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人最吃得开-诚实守信是人生的通行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处世之本,在于诚信。为人处世,绝不能见利忘义,不讲信用。古人云:“君子以诚信为本,小人以趋利为务”。对于在社会上吃得开的人来说,绝不会把“利”放在“诚”之上,在诚与利发生冲突时,他们宁愿弃利而取诚。事实上,在选择了诚心之后,“利”也会接踵而至。诚信是一张人生的“通行证”,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要想赢得别人的信任、尊重和良好的合作,从而使自己畅行无阻,就必须好好运用这张通行证。同时,我们也要明白,诚信这张通行证是非卖品,必须要用诚信才能换诚信。

    1.诚信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许诺是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对不应办或办不到的事,千万不能轻易应允,而一旦许诺,就要千方百计去兑现。恪守信用,意味着人要对自己的承诺履行责任和义务,言必信,行必果。做人没有诚信,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郁离子》一书中记有如下一则故事:

    济阳某商人过河船沉遇险,他拼命呼救,渔人划船相救。商人许诺:“你如救我,我付你100两金子。”渔人把商人救到岸上,商人只给了渔人80两金子,渔人责商人言而无信,商人反责渔人贪婪。渔人无言走了。后来,这商人又乘船遇险,再次遇上渔人。前次救商人的渔人对旁人说:“他就是那个言而无信的人。”于是,众渔人停船不救,最后商人淹死在河中。

    这就是轻诺寡信或言而无信带来的后果。

    埃及商人奥斯曼则不同,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讲求信誉,并以信誉为自己的事业服务,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奥斯曼出生于埃及伊斯梅利亚城,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194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开罗大学,并获得了工学院学士学位,之后重新回到了伊斯梅利亚城。

    奥斯曼想自谋出路,当一名建筑承包商,但他当时身无分文,只得在舅父的承包行里暂时栖身。1942年,他离开舅父,开始了实现自己成为建筑承包商的梦想,虽然当时手里仅有180埃镑。

    奥斯曼相信事在人为,人应该改变环境,不能成为环境的奴隶。根据在舅父承包行时所获得的工作经验,他确立了自己的经营原则:“谋事以诚,平等相待,信誉为重。”

    创业初期,奥斯曼不管业务大小、盈利多小,都积极争取。他第一次承包的是一个极小的项目,为一个杂货店老板设计一个铺面,合同金只有三埃镑。他没有拒绝这笔微不足道的买卖,仍是颇费苦心,毫不马虎。他设计的铺面满足了杂货店老板的心意,杂货店老板逢人便称赞奥斯曼,于是,奥斯曼的信誉与日俱增,他的承包业务也在不断扩大。

    20世纪50年代后,海湾地区发现了大量石油,各国统治者相继加快了本国建设的步伐,他们需要扩建皇宫,修筑公路等等。这给了奥斯曼一个历史性的机遇,他以创业者的远见,率领自己的团队开进了海湾地区。他面见沙特阿拉伯国王,陈述了自己的意图,并向国王保证:他将以低投标、高质量、讲信誉来承包工程。沙特阿拉伯国王答应了奥斯曼的请求。后来,工程完工时,奥斯曼请来沙特国王主持仪式,沙特国王对此深为满意。

    奥斯曼讲究信誉,保证质量的为人处世方法和经营原则,使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随后几年,奥斯曼在科威特、约旦、苏丹、利比亚等国先后建立了自己的分公司,成为享誉中东地区的大建筑承包商。

    奥斯曼讲究信誉的做法,在一定情况下会使自己吃亏,但是亏必有盈,吃亏给其事业长远的发展带来的是积极的意义。

    1960年,奥斯曼承包了世界上著名的阿斯旺高坝工程。这个工程的地质构造复杂、气温高、机械老化等不利因素,给建筑者带来了重重困难。从所获利润来说,承包阿斯旺高坝工程还不如承包别的建筑,但奥斯曼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了阿斯旺高坝工程第一期的合拢工程。然而,随后却发生了一件意料不到的事,让奥斯曼吃了大亏。

    纳赛尔总统于1961年宣布国有化法令,私人大企业都被收归国有,奥斯曼公司在劫难逃。国有化后,奥斯曼公司每年只能收取利润的百分之四,奥斯曼本人的年薪仅为3.5万美元。这对奥斯曼和他的公司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奥斯曼没有忘记自己的诺言,他委曲求全,毫不记恨,继续修建阿斯旺高坝。

    纳赛尔总统看到了奥斯曼对阿斯旺高坝工程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于1964年授予他一级共和国勋章。奥斯曼保全了自己的形象与自己的处事原则,并且,他并没有白吃亏,1970年萨达特执政后,发还了被国有化的私人财产。奥斯曼公司影响扩大,参加了埃及许多大工程的单独承包。奥斯曼本人到1981年拥有40亿美元的财富,成为驰名中东的亿万富豪。

    奥斯曼讲究诚信的做人原则,不仅使他在商界获取了巨大成功,而且也使他在政界大放异彩。奥斯曼进入内阁后,成为萨达特总统的得力干将。1977年,奥斯曼的儿子和萨达特的女儿结成伉俪,奥斯曼与萨达特成为儿女亲家,来往更加密切。1981年,萨达特任命奥斯曼为主管人民发展事务的副总理,负责制定全国发展计划总纲要。同时,奥斯曼被民族民主党人民发展委员会选为主席。

    奥斯曼讲求诚信,因而做事对人都是直言不讳。1981年,奥斯曼出版了《我的经历随笔》,书中直接指控了已故总统纳赛尔,抨击了纳赛尔执政期间的做法。这引起了纳赛尔亲信们的不满,埃及议会准备成立调查委员会,对奥斯曼进行调查。萨达特总统急忙会晤奥斯曼,商讨对策,最后决定:为了平息风波,息事宁人,停止该书的发行,奥斯曼被迫辞去副总理职务。

