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即是修行:智者的糊涂处世哲学-应该装糊涂的处世境况提醒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会装糊涂,就可少犯糊涂。但装糊涂学问高深,非智者难为。郑板桥感慨说:“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转入糊涂尤难。”装糊涂之所以难,在于它不是乱装的,它要求该糊涂的时候糊涂,不该糊涂的时候不能糊涂。这个“时候”是最难把握的,它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知己知彼,明情境,晓前因后果;既要顾眼前,又要看长远;既要守规矩,又要灵活多变。不该装糊涂时装了糊涂会犯糊涂,装糊涂装不好也会犯糊涂,所以,只有学会装糊涂,才能拒绝犯糊涂,才不至于招来无谓的损害。

    事实上,不管什么样的装糊涂,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趋利避害,但并不是说每一次趋利避害都要运用装糊涂的方法。如果不管做什么事都一味地装糊涂,那可真是犯糊涂了。世事纷繁复杂,有些情况需要装糊涂,有些情况不需要装糊涂。在何种情况下装糊涂,达到什么目的装糊涂,只有适应情况,把握分寸,才能做对事。下列生活中的诸多情况,都有装糊涂的必要,如果遇到相应的情况可做参考。

    1.面对危险装糊涂

    常言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昧先几者非明哲。意思是说,认清形势变化的人才是好汉,不明白将要出现的细微变化的人不是明智的人。而世人推崇的“举世皆浊唯你独清”,实则是种不识时务的姿态,非明哲也。自以为何其高尚,将自己与旁人隔绝开来,当危险临近时却不知躲避,实在是糊涂行为。其实很多时候,为保全自己,避免犯糊涂,在危险面前装糊涂,麻痹敌人,使之放松警惕,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避险之道。

    商纣王是个残忍无道的昏君,稍有不顺便滥杀无辜。当时百姓们乃至他身边的大臣个个如履薄冰。他常常通宵达旦地吃喝玩乐,有一次竟喝得昏天黑地,醒来后竟忘记了当时是何年何月何日,于是便问左右的人:“今天是什么日子?”左右的人都说:“不知道。”纣王就问箕子,箕子说:“我喝醉了,也记不清楚了。”箕子的弟子们问箕子:“先生明明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为什么说不知道呢?”箕子说:“一国的人都说不知道,唯独我一个人知道,那我岂不是自找麻烦吗?”箕子的糊涂当然是假糊涂,装糊涂,如果他说出真实的日子,那就是比纣王聪明,那何止是麻烦来了,掉脑袋也是正常的事。

    东晋王羲之十岁的时候,聪明伶俐,清秀可爱。大将军王敦非常喜欢他,经常带他在身边,有时安置在帐中同寝。

    一天,大将军早起,而王羲之仍贪睡未起,不一会儿王敦属下钱凤进来,屏退左右,密议叛国起兵的大事,忘记了王羲之还在帐中睡觉。

    其实这时王羲之并未睡着,偷听得明明白白。但他知道自己既然听到逆谋,断无幸免存活的可能,于是吐出口水,把被褥、床头和自己的面颊、嘴角全都涂染,继续装睡。

    王敦与钱凤正谈得起劲,忽然想起帐中还有王羲之,不由得大叫道:“糟了!如今不得不除这小娃儿了。”

    他前去打开帐子一看,只见唾液沾湿了一大片,王羲之好梦正酣呢!

