的样子,在各个方面都好占上风,对于这种人,许多人虽是看不惯的,但为了不伤和气,总是时时处处地谦让着他。

    可是在有些情况下,你的迁就忍让,他却会当做是一种软弱,反而更不尊重你,或者瞧不起你。对这种人,你要在适当时机挫其锐气。使他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要不知道天高地厚。

    ——应对城府较深的同事。

    这种人对事物不缺乏见解,但是不到万不得已,或者水到渠成的时候,他绝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人在和别人交往时,一般都工于心计,总是把真面目隐藏起来,希望更多地了解对方,从而能在交往中处于主动的地位,周旋在各种矛盾中而立于不败之地。

    和这种人打交道,你一定要有所防范,不要让他完全掌握你的全部秘密和底细,更不要为他所利用,从而陷入他的圈套之中而不能自拔。

    ——应对口蜜腹剑的同事。

    口蜜腹剑的人,“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碰到这样的同事,最好的应对方式是敬而远之,能避就避,能躲就躲。

    如果在办公室里这种人打算亲近你,你应该找一个理由想办法避开,尽量不要和他一起做事,实在分不开,不妨每天记下工作日记,为日后应对做好准备。

    ——应对急性子的同事。

    遇上性情急躁的同事,你的头脑一定要保持冷静,对他的莽撞,你完全可以采用宽容的态度,一笑置之,尽量避免争吵。

    ——应对刻薄的同事。

    刻薄的人在与人发生争执时好揭人短,且不留余地和情面。他们惯常冷言冷语,挖人隐私,常以取笑别人为乐,行为离谱,不讲道德,无理搅三分,有理不让人。他们会让得罪自己的人在众人面前丢尽面子,在同事中抬不起头。

    碰到这样一位同事,你要与他拉开距离,尽量不去招惹他。吃一点儿小亏,听到一两句闲话,也应装做没听见,不恼不怒,与他保持相应的距离。

    此外与同事相处也是有一定的艺术性的,即使你不加班,一天也有8个小时和一班同事在一起,随之问题便产生了:与家人是亲情,与朋友是友情,与恋人是爱情,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却十分复杂。究竟该如何处理此种关系呢,以下便教你几招:

    1.与同事相处的第一步便是平等。不管你是职高一等的老手还是新近入行的新手,都应绝对摈弃不平等的关系,心存自大或心存自卑都是同事间相处的大忌。

    2.和谐的同事关系对你的工作不无裨益,不妨将同事看作工作上的伴侣、生活中的朋友,千万别在办公室中板着一张脸,让人们觉得你自命清高,不屑于和大家共处。

    3.面对共同的工作,尤其是遇到晋升、加薪等问题时,同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尤为脆弱。此时,你应该抛开杂念,专心投入工作中,不耍手段、不玩技巧,但决不放弃与同事公平竞争的机会。

    4.当你苦于难以和上司及同事相处时,殊不知你的上司或同事可能也正在为此焦虑不堪。相处中你要学会真诚待人,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先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为对方想一想,这样一来,常常可以将争执湮灭在摇篮中。

    5.世间会有君子就一定会有小人,所以我们所说的真诚并不等于完全无所保留、和盘托出。尤其是对于你并不十分了解的同事,最好还是有所保留,切勿把自己所有的私生活都告诉对方。

    6.最后再提醒你一句:同事间相处的最高境界是永远把别人当作好人,但却永远记得每个人不可能都是好人。

    清晨曙光实现,幸福在你身边;中午艳阳高照,微笑在你心间;傍晚日落西山,快乐随你一天!

    祝你开心快乐、心想事成、前途无量!

    谈人际交往中的说话艺术

    现实生活中,我们要面对很多人,有很多交谈机会。很多职业也要求我们有较好的说话能力,与人相处中,怎样更好的展示自己,怎样让别人理解并接受自己,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人际交往中的说话被称作口头创作,有关人士认为:口才语言应成为一门鲜有特色的艺术。一篇好的答问,辩论或一次精彩的演说,交谈,也同诗歌词赋等文学作品一样,可以给人多方面的艺术享受和思想启迪。说话这门艺术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也有独特的艺术个性。

    说话独特的艺术性质可概括为:

