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一日一谈-察人之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原文】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1)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2)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3),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梁惠王章句下》

    【注释】

    (1)进:任用。亡,不存在。

    (2)舍:弃之不用。

    (3)逾:超过。戚,亲戚。

    【译文】

    孟子拜见齐宣王,说:“我们所说的‘故国’,不是指国中要有高大的树木,而是说那个国家有世代建功立业的臣子。现在大王没有可信赖的臣子,过去提拔任用的人,如今都不知哪里去了。”

    宣王说:“我怎样辨别哪些人没有才能而不任用他们呢?”

    孟子说:“国君选用贤能,如果迫不得已选用新人,将会使原本地位低下的超过地位高的,原本关系疏远的超过关系亲近的,对这种情况国君能不小心慎重吗?左右侍臣都说某个人好,不能轻信;大夫们都说他好,也还不行;全国的人都说他贤能,还要去考察他,见他确实很有才干,这才委以重任。左右近臣都说某人不行,不能耳朵软;大夫们都说不行,不要听从;全国的人都说他不行,还要考察他,见他确实不行,这才罢免他。左右侍臣都说某人可杀,不要听从;大夫们都说可杀,不要听从;全国的人都说可杀,还要审查他,见他真的该杀,然后才杀掉他。所以说,这是全国百姓杀掉他的。只有这样做了,才可以做百姓的父母。”

    【述评】

    孟子的“择人论”

    孟子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必须有德才兼备,能够为国家建功立业的人才,而不是只有自然意义上的国土版图、自然风物,所以选拔人才,举贤任能成为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由于人才是支撑国家大厦的栋梁,是整个国家的兴衰所系,同时选拔人才会使“卑逾尊,疏逾戚”,也就是会打破原先的尊卑和亲疏的关系,所以孟子认为一个国家的人才选拔必须基于一种谨慎的态度。

    孟子择人的核心观点是“察之”,也就是要经过多方面的考察,考察的结论不是“左右”,不是“士大夫”,而是国人。这一思想带有一丝民主的味道,对于人才的正确选拔无疑是可取的。其实这也是听取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原则在择人方面的运用。当然孟子的择人论也是由孔子那里发展而来的。在《论语·子路》篇里有这样的记载: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贡提出的是对一个人的总体评价的问题,而孔子的回答却是:“不如一乡中的好人喜欢他,坏人厌恶他”,这样才可能在对比中认识他人。这是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角度辨别人的好坏的。在《卫灵公》篇里,孔子又概括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虽然孔子是从对人的识别鉴察的方面去论述的,而孟子是从为国选贤层面去谈的,但是他们识人才,择人的方式是大致相同的,那就是通过尊重事实,强调审查等方面听取大多数人的意见,从而能够使真正的人才得以服务于社会。从这一点上看,孟子的择人观念带有唯物认识论的特色。即使是我们今天的干部人事任免制度,也大多遵循着孟子这一择人的原则。

    古人说“为治之道,无如择人”,作为领导者选择人才必须基于许多方面的考虑,最起码的一个条件是他必须赢得大多数群众的信赖。只有这样,他才能够在自己的工作中形成一种合力,而不是孤家寡人,这是和孟子的其他民本思想相一致的。

    当然,孟子的择人观念还是稍嫌粗糙的,“国人”说好的未必一定就好,“国人”说应杀的未必就一定得杀,历史上有这样的先例。西汉末年,王莽未篡汉时谦虚谨慎,乐善好施,赢得了大多数朝臣的赞扬。年轻时王莽因为孤贫,“因折节为恭鉴,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又“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俨然一派君子风度。后来,他“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为了取媚权臣,他不择手段,“大将军风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他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王风临死,向太后推荐他,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仕途;另一个叔父王商上书,“愿分邑以封莽”,他结交的“英俊”这时也起了作用,当时的名士戴崇、陈汤、金涉“皆为莽言,上由是贤莽”。封侯之后,王莽也是“节操愈谦,散舆马、衣裘赈施宾客,家无所余;收赡名士,交结卿相士大夫甚众”,“故在位者更推荐之,游者为之谈说,虚誉隆洽。”就是这样一位被大多数名士大臣称善、让百姓敬仰的“谦谦君子”后来却成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权臣,篡汉夺位的暴君。

    看来选贤任能不是一项简单的事情,需要多方面的考察,有的时候也需要时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