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角镜头
两个初中的孩子,正处于情感的朦胧期,结果女孩妈妈“棒打鸳鸯”,结果男孩被迫转校,因为受到如此刺激,最后在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女孩最后被这件事情折磨得神志恍惚、半痴半呆……“为什么小学生就无权恋爱?况且我已经为他付出了很多。我觉得我自己心里的围墙再不修补的话,100%明天见到我的地方便是棺材里、骨灰盒里。”以上这段话来自广州一名年仅12岁的小学女生之手。
看到这些可能会让你感到惊讶小孩子懂得什么是恋爱啊!但是,中小学生谈恋爱,已经是不容家长们回避的问题。公交车上,大街上,我们很容易捕捉到一对对小情侣亲密的身影,有统计数据表明,在中国,谈恋爱的中学生已占80%,而初恋的平均年龄为14.2岁。
当孩子从一个只知道索取别人的爱变成一个懂得去爱别人,并能够为了爱去做出自我的牺牲和改变的时候,这表明孩子在情感的发展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青少年谈恋爱,更多的是一种体验和尝试,家长既不能纵容,也不能压抑,要因势利导。一般来说,父母可以事前和孩子讨论恋爱是什么,在青少年时期谈恋爱会有什么问题出现等等,给孩子打好预防针。孩子们自己会有他们的体验,如果遇到了什么问题,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上,孩子们会向父母求教,此时父母便可以有效地帮助到孩子。
但是,还有很多父母将孩子谈恋爱当成洪水猛兽,一旦出现,唯恐扼杀不力。但越是禁止,孩子爱得就更加热烈,这不仅会严重伤害了亲子关系,甚至出现令人无法挽回的惨痛局面……真实案例:是谁干扰了孩子的正常成长轨迹方然和妮妮是刚上初一班的新同桌,妮妮是班级里的学习委员,方然是班级里的体育委员,两个人很投缘,旁观的同学们在他们对视的亲密的目光中发现了“恋爱”的倪端,甚至方然已经开始公然每天送妮妮回家了。
班主任开始关注此事,通知了双方的家长,没想到却惹来了祸端。
妮妮是由单身母亲带大的。妮妮的妈妈在读高中时经不起一个男生的追求,陷入了爱河,后来耽误了学习,没有考上大学,到了社会之后才发现学历的重要性,结果已经为时已晚。后来又遇人不淑,嫁给了一个赌徒,结果家徒四壁,最后离婚,带着仅6岁的妮妮独自生活。妮妮的妈妈将这一切都归罪于高中谈的那场恋爱,觉得这是使她如此悲惨命运的“祸根”。如今得知女儿要走上自己这一步,岂能了得!
第二天放学,妮妮的妈妈就尾随在女儿和方然的后面,果然看他们两个说说笑笑并肩而行。妮妮的妈妈怒火中烧,冲上去一把揪住方然的书包,并且很快将方然的衣服扯破,脸也抓出了伤痕,妮妮跪倒在地求妈妈放手,不要怪罪方然,他们之间什么都没有。
这场打闹引来了同学们的围观,这让方然觉得颜面尽失,书包也不要了拔腿就跑,妮妮从妈妈手中夺过书包追过去,任由妈妈在后面大喊大叫。
方然不在上学了,任凭父母软硬兼施,他也没法再回到令他丢脸的学校,父母没办法,只好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将他转到了另一所中学,可是,在妮妮妈妈那里受到的刺激仍未平息,他的成绩一落千丈,心里面整天乱糟糟的,后来,学也不想上了,整天沉迷于网吧里。
妮妮的妈妈担心方然再来纠缠女儿,把女儿也转到了很远的学校。妮妮因为对方然有依赖感,加上强烈的愧疚感,心理震荡更厉害,成绩也急剧下滑,产生了心慌、失眠、抑郁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仅一个月人就脱了形……妮妮的妈妈看到妮妮这个样子,想去找方然父母评理,妮妮在和妈妈的激烈冲突中,昏厥休克,醒来后,神志恍惚,见人就躲,半痴半呆……案例剖析妮妮成长在一个没有父亲的家庭里,残缺的父爱让她没有安全感,从内心渴望来自异性的呵护和力量。她喜欢方然,在潜意识里是把他当哥哥看待。而方然天生义气,对妮妮很同情,也就主动关爱她、抚慰她。然而,这种跨越友情的情感表达,并非就是爱情,这只能够叫做爱的感受启动。
妮妮的妈妈将自己的命运简单归结为自己的“初恋”,将“初恋”作为自己糟糕命运的替罪羊,进而粗暴而武断地干涉自己女儿的异性交往,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
每个人在进入婚姻和真正的恋爱前,都会有这种“爱的演练”过程,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每个人都会经历。如果家庭环境好,父母人格正常的情况下,这种情感只不过是个爱的前奏曲,顺其自然不会节外生枝。但是如果在老师和父母的眼里,这种行为被放大为“行为不轨”、“道德败坏”,家长一出手就是“扼杀于摇篮里”,结果往往导致孩子成长的悲剧。
异性之间的吸引依恋在10岁左右就开始了,已经经过青春期阶段的父母们请回头想想自己的成长过程,难道你在豆蔻年华时没有过青春萌动?因此,不要再对已经十多岁孩子之间产生恋情的现象称之为“早恋”,因为它带有明显的道德批判色彩,这也是这里使用“初恋”的原因。爱情是人类情感的内核,属于动力源,初恋则是这股源泉涌动之初的形态,这种情感,是无法否定也不能否定的。