    逻辑的严密性:说话的逻辑是否严密与完善,是说明与论证问题能否站得住脚的关键所在,成功的口才佳作,不论是委婉曲折,还是一针见血,也不论是旁敲侧击,借古讽今,还是褒贬时弊,正言直辩,即使是三言两语,也都有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

    思维的敏捷性:人际交往中的说话一般都是即席演讲,随口应答之类的即兴之作,不可能像文字创作那样有充裕的时间深思熟虑,很难花费“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功夫。而且在很多的交谈或辩论的场合,情况都是瞬息万变,不可揣测的,必须要有随机应变,及时处理问题的能力,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口才就是急才,是一种灵感的闪现和智慧的并发。

    内容的针对性:无论你是找朋友谈心,交换信息,密切关系,还是与某公司洽谈业务,抑或是去求职面谈,都是要有目的的去说话。古人的一些文学作品,大多并不是为艺术而创作,而是为了打动和说服对方而即性组织的辞令,因此,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进行某些交际活动时只有带有明确的使用目的,才能正确传达自己的意思,使交谈成功,交往顺利。

    表达的技巧性:口头的创作十分需要技巧的讲究,我们常见到的口头创作,或借古讽今,或以物喻理,或以近喻远,或以小喻大;或虚张声势,明知故问;或借题发挥,指桑骂槐;或吞云吐雾,跌宕起伏;或高谈阔论,妙语连珠;或真诚坦荡,朴实无华;有的先声夺人,有的则后发制人。这些都是说话技巧性的表现,掌握了这些,可以使你的交往天地更加宽广、精彩。

    气度的直感性:说话是面对面的交流,讲话人的气质和风度,对突出表达效果极为重要,良好的气质和风度,可以弥补说话的不足,一个人的气质和风度,也突出表现了这个人的个性特征,可以形成与众不同的表达风格。古来有所谓的“文如其人”之说,其实,也可以说“话如其人”。因此,某些人说话,尽管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但熟悉的人一听,往往就能识别某人的风格这也像一个成熟的书法家写的字一样,自成一体,决不易和别人混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口语,掌握交际技术,不但是要学习善于说服别人的语言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观察问题的能力,在出人意料的时候也能驾驭自如,这才是说话的大境界。

    说话也是要有一定技巧的,与不同的人,在不同场合,说话是不能一样的。就像你不能对一个新娘子说:“不要结婚,那样你会生活得很累。”也不能对刚有一个小孩的妈妈说:“我今天可没有说话,孩子死了可不怨我”之类的话。当然,你可以说,但那绝不是让人心情愉悦的话,说不定还会被人拿着扫帚打出来呢。

    说话的技巧要注意:

    1.为什么要讲

    讲话时要注意到,你讲的话有没有效果,还是会发生反效果,如果会发生反效果,那还是别讲了。一般人讲话容易信口开河,或是酒后说话失去分寸。

    2.在什么时候讲

    什么时候讲什么话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像过年要说“新年快乐!”有高兴事要祝福,有伤心事要开导等等。你总不能在别人难过的时候说:“啊!真是太高兴了,你终于难过了。”吧,那你不被当作傻瓜才怪。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有的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规律。

    3.何地——什么场合

    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也就等于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象再丧葬场合就要安慰家属,千万不能在人家伤心时说:“恭喜你家又死人了,没关系早死早超升。”估计你不被打得鼻青脸肿,就是这家人伤心过度了,或则,已被你气死了。

    4.谁在讲话——用什么身份讲话的

    一个老到有经验的人在台上讲话,很多人都会信服,因为他经验丰富。如果一个小学生在台上演讲,就算讲得很好,也是会大打折扣的。因为威望不足所以一定要认清自己是什么角色,是什么身份在对谁说话。

    5.谁在听

    在讲话之前要了解周遭的环境,今天是什么样的场合,在场的是什么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才不至于出现说错话的尴尬场面出现。

    你即使有足够多的说话技巧,但是没有说话能力,那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罢了。所以,要在交往中如鱼得水,潇洒自如,还必须要有较好的说话能力。

    说话能力是说和听的对话总和力。因为交谈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游戏,你会说,你也必须学会听人家说,或则学会怎样让人家听你说。

    会说,也就是说加强话中的说服力。要说出能捉住人心,感动人心的话,这种说话能力,就算个人口才不是很好,但如果能言之有物,并在话中加入自己的思想和学问,也可以吸引住对方的心。人类的许多行动是受感情支配的,要激励一个人,理的作用远不如情,要号召一个人,请比理更容易。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情绪与理性的关系上,比较普遍的现象,不是理性掩盖情绪,而是情绪掩盖理性。