    穆巴拉克任总统后,鉴于奥斯曼在埃及和阿拉伯世界的影响,以及他拥有雄厚资金,仍让其担任民族民主党人民发展委员会主席。1984年,他当选为人民议会议员。

    讲究诚信,使奥斯曼成为巨商,并因此而驰骋政坛,可以说,诚信是他一辈子的财富。

    2.欺骗别人,最终骗的是自己

    伪诈的人在本质上就是不老实,善于弄虚作假,巧于掩饰,使人无法窥见其庐山真面目。所以,这种人尽管有些时候能窃取一时名誉,使人信任,但最终却会将其信誉丧失殆尽,自食恶果。

    很多人都还记得,曾经在小学课本中学过的《狼来了》的故事。

    一个小孩在山上放羊,觉得无聊,便想了个恶作剧。他大声地喊“狼来了”,附近正在劳作的村民闻讯,跑到山上一看,发现小孩原来是在撒谎,批评了他几句就回去了。过了一会儿,那小孩又大声地喊“狼来了”,那些村民们听到叫喊,又带了棍棒赶来。村民又一次被骗了,他们气狠狠地训斥了小孩一顿又走了。小孩正玩得很开心,一只狼果真来了,小孩吓得大叫“狼来了”,可这一回村民们都变“聪明”了,听到叫喊,以为又是小孩在搞恶作剧,便低头继续劳动。晚上劳动完回家,可怎么不见小孩从山上下来,一些村民觉得纳闷,就上山去寻找,却只发现了一只鞋子和一摊鲜血。可怜的小孩真的被狼吃了。

    这个故事给人的教训是深刻的。它说明,欺骗别人的人,最终欺骗的只能是自己。然而,这样的故事并没使所有的人觉醒,一位朋友回忆大学生活时说道:

    “上大学时,我有一次上街买衣服,来到一家门面挺漂亮的服装店,见门口一块黑板上写着一行大字“最后一天大甩卖”,便动了心,有意上前买一件上衣,一位同学见状拉住了我,低声说:‘这些宇已经写了好些天了,上星期我来逛街就开始最后一天大甩卖了,千万别上当。’

    “我一听立即缩回了脚,似信非信地往店里看了看,店里一个顾客也没有,难道其他人没有看见这块黑板?衣服终究没买成。过了几天,我带着好奇,再次来到那家服装店。果然,那块写着‘最后一天大甩卖’的黑板仍然挂在门口。不过,来来往往的行人,却没有一个进店买衣服的”。

    想靠欺骗的手段发一笔,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最终只能落空。但如果一个人讲诚信,讲信誉,也许他并不想去发什么财,但财富却会不请自来。

    有一个小孩,其父亲生前是个生意人,但在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年,运气糟透了,欠下一大笔债,在他临终时,对12岁的儿子说:“如果你有志气自立的话,要替爸爸还清债务,免得遭人唾骂。”刚刚12岁的儿子含泪点了点头。

    按照法律规定,这个小孩完全可以不承担这笔债务。正当父亲的债权人追悔莫及的时候,小孩却一一上门拜访,并许下诺言,给他20年时间,他会还清父亲全部的债务。

    20年!一生中有几个20年,小孩却要花这么长的时间去还一笔本不应自己承担的债务,这需要多大勇气呀!债权人没有几个对此抱有希望,但事已至此,也别无他法,只有听之任之了。于是小孩开始了他的还债生涯,到了27岁那年,他还清了所有债款,比预期的提前了5年!

    小孩缩短了还债时间,原因很简单,一是自己许下的诺言成了一股强大的动力,促使他不断朝着目标奋斗;二是随着自己不断兑现自己的诺言,债权人对他产生了极大的信任,比以前更加愿意与他合作了,而且,由于他的诚信名声在外,与他合作的人也越来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因而钱也就越赚越多,这不仅使他提前还清了欠债,而且成了一名富有的商人。

    小孩自己也许没意识到,这笔财富让他获益终生。由于他花了15年时间去还一笔本来不属于他承担的债务,他的信誉在生意圈子中产生了一股巨大的力量,几乎没有人不愿意与他发生生意往来关系,结果使他成了一个富翁。

    小孩在他一生以诚待人的过程中,虽然也碰到过受人欺诈的事情,但就在“商场如战场”、“无商不奸”这样一个生存环境里,信誉却为他赢得了巨大的财富。

    3.言必信,行必果——做人要重情守信

    古人云: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行则必果。这是做人的学问,也是处理好人际关系、树立起自己威信的方法。

    一般人都视诚信为立身之本,诚信在社会交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诚信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古代许多大谋略家都把诚信当作笼络人心的一种手段,结果非常有效。

    建安五年,曹操发兵东征。刘备被迫投奔袁绍,而关羽则为曹操捕获,拜为偏将军。曹操对关羽很尊重,以厚礼待之。后来,曹操发现关羽总是心神不宁,并没有久留的意思,于是对张辽说:“你去试着问问关羽,看他是否愿意留在这里。”

    于是,张辽来到关羽的住处,询问他的意见。关羽叹息说:“我知道曹公对我厚爱,但我既已受到刘皇叔的知遇之恩,并起过共生死的誓愿,是不能背弃信义的。我总有一天要离开的。但在离开以前,对曹公一定要有所回报的。”

    张辽转告了曹操,曹操敬重关羽的义气,并没有因此冷淡他。后来,关羽斩杀了袁绍的大将军颜良、文丑,并解了曹操的白马之围,曹操知道他肯定是要走了,于是,重重赏赐了关羽,而关羽却把曹操所有赏赐的东西,原封不动地包好留下,投奔正在袁绍军营里的刘备去了。曹操的部下要去追杀关羽,曹操说:“人,各有其主,不要去追他。”

    后人对曹操的做法表示赞赏,认为他赏识关羽对刘备的忠,而成全关羽的义,具有帝王的气概和风度。在今人看来,曹操这样做,不过是借处理关羽事件,以显示其仁义罢了,目的是为了取信于民,图谋霸业。但我们由此也可看出,即使是像曹操这样的枭雄,都不敢失去信义,可见信义对人际交往是多么重要啊!

