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一日一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原文】

    孟子曰:“离娄之明(1),公输子之巧(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3),不以六律(4),不能正五音(5);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6)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7)。’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8)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

    “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9)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10)。’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离娄章句上》

    【注释】

    (1)离娄:人名,相传生活在黄帝时期,视力极佳,能够于百步之外看到“秋毫之末”。

    (2)公输子:即鲁班,春秋末年鲁国人,是木匠的祖师爷,技能高超,曾发明过攻城的云梯。规,画圆的工具;矩,画方形的工具。

    (3)师旷:春秋时期的乐师,名旷。

    (4)六律:指乐律。相传黄帝令伶伦作十二律吕,就是取用厚薄一致的竹子,按一定规律裁成十二根长短不同的管状物,用口吹发出十二种声音,从而定下十二个标准音,分为阴阳两类,阴律又叫六吕,阳律又叫六律。

    (5)五音:中国古代音乐五个音阶,即:宫、商、角、徵、羽。

    (6)仁心仁闻:仁爱之心和仁爱的名声。

    (7)愆:错误。率由,遵循。章,典章制度。

    (8)覆:覆盖。

    (9)揆:尺度。

    (10)这两句出自《诗经·大雅·板》。蹶,颠覆。

    【译文】

    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的好眼力,公输子那样高超的巧技,不依靠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和圆;即使有师旷那样的好听力,如果不依照六律,也不能校准五音;即便有尧舜之道,如果不施行仁政,也不能使天下太平。现在有的诸侯有了仁爱的思想和仁爱的名望,可百姓却没有蒙受他的恩惠,那他的作为就不能成为后世效法的楷模,这是因为他没有推行先王的仁道。所以说,光有善心不足以搞好政治,光有好的法度不会自动实施。《诗经》上说:‘不犯过错,不能遗忘,一切都要遵循传统的规章。’遵循先王的法度而犯了错误,这是从来没有的事情。圣人穷尽了目力,又利用圆规、曲尺、水准器和墨线,来制作方的、圆的、平的、直的等各种各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会多得用之不尽;圣人尽了最大努力用耳力,又用六律准则来校正五音,这样各种音调就会运用无穷了;圣人费尽心力,又施行仁政,那么仁德就会覆盖天下了。所以我认为,筑高台要借助于丘陵,挖深池要借助于河川。执政如果不遵循先王之道,那能说是聪明吗?

    “所以,只有宅心仁厚的人才能处于统治地位。如果品质恶劣的人处于统治地位,那就等于将邪恶传播给了众人。如果居于上位的缺乏道德原则,在下的人就不会用法律约束自己,朝廷不讲道义,工匠不依尺度,君子触犯道义,小人以身试法,这样的国家还能生存下去,简直就是万幸。所以说,城墙不坚固,军备不充足,并不是国家的祸患;田野没有开辟,财富没有积聚,也并不是国家的灾难。居统治地位的人不讲礼义,人民群众缺乏教育,百姓作乱现象日益增多,那国家的灭亡之期就不会远了。“《诗经》上说:‘老天正要颠覆王权,大家不要多嘴多舌。’多嘴多舌,就是说话放肆随便。侍奉君主不讲忠义,行为举止不合礼法,张口闭口就诋毁先王之道,便是放肆随便。所以说,以仁义去责求君主,这叫恭敬;向君王进谏良言,抑制他的邪念,这叫尊敬;如果认为君王不能施行仁政就不去做这些事情,这是居心不良。”

    【述评】

    行政的标准与组织原则

    孟子的高明之处是他往往从生活经验上入手,找出了社会人生之中普遍的原则,在这里当然也没有例外。

    黄帝时代的离娄,目力过人,能在百步之外看到秋毫之末,传说黄帝丢失了元珠,还是仰仗离娄才找到的。

    鲁班,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中国建筑和土木工程的祖师爷。他发明了曲尺、墨斗、刨子、铲子、钻、锯、凿子等建筑工具;发明了古代的锁、古代的起重机和加工粮食的磨;发明了能够借助风力飞行三日的木鸟,也是最古老的飞行器;发明了攻城用的云梯等军事装备。

    师旷,一个高明的音乐家,为了不让外部世界的纷纭之物扰乱自己的心绪,毅然刺瞎了自己的双眼,专心研究音乐。他不单能够弹琴,还能够鼓瑟,并且具备高超的辨别音律的能力。有一次,晋平公铸造了一套编钟,许多乐师都赞美编钟音调优美,而师旷只听了一会儿就说:“您的编钟音调有问题,还是重新铸造吧。”后来经人仔细鉴定,果然如师旷所言。