    在交谈中,说话者的声调是说话者的情感的微妙的运用,实际上,听取说话者的语言是接受理性,而听到说话者的声调是接受情绪,俗话说:通情达理。只有通情才能达理,所以,说话时要调整好说话的声调。同时,要达到说话的预期目的,还要注意融洽双方关系,并了解说话人的基本需要和当时的心境状况,让对方在心平气和的情境中接受你的意思。

    在双方交谈时,也有一些小小的技巧。

    1.要正视对方,认真倾听,不要一边看书一边听别人说话,也不要东张西望或作一些不必要的小动作,剪指甲,弄衣角等等。

    2.让对方把话说完,不要轻易打断他人说话,也不要抢接别人的话题,打扰人家的思路。

    3.不要自己一味的滔滔不绝说个不停,要给对方讲话的机会,要不然,就显得你自高自大,蔑视他人。

    4.要学会及时展开话题。当交谈的双方已言归正传,你就得把话题及时展开。

    5.也要懂得适时的转移话题。当话题已经充分展开,兴趣消沉;或话题与交际目的不一致,需要进入正题;或对方的问题太敏感,不便回答,就需要转移话题了。

    交往中,还会遇到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例如会紧张。其实,产生紧张的原因很多,有因准备的内容不充分而产生的不安感,没有经验或没有自信的紧张感。总而言之,大多是因为自卑而引起的。有强烈的自卑感,主要是由于以前失败的经验而产生,要想克服,有以下方法可以试试。

    1.对说话的内容有绝对的自信,信心可以增强说服力。

    2.把意识集中在说话的目的上,不想其他的。

    3.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

    做一个左右逢源的“人缘儿”

    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会发现这种有趣的现象,有的人别人在跟他交往过一两次以后,还想跟他继续交往;而有的人别人在跟他接触过或交谈过以后,就再也不想与他交往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就涉及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社交魅力问题。一个人如果在社交活动中具有十足的魅力,别人都乐于跟他交往,那么他就能够结文很多朋友,从而也容易建立一个有效的人际关系网络。相反,如果你没有社交魅力或者不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别人就不会愿意跟你交往,那么你也不会有很多朋友。也许有人就会叹气了:“啊呀,我怎么办呀?要长相没长相,要口才没口才,我怎么跟别人交朋友啊?”其实你大可不必悲观,一个人的社交魅力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诚然,你不具有羞花闭月之容,沉鱼落雁之貌;然而,你就没有高风亮节之德,聪颖敏捷之智么?长相好固然迷人,难道德行睿智就不令人向往吗?人人都有自己的魅力,汉代乐府诗《陌上桑》中描绘的罗敷有其外貌美:中国的大数学家陈景润有其睿智美;而三国时的诸葛亮之妻则有其贤能美;古代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还说过一句话:“知识就是美德。”因此,只要你能善于发掘自身的魅力,并且行动起来,突出自己某一方面的优点和特长,你也会成为社交场上一个魅力十足的幸运儿。但是,如何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加自己的社交魅力呢?做个“人缘儿”呢?我们也许都读过周处的故事:

    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村里人在路上看见他都远远地躲起来。当时村后山上有老虎,村前河中有蛟龙,因为都常常危害人,所以乡里人并称他们为“三霸”……由此我们可见周处在乡亲们的心目中的形象,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见人怕的一霸,即是个“嫌弃儿”。

    有一天,有一个人告诉周处说:“村后山上有老虎,村前河里有蛟龙,你若有本事把老虎和蛟龙都杀死,那才真正地算是乡里的一霸。”周处于是就上山把老虎杀死,又下河去杀蛟龙。由于蛟龙在水中时隐时现,周处就跟着它在水中时隐时现,三天后才把蛟龙杀死,而乡里人则认为周处与蛟龙一起死在水中了。最后当周处精疲力竭地走上岸来时,正碰见乡人们庆祝,周处不解地扛住一个行人,问乡人为何而庆。行人对他说:“因为乡里.三霸.全都死了,所以乡人庆祝。”周处听后心中异常惭愧……此处,周处已经知道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了,即对自己已经有了一个明确地了解。

