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成才,能成为“英雄”。可是孩子能否成为“英雄”,父母的教育是关键。
父母只看到孩子的缺点,看不到孩子的优点,总是对孩子否定,只能使孩子成为“狗熊”,永远成不了“英雄”。
国际有关研究表明:4~5岁、10岁和青春发育期是三个人生心理上自我概念发展最快的时期。在这三个时期,尤其不要消极评价孩子——不找“英雄”找“狗熊”。可怕的是这个阶段的“狗熊”会变成永远的“狗熊”。这个时期的觉醒是很关键的,教育的功能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觉醒,一旦觉醒了这个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要让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是有前途的,认识自己才能开发自己,发展自己。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孩子怎么能做一个好孩子呢?要鼓励孩子多一点自信,少一点自卑,要帮助孩子编织成功的梦!
人人都能成功,关键要培养成功的心理。与其说孩子不行,不如说孩子哪点能行,不要过早给刚起步的孩子下结论,要把每个孩子都当成“天才”来欣赏,当“天才”来培养。
异常激烈的升学竞争已使孩子精疲力尽、焦虑不安,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对他们讲泄气话呢?
抱怨教育,不承认孩子间的差异,不允许失败,结果使孩子害怕失败,使差异扩大;赏识教育,承认差异,肯定孩子的长处和点滴进步,结果使差异缩小、消失。
你想让孩子聪明吗?那么找出孩子聪明的“星星之火”,吹风鼓气,它就会成“燎原之势”;你嫌孩子写字慢吗?那么他哪天有进步,你就“小题大作”、“无限夸大”地表扬他,一定会有惊人的结果!
反之,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
相反,如果你总是抱怨孩子缺点,总是否定孩子,说孩子不行,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目前在家庭教育中就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对孩子进行“缺点轰炸”。
所谓“缺点轰炸”,就是把孩子的缺点“放大”,采取训斥甚至伤及皮肉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并且以偏概全,看不到孩子的优点,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而家长自以为是“恨铁不成钢”。
这种“缺点轰炸”的教育方法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首先,会给孩子造成逆反心理。由于家长“放大”了孩子的缺点,孩子会认为是“小题大作”,压而不服,或者是口服心不服,对家长这种教育方法产生厌恶和抵触情绪,不利于孩子改正缺点。其次,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热切希望家长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肯定自己的优点,产生一种向上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如果孩子因一时一事做错,而被全盘否定,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为今后的教育带来难度。再次,会使孩子造成性格上的畸形发展。家长对孩子进行“缺点轰炸”,往往“火力”过猛,使孩子心理难以承受,在家长面前造成心情紧张,久而久之,会养成孤僻的不良性格。
因此,对于孩子身上出现的缺点,切不可以采取“轰炸”的教育方法,而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导之以行,使孩子明白错在哪里,怎样做才对,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增强改正缺点的信心和勇气,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如果家长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认定孩子是只“狗熊”,给孩子造成心理暗示,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伤害了孩子的积极性,那么,孩子是不会成为“英雄”的。
2.过多的指责就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只会严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丧失自尊和自信。
某杂志曾在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开展了一项调查。在给中小学生的调查问卷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爸爸妈妈给你一个新的承诺,你最希望得到什么?”
有3671个孩子回答了这个问题。其中,56.82%的孩子希望“爸爸妈妈能看到我的进步,并且肯定我”;54.67%的孩子希望“爸爸妈妈别老说别的孩子比我强”。
调查结果没出来之前,杂志社的同志原以为“玩的时间多一些”和“多给零花钱”这两项承诺会受到孩子的青睐,可实际上选这两项的人数最少,分别占总数的23.54%和11.11%。从中不难看到,孩子们希望父母正确评价他们胜过对金钱和娱乐的渴望!
调查在给爸爸妈妈的问卷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跟孩子交谈时,您最爱说的三句话是什么?”
结果也让杂志社的同志大吃一惊:一大批来自不同地区、从事不同职业、有着不同经济条件的爸爸妈妈,竟然不约而同地在调查问卷上写下了这样三句话:“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其中“没出息”这三个字是孩子们最不爱听的。这带着强烈贬损意味的话不知刺伤了多少孩子的心!他们发出了同样的声音:爸爸妈妈,我们不想在否定中长大!不想天天听父母对我们说:“你太笨了!”“太糟糕了!”“太不争气!”
许多父母在提到自己的孩子时,常说:“我的儿子不好好读书,上课不注意听讲,爱做小动作。”“我的女儿做作业总是慢吞吞的,急死人!”“我的孩子胆小。”“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笨的孩子!”
