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芳说聊斋-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百家讲坛栏目2004年末约我“说聊斋”,先后录制了二十四讲,从2005年1月到2007年1月,用两年的时间断断续续播完,期中,2005年暑假期间,还作为假期节目播出。

    如何把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聊斋志异》介绍给各个层次的观众?对于我来说,是个新问题。我研究《聊斋志异》已近三十年,给各种层次的学生讲过《聊斋志异》专题课,比如说:本科生、留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各个层次有各个层次的讲法,而大学里的讲法,却都不能照搬来用到百家讲坛上。因为百家讲坛的宗旨是让传统文化服务于大众,要求讲得雅俗共赏,深人浅出。

    于是,2004年底到2005秋天这段录制时间里,百家讲坛的工作人员跟我一起打制“说聊斋”。制片人万卫,总策划解如光,总导演高虹,制片吴林,编导张长虹、魏学来、兰培胜等,他们都提出了许多非常宝贵的意见,这些意见也都体现在我的讲座里。表现在屏幕上,是马瑞芳说聊斋,实际上,“央视年轻人”的心血也在里边。

    在央视讲座的基础上,我对“马瑞芳说聊斋”作了进一步修改增补,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附录”的文章,是我作完央视讲座后对蒲松龄生平和创作做的新考察。借此机会,对百家讲坛各位朋友及作家出版社王宝生、韩星等编辑表示衷心感谢。希望热心的读者不吝指教。

    马瑞芳

    2007年7月12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