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激发孩子好学向上-孩子考试失败怎么办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科科出成绩,门门得高分。实际上,这样的期望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背负着这样的负担,孩子的学习没有什么快乐可言。

    如果我们关注孩子的内心,便会了解到,考试失败了,孩子比大人更担心、更害怕,他们担心别人的嘲笑,害怕家长的责骂。这时候,家长若能以平常心对待,告诉孩子: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失败总是难免的,只要吸取经验,是可以重新获得成功的。孩子可能会从家长的理解与抚慰中得到些许安慰,从失落中奋发,重新激起学习的斗志与信心。

    害怕“失败”何来成功

    在人的一生当中不可能总是事事都顺心如意的,有时候,难免有寒风袭来,冷雨吹来,意想不到的失败到来。失败不可避免、不可左右,但对于失败的态度却可以由人决定。每一个人,因为对待失败的态度不同,所以收获也不同。

    纵观历史,那些出类拔萃的伟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们能正确对待失败,从失败中获取教益,从而踢开失败这块绊脚石,踏上了成功的大道。春秋末期孔子57岁周游列国,遭到无数次的冷落和打击,没有一个君主采用他的治国学说。他潜心治学,整理《诗》《书》《春秋》等西周文献,办私学培养“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成为世界最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西汉时期司马迁因为李陵事件遭受腐刑,他忍受难以启齿的屈辱,以顽强的毅力发愤著文,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彪炳千秋,光照万代,开创了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如发明家爱迪生,一生中经历的失败不计其数。单是为了一项发明,他就经历过八千次失败的实验,他说:“我为什么要沮丧呢?这八千次失败至少使我明白了这八千个实验是行不通的。”这就是爱迪生对待失败的态度。他每每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而取得了一项项建立在无数次失败基础之上的发明成果。所以,失败固然会给人带来痛苦,但也能使人有所收获,“失败是成功之母。”

    生活中有这么一些现象,当拿到考卷或成绩单时,有的孩子因成绩理想而喜悦;有的孩子却因考试失败而伤心,特别是那些一向成绩优秀的孩子在考试失败以后往往要承受更大的挫败感。而家长们看到孩子取得好成绩就喜笑颜开,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就怒言相对,这对那些考试失败的孩子来说,更是一种打击。

    因为打击,导致孩子害怕失败。他们因此郁郁寡欢,心情沉重;有的因偶尔一次成绩不理想而萌生离家出走的念头;有的采取涂改考试分数的做法来对付家长;有的索性作弊等。以分为重,分分计较,还会导致孩子学习观的偏差,使他们误以为读书的目的只在于分数,而忽略了求知的真正意义。学生之间考分的激烈竞争,使得他们原本纯洁的心灵变得冷漠无情,心胸狭窄,这些问题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所以,当孩子失败时,家长的态度很重要。如果家长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孩子的失败,安慰孩子,劝解孩子从失败中受到教益、总结经验、继续努力,孩子同样能够培养出积极乐观的心态。败不馁、胜不骄,这样的孩子更容易踏上成才之路。

    而害怕失败,往往会导致孩子畏畏缩缩、不敢尝试、停滞不前,这样的孩子,必不会有太大的作为。唯有敢于尝试失败,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这是真理!而害怕失败其实就是恐惧成功。

    小贴士:了解孩子面对失败的能力:

    1.当考试失败时候,很多孩子伤心流涕,这不代表孩子不能正视自己的失败,是说明孩子懂得发泄自己的情绪。当孩子情绪平静以后,不凡看看孩子接下来的行动。如果他依然努力,说明孩子能够从失败中得到启示,如果孩子从此一蹶不振,一定要帮助孩子走出失败的阴影。

    2.担心失败的孩子在考试来临的时候,往往情绪不太稳定,这时候,家长一定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拍拍孩子的肩膀,帮孩子缓解压力,孩子可能会发挥的更好。

    讲个“爱因斯坦的第三只小板凳”的故事

    孩子的承受力有限,往往因为一次的考试失败就否定了自己的能力。这样的孩子容易自卑、不自信。导致今后做什么事情都害怕失败。但你的孩子正面临失败时,不妨给他讲个《爱因斯坦的第三只小板凳》给他听,也许,他一听便能破涕为笑呢——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一次手工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做一个小板凳。

    下课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女老师。爱因斯坦急得满头大汗也没有做好,女老师宽厚地望着他,对他说:“没关系,我相信你明天能给我一个好的作品的。”

    到了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很粗糙的小板凳。满怀期望的女教师看着这个板凳,生气地说:“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

    同学们纷纷摇头。这时,老师看着爱因斯坦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霎时间,教室里想起了一阵哄笑声。