作为父母,如果一味地对孩子表示不满,如果你一直告诉孩子某一方面不行,那么久而久之他就真的会认为自己不行。
有些父母不能正确评价孩子,关键是评价标准有问题。他们常常觉得别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是蠢才;别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他们总认为提醒孩子看到别人的成绩,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结果却事与愿违。
有个小男孩曾经委屈地说:“我从来没当过干部,做梦都想当,好不容易当个小队长,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回家跟我妈说:‘妈!我当上小队长了!’我妈不但没夸我,反而把嘴一撇,说:‘小队长有什么好吹的?这是中国最小的官儿了!我小时候当的是大队长!’可我妈不知道,我哪赶得上她呀,我能当上小队长有多不容易呀!我跟老师说了很多好话,作了很多保证,老师才让我当这个小队长,还是个副的。老师说,随时准备撤下去!本来想给我妈一个惊喜,没想到,我妈还是瞧不上我!”
一个刚上任的中队长说:“我当上中队长,心里特高兴,回家跟妈妈一说,我妈当时就问:‘大队委的候选人有你吗?’您说,我妈多不知足!”
这样的妈妈真是太难为孩子了。爸爸妈妈的标杆永远超越孩子的水平,他们的孩子永远不会有成就感。如果按照这种观点设想,学校里成功的学生只有两名:一个是大队主席,一个是学习尖子。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必要总去和别人的孩子比。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他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做别的孩子的复制品。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永远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肯定他、鼓励他。
一个孩子长大要经受人们无数次评价,不管别人说什么,父母的评价永远是基石。
外交部长李肇星作客一家网站,一位网民调侃说:“李部长,您的才华我们很佩服,但您的长相我们不敢恭维。”
李肇星部长幽默地说:“我妈不这样认为!”
这个回答真棒!
其实,孩子们每天都在寻找别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评价。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
3.总是抱怨孩子的缺点会导致孩子失败
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如果父母总是抱怨孩子的缺点,忽视孩子的优点,会使孩子失去自信,产生自卑心理,只能导致孩子失败。
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小时候曾经被认定是一个坏孩子。
母牛走失了,树莫名其妙被砍倒了,别人都认定是他做的。
甚至父亲和哥哥都认为他很坏。人们都认为母亲死了,没有人管教是拿破仑·希尔变坏的主要原因。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他也就无所谓了。
有一天,父亲说再婚。大家都担心新妈妈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希尔也打定主意,根本不把新妈妈放在眼里。陌生的女人终于走进家门,她走到每个房间,愉快地向每个人打招呼。当走到希尔面前时,希尔像枪杆一样站得笔直,双手交叉在胸前,冷漠地瞪着她,一丝欢迎的意思也没有。
“这就是拿破仑,”父亲介绍说,“全家最坏的孩子。”
令希尔永生难忘的是继母当时所说的话。她把手放在希尔肩上,看着他,眼里闪烁着光芒。“最坏的孩子?”她说,“一点也不,他是全家最聪明的孩子,我们要把他的本性诱导出来。”
继母相信他是个好孩子,结果造就了拿破仑·希尔。
这个故事印证了赏识教育法中提出的一个观点: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心理学家的千百次实验与观察发现:未成年的小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完全取决于周围人的评价,特别是父母的评价,哪怕是一句话,或者是一个眼神,都会对孩子产生终生的影响。小孩子在无意识中按照父母的评价调整自己的行为,达到父母赞扬或者抱怨中屡次提到的“期望”。
从下面这个例子中,不难看出,赏识与抱怨的不同效果。
一个孩子在外婆家和奶奶家判若两人。
每次在外婆家,外婆都对他赞不绝口:“这么好的小孩子真是难得,小小年纪就懂礼貌,还知道吃东西的时候要分一份给外婆!”
可到奶奶家却是另一番景象了。
一进门奶奶就开始数落:“像你这么调皮的孩子真是天下难找,要多捣蛋有多捣蛋,还整天搞恶作剧。”
再看看孩子,帽子歪戴着,鼻涕也不擦,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
什么原因?
外婆总夸他,于是,越夸越好,在外婆家,他就是好孩子;奶奶老是训斥他,越骂越糟,在奶奶家,他就是坏孩子。
抱怨教育不承认孩子间的差异,不允许失败,结果使孩子害怕失败,使差异扩大;赏识教育承认差异,肯定孩子的长处和点滴进步,结果使差异缩小、消失。
有的父母一味抱怨孩子这不好那也不行,对子女进行百害而无一益的摧残,把一个个活泼可爱、朝气蓬勃的孩子,变成了没有志气、没有理想、自暴自弃、平平庸庸地度过一生的人。
抱怨导致失败的事例不胜枚举。
有一位父亲,大学毕业,还从事教育工作。他的孩子都非常聪明、可爱、活泼。可叹的是这位爸爸有个致命的弱点,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有潜在的能力,稍不遂他意,孩子就要经受打、骂、训。更要命的是没完没了的唠叨:“天生不是成才的料。”结果弄得孩子失去了信心,柔嫩的心灵抵不过世俗的“咒语”,最终成了一个庸才。
无论如何,抱怨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引导孩子走向失败。
4.一味地训斥、嘲讽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因此当孩子达不到要求时总会训斥,甚至嘲讽孩子,这种做法常常使孩子丧失了自尊与自信,真的成了一个失败者。
训斥容易让孩子厌烦并产生逆反心理,这是很多教育学家的共识。
《中国妇女报》组织的一份来自三千个家庭的调查报告表明:以“训斥”为主要教育手段的家长达32.2%。听听父母对孩子的训斥:
“你真是笨死了!”
