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个政党,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必须要有自己鲜明的政治主张、价值追求,反映在执政层面,那就是要有解决一个国家、民族根本性矛盾问题的大政方针、行动指南,这些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完成党的主要任务而制定的总方针、总政策,我们称其为政治路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一、政治路线的基本内涵及其属性

    党的政治路线是指“一个政党或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或一定历史阶段为实现其政治目标而制定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117]。通常以“总路线”“总任务”“基本路线”“根本任务”“主要任务”等方式来表述。要执行党的政治路线,首先要从理论上认识其基本属性。作为历史的产物,政治路线始终围绕一个时期以来党和国家的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展开,它为解决问题而产生,因解决问题而改变和转移,是历史性与当代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全局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历史性与当代性。政治路线作为历史的产物,它因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而产生,因时代的变化、问题的解决和新问题的产生而发生变化。任何一个时期正确的政治路线必然植根于那个时期面临的重大的历史现实问题,我们党成立之初的目标是推翻“三座大山”,二大确定了“最低纲领”“最高纲领”,政治路线就围绕这一历史任务来展开。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党的目标就转变为一切为抗日战争胜利服务,1945年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因此,政治路线的历史性只是其基本属性的一个方面,这种历史性在当时就表现为当代性。一个政党的存在,既要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去解决国家和民族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更要解决当时条件下面临的现实问题,前者表现为历史性,后者则表现为当代性,是历史性与当代性的辩证统一。

    理论性与实践性。政治路线是管根本、管长远的路线,如邓小平所言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这就要求政治路线要从理论上回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完成什么样的历史任务等。党的十九大召开前,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在“7·26”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党要明确宣誓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马克思曾经讲过理论只要深刻就能说服人,反之亦然,要想说服人,把广大党员群众组织起来,就必须从理论上回答好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是大非问题,因此政治路线必然带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政治路线作为历史的产物,又是具体而现实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个实践性贯穿于政治路线的制定、执行和发展全过程。在制定阶段,必须立足于对客观现实、主要矛盾、根本任务的正确判断;在执行阶段,必须结合实际排除干扰,确保政治路线能够付诸实践;在发展阶段,要把握实践的具体变化确保政治路线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全局性与稳定性。政治路线是制定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根本指南,是全党政治统一的基础,作为管全局、管长远的总方针、总政策,处于统领一切的地位,适用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因此带有很强的全局性,各项具体工作路线都必须以政治路线为依据,受政治路线制约,在政治路线中处于局部的、被指导的地位。这种全局性必然带来政治路线的另外一个属性,那就是稳定性。政治路线一旦形成,公开发布,写入决议,那就不会也不能被轻易改变。只有政治路线的稳定,才能保证国家大政方针的稳定,从而使党的工作路线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完整性、一致性,能够最大限度凝聚各方力量资源,汇聚成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政治路线的地位作用

    一谈到政治路线,我们就会联想到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这些路线是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史中历经考验和磨难沉淀下来的思想宝库、集体智慧,要理解政治路线的地位作用,就要在彼此的关系中进行把握。

    首先,党的路线是一个有机整体,要从党的路线的整体中把握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整体是部分的整体,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整体谈部分或者离开部分谈整体,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党的路线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思想路线是思想方法和思考原则;政治路线是方向,居于中心位置,决定朝哪里走,完成什么样的目标,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都围绕政治路线来展开;组织路线是保障,没有组织路线,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都没法落到实处。

    政治路线决定方向和目标。政治路线集中体现了党的政治主张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决定着党和党领导的事业兴衰,它决定着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方向和目标。党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只有围绕政治路线来展开,服从并服务于政治路线,才能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步调一致地共同努力奋斗。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调整和完善,都要始终围绕实现政治路线的方向和目标来进行。

    思想路线为政治路线奠定基础。思想是认知的先导,没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就谈不上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说到底,是用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问题。邓小平曾经说:“我们建国三十九年,头八年好,后十年也好,当中那些年受到‘左’的干扰,情况不大好。”[118]充分说明什么时候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就能执行好,就能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问题;什么时候坚持错误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就要偏离方向。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总结时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命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郑重指出:“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119]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对于党和国家的发展,对于政治路线的执行具有重要的前提和基础作用,它既能为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提供思想基础,同样也为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提供思想保证。

    组织路线提供保证。毛泽东明确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邓小平同志强调: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如果组织问题解决不好,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实行就无法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120]组织路线服从服务于政治路线,党要实现好正确有效的领导,既要有正确的路线,又要有一支能够按照党的意志去执行的干部队伍。因此,邓小平同志提出:“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由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还是由不赞成的人,或者是由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121]