    爱因斯坦红着脸,走到老师面前,肯定地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

    教室里一下安静下来,大家都望着爱因斯坦。

    只见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作的,刚才交给老师的是第三次做的小板凳。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

    这时候,老师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就是这个一个小时候连板凳都做不好的孩子,长大以后却成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我们难道能说:一次的失败就是一生的失败吗?失败了不要紧,要紧的是,这一次失败了,你下一次能比这次进步一点点吗?每天进步多一点,日积月累,你的进步就会十分惊人。迟早有一天,你会成为你所从事的领域当中的巨人。

    巨人不是生来就是巨人。爱因斯坦就是最好的例子。他这种不怕失败、大胆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正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最需要具备的高贵品质。没有它,就没有从千万次失败中站起来的成功者;没有它,人类就不会将触角伸向越来越遥远的太空;没有它,人类就不会从一个进步走向另一个进步!谁都没有权利轻视和低估一颗追求进步的心!所以,只要你有一颗追求进步的心,你就可以成功。

    备选故事任你挑

    十年日记十年“不”

    在伦敦的一家科学档案馆里,陈列着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写了10年的一本日记。这本日记非常奇特:

    第一页上写着:“对!必须转磁为电。”

    以后,每一天的日记除了写上日期之外,都是写着同样一个词:“No”(不)。从1822年直到1831年,整整10年,每篇日记都如此。

    只是在这本日记的最后一页,才改写上了一个新词:“Yes”(是的)。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金属线通电后可以使附近的磁针转动。这引起法拉第的深思:既然电流能产生磁,那么磁能否产生电流呢?法拉第决心研究磁能否生电的课题,并决心用实验来回答。

    10年过去了,经过实验——失败——再试验……法拉第终于成功了!

    他在历史上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磁也可以生电,这就是著名的电磁感应原理。这个著名的原理,导致了发电机的诞生。

    法拉第在这本写了长达10年的日记中,真实地记录了他不断失败和最后获得成功的过程。那一天一天所写的“No”,就是一次一次的失败;那最后一天所写的“Yes”,就是试验的最终成功。

    法拉第正确对待多次失败的10年日记,表面看起来似乎显得那样的单调和乏味,可是换个角度看失败,给人的启发又是那样的丰富和深刻:

    多次的失败并不表明你一无所获,而是表明你得到了宝贵的经验。

    多次的失败并不表明你必须放弃,而是表明你还要更加坚持不懈。

    多次的失败并不表明你永远无法成功,而是表明你还要花些时间。

    多次的失败并不表明你浪费了时间、生命,而是表明你在集中精力攻破具有非凡价值的难关。

    多次的失败并不表明你背时背运,而是表明你在尝试和探索中获得快乐。

    多次的失败并不表明你不如别人,而是表明你尚有差距。

    正因为如此,我们说“失败乃成功之母”!

    再试一次

    遇到一道难题时,很多孩子往往因为不会,索性放弃。殊不知,也许,再想一想,尝试一下其他方法,就能得到答案。对于缺乏坚持力的孩子来说,《再试一次》告诉孩子的正是这个道理——

    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

    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面试的过程中,年轻人表现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而已,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

    一周后,这位年轻人再次走进微软公司的大门,这次他依然没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现要好得多。

    总经理给他的仍然是上次一样回答:“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

    就这样,这个青年先后5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

    目标实现的过程是艰难的,很多人不成功并不是没有目标,而是缺乏“再试一次”的毅力和勇气。只要你敢于再试一次,你就有可能从自己“跌倒”的地方站起来,就有可能获得成功!成功从来都是属于有勇气的人的!

    懦弱的鲨鱼

    生活中有这么一些孩子,他们因为考试中遇到一次的失败,从此一蹶不振,对这一学科失去了信心与兴趣,认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办法学好。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不妨给他们讲讲《懦弱的鲨鱼》的故事,也许,从鲨鱼的身上,他们能够看到自己——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里面,然后用强化玻璃将池子隔成两半。热带鱼在东边的一半,鲨鱼在西边的一半。实验人员每天都在东边的池子中投放一些鲫鱼,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

    最初,鲨鱼并甘心只是拿一些小小的鲫鱼来填饱肚子,它对西边的热带鱼垂涎得要命,总想尝试那鲜美的滋味,它每天不断地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但始终不能过去。连续十天,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甚至有几次浑身破裂出血。而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就会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鲨鱼终难如愿。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一幅挂在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

    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总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它也会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鲨鱼。

    因为以往的失败经历,就失去了尝试成功的勇气,这确实是懦弱的表现。如果我们仅仅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败,就放弃了向前进,我们是永远不可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到的。

    所以,不怕失败,越挫越勇,才有可能找到一线转机!