    成吉思汗入主中原后,为了统治需要,提倡忠君思想,以此作为维护其统治的精神支柱。对待归降的将士,凡是背弃和戮杀旧主的,一律处死,凡放走旧主,使之逃跑,或为掩护旧主而积极抵抗的,反而以礼相待,并予重赏。

    据历史记载:桑昆曾设计谋害成吉思汗,后来桑昆战败而出逃,他的儿子阔阔出盗走桑昆的坐骑,将桑昆丢弃在荒野之上,独自来向成吉思汗投降。成吉思汗说:“这样的人,怎么能做我的部下?”于是杀死了阔阔出。

    成吉思汗对待王汗却是另一番情形。王汗与成吉思汗奋战三天三夜,最后精疲力竭,准备投降。投降前,王汗对成吉思汗说:“请您让我的部下走得远些,这样的话,您让我死,我便死,赐我活,我就为您效劳。”成吉思汗说:“不肯背弃主人,而教部下逃命跑得远远的,一个人同我厮杀,这难道不是大丈夫作为吗?这样的人可以做我的助手。”其实,成吉思汗也同样不过是借其二人显忠劝义罢了。

    以“信义”争取民心,这在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纷争天下之际,更是如此。

    西门豹治邺时,将粮食储藏在民间,说好战争一旦爆发,以鼓为号,立即将粮食集中起来。魏文候不相信,于是西门豹登上城楼,下令击鼓。第一遍鼓响之后,百姓们有用肩背的,有用车装的,迅速把粮食集中起来。魏文候说:“算了,让他们回去吧!”,西门豹说:“在老百姓中建立信义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一旦欺骗了他们,以后就不能再取信于民了。现在燕国侵占了我国八个城市,我请求率军向北反击,以收复被侵占的城池。”于是,举兵讨伐燕军,收复失地后,凯旋而归。

    信义,是君王的最大法宝。国家靠人民保护,人民靠信义保护。不讲信义,就无法使唤人民;没有人民,就没有办法守卫国家。所以,古代的君王,不欺骗天下之人;称霸天下的人,不欺骗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自己的臣民;善于持家的人,不欺骗自己的亲人。不善于称王称霸,治国持家的人正好相反,欺骗邻国,欺骗百姓,甚至于连自己的兄弟父子也要欺骗。上面不相信下面,下面也不相信上面,上下离心离德,最终导致失败。这岂不是太可悲了吗?

    4.有才先有德——诚实做人路子宽

    古人云“德行谓人才堪任之优劣”,道德、品德关系到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是做人的根本,所以,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几乎可以决定其事业的成败。在现代社会里德才的取舍上,目光短浅的管理者,常盯着才;而目光长远者,则更注重“德”。

    小王到一家公司面试,他在一间空旷的会议室里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过了一会,有个相貌平平,衣着朴素的老者走了进来。小王站起来。那老者盯着小王看了半天,眼睛一眨也不眨。正当小王不知所措的时候,老人一把抓住小王的手,说:“我可找到你了,太感谢你了!上次要不是你,我女儿可能早就没命了。”

    “怎么回事呢?”小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上次,在友谊公园里,就是你把我失足落水的女儿从湖里救上来的啊!”老人肯定地说道。

    小王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老者把自己错当成他女儿的救命恩人了,于是他赶忙解释:“老伯,您肯定认错人了!不是我救了您女儿!”

    “是你,就是你,不会错的!”老人又一次肯定地回答。

    小王面对这个感谢不已的老人,只能做些无谓的解释:“老伯,真的不是我!您说的那个公园我至今还没去过呢!”

    听了这句话,老人松开了手,失望地望着小王:“难道我认错人了?”

    小王安慰老伯:“老伯,别着急,慢慢找,一定会找到救您女儿的恩人的!”

    后来,小王被这家公司聘用了。有一天,他又遇见了那个老人。小王关切地和他打招呼,并询问道:“您女儿的恩人找到了吗?”“没有,我一直没有找到他!”老人默默地走开了。

    小王心里很沉重,对旁边的一位司机师傅说起了这件事。不料那位司机听完哈哈大笑:“他可怜吗?他是我们公司的总裁,他女儿落水的故事讲了好多遍了,事实上,他根本就没有女儿!”

    “噢?”小王大惑不解,那位司机接着说:“我们总裁就是通过这件事来选人才的。他说过,有德之才,才是可塑之才!”

    透过这个故事,不难看出这位成大事者“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高明之处。事实上,“德”确实是一个人最应该具备的“才”。

    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有一句名言,即“舍生而取义”,他认为,生命固然重要,但人格更为可贵,如果二者不能两全,就应当“舍生而取义”。

    很多现代工商界人士,只知道名震海内外的“宁波帮”,却极少知道它的奠基者严厚信,更不知道他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银行、第一个商会、第一批机械化工厂的创办者。他就是通过诚信的言行,也获得巨大成功的。

    严厚信原籍慈溪市,少年时,因为家里穷,只上过几年私塾,辍学后就在宁波垣业钱庄当学徒。由于他食量超大,没过多久就被老板 “炒了鱿鱼”。

    之后,严厚信经同乡介绍,又在上海小东门宝成银楼当学徒。在此期间,他手脚勤快、头脑灵光,很快掌握了将金银熔化的技术,并掌握了打铸钗、髻、镯、戒指和项圈等各种首饰的技巧。同时,业余时间他酷爱读书,尤其酷爱书法和绘画。他常常临摹古今名家的作品,几乎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