    群众路线是党的路线的集中体现。作为我们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的成功经验和根本法宝,体现着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政治信念,与我们党世界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的高度一致,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自身的性质、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它反映的是为了谁、相信谁、依靠谁的问题。党的执政路线作为党执政的方向和目标,从根本上与党的群众路线高度是一致的,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集中体现。要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所确定的方向和目标,必须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作用,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从群众中来、一切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汇聚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三、坚持政治路线的极端重要性

    没有政治上、思想上的清醒认识,就没有行动上的坚定自觉。坚持党的政治路线不动摇,需要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处,充分认识坚定政治路线的极端重要性。

    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看,政治路线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旨主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历史与现实这一时空坐标体系及其规律特点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有着丰富的内容要求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把这一命题放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我们就会清醒地认识到,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意,又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关乎执政目标的实现,关切执政能力提高,关系执政基础的更加稳固。

    从党和国家的历史上看,政治路线就是党的生命线,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既有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的西汉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治”的大唐盛世,以及康雍乾时期的大清盛世,也有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晚唐五代和晚清民国内忧外患交加,征战连年不息的乱世。乱世治世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能不能制定并执行一条顺乎民意、合乎民心的治国方略,在朝代兴旺更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史来看,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根本原因正是我们立足当时实际,确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们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实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相比之下,“文化大革命”中“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严重阻碍和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并使我们错失了20世纪全世界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1978年至今,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最根本的一点正是我们始终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的信念,一心一意搞建设,坚定不移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确保了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并取得了伟大成就。

    从国际形势看,政治路线是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的根本路线。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局,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改变设计格局之大,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科技创新孕育新的突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深度调整,美国号称要继续“领导”世界100年,欧盟屋漏偏逢连夜雨,债务危机、乌克兰危机、难民危机、公投危机应接不暇,日本竭力向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迈进,印度纵横捭阖、左右逢源,极力跻身大国行列,这些都是我们要注意的时局变化。尤其是近年来美国将战略重心从欧洲转向亚洲,其中原因除了遏制中国崛起以外,还有西方经济持续下滑,制度效应递减的因素。比如西方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制度并没有给一些发展中国家带来稳定,反而导致了所到之处国家动荡、政变频发,市场经济和私有化政策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被各种寡头和利益集团所控制,广大民众没有分享到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从摇篮到坟墓”等的高福利政策使欧洲国家陷入“财政黑洞”的同时,经济、社会、观念多重危机重生,社会的生机活力减退。如何在这极端复杂的国际大环境下岿然不动,从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最重要的就是把政治路线作为定海神针,始终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来赢得民心、抵御风险、化解危机。

    从党的自身建设来看,政治路线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根本保证。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作《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所必须解决的4个前提是:第一,要有一条坚定不移的、贯彻始终的政治路线;第二,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第三,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第四,要有一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干部队伍。这4个方面的内容,正是党的自身建设的根本要求。从党的建设来看,能够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最根本的前提,是必须有一条正确的基本路线和一个正确的基本纲领。而保证全党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则是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内容。只有有了正确的纲领和路线,并坚决地加以贯彻执行,党的建设才有正确的方向,才能给人民带来政治的和经济的利益,党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把全党和人民群众的力量集中到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上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共产党员在政治上要和党中央保持完全一致,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始终地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正是这样,党章规定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五项基本要求中,第一条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要求“全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全面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反对一切‘左’和右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从组织上保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贯彻落实”。

    四、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

    党的十九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这短短的72个字对我们的政治路线作了极为精准的概括,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治纲领和行动指南。

    新时期的政治路线,延续了党的十三大确立的政治路线的基本内容,对局部内容进行了调整完善。比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求我们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才强国、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军民融合等,都是新增加的内容,这些内容,一方面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变;另一方面,围绕如何实现经济建设的中心,在具体的规划设计、实施路径等方面予以完善,既体现了我们的发展定力、初心不改,更体现了我们顺应时代潮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和宝贵品质。

    新时期的政治路线,牢牢把握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这一点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任何时候超越现实、超越阶段的发展都必须努力避免,同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特点,也有了更加清醒的判断和认识。这个最大国情,既有对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历史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有对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的清醒认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这个新起点,就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新起点,就是中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起点,就是中国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的新起点。”

    新时期的政治路线让我们更加坚定自信。正如十九大党章描述的那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这个制度、这个文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我们通过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取得了各个层面的巨大成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让我们更加充分地相信,沿着当前正确的道路继续前进,必然能够取得前进路上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五、坚持党的政治路线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变革充分说明,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确保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必须把党的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发挥伟大工程这个决定性作用,抓住改革发展各项事业的关键;必须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相结合,全方位着力惩贪治腐、正风肃纪、刷新吏治,不断提高管党治党科学化水平;必须突出问题导向,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解剖,以解决问题注入动力、以解决问题赢得民心。