    王羲之因此保全了性命,后来成为中国的书圣。

    不难设想,为保住计谋的绝密,为了事业的成功,为了保全自己和家族,为了起义的将士,或者其中任何一个理由,王敦绝不会放过任何不该知道这密谋的人,只要王羲之还醒着,或者有任何迹象表明王羲之还醒着,王敦即会杀死他。

    在危险面前会装糊涂,那是有大智慧的人。假装糊涂对把握自己的命运有时可以起到妙不可言的作用。

    2.避免矛盾装糊涂

    如果别人有意刁难你,找碴贬你,而你又不得不为大局着想,避免因无谓的矛盾纷争给大局带来损害,那么,这时你就应该佯装糊涂,假装不知,或有意避其锋芒。这样既可以避免双方发生矛盾的尴尬和事态的升级,又显示了自己的宽宏大度。而对方被你的人格魅力所感,想必也会有积极的反应。

    渑池会之后,赵王论功行赏,拜蔺相如为相国,位居上卿,比廉颇的官衔还要高一点。廉颇心里很不服气,对人说:“我是老资格的大将军,为国家转战沙场,出生入死,功勋卓著。蔺相如出身低贱,只凭着一张嘴巴,却居然爬到我头上来了!我就是气不过!”并且公开扬言:“如果见到了蔺相如,我一定要把他羞辱一番!”蔺相如听到这话,就经常留心,避免同廉颇会面。每逢朝会的时候,蔺相如常常托病请假,不去跟廉颇争地位名次排列的先后。

    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驾,他就连忙叫手下的人改走便道避开去。

    蔺相如的门客对这种情况愤愤不平。他们对蔺相如说:“你和廉将军同样都是上卿的大官,廉颇公然口出恶言侮辱你,而你却这样害怕他,连普通人都不能忍受这样的侮辱啊,何况你还是上卿呢!”

    蔺相如听了,心平气和地笑着说:“依你们看来,是廉将军厉害呢,还是秦王厉害呢?”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了。”蔺相如说:“对了,秦王这么威焰万丈,我却在朝堂上斥责他,侮辱他的臣子们,难道我就单独害怕一个廉将军吗?不过我想,强暴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正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啊,如果两个老虎相搏斗起来,那情势发展下去,一定不能一起生存,这正合秦国的心意,我对廉将军一再退让,正是以国家利益为重,把私人恩怨的小事抛在脑后啊!”

    后来,廉颇听到这些话,非常感动,也非常惭愧,就袒露身体背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家去谢罪,请蔺相如用荆条狠狠鞭打自己,并说:“我真糊涂,差点儿误了国家大事。料想不到你的胸怀这么宽广啊!”两人从此誓同生死,成为挚友。

    3.化解尴尬装糊涂

    有一个男人,误入了女澡堂,看见一个女人在洗澡。女人看见一个男人闯了进来,惊恐得“啊”了一声。那男人一愣,旋即镇定,低头转身对那个洗澡的女人说:“啊,啊,对不起,先生,我走错门了。”这种装糊涂的言语化解了当事人的一场尴尬。

    如果有人挑起事端,企图以巧言戏弄你,陷你于尴尬境地。如果本意恶劣,而且过分,你完全可以以装糊涂为武器予以还击。装糊涂的素材最好取材于对方话题,让其自吞苦果,将尴尬不知不觉地转移给对方。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自恃有才学的城里人,遇一乡下人,想奚落他一番,于是向他发难:“请问这位老乡,你有几个令尊?”乡下人装作不知,反问:“令尊是什么?”城里人以为得手,狡黠地一笑:“令尊就是儿子的意思啊。”乡下人不动声色地说:“噢,原来如此,那么请问你有几个令尊?”城里人没有思想准备,一时竟无言以对,气得直翻白眼。乡下人步步紧逼,佯作安慰状:“原来你膝下无子。我倒是有两个儿子,可以过继一个给你当令尊,不知可否?”城里人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只好悻悻而去。乡下人装糊涂,做得有理有节,既给对方上了一堂“损人必损己”的课,又达到了维护尊严的目的。