很多父母都会把孩子出现的问题归结于“早恋”。可事实上这并非最主要的原因,只是一个结果而已。孩子过早恋爱其实暴露的是父母关系问题,父母和子女关系问题,如果孩子的家庭没有问题,爱恋还可能起到促进双方学习和成长的良性作用也未可知。
真实案例:12岁女孩写下万言“情书”
“为什么小学生就无权恋爱?况且我已经为他付出了很多。我觉得我自己心里的围墙再不修补的话,100%明天见到我的地方便是棺材里、骨灰盒里。”以上这段话来自广州一名年仅12岁的小学女生之手。
这位女生自从四年级就开始喜欢上写作课,从五年级开始记下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随着她的日记越来越长,本来很隐私的东西在她的两个好朋友之间成了“课外读物”,还被加上了大量的眉批和注脚,而她的父母对自己女儿的思想全然不知,平时就期末考试后问问成绩,父亲工作很忙,每天都早走晚归,母亲则是出名的“麻将局长”,业余时间都用在了麻将桌上。
日记里描写的是该女生对一个非常优秀、英俊的男生的爱慕之情,“我现在满脑子里都是他的影子,总有一种冲动在内心深处乱窜,一直极其难耐,就像是受煎熬。我所写的内容都是真实的,只不过有些言辞比较夸张罢了。”
但是,这个“略显夸张”的日记内容在无意中被父母看到了,从而产生了轩然大波,愤怒的夫妻对孩子实施了体罚,并且来到女儿学校,声称要找到日记中“勾引女儿”的男孩子,结果闹得沸沸扬扬,在羞辱与愤怒中,女孩选择了离家出走。
最后父母了解到,其实这只不过是女儿的单相思而已,而日记中的男孩子根本就不知情,但是自己的女儿却从此杳无音讯,生死两茫茫了。
青少年从十一二岁开始,就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今天的青少年尤其早熟。他们咀嚼的蔬菜瓜果,很多都是人工催熟的,他们喜爱的洋快餐和洋饮料不仅热量高而且含有刺激生长发育的元素。在他们的视野之内,充斥着刺激感官的文字、画面和视频,这使他们的早熟成为必然。
案例中的11岁女生,原本只是利用日记宣泄下自己的情绪,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做出什么过格的事情,甚至被爱慕的男生毫不知情。这样一个小女孩刚刚萌动的爱却遭到了父母粗暴的伤害,就像一阵沙尘暴不仅灼伤了刚刚吐新的小苗的叶子,也伤了小苗的根,让它彻底失去了生命活力。
有些家长,确实是给予了孩子生命,但是他们也打击孩子的生命,甚至掠夺了孩子的生命。
案例中的女孩之所以将爱寄托在另一个男生的身上,恰恰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她感受不到爱,父亲整日忙于工作,母亲整日忙于麻将,严重的爱的缺失让女孩内心感觉孤单寂寞,因此便在身边的世界中假想了一个“爱人”形象。可以说,这样的结果,是父母一手造成的。可是他们却不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最后让女儿丧失了家庭和学校两个让她安身立命的基本处所,只能游荡于社会。可这又何尝不是父母断了她的后路,将幼小的她推向了风云飘摇的社会!
互动专区
QUESTION:我女儿今年上初二了,最近听老师说学习成绩下降了很多,问她什么原因,她支支吾吾的也说不出来。最近发现她半夜里经常发短信不睡觉,我怀疑女儿是不是谈上了恋爱了?
ANSWER:孩子在这个时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很正常的。一般来说,青春期的孩子有恋爱的倾向,都会有如下一些表现:
孩子突然变得爱打扮,常对着镜子照来照去;
学习成绩突然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活泼爱动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不愿和父母交谈;在家坐不住,经常找借口甚至撒谎外出去公园、歌厅等场所;放学喜欢一个人躲在家里或呆在一边想心事,时常走神发呆;情绪起伏大,有时兴奋,有时忧郁,有时烦躁;突然对描写爱情或性的电影、电视、小说感兴趣;突然喜欢谈论男女之间的事情;背着家长偷偷地网上聊天,写日记,看到别人赶忙掩饰;常有异性打来电话,或者经常在午夜发短信。
如果孩子有了以上的变化迹象,在没有弄清楚之前,不要张扬,一定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确实已经处于恋爱阶段,也要明白恋爱能带给孩子痛苦,也会带给孩子幸福;能成为孩子学习的东西,也可能成为阻力;可以沉淀为一段温馨的回忆,也可以凝冻为一段痛苦的噩梦。一定要辩证分析,根据孩子的情况因势利导,可以让孩子扩大一些异性的朋友圈子,或者鼓励孩子将自己的人生目标放远大等等来淡化恋爱的热度。在处理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尊重、平等的态度。
QUESTION:我昨天竟然在儿子的枕头底下发现一本淫秽书刊!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假装不知道?这样下去可如何得了!骂他一顿吧,似乎又不太合适……该怎么处理恰当呢?