    再后来,严厚信结识了“红顶商人”胡雪岩。有一次,胡雪岩在宝成银楼定做一批了首饰,严厚信亲自动手,做好后又亲自送过去。胡雪岩给了他一包银子,要他点一下,他说:“我相信胡老爷,不用点。”但是,拿到店里数一下,按数却少了2两银子,他不声不响,将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工钱暗地里凑上,交给了老板。又有一次,胡雪岩要宝成银楼的首饰,严厚信送去之后,又数也不数拿了一包银子回来。可是,一数,吓了一跳,多出了10两银子!10两银子,当时相当于一个小伙计的几年的辛苦工钱。然而,严厚信想起家里大人的教诲,绝不能要昧心钱。

    于是,次日一早,严厚信马上把多出来的银子送还给了胡雪岩。其实,同上次一样,这都是胡雪岩在试探他的品行。自然,他得到了胡的好感。继而,他又以自画的芦雁团扇赠送给胡雪岩,深得胡的赏识,称赞他“品德高雅、厚信笃实,非市侩可比。”

    于是,胡雪岩把严厚信推荐给了权臣李鸿章。他得到了在上海转运饷械、在天津帮办盐务等美差,逐渐积累了一些金钱。之后,他又在天津开了一家物华楼金店。

    严厚信通过诚信获得了巨大成功,同样,张云德也用自己诚实守信打动了自己的老板,从而走上了富裕之路。

    张云德从小就是个孤儿,靠亲戚帮忙,过继给孟家,改姓孟,在京津沪地非常有名的“八大样”老商号做小伙计。入店后,他勤快、踏实、沉默寡言。

    一天,老板叫云德带8匹马去济南田家做一笔绸缎生意,并限定他次日返回。当天傍晚,他准时把布送到了济南田家。次日一大早,田老板将货钱给了云德。云德像大掌柜一样,数也没数就将钱包好上路了。

    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单独做生意,心里有点不踏实,走到平陵城的时候,趁着其他伙计休息的空,他偷偷点了一下货款。一点,吓了一跳,货款多出来不少,远远超出了这笔生意的利润。怎么办?他想,田家发现后一定会很着急,于是当即决定,让其他伙计先回家,自己重返济南。

    掌灯时分,云德把多余的钱送到了田老板手里。谁料,田老板不但不感谢,反而责骂了他一通:“你这家伙,存心不良,既然多了钱,为什么当时不说?害得我怀疑这个怀疑那个,弄得鸡犬不宁!”云德怕断了老板的生意,不敢争辩,只好默不做声。

    第三天回到章丘之后,自己的老板又大骂了他一通:“第一次让你出门办事,你就这么放肆,竟敢冒犯店规,迟一天返回!你这种人,今后谁还敢用?明天中午,到账房领工钱,你不再是这里的伙计了!”没想到做了好事,反而砸了自家的饭碗,云德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

    次日上午,云德把自己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并把东西都整理得井井有条。中午,准时去账房。他从大掌柜手里拿了钱,向一旁在座的老板深深鞠了一躬,说了声:“谢谢您过去的教诲。”转身走了。刚走到门口,突然被老板叫住了。原来,这一闹剧全都是老板对他的考验。他当即被老板委任为大掌柜。从此以后,他以身股参与分红,并用分红办了自己的店铺,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富商。

    俗话说:“青酒红人面,财白动人心。”可严厚信、张云德却没动心。其实,我们更为叹服的还是胡雪岩和孟老板用人的手段,因为是他们发掘了严厚信和张云德。

    5.诚信的缺失

    有人认为,“诚信”是自古以来人们交往的道德规约,又是商品社会以来市场交易的原则,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要。这些论点表面看来都成立,但是深思一下,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事实上,我们的社会当中存在着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

    我们首先来问一问,诚信作为社会交往的道德规约,是否具有惟一的终极价值呢?诚信作为市场经济的交易原则,是否全具有可证明的普遍意义呢?诚信作为企业健康运转的内在需要,是否无条件的呢?弄明白这些问题,就能在更深层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理解社会中诚信的缺失。

    (1)诚信是道德规约

    在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诚信的观念决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教条,它隐含着“向善”、“仁义”等超越单纯的文化心理状态的深层价值观念。古代的“诚信”是把信仰的内容也包含在词义之中的,诚信就是要求人们坚信“人性本善”,信仰“仁义道德”,对君主忠诚,并以此来治理社会,实现一种所谓民风淳朴、官吏清廉、社会和谐安宁的德治社会。

    在当今社会,同样是诚信,其价值取向却是不同的,诚信是人生追求中的一种操行,是志同道合者之间的规约,更是个人修养不可或缺的责任。

    (2)诚信是市场交易的游戏规则

    著名学者福山说:“中国社会的信任半径,经常局限于家庭和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内,这是由于儒教强调家庭是社会义务的主要源泉的缘故。”其实,西方在经过市场经济变革之前,也是这种情形。

    诚信的要求用经济学概念说,就是信用。信用作为一种制度,大约始于15世纪的威尼斯。由于威尼斯是当时进入欧洲大陆最近的港口城市,那里舟船如鲫,各民族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十分发达,因此,它的经济活动日益要求受到司法信用制度的保护。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向意大利商人安东尼奥要求兑现割其一磅肉的契约,从资本主义伦理关系的角度看,夏洛克的要求是合法的。然而,对生活在社会中充满感情的人们来说,夏洛克却因其残忍而受到谴责。然而,谴责归谴责,“诚信契约”与“诚信诉讼”很快就成为最普遍的商业和司法原则。当时人们制定了详尽的债权法,特别是用契约规定了当事双方的权利义务,同时也把诚信作为法律行为基本准则之一。