    周处于是就去找当时很著名的陆机、陆云,请示做人之道,并对陆云说,“像我现在到了这么大的年龄,如何才能改过自新呢?”陆云对他说:“从现在做起,还不算晚。”于是周处就投奔军队,因作战勇敢而很快被提升为将军,后来在一次抵抗外来侵略军的战斗中英勇战死,受到了人们的称烦,时年才46岁。最后,周处不但改变了他在乡人们心目中的“嫌弃儿”地位,而且成为备受人们称颂的“人缘儿”。周处为何能够从万人唾弃的“嫌弃儿”一跃而成为“人缘儿”,由乡村“一霸”而成为世人敬仰的爱国将军呢?那是因为他首先是有了自知之明,知道了自己原来在众乡人心目中的地位;其次是因为他下定决心从良,并且注意发挥他的长处——骁勇善战,从而改变了他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

    而如何知道自己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呢?一是你可以凭自我感觉,感觉一下自己是否受人关注,是否受人欢迎。二是通过一次或两次以你为中心而发生的事件观察众人的反映,就像周处通过众人搞庆祝活动而明白自己的形象一样。这样得到的结论要客观得多。但具体通过什么事件,那就不一而定了,因为生活中的事件大多,你随时随处都可灵活应用,然后客观地观察众人的反应。

    其次,在明确了自己在众人(即某个特定的组织内部的成员,当然,你也是组织中的成员之一)心目中的形象以后,就可以针对现状,采取措施。

    具体又分以下三种情况:

    1.如果你在人们心目中是个“人缘儿”形象,那你就应诙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即我是因为什么才被多数人肯定或喜欢;还有没有比我更受人们欢迎的“人缘儿”;如果有的话,如何采取措施,使自己更受人们喜爱,成为组织中的最受欢迎的“人缘儿”,而不是“次人缘儿”;如何充分利用自己是“人缘儿”的有利条件,多结交几个朋友,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等等。

    2.如果你是个“嫌弃儿”,那么情况是非常严峻的。人人都不想成为“嫌弃儿”,但有时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嫌弃儿”。你应分析一下自己成为“嫌弃儿”的原因。若是自身的原因,那是因为什么,是性格上大内向不被人了解还是有某些不被人接受的习惯?是自身之外的原因吗?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某某人在单位一向受人尊重,但是由于某一次事件而被人们误解或损害了人们的利益而成为“嫌弃儿”,那么你就应该找机会向人们澄清一切。知道了不受人们欢迎的原因之后,你就应该采取措施,或者改掉自身的某些缺点和不良习惯,或者为大家切切实实地做几件有益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靠自己努力能做到的,就靠自己,自己难以做到的,你可以真诚地找别人帮助,我想别人是不会拒绝你的要求的。周处不就为我们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吗?

    3.如果你是个“中间型”,平时不太受人们关注,那么你就应该设法引起人们对你的兴趣。按照公共关系学上的术语说,“人缘儿”就是既有知名度又有美誉度,而“嫌弃儿”则是有知名度而无美誉度,“中间型”则是既无知名度又无美誉度。但是切记一点,在你设法引起人们的兴趣,在人们逐步地把目光投向你的同时,你必须时刻注意你自身的形象。因为成为“人缘儿”和“嫌弃儿”有时往往就是一步之差。

    如何才能设法引起人们对你的关注呢?人们总是欣赏那些美的事物,如果你能突出你在某一方面的美,不论是外在美还是内在美,你就可以吸引人们的目光,使你成为众人注目的中心。

    打造你的吸引力

    “希望被人爱的人,首先要爱别人,同时要使自己可爱。”富兰克林的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使别人注意你,必须要使自己可爱起来。

    汉代有一首乐府诗叫《陌上桑》,其中写道:

    罗敷喜蚕桑

    采桑城南隅

    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

    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耕

    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

    罗敷以其纯真的自然美,不仅吸引了小伙子,就连那些耕田或锄地的农夫,过路的行人,甚至上了年纪的老人也要放下担子去观赏一番,她则成为了众人瞩目的中心,这就是一个成功的吸引的例子。如果罗敷肯乘机交几个朋友的话,那么她的朋友肯定会有一大堆了。如果你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姑娘,或者是一位潇洒幽默的男士,你也大可以像罗敷那样,成为众人瞩目的中心,如果再加上你的内在美,何愁找不到知心的朋友呢?