ANSWER: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已经出现了巨变,由于性器官的发育,加之体内分泌大量的雄性激素、雌性激素,使男女之间形成一个“性别磁场”,男孩为阳极,女孩为阴极,阴阳相互吸引,对异性接触的渴望加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去宣泄这样强大的性能量,因此,有些孩子选择看“淫秽书刊”,有的孩子会选择手淫。
性成熟提前,性教育落后,这是当今青春期的孩子们正在面临的问题。性教育不够,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又渴望了解这些,当他们不能从正常的渠道去满足需要,就会从不正当的渠道去探求,如“淫秽书刊”。
为了避免色情文化引诱孩子走上邪路,家长要给孩子正确地讲解性的基本常识,或者给孩子挑选一本健康科学的书籍让孩子看,科学的性知识是理性的,正确的性教育也不会带给孩子性刺激。但是,要注意的是,直接作用于孩子的感觉器官的性刺激是非理性的,往往会诱发孩子的性冲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检点,避免在孩子面前有性行为或过分亲昵的举动,在家里不要看色情录像。
QUESTION:我连续几天都发现一个男孩将我女儿送回家,有一次竟然在大街上看到他们搂搂抱抱,我没忍住上去喊我女儿回家,还狠狠地警告那个小子以后别招惹我女儿。结果女儿已经一周没和我说话了,我也挺委屈的,不管吧,以后万一女儿控制不住做错了事情怎么办?可是管,却招来这样的结果,这也不是我想要的。难道我不该管吗?
ANSWER:对于孩子的行为,家长应该引导,但这不等于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干涉。试问,你在大街上如此对待女儿和她喜欢的男生,让你女儿多么尴尬?尊严又何在!这样的方式她肯定要封闭自己,拒绝与你沟通,因为,刚开始,你就没有将她作为一个平等的人去尊重。
少男少女之间的特殊感受,每个成年人都经历过,因为它更多的是“自然属性”,正因为如此,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才指出“恋爱是不能禁止的”。对于这种“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需要,尊重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建议你先向女儿承认错误,因为你伤害了她的自尊心。之后你可以和她说说你自身在这个年龄阶段和异性之间发生的一些故事,在你坦诚的态度下,女儿才可能向你敞开心扉,你也才能真正了解她内心的想法,从而引导女儿在成长过程中作出更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如果你严厉打压,对女儿严防死守,这种阻止会使恋爱里的女儿产生高度的心理抗拒,反而推动了恋情的发展,使得他们对彼此的渴望更加热烈。
女儿与异性“交往过密”,确实会让很多家长感到担心,不妨坦然地跟她谈交往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管好自己的行为,预防交往可能带来的伤害。不要觉得讲这种事比较难堪,现在孩子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广泛,与其让孩子自己盲目寻找,不如告诉她科学的知识,杜绝伤害。
沟通小故事
早吃涩果
有一个青年人长途跋涉,又饥又渴,突然眼前一亮,面前出现了一棵苹果树,苹果虽然并未完全成熟,但也足以解渴充饥。小伙子欣喜若狂,摘下苹果,兴奋得连洗都没有洗便大吃特吃起又涩又甜的苹果来,一会儿就吃了个肚子溜圆。小伙子继续赶路,哪知道没走几步,在他眼前出现了自己最爱吃的葡萄,一颗颗成熟的葡萄又大又红,让人一看就垂涎欲滴,可是小伙子此时却感到自己的肚子一阵紧一阵痛,而且还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原来是要拉肚子了。他无心留恋自己中意的葡萄,只能捂着自己的肚子,飞快地到处寻找厕所。
启发孩子
在青少年时期遇到的爱情,就像是故事中还不够成熟的苹果,刚开始出现的时候,让人欣喜若狂,以为这是人生最美丽的风景,最甘甜的果实。但是如果贪恋苹果,将人生的很多能量都消耗在这里,当遇到更成熟更甜美的葡萄时,就已经有心无力了。因此,不要为了一棵小树,而放弃了整片森林!
初恋很美,但是不应该投入过多的精力,因为这时候缺少人生经验,心智发展还未成熟,独立性、与人沟通的能力、自我控制力、判断力以及自我反省意识还很欠缺,情感世界又丰富而多变。另外,由于年龄较小,经济上还不独立,未来的安排还不明确,家庭的影响又很大,所以尚未完全具备守护爱情的能力。从经济学上看,没有将最有价值的投入放在最高的产出之上,也是很不划算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