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远离心理伤害-高三生活能吃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为什么自杀成为青少年死亡的头号原因

    广角镜头

    妈妈哭着问她:“你跳楼之前就没有想到过妈妈吗?”“我当然想了,而且想了很久。我不断地想:如果我死了,爸妈怎么办?但是在成绩下来的那一刻,我就感觉再也想不动了。我实在太累了,根本没有一点力气再去想了……”这是一个不堪忍受高三非人学习生活的孩子在自杀未遂后与妈妈的对话。

    “在我不在的时候,你们要继续好好地生活。儿子没听你们的劝,还是犯下了这个错误,我这次离开,怨不得任何人,千错万错都是儿子的错。但是这次让儿子彻底醒悟,希望爸、妈在看到这封信时,不要去责怪任何人,是我自愿走的这条路。如果有下辈子,我希望还能当你们的儿子,但是自己决不会再犯这种错误。”是什么样的重大错误让这个孩子最终选择了不归路呢?

    近年来中国的青少年自杀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并且年龄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不是医学上束手无策的什么疑难病症,而是自杀!

    含苞待放的花朵,接二连三在自我毁灭中夭折,都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孩子过早的凋零?作为家长,我们该注意什么,该认清什么呢?该如何减少和避免相同的悲剧再次发生?

    究其青少年自杀的原因,我们发现很难将这些悲剧的责任归咎于某个人或某个特定的部门。频繁的青少年自杀事件显然已不是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就可以承担。我们必须反思,当代青少年的心理为什么如此脆弱?他们又有哪些不能承担之重?

    真实案例:吃人的高三生活

    2009年3月17日,某校高三女生小蕾从教学楼5楼跳下,但幸运地保住了一条命。

    小蕾跳楼自杀一事发生三个月前,该校年级组排名第五的复读生小勇猝死课堂。当小蕾在医院接受手术时,该校另一名高三女生晕倒在课堂上。

    此高中很快成为众媒体的关注热点。对于这一惨剧,最容易看到的一个原因是该校的一份“魔鬼作息时间表”:

    早上5时,起床;

    5时20分,1500米长跑;

    6时~7时,早自习;

    7时,早餐;

    7时30分~12时,五节课,第一节课开课前要宣誓:“我们是喷薄的旭日,我们是奔腾的激流……我要用辛勤的汗水播种希望,我要让父母的微笑在家乡绽放……我坚信,奋力拼搏,金榜题名,笑傲六月,铸就辉煌”;12时,上午5节课上完后,高一高二学生可以在午饭后进寝室休息,高三学生回教室上自习;14时10分~18时20分,5节课,其中17时40分后的第五节课为课外活动时间,高一二学生可外出活动,高三学生则在班里自习;19时~23时,晚自习。

    作为毕业班的学生,小蕾还要面对名目繁多的考试:几乎每天都有单科考试,每周都有全年级的综合性考试,每月都有专门的月考,此外还有例行的模拟考试和期中期末考试。

    并且,每一次考试成绩,都会在教室内张榜公布。在全班中,小蕾在第三次月考中排名第7,而第四次月考排名第47。

    据小蕾回忆,3月17日那天晚上,老师把考试成绩公布在黑板上。看到自己越来越退后的成绩,她心里特别乱。感觉自己虽然努力了,但还是没有尽全力,上课老是打瞌睡。自己学不好,对不起父母,不起老师。未来在哪里?

    她想了很多,但又好像什么也想不动了。到最后,感觉实在累得受不了了,只想马上解脱,再也不用去想学习的事,想学校的事。后来,完全迷糊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干了傻事……在医院里,妈妈哭着问她:“你跳楼之前就没有想到过妈妈吗?”“我当然想了,而且想了很久。我不断地想:如果我死了,爸妈怎么办?但是在成绩下来的那一刻,我就感觉再也想不动了。我实在太累了,根本没有一点力气再去想了……”

    案例剖析

    从上面这份时间表我们可以看出,给高三孩子休息的时间只有可怜的6小时,如果再上厕所和洗漱洗衣服等琐事(难道这不是必要的吗?)占用时间,那么可能休息时间仅为5小时左右!每天、每周、每月无休止的考试、评比、宣誓,怎么能不让孩子接二连三地倒下?!这样令人窒息的学习生活,又怎么能不让孩子主动或被动地选择自杀?!

    小蕾就读的高中还是一所该省有名的素质教育示范高中,连连发生这样的事情让人不得不深思,难道这是一个个别现象吗?我们的孩子在高考这个问题上承担着怎样的压力啊!