    由此可知,一个人所产生的吸引力大小,直接关系着你受众人关注的程度是否密切。在人群中,尤其是在那种陌生的社交场所,怎样才能够使自己惹人注目,成为被选择的目标,这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新颖

    在一群中国人中,突然出现一个非洲黑人,或者在一群身着朴素的人群中,突然出现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士或一位衣着入时的小姐,都会立刻吸引周围的视线,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新颖。在社交场合中也是一样,如果你的衣着、言谈、举止、行为给别人带来一种新鲜感受,也会很容易地引起别人的注意。

    屠格涅夫《初恋》中的齐娜伊达周围经常有一群枯燥无味的男子,她一个也瞧不上,可是当彼得·瓦西里伊奇以“能支配我”的新奇魅力出现时,她立刻感到了他那与众不同的新鲜处,从而一见倾心,坠入情网,甚至被鞭打也觉得幸福。屠格涅夫在他的另一篇小说《罗亭》中,也塑造了一个同样的角色。娜塔莉娅听厌了皮加索夫、潘达列夫斯基之流味同嚼蜡的谈话,一见罗亭出现时,就为他那新鲜的话题,新鲜的内容,新鲜的姿势所着迷而一见钟情了。

    现实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例子。“五·四”运动以前,北大的学生认为听那些老先生们讲中国哲学史的课程是一件最为挠头的事情,而当留学回来的年轻的胡适登上讲台,用白话文,结合西方哲学,深入浅出他讲授中国哲学时,立刻就受到了学生们热烈欢迎。

    在服饰上的新颖得体,也颇能抓住他人的视线。《血疑》上演后,那简洁明快。活泼大方的“信子服”在大街上是很引人注目的,过往行人总是禁不住回头张望。

    如果你到了一个新的社交场合,不能带给人们一点新颖之气的话,那么你就失去了一个先入为主的有利的条件。但是,如何把握新颖,做到新颖而又得体,新鲜而又沉稳,长久地抓住众人的注意力,这就是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过分地标新立异,不顾个体特点和时空条件,或者虽然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但举止轻姚,或者言语浅薄,虽然也能一时引起众人的关注,但那种关注不会持久,而且以后你再试图以此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那么就难免有哗众取宠之感,再也难以引起别人的注意来了。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吉蒂与安娜同时出席一次作为重要的社交场所的舞会,吉蒂为了引人注目而精心修饰了一番,打扮得雍容华贵,她企图用服饰去压倒群芳。虽然,她的出场赢得了“齐刷刷”的目光,但当安娜芽着平时最喜爱的黑色鹅绒裙步人舞厅时,立刻大受青睐。吉蒂被冷落一旁,掉下了伤心的眼泪。

    变化

    一个惯留长辫的姑娘,突然,一天烫成了卷发,你见面的第一眼就会注意到这一变化。原因在何处?心理学上说,变化的刺激容易被人感知。一个人容易引人注意的变化有两个方面,装饰变化与思想变化。前者是很能吸引人的,《庐山恋》中的周骛前后换过几十套衣服,一天一个样,总结人以新奇感,当然是很引人注目。不过,像周筠那样“变化多端”的后面,人们自然会想:此人终日追求打扮,想必轻浮肤浅,除了对服装感兴趣外,腹中恐怕再无他物。而后者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头脑中不断地产生出新观点、新见解,给人以取之不尽,掘之不竭之感。同你接触,对方总能有新收获,同时也体味到你的思想和性格的深度,让人产生一种探究欲,而把注意力集中于你,你这时便具有了魅力。

    如果一个人头脑简单,才思枯竭,魅力便不复存在了。电影《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初会凌吉士,见他风度洒脱,谈吐不凡,很是倾慕于他。可是接触不久,发现他除了那几句应酬之语外,其实脑子里毫无思想,莎菲终于离他而去。