    生活中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一个人做事不慎造成你的尴尬,你若只顾排除自己的尴尬,全然不顾对方,也许会使对方陷入更深的尴尬之中,自己虽然将尴尬化解掉了,但心里并不一定舒服。在这种场合,最好的办法是装糊涂将错就错,索性把双方的尴尬一起化解掉。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做出了示范:有一次,托翁去火车站迎接一位来访的朋友,在站台上被一个刚下车的贵妇人误认为搬运工,便吩咐托翁到车上为她搬运箱包,托翁毫不犹豫地照办了,贵妇人付给了托翁五个戈比。此时,来访的朋友下车见到托翁,赶忙过来同他打招呼,站在一旁的贵妇人才知道这个为她搬行李的人竟是大名鼎鼎的托尔斯泰。贵妇人十分尴尬,频频向托翁表示歉意并请求收回那五个戈比,以维护托翁的尊严。不想托翁却表示不必道歉,和蔼地对贵妇人说,无须收回那五个戈比,因为那是我应得的报酬。双方尴尬顿时化解在轻松的欢笑声中。

    4.识别真相装糊涂

    明代时,况钟最初以小吏的低微身份追随尚书吕震左右。况钟虽是小吏,但头脑精明,办事忠诚,吕震十分欣赏他的才能,推荐他当主管,升郎中,最后出任苏州知府。

    初到苏州,况钟假装对政务一窍不通,凡事问这问那。府里的小吏们怀抱公文,个个围着况钟转悠,请他批示。况钟佯装不知,瞻前顾后地询问小吏,小吏说可行就批准,小吏说不行就不批准,一切听从部属的安排。这样一来,许多官吏乐得手舞足蹈,个个眉开眼笑,说况钟是个大笨蛋。

    过了三天,况钟召集全府上下官员,一改往日温柔愚笨之态,大声责骂道:“你们这些人中,有许多奸佞之徒,某某事可行,他却阻止我去办;某某事不可行,他则怂恿我,以为我是个糊涂虫,耍弄我,实在太可恶了!”况钟下令,将其中的几个小吏捆绑起来一顿狠揍,鞭挞后扔到街上。

    此举使余下的几个部属胆战心惊,原来知府大人心里明亮着呢!个个一改拖拉、懒散的样子,积极地工作,从此苏州得到大治,百姓安居乐业。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况钟都是先装糊涂,把自己置于旁观者的位置冷眼细看,看清楚之后心中有数,做事就可以很主动了。如一开初,就显出非常精明的样子来,只怕别人对他都会有防务之心,从而在他面前小心翼翼地掩盖自己的短处,表现自己的长处,恐怕很长时间也分不清孰优孰劣了。又有俗语云:“试玉需烧三月满,辩才需待七年期”,如果这样考察下去,费时费力,还影响了自己的工作,不如让人自己表现出自己的本质,你只要装糊涂看着就行了,“大辩若讷,大巧若拙,大智若愚”说的就是这样啊。

    5.对待小事装糊涂

    《宋史》记载,赵光义当皇帝时,有一天,殿前都虞侯孔守正和另一位大臣王荣在御花园侍奉他喝酒,结果这两个人喝得大醉,竟相互比谁的功劳大,两人还真争出火来,谁也不服谁,打起了口水战,皇帝被冷落在一边,真成了“孤家寡人”。

    侍宴的人见二人连臣子的礼数都没了,就奏请赵光义将他们抓起来送吏部治罪。赵光义一笑了之,吩咐把这两个醉鬼好好送回家去。第二天两个人酒醒了,越想越后怕,连忙去皇宫见皇帝请罪。赵光义更绝,装作什么也记不清的样子,对两个人说:“昨天我也喝醉了,究竟发生什么事了?”