“不知道你长脑袋干什么!”
“你看人家考了多少分,你看你,又傻又笨,长大捡破烂都难得捡到!”
“你怎么就这么不开窍!”
“为什么人家会,你不会?你在学校都干什么去了?吃饱了混天黑呀?”
粗声恶气地训斥,只会使孩子与父母疏远,必将导致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只有权力而没有威信;只有可畏,而不可亲可敬。
粗声恶气地训斥,会使孩子情绪消沉,而且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带有不良心理暗示的训斥,会使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长此以往,孩子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的不良心理。
同济医科大学妇幼系专家研究表明:父母经常训斥孩子,是导致孩子出现品行性障碍的最主要原因。父母对孩子粗暴训斥,容易使儿童自我否定,产生抑郁、怯懦、孤僻等心理。
当然,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训斥孩子源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但只是一味地训斥,反而会毁了孩子。
某市的夫妇俩都是大学教授,儿子高考成绩不好,只能在大学当自费旁听生,夫妇俩感到丢了面子,整天训斥个没完:“这么不争气,我们出门都没脸见人。”儿子的精神在重压下终于彻底崩溃,竟丧失了理智,残忍地用电线将父母活活勒死,一边还说:“免得你们无脸见人!”
看完这个故事,有人可能会说这个孩子太残忍了,可是认真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还不是因为家长的斥责使孩子绝望了,失去了理智,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还有一个因为家长对孩子的嘲讽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事例也很令我们震惊。
有一位父亲得知孩子考试成绩名列班上最后一名时便嘲讽孩子:“好啊!
太好了!太好了!没想到你平时不怎么努力,原来是胸有成竹啊,玩儿似的拿了个全班第一!天才呀,天才!真给我长脸!”这一番嘲讽,弄得孩子无地自容。第二天,这个年仅12岁的孩子身无分文,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信,没有再回来。
孩子考试成绩倒数第一,也绝不是孩子所愿意的。当父亲的这一番嘲讽挖苦,彻底撕去了孩子的脸皮,孩子仅存的一点自尊也被父亲拿走,孩子的情感受到巨大的伤害,对父母、对家庭再也没有什么留恋的了,有的只是恨,最终离家出走。
孩子有缺点、犯错误是难免的,家长一定要宽容、理解孩子,千万不要斥责、嘲讽孩子。
嘲讽、挖苦更是一把杀人的刀,会把孩子逼上邪路,做父母的切不可采取这种态度。
5.种下“笨”的种子只能收获“笨”的果实
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的肯定,得到表扬,可有些家长却总是看孩子的缺点与不足,甚至骂孩子“愚蠢”、“笨”,其实真正愚蠢的是自己。
有位父亲和儿子一起吃早点,心想这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于是认真地说:“儿子,爸爸和你讲一句心里话好吗?”
儿子认真听着。
“爸爸越来越感到在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的孩子之中,算你最笨了。”
儿子嘴里的稀粥差点吐出来。
“早知这样,真不如养条狗。”
爸爸继续说,儿子再也吃不下去了。
有一次,儿子求父亲帮忙:“爸爸,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爸爸一看,这么简单的题目不会做,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转念一想,对孩子要有耐心。
“好吧,爸爸做一遍给你看。”
儿子一看到爸爸紧皱的眉头,心里有点发慌。
爸爸做完之后,说:“儿子,你看。”
儿子紧张得脑门上出了汗,看了一会儿:“爸爸,我还不懂。”这时父亲咬牙切齿地说:“好,我再给你做一遍。如果再不懂的话,看我怎么收拾你。”儿子心里更慌了。
“儿子,你再看。”儿子早已六神无主,眼睛发花,连数字都看不清了。
“我……我还是不懂。”
爸爸愤怒地把草稿纸撕成碎片,扔向孩子。他哪里知道,这撕破的难道仅仅是普通的草稿纸吗?撕的是孩子的自尊啊!
这位糊涂的父亲用异常失望的目光久久凝望着儿子,儿子低下了头,想了半天,终于说道:
“爸爸,我真的很笨。”
至此,孩子彻底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对于学习的信心,愚蠢的父亲播种“笨”籽,收获的当然是“笨”,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其实问题正出在这位糊涂的父亲身上,他伤害了孩子的自尊,而浑然不觉,真是愚蠢之极。
与成年人一样,孩子也有对自己个人价值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他尊。自尊和他尊是孩子的心理需要,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承认和鼓励以及适当的赞扬和奖励。父母的承认就是对孩子自身价值的肯定,会直接促进孩子自尊心的建立。父母的鼓励和赞扬,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尊、自信,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有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不知道孩子也有自尊,不知道自尊、自信对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自信。孩子一旦失去了自尊、自信,就会出现心理异常、情绪波动、自暴自弃,甚至于无可救药。千万不要做这种愚蠢的父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