    坚定不移拥护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和党中央权威。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具有统领性、根本性地位,必须把坚持党的政治领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文化、加强政治历练等具体化,坚决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各级党委要制定坚决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规定,完善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健全政治巡视制度机制,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健全和落实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坚持“三会一课”,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倡导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立党内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分析研究和情况通报制度,深化党的意识、党员意识教育,坚决同危害我们党的领导的各种错误思潮和言行作斗争,同形形色色的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

    全面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建设。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核心是解决思想建党的问题,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党支部每年开展至少一次党的理论和党史党性党风专题学习,引导党员干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学新思想、学新党章活动,用好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层分类举办学习专题培训班,向每名党员赠送一本新党章,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基层党支部的必学内容,纳入党校(行政学院)的必修课程,引导党员干部学在经常、做在日常。分批组织党员干部到红色教育基地接受党性教育,广泛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紧贴党员干部需求组织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鲜明用人导向,着力解决组织力问题。紧扣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要求,以专业化能力建设为重点,通过深化递进培养、提高政治素质、增强专业素养、优化成长路径、强化功能结构,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突出政治标准选好用好干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鲜明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的具体内涵,把政治过硬作为干部选拔的首要条件,制定领导干部政治标准评价办法,深入考察了解干部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的表现。要强化专业能力培养历练,研究制定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意见,持续推进金融、城建等专业类干部到地方实践锻炼,大力培养复合型领导人才,全面增强“八项执政本领”。要注重专业化干部选配,探索建立专业素养考评体系,精准评价干部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构建体现专业化需要的领导班子功能结构模型,打造又博又专、推陈出新的素养结构。坚持知事识人、依事择人,加强综合分析研判,健全专业化干部选配机制,完善公务员调任办法,促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3支队伍顺畅流动。要加强专业化干部战略储备,以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为重点,开展“专业化干部百千万储备工程”。优化干部成长路径,有计划地组织专业化干部到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锻炼成长。要注重人才强国,突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主线,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企业做大做强需要,紧扣全面创新改革、产业转型升级、脱贫攻坚聚才用才,完善人才政策制度体系、人才开放合作体系、人才队伍支撑体系和人才智力服务体系,为推动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力智力支撑。

    持续深入改进党的作风。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围绕党中央战略部署抓党建促发展,更好地组织党员干部投身改革发展实践。要把党建工作与决胜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聚焦脱贫攻坚这个“头等大事”精准发力,深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采取统筹使用乡镇编制职数、降低乡镇公务员进入门槛等办法充实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力量,实施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实施贫困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帮扶计划,推广“一村一领头羊”计划,选好用好“五个一”和“三个一”帮扶力量,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要与全面创新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大规模引进和培养一批创新型干部人才,健全干部、组织、人才资源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集聚机制,广泛开展共产党员示范行动,引导党员干部在创新改革主战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与全面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党员干部广泛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完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引领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要与建设美丽中国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选人用人机制和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环保督察追责问责机制,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走出一条党建引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层层压紧压实党建责任。落实各级党组织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分管领导履行“一岗双责”,组织部门认真履行重要责任,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真正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要强化党组织书记责任,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进一步增强“第一身份是党的书记、第一职责是管党治党、第一政绩是抓好党建”的意识,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工作中困难问题。要健全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抓好市、县、乡、村党组织和行业单位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把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综合评价意见写入个人年度考核评价意见,并将综合评价意见材料归入本人档案。健全各级班子成员每年述职述廉述党建制度,履行党建工作“一岗双责”情况纳入个人年度考核评价内容,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落实,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健全改革方案、督查评估和考核激励机制,推进相关领导直接抓专项改革落实举措,加强改革经验宣传推广,推动各项改革任务向纵深发展。要全面加强工作保障,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建工作联动机制,全面推行党建工作清单制,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党建工作,持续加大人、财、物、阵地支持力度,定期开展党建工作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健全问责机制,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用党建责任落实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责任的落实,继而推动党的政治路线落实。

    创新案例

    北京联合大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新时代高等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高校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应对高等教育领域呈现出的新特点、新问题、新趋势,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新时代高等教育。

    一、在办学治校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高校办学治校具体实践中,筑牢党的领导坚强阵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在学术研究中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高度重视理想信念的培养,在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同时,投入精力注重教育教学与人才的培养,坚持科教融合理念,以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之“钙”。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铸新时代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大学精神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道路上把握正确前进方向,把大学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融入民族复兴伟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铸新时代大学精神,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三、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在提升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围绕国家、地方重大需求调整学科专业布局,立足办学定位,依托学科支撑,以提高办学效益、彰显办学特色为目标,形成紧密对接产(行)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发展体系。高度重视思政课程的方向引领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李学伟)

    (来源:《光明日报》2018年3月26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