    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前,学校为了竞争,往往都采取高压手段,却忽略了孩子基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承受能力,这样的悲剧绝对不是偶然的。

    学校对于用简单的高考升学率来评价孩子的成就,社会也用简单的高考升学率来评价学校的教育成就,这是需要调整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另外,社会、学校和家长对都高考存在着过分的焦虑,如全社会性的打出高考倒计时的牌子,有的家长则绞尽脑汁将原本成绩平平的孩子往重要学校、重点班级里挤,是否有这个必要?要知道,过度的焦虑会让孩子发挥不出正常的水平,使得学习成绩反而下降。

    现在很多家长还有一个误区,认为孩子考到重点大学,以后一定出来有一个好的位置,有不错的收入,有很多的社会尊重,因此过于关注高考。如今的高等教育已经越来越平民化了、普通化了。接受大学教育,以后是相当多的社会成员必需的背景,而不是优秀的背景。因此,家长也要将心态放平稳,家长情绪稳定,对孩子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窄进宽出的高考体制,无法承受的学习压力,是很多孩子最终选择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面对这种局面,教育界也在积极探索解决办法。云南省教育厅从2010年开始,在全省的范围内取消统一的初中升学考试。到2012年,云南省的高中将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评级和学业水平测试这两项指标来进行择优录取。云南省的这项教育改革,虽然也存在着各种争议,但是毕竟出于良好的愿望,对各位家长和考生来说是个希望的开端。

    真实案例:是什么样的“错”让他选择了不归路“爸、妈,都是儿子不孝,让你们白养了我这个儿子,儿子很舍不得,今晚本来很想打个电话给你们,但是我没提起那个勇气,可能是太懦弱了,竟然选择走这一步。在这里,我希望爸、妈能够原谅儿子,不能侍奉你们两老了。

    在我不在的时候,你们要继续好好地生活。儿子没听你们的劝,还是犯下了这个错误,我这次离开,怨不得任何人,千错万错都是儿子的错。但是这次让儿子彻底醒悟,希望爸、妈在看到这封信时,不要去责怪任何人,是我自愿走的这条路。如果有下辈子,我希望还能当你们的儿子,但是自己决不会再犯这种错误。”

    这是一个跳海自杀的大学生小林临死前一个晚上留给自己父母的遗书。他到底犯了什么大的错,让自己如此内疚而选择了这条不归路呢?

    原来在一天前,小林在学校后面的超市买东西。他偷偷地拆开一支标价28元的云南白药牙膏,把牙膏取出,盒子放回原处。这支牙膏,他最后没有付钱。超市老板盘货时看到了空的牙膏盒,查看了监控,发现是一个学生模样的人拿走的。下午,老板和店长到学校公寓管理科,要求找人。公寓管理科的老师没有同意。正在这个时候,小林从学生公寓楼里下来,因为前几天小林刚理了个怪怪的发型,老板一眼就认出了他。老板在公寓楼下当众质问小林,是不是拿了东西没付钱?他当即承认。不等对方多问,他甚至连圣诞节时在对方超市里偷拿了3块巧克力都说了。傍晚6点多,超市老板再次找到小林的老师,以及学校值班领导。他提出两个条件:小林以1赔10,写书面检讨,否则报警。小林爽快地答应了。他当场拿出了480元钱,还在检讨书中说,他是自愿接受对方要求的,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会再犯了。

    早上8点多,同宿舍的同学起来时发现小林不见了,他的手提电脑在桌子上平时,他的电脑都放在柜子里或带身上的。大家觉得不对劲。打开电脑时,看到中间夹着几张纸,不禁倒吸一口冷气:里面有遗书,还有一份班级财务清单。小林是班里的生活委员,班费由他管理。

    同学们紧急寻找小林,最后在海边悬崖下的山坳里发现了他的尸体。

    案例剖析

    小林偷拿超市的东西并不是因为他缺钱买不起,至于是因为出于寻找刺激还是其他的原因我们暂且不论,这里我们想要讨论的是,出了这样的事情,用自杀作为代价是不是太不值得了?可不仅小林这样做了,有太多的青少年也都这样做了,有的因家长不让玩游戏机上吊自杀,有的因家庭贫困产生自卑心理卧轨自杀,有的因一门考试不及格跳楼身亡,甚至媒体还报道过有的孩子因为自己的游戏中的用户名被封而自杀!

    当然,各种原因的自杀中,一定幕后还有很多推动这一行为的种种因素,但是,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自杀都具有一定的轻率性,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孩子对生命缺少敬畏和尊重。

    对孩子缺少生命的教育也是当代教育体制的一个致命伤,是导致孩子轻率选择自杀的一个原因。如果教育过分注重学习分数成绩,忽视对个体的人文关怀;偏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孩子的人格教育、心理教育和生命教育。那么,这种教育已经很大程度上已经偏离了教育的原本目的。

    加强孩子的挫折感教育也是预防孩子自杀的一项重要工作。案例中的小林,到超市偷拿牙膏被发现,破坏了他的社会形象,在临死前,他还恪尽职守地履行他在班级里的职责,将班级财务做了详细的交代,依然是希望给大家留下认真负责的印象,可见他是多么看重他在别人眼中的自己。但是这个形象已经沾上了污点,让他无法忍受,最后用自杀这种极端的行为处罚了自己。

    有些家长过度溺爱孩子是造成孩子轻率选择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养成任性、自私和依赖的个性,也使他们情感脆弱,自身承受能力差,很难接受压力。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一点现实的打击,就容易以自残、报复甚至是自杀等过激行为进行自我否定。

    互动专区

    QUESTION:我的孩子曾经说:“活着真没意思”,请问是不是有自杀的意向?