    由此可见,西方的“诚信”一开始就建立在商品交易基础之上,深深扎根于市场经济生活的土壤中,是与经济效益、成本联系在一起的。

    对于企业,一般来说,只有明确地追求利润,方能确保企业的长期生存。在对利润的追逐下,要求遵循一定的道德规则是必然的,商业场里的竞争证明,诚信已经成为普遍性的原则。

    (3)诚信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博弈论对于现代企业行为研究起着重要作用。当人们喜欢用“囚徒困境”的博弈形式来研究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时,其实隐含着这样的前提,由于非沟通状态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彼此之间没有道德或诚信约定。

    对诚信合作的对手永远合作,而对欺诈的对手则还于欺诈,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然而,在其他数百种策略程序中,无论是永远善良合作的策略,还是永远欺诈的策略,总是最先落败。所以,经济学家阿克罗斯得出结论:“好的策略的标准是永远不先背叛。”

    在销售、定价、招标、融资等许多环节上,企业的确需要作出策略选择。或许我们可以置疑博弈论的假设前提,在当代社会中,不可能出现毫无沟通的交易背景,任何一家企业,因为市场游戏规则的限制,不可能不像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所说的,“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遵守表现为法规和伦理习俗的社会基本规则。”只是遵守的主动性不同。然而,即使是在今天信息化高度发展而必然有所沟通的背景之下,信息不对称仍然存在。

    对于主动将诚信作为伦理原则和发展战略的企业来说,其阻碍仍然可以表现在诸多方面,对此,学者霍尔斯特·斯泰因曼和阿尔伯特·勒尔作了如下论述:

    市场竞争驱使企业不得不放弃伦理原则来确立竞争优势,如果所有其他的竞争者都严格遵守一定的道德标准,那么一些行事相对不道德、而又没有受到制裁的人就会在竞争中建立优势。由此,竞争造成了一种压力,使人因竞争之故,而逐步适应了较低的道德标准。如果法律或某些具有制裁力的行业准则不能阻止这一过程,不讲诚信也就在所难免了。

    调查表明,企业家(经理)的伦理标准从总体上来说是消极的,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年轻人的身上。只要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诚信原则就会被弃置脑后。机会主义固然有外部竞争压力的原因,但根本上,还是因为企业家(经理)在利润和道德原则的天平上更倾向于前者。

    交易的目的是获利,企业家(经理)的座右铭是:“没有永远免费的晚宴”、“要想成功,就要付出代价”、“要想达到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等等。所以,马克格勒说:“如果对人们在其个人私利和普遍声称所信奉的伦理价值观发生冲突时的行为方式,进行全面系统的测试,会得到怎样的结果?许多时候,实际上是大多数时候,追求私利的理论会获得胜利。”

    6.诚实守信是做人成功的根本

    天下没有一种能比诚实不欺、言行可靠的美誉更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言行诚实,不欺不诈不为利动的人,即使一时会产生些损失,但终究会得到更大的收获而不会吃亏的。

    诚则有信,信则获誉。因此,诚实是立足于社会的重要根本之一。日本山一证券公司的创始人小池说:“做生意成功的第一要诀就是要诚实,诚实像是树木的根,如果没有根,树木就别想有生命了。”这确是小池的经验之谈,他自己正是因为诚实而起家的。

    在20多岁时,小池开了一家商店,同时替一家机器制造公司当推销员。有一个时期,他推销机器很顺利,半个月内便跟33位顾客签订了契约,并收了定金。随后,他发现自己所卖的机器,比别的公司出产的同样性能的机器贵,心里感到很不安,于是立即带上订约书和定金,整整花了三天时间,逐家逐户去找订户,老老实实说明他所卖的机器价钱比别人卖的机器贵,请他们废弃契约。这使订户深受感动,结果33人中没有一个废约,反而对小池极其信赖和敬佩。消息传开,人们知道小池做生意讲诚信,纷纷到他的商店里购买货物,或是向他订购机器。诚实使小池财源滚滚,终于成了大企业家。

    在许多人心里,认为“老实的人吃亏”,“老实就是无用的代名词,”这种观念表面上看起来似有道理,实际上却大错特错,殊不知,“吃亏是福”。

    宋代词人晏殊青年时参加殿试,在看过题目后,他发现自己做过这道题,于是对宋真宗说:“我十天前已经做过这个题目,而且文章的草稿还保存着,请皇上换别的题目吧。”宋真宗听了非常高兴。

    有一年,宋真宗允许臣僚们挑选旅游胜地举行宴会,各级官员都踊跃参加,连市楼酒店也都设置帷帐,以供宴会和旅行住宿之需。晏殊这时候正好手头拮据,没钱出游,便独自居家与兄弟读书论理。

    这天,宋真宗挑选辅佐太子的官员,出人意料地在百官中选任晏殊。宰相问真宗用意,真宗解释说:“我听说各级官员这几天无不游山玩水,大吃大喝,通宵达旦,歌舞不绝,惟有晏殊闭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谦厚,正可担当辅佐大子的重任。”

    晏殊听说后,便老老实实向真宗说:“我并不是不喜欢游乐吃喝,只是因为我现在没钱,如果有钱,这些旅游宴会我也会参加的。”

    这样一来,宋真宗反而越发佩服晏殊的诚实,又因为晏殊懂得为臣之道,便越来越受到真宗的重用,到宋仁宗时,晏殊被任命为宰相。

    下面这则故事,更能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三国时,孙策任用吕范主管东吴财经大权。孙策的弟弟孙权此时年少,总是偷偷地向吕范要钱,吕范则一定要请示孙策,从来没有独自答应孙权。因这事,孙权对吕范很有意见。

