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隧道的中国-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将近年来撰写的电影、电视政论片解说词汇编成集,并冠之以电视报告文学的称谓,以了却一桩久积于胸的心愿。

    始自80年代中期,报告文学创作异军突起称雄于新时期中国文坛,是人所共知与社会公认的史实。然而,报告文学作家们并没因此而知足,又瞄准了传媒手段更为现代、受众层面更为广泛的电视荧屏。率先为之实践的是报告文学女作家何晓鲁,她任总撰稿的电视系列片《让历史告诉未来》,一经中央电视台播放即令亿万观众耳目一新而津津乐道。此风一开,报告文学作家们纷纷同中央或地方电视台联手,电视专题片的制作和播放遂成一股长河奔泻之势。

    我同电视结缘,可追溯到1988年秋季。其时,我与胡平合作撰写了反映中国近代百年变革史的5集政论片《世纪风》;尔后,又独立任总撰稿撰写了纪录中国十年改单开放历程的12集系列片《历史大跨越》。两部电视专题片的时间跨度横贯一个多世纪,题材内容前后呼应壮怀激烈,后因时局因素均没能公开播放。

    从此却留下一桩未了的心愿。

    1991年夏季那场百年未遇的洪水,唤醒了海内外炎黄子孙一种浓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愫,我应邀在不足一个月时间内完成了90分钟的纪录片《力挽狂澜》的解说词。此后,一发而不可收,《十年潮》、《历史的抉择》、《海南:中国大特区》、《中国公务员》、《石狮之谜》、《海沧:中国热土》、《闽西:山魂海恋》……我执意以影视艺术形式来构建中国改革系列大厦。于是,便有了这本书的文字。

    从报告文学创作转人影视政论片创作,似有豁然洞天之感:影视声画既相互对位又自由切换、既相依相存又自成一体的形式,比之报告文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想驰骋天地。

    故而,我乐此不疲……

    作者

    记于1994年9月1日北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