    橡胶的发明

    开发出一种坚实耐用足以承受街头飙车和飞车追逐的橡胶,可不像现在一些人想象的那般轻而易举。

    如果你知道制造轮胎的橡胶是查尔斯·古德伊尔发明的,你或许并不感到吃惊,毕竟他是这个名单中首位名字与最终发明有联系的人——因为“库弗胶水”听上去更像是一种可憎的节育工具。在汽车刚发明出来的那个年月,开发出一种坚实耐用足以承受街头飙车和飞车追逐的橡胶,可不像现在一些人想象的那般轻而易举。

    事实上,如果说有谁本应该放弃他一生的梦想,那么这个人就是古德伊尔。古德伊尔曾在监狱度过了一段时间,身边朋友一个个离去而去,他的几个孩子也都过着饥肠辘辘的日子。尽管如此,他仍在不知疲倦地追寻着自己的梦想。那是19世纪30年代,一个饥寒交迫的动荡年代。最初,古德伊尔对原始橡胶经过两年的研究,仍毫无成果,迫于生活压力,只好领着一家老小搬到一个废弃的工厂居住。

    正是在这个工厂,古德伊尔获得了重大突破:他采用酸性物质消除橡胶的粗糙表面,令其变得坚实耐用。然而,在政府购买了150个由这种橡胶制作的邮袋后,这种袋子就没有再卖出去。它们都不同程度存在缺陷。古德伊尔再次陷入到孤立无援的绝境。终于,在1839年,好运降临到古德伊尔的头上。

    那一年的某一天,在计算等式再次失败后,失落的古德伊尔独自一人走进一个杂货店。见到这位不修边幅的倒霉蛋时,人们像遇见新奇的动物一样驻足观看,并对古德伊尔大加嘲笑。一怒之下,古德伊尔挥舞起拳头,他身上带着的一块橡胶此时恰好掉到滚烫的炉子里。古德伊尔在查看了烤焦的橡胶残骸后,他意识到自己终于发现了制造耐用、不受气候影响的橡胶的方法。

    古德伊尔的“轮胎帝国”由此诞生了。

    孩子,有些时候,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脚踏石,只要我们肯研究、利用失败的经验,便可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的果实。

    西齐弗的故事

    西齐弗因为在天庭触犯天条,被天神惩罚,降到人世间来受苦。天神对他的惩罚是:每天要推一块石头上山。

    每天,西齐弗都要费很大的力气把那块石头推到山顶,然后回家休息。可是,就在他刚把石头推到山顶准备休息时,石头又会自动地滚下来。于是,西齐弗再一次把那块石头推到山顶。

    就这样,西齐弗所面临的是:永无止境的失败。天神要惩罚西齐弗,也就是要折磨他的心灵,使他在“永无止境失败”的命运中,受苦受难。

    可是,西齐弗不肯认命。他认为只要自己不认输,就一定会成功,他想通过他的勤奋来打动上苍。

    可是每次,在他推石头上山时,天神都打击他,告诉他不可能成功。西齐弗不肯在成功和失败的圈套中被困住,一心想着:推石头上山是我的责任,只要我把石头推上山顶,我的责任就尽到了,至于石头是否会滚下来,那不是我的事。

    当西齐弗再次努力把石头推到山上时,他的心中显得非常平静,因为他安慰自己:明天还有石头要推,明天还不会失败,明天还有希望。

    天神因为西齐弗的不断努力,终于被他的勤奋打动,于是,就放他回了天庭。

    坚持是可贵的,能够在失败面前不妥协,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打动别人,转败为胜,这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够勇敢面对失败的勇气,还需要有足够的自信。因为相信自己、了解事物的本质,所以坚持才有意义,才有希望!

    给家长的悄悄话

    害怕失败的孩子往往自卑感强,担心被别人看不起,做事情畏畏缩缩,不敢争取,对失败他们有一种由衷的恐惧感。这样的孩子内心往往脆弱,经不起打击。这种情况让人忧心。家长们“爱之深、责之切”,总千方百计想让孩子变得胆子大起来,有作为、有魄力起来。实际上,家长们忽略了,问题的症结可能就在自己身上。自己过于看重孩子的“成功”而忽略了给予孩子“失败”的挫折教育。以下是一些孩子对于家长在自己失败时的一些做法的反馈——

    ■“如果我考试成绩差了,爸爸妈妈对我很冷漠,甚至骂我。”

    ■“爸爸妈妈老在别人面前说东道西,老是拿别人给我比。”

    ■“他(父亲)觉得我不听话就打,他自己都是对的。我期望父母能让我更独立一点,不把我当小学生。”