    后来,孙权任阳羡县令,建立了自己的小金库,以备私用。孙策来查账时,功曹周谷总是为孙权涂改账目,制造假单据,使孙策没有理由责怪孙权。孙权因而很感谢周谷。

    后来,孙权接替孙策统管东吴大事,因为吕范忠诚,特别受到孙权的信任,而周谷却因为善于欺骗和更改账目,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7.诚信之人方能赢得信赖

    俗话说“敦厚之人,始可托大事”,一个人如果不够诚实,不讲信誉,在政治上成为两面派,在社会上成为图利弃友的市侩小人,这样的人是没有朋友的。反之,交友如果不交心,就会产生不良后果。

    人与人之间办事需要以诚相待,以信相交。真正的大丈夫要言而有信,诚实可靠。孔子经常教育他的学生要“言必信,行必果”,说话一定要算数,说到做到。曾子把老师的话牢记在心,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要进行反省:“给人家办事儿,我做到诚心尽力了吗?对待朋友,我有没有不诚实,不守信用的地方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曾子一直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成了一个很会办事的人。

    不论在生活上或是工作上,一个人的信用越好,就越能成功地打开局面,做好工作,你应对的客人愈多,你的事业就做得愈好。所以,你必须重视自己所说过的每一句话,生活总是照顾那些讲活算数的人,食言则是最不好的习惯。

    不管你在什么情况下办什么事情,总要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你用自己的行动说服别人的异议,让他们亲眼看到你所做的,都是为了他们的利益。为了遵守诺言,你可以放弃其他,给人一个可信的面孔,这样才能有更多收获。

    公元前350年,商鞅积极准备第二次变法,但他将准备推行的新法与秦孝公商定后,并没有急于公布。因为他知道,如果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法律是很难推行的。

    这一天,正是咸阳城赶大集的日子,城区内外人声嘈杂,车水马龙。时近中午,一队侍卫在鸣金开路声的引导下,扩卫着一辆马车向城南走来。马车上除了装着一根三丈多长的大杆外,什么也没有。一些好奇的人便凑过来想看个究竟,结果引来了更多的人,因为人们都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反而更想把它弄清楚。

    人越聚越多,跟在马车后面,一直来到南城门外。侍卫们将木杆抬到车下,竖立起来。带队的官吏高声对众人说:“大良造有令,谁能将此木搬到北门,赏给黄金10两。”

    众人议论纷纷。城外来的人问城里人,青年人问老年人,小孩子问父母,可是谁也说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个青年人挽了挽袖子想去试一试,被身旁一位长者一把拉住了,说:“别去,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搬一根木杆给10两黄金,咱可不去出这个风头。”有人跟着说:“是啊,我看这事儿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人们就这样看着、议论着,没有人敢上前去试一试。过了一会儿,官吏再一次宣读了商鞅的命令,但仍然没有人敢站出来。

    城门楼上,商鞅不动声色地注视着下面发生的这一切。过了一会儿,他转身对旁边的侍从吩咐了几句。侍从快步奔下楼去,跑到守在木杆旁的官吏面前,传达商鞅的命令。

    官吏听完后,提高了声音向众人喊道:“大良造有令,谁能将此木搬至北门,赏黄金50两!”

    众人皆哗然,更加认为这不会是真的。这时,一个中年汉子走出人群,对官吏一拱手,说:“既然大良造发令,我就来搬,50两黄金不敢奢望,赏几个小钱还是可能的。”

    中年汉子扛起木杠直向北门走去,围观的人群又跟着他来到北门。中年汉子放下木杆后,被官吏带到商鞅面前。

    商鞅笑着对中年汉子说:“你是条好汉!”随后拿出50两黄金,在手上掂了掂,说:“拿去!”

    消息迅速从咸阳城传向全国各地,国人纷纷传颂商鞅言出必行的美名。商鞅见时机成熟,立即推出新法。第二次变法就这样,很快取得了成功。

    美国IBM计算机公司发展迅速,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公司服务人员,在产品的售后服务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信守诺言的美德。

    一天,菲尼克斯城的一个用户急需重建多功能数据库的计算机配件。公司得知后,立刻派一名女职员送去,不料途中遇倾盆大雨,河水暴涨,政府部门封闭了沿途的14座桥,交通阻塞,汽车已经无法行驶。

    按常理,遇到这种特殊情况,女职员完全有理由返回去,但她并没有被艰险吓倒,仍勇往直前,巧妙地利用原来存放在汽车里的一双旱冰鞋,滑向目的地,平时只有二十几分钟的车程,如今却变成了4个小时的跋涉。女职员到达用户所在地后,又不顾旅途的疲劳,及时解除了用户的困难。

    IBM公司正是以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广大用户的赞誉,其计算机产品顿时成了用户争相购买的俏货,很快,这个公司的用户就遍布全世界。

    所以,我们在做人办事时,一定要用信用代表自己,让自己的名字走进每一个打过交道的人中,这样才能使对方信赖你,觉得你是一个可靠的人。

    8.紧守信誉,需要人格的力量

    做买卖,只有以诚待人才能做成大生意;干事业,只有以诚待人才能长盛不衰。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坚守信誉不仅仅是一种良好的个人修,也是一种优秀品格的外在表现,更是一种可以直接带来财富,转化为金钱的无价之宝,它需要人格的力量。

    1835年,摩根先生成为了一家名叫“伊特纳火灾”的小保险公司股东,因为这家公司的股东不用马上拿出现金,只需要在股东名册上签上名字就可以了。这符合摩根先生没有现金,但却能获益的设想。

    很快,有一家在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发生了火灾。如果按规定付清赔偿金,保险公司就会立刻破产。这使股东们一个个惊慌失措,纷纷要求退股。