    这些人都是高明的能工巧匠和具有独特技能的人,但是他们的技艺与智慧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受一定条件的制约。孟子总结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即使你拥有离娄那样超人的目力和鲁班那样惊人的智慧,如果不运用圆规和曲尺,那也不会画出规则的方圆。所以任何事物的发展,任何计划的展开,都必须循着一定的原则和标准,治国也是这样,如果尧舜这样的圣人不推行仁政的话,那也不能够治国平天下。

    这其实是孟子的政治思想的另一种表述。在《离娄章句上》中孟子两次提到了“规矩”的问题。在第二章中,孟子说:“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大意是说:规矩是画方圆的唯一标准。古时的圣人,是为人最好的榜样。要做国君必须尽国君之道;要想做臣子必须尽臣子之道,这二者都只要取法尧舜就行了!不像舜事奉尧那样去事奉国君,那就是对他的国君不恭敬;不像尧治理百姓那样去治理百姓,那就是残害他的百姓。在这里,孟子旨在说明国家民族之根本,是要重视伦理道德,推行仁政,否则“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这样的国家,则难逃败亡的命运。

    孟子在这里集中讲到了自己政治理想的核心内容,他认为仁政是国家行政最好的原则和标准,是国家行政的“规矩”。但是“仁政”的推行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孟子认为有两个方面必须注意:

    一是必须解决态度的问题。他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只有善心不足以行政,光有好的规章制度也不能够自己实行,仁政的推行必须脚踏实地地去做,必须把自己的善心变成实践,这样才能够使仁政推广开来。否则,那些制定的看似透着科学民主的自由理念,闪耀着人道主义思想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将成为现实中的一堆废纸;那些嘴里常挂着仁义道德却对潦倒的民生无动于衷的人,将被视为伪善的典型。当“为善”变成“伪善”的时候,所谓的仁政也就无从谈起了。

    第二是必须解决方式的问题。孟子认为推行仁政应该“因先王之道”,“率由旧章”,这样才能够“以不忍人之心,而仁覆天下”。在孟子眼里,尧、舜、汤、文等先王的法度是治国永恒不易的法则。孟子的“法先王”是和孔子一脉相承的,这造成了儒家文化中“好古”的倾向。这一倾向给中国的思想、学术、文学、艺术带来了一定的桎梏,所以儒家思想中的明显的保守倾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受人垢病,儒家的一些宝贵的东西也备受冷落。

    可以想见,尧、舜、汤、文之世早已离我们远去,一味崇之,必然会忽略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重要的变化,是不利于我们行政的灵活和创新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人伦道德和行政治国的一些大原则,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具有一种共性特征和继承的可能。因为治国其实是治人,道德其实是一种人伦关系,而人性的进化是异常缓慢的,它不会像生产力发展那样具有明显的跳跃性。

    所以孟子所言的仁政,按现代的理念去理解,按现代的世事去考察,是有其合理性和指导意义的。孟子托古言制的思想是以人本为核心的。

    孟子看到“仁政”的理念虽好,但在现实中推行并不那么轻松,他意识到“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的现象非常普遍,也就是说在统治阶层中虽然存在着仁爱的心愿和仁爱的名声,但是老百姓并没有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好处。这些心愿和名声在衰败的行政态势之下苍白无力,一钱不值。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地让老百姓受到仁政恩泽的滋润呢?孟子认为应该从行政组织入手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孟子认为先要从组织的上层着手,“唯仁者宜在高位”,也就是说我们的统治的上层必须是一些具有仁心的人。孟子认识到,“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高层如果是一群邪恶之人,那么必将把他的邪恶运用自己的权势撒播到社会中去。孟子认为如果是那样的话,社会将进入到黑暗的状态之中:居于上位的缺乏道德原则,在下的人就不会用法律约束自己,朝廷不讲道义,工匠不依尺度,君子触犯道义,小人以身试法。

    孟子说,“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也就是说统治者不讲礼义廉耻,老百姓无法接受好的礼教,这样整个社会中就会大量出现那些不三不四、东游西逛、好吃懒做、以身试法的无赖刁民。

    其次,孟子认为还应该从组织的下层入手。他提出了行政人员的素质标准,那就是“恭敬”。孟子说:“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意思是说,以仁义去责求君主,叫做“恭”;向君王进谏良言,抑制他的邪念,叫做“敬”。能够以仁义的原则去要求自己的领导,使之向善,敢于直言进谏,勇于批评,抑制领导不要犯混,这样的干部才是好干部,是孟子所欣赏的“以规矩”办事的人。现实生活中许多贪污腐败的官吏纷纷落马,我们在指责他们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曾经在他们身边前呼后拥、点头哈腰、唯命是从、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的人扮演了什么角色呢?他们也许是因为权大于法的现实让他们闭上了嘴,也许是想在这混水里面也摸几条鱼。

    总而言之,我们在孟子的这些言论里可以找到对我们有教益的东西,问题是我们能不能试着去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