    ANSWER:很多自杀者在自杀前,大多都会谈起死亡的话题,如果您的孩子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一定要提高警惕。有自杀倾向的孩子还会有一些其他的征兆,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以下这些行为:

    1.以前有过自杀未遂

    2.说过要自杀

    3.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

    4.收集与自杀方式有关的资料并与人探讨

    5.流露出绝望、无助、以及对自己或这个世界感到气愤6.将死亡或抑郁作为谈话、写作、阅读内容或艺术作品的主题7.向人说过如果他(她)走了,不要想念他(她)8.抓伤或划伤身体,或者其它自伤行为9.最近有朋友或家人死亡或自杀;或其它损失(如由于父母离婚而失去父亲或母亲)10.急性的性格改变、反常的中断、攻击性或闷闷不乐,或者新近从事高危险性的活动11.学习成绩突然显著恶化或好转,慢性逃避或拖拖拉拉,或者出走12.躯体症状,如进食障碍,失眠或睡眠过多,慢性头痛或胃痛,月经不规律,无动于衷13.使用或增量使用成瘾物质QUESTION:我们夫妇准备将女儿送进一所全封闭学校上学,因为听说那里教学质量很好,但是女儿却说如果让她去,她就自杀!我们该怎么办呢?

    ANSWER:您女儿的这种“自杀”的念头只能称作心理焦虑,更大程度上是一种要挟形式,以达到她自己的目的。孩子小时候会拿眼泪来要挟父母,长大后就会拿自杀来威胁。父母为孩子做事都是出于良好的愿望,但是也要尊重孩子自身的意愿,建议您先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选择与她合适的沟通方式,最终达成一致的意见。

    当前青少年由于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容易因为一时苦闷或瞬间冲动产生自杀念头,但他们的这种念头绝对没有成人因“价值观破灭”导致自杀那样坚决,只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合适的开导劝解,孩子很容易走出“自杀”误区。

    QUESTION:我的妹妹最近因为感情的事情自杀了,孩子和小姨的关系非常好。我听说家族中有人自杀会对孩子产生传染性的影响。那么,我该瞒着她还是该告诉她,怎么告诉呢?

    ANSWER:自杀确实有一定的传染性,而且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模仿能力最强的阶段,而同时自控力和辨别能力尚不成熟。在对一些青少年自杀案的分析发现,在自杀意向、自杀方式等方面有浓重的模仿痕迹,尤其是同性别相仿年龄的同学、朋友、熟人的自杀对青少年的传染性更明显。

    亲人或者朋友死亡,应该告之孩子。首先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先和孩子谈谈关于自杀的话题,对如何看待自杀彼此交换一下意见,让孩子知道死亡与损失是普遍存在的。

    用公开而且诚实的方式来谈论自杀,能够消除孩子对于自杀者相关的内疚感和沉默,使得悲伤的过程变得容易。可以带着孩子参加小姨的丧礼,让她完成悲伤的过程。平时还可以缅怀在一起的时光,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纪念小姨。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至亲的人去世后,故意隐瞒孩子或者对这个自杀者闭口不谈,这是不合适的,孩子早晚会知道自杀的事情,如果知道了又不清楚自杀的来龙去脉,这会在孩子心里形成障碍甚至强化模仿的可能。情绪不能堵,只能梳理。

    QUESTION:我12岁的孩子最近对死亡的问题很感兴趣,但我一直回避和他谈论这个话题,可是又担心他受到不良影响,怎么办呢?

    ANSWER:这是您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您为什么要回避呢?对于孩子的这个提问,有些家长会回答:“死了以后会成为天使去了天堂”,有的拒绝回答,说其他事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有的则采取回避的态度,不会作过多解释,认为孩子慢慢长大会渐渐理解。这些都是不妥当的做法,有的孩子对死亡缺少必要的了解,甚至同学之间玩死亡游戏,认为好玩、刺激。因此,死亡教育对于孩子来说很有必要。

    有的学校已经开展死亡教育,形式有:写墓志铭、去殡仪馆、临终关怀病区等场所去实地感知、考察或实践,略窥死亡面貌。还有的学校让学生集体模拟写遗书,目的是引导他体验死亡,珍爱生命。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借鉴这些形式。

    青少年受挫能力差,碰到一点问题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死亡本能”,容易把死当作一种解脱行为,死亡教育一方面要破除其神秘性,让孩子了解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要赋予死亡的神圣性,让孩子直面此事,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沟通小故事

    生命永远不会贬值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

    启发孩子

    人生路上,我们可能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有时候可能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你的生命永远不会丧失其自身的价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