    摩根先生再三斟酌,认为自己的信誉比金钱更重要,于是他四处筹款,并卖掉了自己的住房,低价收购了所有要求退股的股东。然后,他将赔偿金如数赔给了投保客户。

    这件事过去之后,伊特纳保险公司成了信誉的保证。

    最终,摩根先生成了保险公司的所有者,但保险公司已经濒临破产。无奈之中,他打出广告,凡是再到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保险金一律加倍收取。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客户反而很快蜂拥而至。原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伊特纳公司是最讲信誉的保险公司,这一点使它比许多有名的大保险公司更受欢迎。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因此而崛起。

    许多年之后,摩根的公司已经成了华尔街的主宰,而当年的摩根先生,正是美国亿万富翁摩根家族的创始人。

    仔细分析,其实成就摩根的并不是一场火灾,而是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信誉。想想看,有什么东西比让别人信任你更宝贵的呢?信任的基础是什么呢?是互相之间对人品的了解与欣赏,是人与人之间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友情。

    公元前四世纪,意大利有一个名叫皮斯阿司的年轻人,他触犯了当时的国王,被判绞刑,将要在某个法定的日子被处死。皮斯阿司是个孝子,他希望在临死之前能与远在百里之外的母亲见上一面,以表达他对母亲的歉意,因为他不能再为母亲养老送终了。

    皮斯阿司的这一要求被告知了国王。国王为他的孝心所感动,允许他回家,但是他必须找个替身,暂时替他坐牢。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条件。有谁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替别人坐牢呢,这岂不是自寻死路。但是,人海茫茫,就有那不怕死的,而且真的愿意替别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

    达蒙住进牢房以后,皮斯阿司回家与母亲诀别。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皮斯阿司还没有回来,眼看刑期就快到了。人们一时间议论纷纷,都说达蒙上了皮斯阿司的当。

    行刑日是个雨天,当达蒙被押赴刑场的时候,围观的人都在嘲笑他的愚蠢,但刑车上的达蒙,不但面无惧色,反而有一种慷慨赴死的豪情。

    追魂炮被点燃了,绞索也已经挂在达蒙的脖子上。胆小的人吓得紧闭了双眼,他们在内心深处为达蒙感到深深惋惜,并痛恨那个出卖朋友的小人皮斯阿司。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在飘摇的风雨中,皮斯阿司飞奔而来,他高喊着: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这一幕简直太感人了,许多人还都以为自己是在梦中。这个消息宛如长了翅膀,很快便传到国王的耳朵里。国王闻听此言,起初甚至以为这是有人在撒谎,他决定亲自赶到刑场,看一看自己优秀的子民。最终,国王万分喜悦地为皮斯阿司松了绑,并亲口赦免了他的刑罚。

    有人不重视信誉,认为那不如现实的利益重要。但不要忘记,一旦没有了别人的信任,你还能得到现实的利益吗?

    9.老实人不吃亏

    在很多人眼里,老实就是“傻”的代名词,这种偏见是非常有害的,传统中有“三老四严”之说,“三老”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无数事实证明,老实之人不仅不会吃亏,相反还能占大便宜,发大财。

    阿瑟因·佩拉托雷现在是曼哈顿航运线的老板。至今,他仍然记得在他10岁时发生的一件事。

    那年正赶上经济大萧条,他在一辆大运货卡车上工作,每天要向100家商店递送特别食品,干12小时的工作却只能挣到一个三明治、一杯饮料和50美分。

    一天佩拉托雷,在桌子底下拾到了15美分,并把它交给了老板。老板拍着他的双肩承认,钱是他故意放在那儿的,想看看他是否值得信任。后来,佩拉托雷一直在那里工作,直到上完了高中,诚实使他在美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保住了自己的工作。

    在往后的岁月里,佩拉托雷又干过许多工作,如侍者、房屋清洁工等。再后来,当他自己的卡车生意,挣扎着度过四个连续亏损的惨淡之年的时候,他就会回想起在糖果店里学到的关于信任的一课。

    事实上,老实的人不吃亏,而自以为聪明,自以为得意,爱骗人的伪君子,最终才会成为倒霉蛋。

    有人说,诚实的人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踏踏实实地工作,从无非份、额外的想法和要求,一心只想把工作做好,由于他们会做工作,遇到复杂、疑难和艰苦的工作时,领导总会想到叫他们去做,这似乎本身就意味着吃亏了。调皮人削尖脑袋投机钻营,奉承拍马,看领导的脸色行事,总想捞取一些额外的东西,却不把精力用在工作上,因而办不了什么大事,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时,领导不会考虑叫这样的人去做。两种人拿同样工资、享受同样待遇,一个多做事,一个少做事,调皮人显然已经占尽了便宜。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老实人凭着自己执着的追求,正派的品行和真才实学为人处事,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工作,从不夸张自己和贬低他人,虽然得不到额外的好处,但他们乐于奉献、甘于吃亏的崇高品格,必然会受到大家的褒扬。调皮人尔虞我诈,绞尽脑汁地想爬到别人的头上发号施令,唯利是图地捞取不正当的利益,口言善而身行恶,对工作和学习采取应付、糊弄的手法,时时想着抬高自己和打击他人,同样会受到大家的谴责。

    人们常说“诚实人吃亏”,实际上就是公众舆论对诚实人的肯定,以及对调皮人的否定。这说明人民群众总是向着诚实人,喜欢诚实人的,孰吃亏、孰占便宜,也就一目了然了。

    再者说,诚实人一生无愧、无悔,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度过美好人生,因而诚实人多为长寿者,难怪郑板桥感叹地说“吃亏是福”。而自作聪明的人却不然,或因做了亏心事而心虚气短,或因卑鄙、阴险成习惯而导致心理不健康,诱发各种疾病,还可能因贪图权力、奢求不义之财而受到法律的严惩,于健康、于人生都是不利的,下场也是可悲的。所以,完全可以说“自作聪明是祸”。