    ■“在我记忆中爸爸妈妈从来没有对我进行过挫折教育。我期望爸爸妈妈能在我失败时鼓励我,不要只在我进步时来关心我。”

    ■“当我做错事时,爸爸就会教育我,开导我,但有时说话比较重,伤害到我的自尊。”

    当然,孩子一些家长,在孩子遇到“失败”与“挫折”的时候,熟视无睹。这导致孩子不能正视自己的失败,了解自己的失败。从而对“成功”或者“失败”都持无所谓的态度,这将导致孩子“不思进取”。

    总之,对于孩子的“失败”,家长竟不能麻痹大意,又不可过于责难。应该让孩子积极看待自己的成败,吸取经验教育,吸取亲情力量。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孩子,帮助孩子摆脱失败的阴影,重树信心,从而获得成功。

    对于孩子的“失败”,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自己的工作:

    1.家长要转变观念,从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向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转化。

    家长一定要从两眼紧盯成绩向看孩子综合发展转化。不要不切实际地要求孩子去追求他难以实现的目标。而且一旦孩子在学习中遇到挫折,家长要主动安慰,帮孩子调整心态,使他们顺利渡过难关。告诉孩子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不必垂头丧气,要勇敢、正确面对它。如果孩子面对失败,家长还埋怨他,只能是火上烧油,会使孩子信心感到对挫折产生恐惧,感到自己无可救药,干脆破罐破摔。

    2.要保持和孩子良好的沟通。

    因为只有在良好的沟通基础上,孩子才可能主动把他们遇到的问题讲给家长。如果家长只喜欢接受孩子好的方面,而难以接受孩子的不良行为,那么有可能遭到家长批评、反对的事,孩子就可能不说了。当我们获知了关于孩子的令人瞠目的事情发生时,家长一定要冷静,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图自己的一时之快,把火气发在孩子身上,要克制住自己,要坚决地和孩子站在一起,帮助他跳出阴影,走向光明。

    3.家长要提高个人修养,珍惜家庭生活,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个别家庭因特殊原因在做出解体家庭的决策的时候,一定三思而行,同时要考虑到对孩子的影响。一旦成为单亲家庭,监护人一定要加倍重视和孩子的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4.不应以怜悯的态度对待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更甚至劈头盖脸地责骂孩子。

    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明白,失败、错误没什么大不了的,人人都可能碰到,勇敢、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允许孩子失败,也是对孩子能够成功的一种信任。

    培养孩子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

    1.败不馁,胜不骄。

    告诉孩子,失败时,不要灰心丧气,不要咒骂嫉恨,应该冷静分析,汲取教训,查找症结,以利再战。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败吓倒,只要勇敢地面对失败,我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2.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通过各种活动锻炼孩子意志品质,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这样,孩子就不会沉浸在失败的情绪中,导致郁郁寡欢。因为,孩子明白,一次的失败只是暂时的。自己依然很棒。

    3.让孩子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的成功。

    失败面前,孩子很容易对别人的成功产生嫉妒的心理,这样反而不利于自己的进步,让孩子明白,学会欣赏别人的成功,才能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学习到别人的经验,这样自己同样会成功。

    4.让孩子吸取经验。

    失败是教训,也是经验。失败不等于就是输。一件事失败了,只是还没成功而已,它不是输了,只要有意志、才智和决心,加上恒心,毅力,一定能够让自己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父母不能说的

    1.“笨蛋”“蠢猪”“傻瓜”等一类的话,这些话对那些考试失败的孩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考试失败正是他们最是许多支持与抚慰的时候,父母这样的打击,会让他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导致孩子同样恶言相对,亲子关系恶化。

    2.“你看看你,又考得这么低,你看看某某,他每次都考得比你好。”

    这样的话不是让孩子准备妄自菲薄,就是让孩子自尊受损。孩子以后总觉得自己被别人比下去,再也抬不起头来了。做什么事情自然都不会积极主动了。因为自己总是不如别人不是吗?

    3.“你能不能争气一点。”实际上,每一个孩子都想争气,都希望自己考得好一点,为什么不帮孩子分析原因,而只是想到自己的虚荣心呢?

    4.“你现在这么差,以后怎那么可能竞争得过别人呢?”现在社会是竞争社会,这话说的没有错,但是孩子这次考试没有考好,不等于下一次就考不好呀。孩子这一件事情做不好,不等于其他方面没有强项呀。家长以成绩论竞争力,只会让孩子失去竞争力。

    教子加油站:当孩子面对失败时——

    ■请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对待这次失败,帮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

    ■鼓励孩子不要因为失败丧失信心,失败应该是一个新的起点。

    ■拥抱孩子,真诚的赞美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力量,重新拾起勇气。

    ■给孩子独立空间,让孩子能自己慢慢学会长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