    一场风波,就这样被他装糊涂化解于无形。

    对在朝廷上公然顶撞的大臣,赵光义也能宽容,寇准还是员外郎时,曾和他顶撞起来,赵光义生气了,想拂袖而去。谁料寇准竟拽住他的衣服不松手,硬是把事情给解决了才放赵光义回后宫。结果寇准不但没受处分,居然还得到了他的表扬。

    不只是对大臣,对身边的侍从赵光义也表现得很宽厚。喜爱书法的他经常练字,一天感觉砚中的墨有些发滞,下笔时不顺畅,就想把砚池里的积墨清洗掉,左右看看身边一个人也没有,就屈自己的“九五之尊”到池水边洗砚台。可巧,刚刚洗完,侍从就到了,赵光义甩甩手上的水,慢条斯理地说了句:“你们从哪里赶来的啊?”丝毫没有怪罪。

    现实生活中,对于很多事情,我们应该学学赵光义,学会糊涂,学会换种思维方式来面对眼前的一切。对于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别当回事,别去钻牛角尖,别太要面子,别事事小心眼;别把那些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上;别过于看重个人名利的得失;别为一点小事而着急上火,动辄大喊大叫,以至因小失大,后悔莫及;别那么敏感多疑,总是曲解别人的意思;别夸大事实,制造假想敌;也别像林黛玉那样见花落泪、听曲伤心、多愁善感,总是顾影自怜。

    6.避免伤人装糊涂

    与动机不良的谎言相比,善意的装糊涂会使人们的感情变得更融洽、和谐,使生活变得更有滋有味。善意的装糊涂者通过撒个无关紧要的小谎取悦他人,避免了冲突,实现了情感沟通和顺利交往,这在一些特殊场合是需要的。

    有这样一个人,你说的所有的话,他都当圣旨,天冷了,提醒你加衣,冬天知道你脚要长冻疮,想给你买暖脚器;你不开心了,一直陪你聊天,逗你开心。就算一直一直对他任性发脾气,他依旧还是牵挂着你。有人说,他喜欢你。你一脸惊奇,“是吗?我没感觉哦。”

    是你真的没感觉吗?他跟你说话时候的紧张,他的眼睛不敢直视你的眼睛,他有事没事总给你发一些养生的保健的小贴士,你有个头疼脑热的,他比你还紧张……

    你看不出来他喜欢你吗?你是傻子吗?傻子也知道谁对你好吧?可是,你却对别人说,“是吗?我没感觉哦。”

    真相谁都知道,那就是你不喜欢他。

    这可以说是善意的谎言,因为你不想去伤害他,所以就装糊涂吧。

    7.保全面子装糊涂

    俗话说:“伤树莫伤根,伤人莫伤心。”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尤其是当人们犯了错误的时候,其自尊心是非常敏感的,对伤害他们自尊心的外界刺激的反应也尤为强烈。因此,尽量不要当众批评他人,尤其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对他人横加指责,没有人会在这种情况下接受你的批评;也不要揭别人的短,要就事论事,千万不可由某件事而将某人的其他缺点一股脑儿全兜出来,这样做只会让别人对你恼羞成怒。

    我们要记得多给别人留些面子,这样我们才会被人尊敬。

    在一个商店里,有一位顾客来退西装。售货员发现西装有洗过的痕迹,但她没有揭穿,而是装糊涂,给顾客寻求了一条免于难堪的退路。她说:“可能你家人不小心搞错了,把这西装送去洗了。”

    这位售货员的心地是善良的,因为她懂得给人一个台阶,使人保住自己的面子。给人一个台阶,是我们为人处世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有些朋友很喜欢与别人争论问题,这应该是一种思想活跃的表现,不过,从人际交往的角度看来,在争论或争辩中就必须注意:让别人保住面子。不应该为了自己一时的痛快而把别人说得一无是处,逼得别人无话可说。即使你的雄辩使他败北,但你却没有顾及到对方的面子,那么必将招来对方对你的不满态度和一腔怨言。这样,以后谁还愿意与你继续交往呢?