    活动

    仲夏之夜,持杯把盏,品茗凉台。是时,冥冥夜空,群星闪烁,突然一流星划过,马上引起了你的注意。满天星斗,为何独见流星?这是因活动容易引起知觉所致。在知觉对象时,刺激物以活动方式出现,就容易被注意,而静态刺激常会被人排除于意识之外。所以,那些喜欢活动,爱好交际,常“抛头露面”之人,很容易受人青睐。而终日紧锁秀阁,足不出户,虽然“小楼藏佳丽”,终也“皓首无人识”。大学同学某君,虽然来自北方,但却身材矮小,相貌平平。大学一年级时,他就喜欢上了同年级某系女同学C。在追求几次婉遭拒绝之后,正无计可施,苦思冥想之际,有同学点拨他说:“那是因为你名气不大。”某君恍然大悟,于是在以后的时间里,他暂时放弃了追求女同学C的行动,而是积极地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种学生活动,借以扩大他的影响。他参加了学校学生演讲团,几次在公开的演讲赛中表现突出;还加入了校报记者行列,其名字频频出现在校广告栏和校报上。一年过后,某君已是该校学生中名气很大的活跃分子了,一些女学生也是经常提起他。此时的某君已经不是一年前的某君了,他信心十足,重新展开了追求女同学C的行动,C也觉得他才华横溢而且积极上进,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成为“出人头地”的活跃分子,你就会成为众人瞩目的中心,无形中就大大增加了你的社交往力。在这方面,那些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榜样。

    对比

    左拉的名作《陪衬人》,写的是那些长相平平和不具吸引力的男女,只要花钱,就可租到一个外貌丑陋的陪衬人同行。对比之下,他们被衬托出来,令人注目,从而使他们在情场或社交场合中赢得别人青睐。读罢小说,除了好笑之外,不得不承认这其中还有一点科学道理。这里体现了心理学中的知觉对比律——对比强烈的刺激容易被感知。

    事实上,人们每天总是在拿对比的眼光观察别人。大街上迎面走来两个人,你就会不自觉地在心中衡量一下:哪个高些?哪个矮些?哪个长相好看些?谁的穿着打扮更为得体?在一个单位中,人们也总是爱比较,谁最有钱?谁最令人尊敬?而谁又最令人讨厌?一个人的外貌、衣着、打扮、身材等与众不同,容易引人注意。言谈举止、学识才智与人相异,也同样令人瞩目,而且这种对比感在人们心中造成的印象反差更强烈,更持久。小说《小厂里来了个大学生》中的大学生,初到工厂时,迎接他的是一片惊讶、好奇而又冲动的目光,他成了注意的中心且不算,女工还以能给他献媚为荣,甚至不顾他人议论,而要与大学生私语,这不是因众星捧月、衬托所致么?

    在情场上,对比律是被频繁的应用的。两个小伙子同时在追求一个姑娘,姑娘肯定就会拿他们两人互相比较一番。如果你是两个小伙子其中之一,而又能够突出一方面或几方面明显优于对方的地方,恰当地运用姑娘的对比心理,那么你就会在这样的情战中占据上风。在社交场上何尝不是如此。在生活中,我就常听说过这样的话,“我的朋友比你的朋友强多了!”“我的朋友是在这一群人中最棒的!”甚至你在与自己的朋友相处时,也会不自觉地比较一番:哪个朋友在人格上更高尚一些?哪一个最值得信赖?哪一个应该深交?

    对比,有个体与个体的对比,个体与众人的对比。前者的对比,会使别人在两者之中选中你,如果你在对比之中是个优胜者的话;同样,如果在后者对比中你也占了上风,那么人们也会在众人之中选中你。在社交场上,如果巧妙地运用对比,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你与众不同的优点,也会无形中大大增加你的社交魅力,从而大大增加你社交成功的砝码。

    朋友刘某,两年前他还只是在一家小公司任职,而现在已经成为某合资公司的副总裁。他就是一位深谙对比之道的人物。两年前,恰逢一台商来内地投资寻找合作伙伴,许多内地企业界和商界人士视之为发展的大好时机,都想抓住这个机会。刘某也完全可以像其他人那样通过单独上门拜访的办法结识台商并引起他的兴趣,然而他并没有那么做,而是在一次台商举办的公开招待会上达到了他的目的。在这次招待会上,他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大谈自己的公司的潜力、优势及合作的前景等,而是与台商谈起了世界局势,谈起了两岸交流,谈起了人生哲学,充分显示了他的个性、知识以及他对人生、对他人的理解。结果正如他所料,台商对他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并与他成为了朋友。以后,他就成为了合资公司的副总裁,做到了现在的位置上。

    “美的东西,便是最具魅力的东西。”不知哪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之魅力,似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美”字。这个“美”,在人身上可以通过静态、动态和修饰三方面体现出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