    当然,诚实人有时候要吃些眼前亏,受些冤枉气,自作聪明人时有占上风、走运的“喜”事,特别是社会风气、党风不正时,这种现象会更明显一些,但这些都是暂时的。在历史的长河中,诚实人都不会吃大亏,而真正要吃大亏的,总是那些自以为“胜人一筹,聪明过人”的人。正因为如此,从古到今,世上诚实人占了绝大多数,且风气越正,诚实人也就越多。

    10.生来一诺比黄金

    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十分注重讲信用,守信义。清代顾炎武曾赋诗云:“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表达了自己坚守信用的处世态度和内在品格。可以说,中国人历来把守信作为处世的基本品质。

    东汉时期,汝南郡的张劭和山阳郡的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的时候,结下了不解之谊,学业结束,他们分别之时,张劭站在路口,望着天空的大雁说:“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再相见……”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范式拉着张劭的手,劝解道:“兄弟,不要伤悲。两年后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和你再聚。”

    落叶萧萧,篱菊怒放,这正是两年后的秋天。张劭突然听见天空一声雁叫,牵动了情思,不由自言自语地说:“他快来了。”说完赶紧回到屋里,对母亲说:“妈妈,刚才我听见天空有雁叫,范式快来了,我们好好准备一下吧!”“傻孩子,山阳郡离咱们这里有一千多里路呢,范式怎会来呢?”张劭的母亲不相信。张劭说:“范式为人正直、诚恳、极守信用,不会不来。”老母亲只好说:“好好,他会来,我去备点酒。”其实,老人并不相信,只是怕儿子伤心,宽慰宽慰而已。

    约定的日期到了,范式果然风尘仆仆地赶来了。旧友重逢,亲热异常。张劭的老母亲激动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泪,感叹地说:“天下真有这么讲信用的朋友啊!”范式重信守诺的故事一直为后人传为佳话。

    在现实生活中讲信用,守信义,是立身处世之道,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它既体现了对人的尊敬,也表现了对已的尊重。因而,我们反对那种“言过其实”的许诺,也反对使人容易“寡信”的“轻诺”,更反对“言而无信”、“背信弃义”的丑行!

    在社会交往中,如果真能主动帮助朋友办点事,这种精神当然是可贵的。但是,办事要量力而行,说话要注意掌握分寸。因为诺言的能否兑现,不仅有个人努力程度问题,还会有客观条件的制约。有些在正常情况下是可以办到的事,后来由于客观条件起了变化,一时办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在朋友面前,不要轻率地许诺,既便许诺也不要把话说死,给自己留条后路,诸如加上“我尽力而为”“万一不成,你可别怪我”等等。对明知办不到的事,就应向朋友说清楚,要相信朋友是通情达理的,是会谅解的,千万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在朋友面前逞能,轻率许诺。这样,不但得不到友谊和信任,而且反而会失去朋友。

    11.诚实守信是人生的第一品格

    人生无论做什么,都要抱着一种求真求实的态度。我们往往愿意去追求代表真实的人和事物,因为它表现着最崇高的美德——诚实与正直。诚实与知识、经验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智慧,一个人不具备诚实的品格,就无法真正获得成功。

    乔治开始从事房地产交易时,有一次带买主去看森林湖区的一座房屋。之前,房产主曾私下告诉他说,这栋房子的大部分结构都不错,只是屋顶过于陈旧,当年就得翻修。买主是一对年轻夫妇,他们说准备买房的钱很有限,极怕超支,所以想买一处无需修葺的房子。他们看过房子后,很喜欢,马上决定购买,并想立即搬进去住。但乔治对他们讲,这座房子需要8000美元重修屋顶。

    乔治知道,说出房子屋顶的真相,会冒很大风险,甚至有可能毁掉这笔交易。果然,这对夫妇一听说要花这么多钱来修屋顶,就不肯购买了。一星期之后,乔治得知他们从另外一家房地产交易所,花较少的钱买了一栋类似的房子。

    乔治的老板听说这笔生意被人抢走,十分生气。他把乔治叫到办公室,问他是如何把这笔生意搞吹的。

    老板对乔治的解释很不满意,他咆哮着说:“他们并没有问你屋顶的情况!你没有责任告诉他们,你主动告诉他们屋顶要修是愚蠢的,是多管闲事,所以你要为你的愚蠢付出代价。”

    最终,老板解雇了乔治。

    如果乔治是个失败者,他可能会后悔:“当时,我把实情告诉那对夫妇,真是愚不可及。我何苦要为别人操心呢?那关我什么事?以后可不要再多嘴多舌了,不仅丢掉一份委托费,还把工作弄没了。我可真是笨到家了!”

    然而,乔治希望自己做一个诚实的人,他一直受的教育是要对人说实话。记得父亲总是对他说:“你同别人一握手,就等于签订了一项合同,你说的话要算数。如果你想在生意上站稳脚跟,就必须跟人公平交易,不能用欺诈的手法获得利益。”所以,乔治总是把信用、人品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赚钱看成高于一切。尽管当时他也很想把那座房子卖掉,但却不能为此而有损自己的人格。即使丢掉了工作,他仍然坚信,自己惟一的做人准则就是要讲真话。

    乔治从他帮助过的一位亲戚那里借了些钱,搬到了加利福尼亚,自己开了一家小型房地产交易所。数年之后,他以做生意公道和为人诚实建立了信誉。虽然他也因此丢过不少生意,但他却赢得了人们更多的信任。最后,乔治名声远扬,生意兴隆,客户遍及全国。

    不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在事业上,你可能由于诚实而暂时失去了某些东西。但是,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失掉一两次本不应得的利益算不了什么,只要建立起信誉,树立起正直诚实的声誉。当别人知道你是一个靠得住、值得信赖的人时,你的收获将是无穷的,令人羡慕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