    高明的做法就是要装糊涂,让对方保住他的面子,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讨好对方,也不是放弃原则,它是一种交往方法和社交艺术,用这种方法更有利于搞好人际关系。

    相传古代有一位老禅师,一天晚上在禅院里散步,突然看见墙角边放了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了。老禅师并没有声张,而是走到墙边,移开椅子,蹲在地上。片刻之后,果真有一个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里。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准备等师傅开口责备他。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而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可以想像,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的心情,在这种宽容的、不伤人面子的教育中,徒弟得到的不是他错误后的惩罚,而是教育。

    让我们学会装糊涂保住别人的面子。给他人面子,其实就是给自己面子。这可以说是一种“双赢”的皆大欢喜。让别人保住面子,既能显出自己的涵养,同时也能赢得别人的感激,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8.容忍缺点装糊涂

    有只乌鸦落到了熊身上,它只看见了熊的黑,而看不到自己黑。其实这也是人的通病。人与人相处,最忌讳的就是相互之间总挑毛病,拿着放大镜挑别人的毛病,而戴着墨镜去看自己的毛病。这样死盯着对方的缺点不放,其结果必然会使双方关系不和睦,不团结,相互拆台。这样的做法对个人、家庭、事业都是极为不利的。

    比如:在恋爱的时候总觉得对方的一切都是优点,一切都是独特的。瘦了那叫苗条,胖了那叫丰满,脸上长了一个小斑点,那叫美人痣。难怪有人说,恋爱中的人都是糊涂的。那么婚后就不一样了,日子越长,对方的缺点、错误也就暴露的越多了。原来自己魂牵梦绕的人躺在身边不停地说着梦话,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皮肤越来越粗糙。最受不了的是整天唠唠叨叨,啰里啰唆,反正怎么看都不顺眼,于是乎一场战争接着一场战争成了常态。其实自己可能也在对方心中大打折扣,如果对方从不说你的不是,那是对方懂得难得糊涂的道理。什么叫性格不合,什么叫没有基础,原来的情况不是这样的,还是后来变了呢?其实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是婚前能装糊涂,婚后就不会装或不愿装了的缘故。如若不信,夫妻间有不和情况的朋友,你们再试着以未婚时的眼光看对方,看看结果如何?

    经营家庭如此,经营事业也是一样的。有一位中学老师,他带的班级年年都被评为优秀班级,他个人也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青年教师。在记者采访时他说,老师谁不想自己的学生都优秀呢?可哪里有这样的学生呢?孩子总是在不停地奔跑,不停地犯错误。这时,你不能抓住他们的小辫子不放,天天这样,不气死也给累死了。有的老师说人家做生意的叫开门见喜,我们叫开门见“气”。

    如果你还未进教室就有同学跑来告诉你红墨水瓶翻了,教室讲台上一塌糊涂;或者你还没进教室门有的学生告诉你班里有好几个“调皮”正在校长室里告你状,这时,你一定要沉住气。更为关键的是你不能因为一次犯错就让孩子们万劫不复。不要马上发火,静默十秒钟,对你和学生都有益处。不能一看见调皮的、成绩差的就气不打一处来,不能只盯着他们的短处和缺陷。不能把学生的不足、无能在全班抖搂,这样你就是用好心害了他们。对于学生的缺点我们应抱着难得糊涂的态度,不是不要他们改正缺点,而是为了彻底解决。任何一个人都应是扬长避短,只有充分发展了自己的长处之后,才能有力量弥补自己的不足。你对一位长跑拿了冠军的学生说:把这种精神放在学习上,你一定也会得第一。他听了会信心倍增。难得糊涂应是把学生的闪光点看得明明白白,无限夸大,让星星之火燎原。而对学生的缺点模糊一下,弱化一下,容忍一下,他们何尝不知自己的不足呢?

    观世人,多对人斤斤计较,对别人的缺点用放大镜来看,连毛孔粗细都瞧得个真真切切明明白白,于自己,却是糊里糊涂,从不曾拿个照妖镜来照照自己又是何方神圣,这是人性的弱点。若世人都能换个视角,对自己多检点,对别人“难得糊涂”,从此天下太平矣!当然,这种“难得糊涂”一般只适合用在善良弱小、亲朋好友的小毛病小缺点上或是内部矛盾上,在大是大非面前是绝不可“难得糊涂”,这是一个做人的准则问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